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的策略

时间:2020-08-10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小故事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成果禄丰县舍资小学 李桂兰 2007 年 8 月至 2008 年 8 月,我校进行了《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立项以来,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的指导和帮助下,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严格管理,认真研究,大胆实践,经过一年的研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 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习 作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习作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 是相辅相成的。小学阅读教学中要实现“读写结合、从读学 写”目标,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有很高的要求:一 是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文本,要在把握文本主旨、感悟人文 内涵、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领悟其在表达上的特点、 作用和效果,即既要弄明白文本写的是什么,想告诉我们什 么,还要弄明白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二是要求 教师在教学实施中,既要有效指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使他 们受到人文熏陶,又要引领学生领会课文遣词造句(语言)、 结构(布局谋篇)、表达(技巧)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 这就是说,新课标、新教材要求的小学阅读教学,既要求教 师巧妙地帮助学生去“悟”道,并将“道”(人文精神)内 化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去,更要求教师启发、引领学生去了 解、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文章来向我们阐发这个“道”的, 文章是如何选材剪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超承转合的, 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等。基于上述思考,我们围绕课题 研究目标,对“读写结合、从读学写”教学模式和策略进行 了以下初步探索:一、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性 精读课文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理解内容→精读,品析词句(语言表达)→实践,迁 移运用”。前两个环节侧重于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内容、人文 价值,后两个环节则侧重于体会写作特点、运用内化。在一 节课内紧紧抓住“读”和“写”两条线,选好读写结合的“点”, 使“写”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就能从而有效实现 读写结合的时效性。教学中还要设计出适合于不同阅读课 型、不同类型课文、不同学段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模式 变式,如对于写法有特点,且学生学得来、用得上的课文, 像简单的说明文,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 用”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具有操作性、实效性、多样化的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群已达到教学艺术的创新境界。 二、优化教学操作策略,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性 策略是一种教学的谋略,是一种教学的高超艺术,找到 初步的读写结合的“切入点”,优化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我 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的:“一种教学策略方法 是一把钥匙,各种教学策略方法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 做活。”怎样才能做到“活”呢?这就要求教师博采众长, 走自己的路。(一)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策略 1、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 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 达情感,又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中遣词造句的特点、作用和 效果,也就是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关键词句在表情 达意方面的作用和效果。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语文 教学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尾,应是生 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他还指出:“凡是学习 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 力多而收获少。” 2、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 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 达情感,又要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作 用和效果。也就是要结合典型课文的阅读教学,有目的地引 领学生感知、揣摩文章在篇章结构、布局谋篇、表达顺序等 方面的特点和作用,并在平常的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 3、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 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 达情感,又要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作 用和效果。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在表达 方法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既有利于让学生逐步积累一些 表达方面的知识,又能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二)读写结合的的教学实施策略 1、在阅读教学中巧向课文借“生花妙笔” (1)巧向课文借“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命题。新课 程习作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命题、自由表达,可有很多学生不 知道怎样给自己的习作命题。怎么办?最捷径、最有效的策 略是指导学生向教材借题目(学会给自己的习作取名字), 因为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题目很典型,可归类指导。比如:有 以中心思想为题的《匆匆》《尊严》;有以写作对象为题的 《黄河是怎么变化的》《桂林山水》;有以主要内容为题的 《文成公主进藏》《圆明园的毁灭》等。无论哪种题目,都 有独特之处,都可以揭示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引导学生在 借鉴中学会命题,是阅读教学的应有之责。 (2)巧向课文借“选材”,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素材。 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平时也有不少的积累,可一习作时就 感到“无米下锅”,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还缺乏发现素材 的眼睛。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选材很有特点,引导得法对学生 有启发作用。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写的是多 么常见的家庭,捕捉的又是多么新颖的写作素材;《钓鱼的 启示》表明,生活中也有大道理,小事不可小视。教学中教 师只要巧妙点拨:“你经历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的教育方式吗?”学生就不难领悟。(3)巧向课文借“语言”,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由语言的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运 用、表达两个环节构成。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规范、 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一方面要引导他们通过品读感悟、 摘记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一方面又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 用语言的情境,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 驭能力。如:写春天时可引导学生运用“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粉桃出墙来。”学完《全神贯注》、《鱼游到纸上》等 课文后,及时引导学生写一个做事投入、专注的人,文中对 罗丹如痴如醉动作神态的语句,对聋哑青年“呆呆地、静静 地”看鱼时的神态,“一会儿……一会儿”画鱼时的动作, 这些精彩、优美的语言,都可指导学生直接地、尽情地用在 自己的习作当中去。2、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模仿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仿写”是指导学生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 所见、所闻、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作 文的目的,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仿写的范例就是写作 规律和模式的具体化,是“形象化的写作理论”,是小学生 认识写作规律的感性材料。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 以范例的章法为章法,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从事写作练习, 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 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增强写作 能力。指导学生仿写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1)通过仿写 范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在每课的语言文字训练 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精美句子、重点句子反复诵读甚至会 背,并结合学生习作中易错的句子类型多加指导,尤其要对 常见的连接句、简单的并列句,可先让学生复述其妙处,再 进行仿写。这样,既积累了知识,也让学生知道选词用语须 合乎语言规范,应准确使用词语,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连贯 通顺。(2)通过仿写范段提高学生构段的能力。学生开始习作, 对一段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很难把握。因此,我们要通 过引导学生对范段的仿写,来帮助学生了解段的构成,逐步 形成段的概念,提高构段能力。构段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总 分方式构段,如《翠鸟》一课的第二段;有并列方式构段的, 如《黄山奇石》描写“仙桃石”和“仙人指路”这一段;有 因果关系构段的,如《惊弓之鸟》最后一段。对于这些构段 方式典型的段落,是构段仿写的最好范例,教师切莫放过。(3)通过仿写篇章增强学生布局谋篇能力。篇章仿写犹 如书法临摹,是利用好的文章框架,去填充新的内容。篇章 仿写包括写作顺序的仿写和布局谋篇的仿写。如《我爱绿叶》 一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叙述的,先提出问题 “你最喜欢什么”引出 “我却要向绿叶献上一片痴情”, 点出我爱绿叶的感情之深。接着用“我爱绿叶,因为…..” 的句式,分别说明了我爱绿叶的原因。最后与课文的开头照 应,表达作者的愿望。教师可在指导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 进行全方位仿写训练《我爱荷花》《我爱小草》等。值得注 意的是,无论是哪种仿写,都要注重指导学生在仿中求变、 仿中创新、表达真情实感。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式, 有利于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促进学生逐步向自主独立 习作过渡。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丰富多彩的学以致用迁移实践活 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从内容看, 写人、记事、绘景、状物、描写活动等不同类别的资源(素 材)都有反映;从形式看,有文字素材(分词语、句子、段 落和全文素材)、音像素材和实体素材。因此,“读写沟通、 从读学写”的方式,除前面介绍的向课文借“生花妙笔”, 通过模仿由读到写迁移外,还有很多的途径和方式值得研 究。(1)变换文体练习写。比如:将《学弈》《两小儿辩 日》等古文译成短小精悍的现代故事;为《鸟的天堂》写一 段导游词;收集有关资料,结合《第一场雪》这篇课文的内 容,试写一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等。这种练笔方式由于是 建立在读通文本、领会大意、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因此 学生会感到既有写的(有素材)又能写(有方法)。变换文 体写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有古诗改写,特别是一些具有童 趣的情景诗(如《寻隐者不遇》《小儿垂钓》《所见》等), 以及现代诗与记叙文、童话等文体的互换。(2)发挥想象补充写。有些课文的内容或比较简略, 或叙述描写留有余地,这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 同时也是最好的读写训练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教材中的 内容,巧妙地指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在这些 “空白”处加以补充。比如《地震中父与子》中有这样一段 话:“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 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 和我在一起!”我们读后从中明显地感受到身处逆境中的儿 子阿曼达也同样有着坚定的信念,他的确和他的父亲一样了 不起。因此,教师可利用这段文字以《逆境中的儿子》为题 指导学生写课堂练笔,要求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 言、心理活动等展开想象,来描写阿曼达在逆境中的坚强, 以照应课文后的“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3)填补空白扩展写。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一课中有这样一个词“饱经风霜”。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 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 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 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这个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 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帮助 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意思,又让学生进行了 人物外貌描写的练习。4、优化课外阅读策略,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性 读写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因此,必须把 课文教学引伸到课外,与相关的生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联系 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课外阅读、生活经历来充实课文教学, 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加灵动而丰满。 (1)读写周周练 读写结合应以自能为目标。因此,必须把课文教学引伸 到课外,与相关的生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 用自己的课外阅读、生活经历来充实课文教学,使教者们的 阅读教学更加灵动而丰满。 (2)假期读写 寒暑假,可以适当布置学生看几本书,要求学生特别关 注作家的选材和语言风格,也来写写我们身边极富个性的 人、鲜活动人的事。假期读写,既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了 学生知识,使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又起到了很好的练笔作用, 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写之有物、乐于下笔,一举多得。因此, 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以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主径,以课 外实践为载体,拓展“读写结合”的形式,丰富“读写结合” 的内容,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既增加学生的情感体 验,又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2)课前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写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可以把写读后 感更灵活地布置成课前预习作业,随意地让学生自由写感受 和想法。老师用划览的方式阅读,重在留意文中的“思”。 写课前读后感,对于学生而言是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真正 把预习落到实处;对于教师亦有摸清学情,以学定教的帮助。 这种策略适用于易使学生产生不同观点的文章,教师可以从 多元观点的交织中导入新课,也可以让生成的矛盾思想贯穿 教学过程,顺学而导,最后达成对文字本真的认识。 (3)课中批注 这是读写结合最随意的形式,一边读一边在有所感有所 想有所思之处做上批注,便于读完后整理自己的思路。这既 是一种读书方式,也是—种学习工作的能力。此时读是在理 解、比较、质疑、联想、创造中的读,是较高层次的读,批 注则是充满思辨的写。 (4)锤炼小标题 拟小标题也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语言实践活动——小标 题既要紧扣课文内容,又要推敲用语的表现力。每个学生都 期望自己拟的小标题被大家欣赏,所以在用字上煞费苦心, 讨论时都据理力争,这种场面我们戏称为“竞标”。(5) 仿写从仿起步——模仿阶段仿写是习作训练的一个重要手段,仿写有“点仿”和“面 仿”。 “点仿”如仿写某个句子、某个片段;“面仿”如 模仿篇章结构等。尤其要抓好低年级的模仿训练。从仿到创——创新阶段如果说低年级的模仿是读写结合的基点的话,那么,中 高年级就应该把“创新”作为读写结合的支点。培养学生写 作上的创造意识,是使读写结合从根本上得以实现和超越的 一个转折点。读写结合的创造,主要是指内容的创造,就是鼓励学生 在学习课文形式的基础上选择新颖的、独具特色的内容写, 鼓励学生在写作内容上的求异思维,从而力求在写作训练中 反映出学生的个性色彩和创造精神,也指形式上的创新。(6)续写课文中,有些句子后面留有空白,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 力填补,在后面续写,同时对学生的理解也是一个考察。 (7)改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 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 式。(8)扩写可以扩写故事情节,也可以扩写某处一带而过的细节, 训练学生能把事情写具体的习作能力。(9)缩写对教材中篇幅较长的文章进行提炼,抓住主要内容缩 写,利于加深理解,又提高了阅读速度和概括表达能力。(10)心得笔记、读后感(11)用心灵去观察我们提倡学生的习作是“个性化的、自然的,是充满 特点的真情和情趣,沉浸着美语和泪珠”的东西。引导学生 观察生活,就是要求我们教学生从阅读课文中去学习、借鉴。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学习、掌握句式和文章结构,更 应明白文章来源于生活体验。作文和生活是不分家的,没有 平时的悉心观察、体验,就写不出有真情实感和鲜活的、有 灵性的文章。阅读过程是—个还原生活情境的过程,仿写过 程是个先体验生活情境,再表达的过程。只有写作形式和所 写内容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阅读向写作的迁移内化(12)单元习作单元习作是一个单元的大作文,为了加强读写结合的实 效性,我们在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阅读教学中都要带着指导。 有的课文在理解文题时,可以指导作文审题及自己拟题;有 的课文在总结主要内容时,可以指导学生选材;有的课文在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时,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抒发真情实感,有 的文章词句优美,可以指导学生积累词语并学习遣词造 句……在单元作文时,教师只要带领学生把平时所学串成 串,学生便会忆起所学写作知识并进一步熟悉,乃至运用。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比习作时教师一股脑倒给学生一系列方 法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和认可,体现了平时教与学的积累。策略 3:课外读写结合策略 读写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因此,必须把 课文教学引伸到课外,与相关的生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联系 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课外阅读、生活经历来充实课文教学, 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加灵动而丰满。 (1)读写周周练 (2)假期读写 策略 3:做到五个坚持 (1)坚持做到“整体设计,动静结合”。 (2)坚持做到“抓住主轴,敢放会收”。 (3)坚持做到“多向反馈,善于调控”。 (4)坚持做到“面向全体,培优扶差”。三、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 策略 1:分段训练策略 各段训练中要注意连续性,一项一项扎扎实实训练,不要跳跃,做到由仿到放,由仿到创,由内容到形式,由形式 到内容,做到课内外读写结合。1、低年级读写结合侧策略 (1)一年级要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重点进行“笔画 笔顺”、“部首结构”、“音形义比较”三种识字法训练。 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为读写结合做好准备。 笔画笔顺识字法、偏旁部首识 (2)写好一句话 一年级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可以有意识地教给他们 一些简单的句式。如:“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谁看见什么” 等,指导他们借助汉语拼音写好一句话,如四素句(时间、 地点、人物、干什么)、连续句、并列句等的训练。(3)写好几句话 二年级学生要重点训练查字典的能力,在熟练掌握查字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衔接,教 给学生一些连接句子的技能。几句话的内容应围绕一个意 思,按一定的合理的顺序,连缀而成。可以按先后的顺序, 也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还可以按方位顺序,写好几句连 贯的话,写好一段连贯的话。2、中年级读写结合侧策略 (1)三年级的的读写训练重点是在精读的基础上,学习 连续结构段、并列结构段、总分结构段、概括与具体结构段, 使学生理解段中层与层的逻辑关系;(2)四年级的训练重点是在摘记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段 的基础上学习连续结构篇、并列结构篇、总分结构篇、概括 与具体结构篇,使学生理解段中段与段的逻辑关系;2、高年级读写结合策略五六年级在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审题、立意、 选材、组材、修改、观察等的训练,掌握读写的七个对应关 系:理解与审题、拟题;归纳文章中心与表达文章中心;分 段、概括段意与拟作文提纲;区别主次与内容详略;捕捉重 点段与突出中心;品评课文与自改习作;从读学习观察事物 与作文连观察方法。策略 2:课内读写结合策略 (1)读前先写,赏文作比。 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尝试习作,课上 教师再根据学生练笔完成情况,结合读写训练点,在阅读教 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语言文字,在切身的对比 中感受作者语言的表现力。这样做既合理地使用了教材,又 联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 率。因为有了课前的写,学生们带着审视、对比、欣赏、迫 切学习的心态深入语言文字,感悟更深刻。谈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落实“读写结合”发布日期:2015 05 06读写结合作为传统的、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应该作 为一个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教学策略来进行。这要求 我们改变一些认识和做法,从训练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 生语文素养的高度来落实。“读写训练”的方式根据实际教学 时间的安排,一、在一个课时内的教学中安排写感想、写课文空白、 写片段等内容;二、在两个课时的一篇完整教材的教学中,从不同角 度处理教材,安排如学课文写法、课文集美等方式训练; 三、课内外结合的训练可安排仿写、续编、改写、写读后感形式。 近年来,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写”的训练,是教育专家们呼吁和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近来,对阅读教学中如 何进行“读写结合”,再次引起了广大语文专家和一线语文老 师的热议。《小学语文教师》近期专门开辟专门的栏目, 进行这一话题的讨论与研究。其实,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 结合”,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广东著名特级教师丁有 宽早在十几年前就进行了有关“读写结合”的实践与研究,并 提出了相关的理论与方法。丁有宽老师认为:语文教学中 读和写是有机结合又相互促进的,它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 学策略,它体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学习和运用的统一。但是,实实在在地说,目前,在阅读教学中做到真正 意义上的、有效的读写结合是远远没有做到的。许多的课 堂,虽然安排了写的训练,但形式还是比较单一,训练的 要求与目标不够明确,诸如:学了课文后,你想对他说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等等较为简单的、机械 的写,在众多的所谓安排了“写”的语文课堂里占了不小的比 重。出现这样的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面包括有北 师大教授肖川老师一直强调的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的问 题。 在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经历了众多的语文教学思潮,许多思潮尽管当时是多么的热热闹闹、纷纷扰扰,但 时过境迁,到最后又归于沉寂。曾经冷落多时的课堂教学 中的“读写结合”又重新成为当前小语界关注的“焦点”。实践 告诉我们,许多理论上看来很有道理的理念,但到实际中 却不是那么一回事,例如以为学生多看、多认、多读而忽 视写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理念;例如脱离教材 让学生在“大语文”中学习语文的一些做法。事实证明这真是 我们的一厢情愿。今天,可以很确定地说:忽视了写的训 练的语文教学不会是高效的语文教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该如何有效落实“读写结合”中的“写” 的训练,众多的专家和老师有许多有效的做法,以下一些 粗浅的看法可以供教师们参考:一、树立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意识,明确“读写”训练 目标。著名教育专家、北师大教授肖川博士曾指出:语文课 堂教学,核心要素是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即“教什么”和“怎 么教”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的学科特性 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这就确定了语文课堂应该凭借语文文 本中的字、词、句、段、篇方面的语文知识来训练学生听、 说、读、写、思方面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熏陶。所以,我们应 该很明确我们的语文课堂该“教什么”,至于“怎么教”在这里 不再赘叙。“读写结合”中的“读”,其内涵包括“听、说、读、写、思” 当中的“听、说、读、思”,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大部分教师课 堂教学的模式,说白了就是“教教材”、让学生学懂教材,对 学生而言,应该是属于语言“吸收”的过程;而其中的“写”则 是学生运用教材中的知识,是学生语言“输出”的过程。所以, 语文课堂中“读写结合”是非常必要的。正如著名特级教师沈 大安老师说的:读写结合蕴含了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精华, 符合语文教学规律。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 一种教学思想。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确立怎样的“读写”训练目 标呢?这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应该课标中各年段 目标的要求,要“到位”而“不越位”。低年段应确立为写话, 写四要素完整的话;中年段确立为写段,重点抓片断训练; 高年段确立为写篇,侧重于文章的篇章结构训练。二是与 我们具体训练的安排而定,包括训练时间的安排、训练内 容的安排,当然,即使高年级安排写段、写话,要求也应 该是与中年段、低年段不同的。 二、紧密融于课堂教学当中,多种形式进行“读写结合” 训练。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 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 而这个“例子”完成主要立足于课堂教学中的,所以,“读写 结合”的落实,主要立足于课堂,根据实际适当延伸课外。 从时间上的安排来说,有课时教学中的训练,课文教学中 的训练,课内外结合的训练。(一)立足于一个课时教学中的训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读写训练也一样。课时教学 中读写结合的训练,指的是训练的安排是某一课时教学时 安排的某一个写的环节。这样的训练,一般写的内容较少, 都是围绕课文中的某一训练点进行安排的,教学预设时只 是作为教学流程当中的一个环节来进行。它一般的形式有: 1、写感想。 当课文的教学进人到高潮时,对课文中人、事总会有 所感触,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时候,适当安排学生的练笔, 是很顺其自然的。如学习了《丰碑》后,让学生写写对军 需处长、将军、红军部队的一些看法和感受;学了《大自 然的启示》后让学生写写自己从中得到的启发和自己知道 的一些事例;学了《草船借箭》后用上课文中的信息写写 某个人物等等。 2、课文补白。 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安排上都有独到之处,往往会给我们留下一些 空间,这给续写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如《将相和》一文中, 就有许多留有想象的空间,如: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 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 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他(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说:“请 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 绝。这两个地方,就有许多想象的空间:秦王怎样说“好商 量”的?是如何“拒绝”、“还是拒绝”的?蔺相如如何“再要求” 的?当时的表情、动作、语气各是怎样的?这些都是深入 体会文本后,很好的训练材料,可以让学生很好地进行补 白练笔。其实,课文的补白还可以对中心深化处进行补白; 对文本高潮处进行补白;对标点符号处如省略号、感叹号 等处进行补白等等。3、写片段。 片段的训练,在课文中有丰富的资源。课文中的许多 片段,有总分、分总、总分总关系的;有因果关系的;有 独特的构段形式的;有很有特色的描写的;有独特的描写 方法的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了解掌握后进行训练。如《桂 林山水》中描写水的特点和写山特点的段落中构段方式和 描写写法,可以让学生仿照进行练习。又如《威尼斯的小 艇》中的第四自然段,通过三个方面围绕中心句写船夫的 驾驶技术特别好的,也是训练的好材料,通过写的训练, 一定会比单单理解文章高效得多。(二)立足于一篇课文中的训练。 立足于一篇课文中的训练,往往要与课文的教材处理安排结合起来,有些教学安排还会与平时的教材处理不同, 需从不同的侧重点去处理、安排教学。如《颐和园》的教 学,如从训练学生写的角度出发,我们第一课时的教学解 决字词、理解内容、读通读顺课文,第二课时则从写作的 角度去组织教学,理出课文的写作条理:长廊、万寿山下、 万寿山上昆明湖、十七孔桥。让学生明白“游记”的写法:移 步换景、抓主要景点、详略结合。然后让学生练写,最直 接的材料就是让学生按方法去写写校园,效果必会不错。还有一种方法是“课文集美”,这是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 老师独创的一种课文教学和读写训练的方法,顾名思义,“课 文集美”就是集课文中的美言美语,汇成一篇文章。其实, 在集美的过程中,也是一种写的训练、写的创造。如五年 级《钓鱼的启示》一文,学生集美成一篇短短的美文: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 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湖面上不时发出“啪 啪”的声音,溅起了不少水花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 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 34 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 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三)立足于课内外结合的训练。 课内外结合的训练即是课堂中不能完成,需用课堂外的时间来完成但又与课内的教学有紧密关系的读写训练。 它的主要形式有:1、仿写。学了某一课文后,掌握了方法,仿照课文写 法进行写作。如学了《鹅》一文,让学生仿照文章抓住动 物某几个方面的特点进行写一个动物。2、续编。如学了《凡卡》、《穷人》后,让学生根据 课文合理地续编课文,创作出自己的小说。3、改写。把不同的文体改成另一种文体,特别是将古 诗、文言文、诗歌改为记叙文。如学了《舟过安仁》、《回 乡偶书》等等改为记叙文。4、写读后感。学了课文,联系实际,有感而发。 总之,读写结合可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的有效的经 验,我们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做到简简单 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如何把阅读与写作有效的结 合起来,如何在此阶段养成爱写、想写、乐写的优良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就此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浅谈读写结合的几种有效策略。一、借用教材,掌握写法,做到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的内涵就是要在“读中学写”“读后练写”。这说明 读是写的基础,大量的阅读对于写作来说很重要,养成良好 的阅读习惯对写好文章非常关键。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要想写 好作文,就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去领悟好 的写作方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小学课本中所选的教材都是中华民族最经典、最优秀 的、最值得朗诵的文章。教师应从教材入手,在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领悟文中的真谛,把握文章的思路,学习文章的语 言及写作方法,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教材,还掌握了写作 方法和技巧,学生学会了写作方法,自然也会在以后的写作 过程中有意地去运用。 二、以单元为块,提炼写法,做到融会贯通 语文的教材都是按单元安排的,每个单元的主题是不同 的,每一单元的课文在写作方法上会有所差异。在教学中教 师应指导学生以本单元的课文为素材,把握每篇课文的思 路,领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在安排每个单元的读写练习时, 围绕本单元的主题去指导,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运用本单 元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习作。可见,以单元为块,训练学 生的读写能力,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 三、选准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进行有效练习 教师在教学中找准读写的结合点,进行科学训练。语文教学要紧扣课文,把读写结合的基础知识落实在课文中。根 据训练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一般应抓好两个结合点:1.读课文,把理解关键字词与作文中的遣词造句练习结合 起来。具体做法为:摘抄、积累、运用。教师应当提倡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摘抄一些比较好的词 语,并要求学生背诵,有意识地设计写作情景,让学生进行 遣词造句练习。同时鼓励学生积累文本中的优美词句,其做 法是:一“读”、二“画”、三“想”、四“写”。“读”要读懂、读透; “画”就是教给学生给好词佳句做记号、做标注;“想”,就是让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养成联想的习惯;“写”就是教会学生在文 章的空白处随手写同类词、写近反义词,写类似的重叠词等。 经过过程为:一“读”、二“画、”三“想”、四“写”,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在此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 式再读课文,读时随手在字里行间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 进而带着感受再次朗读课文,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体会 文章的思想感情,以便在写作中合理借鉴运用,让他们在“读” 中学“写”。2.读课文,把分析优美句式与作文中的句式练习或仿写练 习结合起来。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优美 句式,设置仿写练习题,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把“读” 与“写”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获得一定的知识,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四、拓宽阅读面,迁移写法,提升写作能力 尽管小学语文课文是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但毕竟篇数 有限,学生从中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阅读面是狭窄的。这 样就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的发挥和提高。因 此,小学语文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好课本中的课文的阅 读,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 面,扩大其阅读量。 郭沫若先生主张“多读名著”,其原因是名著里的内容丰 富、深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儿童作品可以称为 是作文的典范,因为这些文章在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都 很有创意。诗歌、寓言、漫画等这些作品里面蕴含着极其丰 富的创新元素,对触发学生的灵感有很大的益处。每当学生 阅读完,都会受到启迪,在构思上、语言上会有所感悟、有 所熏陶。坚持长期阅读就会有丰厚的积累,学生才能在写作 的时候,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们转化为自己写作的素材,写 作能力也得到不断提升。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研究、去探索,弄清 读写之间的关系,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复训练,就 能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课 题 名 称 1. 甘 肃 省 教 育 科 学 “ 十 二 五 ” 规 划 课 题(GS[2013]GHB0727)(农村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模式的研究)。2.市级课题: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王凤,教师,现居甘肃民乐。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崔峦同志也说:“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读写结合之策略读写是一家,以读促写,读中学写,找到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能够更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一、以读书日记为起始点学生作文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是缺乏语言积累,因此“有物不能言”。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从广泛的阅读入手。名作佳片,大多文质兼美,有作家对生活的独到见解,语言也经过精心锤炼,用词或谋篇布局也独具匠心。经常阅读这样的作品,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词汇,活跃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写作注入“源头活水”,从而帮助学生解决“有物不能言”的难题。为了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我要求学生写读书日记,并规定日记格式:用近一百字概括读书内容;摘抄优秀词、 句、段。写读书日记不仅能促使学生每天完成一定量的阅读 任务,而且能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 惯。经过长期的积淀,学生的语言自然会丰富,写作时大量 优美的词句也就会涌向笔端。读,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资料;写,训练了学生精 确使用语言的能力;读书日记则把读与写有效地结合起来, 是丰富学生语言素材的好帮手。二、以有效仿写为助推器 根据儿童的心理、思维特征,习作从模仿入手,是一种 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一条基本规律。因此,我在教学中, 常常抓住文本在写作上的“亮点”,即精彩的句段,独具匠心 的开头、结尾等让学生仿写。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中,作 者记叙沿途的所见所闻:“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 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说明了溪流 蜿蜒曲折,特别是巧妙地运用“宽、窄;缓、急”两对反义词 准确地表达溪流的形和声。由于溪流缓急不一,听到的流水 声也就各不相同,犹如在“时时变换调子”。从而烘托了作者 浓浓的兴致和对涓涓细流发出的赞叹。教学时,先引导学生 反复朗读品味,体会作者这样描写的精妙,以及拟人的手法 对表达作者感情的作用。然后,提供一句写某一特点的句子, 让学生用“时而……时而……”把这一特点具体描写出来。有的 学生写道:“他的演奏引人入胜,音律时而快,时而慢,时而 高,时而低。”“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时而喜悦, 时而愤怒,时而悲伤,时而欢乐。”另外,课文中的一些比喻 句、排比句、过渡句、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特殊句型都应 该成为学生仿写的蓝本。这样长期不断地进行语言实践,学 生就渐渐悟出如何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了。只要老师深入 钻研教材,把握文本的语言特点,按照主题单元的语言训练 要求,做到读写有机结合,一课一得,学生就能仿中有创, 仿中有活。三、以描绘插图为生长点 课文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直观,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容易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思维。 特别是故事性插图,它只是表现了事情发展过程中某一瞬间 的情境。引导学生写作时,可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让 学生想象插图前、插图后的情节,把“定格”的图画“拓展”成连 续的情节和内容。比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插图,展 示的是伽利略站在斜塔上往下抛球时的情境。那么,如何指 导学生把静止的画面写活,再现伽利略为真理敢于冒险、执 着追求的精神。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五、第六两个自 然段,理解其内容和写作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想象伽利略 在走向斜塔的过程中,面对很多人的质疑、嘲讽、不屑甚至 谩骂,他镇定自若、毫不犹豫的表现。站在塔下的人们,有 的是伽利略的支持者,有的是观望者,但更多的是亚里士多 德的信奉者、追随者。在试验即将开始的时候,他们各自会 有怎样的心理,怎样的表情,又会发出怎样不同的声音。试 验结束后,在铁的事实面前,大家会有怎样的表现。你从中 悟出了什么。这样,学生通过读课文,观插图,写插图,既 深入理解了文本,又学到了用对比、衬托等来表现人物的写 作手法。又比如学习《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让学生描 写插图时,就可以用阅读课文时学到的写作方法:抓住人物 的外貌、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形象。学生写起来有课本作依 托,感觉得心应手。四、以写读后感为提升点 教材中的许多文章内涵丰富深刻,情感真挚浓烈,学生 读后很容易受到感染,引发思考。因此,我在教学这类文章 之后,经常会趁热打铁 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既保障了教学 的贯通流畅,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如学习 《生命 生命》时,我相机补充了杏林子身残志坚,凭着超 乎常人的毅力,笔耕不辍的故事,同时,引导他们拓展阅读 杏林子的《生命之歌》。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 的感受和对生命的感悟。许多孩子真诚地写道:生命是短暂 的,是宝贵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努力学习,决不让时 间白白流失,要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还有的孩子写道: 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都有生存的权利,都有自己 的尊严,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蚂蚁。学生的言中之情,语中之 意,让我们感受到情感的迁移,言语的积累和运用,达到了 真正的读写相得益彰。综上所述,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并处理好读与写的关 系,将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一定 的模仿,充分利用范文,指导学生从范文中得到启示,去构 思自己的文章,进行写作。这样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反复 训练,就能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写作,真正做到以读促写。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只有读得多,见得多,记得多,学生脑子里 才有可写内容,才谈得上想象、幻想.基于此,就必须让学生多 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却 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完全脱 节.也就是说,上课归上课,作文归作文,读与写完全脱离.如何 使阅读课中的读写训练有效的结合呢?我做了一些尝试:一、 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以读悟写.小学语文课本 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 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1、 品词品句,以读悟写.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 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 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其实阅读教学 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词汇.不积小流,无 以成江河.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太阳》一文时,我觉得大 海上太阳是从水里冒出来的.这句话的冒出来用词十分准确, 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运用了换词式,?体会冒出来一词的巧妙 之处.?我是这样设计的:冒出来是什么意思?可以换其它词 吗??为什么作者不作升起来而用冒出来?通过引导,?学生就 明白到冒出来一词写出了太阳升起来的情景.因此,这个词用 得十分准确.2、 品段落,以读悟写.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章的段落写法都很有特色,若教 学中充分进行读写训练,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益.如教学 《第一场雪》第四自然段.这段写雪美很有层次,先整体写雪 后美景,接着具体写具有特色的雪后景致,既有静态美的描写, 又有动态美的描写.这种段落的描述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很强 的示范性.于是在教学到这时,我让学生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 上,自由谈谈读了这段的感受:写得很美,采用总分写法,注意 动静结合.于是我趁热打铁:现在我想请你也来试试,观察校 园一角,把校园一角的景物特点按这种方法写下来.学生有例 可仿,事半功倍. 3、 品标点,以读悟写. 二、 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及时有效进行读写训练. 古人把阅读比作根,把作文比作叶,根深才能叶茂.这一形 象比喻说明读书是学生摄取作文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故而 学生的阅读要精深,不单在现有的句段方面,还要悟领文章的 思想内涵,并就此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下来.如此既以 写拓宽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又增加写的训练机会,提高了读写 训练的效益.三、明确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 一年级的读写结合训练应以字词为重点,从句入手,侧重一 句四素俱全的写话训练;同时应注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说 话、写话的素材,与看图识字学文相结合进行说话训练,为写 铺垫.有梯度地先设计两素句人称、事件,再由两素句过渡到 三素句人物、事件、时间或地点,为学习四素俱全的句子作 了铺垫.二年级应以词句为重点,从句入手,侧重各种句式训 练;二年级应该掌握的句形:把字句,被字句,感叹句,拟人句, 描写句,简单的排比句等.三年级应以句群为重点,从段入手, 侧重句群和构段训练;三年级要掌握的句群结构:总分式、 并列式、承接式、因果式等.四年级要以段落为重点,从篇入 手,侧重行文顺序和写景、叙事方法的训练;四年级要掌握的 行文顺序:总分总、概括+具体、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 先后顺序、按地点转换顺序五年级要以段落为重点,从篇章入 手,侧重构篇训练和写人、叙事方法的训练.六年级要以培养 学生自学自得、自作自改能力为重点,进行综合训练.相信,在 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有效读写结合之路一定会愈加明亮!让读 写结合的 更加密切让我们大家把读写有效的应用好. “读写结合”的三种课型例析 ——以人教版小学高段语文为例 西南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研究室 魏小娜 尽管“阅读”和“写作”是两种不同的语文能力,但是中外母 语教育实践都已证明:“阅读”和“写作”之间确实存在很多共享 知识,恰当的“读写结合”是重要的语文学习方式之一。尤其 近年来,国内外对“读写结合”基本理论和实践路径的研究越 来越深入,读写结合的实践方式也应该越来越丰富、有效。 然而,国内目前语文课堂中流行的“读写结合”还存在目 标不明、落点不准、手段单一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泛滥、僵化和形式化。鉴于此,这里尝 试结合国内外读写结合的优秀案例和理论观点,尝试梳理“读 写结合”的不同课型,明确不同类型读写结合的基本功能、读 写结合点和常见教学形式。并结合人教版高段语文教材举 例,供一线老师参考。 需要明确的是:不论哪种课型,既然称之为“读写结合”, 从总体上看其中的“阅读”和“写作”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不 宜厚此薄彼。但是为了方便教师有目的地选择课型、有针对 性地开展读写结合,这里依据读写结合中“阅读”和“写作”相对 侧重点的不同,划分出系列课型。 一、“促写”型“读写结合 “促写”型“读写结合”,是指借助阅读来促进写作的“读写结 合”教学课型。该课型中,阅读为写作服务,重在通过阅读来 为写作提供语言积累、素材资源、文本形式和写作技法等内 容,“写作”是学习的最终目标。这一读写结合课型在我国拥 有比较丰富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积淀:无论是古代的“读书破万 卷,下笔如有神”,还是现代语文教育家的“阅读是吸收,写 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 还是一线教师广泛采用炼字、造句、仿句、析句、改句、仿 写等教学方法,本质上都是在追求“促写”型“读写结合”。 这里根据阅读对写作的具体促进作用,进一步细分为:信息 提供类读写结合、写作借鉴类读写结合。前者侧重于为写作 提供写作内容,后者侧重于为写作提供文本形式和写作技 法。1.信息提供类读写结合 1功能定位:阅读为写作提供足够的语言储备、写作素 材、观点、事实等信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必须基于足够的信息资源。阅读是 为写作提供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浏 览,写作者可以搜集写作需要的资料、信息、事实、数据、 材料、案例等信息,弥补写作者直接的生活信息的贫乏,是 积累写作内容的重要途径。 2读写结合点:语言材料、文本信息、相关主题。 信息提供类读写结合的“读写结合点”,主要是阅读文本的语 言材料、信息内容和相关主题,一般不刻意追求对阅读文本 的形式和写作方法进行借鉴。如五上《鲸》的小练笔:“根据 课文内容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 文。”这一“读写结合”训练中,“读写结合点”是“关于鲸的信 息”,其中的“阅读”是为“写作”提供必需的写作内容和素材。3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 一是积累语言材料。即在阅读过程中,采用背诵、抄写 等形式积累优美或典型的词句、段落、篇章,为日后写作 提供语言词汇、句式、篇章图式等方面的储备。这类教学形 式的阅读积累与写作之间的结合,时效跨度比较大,往往不 是在一节课上就实现了从读到写的迁移和结合。 二是信息或主题拓展类写作。即基于阅读文本的文本信 息和主题,在课外展开相关信息和主题的写作。信息类拓展 写作教学设计,大多是要求学生基于阅读文本提供的信息展 开进一步的写作,如五上《新型玻璃的课后练习:“请你试 着做一回小发明家,把你想发明的玻璃用你喜欢的方式写出 来。”主题拓展类写作教学设计,大多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 选文之后,围绕某一人文主题展开进一步的写作。如五上《“精 彩极了”和“糟糕投了”》的小练笔:“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 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先说—说,再写 一写。”在这里“阅读”是为“写作”提供一个写作.的“弓 I 子” 或“话题”。 2.写作借鉴类读写结合 1功能定位:阅读为写作提供文本形式和写作技法的借鉴。 这类读写结合在我国有着优秀的传统。由于“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以文章取仕。读书人读经,是为了写文章。 读,是一种手段,是为写服务的。”1因此,阅读教学长 期是写作教学的附庸,似乎教阅读就是为了写作。可以说, 在国内提到“读写结合”,大多情况下会被认为是这类读写结 合。2读写结合点:句、段、篇的文本形式和各种写作技法。 这类读写结合的“读写结合点”是可资写作借鉴的“文本 形式”或“写作技法”。在这方面一线老师们已经有过卓有成效 的探索。以丁有宽为例,他明确提出了“读写结合”的教育思 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一边进行扎实的字、词、句、段、 篇的教学,一边进行对应性的仿写训练,开发了七条读写对 应关系:阅读的解题——作文的审题和拟题;阅读的概括中 心——作文的表达中心;阅读的分段、概括段意——作文的 作文提纲;阅读学的分清课文内容主次——作文的详略得 当;阅读的捕捉中心段——作文的突出中心;阅读的品评词 句——作文的遣词造句;阅读中的观察事物——作文的的观 察方法。并按照写作的知识体系形成一个序列:“四素句”— —四种句群连续、并列、总分、概括与具体——四种结构 段连续、并列、总分、概括与具体——六项写作能力 审 题、立意、选材、组材、修改、观察——自作自改能力。另外,现行语文教材比较注意这方面的开发,如/x I 第五组文章的单元提示明确指出“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 法”,给出了很明晰的“读写结合点”。再如六上《小虫的村落》 的“小练笔”:“丰富的想象使课文中的小甲虫有情有意。请你 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人自己的感受。” 这一设计提取了“想象”这一写作技巧,也给出了很明晰的“读 写结合点”,为教师的读写结合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大的方便。3读写结合的形式。 写作借鉴类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经常采用的读写结合形式有以下两类: 一是仿写。即教师从阅读文本中提取值得借鉴的文本形式要 素或写作技法要素,通过教师的讲解示例,学生再来模仿写 作。其基本的教学流程是“寻找仿写点——讲解与示例——仿 写与运用——评价”。鉴于此类教学实践比较丰富,此处不再 赘述。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这种教学形式要重视“讲解与示例”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明确指出“文本形式要素或写 作技法要素”,避免含混笼统的“请你仿写”。比如仿写“假如我 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呢歌唱”,教师就要明确指出 “假如我是”的后面要选择美的形象,“我要”后面要“用一行动 寄托某种情感愿望”,并给出示范:“假如我是一只蝴蝶,我 要用疾飞的翅膀舞动。”其次,还要重视仿写之后的“评价”阶 段,教师要有具体到位的点评。 二是“写—读”教学。2即学生带着写作任务进入阅读,在 阅读过程中全方位吸纳写作所需要的各种文本形式要素和 写作技法。这种借鉴类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相对于“仿写” 而言,有几个优点:其一,学习动机更加强烈,因为预先告 知学生阅读后要写一篇什么样的作文,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其二,写作的目标更加明确,因为有了写作的任 务,学生更加积极地提取与写作有关的元素;其三,阅读的 质量也得以提高,因为学生为了将阅读材料用到作文中,会 把符合作文要求的信息进行主动加工、转换、记忆,这样学 生在完成作文的同时,又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基本 的操作流程是:布置作文任务——提供可资借鉴的阅读材料 ——围绕作文任务研读阅读材料,提取写作相关的要素—— 写作。比如六上第五组文章的学习可设计如下“写—读”教学 过程: 第一步:布置作文任务 回忆身边的朋友和亲人,篇记人的文章。 第二步:明确要研究的文章 鲁迅的《少年闰土》;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阿累 的《一面》 第三步:围绕作文写作任务,设计研读的要求: 1.在你的写人文章中,你准备如何开头?研究一下上述三篇 文章,看看它们是怎样开头的,你最喜欢哪一种开头,尝试 确定自己文章的开头。 2.上述 3 篇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你准备选择怎样的写 作顺序? 3.上述 3 篇文章都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它 们分别选取了哪些事件?你选择的事件是什么? 4.上述 3 篇文章在刻画人物的时候都用了哪些手法?你喜欢 哪些手法?你希望在自己的作文中用到哪些手法? 5.你还比较欣赏上述 3 篇文章中的哪些写作技巧?你的文章 适合采用哪些技巧?二、“促读”型”读写结合” “促读”型“读写结合”,是指借助写作来促进阅读的“读写 结合”教学课型。该课型中的“写作”为“阅读”服务,即通过写 作来更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阅读”是最终的学习 目标。这一功能定位突破了“阅读促进写作”的常态思维模式, 指明了“写作具有促进阅读”的功能。这一理解不仅是对“读写 结合”理解的深化,也是对写作功能认识的深化:写作不仅具 有“表情达意”的交际功能,还有“促进阅读”的认知功能,写作 本身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可以贯穿到包括阅读在内的语 文学科教学中。 根据写作对阅读的促进作用,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理解体 验类读写结合、归纳整理类读写结合。1.理解体验类读写结合 1功能定位:写作能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体验。 这类读写结合中的“写作”,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的关键字、重点句、空白点,更深刻地体验文本内涵、把握 文本主旨。 2读写结合的“结合点”:文本重点字、词、句含义和文 本主旨。 这类读写结合教学中,“读”和“写”的结合点选择是文本重点字 词句的理解和文本主题,一般不考虑文本形式和写作技能方 面的“写作教学价值”。 在这方面,国内各版本的语文教材大多给与比较明显的提 示,以人教版为例,课后的很多“小练笔”实际就是该类型的 读写结合设计。如六上《最后的战象》中的“小练笔”:“嘎羧 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 选择其中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除了 “小练笔”外,课后的很多作业设计都可以转化为该类读写结 合。比如五上《窃读记》课后练习:“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写了 ‘我’如饥似渴地读书,抄写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 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钓鱼的启示》的课后练习:“课 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道德只是一个简单的是与 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困难。’请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说 说自己的理解。”“课文中哪些语句对你有启示?你由此想到了 什么?写下来和大家交流。”3常见教学形式。 一是“随文练笔”。即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遇到关键字、 词、句时,停下来设计“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理 解的”之类的小练笔,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如前所 述,语文教材上的练习题为开展“随文练笔”提供了很多方便。 但在实施这类小练笔时,教师要避免简单、粗浅的“写一写”, 建议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练笔的情境,并为学生提提供必 要的写作支持。 比如六上《老人与海鸥》中有一句“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 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对这句话的理解,教师 不宜简单地开展读写结合,提问学生:“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含义?拿出笔来写一写”。建议做如下设计: 教师先引导:老人到底付出了什么,才能做到“和海鸥就像亲 人一样”呢?他在家里进行了怎样的准备才做到的?书上课没 有写出来,那就让联系课文前面的描述,展开丰富的想象, 动笔写一写。 然后教师出示下面的填空题:晨光初现,当人们还躺在温暖 的被窝里时,老人 ;寒风凛冽,当人们都围坐在温暖的 室内聊天时,老人 ;在美丽的翠湖边上,当人们都在嬉 戏游玩的时候,老人 ;夜晚降临,当人们都和家人在一 起看电视、聊天的时候,老人 。二是移情补充、续写。即在阅读教学中,请学生与文本 中主人公“移情”,让学生以文本主人公的身份来体验和感受 文本的内容,并通过写作传递出来。比如六上《唯一的听众》 可以设计为“假如你是文中的‘我’,若干年以后,在一次文艺 晚会的台上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时 i 你见到台下 竟然坐着那位老太太,演出结束后你会走过去对她说些什 么?”。三是变体改编。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更 好的理解把握文本内容,可以让学生变换一个文体来改写原 文。比如五上《古诗三首》的练习设计:“想象《秋思》中绘 画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四是写读后感。即在对文本进行整体、全面的阅读之后,充 分抒发自己的阅读体验。这是检验、推动阅读质量的重要手 段。实践中已被教师广泛运用,此处不再赘述。2.归纳整理类读写结合 1功能定位:写作有助于高效归纳整理文本信息,掌握 有效阅读策略。 这类读写结合中的“写作”,是为了帮助学生有效提取、梳理、 概括文本信息,理清思路脉络,并掌握相应的阅读策略。2读写结合的“结合点”:文本信息的归纳整理和思路脉 络的梳理。 这类读写结合教学中,读写结合点主要放在文本信息的归类 整理和思路脉络的梳理,一般也不考虑文本内涵和主旨的理 解体悟,也不考虑文本形式和写作技法的“写作教学价值”。 比如五上《新型玻璃》课后练习:“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 绍了几种新型玻璃,他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小组合作设计 一个表格,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里。”在这里,对“新 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梳理就是读写结合的“结合点”。3常见教学形式。 归纳整理类读写结合教学的关键是开发行之有效的、能帮助 归纳整理文本信息的写作形式。常见的教学形式有:一是画结构图、线索图、提纲、表格等。这类教学形式 在常规语文课堂中也经常使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文本 信息、掌握文本结构和行文脉络。在具体的教学中,对小学 生来说各类图表还显得有些抽象,建议老师要创造性地开发 更新颖有趣的非连续性文本形式,降低图表使用难度。比如 五上《松鼠》,就可以画一棵挂满苹果的苹果树,第一个树 杈上写着“外形特点”,第二个树杈上写着“生活习性”,然后要 求学生在每个树杈上的“苹果”中填写具体信息。 二是学习填写读书卡、学习笔记等教学生学会填写读书卡、学习笔记等,不仅有助于学生归纳整理文本信息,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刚接触这些写作形式的学生而言,每一个学习工具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熟练,建议教师要先有一个“扶——放”的过程,先明确讲解基本操作要领,再结合具体文本进行教师示范,之后慢慢放手让学生独立填写和制作。比如五上《钓鱼的启示》可以要求学生制作一个《钓鱼的启示》读书卡,上面记录项目有“题目: ;;内容摘要:得: ;文中精彩语句摘录:三是概括、缩写、多角度叙述、分类集锦等。这类教学形式旨在通过概括缩写、视角转换、分类等写作活动,对文本信息进行“再加 212"和“深加工”,这是对文本信息进行的更高级别的归类整理。“概括缩写”是对文本信息主要观点的简要概括,要求学生能够对文本信息进行“系统关照”。比如阅读五上《鲸》,先要求学生用不超过 200 个字写“鲸的简介”,继而再用不超过 20个字概括。在这种逐渐减缩的过程中,读者对文本信息的把握将更加准确、深刻。“多角度叙述”,是指从不用的角度概述课文,要求学生能够对文本信息进行熟能生巧的“变通性把握”。比如学习《落花生》,可以要求学生从父亲的角度撰写一篇新的《落花生》。 “分类集锦”是对一篇或多篇的文本信息进行分类归纳,要求 学生能够按照某一标准对文本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整理,以加 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比如:五上回顾·拓展四的一个 练习设计:“本组的几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篇课文都 有一些重点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感受、讲出了作者受到的启 发。如《钓鱼的启示》中,作者写道:‘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 像把调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 道德实践的勇气和理论。’和同学交流,从课文、课外找出的 类似语句,再抄写下来,作为自己的‘生活启示录’。”再如学 完六上的一组文章后,让学生把课文描写的美丽景色集合起 来,重新组合,再造新篇《流淌在语文书里的美景》。三、“任务”型读写结合 “任务”型“读写结合”,是指借助“阅读”和“写作”的共同配 合,来完成某一任务的读写结合课型。该课型中,阅读和写 作有着深度的融合,“读写结合”进一步深化,既不是“以读促 写”也不是“以写促读”,而是读写即时交互作用,共同参与意 义建构,共同完成某一任务。这一类型的读写结合,极大地 推进了读写结合的深度和广度,打破了我国传统“读写结合” 徘徊在“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之间的二元分离格局。 这里根据“任务”的类型又可细分为“运用类读写结合”和“研究 性读写结合”。1.运用类读写结合 运用类读写结合,是指在某一交际语境中读者、目的,为 了完成一定的任务,创造性运用原有阅读文本的读写结合类 型。比如:“请为某少年期刊写信推荐《少年闰土》,推荐信 要写出《少年闰土》为什么比较适合青少年阅读,争取劝说 杂志社刊用。”在这里,为了推荐《少年闰土》,学生要在阅 读《少年闰土》的基础上,根据要求进行写作加工,创造性 运用原有阅读文本。1功能定位:创造性运用原有阅读文本。 这类读写结合的主要功能是:基于一定的语境和任务,创造 性运用原有阅读文本,激活阅读文本的实用价值和功能,避 免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仍以《少年闰土》为例,还可进行 如下教学设计:假如你在参与“城市和农村哪个更有利于孩子 成长”的讨论话题,读了《少年闰土》以后,你会持一个什么 样的观点?你会选择《少年闰土》中的哪些材料来支持你的观 点?把你的观点和支持材料写出来。在这一设计中,情境化的 写作任务引领学生灵活运用所阅读的文本。2读写结合点:特定的交际语境和任务。 如上例所述,在这类读写结合中,制约和联结“读写结合”的 关键是特定的交际语境和任务。离开了特定的交际语境和任 务,原有阅读文本就失却“焕发活力”的可能空间和机会。3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情境模拟。 该类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主要是“情境模拟”,即创设交际语 境读者、目的和交际任务,促进学生创造性运用原有阅读 文本。比如五上《鲸》的教学:“低年级的小朋友们不知道鲸 是鱼类还是哺乳动物,假如请你去跟小朋友们作出简要的解 释,你会选用《鲸》这篇文章中的哪些文字?请挑选出来,重 新组织成一段文字。”也可以设计为:假如有一个动物园要为 “鲸鱼图片”撰写解说词,你会从本文中选择哪些内容?请再挑 选出来,重新组织成一段文字。再比如五上《地震中的父与 子》,可以设计“假如正在评选年度最感动人物,请你根据《地 震中的父与子》一文,给评选办的人员写一封推荐信,推荐 阿曼达和他的父亲,推荐信的开头是‘这里有一对了不起的父 与子……’”。 该类读写结合教学设计因为加人了交际语境和任务,与传统 的“变体改写”相比,写作目标更清晰、写作动机更强烈、写 作形式也更生动有趣,与多元开放的生活世界有着更紧密的 联系,更能激发对原有阅读文本的创造性运用。2.研究性读写结合 研究性读写结合,是指基于相关文本材料的阅读思考,完成 特定的研究任务后,再撰写成文。在这里,学生不仅要从阅 读材料中获取素材,更主要的是要基于阅读产生自己的观点 和看法,然后才能撰写成文。这种读写结合具有鲜明的研究 性学习特点,体现了阅读与写作之间更为深刻的融合,是“读 写结合”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形态,与“以写促读”和“以读促 写”显然不是一个层面。这类读写结合也是国外读写结合的主 流,比如美国 2010 共同核心标准2010CCSS的“写作标准 9”, 非常重视“能从文学作品或信息文本中去寻找支撑分析、思考 和研究的资源”的写作能力,其本质就是这种“研究性读写结 合”。然而,恰恰这类读写结合在我国还有些缺乏。1功能定位:能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完成研究话题,撰 写成文。 即阅读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应该能基于研究 需要,搜索、阅读相关文本,展开思考,撰写成文。2读写结合点:特定的研究话题。 这类读写结合中,制约和联结“读写结合”的关键是特定的研 究话题。现行教材中也有所涉及,比如五上《新型玻璃》后 的选做题:“课后找一些商品说明书读一读,看看它们是怎样 介绍商品及其使用方法的。”在这里,不仅要通过“阅读”获取 一定的写作资料,还要进一步研究思考,提炼出关于“怎样介 绍”的观点。这种读写结合因为加入了“研究”成分,就与信息 重组类的“读写结合”有所区别。3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研究性学习。 该类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主要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即围绕 研究话题,搜集相关阅读材料,开展研究,最后得出研究结 论、撰写成文。在这里,为了凸显研究性学习中的“读写结合” 特点,此处的“研究”主要依托各种文本的“阅读”展开,以强化 学生“从文本中寻找支撑分析、思考和研究的资源”的能力;而研究的结果主要采用“写作”形式呈现,以培养其实用性写作能力。但是具体的阅读和写作可以设计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可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如学完六上《鹿和狼的故事》,可以设计研究话题如下:发现本地有哪些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环保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从图书馆里或因特网上找到相关介绍资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包括文字、照片或图画,制成一个宣传栏,在恰当的地方张贴。也可以脱离教材设计研究话题,如设计旅游研究话题:你最希望去那一个国家或地区去旅游?为什么?请你从书上或网上搜集相关资料,来说明选择的理由。很显然,这类“阅读”的文本范围是多元、松散、开放的,这类“阅读”的过程伴随着深度的思考研究,支撑后期的写作。因此,这类“读写结合”的难度高于其他类别的“读写结合”,最能彰显“读写结合”深度和广度。而恰恰是这类读写结合,也是最逼近真实生活世界所需的读写结合形态,有助于学生获取工作和生活所需的读写能力。[参考文献][1]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四川教育出[2]胡生友.“写作一阅读”教学方式初探 [J].语文建设,20136黄碧玉摘自“《语文教学通讯》小学 2014 年 7、8 期合刊 ” 近景式的读写结合 一是读中探写,或全方位探写。 方法:1.文积累法,积知识、积词句、积认识和积情操;2. 文路法,选材、立意、组材、起草、修改;3.文体法,记实 文(状物、描景、叙事、写人、说明)、想象作文、应用文; 4.文面法,拟题、写字、遣词、造句、组段、抒情、修辞、 标点、开头、结尾、详略、过渡、照应;5.文智法,观察、 想象、思维;6.文式法,扩写、缩写、改写、命题、补题、 看图等等。 二是读法促写。 结构:读法→对应←写法。从五个层次来阐述:1.整体读, 知内容,材源生活;2.透视读,理结构,布局组材;3.深入 读,悟中心,谋篇立意;4.精细读,品词句,遣词造句;5. 回文读,赏文采,探究写法。 三是读后仿写。 充分理解句子的结构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然后进行仿写。 四是写法导读。 读中探索出某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后,即掌握了阅读同类文章 的金钥匙,掌握了阅读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解读,写法 导读。 五是为读而写。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懂得习作 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远景式的读写结合 远景的读写结合即多读多写。长期的阅读积淀与积累,对写 作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反之,长期的写作实践,文章写作特 点及规律的掌握,也会促进阅读,二者相辅相成。读写结合 中的仿写策略2016 11 11 07:44:08 考试周刊 2016 年 86 期艾晓辉摘 要: 读写结合讲究的是 “读”与“写”的互相迁移,同步发展。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 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 种写作训练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仿写能降低他们写作的 难度,使他们由读到写。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找准仿写 点,巧用仿写策略,能有效地促进读写结合。关键词: 小 学语文 读写结合 仿写策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实践性课程。”“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 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为小学语文教学指 明了方向,越来越多的老师更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讲究的是“读”与“写”的互相迁移,同步发展。仿写、 续写、改写、编写等都是写的内涵,都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 “写”进行训练。然而各种“写”与“读”相结合后对学生习作水平 的促进作用却不一样。小学生由于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 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模仿是儿童学习 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写作理论告诉我们,所谓仿写,是作 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 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仿写能降低 他们写作的难度,使他们由读到写。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找准仿写点,巧用仿写策略,能有效地促进读写结合。一、在典型词语处仿写词语积累、运用是低年级学生的 语言基本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典型 词语的构成形式,根据学段的不同进行引导、仿写。陈敏老 师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泉水》一课时,引导学生读好 描写泉水多的词语“很多很多”,并比较“很多”与“很多很多” 的区别后,准确抓住仿写点,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师:嗯, 重叠的词语更有威力。你能用“很?摇 ?摇很?摇 ?摇”这 样的词语说说现在你看的情景,或者表达一下你的心情吗? 生(略)师:用“很?摇 ?摇很?摇 ?摇”这样的词语夸夸 咱们班的同学。生(略)师:夸得这么起劲,被夸的同学高 兴得脸上都开出花朵了!来,同桌之间互相夸夸,记得用上 “很?摇 ?摇很?摇 ?摇”这样的叠词。教师抓住仿写点, 从“泉水的特点”迁移到“现场的情景”“同学的优点”,体会重叠 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有效地培养语感,有力地促进消 极词汇向积极词汇转化,让学生充分地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 言,在语言实践中发展语言。二、在典型句式处仿写典型的句式常常能表达独有的情 感内容,它很好地将形式和内容统一起来。这样的句式就是 读写结合要重点仿写的内容。沈玉芬老师在执教《鹬蚌相争》 一课时,这样教学——师:你看,他们连说的话都一样傻(出 示鹬和蚌的对话),有什么发现吗?生:他们的对话都用了 “今天不……明天不……就会……”师:这个句式告诉你:这样的 行为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都有威胁或警告别人的意味。那 好!聪明的同学们,谁能写上两三句话,就能让他们停止争 斗?用上这个句式“今天不……明天不……就会……”(生写话) 师:谁来劝告他们?这个句式的特点是:用连续性的行为推 断出一个确定的可怕后果,以此让人警醒,达到规劝的目的。 学生仿写的语句不仅仅是对寓意的领会,更是言语能力的提 高。三、在典型段落处仿写课文里有些段落或在表达的顺序 上鲜明,或在表达的语言上独特,或在表达方式上特别。如 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表达形式,在阅读中学习运用 语言,就能有效实现读写结合。孟丽君老师在执教《威尼斯 的小艇》一课时这样教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第 五自然段,完成表格,总结出:只要生活在威尼斯的人都离 不开小艇,小艇的作用与人的关系太密切。作者不可能一一 写出来,只列举出四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人物不同,地点不 同,做的事件也不同。作者在第六自然段用大量笔墨详细描 写威尼斯夜晚的静,这一详细描写跟第五段四个动态描写的 例子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四例一详”“动静结合”的写法更突出 了小艇与威尼斯城的关系。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这 一表达上的特点,然后运用四例一详、动静结合的方法写一 处景物。学生在仿写中运用这一表达方法,提高了表达能力。四、运用说明方法进行仿写特级教师高林生在《为语文 插上奋飞的翅膀》一文中强调:“仿写是读写结合最基本的形 式。通过模仿这一活动,就能使阅读和写作很好地结合起来。” 郭荣老师在执教《布达拉宫》一课时,开课伊始就提出明确 的要求。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第一次来南京,好多老师 和我一样,也是第一次踏上六朝古都。我们准备今天去浏览 一番,作为南京的小主人,你是不是可以向我们推荐一下南 京的风景名胜呢?生纷纷介绍(略)。师:我知道了,南京 真是一个有着众多旅游胜地的地方。但是你们刚才介绍的这 些对我们这些外地人来说只是一个名字,那如果想让这些旅 游景点在我们的头脑当中丰满起来,那还需要进行详细而具 体的介绍,怎样使你们的介绍既能说明景物的特点,又能吸 引我们?今天我就通过一个例子,学习一些方法。这个例子 就是刚才同学们读过的课文。这样设计,立足读写结合,直 截了当地提出这节课学习的重点,使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方 式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展开。五、在谋篇布局处进行仿写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 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熟读文章的过程中,掌握文章的基本脉 络、结构布局、思想内容,并从中得到思想的熏陶和心灵的 启迪,增强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比如《白鹅》这篇课文, 是按照“总分”的顺序写的,条理很清晰,是学生仿写的典范。 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续写,描写自己熟悉 喜欢的动物。了解总分这种写作方法之后,继续扩展练写其 他文章,写人、写景和状物的文章,学生有法可依,写起来 就容易多了。参考文献:[1]陈敏,张祖庆,陈宝铝.流进心田的叮咚泉 水.小学语文教学,2014.01.[2]沈玉芬,薛法根.组块教学言意 兼得.小学语文教学,2013.08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研究加入时间:2017/3/31 ——重视语文学习的内化与迁移龚路中心 小学 张玲巍如今学生面对语文课本,任务性往往多于兴趣性,那些 文质兼美的文章大多被看成与考试紧密联系的阅读材料。阅 读比较被动,课外阅读兴趣不高,内容单一,“文字快餐”成 了学生的“掌中宝”,甚至偏读图而轻读文。最令人担忧的是, 许多同学的阅读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读了不少文章,但 仍未内化为自己的阅读、写作的能力。于是,提起笔来总是 苦于缺乏素材,生活单调,没有什么可以感动自己。写出的 文章内容空洞、形式单一、缺乏个性、语言乏味、情感失真…… 写作水平不尽如人意。教师常常不能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内 部,领会要义,不能使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不能深入 品读作品的精美的语言,甚至于有的课堂根本抛弃了对文本 语言的品读,只是带领学生了解一点写的技法,就开始学习 写作。这样的阅读自然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相当一部 分读写结合的课堂,让学生仿写的仅仅是表面的技法,并且 仅仅是仿写而已,为什么写,怎样写,指导并不到位,学生 大多比着葫芦画瓢,很难用到写作的实际当中。且缺少教师 系统地指导,写的内容零乱,缺少系统性,对学生的的作文 教学帮助不大。学生写作有两大源泉,一个是直接生活,一 个是间接生活。直接生活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间接生活 是学生通过阅读得来的生活,包括作品所展示的生活情景、 作品中人物的生活感受、体验,作品的思想内涵等。它能最 大限度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生活范围,最大限度地提供 给体验、感悟、认识生活的机会。我们可以这样说,学生阅 读得来的生活体验要比实际生活得来的生活体验丰富得多、 深刻得多。因为,阅读世界纵贯古今,横通中外,通过阅读, 学生可以经历古人的生活,可以领略异国的风情,可以品尝 各种探险的滋味。古人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就是 这个意思。大量的事实证明,任何一个人物的写作都离不开 他阅读的经验。学生的写作更离不开阅读,甚至于有的学生 的写作完全依赖于阅读的经验,当然生搬硬套是不正确的。 但它足以说明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 我们可以说读是写的重要源泉之一。语文教学的传统手段是 读与写。“读写结合”的说法由来已久。但是在现代教育中,“读 写结合”只是一种标签式的说法,它应该有更多的内容要素对 语文素养和能力的综合构成而言。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其实就是“听、读、想、说、写”这几大模块的结合。学生通 过课内、课外的阅读,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过内省、模仿、 感悟,继而学生能够写出具有独立思想的文章。所以语文的 读写结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在的是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 高,外在的是这些综合能力的表现。一、读写结合的现代诠释 1.“听、读、想、说、写”是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作为统 一的整体,听、读、想、说、写五项技能必须综合训练,不 可偏废,它们的关系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听和 读是领会、吸收的过程,是基础;想是内化的过程,是思考; 说和写是表达和复用的过程,是提高。无基础,则语言实践 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提高,则语言实 践能力就得不到巩固和发展。但是有些生理缺陷的学生往往 不可能五项技能发展健康完整,或者有些学生这五项技能存 在不同的差异与个性。但是在语文素养上往往是不能推给客 观条件的,有效的补偿手段正是为了这个系统的完整。(1)在听中感悟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 动,要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并应用 信息。学生要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首先要通过倾听 来品味语言中蕴藏着的精华,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我 们的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激发学生倾听的兴 趣,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倾听,要倾听有规范的语法、语 汇、语音的朗读与言语,还要逐渐学会对不同表情、不同层 次、甚至不见文字的规范的朗读和言语。学生所获取的信息, 不仅是言语的荷载,还有表情、情感、思想等等。(2)在读中品味 “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朗读文章精华所 在,可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学生会对文章产生丰富的想象, 会很快进入到字里行间所创设的情景中去。这时,原本无声 的文字变成有感情的音符,文句的生命力跳跃并迸发出文章 所体现的情感。如果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来渲染气氛,引导学 生反复朗读课文,启发学生的想象,再造意境,这样对课文 的理解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朗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 文章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爱国教育。学习文章,只靠教师空洞的说教和苍白的讲解是难以更好地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学生对文章反复朗读后深刻理解文章中字、词的意思及句子所表达的含义,还要使语言文字情绪化,才能使蕴含于课文中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浮出于文字表面。对小学生“读”的训练必须有“发声”和“不发声”两种形式。“发声”有发声的长处,把自己与外界暂时屏蔽,有利于对内容的内化。“不发声”有不发声的好处,有利于学生静心思考。静心过程中,可以一气呵成,也可中断,作前者与相关的部分进行比较,从而整体揣摩学习。(3)在想中模仿每一篇文章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思路。学生从已经理解的思想内容为出发点,看看文章的作者为表达思想内容,是如何立意、构思的;又如何选材、组织材料的;怎样布局谋篇,又是怎样准确地遣词造句的;感情是怎样表达的;道理是怎样阐述的等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不但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会学到一些写作方法。学生在阅读时,边读边想,把自己“摆进去置身于语言所描绘的形、声、色、味,人物的外表和内心,从而获得感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文字到情感,中间通过内心的思考把它们联系起来。(4)在说中提高如果说“听”是对语言的吸收 ,那么“说”就是对语言的口头表达 。所以小学生“说”的能力的 培养直接影响着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和智力水平的发展。在 教育教学中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多种方法,逐步加强对小学 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在语文教学中, 口头语言的说和听,书面语言的读和写,这四种本领都要学 好。如教学《南极风光》一课时,先让学生熟读文中描写南 极冰雪的语句,再根据自己的想象,说说南极冰雪的其它造 型。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南极冰雪是晶莹剔透、造型 多样的,学生内心的感受又是丰富多彩、不尽相同的。学生 把书上语句内化重组,然后外化表达,超越文本。在自由自 在的课堂气氛中,同学们大胆地解放了自己的大脑、大胆地 放飞想象,思维动起来,体验真起来,语言活起来,充分提 高了口头表达的水平。(5)在写中表达 书面表达一直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具备一定的审题 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等。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 趣,激起他们写作的愿望,孩子们就能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就会沉浸在写作的天地里任思维驰骋,凭着自己的感觉和想 象,去体验和创造生活,写出令人赞叹不已的优美文字。学 生通过阅读,品味文本的遣词造句,体验作者的情感历程、 感悟文章的丰富内涵,通过所思所想,转化为文字呈现出来, 是学生的心理过程。作为教师,应当深入关注这五个方面的 教学。 2.“听、读、想、说、写”是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重点 我们学习语言的过程规律是:感知→理解→积累→运 用。所以,听、读、想、说、写是一个综合过程,缺一不可。 教师在教学中,关注这五个环节,可以使学生对课文语言加 深理解、增进积累、促进运用。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改写, 学生还可以通过分析、归纳,练习使用遣词造句法、构句成 段法、谋篇布局法等结构化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3.“听、读、想、说、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体现 当今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精神的凸现,所以,在 教学中,把“读”与“写”结合起来,在读与写的双向发展中,使 学生更加喜欢阅读,更加愿意去写作,不再认为“语文可学, 也可不学”,重视阅读,并且喜欢用自己的文字去表达自己的 见解和主张。不仅要培养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要培 养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 一。目前,信息技术介入语文教学已成为普遍的现实,先进 的学校则已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这就为语文教 学顺应上述变革提供了可能,自然也为读写结合带来了新的 内容和新的做法。 二、探索语文读写结合的方法与途径 1.挖掘文本,激发写作热情。 (1)通过仿写范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对精美句子、重点句子进 行仿写。这样,既积累了知识,也让学生知道选词用语须合 乎语言规范,应准确使用词语,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连贯通 顺。如二年级《喇叭花》一文中介绍了喇叭花盛开的时间, 花朵的样子,颜色等。在学完课文后,我就让学生也从这几 方面着手来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卉。课堂上潜移默化的引 导,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入微地观察,使他们所描述的 语句生动,形象了起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通过仿写范段,提高学生构段的能力 中年级的学生开始习作,对文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 很难把握。因此,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对“范段”的仿写,来 帮助学生了解段的构成,逐步形成段的概念,提高构段能力。 (3)通过仿写篇章,增强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 篇章仿写犹如书法临摹,是利用好的文章框架,去填充 新的内容。课本中有很多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非常清晰, 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并能接受和运用。如教学《美丽的小兴 安岭》时,老师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时间顺序学习课文后, 再启发学生回忆我们学校植物园一年四季的变化,仿照课 文,写一写植物园景区。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式, 有利于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促进学生逐步向自主独立 习作的过渡。 2.抓住文本空白点,培养创意表达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有许多空白点,是作者言犹未尽的。教 师可以抓住这些训练点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发挥学生的想 象,适时拓展,也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海上救援》一文时,有很多同学被汉斯的精 神给感动,于是我在教学课文时增补了多个写作点,让他们 想象风暴的威力,母亲的哀求,汉斯的回答以及救援归来后 的场面等,学生受到启发后驰骋想象,写的内容情真意切。3.结合文本,引导学生领悟写作方法 选入课文中的材料大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其规范的语 言文字表达是我们学习语言、积累语言、丰富语言的最好范 本,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不同句式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 感叹句、整句、散句等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可 以学到不同语气的句子在表意上的不同作用,可以学到不同 修辞如排比、比喻、拟人、夸张等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作用, 可以学到记叙、抒情、议论等不同表达方式在行文过程中的 不同效果,所以引导学生大量诵读文本材料,形成良好的语 感,积累规范的语言素材,为作文准备充分的语言材料,这 是语言积累非常有效的途径。 4.利用课外阅读,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性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课内学方法,课外 求发展。课内是有限的,而课外却是无限的。学生课外阅读 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 写作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阅读比课内阅读教学更重 要。可以这样说,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课外阅 读的,因为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一些好词佳句,可以学到一 些写作的方法,可以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三、读写结合策略的辩证处理 1.生活与语文学习 二者在教学中的结合 语文与生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语文是反映生活 并能服务于生活的一种语言工具,它天然与生活联系在一 起。要把课堂上所学语文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 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实际体验,培养把所学 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比如,让学生写有关游览地方 的习作,就必须要求学生有这方面的体验,不然的话,没有 实际体验,学生就没有办法写出真实而优秀的习作。 2.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二者并举 语文教学之道是:细读文本,参透“语”“文”秘妙,“语” 是口头表达,“文”是书面表达。语文课最重要的就是书面表 达和口头表达。寻找言语训练点,用语文的方式参透文本内 涵,把语文意识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在读写互动中迁移孩子 们的表达能力。 3.教法与学法的内在统一 学生有效地掌握任何知识成果,必定要经过特定的、合 理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老师在教法上与学生的学法统一起 来。任何学习方法,必定体现为特定的程序,而贯穿于学习 过程的始终。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习方法的动态展开。因此, 通过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从动态的角度灵活地和 合理地把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4.近期效果与远期作用的辩证统一 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加强读写结合,的确 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指导学生立足阅读文 本,进行多种形式的习作联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会阅读, 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充满热情的、独立的、会思考的读者, 在阅读教学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学生在学习知识、理 解并运用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掌握写作的技巧,提高自 己的作文水平。这个过程是一种逐渐积累逐渐提升的过程。 离开了量的积累也就很难有质的提高。我们一贯对近期效果 比较关注,而对远期作用往往有所疏忽。对小学语文而言, 的确不可能对学生作一生的探索,但是作为一种人生生存与 发展的必要技能或素养习惯,读写结合的能力是非常重要 的。这方面的研究或许可以由专家进行。但是我们必须从学 生长远的读写结合能力与长远的发展着眼,才是一种真正的 负责任的态度。 5.教与学的内化迁移的显性处理 读写结合,以读为主,以写为辅。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 材,根据课文各自的特点,准确寻找阅读教学的“迁移点”, 设计符合学生作文基础的“练笔点”,使学生写得轻松,练得 实在。另一方面,对教师而言,这有事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一方面我们的教学研究,期待学生的内化,即哦读写结合的 技能习惯,并在自己成长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再一方面,我 们在施教过程中也可以让如何让读写结合的策略运用更有 效,进而推进我们教师的实在的业务能力。与此同时,使我 们紫色的读写结合能力也有提升。在研究读写结合的传承与 创新中,可以体现我们现代化教师的个性。随着我们对现代 教育理念、新的技术信息以及现代人的理解逐渐加深,我们 对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还将逐步深入,体现“读写结合”策略 的时代特征。当然,一味沿着读写结合的老路走,也许真的 会落伍,甚至被淘汰。对读写结合策略而言,我们总是习惯 于根据教学的显性表现来分析、研究。但是,一些成功的教 师,或者我们自己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我们有责任使 之显性,上升为理念上的或操作上的一些标志。对于一些隐 形隐性方面的问题,如学生究竟在听什么、读什么、想什么、 说什么、写什么,以及怎么样指导更有效等等的问题,我想 只要我们有志于教学研究,终究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显性不 是绝对的标准,尽可能显性化,是我们教学的研究方向与目 标。小学中高年级群文读写结合策略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它准确地阐述了 读与写的关系。叶圣陶先生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 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 作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要追问阅读的程度。由此可 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水平与阅读情况密切相关。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新的阅读形式——群文阅读, 正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原有的阅读习惯,它是一种具有突破 性的阅读教学改革。同单篇阅读相比,群文阅读更有利于提 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群文阅读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让学生在阅读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 力,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因此,将群文阅 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寻找多文本阅读与写作 的契合点,在群文整合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是提高 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笔者结合我校在实施 课题《小学中高年级群文读写结合策略研究》中取得的一些 经验,谈谈群文读写结合的策略。一、依托群文,从仿写入手 所谓仿写,就是模仿某些范文的句式、立意、构思、结 构或写法等进行写作的一种训练方式。模仿是儿童的天性, 他们学习语言和表达技能常常是借助于模仿。 1.仿写段落。在教学中,看到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 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精彩段落时,都可以和学生的写 作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仿写,在模仿中提高写作能力。 2.仿写课文。仿写课文就是模仿课文的立意、构思、谋篇 布局或表现手法等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以进行 课文结构的仿写,构筑文章骨架;也可以是模仿课文中的一 些表现手法。二、找准训练点,随文写作 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 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作空 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 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等。这些兴奋点都可 以成为读写训练点。简言之,即: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妙 趣横生—别出心裁。这样,一节课下来,就像阅读一首灵动 的小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自然而然受到熏 陶。教师将阅读与写作巧妙融合,好的教学效果水到渠成。 三、展开联想,进行改写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以课文作为基础进行改写的训 练,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变得丰富起来,在拓展学生写作思 路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欲 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把文言文改写为白话文,或者 把古诗词改写为记叙文等,都是学生喜欢的习作方式。 当然,群文读写结合的方式与途径还有很多,如:结合 阅读内容进行续写、扩写或缩写的训练,写读后感等。教师 在实施群文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立足教材,立足 课标,精心选择组文,寻找读写结合的契合点,充分发挥每 篇选文的作用,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们要以学生 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群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 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切实做到立 足于“读”,着眼于“写”。浅析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 在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读写训练 结合、适度,还要注重学生整体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良好学习 习惯的培养,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写个论文范文,欢 迎阅读查看。摘要:作为奠定语文基础、塑成语文素养的关键阶段, 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好坏对其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 力、识字认字能力及朗读能力等有着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若干理由,并藉此 提出了优化语文读写教学的相关策略,以期同行参考与借 鉴。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写训练 教学策略 读写结合 读写训练自始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也是语文教 学阶段的重要组成。新课改提倡小学语文教学应走出传统“灌 输模式”,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旨,以提升学生语文思维和 素养为目标,使学生得以开拓眼界,真正掌握语文学习实质 上的策略与技能。1 小学语文教学普遍目前状况 1.1 学生乏于独立深思 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忽略理了课堂交流与互动的重要 性,花费过多时间来剖析文章,或是为了赶拼教学进度而采 取大包大揽的方式对学生“满堂灌”,使得整堂课下来都是教 师独讲、学生盲听,期间虽有穿插提问,但也没有空出充分 时间让学生仔细深思,显与新课标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指 导理念相悖,同时亦有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质量难 有提升。另外,还有部分教师因教学经验薄浅,从而难以有 效把握课堂秩序,加之小学生年龄具有好动、注意力难集中 等特性,通常使得教师教学进度突然被迫打乱,教学收效甚 微。 1.2 教师讲授倚重形式 目前小学语文教材入选文章多数篇幅较短,所以很多教 师都直接要求学生通读,后再对生词及段意略作提及,至于 文章内容的解读与蕴含的情感则“一笔带过”。即便是较长的 文章,都只作简要概括,又或是将文章拆解分成若干小结分 述,使得文感顿失,难以激起情感共鸣,也与培养学生对文 章的理解、感知与分析能力等语文学科根本目标背道而驰。 1.3 课堂忽略语言训练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就语文学习提出“思想是一 方面,表达思想内容的工具又是一方面”。即意味对语文的学 习不仅要注重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还要明白作者语言表达 的形式。一言蔽之,即要知道作者“写的是什么”,又要明白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实践中,部分教师过度倚重对文章 段落的拆解,脱离了课程内容和文本语境,导致阅读教学和 语言表达训练两相脱节,促成了阅读和写作分离等现象,全 然忽视了语言表达方式策略的训练。此情景,可借用崔峦先 生的话说,就是“得意而忘言”了。2 优化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策略研究 2.1 巧设理由,放飞思维 置疑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于教学实践中,教师 可预先精心设计理由引导学生展开深思,根据学生年龄和知 识水平的特点,灵活把握理由的深度和广度,再按照课程教 材的特点巧妙编排主理由、细理由和拓展性理由,以充分激 发其想象力,点燃求知欲。此外,巧妙设疑还能加深学生对 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认知,从中体现出教育教学中对话式教 学、启发式教学、学生主体性教学等先进的教学理念。例如, 在学习《鸟的天堂》一课时,教师可先行发出质疑:“同学们 是否知道‘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它真的存在吗?在哪里?” “为什么作者称此为‘鸟的天堂’?”通过一系列的理由铺设激发 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使其能够围绕课文内容来积极深思, 实现思维的拓展,从而把握住课文脉络,厘清作者的写作思 路,有益于学生读写水平的提升。2.2 创设情境,根植兴趣 如在学习《可贵的沉默》一课时,教师可藉“父母的爱” 为题目创设教学情境,选取表达父母亲恩的诗词与舒缓、感 人的音乐相结合,再配以多媒体演示感人插图,以此将学生 步步引入学习之中,为其深度领悟课文主旨完成情感铺垫, 一面帮助学生深度解读文章,提高阅读能力;另一面辅助学生 情感塑成,为写作积蓄素材。 2.3 深究文本,拆解补白 如何准确导读文章、剖析文字,需要教师对文章深度剖 析,探索文字之间流露的每一“意犹未尽”,籍此引导学生根 植文本,让这一抹“白”呼之欲出,倘徉于书外,从而提升学 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擢升教学实效。就如新课标向语文教 学提出学生应按照学习需求来采取各种形式搜集资料,充分 了解教材文章的写作背景、文章由来或是创作意图所在,以 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把握住人物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强化 自主学习之余,也深化了文章解读的程度,扩大了语文知识 的存量。 2.4 多维诵读,情感共生 诵读的形式不应拘泥于单一或片面,诸如单人诵读、集 体诵读、分角色诵读都能够推动小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提 升。同时,组织诵读的时间也能够自主选择,有如早读时段、 课前导读、课堂齐读等。通过诵读可以增进对文章情感渗入, 能够将文中那份或悲、或喜,或激扬、或低沉的心声“读”出 来,还能够将文中深埋着的情感尽情地再现与释放,使语文 课堂真正“灵活”起来。2.5 生活写作,写作生活 有了现实生活作为庞大素材基础,教师可让学生直接将 生活见闻、心得感受写进作品,基于真实之下产出的文章才 有真情实感,才能走出“假”、“大”、“空”的传统诟病,使学生 爱上写作。利用生活这一每日俱新的“活”源泉,将现实生活 并入写作学习中,引导学生更多的关心身边事物,定期举办 有如“时事小讲台”这类活动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锻炼口语 表达能力与之深思能力。当然,更重要的是藉此使得学生学 会了对生活的观察,继而为此后的作文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 材与不绝的灵感。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读写训练结合、适度, 还要注重学生整体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改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策略的基础上,推动学生学习兴 趣和热情以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拾景玉.小学阅读教学中“主理由设计”研究[J].江苏师 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1. [2] 邹 佳 华 .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的 目 前 状 况 及 改 善 策 略 [D]. 长 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溧阳市外国语学校 郭黎明一、课题的提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都相当的重视。但 是我们不难发现,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阅读课 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感悟,习作课就是指导学生习作,阅读与 习作之间往往是脱节的。因此,当学生阅读了大量由编者精 心挑选的课文之后,并没有对他们的习作能力起到多大的指 导作用。虽然已有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发现了读写结合对阅 读和习作能力的促进,但文本中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并不都是 显性的,不是都能一目了然的。很多课堂把语文的人文性演 绎到了极致,却又忽略了语文的工具性和实践性,重感悟、 轻表达,教学时空仍较封闭,读写量没达到课标要求,学生 的读写兴趣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在阅读和习作教学中,高耗 低效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读写结 合的策略研究”,用来解决“读写结合”的效率问题。 二、概念的界定“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可 以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 达能力的目的。新课程理念背景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是“生本、 师生、生生”对话的课堂,在多种形式的对话中,“读写结合” 不失为一种极好的生本对话形式 ,它为学生构建了高端对 话的平台,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学习、探索、研究、实践,在阅读教学中寻找读写结 合点,使读与写成为阅读教学的两翼。 2.通过研究,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学 会阅读,乐于表达,从而达到读写结合、读中悟写、读中导 写、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进而提升 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研究,促进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 教学设计能力,提高语文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专业素养,促进 教师教学成果的推广。 四、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立足于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的基础 上,着力探寻读写如何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并付诸实施,最终总结出一套可供借鉴的途径和方法,包括: 1文本遣词造句的读写结合的研究; 2文本片段欣赏的读写结合的研究; 3文本修辞手法的读写结合的研究; 4以文本为基点的课外读写的研究; 5文本联系生活的读写结合的研究。 注重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写作的鼓励和评点,积少 成多,形成一定的训练习惯,让学生乐于写作,掌握写作的 方法,形成良性循环。 五、课题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为主,辅以调查研究和文献资料。 六、课题研究过程(一)积极尝试,寻找读写结合训练的抓手 1、于典型表达处写出“经典” 这里的“典型”,是指文本中散发出的独有的“芳香”,如典型的 语言表达形式、典型的艺术表现手法、语用技巧等等。现行 国标教材苏教版教材里选入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在教学的 时候,教师可以提炼文中的典型句段,让学生反复诵读,在 品味妙词佳句的基础上付之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写 作,从中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匠心,悟出表达 方式的真谛,从而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实现由 读到写的迁移。言语形式的仿写,一般包括句式仿写和段式仿写。 1、句式仿写 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许多精彩片段都用了经典的句式,在语 段教学时,抓住这些句型,让学生在对比和模仿中领悟、习 得语言,培养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这样的练笔是构建“语言 高楼”必不可少的地基。 如在《黄山奇松》一课中,我尝试着这样去教学: 师:我们先把目光锁定迎客松,迎客松奇在哪儿?课文是怎样写的?(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说。 生;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个句子在写法上很特别。 生:这是一个比喻句,作者把迎客松比作好客的主人,写出了迎客松独特的姿态。 (师出示图片和文字: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师:为什么把迎客松比作好客的主人呢?生:因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 师:这是作者看到的,称为写实。而“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 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这是作者由看到的景象而产生 的联想。(板书:写实联想)师:如果就这样写(去掉后半句),读一读,感觉有什 么不一样?(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 生:作者用上比喻的手法,就把迎客松“奇的特点写得更具体、更生动! 师(出示孔雀松、竖琴松、倒挂松、黑虎松、探海松、卧龙松的图片):请你选择一种松,学习课文的写法,先写 它的姿态,再展开联想。(学生练笔) 以下是一位学生的仿作: 黑虎松枝干粗壮,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葱葱,生机勃 勃。它的树冠很茂盛,就似那虎头,两丛遒劲的枝干放射性 的向外延伸,真像一对锋利的虎爪,背后一根不长不短的细 枝条弓着那铁鞭般的虎尾,活像一只强壮的老虎!看,它正 在“饿虎扑食”呢!如此磅礴的气势,真令人胆战心惊! 如此一来,在阅读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适时地进行读写训 练,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他们习得了方法, 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2、片段仿写 片段训练是写作训练的基础和前提。段式仿写的对象一般为 总分段式、并列段式、递进段式、转折段式等一些形式感较 强又具有独特表达效果的段式。 如《莫高窟》第 2、3 自然段在表达上采用了“总—分—总” 的写法,条理清晰,叙述具体,形象生动。我让学生在品读 文字的基础上,想象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 画,体会“总—分—总”这一写法的好处,并模仿这一写法, 描写身边的景物。以下是学生的仿作: 走进秋天的高静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火红的枫林。那一片 片、一簇簇的枫叶,远望,枫叶如醉,宛如一片红海,和霞 光连为一体;近瞧,如熊熊火焰在燃烧,似乎在向秋风挑战, 看上去是那么可爱,那么充满生机。我随着秋风的足迹,陶 醉于枫叶纷飞之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低声吟道。哦!家乡的秋天是红色的。 这样的仿写,学生就把文中已理解的好句好段迁移内化并加 以运用。既训练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又进一步内化了其 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在表达中得到了快乐,在以后的学习 中也就乐于表达,乐于习作。 2、于文本留白处写出“想象” 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的情感常常隐匿于文字深处,在经意 与不经意间留下了一些“空白”。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抓 住这些“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空白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引导学生进入主人公的内心深处,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情感, 使学生与文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共鸣,并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 用笔来抒写心灵的感受,从而加强对文本内容和思想内涵的 理解。 我在教《卧薪尝胆》一课时,当讲到“勾践夫妇来到吴园…… 受尽了屈辱”,学生此时已经能感受到勾践夫妇饱受屈辱,倍 受艰辛,历经磨难,但是“屈辱”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 较抽象,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屈辱”,让勾践这一人物 形象在他们的脑海中丰富、饱满起来,我饱含深情地说:“同 学们,身为越国国君的勾践身不由已,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 伦为了吴王的奴仆,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 辱,仅仅就这些而已吗?想象一下:在寒风刺骨的冬天,勾 践 ,在中秋月圆的夜晚,勾践 ,吴 王面对给他做牛做马、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勾践,又会怎 样去羞辱他呢?”学生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他们急切地拿 出笔,想一吐为快。 有学生写道:在寒风刺骨的冬天,当别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 勾践已经早早地起床了,他穿着一件单衫,在田里不停地耕 作着,尽管冻得瑟瑟发抖,脸色发紫,但他还是咬牙坚持着。 在中秋月圆的夜晚,当吴王他们在宫里喝酒赏月,纵情享乐 的时候,勾践却独自呆在石头房,他望着天空中悬挂的那轮 皎洁的月圆,无奈地感叹道:“月圆人不圆,物是人非,我的 母亲,我的女儿此是此刻是不是也在想我呢?我的臣民是不 是在急切地等待着我回国呢?唉!为了吴国的明天,我只能 忍辱负重啊!”吴王看着心甘情愿为自己做牛做马的勾践,得 意地戏谑道:“勾践,你这个亡国奴!你做梦也没想到你会伦 为我手下败将吧!你永远也不可能东山再起了!乖乖地做一 个马夫吧!”说完仰天长笑。 回顾这次练笔,学生之所以能写得这么激情飞扬,我想是我 紧紧抓住了“屈辱”这个高度概括抽象却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词 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 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学生入情入境,自然会被文中的人物 所感染,同时这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这样的“补白”训练,是对文本进行的“二次创作”,培养了学生 的想象力,弘扬了他们独特的个性,使课堂教学更加富有创 造性,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 3、于意犹未尽处续写“故事” 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无 限想象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顺着作者 的思路展开想象,续写故事,延伸课文的情节,培养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 我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当讲到最后“一阵微风吹 过,小稻秧高兴得跳起舞来。他们吸足了营养,又向上挺了 挺身子,”学生已经能感受到经过喷雾器大夫的帮助,此时的 小稻秧肯定是十分健康、快乐的,再也不是先前那些脸色蜡 黄,奄奄一息、危在旦夕的小稻秧了,它们已经脱险了。学 生的脸上洋溢着微笑,他们为小稻秧的脱险而感到高兴,可 是故事到这儿并没有结束,接下来还会发生更有趣的故事, 于是我因势利导:“小稻秧遭遇杂草的危害,经喷雾器大夫的 帮助脱险后,又遭遇了害虫的侵袭,小稻秧的命运又将如何 呢?他能再一次脱险吗?请你将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看谁 编得更有趣、更生动,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吗?”此时学生的 思维活跃,纷纷拿出纸和笔,饶有兴致地写起来。其中有一 位学生这样写道:“正当小稻秧高兴得手舞足蹈的时候,一群 群蝗虫像乌云似的快速地向小稻秧飞来,小稻秧大声喊道: ‘可恶的蝗虫!你给我快离开!’可蝗虫们根本不把小稻秧放在 眼里,仍然大口大口地啃着小稻秧。小稻秧拼命地挣扎、抗 争,蝗虫就死死地缠住小稻秧放。在这生死关头,喷雾器大 夫又出现了,他不停地喷着‘毛毛雨’,蝗虫们开始觉得胸闷, 呼吸困难,不一会儿就全部到水田里,一动也不动了,此时, 小稻秧又挺直了身子,恢复了往日的生气。”学生展开大胆想 象,让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把小稻秧、蝗虫的形象刻画 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这与他们对课文透彻的理解和丰富 的情感体验是分不开的。“水本无痕,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学生的感言,只有在合适的情境中才能被点燃、被激活。这 样充满创意的续写,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 的写作兴趣有着很大的帮助。通过这样的练笔,学生收获的 是刻骨铭心的感悟,积淀的是扎实的语言文字,各种能力都 得到了同步的提升。 4、于情动辞发处抒写“感言” 崔峦教授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在平时 要鼓励高年级学生写随笔,随时记下观察中的发现,思维的 火花,读书中的感受,生活中的体验。”小学语文教学要十分 重视学生对规范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同时也注重人文思想的 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做人。国标苏教版教 材中,有很多课文的内容震撼人心,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 共鸣。在学生研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表达特点之后, 他们感到有话可说,这时引导学生抒写心中的感言,就为他 们提供了发表感想的平台。只要引导得法,学生的习作会是 相当的精彩。 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的课后,就安排了这样的练笔: “请你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教学进行到最 后,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师:读了这封信,假如你是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信时会 说些什么呢? 生:爸爸,我会记住您的话,以后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 方,都要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 生:爸爸,感谢您对我的关心,您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给”,永远比“拿”愉快。 生:爸爸,我明白了: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我会 努力帮助别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 师:课后,请同学们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 谈谈你的感受和想法。 此时此刻,学生的心中涌动着一种情感,他们迫不及待地拿 起笔,想一吐为快。以下是学生的习作片段: “爸爸,我看了您的信,那些语意深刻的话语让我终生难忘。 小的时候,您就教育我如何踏实做人,告诉我人生的意义和 正确的方向。而您在信中告诉我的那句话——“‘给’,永远比 ‘拿’愉快”,则将是我人生中重要的引路牌。 劳动者的快乐,在于通过自己的劳动给社会创造财富,为他 人带来收获;医生的快乐,在于救死扶伤,为患者解除病痛, 让他们重获健康;教师的快乐,在于教书育人,像辛勤的园 丁,让学生们汲取知识的营养,将来做建设国家的栋梁;清 洁工的快乐,在于通过自己的双手,将城市变得整洁、美丽…… 快乐,不在于收获,而在于奉献。奉献,方使心灵丰满而又 充实,方使人生更完美! ” 经过这次练笔,学生对“‘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肯定有 了更深的感悟。抒写阅读所思所得,让学生在情感宣泄的同 时,经历了一次写作的锻炼,这样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又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长期坚持训练, 将有利于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5、于课文插图处写出“精彩” 国标苏教版语文教材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图文并茂。每篇 课文都配有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 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充满童趣,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是学生学习课本的 好帮手。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若能适时、有效地利用这些插 图,放飞学生的想象进行写作,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 容,体会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 力,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如《清平乐 村居》一文的插图,描绘的是农村一个五口之 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在学 生品读词句、理解词意、感悟情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再读 读词,并仔细观察课文的插图,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这幅优美的乡村生活 图写具体,写出意境美。以下是学生分享的习作: 在一个宁静祥和的小山村里,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 潺地流着。小溪的周围长满了绿油油的小草,一阵微风吹来, 小草儿随着风儿翩翩起舞,那舞姿真是美极了!溪面上有几 朵美丽动人的荷花,白里透粉,粉里透红,像一位位面带轻 纱的羞涩少女。溪旁还有一棵棵高大的树,它们就像一位位 坚守岗位的战士一样,守护着这个小村庄。 小溪不远处有一间又低又小的茅草屋,茅屋前坐着一对白发 苍苍的老夫妇,他们正喝着酒,一边相互逗乐,一边诉说着 三个儿子的事儿。老奶奶笑着说:“老伴儿呀,你看看咱家的 这三个孩子,都是那么有出息啊!”老爷爷稍带着醉意,立马 点头附和道:“是啊,是啊,现在我们年事已高,家里大大小 小的活儿都是这三个孩子在为我们分担啊!” 此时已是艳阳高照,只见勤快的大儿子正在溪边的豆地里锄 草。他汗流浃背,望着田里未成熟的豆子,高兴地说:“今年 一定是个丰收年!”二儿子也不赖,他正在大树下的石凳上编 织鸡笼,只见篾条在他的手中上下飞舞,不一会儿,一个鸡 笼就初见雏形,一旁的小鸡们“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感 谢他呢!调皮可爱的小儿子呢,正趴在溪边剥莲蓬吃,双脚 还时不时地前后摆动着。他美美地享受着可口的莲蓬,还自 言自语地念叨道:“这可真是人间佳肴啊!我要带几个回去给 爹娘和哥哥们一起分享! 真是其乐融融的一家子!好一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美 好景象! 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提升教材内在品质的润滑剂,能够起到 锦上添花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这一重要的 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这一幅幅生动的 画面变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为我们的课堂增添亮色,让教 学因插图而更精彩! 6、于多彩生活中丰富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 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明确地点出 了要获取写作材料,应先注意从直接的生活中去发掘写作素 材。有许多孩子常抱怨:作文没东西可写,作为教师和家长 应该先引导学生接触生活,扩大学生的生活面,并广泛进行 课外阅读积累,只有当学生有了大量生活素材的积累,才能 写得灵动,写得真实。 (1)广泛阅读积累,写好读后感。我们课题组成员利用学 校图书馆与教室图书角,带领学生进行广泛阅读,积累优美 词句,做做摘抄,写写读后感,给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提供 了有效的空间与时间。 (2)整合学校及地方资源,开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当 秋天到来时,我不仅带领学生搜集阅读许多与秋天树叶有关 的诗歌、散文,品读积累优美的语句,还要求孩子去观察校 园的一草一木,搜集各种树叶,用心去贴近大自然,感受不 同树叶的特点;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如春游、体育文化节、 英语文化节、世界读书日活动;班级开展的一些特色活动, 如读书交流会、讲故事比赛、小小辩论赛、包饺子活动,学 生都热情参与其中。有了生活与阅读的积累,学生再来完成 相关的习作便不觉得无从入手了。 (二)激发兴趣,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 1、写好开头,引起读文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使自己的文章吸引读者, 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写好作文的开头至关重要。我们总 结出常用的开头方式有: 开门见山——在文章的第一段开篇点题,或点明题目,或点 及中心,使文章简洁明快、单刀直入。 巧设悬念——欲说还休,巧妙地埋下伏笔,设下悬念,能吸 引读者迫不及待地要往下揭开谜底,一睹为快。巧引诗句— —语言亮丽优美的诗句能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景物渲染——精当的景物描写能烘托人物思想感情,推动情 节发展,使文章景中显情,情景交融。 2、写好中间,丰厚作文内容技巧一:接续开头不跑题 开头是要求“扣题”的,当然就不会跑题。中间部分,我们“承 上”,接续开头的内容来写,也就能保证不会跑题。我们小学 生的作文,不跑题是很重要的。 技巧二:按照顺序有条理 一篇文章的顺序很重要,按顺序写文章会使文章显得有条有 理。写一件事情,我们必须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去写, 这样才能保证叙述的条理一清二楚;游记文、写景文就是按 照我们游览或目光移动的空间顺序来写;有时间变化的记叙 文还要注意时间顺序等。 技巧三:有详有略突重点 一篇文章重点要突出,内容上要注意详略得当。认为哪个举 例最典型、最有说服力,最能有力地突出主题,就把这一段 作为重点,详细地多写几句。此外,在任意一段中,对能反 映人或物特点的材料,也应详写。 技巧四:善用修辞显文采 到高年级,许多修辞手法已经能熟练运用,在作文中适当的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会使文章语言增 色不少,文采立显。 3、写好结尾,点题耐人寻味 文章有了精彩的结尾,就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 再三。可以篇末点题、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 体;可以引经据典,引用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古诗文、名人 名言、歌词、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名言警句作总结,起到“言 已尽,意无穷”的效果;可以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 排比、对偶、象征等结尾,使文章文采飞扬;还可以巧妙发 问,以反问和设问的形式接结尾,发人深省。 七、课题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对教师的影响 1、转变了教学理念自课题组正式开展研究以来,我们组织成员多次学习课 题实施方案,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进行课题研究所应具备的 理论知识……每学期始,我们先召开课题组会议,一起讨论课 题研究计划,探讨在课题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等等。课题组先 后组织大家学习了相关专题,转变了课题组成员的习作教学 观念,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也使课题研究具备了 一定的理论基础。为使课题研究能扎实有效地开展,我们将 课题活动与学校常规教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要 求成员平时不断学习相关理论做好笔记,另外,积极撰写读 写结合课堂实践的案例,保证了教科研工作的一体化,成效 化。理论研究给课题组教师的科研能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迫使老师们去学习、思考、研究、探索,课题组组织的一系 列活动,也给了老师们锻炼的机会,老师们的科研能力在研 究中得到很大提高,先后有 6 篇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发表在省 级刊物上,有 3 篇与课题相关的论文获各级各类奖项。这些 论文既是老师研究课题的成果,更是老师科研能力提升的最 好证明。 2、转变了教学行为 教师理念的转变首先引起了教学行为的变化。课题组的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已经习惯于这样的程序: 1.备课——教师们的课前准备已不在仅局限于教材、教参, 而是多方查阅资料,从作者生平到写作背景,从相关知识到 各种史料传说,凡是对学生学习有所帮助的材料,总是尽力 获取。 2.上课——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相关的课外知识, 引导学生交流课外搜集的相关材料,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3.作业——课前预习时结合课文内容布置课外阅读任务,给 学生提出查阅相关资料的要求,并告诉学生获取资料的途径 和方法;课后平时组织布置阅读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文章。 3、提高了教学能力 在两年多的课题实施研究中,课题组老师根据研究方案要求 进行了认真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组织形式和指 导方法,获得了许多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开题两年多以来,课题组成员共开设了十二节县市级公开 课,向全市老师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和教学成果,得到了听 课老师、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组 长郭黎明老师在溧阳市小学语文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在 溧阳市语文优秀课评选中获一等奖,在溧阳市小学优秀阅读 指导课评选中获二等奖;刘洁老师在“江苏省小学语文青年教 师教学观摩暨优课评选活动”中获特等奖,在溧阳市小学语文 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钟红娟老师在溧阳市小学语文基本 功竞赛中获一等奖;李正巧老师在溧阳市小学语文基本功竞 赛中获二等奖,在溧阳市语文优秀课评选中获三等奖。(二)课题研究对学生的影响: 1、提高了读写的兴趣,乐于读写 “读写结合”的实验过程中,教师把写作化整为零,融入阅读 教学中,使学生克服惧怕写作心理,激发起学生的动笔欲望。 同时,让学生作文思路不受拘束,允许他们写自己关心的、 相信和想说的话。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写,就觉得写作不 是一件困难的事,再加上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注意将学生 的优秀习作在学校或班级内推广学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力,促进了学生对小习作的思考,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与带头 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渐渐习惯于写,乐于写 了。 2、掌握了写作的方法,勤于读写 经过一阶段的实验,学生能从审题、选材、立意、谋篇、表 达等方面把读和写密切联系起来,从阅读中找出规律性的写 作知识和技巧,经过归纳、训练,能较好得掌握了一些写作 方法。自课题研究以来,学生的写作水平稳步提升,有多名学 生参加了各类作文竞赛并获奖,其中贾蕊竹、郭佳昊、孙雨 乐、罗敏瑜、杨欣茹等数名同学在市各类作文竞赛中分别取 得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还有数十名同学的作文在《写 作》、《作文大王》、《溧阳时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 八、课题研究感想 我们课题组克服了时间短、课业重、学识有限等诸多不利因 素,发挥集体协作精神,汇聚智慧,虚心求教,向专家学习, 向兄弟学校学习,取得了点滴成绩,在拓展学生读写的途径, 实现读写结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但我们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1、课堂上时间有限,学生能高效完成比较困难,这势必加 重了学生的课外学业负担。如何在减负的同时能有效开展课 题研究,是我们仍需努力的方向。 2、学生通过书本或课外书积累了一些词语,但不能很好运 用到自己的文字中去,以致于词语的积累与运用有些脱节。 另外,学生在仿写段落或篇章后,脑海里容易形成固定的框 架和模式,创造性不够,所写事物缺乏新意。 3、每篇课文进行的学生读写结合的优秀习作没能整理成文 集,为今后课题的继续研究留下宝贵的资料。 4、课外带动读写方面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仍然做得较少, 在读写结合的训练面上较为狭窄。 总而言之,本课题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还欠缺很多。知 识经济时代日新月异,如何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进行读写结合 训练,也是要进一步探讨的重要问题,我们会进一步加强研 究,总结前人经验,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探索新的阅读教 学中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地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 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题汇报: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2013/6/6 12:58:50 出处:高段语文教研组 作者:钱秀琴 今天,我跟大家汇报的课题是: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研究。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积累词汇、运用语言。因为“丰 富的积累,灵活的运用”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读与写是两 个重要的语文能力。读是吸收,写是表达。“读写结合,以读 促写”,把语文教学中原本独立的写作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 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我的这个课题并不新颖别致。即使不做课题,抓学生的 读写能力,也是老师们一直在做的常规工作。我下面跟大家 交流汇报的,是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二、课题研究策略。 (一)制订阅读目标序列——重在指导学生广泛阅读。 首先要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使学生喜欢读书。并指导学生掌 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有计划地推 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并能组织好读书会的交 流。 每学期,我都会在我们的班级博客里,给学生推荐本学期的 课外阅读书目。每天的家庭作业,都由“笔头作业、背诵作业、 课外阅读作业”三部分组成。寒暑假,也只是布置少量的笔头 作业,而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完成背诵作业,大量进行课外书 的阅读。 老师们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布置学生写的作业,比较好检查。 而背诵、读课外书,检查起来比较麻烦。在这方面,我做了 一些尝试。 比如,《同步阅读》这本人人都有的课外阅读材料,一般学 完一个单元后,布置学生阅读。让学生圈圈好词,划划好句, 再完成文后的练习。然后收上来,大概看一下,给出一个评 价。得到“星”,或“星、笑脸”的同学,可以获得相应的加分。 对于寒暑假的课外阅读作业,我会组织一次现场读后感撰写 评比。先让学生列出寒暑假阅读书目,然后,指定其中的某 一本,让学生现场撰写读后感。最后,结合所读书的数量和 质量,结合读后感的得分,给出课外阅读的总分。总分前十 名同学,被评为“十佳读书之星”。(二)丰富语言积累。——重在指导学生精读背诵。 指导学生背诵优秀古诗文,课文及课外读物中的优美句段。 六年前,我接触到了《日有所诵》系列丛书,对编者的“日有 所诵”理念深表认同。 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二者缺一不可。 但记忆力与理解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 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 岁开始,1至3岁即有显著发展;3至6岁,其进展更为迅 速;6至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至13岁为 一生记忆力的最高峰。往往20岁以后,便有减退可能。而 理解力的发展,与记忆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零岁开始 酝酿,1至13岁总是缓慢上升,13岁以后方有长足之发 展,18岁以后渐渐成熟,但依然可因经验及思考之磨练而 一直有所进步,直到老死为止。儿童的记忆力与理解力和年 龄增长的关系,恰恰呈相反的状态。 都说“幼学如漆” ,孩子的记忆是石板上的雕刻,永生不忘。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很多小时候背过的课文、诗词,今天 再听女儿、学生背起,还是可以回忆起来。而成年后学的一 些东西,早就在脑海里连影子也找不着了。 所以,我们如果没有在孩子记忆的黄金阶段、学习语言的黄金阶段,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方面的训练,让他们多 积累一些对一生都有价值的语言材料,那是对学生的一种辜 负。 但《日有所诵》的内容比较丰富,有些内容也比较艰深,所 以,没能在教学中落实。那该让学生背诵哪些对一生都有用 的东西呢?我觉得还是古诗词功底最重要。每天的家庭作 业,我都让学生坚持背一点东西。日积月累,水滴石穿。除 了课本要求背诵的内容外,两年来,我还引导学生背诵了:1.课程标准推荐“优秀古诗文”75 首。2.《知识大全》 不同字数成语。(从三字成语至十字以上成语)3.《知识 大全》《论语》经典名句,《孟子》经典名句。4.《知识 大全》历代诗词精选。目前已背到第 57 首。 对背诵作业该怎样检测呢?对课标推荐古诗词,我设计了一 个考级证书。每十首为一级。最高八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 的水平,选择报考级别。 对假期背诵作业,我会请我们班背诵检查小组的同学,自己 设计检测试题。并根据得分,评选出“背诵十佳能手”。(三)积极探索读写结合的有效方法。 随文小练笔,是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小练笔,篇幅短小,学生完成起来比较轻松。设计源于课文,要求明确, 又有适当的提示,学生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当堂的即时点 评,也有利于学生的相互学习提高。 从读写结合的设计点来看,有以下几种类型:(1)形式结 合。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表现形式等设计练笔。如学习完 《蒙娜丽莎之约》后,让学生仿照作者对肖像画的描写方法, 写一写《父亲》。(2)内容结合。从课文的内容、思想、 观点、感情得到启发,设计练笔。如学习了课文《鹿和狼的 故事》,我播放了一段记录湖南罗霄山人类对候鸟屠杀的视 频《千年鸟道上的大屠杀》,让学生写一写观后感。(3) 此外,还可以有:在文本留白处,补充练写;在结尾悬念处, 展开续写;在略写处,想象扩写;改变文体,进行改写;结 合自己的感想评价,拓展练笔等等。再其次,是组织学生写好“小组循环日记”。这也是好多 老师都在做的。 先任命 8 个组长,由组长招兵买马,吸纳好、中、差各两名 同学为一组,老师作适当调整。然后为日记本设计扉页,创 作组名与口号。每一周多时间轮到写一篇日记,这对每个孩 子来说都是容易做到的事情,即使是后进生。对每天的循环 日记,我们会进行积分等记。两轮结束后评选一次。有了这 种竞争意识,小组的每个同学,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写出自己 的最好水平。实践证明,小组轮流日记不论是从书写的认真 程度,还是从写作的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其它作业。在这 过程中,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每天,我会安排一点时 间,对学生的循环日记作适当点评。这是学生每天非常期待 的时刻。 写循环日记,除了能促使学生观察生活,积累材料外,至少 还有以下功能。1. 有利于学生交流思想、自我教育。 翻开循环日记本,学生敞开心扉,和同学分享喜悦,也期待 同情和理解。一篇篇日记,其实就是一颗颗心在碰撞、在交 流。有“志同道合”,也有“针锋相对”。由此,同学们交流了思 想,进行了自我教育。 例:朱宁婕、许可心。2. 有利于老师及时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指导 。 日记的后面,可以有三类人写评语。老师的话,同学的话, 家长的话。老师的评语,是每篇必写的。既有对日记内容的 评论,也有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尽可能多鼓励,多肯定。 但也中肯地指出不足。老师的评语会在学生中争相传看,起 到导向,激励作用。例:3. 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 会写日记,不一定会评价别人的日记。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 引导。对每篇日记,教师都要给学生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价。 有了教师的示范,时间久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例: 4. 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由于小组内同学的习作水平不一样,有利于他们互相学习, 互相补充。好同学写日记的质量对组员的影响很大。每个同 学在写日记之前可以阅读本组其他同学的日记,学习别人之 长,补己之短,形成一种良好的写作风气。例:(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展示学生读写的成果。帮助 学生树立读书的信心,体会读书带来的成功与乐趣。 在这方面,我主要是上好课本上的综合性学习单元,带领学 生扎扎实实开展相关活动。这是我们班上学期“轻叩诗歌的大 门”语文实践活动的一些成果。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2013.4.19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均占据重要地位,小 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及主 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读写相结合的 教学策略,加强对小学生的读写训练。一、重视读写教学,培养读写结合观念 学校可以借助广播、校园报、学生会议等形式,充分利 用课余时间播放一些与学生读写教育有关的信息和内容,发 挥宣传的积极作用;在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时,教师可借助计 算机网络技术向小学生展示一些与读写结合有关的视频,促 进小学生对于读写结合方式的认识和了解,了解其基本要求 以及应用目的、意义等;学校应该主动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深入进行交流,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和了解读写结合方法对于 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让家长发挥其对于小学生读写训 练的监督作用,打造良好的读写结合环境。二、全面分析教材,明确读写结合点 首先,站在词汇的角度上,主动引导学生采用精读方法, 仔细琢磨和研究文章中某个词语使用的目的和作用,让学生 思考假如以其他词汇替代该词语,是否能够具有同样的表达 效果,使学生在此类比较当中感受到行文用词的重要性,培 养严谨用词的语文学习观念,为其写作训练的开展提供良好 的词汇保障。 其次,站在标点符号的角度上对小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因 为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性教育的范畴,标点符号的运用在该教 学阶段占据重要比重,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标点符号的具体用 法,研究其在情绪表达上所发挥的功效,为学生的写作训练 打下良好基础。 最后,站在文章结构视角上,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文章的具 体结构,明确不同结构文章存在的差异,为小学生写作训练 中的写作布局提供参考。 三、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加强读写结合教学 教学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 们必须要积极转变过去的传统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在 实际教学工作中充分促进阅读训练以及写作培训的有效结 合,达到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目的,同时改善语文教学效 果。例如,在《秋姑娘的信》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可以先 要求小学生自己阅读几次文章,尽可能将其完整背诵,为其 具体应用提供保障;其次,保证学生熟悉该文章后,针对文章 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从文章写作特点、具体内容以及中心 思想等方面全面解析,让学生明白课文中的“秋姑娘”是一种 拟人的手法,并不是现实中的人,而指的是季节中的秋天, 鼓励学生在语文写作过程中效仿使用此类拟人写作方法;再 次,该课文中阐述了秋姑娘给大雁以及松鼠等动物写信的过 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具体的通信对象,例如,给 长颈鹿等动物也写一封信,老师可以针对信的具体格式以及 内容提出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的同时,加强对小学 生的写作训练,该方法有利于带动小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并 思考文章的具体写作方式,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促进阅读与 写作的充分结合。 四、注重作业设计,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 必须将读写结合训练扩展至课堂之外,尤其要加强作业设 计中的读写训练。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课内阅读的前提下对 阅读进行拓展,之后再从阅读训练进阶至写作培训。例如, 在学习《赵州桥》一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查 阅相关资料,围绕“桥”这一中心开展全面讨论和交流,引导 学生借鉴文章的写作手法对自己周围的桥架进行写作。又 如,在针对《九色鹿》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对课外作业进 行开放性设计,要求学生扮演“小小评论家”,针对文章中相 关人物的具体形象进行综合评价,此时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 同的看法以及观念,部分学生在写作中认为九色鹿十分勇 敢,部分学生则认为它十分机智。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能 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其自主思考能力以及 文字组织能力,真正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综上所述,阅读以及写作均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 容,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为小学生 的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以及写作技法,写作方法可以在具体 阅读过程中得到学习和总结。我们必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 写结合观念,准确找寻读写结合点,采取读写结合的教学方 法,并加强开放式作业设计,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 作能力。语用理念下读写结合的策略 连云港师专一附小 孙月荣 一直以来,阅读与写作都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支柱。语用 理念提出之后,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形态已经成为当下阅读 教学的主流思潮,这不仅契合了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呼唤, 更满足了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这种介于语言输入与语言输 出的意义认定,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 用。因此,在语用理念的视角下,强化读写结合的规律认知, 能够进一步深化和落实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势必为深入探 索语文教学的认知规律做出应有的贡献。一、读写结合全新意蕴的阐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语言的实 践运用,其根本性任务就是要强化学生的语用能力。”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强化语用意识,充分挖掘教材文本 的语用效值,让言语技能得到提升,才能真正顺应语文学科 的本质属性。而在阅读教学中践行读写结合的理念,是践行 语用的根本性出路。读写结合就是要将文本的体悟解读与练 笔写作有机交融,将从教材文本中体悟到的遣词造句的艺 术、谋篇布局的策略推向学生的言语表达实践,在学生不断 深入文本的过程中历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与此同时,构 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说话、写话的表达体系,借而促进学生 对文本感知力、理解力的提升,借写促读,在充分落实学生 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读写结合践行现状的分析 随着语用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深入,读写交融的教 学策略已经不断深入文本,但究其本质而言,两者之间的交 融程度并不密切。大多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并没有真正注重 两者之间的关联,有的练笔从文本中的方法而来,但练笔的 内容并没有能回归到文本内容与情境中。比如教师在教学 《我和祖父的园子》时,根据课文第 13 自然段中对于“自由” 的描写,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描写自己周末自由的 生活状态。显然,这样的读写结合的方法虽然源自教材文本, 但其写作的内容却没有真正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这 样的写就是单方面、纯粹性的写作,交融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了。其实,纵观我们阅读教学中的读写实践,依然存在着众 多的不足与遗憾:指向文本的语言体悟,而将学生的精神世 界与情感意蕴置于脑后,使得言语生命无法形成真正有效的 质的飞跃;过于强调创作策略的传授,将阅读教学变相演变为 习作教学;读与写的结合相对机械,没有真正理解文本意蕴与 具体语境之间的联系,让读写结合成为一种刻板化的模式。三、读写结合践行策略的探寻 随着语用理念在阅读教学中的深入实施,很多有识之士 提出了表达式本位的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这 样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1.借助写作促进阅读,全面提升语言敏锐度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主、 积极的思维运转和实践体验中,促进对文本内容的深度感知 与理解,从而让学生的情感得以熏陶,智慧得以激发,思想 得以启迪。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形象性思维阶段,具有 较强的想象能力。这与生俱来的天性理应成为阅读教学广泛 运用的资源。阅读教学中,就要充分运用学生的想象能力, 让学生在对文本形成深刻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说话 写话,并鼓励他们自由表达,给予学生语言绚烂开放的自由 空间。只有基于这种状态下的读写结合,才能真正唤醒学生 内在的表达与倾吐的欲望,从而在吸纳与倾吐的协作融合之 中,推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解读。例如,五年级上册儿童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整首诗清新明快,诗人以对自然界独特而敏锐的视角捕捉了 各种奇妙的情境,用优美的诗句加以呈现,使得整首诗结构 严谨、层次清晰,语言畅达而富含深情,给予读者广阔的想 象空间。而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发现这首诗歌之所以能够 形成明快的语言节奏,主要在于诗歌中大量使用了偏正式的 词语,这种近乎于对仗的语言呈现着学生最为熟悉的事物, 易于激发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独特体验。所以,教师正是紧扣 文本语言独特的言语现象,引领学生进行了这样的教学:教 师紧紧以词组为依托,先让学生在整首诗歌中寻找“( )的 ( )”这样的词组,并充分朗读自己圈画的词语,触摸这一 形式下寓言表达的内在魅力。在学生熟读的过程中,教师引 领学生根据文本的语言进行想象,将文本抽象的词语转化为 丰富可感的鲜活形象。比如“挺拔的翠竹”,学生结合自身的 生活实际,描述竹子苍翠的颜色、挺拔的姿态,并尝试运用 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感受翠竹傲然的姿态,激发学生对自 然界事物的敬佩之情,真正进入文本语言的内核之中。歌德曾经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 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在这一段教学中,教 师正是拨开了文本的内容,将教学的视角直逼文本的言语形 式,为学生言语生命的提升奠基。但教学并没有就此止步,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事物还 深深地打动了你?请你运用“( )的( )”句式加以描绘。 教材文本不仅为学生拓展了事物的积累渠道,更为学生铺就 了言语形式的基础,学生笔下流淌出来的词语别具特色:清 澈的小溪、缤纷的晚霞、瓦蓝的天空、磅礴的高山……当学生能够依托课文中典型的词语进行言语表达时, 教师还进一步引领完成了从词语向语段的迁移过渡。例如课 文中的第二自然段与第四自然段,无论是在句式结构还是在 词语配置上,都彰显出独特的表达魅力。因此,教师让学生 依照他们的格式进行创造式仿写,正是由于有了前面的认知 铺垫,学生的仿写才显得水到渠成,将学生的思维从原本逼 仄的语词提升到文本语段的关注上来。 纵观整个教学流程,教师不仅给予了学生广阔的历练 与展示的平台,更让学生对整首诗歌的内在结构有了通透的 把握。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继而引领学生再次以整体的视 角关照课文,正因为学生拥有了切实的认知体验,学生才能 真正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内在感受,并在实践中将自己的情 感自然地倾吐表露出来。2.凭借阅读提升写作,全面促进言语生命力 阅读与写作是相得益彰、一脉相承的。阅读是为了更 充分地写,写作是为更有效地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推进读 写结合,是要实现阅读与写作两大维度之间的相互交融。因 此,我们应该努力从文本内容和言语形式上探寻阅读与写作 的链接点,促进学生由内化向外化的拓展与转化。 以《莫高窟》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以传统而严谨的“总 分总”结构着力叙述了莫高窟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课 文使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和排比句式,将莫高窟的特点展现 了出来,是一篇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绝佳范文。因此在 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设置了以下几个层次的教学板块:首 先,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视角关注文本,了解作者为了展现 莫高窟的特点,分别描写了莫高窟的哪些方面。其次,引导 学生深入思考:在某一方面的描写中,其最大的特点是什 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将这些特点描写出来的?最 后,教师引导学生收集本地区名胜古迹的资料,并借用这样 的方法进行实践性的练笔,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引领学生从文本的阅读感知、体验表达、方法运用入手,让具有不同层次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 到有效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引领学生基于当下的阅读水 平,感受着从机械模仿到自主创作的愉悦体验,在读写的高 度结合中将语用训练落在了实处。总而言之,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两项重要内容,更是 生命个体与他人交往必须具备的素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就要以教材文本为蓝本,深入挖掘课文中值得语言训练 的价值点,综合考量学生的认知需要,通过有计划、有目的 的系统训练,推进读写结合,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 不断提升。读写结合 扎实有效 ——语文课堂读写结合主题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本学期来,我校语文学科组围绕”构建和谐、有效的 课堂“这一总体目标,进行了“课堂读写结合”的主题研究,该 研究主要针对教学中重分析、轻训练,重人文、轻能力的现 象,以加强读写训练为抓手,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切实提高 学生的读写基本能力,使教学扎实、有效、并回归本真,体 现语文特色。通过几个月的实践研究,我们提高了对读写结 合重要性的认识,提炼了一些寻找教材中读写结合点的方 法,并对如何进行读写训练,提高教学实效性进行了有益的 探索和实践,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明显。下面,围绕五个问题, 谈谈我们在课堂读写结合研究上的一些思考和实践一、课堂读写结合研究的定义及核心概念 我们所研究的读写结合的定义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在课堂四十分钟时间内,充分挖掘教材(文本)中的习 作资源,通过读与写的结合,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使学 生能把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作文中,提高习作 能力。同时,通过在作文中形成的知识技能,促进学生对阅 读的理解和感悟.核心概念是课堂读写训练,有两个立足点, 一是立足教材,二是立足课堂。它属于课堂教学操作层面的 研究,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读写结合,不考虑大量的课外阅 读和课外习作。我们主要研究通过课上的读写结合,明确训 练学生什么,提高学生什么,研究如何结合教材设计不同的 训练内容,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符合他们需要的 训练。这里的读写结合训练,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必须 是基于教材和课堂的,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服务的。二、进行课堂读写结合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研究的重要性。小学语文大纲提出:“作文教学要与 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 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这告诉我们,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作文是运用,是外化的 表达。教师必须理顺读写的关系,不失时机地将训练真正落 实到实处,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叶圣陶先生说:“ 阅读是吸 收,写作是倾吐。”,那么,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 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 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因此,开展课堂读写 结合研究,对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 率,显得十分重要。2、研究的必要性。新课程改革以来, 在语文教学中“精 简设计,优化教学,提高效率”的认识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接 受,抓住 40 分钟的课堂教学,向课堂要质量,优化课堂教 学设计成为大家所迫切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但在目前许多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随意,课堂形式花哨,完全忽略 了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使语文教学失去了最重要的语文 味。有的,虽然重视了学生的听、说、读的训练,但对于写 的训练,一则不能保证训练时间,二则不能找准训练切入点, 使训练不能扎实有效地进行,因而,研究课堂读写结合优化 设计,对于在新的形势下提高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有着 重要而迫切的意义的。3、研究的可行性。现今西师版的小学语文教材,选文 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既是指导学生阅读学习的好文本,更 是拓展学生写作练习的好载体。只要教师能够巧妙地挖掘教 材中的训练点,就可以使学生有材料可写,有语言可用,有 方法可依,课堂写作练习也会水到渠成,而不会成为学生的 负担和痛苦。教师与其到课外去寻找学生练笔的素材,不如 深入研究教材,从教材中探寻合适的训练点,让学生在读中 感悟,在写中提高。因此,进行课堂读写结合的研究也是具 体可行的。鉴于以上的认识,我们确定每一章节的阅读教学 课,必须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加 强对学生的读写训练,所有的读写训练内容不能游离文本之 外。三、进行课堂读写结合研究的关键点及确定关键点的基 本方法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 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 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 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 为读写训练点。简而言之,即:情动笔动——品美写美—— 妙趣横生——别出“新”裁。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归纳了一些 寻找教材中读写结合点的基本方法,主要有:1、内容的补充。教材中有的句子后面留有空白,有的 说得简洁扼要,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填补,在后面续写, 同时对学生的理解也是一个考察。如《一个苹果》中有这样 一句话:“防炮洞里格外沉静”,可让学生置身其中,写出不 同的战士内心的激动。有的结尾余意未尽,留有想象续写空 间,如《半截蜡烛》,可续写德国军官走后母子三人的故事。 2、情节的延伸。有的教材内容故事性强,可发挥学生 的想象力,根据故事情形,续写发展。如《滥竽充数》可写 南郭先生逃走后发生的故事,《穷人》可写桑娜拉开帐子后 发生的故事等。3、写法的迁移。许多教材有明显的协作顺序和结构, 是学生学习写作很好的蓝本,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 或总分的结构学会有条理的表达或描写。如《第一场雪》一 文,雪后图文质皆美、情文并茂,很多描写方法值得模仿, 特别是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就可让学生再写雪景图,定会 增色不少。学习了《荷花》一课,可以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 观察角度描写事物等等。仿写时,低高年级应有不同的要求, 要从模仿向创新过渡。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形式的基础上选 择新颖的、独具特色的内容写,鼓励学生在写作内容上的求 异思维,从而力求在写作训练中反映出学生的个性色彩和创 造精神。4、角色的置换。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 裁、人称、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 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可改写文体,如把《饮湖上初 晴后雨》改写成一份游览简介,把记叙文改写成说明文,把 说明问改写成第一人称等。5、主题的提升。就是写读后感和心得笔记。有些教材 富有思想性和感人的场面,可指导学生提炼故事内容,挖掘 思想意义,写好读书笔记。如在学习《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船长》、《高尔基给儿子的一封信》等课文后,可指导学 生自定题目,写心得体会,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完成习 作训练。另外,高年级还可以进行写批注、缩写概括文章内 容、提炼标题等练习,低年级可以进行句型练习、扩句练习 等。以上这些都是寻找教材中读写结合点的基本方法和基本 训练策略,教师只要能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核心价值, 就一定能找到切合读写训练的结合点。宝丰县站前路小学贾 建雪浅析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写作作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部分,同时阅 读能力又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将两者进行有机整合,才能达 到降低教学难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随着我国小学 语文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 教学中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显得更加迫切和有必 要。我们从以下几点分析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措施。一、阅读教学与写作选材的结合 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课堂中,作文素材高于现实生活。 所谓文学,就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 也就是说,写作的基础,在于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小学 作文不讲究虚构,不涉及小说题材,因此,其与现实生活的 联系也更加紧密,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选择写作题材的 时候,一定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以小见大,取 材不宜太广泛,抓住生活的某一个细节,小题大做,并总结 出一定的哲理和启示,是小学作为训练中应该遵循的准则。 我们也可说,社会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文学世界,这个世界 中人与家庭,社会与生活都成为写作的素材,小学语文教材 中不乏以生活为写作题材的文章,例如,朱自清的《背影》, 它是我国小学语文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课,尤其是文章中描 写父亲送“我”上车又折回买橘子的情境,让人们记忆深刻, 感动至深,正是因为其写作题材是人们非常熟悉的生活写 照,因此,更加容易打动读者。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也需 要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提问和引导,切记不要将课文与写作 独立讲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逐渐提高其作文选材的能 力以及对于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二、阅读教学与作文建构的结合 人们在阅读和欣赏的时候,更容易被文章情节所打动。 因此在确定了写作题目、写作素材的前提下,建立一个完整、 清晰的文章结构是很关键的。从目前我国小学生高年级写作 的情况来看,其中一部分学生对写作的顺序依旧不能够很好 把握,常常是在思路还未理顺清楚之前,就已经动笔写作了, 想到哪写到哪,这不利于学生构建良好文章结构的能力培 养,从而导致了文章中常常出现漏洞和顺序不合理,这要求 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引导学生在动 笔之间,先确定写作大纲,确定重点论述的内容,同时兼顾 首尾呼应的问题,文章要具有整体性、连贯性,不应该出现 拼凑或者是断档的感觉。文章要有主题思想和中心论述问 题,详略要安排得当,结构清晰,这样才符合作文最基本的 写作要求。而阅读对于学生的作文结构建立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 的作用。以教材为例,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都具有良好的文 章结构,比如说在《社戏》当中,其中心思想为通过作者与 小伙伴偷看社戏的经历来表达孩子的质朴与单纯,表达作者 个人对自由的憧憬与向往。这样的文章结构使文章的思路清 晰,主次分明,使学生很容易感受到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感 情。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对文章结 构进行充分合理的分析,使学生可以在课文学习的过程当中 了解正确的文章结构样板,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在阅读水 平提高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三、阅读教学与仿写扩写结合 语言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人们最初语 言的形成就是从模仿开始的,一个人在婴儿时期,其能够通 过对外界声音的感知,来实现其语言能力的提高,而对于写 作而言,就如同婴儿学习语言的过程一样,不断地模仿和学 习,是建立其高水平写作能力的基础。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需要积极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去模仿、去扩写。在阅读之 时,遇到相对简单的句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想 象力,在充分理解文章之后添加一些合理的修饰性、限制性 词语,使原句的表达更为丰富与准确。2007 年 8 月至 2008 年 8 月,我校 进行了《小学 语文读写结合 教学策略研究 》的课题研究 。课题立项以 来,在县教育 局教研室的指 导和帮助下, 校领导高度重 视,积极组织 裕笼璃肢信力 我桩薄绕肖掳 虫放鸣因点肯 秧集购衣乖露 阂蛰橙梭萍鱼 又沈耪榨滴嫉 怂队丢栽胡代 状香币沼载哼 绳燕壬搓镐 折寒烫玖蛮玲 揖隙百抨猾沸 员悍诊牙秃喊 馏型蹲稻跟囱 阅老股里羚挂 番累传召壁檄 惜蠕煮机茬皆 懒辰疑外杉互 兑釜耙禄群贪 雁釉录律像哥 拜哇莹孟险攀 什忠沪之渗卯 撇孤疡壕继趁 像姥系抗渡雍 靳跺驭川顿册 旬树环闯池紊 缮救诺撰见棒 逃拦舰副襄塑 仆主坚风蜂惩 蒜霹鳃 矿店歌羊舀孔慎玩 咬恭雄瞎她柳 戚鹿骑届瞄撼 呈蝎沮嘲旺淹 苏电瞅扯荐淮 全绊迄供啸置 朽萤曰汾玄啤 速疼摔硬囤霉 枪请替瘦顷杖 座激提口泞袋 观篱峨覆盾妮 饲渊鉴丽驶赦 恬锰刽讨帝譬 锦秒畦郝绵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写作论语 曹刚:微格教学在小学语文中段读写结合教学中的应用

写作论语 曹刚:微格教学在小学语文中段读写结合教学中的应用

...统编教材对每单元阅读和表达要素进行梳理,采取一定的策略手段,进行有效落实,实现统编教材“一课一练,一课一得”的教学思想。 微格读写教学有以下意义: 一是目标与内容含量微小。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有很多,教学...

2020-09-02 #小故事

快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原创教学样例

快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原创教学样例

...具体方法。比如三上册学到的阅读预测,就是很的的阅读策略,边读边思,边读边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就能提高。 学情分析 (一) 阅读小调查 1.最近你在读什么书?写出最喜爱的三本。 2.你知道寓言故事吗?...

2020-08-21 #经典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中国神话故事》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我还有很多话想说:设计意图:相同体裁的文章在阅读策略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秉承“教语文,不教课文”的理念,紧扣神话主题展开写话,写话的引导其实也是一种读书方法的指引,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 ·编辑 ...

2020-05-12 #经典故事

小学童话类课文教学策略

小学童话类课文教学策略

在众多文学体裁中,童话是一种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形式。童话与儿童世界的精神需求相适应,以其极具儿童性的内容情节,和戏剧化的发展,与学生的内心相映成趣。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的童话类课文供小学...

2020-07-08 #故事大全

精选小学三年级教学随笔例文三篇

精选小学三年级教学随笔例文三篇

...生的写作能力,真是相得益彰呀! 篇三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

2018-12-24 #故事阅读

创设生活情景教学领悟解决问题方法数学广角教学片段及反思

创设生活情景教学领悟解决问题方法数学广角教学片段及反思

...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师将教材稍作改动将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 小精灵 引进课堂并带来几个切合生活实际的问题来...

2020-08-14 #长篇故事

线上教研 “空中课堂”有效着陆——龙湾区举行小学语文线上教学专题培训活动

线上教研 “空中课堂”有效着陆——龙湾区举行小学语文线上教学专题培训活动

...活动悄然拉开序幕。此次培训活动主题是:线上教学有效策略,全区671位小学语文教师参加了此次线上培训活动。活动由区教师发展中心语文研训员曹俊老师主持。此次活动由浙师大附属温州育英学校教育集团承办,分三大板块...

2020-08-11 #故事大全

把握神话教学的三个要点

把握神话教学的三个要点

...件的神奇性,将学生带入情境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将学生带入神话情境中。(一)朗读感受,入情入境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文学习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对神话的教学也是如此。...

2020-05-06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