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教案5篇

时间:2020-08-05

中国成语故事中的词语有哪些

提示:本文共有 842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7 分钟。

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教案1

教学目标:1、学习《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两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两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方法:讲授法,一抓一放第一则以教师讲为主,第二则以学生自学为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

生回答

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

生思索回答

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成语故事》。带领学生读课题。

二、精读《自相矛盾》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则故事《自相矛盾》。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听过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吗?

生:听过或没有

师:有人听过。那有人能说说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吗?

生回答

师:那自相矛盾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了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2、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这则故事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生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课的生字词。

矛茅 盾 楚 锐 戳

请学生读生字词,读准字音。请学生自己说一说在写这些生字词时有哪些注意点。最后让学生组词。

3、师:好。本课的生字词我们就学到这里,我们来看这里 矛 这里的 矛 是什么意思呢?生思索盾呢?生思索

矛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在长杆的一头有金属枪头。

盾是古代的一种兵器,用来遮挡提防兵器。

师:我们这里还有一个字 戳 ,这是一个动词,同学们你们能做做戳的动作吗?

生拿出笔纸。让他们听指令做动作。第一次 矛 戳不穿 盾 ,第二次 矛 戳得穿 盾 。同时讲解并板书

戳不穿 矛 不锐利 戳得穿 矛 很锐利

盾 很坚固 盾 不坚固

师:文中的楚国人是怎样夸奖他的矛和盾的呢?请同学们找一找,用∽∽∽画出。

生找到后请生朗读。

师:你们注意到楚国人说此话时的提示语了吗?

突出 夸口 一词,夸口是说大话的意思。让生再读一遍,注意读出 夸口 的语气。

师:听了楚国人的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我们的同学都很聪明,看出了这个楚国人的破绽。其实看穿他的不止我们同学,文中的路人他是怎么问的?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由生读出路人的话。

师:那路人问完之后,那个楚国人有什么反应?请一大组的同学来读一读。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个楚国人的神态?

生:张口结舌。

重点讲 张口结舌 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了。

师:这里的 张口结舌 可以换成哪些词语呢?

生:瞠目结舌 哑口无言 目瞪口呆

师:到这里,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些什么呢?

生:说话,做事不要前后抵触,否则吃亏的是自己;不要夸口,要老老实实,实事求是。

师:现在你能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了吗?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

在黑板上抄下寓意。

师:最后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A同学当楚国人,B同学做路人,其他的同学读旁白。

三、引读导悟《滥竽充数》

1、师:《自相矛盾》我们就学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则故事。板书课题滥竽充数让学生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你们思考一下你们在读的时候需要做些什么?

生:画出本课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生读课文。

师: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读书的情况。

竽 腮 俸禄 奏

开火车读,讲生字词读及写的时候的注意点,齐读,组词扩词

2师:我们已经学过了本课的生字词。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篇课文,其余的同学注意思考小黑板上的几个问题。

先出示问题,让学生读问题。

小黑板上的问题是:

1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 他为什么要充数?

3 他为什么能充数?

4 他充数的结果如何

生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问题的答案。

1 这则故事的主人公是南郭先生。

2 他想得到俸禄,但又不会吹竽,所以他要充数。

3 齐宣王在世时总是喜欢大家一起吹给他听,给了南郭先生可乘之机

重点讲 居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

师:这里的居然能换个词吗?

生:竟然。

师:从居然你看出了什么?

生:南郭先生蒙混骗人,不该得到俸禄。

4 充数的结果是:当齐宣王在世时他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齐愍王在位时他只好逃走了。

师:通过南郭先生命运的转变,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1:人要有真才实学,否则只能混一时而不能混一世。

生2:作为管理者要善于识别那些没有真本领的人,他们往往冒充有真本领的人混饭吃。

3、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装模作样的语气。

师:你能说说你对滥竽充数的理解吗?

生: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把不好的东西放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

在黑板上写出寓意。

四、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今天的作业是:

1仔细体会我们所学的两则成语故事中包含的寓意

2 搜集与我们课文类似的成语故事

3搜集成语包括除了四个字以外的三个字,七个字等字数不等的成语。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其中会写 题、前、昨、数、算、志、棋、弓 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知道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和学习态度截然不同,结果是不一样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成语的意思。

难点:联系学习实际生活读感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请学生说一说对 一字之师 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老师讲故事 一字之师 ,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看课文,给生字新词作上记号。

三、学习生字识记生字。

1.卡片展示,逐一板书。

题目 前面 作天 数学 算术

2.师范读,生跟读。

3.议一议,哪些读音需要注意。

4.卡片随机抽读。

5.出示认读字。

则 梅 致

四、试读课文,熟悉课文。

五、分析课文,理解内容。

1.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是什么意思?

3. 昨夜一枝开 又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 昨夜一枝开 比 昨夜数枝开 好?

六、自读自悟,感悟升华。

1.你对齐几有什么看法?对郑谷又有什么看法?

2.从齐几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七、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观察生字在天田字格中的位置。

2.重点指导易混字的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说说 一字之师 是什么意思。

2. 一字之师 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熟悉新课。

1.学习《专心致志》,借助拼音读课文。

2.画出课文中生字、新词。

3.小声跟录音磁带读课文。

三、板书生字,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逐一板书。

2.教师领读,学生跟学。

3.学生互相交流掌握读音。

4.学生交流三个生字的自形。

5.指导田字格书写。

6.继续学习认读字。

1卡片展出4个认读字。

2学生根据拼音试读。

3交流较难掌握的生字读音。

4老师指导认读。

四、试读课文,整体感知。

五、分析课文,体会情感。

1. 秋 的第一个学生是怎样学棋的?

2.第二个学生又是怎样学棋的?

3.他们的结果怎样?

你喜欢哪个学生,为什么?

第三课时

一、给下面的词语选择合适的字。

1.题 提 目 水 问

2.志 致 敬 意 气

3.箭 剑 弓 刀 射 击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 刻舟求剑 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 刻舟求剑 的含义。

教学难点:

难点是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读过成语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每个成语故事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所以,多读成语故事是很有好处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 《刻舟求剑》。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并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在课文中标明自然段。

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效考。

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逐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段。提问

1课文讲的是什么?

2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看图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理解 从前 指的是古时候的意思。观察坐船人挂在腰里的剑鞘,联想 一不小心宝剑掉到江里去了 的情景。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提问:这一段主要讲谁?他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先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那个人 指谁?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一点儿也不着急 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动作,把 拿出小刀 , 刻了一个记号 联系起来,体会 一点儿也不着急 的意思,并在看图中理解 船舷 和 记号 的词义。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3.读第三段。

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主要讲的内容,然后再逐句理解。

1读第一句,思考 还不赶快捞 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快点捞吧!赶快捞吧! 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2读第二句,思考 有什么用啊! 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的心情。

4.学第四段。重点段

1朗读第四段,先把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读出来,在朗读中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

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宝剑捞上来,表示很有把握。

4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使学生分析理解到:这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的。

5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

5.讨论: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

1 刻舟求剑 是什么意思?

2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四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 求、宝、剑、急、号、慌、指、靠 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 刻舟求剑 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 刻舟求剑 的含义。

教学难点:

难点是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分析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宝、剑、指 这三个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组成,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熟字,独立认识字形。

求 是 球 字的一部分,以下几个字要做重点指导。

号:上下结构,上边是 口 ,下边是横、竖折折钩。

慌:左右结构,左边是竖心旁,右边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边是草字头,中间是 忙 字的右半边,下边是撇、竖、竖弯钩。

急:由 ??、彐、心 三部分组成。 彐 第二笔不出头。

靠:上下结构, 告、非 各占一半。

二指导看拼音写词语。

三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先让学生看思考题背诵。

1有个人去干什么,一不小心,发生了什么事?

2那个人心情怎样?他做了什么事?

3有人催他做什么?

4那个人先怎样?后说了什么?

2.再去掉思考题背诵,背熟一段,再背下一段。

3.最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四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 催、准、辕、辙、醒、式、缠 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去楚国却离楚国越来越远的原因,从而明白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明白求剑人和去楚国的人的想法与做法错在哪里。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和图片。

2.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读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认识了一个固执己见、不知变化的寻剑人。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个自作聪明也很固执己见的坐车人。

2.板书课程说说从课题上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马车图,释题:

1什么是辕?车前驾牲口用的两根直木或曲木

2什么是辙?车轮轧过的痕迹

3齐读课题,讲讲 南辕北辙 字面上的意思。

二读文识字,扫清障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生字,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反馈:

1认读生字词语。注意重点指导: 辙、式、缠 是翘舌音; 缠 不要丢掉右上方的点, 式 不要加撇, 辙 可与 撒 相比较;理解 好把式、盘缠 的意思。

2和同桌赛读,看谁读得准确,流利。

三探究解疑,感情阅读

1.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先去了解故事的结果。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指名质疑:读完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这个人为什么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这个人会到达楚国吗?

3.好,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故事中的人物。故事中除了坐车人还有谁?他的朋友朋友是怎么劝的?坐车人又是怎么说的?再回过头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4.分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坐车人和他的朋友的对话,自由选择一个最想表现的角色读,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

5.小组汇报,相机出示人物课件,理解三次劝说:

朋友 说: 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啊?

坐车人 说: 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 说: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

坐车人 说: 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 说: 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啊?

坐车人 说: 没关系,我带的盘缠多。

1重点指导第一次劝告:

1朋友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假如老师就是那个坐车人,谁愿意当我的老师劝劝我?师生互评

2坐车人为什么说没关系?你觉得该怎么读?想像人物表情,加上动作表演。自评 互评

2理解第二、三次劝说,感受人物心理,填写表示不同语气的词。

朋友:奇怪、着急、耐心 坐车人:盲目、自信、得意、固执

3找小伙伴分角色读,注意读出括号里提示的语气。

4推荐学生表演,学生之间评价。

四由事究理,拓展延伸:

1.现在,谁来谈谈这个坐车人最后能到达楚国吗?为什么?

2.假如坐车人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他说什么?用上 只有 才

3.如果你的朋友发生了像这样南辕北辙的事情,他不听劝告,你会怎样帮助他?

4.小结:是啊,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怎样努力,永远也达不到目的。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 南辕北辙 的行为,应该想办法去帮助他,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五课外搜集,巩固升华:

搜集成语故事,举行 成语故事会 。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 则 是什么意思?量词,当 篇 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 、 戳 是翘舌音; 奏 、 腮 是平舌音; 滥 、 禄 是边音; 竽 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楚 上下结构,上面是 林 ,下面是 。

戳 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 横折 ,不是 横折钩 。

滥 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 上下结构,下面是 ,最后一笔是 点 。

俸 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 奏 进行比较。

禄 左边是 示字旁 ,右下部不能写成 水 。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教案5

一活动目标1、理解成语故事内容和含义,客观认识狐狸的行为,知道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要慌,要学会动脑筋、想办法,保护自己。

2、初步用于故事内容匹配的动作、表情、语气来表演故事。

3、体验大胆表演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1、《狐假虎威》故事图片,ppt。

2、老虎和狐狸头饰若干。

3、故事狐假虎威的视频。

三活动过程教师指导语:小朋友们有没有去过幼儿园?看过什么动物?教师据幼儿的回答简要的概括动物的特点1、猜谜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谜语一:身穿花衣四脚走,头上有王真威风,张开大嘴一声吼,吓得百兽都发抖。谜底:老虎谜语二:眼睛细细三角脸,拖着一条大尾巴,爱吃兔子和小鸡,专门会想坏主意。谜底:狐狸2、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1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老师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狐狸被老虎抓到的时候是怎么办的呢?说了什么?请几个小朋友学学 镇定下来,我是上帝派来 重复几遍老虎和狐狸的对话,为下面的游戏打基础2小动物们看到狐狸后怎么样了啊?你认为他们是害怕狐狸,还是害怕老虎?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聪明一只怎样的老虎?粗心小结: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要慌,要学会动脑筋、想办法,保护自己。

3、 选择一个角色,用有感情的声音和动作表现狐狸和老虎1.第一次练习对话,请小朋友表演。

教师指导语:小朋友们邀请自己的好伙伴自由表演1分钟。

出示图1:狐狸被老虎抓到后师:表演之前先考考小朋友们,故事里狐狸说话时的声音是怎么样的?不慌不忙,镇定老虎说话时的声音又怎么样?疑惑的下面我们用不同的声音来表演狐狸和老虎,让别人一听就知谁是狐狸,谁是老虎。

请小朋友表演出示图2:表演狐狸眼珠骨碌碌一转,想出好办法的样子。老虎摇头疑惑的样子师:狐狸和老虎在说话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狐狸和老虎分别会做什么动作呢?谁来学一学?教师适时的提醒师:我们再现在请小朋友上来表演一下,注意把声音、表情、动作都表演出来,让别人一听、一看就知道谁是狐狸,谁是老虎。

出示图:3:

师:老虎相信了狐狸的话,于是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里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地走在前面,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地走在后面。

表演狐狸 神气活现 、 摇头摆尾 的样子。

表演老虎 半信半疑 、 东张西望 的样子。 、出示图4:

师:森林里的小动物见到狐狸和老虎它们是怎样做的?

请小朋友表演小动物害怕地逃跑的样子。

三看视频,听故事。

小结:这个故事叫做《狐假虎威》,聪明的狐狸,能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想办法了一个好办保护了自己。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教案5篇”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教案5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教案5篇

生字,课文,学生,成语故事,狐狸,老虎,成语,故事,表演,意思,词语,指导,同学们,朗读课文,楚国,内容,同学,时候,让学生,课题,重点,什么意思,教师,朋友,板书,老师,记号,动作,理解课文,语气

2020-08-28 #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教案5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教案5篇

生字,课文,学生,成语故事,狐狸,老虎,故事,成语,表演,意思,词语,指导,同学们,朗读课文,楚国,内容,同学,时候,让学生,重点,课题,什么意思,教师,朋友,板书,老师,记号,动作,理解课文,语气

2020-08-27 #故事会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教案5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教案5篇

生字,课文,学生,成语故事,狐狸,老虎,故事,成语,表演,意思,词语,指导,同学们,朗读课文,楚国,同学,时候,让学生,内容,重点,课题,什么意思,教师,朋友,板书,老师,记号,动作,理解课文,语气

2011-03-10 #故事阅读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教案5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教案5篇

生字,课文,狐狸,学生,老虎,成语故事,表演,意思,词语,指导,故事,朗读课文,楚国,成语,内容,同学,时候,朋友,板书,记号,重点,什么意思,动作,同学们,教师,理解课文,老师,语气,课题,让学生

2009-05-0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四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铁杵成针》教案 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铁杵成针》教案 教案设计

成语,同学们,故事,铁杵成针,成语故事,神话传说,精华,老师,历史故事,语言文化,意思,中国,中华,历史,人们,同学,国家,学生,小组讨论,小组,表面,河中,机智幽默,板书,能带,课题,交流,汇报,并结合,了一件

2020-08-03 #故事大全

四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铁杵成针》教案 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铁杵成针》教案 教案设计

成语,同学们,故事,铁杵成针,成语故事,神话传说,精华,老师,历史故事,语言文化,意思,中国,中华,历史,人们,同学,国家,学生,小组讨论,小组,表面,河中,机智幽默,板书,能带,课题,交流,汇报,并结合,了一件

2020-09-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

韩信 老婆婆 恶少 胯下 刘邦 艾宾 汉高祖刘邦 项羽 韩信见 千两黄金 太阳 一饭千金 一顿饭 一员大将 千金 兵书 乡里 东征西讨 决心 兵马 前途 大将 大权 教案 教师 故事 婆婆 对手 故乡 比喻

2020-05-02 #小故事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

韩信,老婆婆,恶少,胯下,刘邦,艾宾,汉高祖刘邦,项羽,韩信见,千两黄金,太阳,一饭千金,一顿饭,一员大将,千金,兵书,乡里,东征西讨,决心,兵马,前途,大将,大权,教案,教师,故事,婆婆,对手,故乡,比喻

2020-05-04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