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流传山西地区民间故事或民谣 现在我们年轻的都快忘记了 希望知道的朋友能补全

时间:2020-07-26

山西民间故事有哪些

提示:本文共有 206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唱着那些儿歌长大的我们,耳边回荡的不再是年少熟悉的旋律。 随着时代的变化,那些带有山西特色的美丽的童谣也逐渐减少了, 网上收索 它们变成一张张陈年的老唱片, 和尘封的相片集子放在一起, 只在我们偶尔怀旧的时候露露脸。怀念的,不单纯是儿歌,也不仅仅是纯真的童年, 更重要的,是那个唱儿歌给自己听的人。 小手手,盖房房,里头住的个老婆婆,七十啦八十啦,插朵花儿嫁掉啦 太姥姥的四季童谣 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我上小学前的日子,基本是在姥姥家度过的。 姥姥家在美丽的芦芽山脚下,在我的记忆中,姥姥一家人去地里干活后,我就和表姐坐在院子里的那棵大柳树下,听太姥姥哼童谣。 春天的时候,柳毛子在院子里飘飘洒洒。我和表姐在树下玩过家家,后来不知为啥,表姐轻轻地打了我一下,仿佛捅了马蜂窝,我坐在地上哭个没完。太姥姥急忙抱起我,哼起了童谣:“你打我,我不理,我到忻县告老李,老李开上拖拉机,把你送到局子里。”表姐一听,着急地说:“我不是故意的,别送我去公安局。” 夏天的时候,舅舅家的新房盖好了。太姥姥欢喜地擦玻璃,表姐帮忙看哪里擦得不干净,我跟屁虫似的追着表姐出出进进。太姥姥边干活边唱着:“小手手,盖房房,里头住的个老婆婆,七十啦八十啦,插朵花儿嫁掉啦!”表姐笑着拍手说:“哇,太奶奶要嫁人了!”我高兴地说:“我要吃喜糖!” 秋天的时候,太姥姥领着我和表姐到离家不远的豌豆地里捡豆子。我们一边捡一边听太姥姥唱:“小手手捡豆豆,小眼眼望舅舅,小嘴嘴亲姥姥,小脚丫儿跑路路……”在太姥姥的歌声中,我们在地里东瞅瞅,西看看,快乐地捡豆子。 冬天的时候,太姥姥就很少让我和表姐出门了。她盘腿坐在烧得暖乎乎的土炕上做着活计,我和表姐在旁边玩舅舅用木头给我们做的枪。太姥姥看我们耍得开心,便在那里为我们配唱:“小木枪,一尺三;枪口对住帝修反,上好刀,装好弹;打它一个稀巴烂!”屋外,早已落满了雪,大大的雪花贴在玻璃上,也静静地听着…… 岁月匆匆,抹去了许多记忆,但太姥姥唱的童谣却永久地留在了我的心间。 桃子(太原) 亲圪蛋,不哭哭,娘娘给你捉虱虱…… 娘娘临走前,还想着她童谣里的赖赖 “噢,噢,毛毛睡觉觉,老虎戴帽帽,狼打炭,狗烧火,猫儿在炕上捏馍馍……”妻在床上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拍着儿子毛毛。那天清明,中午扫墓回来,本想写点纪念娘娘(奶奶)的文字,但咬着笔杆儿呆坐了好长时间,愣是写不出一个字来。突然,听到妻哼唱这几句熟悉的儿歌,顿时来了精气神。 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个秋日黄昏,当时在曲峪大队当会计的爸爸大步流星地迈进堂屋,兴冲冲地把一个水壶和一枝钢笔交到妈妈手上说:“这是我中午出席县里先进工作者会议的奖品,你保管好。”油灯下的妈妈放下手中的活计,乐呵呵地把物品随手放在躺柜顶上。4岁的我坐在炕上,父亲过来亲亲我,然后吃完高粱面条就急急地出门了。 我好奇地看着油灯下那枝闪着亮光的钢笔发呆,怀疑是奶奶给我讲的马良故事中的神笔。此时,妈妈正在院子里喂猪,我偷偷爬上柜顶,把那枝笔攥在手中,可能是出于对神笔的好奇,想看看笔中的奥妙,便来到旁屋用斧头捣笔,可捣扁了还没见到什么,“咚咚”的捣声惊动了妈妈,她循声过来,看着一塌糊涂的钢笔,气就不打一处来。 顿时,我屁股上的掴掌声就像锅里炒爆的豆子一般在暗夜里响起来,我没命地大哭。哭声传到娘娘住的老屋,时间不长,她踮着小脚来了,不问青红皂白对妈妈一顿数落,然后一把将我搂在怀里,一口一声地叫着“亲圪蛋,不哭哭,娘娘给你捉虱虱……”老屋里,昏黄的麻油灯暖暖地照着娘娘那张慈祥的面孔,她的眼神像静静流淌的溪水,我小声地哭着,娘娘轻轻拍打着我,唱起这首儿歌来: “噢噢,赖赖(我的小名)睡觉觉,老虎戴帽帽,狼打炭,狗烧火,猫儿在炕上捏馍馍,捏的窝窝圪揣(歪的意思)咧,一圪廊(木头棍子)打得嘴歪咧……” 从那以后,娘娘成了我的守护神。在炕上头,她握着我的两只小脚唱:“拍脚脚,叫爷爷,拍手手,叫狗狗。打得狗狗哪里卧?瓜瓜地。瓜瓜那么大?这(zheng)么大——一拳打得吃了吧!”她挤眉弄眼,逗得我在破席片上哈哈大笑。在院子里,我玩得跌倒了,娘娘跑过来抱住我一边揉一边唱:“揉揉圪蛋散,不要叫娘娘看,娘娘看见起个大圪蛋蛋,呸呸……”真神奇,我居然不痛了。 更多的时候,娘娘是在阳婆(太阳)底下唱:“噢噢,赖赖睡睡,对面山上掐谷穗穗。掐上谷穗穗做甚呀,喂鸡鸡,喂上鸡鸡做甚呀,下(读ha)蛋蛋。” 一个阴天,娘娘教我唱了一首凄凉的歌子: “洋蜡蜡灯,花手巾,我大我妈把我亲,我大爱吃个羊儿肉,我妈爱吃个宽板豆,把我放在个山坡后,一年也见不上娘几次……”后来,我在城里上了学,一年也见不到娘娘几次。 2006年的一个秋天,我在城里教书,娘娘连个梦也没托就走了。听妈妈说,走的时候,她老人家还一直念叨着她童谣里唱的赖赖。 王江鸿(河曲)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流传山西地区民间故事或民谣 现在我们年轻的都快忘记了 希望知道的朋友能补全”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流传山西地区民间故事或民谣 现在我们年轻的都快忘记了 希望知道的朋友能补全

流传山西地区民间故事或民谣 现在我们年轻的都快忘记了 希望知道的朋友能补全

娘娘,姥姥,童谣,时候,赖赖,妈妈,表姐,儿歌,炕上,小手,奶奶,小脚,钢笔,院子里,哭哭,姥姥家,戴帽,朵花,木头,活计,毛毛,油灯,猫儿,狗狗,瓜瓜,睡觉觉,老婆婆,舅舅,老虎,蛋蛋

2020-08-06 #故事会在线阅读

流传山西地区民间故事或民谣 现在我们年轻的都快忘记了 希望知道的朋友能补全

流传山西地区民间故事或民谣 现在我们年轻的都快忘记了 希望知道的朋友能补全

娘娘,姥姥,童谣,时候,赖赖,妈妈,表姐,儿歌,炕上,小手,奶奶,小脚,钢笔,院子里,哭哭,姥姥家,戴帽,朵花,木头,活计,毛毛,油灯,猫儿,狗狗,瓜瓜,睡觉觉,老婆婆,舅舅,老虎,蛋蛋

2020-09-14 #故事阅读

山西民间传说故事

山西民间传说故事

山西省,尧山村,文化,传说,皇后,望夫石,沁县,阳新县,阿龙,炎帝,天地,技艺,人们,添仓,黄帝,地区,山西,阿凤,望夫,望夫山,一带,产业区,居住地,村民,节日,恶龙,来历,武昌,民间,迁徙

2020-06-25 #小故事

山西民间传说故事

山西民间传说故事

山西省,尧山村,文化,传说,皇后,望夫石,沁县,阳新县,阿龙,炎帝,天地,技艺,人们,添仓,黄帝,地区,山西,阿凤,望夫,望夫山,一带,产业区,居住地,村民,节日,恶龙,来历,武昌,民间,迁徙

2020-07-21 #长篇故事

山西民间传说故事

山西民间传说故事

山西省,尧山村,文化,传说,皇后,望夫石,沁县,阳新县,阿龙,炎帝,天地,技艺,人们,添仓,黄帝,地区,山西,阿凤,望夫,望夫山,一带,产业区,居住地,村民,节日,恶龙,来历,武昌,民间,迁徙

2020-07-21 #经典故事

山西民间传说故事

山西民间传说故事

山西省,尧山村,文化,传说,皇后,望夫石,沁县,阳新县,阿龙,炎帝,天地,技艺,人们,添仓,黄帝,地区,山西,阿凤,望夫,望夫山,一带,产业区,居住地,村民,节日,恶龙,来历,武昌,民间,迁徙

2020-07-26 #短篇故事

山西民间传说故事

山西民间传说故事

山西省,尧山村,文化,传说,皇后,望夫石,沁县,阳新县,阿龙,炎帝,天地,技艺,人们,添仓,黄帝,地区,山西,阿凤,望夫,望夫山,一带,产业区,居住地,村民,节日,恶龙,来历,武昌,民间,迁徙

2020-07-27 #故事大全

山西民间传说故事

山西民间传说故事

山西省,尧山村,文化,传说,皇后,望夫石,沁县,阳新县,阿龙,炎帝,天地,技艺,人们,添仓,黄帝,地区,山西,阿凤,望夫,望夫山,一带,产业区,居住地,村民,节日,恶龙,来历,武昌,民间,迁徙

2020-07-26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