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关于文殊菩萨应化感应事迹

时间:2020-08-06

文殊菩萨的应化故事视频

提示:本文共有 466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灵鹫异迹—乞斋贫女南北朝后魏时代,台山灵鹫寺,每到春天三月,依例举行无遮斋会,不论出家、俗家、也不分善男或信女、老的或少的、有钱的还是穷人、甚至乞丐,都可以平等参加,饱食一餐,平等施食,适时表示佛法平等,无人我之分别。一天, 来了一位穷苦的女人,抱着两个幼儿,后头还跟着一条狗,身无多余之物,孤零无依,来到了灵鹫寺无遮斋会现场,可是尚未到用斋的时候,又由于身无分文,但也不好意思白吃,就剪下头发聊充布施之意。对寺里的住持要求说:「我只有这些头发布施三宝了,请勿拒绝!」「好的,那就收下了!施主是打哪儿来的呀?」「从来的地方来。」住持法师看她这么回答,心里有些奇怪。不料这个女人此时开口要求:「我还有急事要到别的地方去,能否先分一些饮食给我?」虽然开斋时间未到,但施主的要求还是不能拒绝的。「好的。」于是住持法印法师从里面取出三份食物,用意是让女人和两个幼儿都能饱食一餐。但是用过食物,女人又说:「还有我这只狗,它也得吃一些东西才行啊!」住持法师无可奈何地,又从里面搬出一些食物,勉强地交给了女人。女人又说:「我肚子里还有小孩,也需要分一些食物来吃。」住持法师忍不住了就怒斥着说:「你来这里求出家人布施斋食,却贪得无厌,是何道理?你肚子里的小孩根本都还没有生出来,难道说他也能进食?可是你却求索再三,滥贪美味之心,不觉得太过份了吗?」被斥责了的贫女,这个时候就说了一偈:「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三界无着处,致使阿师嫌。」说完了这首偈,立刻腾身踊上了虚空,示现出文殊菩萨的德相,这时狗化而为他座下的狮子,两个孩子却是身旁的二位侍者。在云光缥渺,若隐若现当中,又复说偈:「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俱舍弃,其如爱憎何?」这首偈的意思是:你们众生但知学佛要有平等布施之心,虽无可厚非,却控制不了自己的心识波动,随着境界而流转不停。虽然明知要舍下这个外在的身体,无奈你们心中仍然存着爱、憎之心,这又有什么办法?又怎样能入道呢?当时参加斋会的有一千多人亲眼见到了大士的圣迹,聆听大士警示的偈语,都感动而悲泣着,向空中顶礼说:「大圣!但愿垂示真正的平等法门,也好让我们一心奉行!」空中传来了偈语说:「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风,无二无分别,究竟如虚空。」住持法师这时自己埋怨有眼不识真圣,取刀准备挖出自己的眼睛,以表对亵渎菩萨的忏悔赎罪之意。「法师!你不能这样做!」「是啊,这么做于事无补,而且是件傻事啊!」「赎罪的方法很多,又何苦出此下策呢?」大众夺下了住持法师手中的刀,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住持法师于是打消了原意,以贫女(即大士化身)所布施的秀发,建了一座宝塔来供养。万历初期,圆广法师接任住持,为了要重新装修宝塔,在塔下掘得大士的圣发好几束,颜色像是金色的,仔细再看,发色变化不定。这所宝塔现在在大塔院寺的东侧。烧身酬债—北齐王子高齐天宝帝第三子,两世为僧,守戒清净不犯淫欲之戒律,所以证得了宿命通(六种神通之一)。于是自己回忆起前尘的往事??。自周朝衰落已来,他本来是晋楚世家之子,那时生性残酷好杀,杀人遍野,不但杀敌国人,即使是本国人民被他所杀的也不知有多少。他忏悔往昔,诚心礼佛。有一天他忽然厌倦起自己的王位,到了天宝七年,他染上了严重的疾病,想尽办法也医治不好。于是他到了清凉山,非常诚恳地礼拜忏悔,祈愿见到文殊菩萨。「怎么这么久都见不到文殊大士?」「莫非大士因我罪业满身,不屑一见?」「难道是罪孽做多了,天不容我?」心中生出种种的疑惑与忧虑来。当晚他梦见一位老人对他说:「你在从前,不知令多少人冤枉地死在你的手里,现在你一意求见菩萨,让你稍为辛劳等待一下,你就感到怠倦不耐烦了吗?何况你应该明白,人身不过四大之假合,你身实非你所有,切莫执着,不可犹豫,你自己勉励吧!」梦醒以后,王子自己想,我这身体将来也是要偿还他人之债的。于是他就在文殊菩萨圣像前,发愿以此身体自我燃烧作为供养。刚刚点燃了火正要开始燃烧时,他虔诚地发愿说:「我现在燃身供养三宝,但愿以此因缘,能够消弭我往昔自己亲自杀人、或教唆他人杀人等无量冤债,等我酬谢三宝之恩已毕,然后才得投生为人,希望那时能现沙门(出家人)相,直到证得菩提正果,永远不再杀害众生。」火尽了,王子在熊熊火焰中已烧成一团焦炭,只剩一堆骨灰。太监刘谦之,拾取王子的遗骨,奉塔在鹫●的西边。当时皇帝十分悲伤的追悼以身供佛自焚其身的王子,就在他燃火焚身的地方建了一所寺院,这所颇具规模的寺院,也就是现在的东寿宁寺,旧称王子烧身寺。凡情失圣—明勖高齐年代,定州地方有一位叫释明勖的法师,少年时代潇洒倜傥,并怀有很大的志气,他常常读诵华严经,知道清凉山乃是文殊菩萨所驻锡的地方。于是他就背起简单的行囊一路游方参访,不知不觉间进入了深山幽谷之中,一路走一路探询,都没有人知道大圣究竟驻锡何处。无意中他遇到一位面貌奇特的出家人,由于彼此都是出家人,互相顶礼过以后,他就问道:「大圣!弟子渴望见您一面很久了,祈愿您能度化弟子的愚痴无明。」他认为眼前这个人,从深山无人处突然冒了出来,相貌又奇特,想必是文殊菩萨化现的吧?不料对方开口也和他所说完全一样。唔,对方想必也以为明勖是大士化现的了?两人互问对方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当彼此说出原先所栖居的道场时,明勖心中的疑团才得到解答。「这不是菩萨的示现,不过是一位普通的出家人,毕竟彼此志同道合,何妨引为知己!」这位奇僧就和明勖结伴而游,一连三天形影不离。有一天他们来到了东台的半山腰,见到一间简陋的房子,房子里面也有几个出家人,可是论相貌差得太远,个个都很难看,气质不好,也没有什么威仪。明勖心中起了骄慢心,瞧不起这几位僧人,可是天色已晚,也只好将就寄宿在这里了。睡到半夜,那一位跟他同行的僧人突然生起病来,而且一下子病得很严重,整个晚上呻吟不停,一直到天亮,周身并散发出臭秽之气,令人难以近身。同行的僧人眼看自己的病好不了了,就对明勖说:「我病得这么沉重,我??我实在不行了。」「不,你会好的。」「好不了,我本来有意陪你到底,共同参拜大士的,恐怕这个愿望无法实现了。」「别这么说,你??你一定会好的。」一时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因为三天来的相处,彼此意志相同,言语投机,茫茫天涯,何处再能觅得这样的一位知己呢!但是,那位病僧却对明勖说:「你不用等我了,你先走吧!」「可是你——」「别管我,反正我好不了,希望别因此耽误了你的行程,朝圣要紧,不是吗?」「不过??」「你要是不听我的话,我可要生气了。」「好吧,等我游访礼拜过大士后,我会再回到这里来看你的。」明勖辞别后心里仍然挂记着,悒郁不已,离开这房子才几步,忽然听到背后有声,回头看看寄宿过的房子,刹那间竟消失于无形。这一切难道是海市蜃楼,怎么都不复存在呢?啊!我明白了,原来这都是文殊大士变现出来试探我的。这时觉悟已迟了,自己感慨着:何以如此愚蠢不明?一时痛哭欲绝。这样哀诚恳切地祈求了十来天,希望能再度见到大圣垂慈,却始终不见任何圣迹现前。明勖法师回到故居以后就向寺里的长老禀告,长老对他说:「你的过错有两点:第一、看见面容不好行仪较差的几位僧人,起了我慢之心。第二、不该在友僧病重时放下他只顾自己去朝圣,由此虽入圣地如同隔了一座山岳啊!」于是,明勖承受了长老的教诲,终身谨慎恭敬修持,而且专门服侍病人,作为他修持的主要课目。心通注经—刘谦之高齐时中相刘谦之,是一名太监,他笃信佛法,厌倦世俗,不喜尘劳,虽然身在朝廷宫闱,却经常持诵「文殊菩萨圣号」,每天念诵达七万遍之多,并以此为定课,不论事务多么繁忙,他持诵菩萨名号从没有间断过。天宝年间,刘谦之随侍高齐三王子入清凉山参访圣迹,见到诚笃坚志的王子,为了供养大圣文殊菩萨,引火自焚其身,这种难行能行的举止,使他深受感动,内心自念:「王子能为法舍身,我又何尝不能?」于是更生起了大悲心,自叹身遭宫刑,非佛法器(佛经中记载,以男根不具,列为「非器」,不得出家)不如前往清凉山,专志修行。于是奏请当朝皇上:「可否准允鄙人在清凉山上专心修行,以期日后能有所成,这是臣的一点志向,万祈圣上英明鉴照,赐准所请。」皇上许之。刘谦之遂不再返朝,在清凉山上住了下来,整日里持名阅经,由于精诚所致,有一天,忽然心眼开通,领悟法要,于是造了「华严论六十卷」留之于世。南海放光—陶士衡陶侃,字士衡,东晋人。曾经梦见五台山僧人向他劝募化缘。后来他在南海驻军扎营,当地的渔民每天黄昏都看到海滨有光芒照射数丈之远,就特地来禀告。陶侃于是派人去查看,不久果然有一尊金色佛像由浪中涌现,于是将佛像请上船来,看到佛像座下刻着「阿育王所造文殊菩萨像」等字样。古印度佛经上曾记载说:「从前阿育王统治阎浮提世界时,实行酷政,命令鬼王建造监狱,真是恐怖残酷毒虐极了。不料文殊菩萨居然在鼎镬之中现身,于是火灭汤冷,并生出青色的莲华。狱卒连忙跑去禀报阿育王,王因此而感悟,即刻废除了牢狱,并且造了八万四千塔,以及文殊菩萨的圣像,流传天下。」现在所寻获的佛像就是其中的一座。陶侃最初并没有深信佛法,因为亲自见到如此灵异祥瑞之事,才倾心于佛法,真诚的信仰起来,并且将文殊菩萨圣像安奉于武昌名刹寒溪寺中。之后本要搬迁此菩萨圣像至荆州,没想到一百个人都搬不动,只好作罢。后来慧远和尚要将文殊菩萨圣像迎入庐山供奉,却很轻松的就搬了起来,一点困难也没有,这就是圣灵感应的道理吧!并不是人为的力量可以解说得清楚的。心开见佛—解脱和尚隋朝时候,有一位解脱和尚,是代州邢姓人家的子弟,孩提时代就出了家,在五台山昭果寺披剃,受了具足戒,又在抱腹山志昭禅师那儿学禅。志昭禅师非常的器重他,对他另眼看待。有一天志昭禅师向大众宣布说:「你们听着:解脱对禅学领悟不是你们能及得上的,所以往后劳动性的工作就由你们去做,不必劳动他了。」意思是让解脱有更多的时间参禅打坐,以免寺里的琐务使他分心。过了一段时间,解脱回到原先剃度的昭果寺,白天诵读大乘经典,到了晚上就禅定观想,他曾经在五台山的东台山脚下,见到一位草衣比丘在大石头上跏趺而坐,法相十分庄严。他就向前顶礼说:「我想求见文殊菩萨,乞请您指示,文殊菩萨在那儿呢?」这比丘就指着金色莲华,解脱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才一会儿,比丘却失去了踪影。解脱心里明白这位比丘必非常人,就在这大石头边哀慕恳切地顶礼,日夜不息,精勤自励。过了好长一段时间,这位比丘再度在东台山脚下现了身,于圆光中现出了半边的身影,对他说道:「要知道解脱之道,全在自己,求自己就好了,何必求他人呢?」说完这些话就不见了。于是解脱顿时平息了狂妄的杂念,深深契入了无生法忍的境界,得到甚深法喜,实时发愿说道:「我得此法,不应独善自身,愿与世上一切有情众生,共享此微妙大法。」发愿毕身入三昧定中,诸佛为他现形说偈:「诸佛寂灭甚深法,旷劫修行今乃得,汝能开晓此法眼,我等诸佛皆随喜。」解脱就问:「寂灭之法,本来是微妙不可说的,假如可说的话,我能不能将此法教给有缘之人?」诸佛回答他:「方便智为灯,照见心境界,欲究真法性,一切无所见。」代州的州牧(官职)请解脱和尚前往代州传戒,传戒完毕在归途中已是傍晚时分,心中忖度着在这荒郊野外实在没有办法烧香供养诸佛菩萨,觉得很惭愧。忽然听到空中传来了声音说:「合掌以为华,身为供养具;善心真实香,赞叹香云布。诸佛闻此香,时复来相度;汝今勤精进,终不相疑悟。」从此德云弥布,法泽普沾,凡是参禅悟玄的人,没有不向解脱和尚请益就教的。解脱和尚度化众生,达五十余年之久,盛名无远弗届。可是后来却失去了他的行踪。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关于文殊菩萨应化感应事迹”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什么叫做应化道场?我知道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应化道场 普陀是观音菩 爱问知识人

什么叫做应化道场?我知道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应化道场 普陀是观音菩 爱问知识人

示现,文吉,五台,菩萨,文殊菩萨,虚云和尚,妙吉祥,感应,化身,于此处,梵汉,众生,事迹,乞丐,场所,历代,年谱,文殊,梵语,老僧,道场,遍寻,是怎么,无此人

2020-08-06 #短篇故事

官方出品诚邀十方善信随喜参与制作《文殊菩萨应化故事》动漫文殊菩萨故事动漫吧

官方出品诚邀十方善信随喜参与制作《文殊菩萨应化故事》动漫文殊菩萨故事动漫吧

众生,如来,在真,容寺,李靖,福慧,疑似,专辑,东海龙王,文殊,人间,五台山,事迹,二维码,五大,净土,发愿,心灵,回复,客户端,帐号,恒顺,智慧,时期,法旨,根性,殊胜,系统,简介,真身

2020-08-07 #小故事

官方出品诚邀十方善信随喜参与制作《文殊菩萨应化故事》动漫文殊菩萨故事动漫吧

官方出品诚邀十方善信随喜参与制作《文殊菩萨应化故事》动漫文殊菩萨故事动漫吧

众生,如来,在真,容寺,李靖,福慧,疑似,专辑,东海龙王,文殊,人间,五台山,事迹,二维码,五大,净土,发愿,心灵,回复,客户端,帐号,恒顺,智慧,时期,法旨,根性,殊胜,系统,简介,真身

2008-04-24 #故事会

阿弥陀佛和文殊菩萨应化人间的故事

阿弥陀佛和文殊菩萨应化人间的故事

和尚,大士,唐太宗,隋文帝,五台山,大赦天下,弟子,文殊,病情,溪水,老翁,华严宗,杜如晦,杜顺,三祖,可拆,一生,侍者,人们,事迹,华严,功德,名山,长安,杜氏,族长,声音,哑巴,国戚,囚犯

2020-08-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阿弥陀佛和文殊菩萨应化人间的故事

阿弥陀佛和文殊菩萨应化人间的故事

和尚,大士,文殊,老翁,五台山,弥陀,唐太宗,隋文帝,化身,长安,大赦天下,弟子,病情,溪水,游子,告诉我,华严宗,杜顺,文殊菩萨,可拆,一生,侍者,人们,事迹,众人,华严,功德,偶然间,名山,台山

2012-12-19 #故事会在线阅读

阿弥陀佛和文殊菩萨应化人间的故事--华人学佛网

阿弥陀佛和文殊菩萨应化人间的故事--华人学佛网

和尚,大士,文殊,老翁,五台山,弥陀,唐太宗,化身,长安,大赦天下,弟子,病情,溪水,游子,告诉我,华严宗,杜顺,可拆,一生,侍者,人们,事迹,众人,华严,功德,偶然间,名山,台山,族长,少年时代

2017-10-19 #故事大全

阿弥陀佛和文殊菩萨应化人间的故事word免费

阿弥陀佛和文殊菩萨应化人间的故事word免费

和尚,大士,文殊,老翁,五台山,弥陀,文殊菩萨,唐太宗,阿弥陀佛,人间,故事,化身,大赦天下,弟子,文档,病情,溪水,游子,长安,告诉我,华严宗,杜顺,隋文帝,可拆,绿橙,一生,人们,事迹,侍者,众人

2020-08-07 #故事阅读

阿弥陀佛和文殊菩萨应化人间的故事word免费

阿弥陀佛和文殊菩萨应化人间的故事word免费

和尚,大士,文殊,老翁,五台山,弥陀,文殊菩萨,唐太宗,阿弥陀佛,人间,故事,化身,大赦天下,弟子,文档,病情,溪水,游子,长安,告诉我,华严宗,杜顺,隋文帝,可拆,绿橙,一生,人们,事迹,侍者,众人

2011-03-27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