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怎样理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时间:2020-08-06

二相治国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06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犹如秋天累累硕果挂满了枝头,其中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所要坚持的五项原则之一,显得格外醒目。

所谓“德治”,产生于中华民族的土壤中,是自生的、传统的。几千年来我国理想的政治模式就是以德治国。在有的人看来,“人治”中好的“善政”,就是德治了。这种在德治和“人治”之间划约等号的观念是非常错误的。以德治国首先是对“居庙堂之高”的执政者们的道德品行提出很高的要求,用现在的话来说,只有在建设一支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自律精神三要素合一的执政队伍的前提下,德治才有了它“想”运行的可能。其次,以德治国也是对“处江湖之远”的社会公众的期待,当整个社会环境崇尚守望相助、礼让为先、诚实为本成风成俗时,德治才有了它“能”运行的社会基础。第三,德治并不是和法治相对的,更不是排斥的,没有法治的德治是“行”不通的。

“法”字在我们的古代社会也出现很早,由于它在原初生发时与“刑”结合得很紧密,与权力两面一体,而不能与“治”有机地“联姻”,更与“权利”无缘,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缺乏法治的传统。但这30多年一路走来,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人民群众,法治意识与改革开放初期不可同日而语。诚然,我们也看到了差距。一方面历史先验的空白,导致我们缺少法的精神,如对宪法权威性缺少敬畏,“治国者首先受制于法”的理念没有从根本上树立起来。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超常规”的发展,无论是立法质量,还是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总是跟不上实践的步伐,立法上“填空”、“补白”,执法上“补差”、“缩距”,还不能令人满意。

要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要厘清国家和社会各自的角色、功能,也要发挥好它们共同的作用,也就是需要“分”的地方要“分”,需要“合”的地方要“合”,这样的结合才是有机而不是生硬的。

《决定》指出:“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这里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有“分”的要求,它将国家和社会的角色明确地进行了区分。国家和社会并列叙述而又进行了分殊,其实质是重视了社会的作用。恩格斯指出:“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根本不知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恩格斯强调的是先有社会,后有国家,指出这一点是因为我们过去经常是国家淹没社会,采取的是强国家弱社会的管治模式,其特征是国家权力主导社会。在我国近现代化的进程中,这个特征十分突出。梁漱溟先生在上世纪初就曾说过:“中国人民好比豆腐,官府力量强似铁钩。亦许握铁钩的人,好心好意来帮豆腐的忙,但是不帮忙还好,一帮忙,豆腐必定受伤。”国家权力的强势,使得行政干预法律的现象十分突出,法律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社会力量过于弱小,社会自我调节的功能显得力不从心。国家和社会的分殊通俗地说,“国家的归国家,社会的归社会”,这就要求国家权力要主动调整和收缩,社会力量才有不断壮大的可能。前者的退让是为法治腾出空间,后者的进取是为德治提供契机。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的伟大在于他能看到道德不能“全覆盖”的一面,因而需要法律的约束。国家和社会角色的分殊,有利于各自功能的发挥,真正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

《决定》还指出:“既重视发挥法律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首先,我们要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有人一旦自律失效而失范失德走上犯罪的道路,法律的他律是不可替代的。我们也要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人的德性德行是可以培养的,传统中国人的德化主要来自“教化”这一途径,经由“教化”转化为“内化”。在今天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个人品德,目的也在于让道德真正内化。

其次,法治体现道德理念,法律对道德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良法为人性提供规则,由此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持续性,也是达成道德“教化”的另一种途径。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法律、规范性文件的目的是从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维护社会公正、弘扬美德、满足长远公共利益出发的,好的公共政策与道德原本的用意,即维护社会共同利益的尊严是一致的,公共政策不仅有利于维护和提高公共利益,而且还能够达到“治化”的效果。

再次,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古人说,“道在外,行之千古,德在内,存于一己”,行之千古的道,并不意味着千古不变,道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否则就不成为人们推崇和遵守的道。我们今天的道的内涵与法治文化中的价值理念具有惊人的一致性,表现为民主、人权、平等、自由、正义和公平等核心价值。德是人的内在规范和自觉,它表现为在某种既定的情境中,人们必须怎样去行动,也就是说道德越是自觉,法治越是容易达成,因此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培育法治文化具有支撑作用,两者完全可以互相补充。

(作者系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怎样理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徐显明: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2

徐显明: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2

法治,道德,法律,依法治国,习近平,总书记,以德治国,人们,国家,良法,领导干部,作用,全社,手段,相结合,法者,精神,善治,善法,德法,人情,信仰,司法,发挥作用,基础,失德,意识,方略,道路,能力

2020-08-06 #故事会

戴木才: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2 − 政治 − 理论大视野 − 文库 − 

戴木才: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2 − 政治 − 理论大视野 − 文库 − 

为政以德,道德,德主刑辅,德行,法律,主张,力量,政者,相结合,孟子,考其,以德治国,中华,传统,为政者,人们,依法治国,作风,作用,古人,国家,强制手段,文化,才能,我国,德治,政治,民众,法治,礼法

2020-08-06 #短篇故事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二四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二四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道德,依法治国,法律,法治,全社会,以德治国,领导干部,作用,相结合,要坚持,人们,全民,国家,践行,和德治,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要求,信仰,全社,功能,司法,失德,崇德,方略,意识,机制,社会主义,示范者,行为

2020-08-05 #经典故事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二十一 为什么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二十一 为什么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党的领导,依法行政,全过程,宪法,小康社会,核心,法治,相结合,素养,道路,道德素质,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德治国,依法执政,全民族

2020-08-06 #长篇故事

古鄄撷珍之三:舜耕历山——上古以德治国的文明实践中心

古鄄撷珍之三:舜耕历山——上古以德治国的文明实践中心

历山,古遗址,雷泽,舜耕历山,虞帝庙,遗址,活动,历山庙,瞽叟,历代,天下,宗亲,斗笠,联谊会,鄄城县,鄄城,勘探,继母,黄牛,虞舜,黑牛,考古,史籍,后裔,帝舜,才干,故事,濮州,相结合,范围

2013-07-30 #故事阅读

中国古代依法治国的典型事例

中国古代依法治国的典型事例

发展,管仲,以法治国,无为而治,工作,韩非,万民,相结合,秦国,经济,群臣,齐国,改革,商鞅变法,礼义廉耻,韩非子,任和,和发,推动了,利益,七世,一匡天下,作用,主义,仁政,主张,举措,休戚,代表,体系

2008-04-13 #故事阅读

中国古代依法治国的典型事例

中国古代依法治国的典型事例

发展,管仲,以法治国,无为而治,工作,韩非,万民,相结合,秦国,经济,群臣,齐国,改革,商鞅变法,礼义廉耻,韩非子,任和,和发,推动了,利益,七世,一匡天下,作用,主义,仁政,主张,举措,休戚,代表,体系

2008-07-05 #小故事

三个小故事告诉你 唐太宗以德治国理念的形成轨迹

三个小故事告诉你 唐太宗以德治国理念的形成轨迹

唐太宗,冯立,理念,以德治国,太子,轨迹,裴矩,小故事,小人,思想,故事,皇帝,知遇之恩,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受贿人,反面教材,君子,官员,榜样,意见,结果,转型,告诉你,劝告者,从武,左屯卫,李世民,太子府,百味人生

2020-05-17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