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聊斋志异 原文 注释 白话文.pdf 全文免费

时间:2020-08-11

聊斋志异小故事原文

提示:本文共有 2929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9 分钟。

聊斋志异 聊斋自志 聊斋志异 《聊 斋 志 异 》 清 ·蒲松龄 聊斋自志 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1];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2]。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3]。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4];逐逐野马之尘,罔两见笑[5]。才非干宝,雅爱搜神[6];情类黄州,喜人谈鬼[7]。闻则命笔,遂以成编[8]。久之,四方同人[9],又以邮筒[10]相寄,因而物以好聚[11],所积益夥。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干断发之乡[12];睫在眼前,怪有过于飞头之国[13]。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14]。展如之人.得毋向我胡卢耶[15]?然五父衢头,或涉滥听[16];而三生石上,颇悟前因[17]。放纵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废者[18]。 松悬弧时[19],先大人[20]梦一病瘠瞿昙,偏袒[21]入室,药膏如钱,圆黏乳际。寤而松生,果符墨志[22]。且也:少羸多病,长命不犹[23]。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24]。每搔头自念:勿亦面壁人[25]果是吾前身耶?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26];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27]。茫茫六道[28],何可谓无其理哉! 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29]。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30]: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31] 康熙己未[32]春日。 注释 [1]“披萝”二句:意谓被服香草的山鬼,引起屈原的感慨而用骚体把它写入诗篇。披萝带荔,《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写山鬼以薜荔为衣,以女萝为带。薜荔,也叫木莲;女萝,一名松罗,两者均指香草。三闾氏,指屈原。屈原 (约前 340 一前 227),名平,战国时楚国伟大诗人,出身贵族,曾做过三闾大夫,掌楚王族昭、屈、景三姓之事。骚,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一种文体,也称“楚辞体”;这里指屈原的《九歌》。 [2]“牛鬼”二句:意谓牛鬼蛇神俱属虚荒诞幻,李贺对此却嗜吟成癖。长爪郎,指李贺。李贸 (790—816),字长吉,唐中期诗人。李商隐《李长吉小传》:“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杜牧 《李长吉歌诗叙》论其诗云:“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3]“自鸣”三句,意为发自胸臆之作,皆下迎合世俗喜好;屈原、李贺抒愤之作都有各自的因由。天籁,自然界的音响,语出《庄子·齐物论》。这里以之借指发自胸臆的诗作。好音,好听的声音。《诗·鲁颂·泮水》:“食我桑椹,怀我好音。”这里以之指世俗所崇尚的“正声”、“善言”。有由然,有一定的原由。以上七句举屈原、李贺为例,说明描写鬼神的虚荒诞幻之作,大都寄寓作者的哀愤孤激,并非以动听的言辞迎合世俗喜好。 [4]“松落落”二句:意谓我蒲松龄孤寂失意,犹如一点微弱的萤火,而冥冥之中,精怪鬼物却争此 第 1页,共 1293页 聊斋志异微光。松,松龄,作者自称。落落,疏阔孤独的样子。左思 《咏史》:“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秋萤,即萤火虫,秋夜飞舞,发出微弱的亮光。此指作者凄凉、卑微的处境,好似秋萤。魑魅,与下文“罔两”,都指精怪鬼物,见《左传·宣公三年》注。晋裴启《语林》载:嵇康一天夜晚灯下弹琴,忽见一人“面甚小,斯须转大,遂长丈余,单衣革带。嵇视之既熟,乃吹灯灭之,曰: ‘耻于魑魅争光。’”这里化用其意,以魑魅与之争光,反衬作者与世俗落落寡合。 [5]“逐逐”二句:紧承上句,言自己随俗浮沉追逐名利,却落得被鬼物奚落讪笑。逐逐,竞求,指逐利。《易·颐》:“虎视眈眈,其欲逐逐。”野马之上,即浮游的尘埃。 《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成玄英疏:“青春之时,阳气发动,遥望薮泽之中,犹如奔马,故谓之野马也。”此以之喻污浊的现实社会。罔两见笑,为鬼物所讥笑。《南史·刘粹传》附《刘损传》:“损同郡宗人有刘伯龙者,少而贫薄。及长,历位尚书左丞、少府、武陵太守,贫窭尤甚。常在家慨然召左右,将营十一之方,忽见一鬼在傍抚拿大笑。伯龙叹曰: ‘贫穷固有命,乃复为鬼所笑也。’遂止。” [6]“才非”二句:我的才能虽然不及干宝,但却象他一样非常喜爱搜集神怪故事。干宝,字令升,东晋文学家,“撰集古今神袱灵异人物变化” (《晋书》本传),为《搜神记》。雅,甚,颇。 [7]“情类”二句:言自己的心情如同当年贬谪黄州的苏轼,也喜欢听人妄谈鬼怪。类,类似,近似。黄州,指苏轼。苏拭(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 (今湖北黄冈县),任团练副使。在黄州时,他每日早起,不招客来,即出外访客,相与纵谈,客人有无可谈者,便强使其谈鬼;如有推脱,他便说“姑妄言之”。见宋叶梦得《避暑录话》上。 [8]“闻则”二句:言听到鬼怪故事,就提笔记录下来,于是汇编成书。成编,即成书。编,串联竹简的皮筋或绳子。古无纸,将文字刻在竹简上。编串起来就是书。 [9]同人:这里指有同好的友人。 [10]邮筒:古人邮寄书信、诗文所用的圆形管筒。 [11]物以好 (hào 浩)聚:言谈鬼说怪的故事,由于自己的爱好而收集起来。以,因。好,爱好。 [12]“人非”二句:言人物虽在中原地区,但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故事,却往往比边远蛮荒地区所发生的更为奇异。化外,教化之外,指封建教化所不及的边远地区。断发之乡,指古吴越地区,即今江苏南部、浙江、福建一带。《左传·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裸以为饰。”断发,“断发文身”的省语,指剪断长发,身刺花纹,此为古吴越水乡的习俗;据说是为避免鱼龙伤害的防护措施,见《史记·吴太伯世家》《集解》引应劭说。 [13]“睫在”二句:言眼前所发生的怪事,竟比人头会飞的国度更为离奇。睫在眼前,极言其近。睫,眼睫毛。飞头之国,传说中人头会飞动的国度。 《西阳杂俎·境异》:“岭南溪洞中,往往有飞头者,故有飞头獠子之号。头将飞一日前,颈有痕,匝项如红缕,妻子遂看守之。其人及在状如病,头忽生翼,脱身而去,乃于岸泥寻蟹蚓之类食之,将晓飞还,如梦觉,其腹实矣。”类似的传说,还见于《西阳杂俎·境异》所引《王子年拾遗记》。 [14]“遄(chuán 船)飞”四句:言意兴超逸飞动,狂放不羁,在所难免;心志寄托久远,如痴如迷,也无须讳言。遄,速。飞,飞动。逸兴,超逸豪放的意兴。唐王勃 《滕王阁序》:“遥襟俯畅,逸兴遗飞。”狂,狂放。旷怀,开阔的胸怀。痴,痴迷。讳,讳言。 [15]“展如”二句:言那些崇实尚礼而鄙夷狂痴的人,能不因而见笑? 《诗·鄘风·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朱嘉注:“展,诚也。”胡卢,一作“卢胡”,笑,笑声。《孔丛子·抗志》:“卫君乃胡卢大笑。” [16]“然五父”二句:意谓然而在五父衢头所听到的,或者是些无稽的传闻。衢,两路交叉、可通四方的路口。五父衢 (qǘ渠),衢名。《左传·襄公十一年》:“季武子将作三军……祖诸五父之衢。”《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五父之衢在兖州曲阜县西南二里,鲁城内衢道也。”《史记·孔子世家》说,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因此孔子母讳言叔梁纥葬处,孔子母死后,无法合葬,“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这里或暗指此事。 [17]“而三生”二句:言类似三生石上的故事,却颇可使人悟识因果之理。三生,即“三世”。佛教 第 2页,共 1293页 聊斋志异以过去、现在、未来,即前生、今生、来生为“三生”或“三世”。见《增一阿含经》和《品类足论》。传说唐代李源与圆观和尚十分友好,圆观悟识佛家因果,预知自己来生将做牧童,因而约请李源在他死后十二年到杭州天竺寺相见。李源依约而住,在寺前听一牧童唱道:“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李源便晓得牧童就是圆观的托身。见唐袁郊《甘泽谣·圆观》。后人遂附会此事,把杭州天竺寺后的山石指为“三生石”;诗丈中也以“三生石”代指因缘前定。前因,前生。因,梵语意译,这里指因缘。 [18]“放纵”二句:意谓所言虽然恣意放任,但也有可取之处,不能一概因人废言。放纵,放任,不循常轨。概,一概,全部。 [19]悬弧时:出生时。 《礼记·内则》:“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弧,木弓。在门左挂一张弓,表示男孩长大成人习武学射。 [20]先大人:指亡父。先,称已死的人为“先”,一般用于尊长。病瘠瞿昙(tán 谈):病瘦的和尚。瘠,瘦弱。瞿昙,梵语也译为“乔答摩”、佛教始祖释伽牟尼的姓氏,原以代指释伽牟尼,后为佛的通称。这里指佛门僧人。 [21]偏袒:和尚身穿袈裟,袒露右肩,称“偏袒”。《释氏要览·礼数》:“偏袒,天竺之仪也。……律云,偏露右肩,即肉袒也。律云,一切供养,皆偏袒,示有便于执作也。” [22]果符墨志:意为自己出生后乳旁有一黑痣,果然与其父之梦相符。言外是说,自己就是那个病瘦的和尚转世。 [23]长(zhǎng 掌)命不犹:长大之后,命不如人。《诗·召南·小星》:“实命不犹。”不犹,不如别人。犹,若。 [24]“门庭”四句:意为门庭冷落,好像和尚清贫幽居;笔耕谋生,如同和尚持钵募化。凄,底本作 “栖”,据青柯亭刻本改。笔墨之耕耘,指为人作幕宾、塾师,以谋生计。《文选》载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佣书成学。”萧条,形容秋日万物凋零的景象,这里借喻自己的清苦和孤寂。钵, “钵多罗”的省语,梵语音译,也称“钵盂”,和尚食器。和尚外出,只携一瓶一钵,沿途向人募化;瓶用来饮水,钵用来盛饭。 [25]面壁人:这里泛指和尚。面壁,佛教指面对墙壁静修。相传佛教禅宗始祖达摩初来中国,住少林寺:面壁而坐九年,终日默默无语。详见 《五灯会元》卷一。后因以“面壁人”指和尚。 [26]“盖有漏”二句:意为由于前身业因,而流转生死,不能归于空寂而成佛升天。漏、根、因,都是梵语意译。佛教称烦恼为“漏”。有漏,指不能断除三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烦恼,不能归于空寂。根和因,都是佛教名词,指能生成或引起果报的根本原因。人天,人间天上;这里指由僧人修炼成佛。果,果报,梵语意译,今译“异熟”,泛指依思想行为而得的结果。有什么因,便得什么果;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景德传灯录》二:“(梁武)帝问(达摩)曰:‘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记,有何功德?’师曰: ‘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师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 ‘如何是真功德?’答曰: ‘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27]“而随风”二句:言我却象随风的落花触着藩篱落到粪坑旁边,转生人世,身为贫贱。藩,篱笆。溷(hǜn 混),粪坑。《梁书·范缜传》:“初,缜在齐世尝侍竟陵王子良。子良精信释教而缜盛称无佛。子良问曰: ‘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贫贱?’填答曰: ‘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 [28]六道:佛教指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性道、地狱道。《法华经·序品》:“六道,众生生死所趣。”佛教认为众生根据生前善恶,在这“六道”里轮回转生。 [29]“子夜”四句:言半夜灯光,昏暗欲灭;书斋清冷,桌案似冰。荧荧,微弱的灯光。蕊,灯花,灯油将尽灯芯则结灯花。萧斋,清冷的书斋。唐代李肇《唐国史补》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一‘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李约竭产白江南买归东洛,匾于小亭以玩之,号为‘萧斋’。“这里“萧”字,有萧条冷落的意思。瑟瑟,犹瑟缩,寒冷。 第 3页,共 1293页 聊斋志异 [30]“集腋”四句:意为积少成多,搜集狐鬼故事,狂妄地想把它当作《幽冥录》的续编;把酒秉笔,写下这部志怪之书,意在寄托心志,发抒胸中愤懑。《意林》引《慎子·知忠》:“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腋也。”后以“集腋成裘”喻积小成大,积少成多。腋,指狐腋皮毛,极为珍贵。裘,皮袍。妄,狂妄,意为不自揣才力。幽冥之录,即《幽冥录》,南朝宋刘义庆著,是一部记载神鬼怪异故事的志怪小说。浮,罚人饮酒;白,罚酒用的大酒杯。浮白,此泛指饮酒。载笔,持笔写作。孤愤之书,《韩非子》有《孤愤》篇。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韩非“悲廉直不容于邪在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十余万言。”司马迁《太史公自序》谓韩非 《孤愤》篇是发愤之作,因“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31]“惊霜”六句:为作者愤慨语。意为自己象栖树无温的霜后寒雀,得不到世间温暖:又象依栏悲鸣的月下秋虫,凄凉孤寂,只有到梦魂中去寻求知己了。惊霜,因霜落而惊秋天的到来。抱树,犹言栖树。秋虫,如蟋蟀之类的秋日夜鸣之虫。吊,悲伤。阑,阑于。青林黑塞间,指梦魂所历的冥冥之中。杜甫《梦李白》:“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32]康熙己未:康熙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己未是康熙十八年,即公元一六七九年。 译文 虚无飘渺披着薜荔菟丝子的山鬼,三闾大夫屈原有感于此而把它写入辞骚;光怪陆离的传说中的牛鬼蛇神,号称长爪郎的鬼才诗人李贺却对此吟哦成癖。发自内心的诗作就是天然妙曲,不必迎合世俗所崇尚的“正声”,那么屈原、李贺的抒愤之作有其一定的原由。我蒲松龄孤寂失意如同一点微弱的萤火.狰狞的魑魅还要争此微光;随俗浮沉追逐名利,被魍魉所讥笑。我虽没有干宝的才能,却像他一样酷爱搜寻神的奇迹;心情和当年贬在黄州的苏轼相似,喜欢听人述说鬼的故事。听到了就记下来,于是编成书。时间长了。四方的朋友同好.又寄来他们所搜集的,因而鬼物故事因我的喜好而收集起来,积累的更多了。那特别的:人虽然不是教化外的蛮荒之人,但故事却比纹身断发的野蛮之乡所发生的还要离奇;眼前发生的怪事,比人头自己离开身体飞来飞去还要更加古怪。放纵飞扬不合流俗的情趣,被人称狂本也难辞;借物言志,叙说寄托胸中远大的抱负,被人说痴也不忌讳。尚礼崇实的人,能不见笑吗?然四通八达的五父大道上,或许滥听了些无稽传说;而类似三生石上的故事,颇可悟出前世因缘。放纵的言谈,也不能一概因人而废。 我蒲松龄出生的时候.父亲梦见一位既病又瘦的和尚,身穿袈裟进入我家内屋,有铜钱大的一块膏药,圆圆的贴在他的乳旁。醒来后我蒲松龄就出生了,果然乳旁有颗黑痣.和梦相符。而且是:小时候瘦弱多病,长大后命不如人。门庭寂寥,清贫冷落与和尚一样;笔耕为生,萧条贫穷就像和尚持钵化缘。常常挠着头想:说不定那和尚果真就是我的前身吧?可能是没有断除三界烦恼的根由,未能结出成佛升天的正果;而随风飘零,竟成了掉入厕所的背时之花。茫茫六道,怎么能说没有它的道理啊! 唯独这时在半夜的微光闪烁下,油灯将尽而结灯花;书房萧瑟,桌案冷得就像冰块。集腋成裘,妄自撰写《幽冥录》的续篇;把酒操笔,只写成这部孤愤之书:人生的寄托到了这种地步,也真够悲哀的了! 唉!我就像霜后的寒雀,独依树木得不到温暖;又像伤月的秋虫,偎着栏杆自我悲鸣。理解我明白我的,只有在幽梦中去寻找了! 康熙十八年春日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书共有短篇小说 491 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第 4 页,共 1293页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文言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 40 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学史上,它是一部著名短篇小说集。全书共 491 篇,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仙、鬼妖、人兽,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 17 世纪的中国的社会面貌。 《聊斋志异》完成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 年),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在蒲松龄生前多以抄本流传,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 年)第一次由赵起杲在浙江严州刻印。据说作者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写成此书。 《聊斋志异》,顾名思义,是记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其中“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二是人与人或非人之间的友情故事;三是不满黑暗社会现实的反抗故事;四是讽刺不良品行的道德训诫故事。 蒲松龄 (1640~1715)清代文学家,小说家,字留仙,一 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 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但功名 不显。父蒲盘弃学经商,然广读经史,学识渊博。蒲松龄 19 岁时, 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颇有文名,但以后屡试不中。20 岁时,与同乡学友王鹿瞻、李希梅、张笃庆等人结“郢中诗社”。 后家贫,应邀到李希梅家读书。31~32 岁时,应同邑进士新任宝应 知县、好友孙蕙邀请,到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幕宾。这是他一生中 唯一的一次离乡南游,对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南方的自然山水、 风俗民情、官场的腐败、 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体验。还结交了一 些南方下层歌女。北归后,以到缙绅家设馆为生,主人家藏书丰富, 使他得以广泛涉猎。61 岁撤帐归家,过了一段饮酒作诗、闲暇自娱 的生活。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1 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 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除《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 4 卷,诗集 6 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 种,通俗俚曲 14 种。经人搜集编定为《蒲松龄集》。他的书中常常出现“故家子”、“故大家子”(均指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的子弟)等,是作者本人的真实写照。 全本白话聊斋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蒲老先生的大作在.似乎没有再多嘴的必要。但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蒲老先生的故事虽为假语村言,行文却是雅洁而堪称典范的文言文。上承风雅.下 第 5页,共 1293页 聊斋志异接屈史,精彩纷呈,美涣绝伦,自问世起.即获得古人潮涌般的好评。但在今人看来,却如堕入雾中不知所云。此无它。言文不一之救也。 按理说,白话源远流长,依鲁迅先生的求证,我们祖先的第一支歌当是吭唷吭唷,言筒意赅,明白如话,白得不能再白了。但不知怎么搞的,先人们一学会写字,就搞了个一语两制:说归说.写归写;说时人人都明白,写时可就难说了。而且愈演愈烈,以致到五·四运动时。连那些从小就泡在古文中的老先生小先生们也忍不住发出呐喊:要言文合一,要明白如话。并以此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一举斩断了文言文的向下延续,使言与文、说和写重新合一,让我们感到轻松多了,再也用不着说的是一套,写的又是另一套了。这的确好极了,功不可没。但问题接着也来了,虽然我们现在的言文合一了,但古人的言文不一并不因此而有少许改变,而且越是合一,越显现出那曾经辉煌一时的古文的难懂,而不得不为其另寻出路,除注释解说外,翻译便不可少了。就某种意义上讲,翻译古文,的确是一条迫不得已但又非走不可的路。 这是因为无论;怎样的翻译,都是以改变原有的语言形式为己任的,否则,就无所谓翻译了。但一旦改变了语言形式,则必将使原作受损,因为任何一部作品无非由语言形式和语义系统两个部分构成。抛开语义系统即内容不谈,仅语言形式一项,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百分之百地丧失了。就说这部《全本白话聊斋》吧,虽然没了语言障碍,但蒲老先生原有的美仑美涣的古文也就不见了,他的呕心沥血,他的千锤百炼,他的用典如锦也就由显明而变得隐晦了。说翻译是迫不得已,正是因此。就如钱钟书先生在其一篇文章中论翻译时所说:翻译即是错讹。当然,此话不无偏颇,但也颇能切中翻译之弊。若要说得中肯些,大约应是:翻译即创作,而且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创作。从某种意义说,确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因为它一方面要改变原作的形式,一方面又要准确无误地传达出原作的内容,的确困难重重,就像戴着镣铐跳舞。但即使如此,却还有人去做,因为社会需要。 就拿《聊斋志异》来说,虽然通篇都是些妇孺皆知争相传诵的动人故事,但一经蒲老先生的炮制 ,这些动人的故事就像珠宝被装入了精美坚固的箱子中,要想得到它,就必须打开箱子,否则,就只能望箱兴叹了。打开箱子,也就毁了这箱子,怛两害相衡,务取其轻,总比买椟还珠强。因为和形式比起来,内容更重要。所以,将一种语言形式改变成另一种语言形式的缺限虽然很大,但却也无可替代。而且,如果译得好,不仅不损害原作,或许还能锦上添花,如傅雷的译巴尔扎克,朱生豪的译莎士比亚。当然,这些是大家,非常人所能比。但由此也说明:翻译一如其它诸事,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把握;但总起来看,还是利大于弊,与其一点不懂,何如丢卒保车、甚或丢车保帅,以得其精神为佳呢? 看这部《全本白话聊斋》,译得虽然不能丝丝入扣,再放异彩,但也颇能传神达意,将那故事演绎得楚楚动人,使人仍能获得原著的乐趣、,颇合前辈学者所要求的有关翻译的标准:信;达;雅。信者:忠实原作;达者:顺畅通达;雅者:优美动人。当然,此指整体而言,若真一篇篇看过,未必样样俱备,往往是此长而彼短,彼短而此长。但唯有一点,却通篇俱备,这就是信。其它两点不备,是有愧于今人,而此点不备,则不但有愧于今人,而且有愧于蒲老先生。好在译者全是蒲老先生大作的专业爱好者,很怕对不起蒲老先生,因此用了十二分的小心在这一点上。所以,就忠实原著这点讲,读者可以十二分的放心。您读的确实是蒲老先生的《聊斋》,只不过是现代人用现代话讲给了您罢了。 蒲老先生的《聊斋》,可说是占了四最:文言小说之最,短篇小说之最,民间专题故事之最,志怪小说之最。且无论哪一最,都是当之无愧的。特别是这民间专题故事之最和志怪小说之最,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虽然前此不乏有神异志怪等小说,但多着眼于其怪异,而少有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也谈不上过高的艺术性,只是志怪而已。蒲老先生的《聊斋》,虽也脱胎于志怪,却融入了深厚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社会意义.透过那荒诞不经离奇古怪的故事,传出的却是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以及社会的黑暗,人世的不公,弱者的呻吟,强者 第 6页,共 1293页 聊斋志异的暴虐,为我们栩栩如生地构画出那个社会时代的众生相。如果仅是如此,似乎也并不太令人惊奇,因为是小说就应如此。令人惊奇的是,他所讲的故事,虽然是过去的,而且是虚无飘渺的,但随着时问的推移却仍然魅力不减,至今还在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细读《聊斋》,就会发现,虽然蒲老先生一生坎坷,遭遇多舛,被沉重的现实压抑得喘不过气来,但在内心里却是一个充满挚爱的理想主义者。他以毕生的心血用笔在灰暗的人生现实中建造了一座温馨的人生乐园。在这里,正义得到伸张,是以席方平《席方平》虽然历尽磨难但终于战胜了阴阳两界的黑暗;邪恶得到惩罚,是以鬼魅无论怎样多变,换上几张人皮《画皮》,但结果总逃脱不了覆灭的命运;弱小者得到扶助,是以成名《促织》绝处逢生,由贫贱而富贵;豪强者得到贬抑,是以贪官污吏被惩《梦狼》。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特别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在蒲老先生的笔下,恋人们不为俗世所累,他们夏日听风,秋日听雨,冬日听雪,有的只是两情相悦,而无世俗的利害;虽历经磨难,但终成好梦。一如那冬日的听雪,虽是寒风瑟瑟,但他们彼此相拥在冰清玉洁的雪地里,营造出一个只有两人才有的温馨而浪漫的世界。 凡此种种,不正是几千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吗?即使是现代人,不也是心向往之吗!但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一切并不尽如人意,甚至背道而驰。对于这一点,蒲老先生也明白,因而在其自志中不无感慨地说道:“寄托如此,亦足悲矣!”悲在何处?或许很多,但人世的这种背道而驰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艺术抛开其它不论,就其内在本质讲。是对现实的梦想和补充,越是灰色的人生,越是需要亮丽的色彩。了解了这一点,也就了解了蒲老先生何以要以其毕生精力写出这部“孤愤之书”了。由此也就明白了《聊斋》何以有这样的艺术魅力了。 当然,以上所讲的只是《聊斋》的一个方面.除了这些之外,《聊斋》还育一些其它类型的故事.纯为记趣志怪的也有。林林总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间故事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就如书中的主要形象狐魅一样,可好可坏,可妖可仙,绝不定型在一种形态中。感谢蒲老先生,为我们广收博采并保存流传下来,使我们至今还能一睹神韵,了解那时的民风民俗及其传说。当然,这之间所夹杂的一些内容和见识已经过时,并散发着一些霉味,如因果的报应,守旧的伦理,陈腐的说教等等。但瑕不掩玉,相信读者自有眼光。但之所以有以上这些话,不过是有感而发,说一说译者的辛苦和蒲老先生的不易,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它。但无论怎样,还是那句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蒲老先生的大作在,实在是没有再多嘴的必要了。是为序。 方 是 1994年元月17日 第 7页,共 1293页 聊斋志异 [卷 ·一]雹神 第 8页,共 1293页 聊斋志异蛇癖 第 9页,共 1293页 聊斋志异 考 城 隍 予姊丈之祖,宋公讳焘[1],邑廪生[2]。一日,病卧,见吏人持牒,牵白颠马来[3],云: “请赴试。”公言:“文宗未临[4],何遽得考?”吏不言,但敦促之。公力疾乘马从去[5]。路甚生疏。至一城郭,如王者都。移时入府廨[6],宫室壮丽。上坐十余宫,都不知何人,惟关壮缪可识[7]。檐下设几、墩各二[8],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与连肩[9]。几上各有笔札[10]。 俄题纸飞下视之,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二公文成,呈殿上。 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诸神传赞不已。召公上,谕曰:“河南缺一城隍[11],君称其职。”公方悟,顿首泣曰: “辱膺宠命[12],何敢多辞?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上一帝王像者,即命稽母寿籍[13]。有长须吏,捧册翻阅一过,白: “有阳算九年[14]。”共筹躇间[15],关帝曰:“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16],瓜代可也[17]。”乃谓公:“应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18],给假九年,及期当复相召。”又勉励秀才数语。二公稽首并下[19]。秀才握手,送诸郊野,自言长山张某[20]。以诗赠别,都忘其词,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之句。公既骑,乃别而去。及抵里,豁若梦寤。时卒已三日。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问之长山,果有张生,于是日死矣。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毕,浣濯入室而没。其岳家居城中西门内,忽见公镂膺朱幩[21],舆马甚众,登共堂,一拜而行。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讯乡中,则已殁矣。公有自记小传,惜乱后无存,此其略耳。 据 《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讳:旧时对帝王尊长不直称其名,叫避讳;因称其名为“讳”。 [2] 邑廪生:本县廪膳生员。明洪武二年(1369)始,凡考取入学的生员(习称“秀才”),每人月廪食米六斗,以补助其生活。后生员名额增多,成化年间 (1465—1487)改为定额内者食廪,称廪膳生员,省称廪生;增额者为增广生员和附学生员,省称增生和附生。清沿明制,廪生月供廪饩银四两,增生岁、科两试一等前列者,可依次升廪生,称补廪。参见《明史·选举志》、 《清史稿·选举志》。 [3] 白颠马:白额马。颠,额端。《诗·秦风·车邻》:“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朱熹注:“白颠,额有白毛,今谓之的颡。” [4]文宗:文章宗匠。原指众人所宗仰的文章大家。《后汉书·崔駰传》:“崔为文宗,世禅雕龙。”清代用以誉称省级学官提督学政(简称“提学”、 “学政”)。临:指案临。清制,各省学政在三年任期内依次到本省各地考试生员,称案临。考试的名目有“岁考”、“科考”两种。 [5]力疾:强支病体。此据青柯亭刻本,原作“力病”。 [6]府廨 (xiè械):官署。旧时对官府衙门的通称。 [7]关壮缪 (mù 穆):指关羽 (?— 219 ),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县西南)人。三国时蜀汉 第 10页,共 1293页 聊斋志异大将。死后追谥壮缪侯。见《三国志·蜀书》本传。后逐渐被神化,宋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也屡加封号。明万历年间敕封为“三界伏魔大帝威运震天尊关圣帝君”,顺治年间敕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自是相沿,有 “关帝”之称。 [8]几:长方形的小桌子。墩:一种低矮的坐具。 [9]连肩:肩靠肩,此指并排而坐。 [10]笔札:犹笔、纸。札,古时供书写用的薄木简。 [11]城隍:古代神话中守护城池的神,后为道教所信奉。相传《礼记·郊特牲》中蜡祭八神之一的水 (即隍)庸(即城)衍化而来。三国之后即有的地方祀城隍神,唐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普遍奉祀,一般称为某府某县城隍之神,视之如同人间的郡县长官。参见清赵翼《陔馀丛考·城隍神》。 [12]辱膺宠命:为旧时接受任命或命令时表示感激之词。辱,犹言承蒙。膺,受。宠命,恩赐的任命。 [13]稽母寿籍:查看记载其母寿限的簿籍。稽,查。寿籍,迷信传说中阴世记载人们寿限的薄册,即所谓“生死簿”。 [14]阳算:寿算,活在阳世的年数。 [15]筹躇:犹豫不决。筹,通“踌”。 [16]摄篆:代掌印信,指代理官职。摄,代理。篆,旧时印信刻以篆文,因代指宫印。 [17]瓜代:及瓜而代的省词。原意为至来年食瓜季节使人替代。 《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住,曰: ‘及瓜而代。’”后因称官员任职期满由他人接任为“瓜代”。这里是接任的意思。 [18]推仁孝之心:推许其仁孝的心志。推,推许,推重、赞许。 [19]稽 (qǐ乞)首:伏地叩头;旧时所行的跪拜礼。 [20]长山:旧县名。辖境为今山东省邹平县东部。 [21]镂膺朱幩(fén 坟):形容马饰华美。镂膺,马胸部镂金饰带。《诗·秦风·小戎》:“虎镂膺,交二弓。”朱熹注:“镂膺,镂全以饰马当胸带也。”朱幩,红色辔饰。《诗·卫风·硕人》:“四牡有骄,朱幩镳镳。”朱熹注: “幩,镳饰也。镳者,马衔外铁,人君以来缠之也。” 考 城 隍 我姐夫的祖父,名叫宋焘,是本县的廪生。有一天,他生病卧床,见一个小官吏,拿着帖子,牵着一匹额上有白毛的马来找他,对他说:“请你去考试。”宋公说:“考官还没来,为什么马上就考试?”来的官吏也不多说,只是催宋公上路。宋公没办法,只好带病骑上马跟他走了。 走的这一路很生疏,到了一座城郭,好像是一个国王的国都。一霎时他就跟那人进入了王府,只见王府内的宫殿非常辉煌华丽。正面大殿内坐着十几位官员,都不认得是什么人,唯有关帝神他认得。殿外屋檐下摆着两张桌子,两个坐墩,已经有一个秀才坐在那里,宋公便与这人并肩坐下。桌上分别放着笔和纸。 不多时,就发下试题来,一看上面有八个字:“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一会儿,两人的文章就作完了,呈交殿上。宋公文章中有这样的句子:“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诸位神人传着看完,称赞不已。便传叫宋公上殿。下令说:“河南缺一个城隍神,你很称职。”宋公听了,才恍然大悟,随即叩头在地,哭着说:“大神错爱我,叫我去当城隍,不敢推辞。只是我家有老母,七十多岁了,无人奉养,请求大神准我侍候母亲去世后,再去上任。”正面坐着一位像帝王的人,叫取宋公母亲的寿命簿来查看。一个长着胡子的官吏捧过簿子来翻看一遍,禀告说:“还有阳寿九年。”诸神都犹豫了,一时拿不出主意,关帝神说:“不妨先叫张生代理九年吧!”便对宋公说:“本应叫你马上去上任,念你有孝心,给你九年假期,到时再叫你来。”接着关帝神又勉励了秀才几句话,两个考生便叩头下殿。 秀才握着宋公手送到郊外,自己介绍说是长山县人,姓张,还给宋公作送别诗一首。原文 第 11页,共 1293页 聊斋志异都忘记了,只记得有这样的句子:“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宋公便上马作别而回。 宋公到了家,像是做了一个梦醒来,那时他已死了三天了。他母亲听见棺材中有呻吟声,打开棺材见他醒了过来,就把他扶出来,呆了半天才会说话。后来到长山县打听,果然有个姓张的秀才在这一天死去。 九年后,宋公的母亲果然去世,宋公料理完了丧事,洗了个澡,穿上新衣服,进屋就死了。 他的岳父家住城里西门里。一天,忽然见宋公骑着红缨大马,带着许多车马,到他家拜别。一家人都非常惊疑,不知道他已成了神人了。急忙跑到宋公家一问,才知道宋公已死了。宋公自已记有小传,可惜兵慌马乱中没有存下来。这里的记载只是个大概而已。 耳 中 人 谭晋玄,邑诸生也[1]。笃信导引之术[2],寒暑不辍,行之数月,若有所得。一日,方趺坐[3],闻耳中小语如蝇,曰:“可以见矣 [4]。”开目即不复闻;合眸定息,又闻如故。谓是丹将成[5],窃喜。自是每坐辄闻。因俟其再言,当应以觇之。一日,又言。乃微应曰:“可以见矣。”俄觉耳中习习然,似有物出。微睨之,小人长三寸许,貌狞恶如夜叉状[6],旋转地上。心窃异之,姑凝神以观其变。忽有邻人假物,扣门而呼。小人闻之,意张皇,绕屋而转,如鼠失窟。谭觉神魂俱失,复不知小人何所之矣。遂得颠疾[7],号叫不休,医药半年,始渐愈。 据 《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诸生:本指在学儒生,见 《汉书·何武传》。唐代国学及州、县学规定学生员额,因称生员。明清时代,凡经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生员,通称诸生。 [2]导引之术:我国古代强身除病的一种养生方法。导引,“导气使和,引体使柔”的意思,指屈伸俯仰,呼吸吐纳,使血脉流通。《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后为道教用以作修炼的迷信法术之一。道教有《太清导引养生经》。 [3]趺 (fū夫)坐:即“结跏趺坐”,略称“跏趺”。佛教徒坐禅的一种姿势,即将双足背交叉于左右股上;右手安左手掌中,二大拇指面相合,然后端身正坐,俗称盘腿打坐。见善导《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大智度论》:“诸坐法中,结跏趺坐最安稳,不疲极,此是坐禅人坐法。” [4]可以见 (xiàn 现)矣:可以现形了。见,通“现”。 [5]丹:炼丹是道教法术之一。派于古代方术。原指在鼎炉中烧炼 矿石药物,以制“长生不死”的丹药,即“金丹”。后道士将这一方术加以扩展,称“金丹”为“外丹”,称精神修炼的成果为“内丹”。人体比拟鼎炉,“精”、“气”比拟药物,以“神”去烧之,使精、气、神凝成“圣胎”,即为“内丹”。这里指内丹,后《王兰》一文中的“金丹”,指外丹。 [6]夜叉:梵语音译。意译“能啖鬼”、“捷疾鬼”等。佛经中一种形象凶恶的鬼,列为天龙八部神众之一,我国诗文小说中,则常指丑恶之鬼,或喻凶暴丑恶之人。 [7]颠疾:疯癫病。颠,通“癫”。 耳 中 人 谭晋玄,是本县的一名秀才。他很相信一种气功之术,每日练习,冬夏不停。练了好几个月,自己觉得好像有些收获。有一天,他正盘腿而坐,听到耳中有很小的说话声,就像苍蝇叫 第 12页,共 1293页 聊斋志异一般,说:“可以见吗?”他一睁眼,就再也听不见了。他又重新闭上眼、息住气听,又听到方才的声音。他想:这可能是功已练成,心里暗暗高兴。 从此,他每日坐下就听,心里想,等耳中再说话时,应当答应一声并睁眼看看是什么东西。有一天,果然又听到那“可以见吗?”的小小说话声,他就小声答应:“可以见了。”很快觉得耳朵中有窸窸窸窸的声音,像有东西爬出来。他慢慢地睁开眼偷看,果然看到一个小人,高三寸多,面貌狰狞,丑恶得像夜叉一样,在地上转着走。他心里暗自惊异,心想不管怎么样,先看他有什么变化再说。正看着,忽听邻居有人来借东西叫门呼唤。小人听到后,样子很恐慌,围着屋内乱转,好缘老鼠找不到窝一样。谭秀才也觉得神志不清,像掉了魂,不知道小人到哪里去了。随后他便得了疯癫病,哭叫不停。家人为他请医吃药,治了半年,才渐渐好了。 尸 变 阳信某翁者[1],邑之蔡店人。村去城五六里,父子设临路店,宿行商。 有车夫数人,往来负贩,辄寓其家。一日昏暮,四人偕来,望门投止[2],则翁家客宿邸满[3]。四人计无复之,坚请容纳。翁沉吟思得一所,似恐不当客意。客言:“但求一席厦字[4],更不敢有所择。”时翁有子妇新死,停尸室中,子出购材木未归[5]。翁以灵所室寂,遂穿衢导客往。入其庐,灯昏案上;案后有搭帐衣[6],纸衾覆逝者[7]。又观寝所,则复室中有连榻[8]。四客奔波颇困,甫就枕,鼻息渐粗。惟一客尚蒙眬。忽闻灵床上察察有声,急开目,则灵前灯火,照视甚了:女尸已揭衾,起;俄而下,渐入卧室。面淡金色,生绢抹额[9]。俯近榻前,遍吹卧客者三。客大惧,恐将及已,潜引被覆首,闭息忍咽以听之。未几,女果来,吹之如诸客。觉出房去,即闻纸衾声。出首微窥,见僵卧犹初矣。客惧甚,不敢作声,阴以足踏诸客;而诸客绝无少动。顾念无计[10],不如着衣以窜。裁起振衣[11],而察察之声又作。客惧,复伏,缩首衾中。觉女复来,连续吹数数始去[12]。少间,闻灵床作响,知其复卧。乃从被底渐渐出手得裤,遽就着之,白足奔出[13]。尸亦起,似将逐客。比其离帏,而客已拔关出矣[14]。尸驰从之。客且奔且号,村中人无有警者。欲扣主人之门,又恐迟为所及。遂望邑城路,极力窜去。至东郊,瞥见兰若[15],闻木鱼声[16],乃急挝山门[17]。道人讶其非常[18],又不即纳。旋踵,尸已至,去身盈尺。客窘益甚。门外有白杨,围四五尺许,因以树自幛[19];彼右则左之,彼左则右之[20]。尸益怒。 然各寖倦矣[21]。尸顿立。客汗促气逆[22],庇树间。尸暴起,伸两臂隔树探扑之。客惊仆。尸捉之不得,抱树而僵。 道人窃听良久,无声,始渐出,见客卧地上。烛之死,然心下丝丝有动气。负入,终夜始苏。饮以汤水而问之,客具以状对。时晨钟已尽[23],晓色迷蒙,道人觇树上,果见僵女。大骇,报邑宰[24]。宰亲诣质验[25]。使人拔女手,牢不可开。审谛之,则左右四指,并卷如钩,入木没甲。又数人力拔,乃得下。视指穴如凿孔然。遣役探翁家,则以尸亡客毙,纷纷正哗。役告之故。翁乃从往,舁尸归。客泣告宰曰:“身四人出[26],今一人归,此情何以信乡里?”宰与之牒,赍送以归[27]。 据 《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阳信:县名。在今山东省北部。 [2]望门投止:见有人家,便去投宿。《后汉书·张俭传》:“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止,宿。 第 13页,共 1293页 聊斋志异 [3]客宿邸 (dǐ底)满:住宿客人很多,旅舍已满。邸,旅舍。 [4]一席厦宇:廊梅下一席之地。厦,两厢,走廊。宇,屋檐。 [5]材木:棺木。材,棺。 [6]搭帐衣:指灵堂中障隔灵床的帷幛。旧时丧礼,初丧停尸灵床,灵前置几,设位燃灯,祭以酒浆,几后设帷。见 《莱阳县志》。《礼记·丧大记》“彻帷”《疏》:“彻帷者,初死恐人恶之,故有帷也。至小敛衣尸毕,有饰,故除帷也。” [7]纸衾 (qīn 钦):指初丧时用以覆盖尸体的黄裱纸或白纸。衾,被。《泰安县志》(民国本):“既死,覆以纸被,报丧亲友,或谓‘接亡’,或谓 ‘落柩’。” [8]复室:指套房中的里间。 [9]抹额:也叫“抹头”,一种束额的头巾。此指以巾束额。 [10]计:此字底本模糊难辨,据铸雪斋抄本补正。[11]振衣:抖动衣服;指欲穿衣。 [12]数数 (shuò shuò朔朔):多次。 [13]白足:光着脚。 [14]拔关:拔开门闩。关,门插关,即门闩。 [15]兰若:梵语“阿兰若”的音译。《大乘义章》一五:“阿兰若者,此翻名为空闲处也。”原为佛家比丘习静修的处所,后一般指佛寺。 [16]木鱼:佛教法器名。刻木作鱼形,中凿空洞,扣之作声。一为圆形,刻有鱼鳞,僧人诵经时敲击以调音节;一为长形,吊库堂前,开饭时击之以招僧众。《百丈清规·法器章》:“相传云,鱼昼夜常醒,刻木象形,击之,所以惊昏惰也。” [17]挝 (zhuā抓):敲。山门:寺院的外门。 [18]道人:这里指和尚。晋宋间和尚、道士通称道人。叶梦得《石林燕语》:“晋宋间佛教初行,未有僧称,通曰道人。” [19]幛:本指屏风、帷幕,也作“障”,遮蔽。 [20]彼左则右之:此据铸雪斋抄本,原无此五字。 [21]寖(qìn浸)倦:渐渐疲倦。寖,同“浸”,渐。 [22]汗促气逆,汗直冒,气直喘。促,急。逆,不顺。 [23]晨钟:这里指寺庙里清晨的钟声。钟,佛教法器。 《百丈清规·法器章》:“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 [24]邑宰:指知县。 [25]质验,质证查验;即问取证词,查验尸身。 [26]身:《尔雅·释诂下》:“身,我也。” [27]“宰与”二句:知县发给他证明文书,并赠送盘费,使其回家。赍(jī鸡),以物送人。 尸 变 阳信县某老翁,家住本县蔡店。这个村离县城五六里路。他们父子开了一个路边小店,专供过往行商的人住宿。有几个车夫,来往贩卖东西,经常住在这个店里。一天日落西山时,四个车夫来投店住宿,但店里已住满了人。他们估计没处可去了,坚决要求住下。老翁想了一下,想到了有个地方可住,但恐怕客人不满意。客人表示:“随便一间小屋都行,不敢挑拣。”当时,老翁的儿媳刚死,尸体停在一间小屋里,儿子出门买棺材还没回来。老翁就穿过街巷,把客人领到这间小房子里。 客人进屋,见桌案上有盏昏暗的油灯,桌案后有顶帐子,纸被子盖着死者。又看他们的住处,是在小里间里的大通铺上。他们四人一路奔波疲劳,很是困乏,头刚刚放在枕头上,就睡着了。其中唯有一人还朦朦胧胧地没有睡熟,忽听见灵床上嚓嚓有声响,赶快睁眼一看,见灵前灯火明亮,看的东西清清楚楚。就见女尸掀开被子起来,接着下床慢慢地进了他们的住室。 第 14页,共 1293页 聊斋志异女尸面呈淡金色,额上扎着生丝绸子,走到铺前,俯身对着每人吹了三口气。这客人吓得不得了,唯恐吹到自已,就偷偷将被子蒙住头,连气也不敢喘,静静听着。不多时,女尸果然过来,像吹别人一样也吹了他三口。他觉得女尸已走出房门,又听到纸被声响,才伸出头来偷看,见女尸如原样躺在那里。这个客人害怕极了,不敢作声,偷偷用脚蹬其他三人,那三人却一动不动。他无计可施,心想不如穿上衣服逃跑了吧!刚起来拿衣服,嚓嚓声又响了。这个客人赶快把头缩回被子里,觉得女尸又过来,连续吹了他好几口气才走。少待一会,听见灵床又响,知道女尸又躺下了。他就慢慢地在被子里摸到衣服穿好,猛地起来,光着脚就向外跑。这时女尸也起来了,像是要追他。等她离开帐子时,客人已开门跑出来,随后女尸也跟了出来。 客人边跑边喊,但村里人没有一人听见。想去敲店主的门,又怕来不及被女尸追上,所以就顺着通向县城的路尽力快跑。到了东郊,看见一座寺庙,听见有敲木鱼的声音,客人就急急敲打庙门。可道士在惊讶之中,认为情况异常,不肯及时开门让他进去。他回过身来,女尸已追到了,还只距离一尺远。客人怕得更厉害了。庙门外有一棵大白杨树,树围有四五尺,他就用树挡着身子。女尸从右来他就往左躲,从左来就往右躲,女尸越怒。这时双方都汗流浃背,非常疲倦了。女尸顿时站住,客人也气喘不止,避在树后。忽然,女尸暴起,伸开两臂隔着树捉那客商。客人当即被吓倒了。女尸没能捉住人,抱着树僵立在那里。 道士听了很长时间,听庙外没了动静,才慢慢走出庙门。见客人躺在地上,拿灯一照,已经死了。但摸摸心,仍有一点搏动,就背到庙里,整整一夜,客人才醒过来。喂了一些汤水,问是怎么回事。客人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这时寺庙晨钟已敲过,天已蒙蒙亮了。道士出门再看树旁,果然见一女尸僵立在那里。道士大惊失色,马上报告了县官。县官亲自来验尸,叫人拔女尸的两手,插得牢牢的拔不出来。仔细一看,女尸左右两手的四个指头都像钢钩一样深深地抓入树里,连指甲都插进去了。又叫几个人使劲拔,才拔了出来,只见她指甲插的痕迹像凿的孔一样。县官命衙役去老翁店里打听,才知道女尸没有了,住宿的其他三个客人已死了,人们正议论纷纷。衙役向老翁说了缘故,老翁便跟随衙役来到庙前,把女尸抬回。 客人哭着对县官说:“我们四个人一起出来的,现在我一人回去,怎么能让乡亲们相信我呢?”县官便给他写了一封证明信,并给了他些银子送他回去了。 喷 水 莱阳宋玉叔先生为部曹时[1],所僦第[2],甚荒落。一夜,二婢奉太夫人宿厅上[3],闻院内扑扑有声,如缝工之喷水者。太夫人促婢起,穴窗窥视 [4],见一老妪,短身驼背,白发如帚,冠一髻,长二尺许,周院环走,疏急作鹤步[5],行且喷,水出不穷。婢愕返白。太夫人亦惊起,两婢扶窗下聚观之。妪忽逼窗,直喷棂内;窗纸破裂,三人俱仆,而家人不之知也。东曦既上[6],家人毕集,叩门不应,方骇。撬扉入,见一主二婢,骈死一室[7]。一婢鬲下犹温[8]。扶灌之,移时而醒,乃述所见。先生至,哀愤欲死。细穷没处,掘深三尺余,渐露白发;又掘之,得一尸,如所见状,面肥肿如生。令击之,骨肉皆烂,皮内尽清水。 据 《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宋玉叔:即来琬。宋琬(1614—1673),字玉叔,号荔裳,莱阳(今山东莱阳)人。清初著名诗人,与施闰章齐名,时称“南施北宋”。有《安雅堂集》。宋琬为顺治四年 (1647)进士,授户部河南司主事,调吏部稽勋司郎中,后迁浙江、四川按察使。详见《清史稿·文苑传》。主事、郎中均为内阁各部的属宫, 第 15页,共 1293页 聊斋志异即“部曹”。“为部曹时”,指宋琬在京期间。 [2]所僦 (jiù就)第:租赁的宅第。 [3]太夫人:汉代称列侯之母为太夫人。后泛称官僚豪绅之母。此指宋母。 [4]穴窗:在窗纸上戳个洞。 [5]疏急作鹤步:大步急行如鹤。 [6]东曦(xī希):犹朝日。曦,日光。 [7]骈(pián)死:同死。骈,并,相挨。 [8]鬲下:胸腹之间,指胸口。鬲,同“膈”。 喷 水 莱阳有个叫宋玉叔的先生,当部曹官的时候,租赁了一套宅院,很是荒凉。有一天夜里,两个丫鬟侍奉着宋先生的母亲睡在正屋,听到院里有扑扑的声音,就像裁缝向衣服上喷水一样。宋母催促丫鬟起来,叫他们把窗纸捅破个小孔偷偷地往外看看。只见院子里有个老婆子,身体很矮、驼着背,雪白的头发和扫帚一样,挽着一个二尺长的发髻,正围着院子走;一躬身一躬身像鹤走路的样子,一边走一边喷着水,总也喷不完。丫鬟非常惊愕,急忙回去告诉宋母。宋母也非常惊奇地起了床,让两个丫鬟搀扶着到窗边一起观看。忽然,那老婆子逼近窗前,直冲着窗子喷来,水柱冲破窗纸溅了进来,三个人一齐倒在地上,而其他家人们都不知道。 清晨日出时,家人们都来到正屋,敲门却没有人答应,才开始害怕。撬开门进到屋里,见宋母和两个丫鬟都死在地上。摸一摸,发现其中一个丫鬟还有体温,随即扶她起来用水灌,不多时醒了过来,说出了见到的情形。宋先生闻讯而来,悲愤得要死。细问了丫鬟那老婆子隐没的地方,便命家人们在那地方往下挖。挖到三尺多深时,渐渐地露出了白发。继续往下挖,随即露出了一个囫囵尸首,和丫鬟看见的完全一样,脸面丰满如同活人。宋先生命家人砸她,砸烂骨肉后,发现皮肉内全都是清水。 瞳 人 语 长安士方栋[1],颇有才名,而佻脱不持仪节[2]。每陌上见游女[3],辄轻薄尾缀之[4]。清明前一日,偶步郊郭,见一小车,朱茀绣幰[5];青衣数辈[6],款段以从[7]。内一婢,乘小驷[8],容光绝美。稍稍近觇之,见车幔洞开,内坐二八女郎,红妆艳丽,尤生平所未睹。目炫神夺,瞻恋弗舍,或先或后,从驰数里。忽闻女郎呼婢近车侧,曰:“为我垂帘下。何处风狂儿郎,频来窥瞻!”婢乃下帘,怒顾生曰:“此芙蓉城七郎子新妇归宁[9],非同田舍娘子[10],放教秀才胡觑[11]!”言已,掬辙土飏生。 生眯目不可开。才一拭视,而车马已渺。惊疑而返。觉目终不快。倩人启睑拨视,则睛上生小翳[12];经宿益剧,泪籁籁不得止;翳渐大,数日厚如钱;右睛起旋螺,百药无效。懊闷欲绝,颇思自忏悔。闻《光明经》能解厄[13]。持一卷,浼人教诵[14]。初犹烦躁,久渐自安。旦晚无事,惟趺坐捻珠[15]。持之一年,万缘俱净[16]。忽闻左目中小语如蝇,曰:“黑漆似,叵耐杀人[17]!”右目中应云:“可同小遨游,出此闷气。”渐觉两鼻中蠕蠕作痒,似有物出,离孔而去。久之乃返,复自鼻入眶中。又言曰:“许时不窥园亭,珍珠兰遽枯瘠死[18]!”生素喜香兰,园中多种植,日常自灌溉;自失明,久置不问。忽闻此言,遽问妻:“兰花何使憔悴死?”妻诘其所自知,因告之故。妻趋验之,花果槁矣。大异之。静匿房中以俟之,见有小人自生鼻内出,大不及豆,营营然竟出门去[19]。渐远,遂迷所在。俄,连臂归,飞上面,如蜂蚁之投穴者。如此二三日。又闻左言曰:“隧道迂[20],还往甚非所便,不如自启门。”右应云: 第 16页,共 1293页 聊斋志异 “我壁子厚,大不易。”左曰:“我试辟,得与而俱[21]。”遂觉左眶内隐似抓裂。有顷,开视,豁见几物。喜告妻。妻审之,则脂膜破小窍,黑晴荧荧,如劈椒[22]。越一宿,幛尽消。细视,竟重瞳也,但右目旋螺如故,乃知两瞳人合居一眶矣。生虽一目眇,而较之双目者,殊更了了[23]。由是益自检束[24],乡中称盛德焉[25]。 异史氏曰[26]:“乡有士人,偕二友于途,遥见少妇控驴出其前,戏而吟曰: ‘有美人兮[27]!’顾二友曰:‘驱之!’相与笑骋。俄. 追及,乃其子妇。心赧气丧,默不复语。友伪为不知也者,评骘殊亵[28]。士人忸怩[29],吃吃而言曰[30]:‘此长男妇也。’各隐笑而罢。轻薄者往往自侮,良可笑也。至于眯目失明,又鬼神之惨报矣。芙蓉城主,不知何神,岂菩萨现身耶[31]?然小郎君生辟门户,鬼神虽恶,亦何尝不许人自新哉。” 据 《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长安:即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为汉、唐都城,因在旧时文学作品中常以长安代指国都。 [2]佻 (tiǎo 挑)脱不持仪节:行为轻佻,不守礼节。佻脱,轻佻,轻率。持,守。仪节,礼仪。 [3]陌(mò末)上:本指田间小路;南北叫“阡”,东西称“陌”。这里指郊野路上。 [4]尾缀:犹尾随;在后紧跟。 [5]朱茀 (fú俘)绣幰 (xiǎn 显),大红车帘,绣花车帷。旧时女子乘车,车篷前后挂帘遮蔽,叫“茀”。幰,车上的障幔。 [6]青衣:古时地位低贱者的服装。婢女多穿青衣,因以代称婢女。 [7]款段,款段马,行动迟缓之马。此指骑马慢行。《后汉书·马援传》:“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注》:“款,犹缓也,言形段迟缓也。” [8]小驷:小马。驷,四马一车,也泛指马,《礼记·三年问》:“若驷之过隙。” 《经典释文》:“驷,马也。” [9]芙蓉城:迷信传说中的仙境。欧阳修《六一诗话》:“(石)曼卿卒后,其故人有见之者,云恍忽如梦中,言我今为鬼仙也,所主芙蓉城。”归宁:妇女回母家探视,古称归宁。《诗·周南·葛覃》:“害澣害否,归宁父母。”宁,安,问安。 [10]田舍娘子:乡下妇女,农妇。 [11]放:任意。 [12]小翳(yì益):小片障 (云)膜。翳,目疾,遮蔽瞳孔的薄膜。下文“右睛起旋螺”,是说薄膜厚结成螺旋形。 [13]《光明经》:佛教经典《金光明经》的简称。 [14]浼 (měi 每)人:央求人,请人。 [15]捻珠:用手捻数着佛珠。珠,佛珠,也称“数珠”,梵语“钵塞莫”的意译,佛教徒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通常用香木车成圆粒,贯穿成串,也有用玛瑙、玉石制作的,粒数多少不等,少者十四颗,多者达一千零八十颗。 [16]万缘俱净:意思是各种世俗杂念全都消除。缘,佛家语,此指意念产生的因缘。 [17]叵(pǒ颇)耐杀人:令人难以忍耐。叵,不可。杀,同“煞”。 [18]珍珠兰:也称珠兰,常绿小灌木,初夏开小花,穗状花序,呈黄绿色,有香味。 [19]营营:往来飞声。《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朱熹注:“营营,往来飞声。” [20]隧道:地下暗道。这里指眼睛通向鼻孔的潜道。《素问·调经论》:“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注: “隧,潜道也。” [21]得与而俱:意思是,如果我启门成功,就与你共同使用。而,你。俱,一同。 第 17页,共 1293页 聊斋志异 [22]劈椒:绽裂的花椒内仁。花椒内的黑子,俗名“椒目”。这里形容露出一小点黑色的瞳孔。 [23]了了:清楚。 [24]检束:指对言行检点约束。 [25]盛德:美德。《史记·老子申韩列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盛,大、美。 [26]“异史氏曰”:《聊斋志异》所用的一种论赞体例。异史氏,作者蒲松龄自称。本书撰写狐鬼神异故事多仿史书列传体例,因称“异史”;而在正文后,则仿照 《左传》的“君子曰”和《史记》的“太史公曰”的论赞体例,标以“异氏史曰”,以便作者直接发表议论。 [27]有美人兮:《诗·郑风·野有蔓草》中的诗句。原诗为:“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28]评骘 (zhì质)殊亵:评论得十分猥亵、下流。骘,定。 [29]忸怩:羞愧葸缩的样子。 [30]吃吃(jījī机机):形容说话结结巴巴、吞吐含混。 [31]菩萨:梵语“善提萨菙”的略称。《翻译名义集》一引法藏释:“菩提,此谓之觉;萨菙,此曰众生。以上智求菩提,用悲下术众生。”佛教用以指自觉本性而又善度众生的修行者,地位仅次于佛,世传观世音菩萨多现女身。 瞳 人 语 书生方栋,在长安城里很有点名气,但他为人很轻佻,不守礼节。每在郊外遇到游玩的女子,就很不礼貌地尾随在后头。 清明节的前一天,他偶然到城郊游玩,见到一辆小车子,挂着朱红色的穸帘,周着绣花簇锦的车帷,几位女婢骑着马跟在车后。其中一个婢女,骑着匹小马,容貌美丽极了。方栋稍向前凑近,偷眼一看,见车的帷幔拉开着,车里坐着一位十五六岁的女郎,她妆梳非常艳丽,真是生平从未见到过。方栋目光缭乱,神志昏昏,跟在车的前前后后,舍不得离开,这样跟着走了好几里。忽听车中女郎把婢女叫到车边,说:“给我把帘子放下来。哪里来的这么一个狂妄书生,频频地来偷看。”婢女把穸帘放下,回过头愤怒地看着方栋说:“这是芙蓉城里七郎的新妇回娘家,不是一个乡下女子,随便让秀才偷看的。”说完,就从车道上捧起一把土,朝着方栋扬去。 方栋眯眼睁不开,刚刚用手擦试眼睛,女郎的车马已经远去了。他惊恐疑惑地回到家里,总觉得眼睛里不舒服。请人扒开眼睑一看,眼球上生出了一层薄膜。过了一宿,越发严重,眼泪不止地簌簌流下来。白色的翳膜渐渐大起来,又过了几天,就像个铜钱那么厚。右边的那个眼球上,起了如同螺旋状的厚翳膜,用各种药物医治,都不见效。这时,方栋心中懊悔极了,很愧悔自己作法不当。他听说佛家的《光明经》能消除灾难,就手拿一卷,请别人教诵。最初,读时心情很烦躁,时间久了,渐渐地就习惯了。一天早晚无别的事可作,只盘腿坐着捻珠诵经。就这样他持续了一年,什么杂乱的念头也没有了。忽然,听到左边眼睛中,有如小蝇的声音,说:“黑如漆,真难受死了。”右边眼睛中应声说:“可以一同出去游玩一会儿,出出这口闷气。”方栋渐渐觉得两鼻孔中,蠕蠕动弹,很痒,好像有东西从鼻孔里面爬出来。过了一段时间,又返回来,又从鼻孔进到眼眶里。它们又说:“好长时间没能看看园中的亭台了,那珍珠兰快要枯死了。” 方栋生平很喜欢兰花,园中种植了许多兰花,以前自己常去灌水,自从两眼失明,长久没再过问。忽然听到这话,急忙问他的妻子:“兰花怎么弄得快干死了?”妻子问方栋怎么知道的,方拣就把实情告诉妻子。妻子到花园中一看,果然兰花枯萎了。妻子感到惊异,静静躲在屋里看个究竟,见有小人从方栋的鼻子中出来,大小不如一粒豆子,转转悠悠地竟到门外去了,越走越远,接着就看不清了。一会儿,两个小人又挎着胳膊回来,飞到方栋的脸上,好像蜜蜂 第 18页,共 1293页 聊斋志异和蚂蚁回窝一样。就这样倒腾了二三天。 方栋又听左眼中小人说:“这条隧道弯弯曲曲,来来去去很是不方便,还不如自己另开一个门。”右眼睛中小人说:“我这里的洞壁太厚,要开门不太容易。”左边的说:“我来试试看,若能开开,咱俩就住到一块算了。”方栋接着感到左眼眶内隐隐地痛似抓裂一样。一会,睁开眼一看,突然屋里的桌椅等物看得很清楚。方栋很高兴地告诉妻子。妻子仔细查看,左眼中那层小脂膜破开一个小孔,露出亮晶晶的黑色眼球,才有半个胡椒粒大。过了一宿,那层翳膜全消退了。细细一看,竟然是两个瞳人。而右眼厚厚的翳膜,仍是老样子,这才知两个瞳人合居在一个眼眶里了。方栋虽然瞎了一只眼睛,但比以前两个眼睛时看东西更清楚。自这以后,他对自己的行为,就更检点约束了,乡亲们都称赞他的品德好。 异史氏说:“乡里有一士人,有一天和两个朋友在路上骑马而行。他远远看见有一个少妇骑着驴出现在前方,他开玩笑吟唱诗句说:‘有美人啊。’又回头对两位朋友说:‘驱马前去,睹一睹那漂亮女子的芳容!’于是,几个人会意地大笑着驱马赶上前去。很快地,他们就追上了前边骑驴的漂亮女子,仔细端祥时才发现,那女子原来是他的儿媳妇。他心里极其愧疚,垂头丧气,一下子沉默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他的两个朋友假装不知道真情,对他的儿媳妇进行十分下流的评论,他非常难堪羞愧,结结巴巴地说:‘那是我的大儿媳妇。’两个朋友听后,不由都转过脸去偷着笑了一阵才算罢休。轻薄的人在谋图侮辱别人的时候,往往最后反而侮辱了自己,这实在可笑。至于那个眯目失明的方生,则是遭到了鬼神的惨报。主持芙蓉城的神仙,不知是什么神,难道是菩萨现身不成?然而小郎君能够洗心革面,鬼神即使凶恶,也何曾不允许人们悔过自新啊。” 画 壁 江西孟龙潭[1],与朱孝廉客都中[2]。偶涉一兰若,殿宇禅舍[3],俱不甚弘敞[4],惟一老僧挂搭其中[5]。见客入,肃衣出迓[6],导与随喜[7]。殿中塑志公像[8]。两壁画绘精妙,人物如生。东壁画散花天女[9],内一垂髫者[10],拈花微笑,樱唇欲动,眼波将流。朱注目久,不觉神摇意夺,恍然凝想。身忽飘飘,如驾云雾,已到壁上。见殿阁重重,非复人世。一老僧说法座上[11],偏袒绕视者甚众[12]。朱亦杂立其中。少间,似有人暗牵其裾。回顾,则垂髫儿,冁然竟去[13]。履即从之。过曲栏,入一小舍,朱次且不敢前[14]。女回首,举手中花,遥遥作招状,乃趋之。舍内寂无人;遽拥之,亦不甚拒,遂与狎好。既而闭户去,嘱勿咳,夜乃复至,如此二日。女伴共觉之,共搜得生,戏谓女曰:“腹内小郎已许大,尚发蓬蓬学处子耶?”共捧簪珥[15],促令上鬟[16]。女含羞不语。一女曰:“妹妹姊姊,吾等勿久住,恐人不欢。”群笑而去。生视女,髻云高簇,鬟凤低垂,比垂髫时尤艳绝也。四顾无人,渐入猥亵,兰麝熏心[17],乐方未艾。忽闻吉莫靴铿铿甚厉[18],缧锁锵然[19];旋有纷嚣腾辨之声。女惊起,与生窃窥,则见一金甲使者[20],黑面如漆,缩锁挈槌[21],众女环绕之。使者曰: “全未?”答言:“已全。”使者曰:“如有藏匿下界人,即共出首,勿贻伊戚[22]。”又同声言: “无。”使者反身鹗顾[23],似将搜匿。女大惧,面如死灰,张皇谓朱曰:“可急匿榻下。”乃启壁上小扉,猝遁去。 朱伏,不敢少息。俄闻靴声至房内,复出。未几,烦喧渐远,心稍安;然户外辄有往来语论者[24]。朱局蹐既久[25],觉耳际蝉鸣,目中火出,景状殆不可忍,惟静听以待女归,竟不复忆身之何自来也。时孟龙潭在殿中,转瞬不见朱,疑以问僧。僧笑曰:“往听说法去矣。”问: “何处?”曰: “不远。”少时,以指弹壁而呼曰:“朱檀越何久游不归[26]?”旋见壁间画 第 19页,共 1293页 聊斋志异有朱像,倾耳仁立,若有听察。僧又呼曰:“游侣久待矣。”遂飘忽自壁而下,灰心木立[27],目瞪足耎。孟大骇,从容问之,盖方伏榻下,闻扣声如雷,故出房窥听也。共视拈花人,螺髻翘然[28],不复垂髫矣。朱惊拜老僧,而问其故。僧笑曰:“幻由人生,贫道何能解。”朱气结而不扬,孟心骇叹而无主。即起,历阶而出。 异史氏曰:“幻由人作,此言类有道者[29]。人有淫心,是生亵境;人有亵心,是生怖境。菩萨点化愚蒙,千幻并作。皆人心所自动耳。老婆心切[30],惜不闻其言下大悟,披发入山也。” 据 《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江西:清代行省名,辖境约当令江西省。 [2]孝廉:这里指举人。孝廉为汉代选举官吏的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由郡国推举,报请朝廷任用。明清科举制度,举人由乡试产生,与汉代孝廉由郡国推举相似,因称举人为孝廉。 [3]禅 (chán 馋)舍:僧舍。禅,佛家语,梵语音译 “禅那”的略称,专心静思的意思。旧时诗文常将与佛教有关的事物都冠以“禅”字,如禅房、禅堂等。 [4]弘敞:宽阔明亮。敞,原作“厂(厂)”,据青柯亭刻本改。 [5]挂搭:行脚僧(也叫游方僧)投宿暂住的意思。也称“挂褡”、“挂单”、“挂锡”。褡,指僧衣;单,指僧堂东西两序的名单;锡,指锡杖。行脚僧投宿寺院,衣钵和锡杖不能放在地上,而要挂在僧堂东西两序名单下面的钩上,故称。 [6]肃衣,整衣,表示恭敬。 [7]随喜:佛家语,意思是随已所喜,做些善事;指随意向僧人布施财物。见 《法华经·随喜功德品》。后因称游观寺院为随喜。 [8]志公:指南朝僧人保志。保志(418—514),也作“宝志”,相传自宋太始 (465—471)初,他表现出种种神异的言行,齐、梁时王侯士庶视之为“神僧”。见《高僧传·神异·梁京师释保志》。 [9]散花天女:佛经故事中的神女。《维摩诘经·观众生品》载,维摩洁室有一天女,每见诸菩萨聆听讲说佛法,就呈现原身,并将天花撒在他们身上,以验证其向道之心:道心坚定者花不着身,反之则着身不去。 [10]垂髫(tíao 条):披发下垂。古时十五岁以下儿童不束发,因称童稚为垂髫。这里指未曾束发的少女。 [11]说法:讲说佛法。 [12]偏袒绕视者:此指和尚。偏袒,袒露右肩,详《聊斋自志》注。 [13]冁 (chǎn 产)然:笑的样子。《庄子·达生》:“桓公冁然而笑。” [14]次且 (zī ūj 资苴):同“趑趄”。进退犹豫。 [15]簪珥 (ěr 耳):发簪和耳环。 [16]上鬟:俗称“上头”。山东旧时习俗,女子临嫁梳妆冠笄、插戴首饰,称“上头”。《城武县志》(道光十年):“于吉时为女冠笄作乐,名上头。” [17]兰麝:兰草和麝香。古时妇女熏香用品。 [18]吉莫靴:皮靴。吉莫,皮革。《北齐书·韩宝业等传》:“臣向见郭林宗从冢中出,着大帽、吉莫靴,插马鞭。” [19]缧 (léi 累)锁:拘系犯人的锁链。缧,黑绳。 [20]金甲使者:身着金制铠甲的使者。 [21]絜(xié协):持。通“挈”。 [22]勿贻伊戚:意为不要自招罪罚。《诗·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治伊戚。”诒,通“贻”,遗留。伊,通“繄”(yī),是。戚,优愁。 第 20页,共 1293页 聊斋志异 [23]反身鹗顾,反转身来,瞋目四顾。鹗,猛禽,双目深陷,神色凶狠。 [24]语论:谈论。语,交相告语。 [25]局蹐 (jújí局脊):畏缩恐惧而蜷曲。局,同跼,屈曲。蹐,两足相叠。 [26]檀越:也作“檀那”,梵语“陀那钵底”的音译,义译为“施主”,指向寺院施舍财物的俗家人。 [27]灰心木立:心如死灰,形似搞木。灰心,是说心沉寂如死灰;木立,是说站立着象枯干的木头,没有知觉。《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28]螺髻翘然:螺形发髻高高翘起,为已婚妇女的发式。 [29]此言类有道者:说出这样话的,象是一位深通哲理的人。有道,谓深明哲理。 [30]老婆心切:教人心切。佛家称教导学人亲切叮咛者曰老婆,寓慈悲之意。《景德传灯录》卷十二载,唐代义玄禅师初投江西黄檗山参希运大师。义玄问黄檗“如何是祖师西来意?”“黄檗便打,如是三问,三遭打。”黄檗意欲以此令其自悟,而义玄不解其意,辞去,往参大愚掸师。大愚说:“黄檗恁么老婆,为汝得彻困,犹觅过在。”义玄顿时领悟到希运的用意,随即返回黄檗山受教。黄檗问云:“汝回太速生。”义玄云: “只为老婆心切。” 画 壁 江西的孟龙潭,与朱举人客居在京城。他们偶然来到一座寺院,见殿堂僧舍,都不太宽敞,只有一位云游四方的老僧暂住在里面。老僧见有客人进门,便整理了一下衣服出来迎接,引导他俩在寺内游览。大殿中塑着手足都作鸟爪形状的志公像。两边墙上的壁画非常精妙,上面的人物栩栩如生。东边墙壁上画着好多散花的天女,她们中间有一个垂发少女,手拈鲜花面带微笑,樱桃小嘴像要说话,眼睛也像要转动起来。朱举人紧盯着她看了很久,不觉神摇意动,顿时沉浸在倾心爱慕的凝思之中。 忽然间他感到自己的身子飘飘悠悠,像是驾着云雾,已经来到了壁画中。见殿堂楼阁重重迭迭,不再是人间的景象。有一位老僧在座上宣讲佛法,四周众多僧人围绕着听讲。朱举人也掺杂站立其中。不一会儿,好像有人偷偷牵他的衣襟。回头一看,原来是那个垂发少女,正微笑着走开。朱举人便立即跟在她的身后。过了曲曲折折的栅栏,少女进了一间小房舍,朱举人停下脚步不敢再往前走。少女回过头来,举起手中的花,远远地向他打招呼,朱举人这才跟了进去。见房子里寂静无人,他就去拥抱少女,少女也不太抗拒,于是和她亲热起来。不久少女关上门出去,嘱咐朱举人不要咳嗽弄出动静。夜里她又来到。这样过了两天,女伴发觉了,一块把朱举人搜了出来,对少女开玩笑说:“腹内的小儿已多大了,还想垂发学处女吗?”都拿来头簪耳环,催促她改梳成少妇发型。少女羞得说不出话来。一个女伴说:“姊妹们,我们不要在这里久待,恐怕人家不高兴。”众女伴笑着离去。朱举人看了看少女,像云一样形状的发髻高耸着,束发髻的凤钗低垂着,比垂发时更加艳绝人寰。他见四周无人,便渐渐地和少女亲昵起来,兰花麝香的气味沁人心脾,两人沉浸在欢乐之中。 忽然听到猛烈的皮靴走路的铿铿声,并伴随着绳锁哗哗啦啦的声响。旋即又传来乱纷纷的喧哗争辩的声音。少女惊起,与朱举人一起偷偷地往外看去,就见有个穿着金甲的神人,黑脸如漆,手握绳锁,提着大槌,很多女子围绕着他。金甲神说:“全到了没有?”众女回答:“已经全到了。”他又说:“若有藏匿下界凡人的,你们要立即告发,不要自己找罪受!”众女子同声说:“没有。”金甲神反转身来像鱼鹰一样凶狠地看着周围,像要进行搜查。少女非常害怕,吓得面如死灰,慌张失措地对朱举人说:“赶快藏到床底下。”她自己则开开墙上的小门,仓皇逃去,朱举人趴在床底下,大气不敢出。不久听到皮靴声来到房内,又走了出去。一会儿,众人的喧闹声渐渐远去,朱举人的心情才稍稍安稳了一点。然而门外总是有来往说话议论的人。他心神不宁地趴了很久,觉得耳如蝉鸣,眼里冒火,几乎没法忍耐。但也只有静静听着,等待少女归来,竟然不再记得自已是从哪里来的了。 当时孟龙潭在大殿中,转眼不见了朱举人,便很奇怪地问老僧。老僧笑着说:“去听宣讲 第 21页,共 1293页 聊斋志异佛法去了。”孟龙潭问道:“在什么地方?”老僧回答说:“不远。”过了一会儿,老僧用手指弹着墙壁呼唤说:“朱施主游玩这么久了,怎么还不归来?”立即见壁画上出现了朱举人的像,他侧耳站立,像是听见了。老僧又呼唤说:“你的游伴久等了。”朱举人于是飘飘忽忽从墙壁上下来,灰心呆立,目瞪足软。孟龙潭大为吃惊,慢慢问他。原来朱举人刚才正伏在床下,听到叩墙声如雷,因此出房来听听看看。这时他们再看壁画上那个拈花少女,已是螺髻高翘,不再垂发了。朱举人很惊异地向老僧行礼,问他这是怎么回事。老僧笑着说:“幻觉生自人心,贫僧怎么能解呢!”朱举人胸中郁闷不舒,孟龙潭心中则惊骇无主。两人立即起身告辞,顺阶而下出门离去。 异史氏说:“幻由人生,说出这话的人像是一位深明哲理的人,人如果有了荒淫的意念,因此会出生猥亵的幻境;如果有了猥亵的念头,因此也会出生恐怖的幻觉。菩萨点化愚顽蒙昧的灵魂,干变万化.都是人心自动所为。老僧教人心切,只可惜未听说他们听其言而大彻大悟,披散头发进山去修行。” 山 魈[1] 孙太白尝言:其曾祖肄业于南山柳沟寺[2]。麦秋旋里[3],经旬始返。启斋门,则案上尘生,窗间丝满。命仆粪除[4],至晚始觉清爽可坐。乃拂榻陈卧具,扃扉就枕[5],月色已满窗矣。辗转移时,万籁俱寂[6]。忽闻风声隆隆,山门豁然作响。窃谓寺僧失扃。注念间[7],风声渐近居庐,俄而房门辟矣。大疑之。思未定,声已入屋;又有靴声铿铿然,渐傍寝门。心始怖。俄而寝门辟矣。急视之,一大鬼鞠躬塞入,突立榻前,殆与梁齐。面似老瓜皮色;目光睒闪[8],绕室四顾;张巨口如盆,齿疏疏长三寸许[9];舌动喉鸣,呵喇之声,响连四壁。公惧极;又念咫尺之地,势无所逃,不如因而刺之。乃阴抽枕下佩刀,遽拔而斫之,中腹,作石缶声[10]。鬼大怒,伸巨爪攫公。公少缩。鬼攫得衾,捽之,忿忿而去,公随衾堕,伏地号呼。家人持火奔集,则门闭如故,排窗入,见状,大骇。扶曳登床[11],始言其故。共验之,则衾夹于寝门之隙。启扉检照,见有爪痕如箕,五指着处皆穿。既明,不敢复留,负笈而归[12]。后问僧人,无复他异。 据 《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山魈(xiāo 消):也作“山臊”。传说中的山怪。《正字通》引《抱朴子·登涉篇》:“山精形如小儿,独足向后,夜喜犯人,名曰魈。”今本《抱朴子》“魈”作“魈”。《荆楚岁时记》、东方朔《神异经》“魈”并作“臊”。山东民间视为恶鬼,方志中多载春节燃爆竹以驱山魈事。如《商河县志》:“正月元旦……五更燃爆竹,以驱山魈。” [2]肄(yì艺)业:修习学业。《左传·文公四年》:“臣以为肄业及之也。”杜预注:“肄,习也。” [3]麦秋:麦收季节。《礼·月令》:“孟夏麦秋至。”秋,指农作物成熟之期。 [4]粪除:扫除。 [5]扃 (jiǒng 炯)扉:插门。扃,门插关。下文“失扃”,意思是忘了插门。 [6]万籁俱寂:什么声响都没有。 [7]注念间;专注凝思之时。 [8]睒(shǎn闪)闪:像闪龟一样。《胶澳志·方言》(民国本):“电光曰睒。” 第 22页,共 1293页 聊斋志异 [9]齿疏疏:牙齿稀稀拉拉。疏,稀。 [10]缶 (fǒu 否):一种口小腹大的盛器。 [11]扶曳 (yè叶):挽抉拖拉。 [12]负笈(jī及):背着书箱。笈,书箱。 山 魈 孙太白曾说过这么件事,他的曾祖父以前在南山柳沟寺读书,麦秋时节回家,过了十天又返回寺里。孙公打开他住的房门,见桌案上满是尘土,窗户上也有了蜘蛛网,便命仆人打扫清除。到了晚上才觉得清爽些,可以休息休息了。于是他扫扫床,铺开被褥,关门睡觉。 这时,月光照满窗,他躺在床上翻来复去多时,没睡着,觉得万籁俱寂。忽然间听到风声呼啸,山门被风刮得咣当咣当直响,孙公心想可能是和尚没关好门。他正寻思间,风声逐渐接近住房,一霎时,房门也被刮开了。他更心疑了,还设想过来是怎么回事,风声已入屋内,并伴有铿铿的靴声,逐渐靠近卧室门口。这时他心里才害怕起来。霎时门开了,他急忙一看,一个大鬼弓着身子塞了进来,矗立在床前,头几乎触着梁,面似老瓜皮色,目光闪闪,向屋内四面环视。张开如盆大口,牙齿稀疏,长三寸多。哇啦哇啦乱叫,声音震得四面墙壁山响。 孙公害怕极了,心想在这咫尺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聊斋志异 原文 注释 白话文.pdf 全文免费”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教育部推荐聊斋志异 文言文白话文青少版 蒲松龄著集鬼狐传原文注释解读青少年成人

《教育部推荐聊斋志异 文言文白话文青少版 蒲松龄著集鬼狐传原文注释解读青少年成人

促销,蒲松龄,店铺,原文,历史,学生版,购物车,教育部,成人,聊斋志异,文言文,白话文,注释,民间,新课标,神话故事,简介,语文,青少年,中国古代

2020-09-14 #长篇故事

《中华寓言故事》原文.注释.译文.PDF文本版.高清图.539页电子书

《中华寓言故事》原文.注释.译文.PDF文本版.高清图.539页电子书

寓言,国学,中华,内容,庄子,丛书,寓言故事,原文,文本,故事,戎主,爱其,詹何,韩非子,京华出版社,人们,公输,基础,寓意,注释,思想,扁鹊,政治,方法,智慧,比喻,译文,猎者,社会,秦王

2020-06-01 #长篇故事

聊斋志异蛇癖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蛇癖原文及翻译

王蒲,小蛇,血水,隔墙,尚婉,果得,大蛇,成一,佩刀,仆人,声响,同乡,嗜好,嗅觉,多长,急奔,尾巴,注释,盈尺,蛇头,金属,香味,有一次,用刀切

2020-08-10 #短篇故事

《千字文》原文注解 智慧小故事儿童启蒙读物pdf

《千字文》原文注解 智慧小故事儿童启蒙读物pdf

智慧,注释,译文,点拨,小故事,吕岱,徐原,父母,百姓,伏羲,乌纱帽,阿房宫,唐太宗,曹操,荀巨伯,时候,朋友,班固,老百姓,司马芝,梁鸿,生活,俞伯牙,公孙仪,董伯仁,魏征,宫殿,展子虔,皇帝,吴王僚

2020-04-21 #故事阅读

《千字文》原文注解 智慧小故事儿童启蒙读物pdf

《千字文》原文注解 智慧小故事儿童启蒙读物pdf

智慧,注释,译文,点拨,小故事,吕岱,徐原,父母,百姓,伏羲,乌纱帽,阿房宫,唐太宗,曹操,荀巨伯,时候,朋友,班固,老百姓,司马芝,梁鸿,生活,俞伯牙,公孙仪,董伯仁,魏征,宫殿,展子虔,皇帝,吴王僚

2020-09-15 #经典故事

《聊斋志异白话简写版》.pdf

《聊斋志异白话简写版》.pdf

孔生,周生,叶生,夜叉,少年,殷公,公子,好书,夏商,徐彪,娇娜,请点击,子龙,八哥,商人,弟弟,道士,丁公,金杯,县令,家人,银子,老头,仆人,老翁,东西,妻子,父亲,先生,小青

2020-08-10 #短篇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pdf

《中国古代寓言》.pdf

好书,请点击,原文,注释,老虎,寓言,伯乐,白雁,相马,乐广,庄子,雁奴,主人,列子,朋友,样子,关尹子,射箭,千里马,故事,猎人,西施,海龟,猩猩,儿子,脖子,规律,卞庄子,八哥,原因

2020-08-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八字成语故事及原文 注释 译文 用法

八字成语故事及原文 注释 译文 用法

陈涉,富贵,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佣耕,志向,耕地,何富贵,苟富贵,田畔,高地上,比喻,原文,出处,全文,史记,少时,怅恨,英雄人物,燕雀,老朋友,辍耕,雇工,鸿鹄,耕作,平凡的人,哪里知道,史记·陈涉世家,你是个,勿相忘,卷三十

2020-07-23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