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下列关于寓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只能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

时间:2020-08-12

寓言故事的概念是什么

提示:本文共有 234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寓言课上的预言

李克南

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老师姜琳,正在给孩子们讲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一只狐狸见到乌鸦嘴里衔着一块肉,就赞美乌鸦羽毛漂亮、身材健美,并说要是再唱支歌那就更可爱了。乌鸦心里高兴就开始唱歌,可是刚一开口,嘴里的肉就掉在了地上,狐狸叼起肉得意洋洋地走了。

姜琳讲完故事的寓意,让大家做练习,她说:“同学们,请你们每人对受骗的乌鸦说一句话。”几乎每个学生都是按老师的暗示对乌鸦说,以后别再虚荣了,听了恭维话就得意忘形,要接受教训。只有一个名叫董玉素的胖乎乎的女孩说:“乌鸦,你别难过了,再吃肉时我分给你一块。”

小女孩说完,班上同学一阵哄笑。姜老师说:“你这个孩子,是非不分,就像《农夫和蛇》那则寓言里讲的农夫一样,将来走到社会上非吃亏不可。”小玉素心里不服气:乌鸦受骗心里正难过呢,它这个时候一定最需要好朋友的安慰了。

接着,姜老师又说:“大家再想想,如果乌鸦和狐狸再见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同学们抢着回答:无论狐狸怎么夸奖乌鸦,乌鸦就是不理它,最后,狐狸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

老师说:“同学们回答得都很正确。”这时,一个小男孩高高地举起手说:“狐狸是狡猾的,它不会再重复老一套办法了。”老师问:“那你说会怎样?”

于是,那男孩绘声绘色地讲道:“狐狸再一次见到乌鸦,就对乌鸦说:‘乌鸦老弟,上次我骗了你的肉,真是对不起,我妈妈知道后狠狠地批评了我,要我再见到你时,一定要向你道歉,如果你不肯原谅我,我就站在这里不走了。’乌鸦见它说得很诚恳,就对它说:‘狐狸大哥,我原谅你了。’乌鸦一说话,嘴里的肉又掉了,狐狸赶紧跑过去把肉抢了过来。狐狸正要把肉吃下去,忽听乌鸦在树上哈哈大笑:‘臭狐狸,这回你死定了,我在肉里下了毒!’狐狸一听,连忙把叼到嘴里的肉吐出来,跑向不远处的小溪边,不停地用水漱口。这时,乌鸦从树上飞下来,不慌不忙地叼起地上的肉飞走了。”

小男孩讲完,班上的同学都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姜老师也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说:“吴宝河同学想象力很丰富,故事讲得也很精彩。好好努力,日后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作家的。”

转眼4年过去了,当年的年轻老师姜琳,已经成为一名著名的特级教师。

这天,她作为教育界知名人士,应邀到一所监狱,为那里的服刑人员作帮教演讲。到了那里才发现,一同受到邀请的还有本市享有很高声誉、由下岗职工组成的“三实”家政服务公司的女经理,她就是当年那个安慰受骗乌鸦的小女孩——董玉素。更让她料想不到的是,演讲结束,代表监狱服刑人员发言的那个穿着囚服的人,竟是她当初预言会成为作家的吴玉河。

两个身份悬殊的人同时叫她老师,让姜琳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听了董玉素介绍她的“三实诚实、踏实、朴实”公司经营理念,以及她对服刑人员充满关爱、鼓励的话,姜琳老师突然明白,当年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一个小女孩,不顾老师提示的所谓正确答案,去安慰寓言中被讽刺、嘲笑的对象——乌鸦,这是多么可贵的童心、爱心!而那个年纪小小,连狐狸都敢骗的孩子,所表现出的那种“智慧”后面,又隐藏着多么可怕的东西啊。这孩子生活在怎样的家庭?为什么会有这样狡诈的心计?自己当年怎么就没有想过呢?

42/03《小说选刊》

1.这篇小说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巧妙之处,试作简要分析。

答:

2.姜老师的“错误”指什么?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答:

3.对姜老师的“预言”或“反思”,你怎样评价?

答:

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解的两项是

A.小说的题目《寓言课上的预言》十分新颖,巧妙地运用了谐音,“寓言”是故事的载体,“预言”是故事的焦点,读题目引人入胜,读完小说,回味无穷。

B.“小女孩说完,班上同学一阵哄笑。”“小男孩讲完,班上的同学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姜老师也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这是典型的侧面描写。

C.小说的构思有些脱离现实生活实际,4年后董玉素和吴宝河的变化与4年前的反差太大,而且生活中不可能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D.小说结尾“这孩子生活在怎样的家庭?为什么会有这样狡诈的心计?”表明姜琳老师又在犯一个新的错误,难道吴宝河的犯罪一定与家庭有关吗?

E.小说的主旨是,通过董玉素和吴宝河两个孩子的成长历程的叙述,引发人们对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进一步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下列关于寓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只能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B.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 即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C.寓言 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 D.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下列关于寓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只能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下列关于寓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只能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

下列关于寓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只能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

兔子,鸭子,老牛,这首诗,寓言,故事,语言,分析,不正确,拟人化,手法,说法,道理,万物,体裁,乌龟,儿歌,内容,叙事诗,嘴巴,对方,寓言诗,寓意,录音,尖酸刻薄,形象,是非,末尾,罪人,短处

2020-07-22 #长篇故事

下列关于寓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只能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

下列关于寓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只能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

兔子,鸭子,老牛,这首诗,寓言,故事,语言,分析,不正确,拟人化,手法,说法,道理,万物,体裁,乌龟,儿歌,内容,叙事诗,嘴巴,对方,寓言诗,寓意,录音,尖酸刻薄,形象,是非,末尾,罪人,短处

2020-07-23 #长篇故事

下列关于寓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只能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

下列关于寓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只能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

兔子,鸭子,老牛,这首诗,寓言,故事,语言,分析,不正确,拟人化,手法,说法,道理,万物,体裁,乌龟,儿歌,内容,叙事诗,嘴巴,对方,寓言诗,寓意,录音,尖酸刻薄,形象,是非,末尾,罪人,短处

2020-08-09 #故事大全

下列关于寓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只能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

下列关于寓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只能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

兔子,鸭子,老牛,这首诗,寓言,故事,语言,分析,不正确,拟人化,手法,说法,道理,万物,体裁,乌龟,儿歌,内容,叙事诗,嘴巴,对方,寓言诗,寓意,录音,尖酸刻薄,形象,是非,末尾,罪人,短处

2020-08-10 #经典故事

下列关于寓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只能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

下列关于寓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只能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

兔子,鸭子,老牛,这首诗,寓言,故事,语言,分析,不正确,拟人化,手法,说法,道理,万物,体裁,乌龟,儿歌,内容,叙事诗,嘴巴,对方,寓言诗,寓意,录音,尖酸刻薄,形象,是非,末尾,罪人,短处

2020-08-11 #短篇故事

下列关于寓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只能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

下列关于寓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只能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

兔子,鸭子,老牛,这首诗,寓言,故事,语言,分析,不正确,拟人化,手法,说法,道理,万物,体裁,乌龟,儿歌,内容,叙事诗,嘴巴,对方,寓言诗,寓意,录音,尖酸刻薄,形象,是非,末尾,罪人,短处

2020-08-12 #小故事

下列关于寓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只能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

下列关于寓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只能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

兔子,鸭子,寓言,故事,老牛,这首诗,拟人化,手法,语言,说法,道理,分析,不正确,科目,初中语文,万物,体裁,乌龟,事物,儿歌,内容,来源,实验区,叙事诗,参考答案,嘴巴,录音,对方,寓言诗,寓意

2020-05-20 #长篇故事

下列关于寓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只能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

下列关于寓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只能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

乌鸦,狐狸,寓言,老师,故事,姜琳,小说,董玉,吴宝,同学,预言,孩子,小女孩,同学们,家庭,服刑人员,错误,三实,作家,农夫,小男孩,心计,目光,监狱,题目,分析,乌鸦和狐狸,一阵哄笑,为什么会有,生活在

2020-05-14 #长篇故事

下列关于寓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只能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

下列关于寓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只能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

乌鸦,狐狸,寓言,老师,故事,姜琳,小说,董玉,吴宝,同学,预言,孩子,小女孩,同学们,家庭,服刑人员,错误,三实,作家,农夫,小男孩,心计,目光,监狱,题目,分析,乌鸦和狐狸,一阵哄笑,为什么会有,生活在

2020-05-19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