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作家故事文库老舍的故事

时间:2020-07-26

主题故事文库

提示:本文共有 1693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4 分钟。

作家故事文库 老舍的故事作 者:责任编辑:责任校对:装帧设计:出 版:发 行:印 刷:开 本:字 数:印 张:版 次:印 次:印 数:书 号:定 价:新 禾主编姚家余王旭玮章桂征时代文艺出版社长春市人民大街124号 邮编:130021 电话:5638 648吉林省新华书店北京书林印刷厂787 1092毫米 32开136 千字9. 252003 年 11月第 2 版2003 年11月第 1 次印刷3000 册ISBN 7 5387 1075 2/I 103221.50元 全套定价 : 159.70元 (7本) 1 目录老舍小传 1 小狗尾巴 变成了龙 8父亲的故事 10母亲的故事 20求学 30学习白话文 36拂袖而去 43胃病特效药 53写小说 59《金瓶梅》 64《小坡的生日》 68孺子牛 73专业作家 77传世之作 83辞职之后 94 2 出 走 100在武昌 107领导 文协 113入 川 128抗战文艺 135空 袭 140北 征 145党的好朋友 152好人多 156移居北碚 165《四世同堂》 178生 日 188美国之行 191回 国 202北京饭店 208胡絮青 213丹柿小院 219老舍和孩子 224总理的关怀 229十八般武艺 240花迷 247画 迷 253戏 迷 259 3 老舍与英文 265老舍与相声 272公 仆 278身后之 热 286 1 老舍 的老舍小传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1899年生于北京。常用笔名为老舍,另有絮青、鸿来、絮予、舍、非我等笔名。老舍出身于城市贫民家庭,父亲是满清皇城一名护军,牺牲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战争中。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母亲为人缝洗和当佣工的收入维持。老舍降生的时候,母亲昏死过去了,多亏已经出嫁的大姐及时赶到,把刚出世的小弟弟揣在怀里,才免于冻死。事过之后,左邻右舍,特别是老太太们,都说这孩子 命大 。那一年是戊戌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正是狗年,老 2 事作 家故舍是年底生的。于是,母亲给他起了个小名:小狗尾巴。老舍降生的时候,母亲已经四十一岁了。老舍上面有四个姐姐、三个哥哥,加上这个 小狗尾巴 ,一共八个孩子。老舍幼时,家里很穷。门上经常被人画上许多白道道,五道儿一组,颇象鸡爪子。这是赊帐的标志。到时候要按鸡爪的多少还钱。为了养活儿女,母亲每天缝洗到半夜。在老舍的记忆中,母亲的手终年都是红肿的。老舍的一家,祖祖辈辈都是文盲,哥哥姐姐都没有机会念书。母亲多么希望 小狗尾巴 能够上学读书啊!1906 年,老舍在别人资助下进私塾读书。三年后,转入正式学堂。1912年,进北京师范学校读书。1918年毕业后,任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及国民小学校校长等职。五四运动时期,老舍深受影响,1922 年9 月,到以开明著称的天津南开学校中学部任国文教员,并开始新 3 老舍 的文学创作。1923年,老舍重返北京,任北京教育会文书,并在北京第一中学兼课,业余时间,老舍则到燕京大学旁听英文。1924 年,老舍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在英国,老舍先后写成《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长篇小说,因文笔流畅,富有北京地方特色,善于刻划市民生活和心理,引起人们注意。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老舍回国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6年,老舍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骆驼祥子》是老舍创作中的优秀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之一。它牢固地奠定了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骆驼祥子》出版后,又多次再版,极受欢迎。后来又被改编为话剧和电影,还被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这使得老舍成为中 4 事作 家故外驰名的作家。《骆驼祥子》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它把城市底层社会的生活和贫苦百姓的命运写进作品,取得了重大成就。它滑稽幽默的笔调、真实细腻的叙述、精炼生动的描绘,再现了旧北京的风貌和民族传统文化。1937年,老舍只身奔赴武汉参加抗日战争,出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为宣传抗日救亡,热心提倡通俗文艺。老舍来采是小说作者。到武汉后,在周恩来的倡导下,他开始学习写话剧了。他还写相声和大鼓书等民间曲艺形式的作品,为的是用劳苦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鼓动抗日。在周恩来的指导下,老舍积极参加抗日的社会工作,热心地为成立文艺界抗敌协会而奔走,为团结广大爱国作家做出了贡献。1944 年,老舍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此书包括《惶惑》、《偷生》、《饥荒》三部长篇。前两部写于抗战时期,最后一部写于解放战争后期。这套书是描 5 老舍 的写抗日时期沦陷区人民生活的重点作品,也是老舍继《骆驼祥子》之后又一部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杰作。1946 年,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北京解放后,周恩来总理向日夜思念祖国的老舍发出了盛情的邀请书。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老舍排除了重重困难,于1949年底回到祖国,开始了新生活。1950年5月28日,北京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周总理亲自出席了成立大会。会上,老舍被选为文联主席。7月14日中午,总理宴请老舍,鼓励他多为人民创作,多写自己熟悉的北京,写出北京的变化。这次总理接见和热情洋溢的鼓励,像春风一样,使老舍感到无限温暖和喜悦,他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回国后,老舍历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等职。解放后,老舍给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写了《西望长安》、《神拳》、《方珍珠》和《全家福》四个话剧,给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写了《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 6 事作 家故击队》、《茶馆》、《红大院》和《女店员》六个话剧,给儿童艺术剧院写了《宝船》。这些话剧极受人民欢迎,上演后,场场满座。《龙须沟》反映了解放后北京的巨大变化,上演后,周总理看了多次。周总理很喜欢《龙须沟》,特地向毛主席推荐。1951年春天一个晚上,《龙须沟》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老舍一家都被邀请去观看。为了让毛主席满意,在演出的前一天,总理亲自到剧团将全剧从头到尾审查一遍。演出那天,周总理和邓颖超很早就到了怀仁堂。毛主席入场后,总理拉着老舍走到毛主席面前,向主席介绍。毛主席很高兴地和老舍握了手。演出之后,总理先送走主席,然后上台和演员见面,代表主席向大家道谢。 文化大革命 初期,老舍遭到迫害,于 1966 年 8月 24 日在北京投太平湖自尽。老舍是现代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他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最早的作者之一,为开拓这一体裁作出了贡献。 7 老舍 的老舍也是现代中国作家中作品形式体裁最为丰富多样的一个,而且在各个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老舍对北京下层市民生活十分熟悉,因而被称为用纯熟的北京话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 铁笔 和 圣手 。 8 事作 家故 小狗尾巴 变成了龙在北京的西城,有一个很小很小的小胡同,叫 小杨家胡同 ,解放前叫 小羊圈 。小羊圈在护国寺后面,由平安里往北走,一过护国寺大街就到了。小羊圈最大的特点就是小,极其狭窄,而且曲折,最宽的地方也不过一米半。在这个小胡同里住的都是穷人,三教九流都有。有当兵的、卖艺的、做小买卖的、糊棚的、卖苦力的、当伙计的、当仆人的。清朝末年,这是一个贫苦人聚居的地方。清朝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9 老舍 的那天,在小羊圈的一家小院里,一个男婴降生了。当时,母亲因失血过多,昏了过去。多亏已经出嫁的姐姐及时赶到,把小弟弟揣在怀里,才免于冻死。这时,当护兵的父亲正在皇宫值班哩!按阴历算,这一年是戊戌年,是狗年,这孩子又是在年终岁尾生的,而且长得又瘦又小,于是母亲便给他起了个名字叫 小狗尾巴 。 小狗尾巴 一家,祖祖辈辈都是文盲,没有一个人读过书。七岁时, 小狗尾巴 在别人的资助下进了私塾,以后又转入小学,上了中学,长大后成了震惊世界文坛的名作家。当年的 小狗尾巴 竟然变成了一条龙!这条龙是谁呢?他就是本书的主人公 老舍。老舍是怎样由 小狗尾巴 变成一条龙的呢?别忙!读了这本书,自然就知道了。 10 事作 家故父亲的故事老舍长到四岁的时候,才会走路和说话。他一会说话,就问母亲道: 奶奶,阿玛到哪去了?怎么总也不回家? 满族将妈妈称为 奶奶 ,把父亲称为阿玛。老舍见别人家的孩子都有父亲疼爱,唯独他总也见不到父亲,因此这样问母亲。母亲见儿子要父亲了,不忍刺痛他的心,只得哄他说: 你阿玛外出当差去了。 老舍眨了眨眼晴,好象明白了,于是追问道: 那么,阿玛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 11 老舍 的这一问可把母亲难住了,母亲嗫嚅了半天,只得答道: 当完差就回来了。 于是,老舍天天盼望父亲早日当完差,早日回家.他还时常到院门外去守候,去张望,以便迎接当完差回家的父亲。每逢此时,母亲总是暗自垂泪。老舍十岁的时候,已经懂事了,不再是个蒙昧无知的小孩子了。他见父亲一直没有回来,觉得其中定有隐情,便缠着母亲一再追问。母亲见老儿子已经长大了,该是把详情告诉他的时候了,这才流着眼泪讲了起来。老舍的父亲是个旗人,属于正红旗。正红旗是清代八旗之一。八旗原是清代满族的军事组织和户口编制。八旗制将所有的满族人分为八大部分,每一部分打一种旗,共打八种旗:镶黄旗、正黄旗、镶白旗、正白旗、镶红旗、正红旗、镶蓝旗、正蓝旗。镶黄旗即镶有黄边的旗。正是 整 字的简写,正红旗即 12 事作 家故整个旗子均为红颜色的旗。后来,渐渐用八旗称呼大部分满族人了。老舍父亲的职业是护兵,职务是保卫皇宫,每月领三两银子,加上春秋两季领的口粮,便是他的全部收入,当时称为 钱粮 。老舍降生的时候,他正在皇宫里值班。他万万没有想到在他这世世代代只出武士的家里降生了一颗文曲星。当时,这位未来的世界大文豪正赤身露体地躺在土炕上被冻得奄奄一息,大人们正为抢救母亲的生命而张罗奔忙。清晨,老舍的父亲下班回家时,老舍的大姐含泪告诉他两个消息,一个好,一个坏;添了一个小弟弟,妈妈昏过去了,半夜才醒来。不管怎么说,分娩的危险总算过去了。母子二人都活了下来。老舍的父亲哭了。 13 老舍 的老舍的父亲没有嗜好,既不抽烟,也不赌钱,只在过节的时候喝一两杯酒,还没放下酒杯,脸便红了。他最喜欢花草,每到夏季必以极低的价钱买几棵五色梅,栽在院中。至于洋麻绳菜与草茉莉等,则年年自生自长,甚至不用浇水,也能到时候就开花。到上班的时候,老舍的父亲便去上班。下班的时候,他直接回家,哪也不去。回到家中,他因识字不多,所以不去读书。家中只收藏着一幅《王羲之爱鹅图》,他也不随时观赏,只在除夕之夜才找出来挂在墙上,到了正月十九就摘下来了。他只是劈劈柴,莳弄莳弄五色梅,或刷一刷水缸。有人跟他说话时,他很和气,低声地回答几句。没人间他什么话时,他便含笑不语,整天一言不发。他对人很有礼貌,走在街上时,他总是目不斜视。如果不是友人们招呼他,他不会主动上前去请安。每当老舍母亲叫他去看亲友时,他便欣然前往。不大工夫,他便回来了。老舍母亲问他 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这时,他只是淡淡一笑,然后用布掸去鞋上的 14 事作 家故尘土。他没有和任何人打过架,吵过嘴。他比谁都老实。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老实人,却被八国联军的炮火夺去了生命。光绪二十六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直隶一带蓬勃发展,推动了全国的反帝斗争。义和团烧教堂,驱逐外国传教士,扶清灭洋,把反帝爱国运动推向了高潮。于是,英、美、日、俄、法、德、奥、意八国派兵来华,组成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时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吓破了胆,扔下北京的老百姓不管,逃往西安,使北京遭到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浩劫。老舍的父亲负责保卫皇城,誓与皇城共存亡,他和他的伙伴面临着被八国联军全部歼灭的结局。那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一场壮烈而毫无胜利希望的战斗。那时,清兵使用的武器比八国联军落后了许多。老 15 老舍 的舍父亲的身上挎着生了锈的腰刀。正阳门是通往皇宫的正门,老舍的父亲和他的伙伴们在这里和攻城的八国联军遭遇了。八国联军向正阳门发射了烧夷弹。这种燃烧弹在当时是一种新式武器。正阳门的箭楼被烧掉了一半,燃起了大火。火星落在了守军的周围,引燃了他们随身携带的黑色炸药。老舍的父亲被火包围了。后来,人们在一家粮店里发现了他,他的烧伤严重。他是自己爬到那里去的。这家粮店叫南恒裕粮店,坐落在南长街上。当时,街上静悄悄的,一个行人都没有,能逃的都逃走了,不能逃的就堵上门在家里躲着,把命运交给了守城的清兵和义和团的勇士们。由于力量悬殊,武器落后,清兵早已败下阵来。一个败下阵来的士兵,路过南恒裕粮店,见店门半开着,想进去找点水喝。他刚迈进去,一低头,看见了老舍的父亲。 16 事作 家故他们彼此相识,进来的清兵是老舍母亲的表侄。老舍的父亲已经不能讲话了。他费了很大的劲儿,举起了一双布袜子和一双裤脚带,交给了表侄,托他带回家去报个信。父亲的脚和腿已经肿得很粗了。表侄要背他走,他执意不肯。到家还有好大一段路,八国联军很快就会破城而入,他不愿意再连累第二个人了。表侄抱着布袜子和裤脚带交给了老舍母亲,并讲述了老舍父亲的遭遇。八国联军紧接着进了城。老舍母亲要车没车,要人没人,无法去寻找丈夫了。老舍的父亲再也没有回来,不久便伤重而死。就在老舍的父亲离开人世的时候,八国联军占领了整个北京城,一场震惊世界的浩劫开始了。八国联军进城后,大肆烧杀淫掠。他们见了敢于反抗的男人就杀,见了女人就污辱,见了鸡就抓,见了狗就捅死。见了财物,只要稍微有点价值,不管是什么,统 17 老舍 的统拿走。这些丧尽天良的洋匪成群结队,不管多小的胡同,多穷的住宅,他们都去抢掠。第一批刚走,第二批又来了,一遍又一遍,象篦头发一样,把百姓的东西篦得一干二净。老舍的家刚蒙受了丧夫失父的巨痛,又遭到了持枪抢劫的大难。第一批洋匪进了院,老舍心爱的大黄狗扑了上去。洋匪一刺刀下去,大黄狗便咽了气。第一批洋匪抢足了东西走了,母亲索性不再关院门了。因为关也没用,一个手无寸铁的弱女子和几个又瘦又小的孩子,怎能挡住持枪挎刀的洋匪呢?她蹲在墙根里,等着第二批洋匪。第二批洋匪比第一批搜得更细,他们搜遍了每个房间。母亲的炕上放着两只大木箱,是两只用了多年的旧木箱里面放了些旧衣服。一岁半的老舍就睡在这两只大 18 事作 家故木箱的旁边。洋匪发现了这两只大木箱,上去翻了个底朝天。等洋匪走了之后,母亲赶忙进屋,这才发现一只大木箱扣在了老舍的身上。母亲搬开了箱子,老舍还在熟睡之中。幸亏他睡熟了,否则他一出声,洋匪一定会捅他一刺刀。过了几天,母亲给父亲做了一个小木盒子,盒子里面放了父亲的那双布袜子、那副裤脚带和一张纸,纸上写着父亲的姓名和生辰八字。就这样,全家哭成了一团,象征性地埋葬了父亲。听了母亲的这段叙述,老舍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国仇家恨,冲击着他那幼小的心灵,反帝激情和爱国精神油然而生。从此,这种激情和精神伴随了他的一生。父亲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中牺牲了。对此,老舍既感到悲痛,又感到自豪。听了母亲的叙述,老舍好像一下子变成大人了。从 19 老舍 的此,他更懂事了,更勤奋了。这与他十九岁当小学校长、二十七岁成为作家。三十一岁当大学教授不无关系。 20 事作 家故母亲的故事老舍的童年既不美,也不甜,充满了苦和泪。父亲去世以后,按清朝对阵亡士兵的抚恤规定,母亲每月只能领到一两五钱银子。而银子的分量又越来越少,发得也越来越不及时了。为了养家活口,母亲不得不拼命给人家洗衣裳和做针线活儿。母亲姓马,也是满族人,属于正黄旗。她的娘家在北京城外,距德胜门不远。那里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 蓟门烟树 四个大字。碑下有一条西通大钟寺、南通西直门、北通清河的大车道。道旁有个小村子,叫 十间房村 。母亲的娘家就在十间房村。村子里一共住了四 21 老舍 的五户人家。有姓王的,姓马的,姓潘的。母亲的父母去世很早,母亲是在隔壁的姑姑家长大的。十间房村的土地不十分肥美,村民也无钱买牲口,因此在农忙的时候,妇女也得下地干活儿。母亲出生在这样的农户人家,从小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和诚实的性格,身体也摔打得相当结实。现在,父亲不在了,全家的生活重担落在了母亲肩上,她除了洗衣裳和缝补之外,还揽大批的衣裳回家做。当时,在北京做买卖的有许多是外省人。他们整年不回家,甚至三年也不回去一趟。他们要在北京做粗布袜子和衣裳穿。母亲的活儿就是从他们那儿揽来的。老舍小时候长得很瘦弱。母亲没有足够的奶水,老舍是喝米汤和浆糊长大的。三岁时,老舍还不会讲话和走路。父亲去世以后,小院里只住着母亲、哥哥、三姐、一个守寡的姑姑和年幼的老舍。哥哥比老舍大九岁,小小年纪,为生活所迫,整天 22 事作 家故去学手艺,当学徒,没有时间和老舍玩。老舍整天坐在炕上,很少动。母亲和三姐忙着干活儿,没有时间哄他、逗他,只得常常把一块棉花扔给他,叫他自己捏小鸡或小狗。一块棉花,一根做活的棉线,一片小小的布头,往往就能占去老舍半天的时间。这些棉花块儿、棉线、小布头就是老舍儿时的伙伴。他用一双小手把这些东西按着自己的想象变成各种可爱的小动物和玩艺儿。这是一种创作。这种创作弥补了儿时老舍的清苦、单调和孤独,给他带来了特殊的欢乐和慰藉。他就这样消磨了儿时的大部分时光。这和老舍日后沉默寡盲而富于幻想,安静沉稳而内心奔放,终于成了一名思路敏捷的作家是有关系的。在老舍的童年生活中,真正给他留下终身烙印的是母亲的影响。母亲是个办事认真、一丝不苟的人。白天,她要洗一至两大盆衣裳。就是屠户送来的漆黑如铁的布袜,她也把它们洗得洁白如雪。由于成年泡在水里,母亲的手 23 老舍 的总是鲜红和微肿的。晚上,母亲和三姐围着一盏小油灯,又缝又补,每天操劳到深夜,终年不休。在老舍的记忆中,母亲从来没有闲着的时候,她常年哼哧哼哧地洗。那些做买卖的伙计们送来的臭袜子,象硬牛皮似的。母亲的手越洗越粗,起了一层鳞。老舍从母亲那里继承了热爱美好事物、讲究卫生、喜爱整洁、遵守秩序的美德。父亲活着的时候,喜欢养菊花。由于生活困难,每年只买两株价钱低廉的菊花放在小院中观赏。小院里种两棵枣树,还有几盆石榴和夹竹桃。父亲去世之后,不养菊花了。但石榴和夹竹桃仍然得到了母亲的爱护和灌溉,年年夏天开出许多花。母亲老是把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她擦得破桌面不留尘土,破柜门上的铜活儿闪闪发光,虽然那些铜活儿早已缺胳膊少腿了。母亲浇花的时候,老舍就帮着她收土;母亲做活儿的时候,老舍就帮着打下手,递烙铁,添火,送水。 24 事作 家故老舍长大成名后,一直坚持自己动手收拾屋子,自己打水浇花,象母亲那样,把桌子椅子、茶壶茶碗擦得千干净净。老舍衣着整洁,稿子写得清清楚楚,字迹工整。这些都是母亲留给他的。老舍豪放好客,待人满腔热忱,有求必应。这些性格,也是母亲传给他的。母亲会给婴儿刮痧,会给孩子剃头,会给小媳妇们绞脸。凡是她能做的,有求必应。客人来了不管手头多么紧,他也要设法弄点东西去款待。遇见亲友家有红白喜事,她一定亲自去庆贺或吊问。谁家有事需要帮忙,他总是跑在最前头。母亲善良、要强、热情、豪爽,在兵荒马乱之中,在洋匪的刺刀之下,在饥馑之年,她挺身而出,为保护儿女承受了一切大悲大难。但母亲也最肯吃亏,从不跟别人吵架,有眼泪往肚里咽。她又是一个最温柔最贤惠的人。母亲的这种性格也传给了老舍。 25 老舍 的后来,老舍在纪念自己母亲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 我对一切人和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当作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和基本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象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人们常说: 母亲是孩子未来命运的创造者。 这句话用在老舍母子身上,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在旧北京,过年是最热闹的,讲究多,玩艺儿多。光是那些规矩,那些特别的食物,就足以写很厚一本书了。但在穷人家,过年就是过关。过不去这一关的,不知有多少人要上吊寻死。年关从来不是穷人所喜欢的。 26 事作 家故为了过年,母亲和三姐要抓紧干活儿,以便增加收入。穷人也盼望在过年时能吃上一顿肉馅饺子,虽然菜多肉少。每当老舍向母亲报告说,开当铺的刘家宰了两口猪,放高利贷的孙家请了两座供佛的蜜供,象小塔那么高时,母亲总是说: 咱们的饺子肉少菜多,但最好吃! 母亲的话里包含着很深的道理;我们的饺子是自己劳动所得,是自己包的,自己亲手煮的,因此也是最好吃的。到了年底,母亲把活儿交了出去,开始忙着过年了。扫扫房,贴上新对联,把《王羲之爱鹅图》找出来挂上,使小屋添了不少光彩。母亲虽然穷,但活得乐观、硬朗。母亲又当爸爸又当妈,凭着自己的双手给大儿子娶了媳妇,把第三个女儿嫁了出去,送小儿子去念书。她自己咬着牙去给阔人家当了女仆,以后又到西直门大街高井胡同口上的北京第四女子小学当了工友。老舍的哥哥娶媳妇时,老舍已经上小学了。表舅把 27 老舍 的他找了去,对他说,已经和你母亲说好了,愿意把女儿嫁给舒家,给你做嫂子,不图别的,只图你家名声好。舒家虽穷,但名声极好,母亲的贤惠是远近闻名的。三姐出嫁的时候,母亲几乎晕过去。她疼爱三姐,因为三姐是她的右手,家中的一切事情都是她和三姐共同操办的。三姐支撑着半个家。母亲舍不得三姐,不忍割去这只右手。但又必须割,她不能为了自己耽误女儿的青春。花轿来接三姐的时候,已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了,但母亲两手冰凉,脸色煞白,一点血色都没有。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扶着门框,看着花轿抬走了她的右手。后来,姑姑也去世了。家里只剩下老舍和母亲相依为命。一年,初次改用阳历,学校规定除夕之夜学生必须返校,不准请假.除夕这天,老舍于下午四点钟回到家中,见母亲正在房里发呆,没有把《王羲之爱鹅图》取出来。吃过晚饭之后,老舍不得不说自己今天必须返校。 28 事作 家故母亲愣了半天,什么也没说,默默地把儿子送出了家门。在门口,母亲从前兜里掏出了几个铜钱,交给老舍,说: 儿子,拿着! 老舍摸着衣兜里的铜钱,不知走了多久,才到了学校。街上的繁华景象和热闹场面,他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他眼里噙满了泪水,他的耳朵失去了听觉。他心疼,心疼他那可敬可爱而又可怜的母亲。到了学校,学监正在门口等他,学监告诉他说: 你还是回去吧! 原来,同学已把老舍家的情况对学校讲了,引起了校方的同情。老舍一阵激动,转身回家,好象没有走就到了家。母亲仍然坐在屋子里,对着一支点燃了的蜡烛发呆。看见老儿子进了屋,她脸上露出了笑容。母亲拿出了一个草纸包,递给老舍,说, 给你买的杂拌儿,刚才一忙,忘了给你。 母子这一夜早早地躺下,但谁也睡不着,听别人家 29 老舍 的放鞭炮,送走了除夕。从此,老舍对过年变得很冷淡,每逢过年,他哪也不去,早早地关上门,什么也不吃,连酒也不喝。在床上,他用被子蒙上耳朵,连鞭炮声也不愿意听。他眼前总是浮现过去的苦境,总是浮现母亲慈祥的面容。母亲活了八十四岁,直到 1942 年才去世。 30 事作 家故求学前面说过,老舍的一家祖祖辈辈都是文盲。到他这一辈,哥哥姐姐也都没念过书。一个偶然的机会,老舍上了私塾。原来,老舍的曾祖母曾在一家满清大员刘道台家帮过忙,虽然不是女奴,但也出过不少力。因此两家一直有来往。刘道台曾被派往粤海任道台,那是很肥的外任官差之一。刘家非常富有,金银财宝,珍珠玛瑙,不计其数。刘家在西直门一带购买了大量地产。现在刘家的主人是刘寿棉。到了他这一辈,弟兄三个只有他这么一个后代,全部财产都由他一人继承了。 31 老舍 的刘寿棉为人乐善好施,把钱都办了慈善事业。他每年变卖两所房子,办粥厂,赈济贫民。后来,他于1925年出家当了和尚,法号宗月,夫人和女儿也都削发为尼了。由于他善良无私,爱国爱民,不久就成了北方最有名望的大师之一。单说老舍满七岁这年,刘寿棉来老舍家作客,见老舍聪明伶俐,口齿清晰,是个可造之才,便给老舍买了书本、笔墨和一 块够做裤褂的蓝布,拉着他的手送送他进了一家改良私塾,还为他交足了学费。老舍在私塾念了近三年书,转入西直门大街北京市立第二两等小学校,插入三年级。三年之后,这所小学改为第四女子小学,老舍转入南草厂第十三小学,在那里念了近一年,便由小学毕业了。老舍喜欢念书,但对学校的功课,并不一视同仁。他不大喜欢算术和绘画。因为这两门课是辛亥革命后新开的,师资水平差,教得不好。老舍把主要精力都用在语文课上了。 32 事作 家故老舍喜爱文学,他能背诵许多古文和诗词,擅长作文和讲演。在同学中,他这方面的成绩是拔尖的,常常受到老师的夸奖。南草场第十三小学当时办的是复式班,高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的学生同在一个教室里上课,教师给低年级学生上课时,另一半高年级生上自习。遇到教师有事的时候,老舍常在高年级生中被指定为代课的小教师,领着低年级生念课文或者上体育。老舍举止庄重,落落大方,但谈话幽默,住往往说得别人哈哈大笑,但他自己一点也不乐。老舍的讲解生动活泼,对低年级学生的吸引力往往胜过教师。低年级生都喜欢这个才气过人的小哥哥。老舍知道自己能够上学读书是来之不易的,因此他珍惜学习机会,发愤读书,从不把心思放在衣着、饮食、娱乐上。富家子弟的白眼和蔑视并没有使他自卑,相反更加振作了。他一门心思钻到书里去,别的什么也不想,书成了他的乐园。他在那里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33 老舍 的一天,大姐给老舍做了一双布袜子。他舍不得穿,也不想和别人比阔气。他仍然穿着那双补了许多补丁的旧袜子,而把新袜子珍藏起来。老舍每天中午放学,进门便问; 有吃的没有? 如果得到的回答是没有,他扭头便走,饿着肚子回学校去继续听下午的课。三姐出嫁的时候,他执意不肯请假。母亲派人到学校去叫他,他回答说; 凑这种热闹,去一天,回来后脑子要乱十天,影响学习。不去了! 那时,八旗子弟一般都热衷于玩鸟、养鸽子、养鱼、放风筝、斗蛐蛐,而老舍对这些毫无兴趣。他爱书,爱幻想,爱听故事。有点钱的同学常请他一起去小茶馆听说书,这是他唯一的业余享受。这种业余享受使他对民间文艺产生了特殊的爱好。小学毕业后,老舍于 1913 年 1 月 23 日考入了北京市第三中学。因不忍心给老母增加负担,只念了半年中学,他就偷偷地考上了北京师范学校。那时的师范学校, 34 事作 家故一切费用,包括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提供。老舍考上了师范学校之后,才把自己愿意升学的打算告诉母亲。因为他知道,小学毕业之后,他应该去学手艺,象亲友们所希望的那样,帮母亲的忙,减轻母亲的负担,但是老舍太爱学习了,他求知若渴,爱书如命。他想继续深造。母亲可跟那些亲友们不一样,她拼着老命也要供孩子读书。师范学校虽说是官费,但入学也要交十几元的保证金。这十几元对老舍家来说,真是一笔巨款。母亲忙了半个月,嫂子把结婚时陪嫁的两个木箱子也卖了,才凑足了十元钱。在师范学校里,老舍有幸遇到两位好老师。一个是方还,一个是宗子威。方还是师范学校校长,有 江南文坛巨匠 的美称,宗子威是国文教员,诗词造诣很高。他俩,尤其是方校长,对老舍爱如己子,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费尽心血的教育。在知识的山峰上攀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就越 35 老舍 的壮阔。进了师范学校,老舍真是如鱼得水。他拼命地吮吸知识。这时,他更深深地体会到,没有钱财不是穷,没有知识才是真穷。五年之后,十九岁的老舍以品学兼优的成绩由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这天,母于两人激动得一夜没合眼,老舍对母亲说; 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 母亲听了,流下幸福的眼泪。 36 事作 家故学习白话文老舍好学不倦,自强不息。当白话文出现的时候,他闻风而动,迅速掌握了这种表达思想的最好语言。老舍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被聘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方家胡同小学当时叫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及国民小学校,学校离著名的雍和宫很近,夜深人静时,可以隐隐约约地听见宫中传出的号筒声。学校的后面是孔庙和国子监。在这种环境和气氛中,人们很容易怀旧和返古。和老舍一同到这所小学教书的,还有五位师范同学,这就构成了一次地道的大换班。以前把持小学的,大部分是旧一中毕业的。他们已经在学校经营多年,什么事都有一定之规。老舍等人的到来,给学校带来了生机 37 老舍 的和改革。这位新校长,梳着分头,住在学校的东屋,门口放着盆花,还养着一大盆龙井鱼,由人到环境都透着精神。老舍毕竟是洋学堂出身,又是正规师范学校的科班生,而且是穷小子,血气方刚,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正要找个地方施展其学识和才能,来此真是英雄有用武之地了。老舍于1918年6月来到这所学校,不到一学期,学校面貌大变,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学校荣登西城区最佳小学榜首。那时,正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时代把老舍也卷进了大改革的旋涡。次年五月四日,学校墙外发生了一起震撼整个中国大地的事件 五 四 运动。这次运动决定了老舍的日后命运,为他成为作家提供了条件。 五 四 运动时期,一些进步文人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开展了文学革命。 38 事作 家故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反封建的思想斗争在文学上的反映。新文化运动开始以后, 《新青年》杂志打出了文学革命的旗帜,先后就此问题发表文章的有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人,而鲁迅则以其创作实践表现了文学革命的实际成就。文学革命包括文学内容和文学形式两个方面。关于文学内容,那时的旧文学是 文以载道 , 代圣贤立言 ,宣扬封建伦理道德,阻碍新的发展。关于文学形式,那时的旧文学是文言八股文。文学革命从内容到形式都否定了旧文学。首先,胡适提出了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主张,同时也涉及了文学的内容问题,指出文学 必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不作无病呻吟 。接着,陈独秀明确表示要打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打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打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改良中国文学,以白话文为正宗。不久,鲁迅用白话文写的《狂人日记》,把革命的内容和崭新的形式结合起来。 39 老舍 的新文学的出现,白话文的兴起,使老舍一阵阵狂喜。在师范学校里,老舍学的是文言文和旧体诗词,写的也是文言文和旧体诗词,而且造诣极深,有古人之风,几乎可以乱真。受 五 四 运动影响,老舍开始偷偷用白话文写小说。不过,这些习作绝大部分没有发表过,他也没有想到去投稿,只是出于爱好,练练文笔。老舍写着写着,写到高兴处,便把其中的佳句抄在扇面上,悄悄地拿给学生们看,共同分享其中的快乐。老舍觉得用白话文写小说,字句中间苒放些标点符号,是一件痛快而有趣的事。老舍曾说: 这文字解放的狂悦,在当时,使我与千千万万的青年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消耗了多少纸笔。 老舍不停地练,着了魔似地练,发了疯似地练,用白话文练写北京话。北京话,发展到老舍这辈人的口中,已经到了丰富 40 事作 家故完美、生动活泼、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了。不论什么事物,如果用地道的北京话说出来,真是活灵活现,如见其物,如闻其声。老舍生于贫门,来自底层。在语言方面,他得天独厚,因为他就生长在北京话的创造者之中。他不用走大众化、通俗化的道路,因为他早已化在其中了。白话文的兴起,使老舍的北京话有了用武之地。老舍是个严肃认真的人。在母亲的影响下,无论做什么事,他都尽力去做好,而且一定要做好。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老舍在用北京话学写白话文的时候,每写一个宇都力求精炼和准确,力戒拖泥带水和平摆浮搁,他争取用两三句话就把一个人的性格交待清楚,争取用洋车夫或糊棚匠的最俗浅的语言描写晚霞或秋风,使读者身临其境。苍天不负苦心人。老舍终于炼出了一笔漂亮、精炼的白话文。 41 老舍 的五年之后,二十七岁的老舍成了青年作家。由于老舍精通北京话,又熟悉北京底层市民的生活,因而被人称为用纯熟的北京口语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 铁笔 和 圣手 。老舍说; 白话已成为文学的工具。这就打断了文人腕上的锁铐 文言。不过,只运用白话并不能解决问题。没有新思想,新感情,用白话也可以写出非常陈腐的东西。新的心灵得到新的表现工具,才能产生内容与形式一致新颖的作品。 五 四 给了我一个新的心灵,也给了我一个新的文学语言。 老舍的新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呢?老舍说;假如没有 五 四 运动,我可能终身成为这样一个人 兢兢业业地办学,恭恭敬敬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此而已。 五 四 运动使我的思想变了。 五 四 运动是反封建的。这样,以前我认为对 42 事作 家故的,现在变成了不对。 五 四 运动打乱了二千年来的老规矩。这可不简单。我还是我,可是我的心灵变了。 五 四 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它使我看见了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明白了一些救亡图存的初步办法。这两种认识是我后来写作的基本思想。有了新思想,又掌握了白话文,老舍成功了。在小学校长任上,老舍一边工作,一边练写白话文;两年后,也就是1920年秋天,老舍因工作勤奋成绩突出,赢得了大家的信任,被京师学务局提拔为北郊劝学员。老舍告别了工作两年的学校,告别了天真无邪的学生,到德胜门外上任去了。 43 老舍 的拂袖而去德胜门外,大路东边,有座破庙,叫华严寺,里面常停些灵柩。起初北京郊外北区劝学事务所,也就是老舍办公的地方,就设在这座破庙里。二十年代初,北京按教育行政区域划分为八个区,城里城外各有四个区。城外四区各设一名劝学员。北郊劝学员管辖的地段包括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郊外四大片。老舍管理的对象是散布在这四个大片地面上的小学和私塾。任命老舍为劝学员是提升,是对他工作的肯定和奖励。劝学员的薪金很高,每月可以领一百多块大洋。比 44 事作 家故一般中学教员高出两倍还要多。那时候,一份炒肉丝外加一碗馄饨,总共不过十一二个铜钱,而一百个铜钱才合一块银大洋。那时的巡警,每月只挣六块银大洋。照这些标准看,劝学员的收入是相当优厚的了。但是,老舍只担任了两年劝学员,便断然辞职,拂袖而去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劝学员是个没有多少事的职务,忙和不忙全凭当事人的干劲。如果自己主动找事做,则忙都忙不过来;如果自己懒一点,也没人来找你的麻烦。但老舍是个热血青年,一上任就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经过详细调查,上任不久,老舍就向学务局打了三个报告:一是申请解散十七个私塾,二是请求支持北郊马甸的清真教徒在村内办一个公立国民学校,三是请求学务局和地方上出面维持被奸商破坏的东镇国民学校。 45 老舍 的报告打上去之后,老舍殷切地等待学务局的批文。不久批文下来了。对头两个报告,学务局同意照办。但第三个报告却遇到了麻烦。学务局接到报告之后,犹豫再三,虽然明知老舍提得对,但却不敢得罪奸商。学务局在批文中说; 学校已和商团和解,撤销起诉,以后不必再提此事。 老舍碰了钉子,和地方劣绅的关系高度紧张起来。老舍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同流合污,要么离开。同流合污,对于读书明理、自许甚高的老舍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离开吧,家中又有尝尽千辛万苦的老母。老舍左右为难,陷入了困境。苦闷之余,老舍开始喝酒了。 抽刀断水水更流,饮酒浇愁愁更愁 ,不久,老舍得了肺病。正在这时,母亲给老舍订了婚。母亲要把一位佐领的小姐、自己拜把子姐妹的女儿娶过来当儿媳。这个姑娘长得胖乎乎的,挺讨老人喜欢,人们都叫她 俊妞。 老舍听说这件事后,大感意外。他不愿意让旧世俗 46 事作 家故给束缚住,不能放弃时代给他的自由,不想同自己根本不认识的、毫无爱情的女人结婚。在老舍的坚持下,母亲只得退了婚。这件事使母亲伤透了心。母亲憔悴的神态使老舍心酸,他不敢多回家了。老舍住进了翊教寺胡同的公寓里。一天,老舍觉得身上发紧,知道不好,起紧到街上去急步行走,想发点汗,但无济于事。老舍又急忙进了澡堂,又泡又洗,但还是不出汗。两天之后,老舍跌跌撞撞摸回家,刚进门,一头栽在土炕上。母亲见状,忙把过去太医院的大夫请来,又是抓药,又是熬药,硬把儿子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老舍能够下炕之后,满头黑发脱得精光。大病初愈,老舍一个人到西山卧佛寺静养了个把月。在暮鼓晨钟中,老舍把自己的过去思考了一遍。他决定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1921年春夏之交,老舍由西山养病回来,搬出了乌 47 老舍 的烟瘴气的公寓,到京师儿童图书馆去住,不再饮酒,不再熬夜了。图书馆的业务负责人卢松庵,是老舍的师范同学。他是个热心助人的人。他把图书馆里的西屋收拾出来,让老舍安顿下来。里院的南屋就是儿童阅览室。住在这儿,见孩子们进进出出,老舍的心里踏实了许多,孩子们的天真纯洁感染了他。除了劝学员的业务外,他开始往自己身上揽事,就是白尽义务也甘心情愿。图书馆的对过就是慈善家刘寿棉的住宅。图书馆的旧址原是刘家的马厩。老舍搬到图书馆住的时候,正赶上刘寿棉在自己大宅子的西跨院里办了一所贫儿学校,没有可靠的人去经办。刘寿棉知道老舍精明强干,特地请老舍去经办,老舍爽快地答应了。于是,老舍白天又办公又教书,忙得不亦乐乎。但一到晚上,又无所事事了。老舍是个闲不住的人,听说缸瓦市基督教堂正在办英文夜校,一星期五次,每次两小时,每月交一块钱学 48 事作 家故费,老舍便去报了名。这样,大病之后的老舍,生活节拍加快了。在英文夜校,老舍认识了宝广林。宝广林是英文夜校的主持人,是刚由英国回来的神学院毕业生,在缸瓦市基督教堂任职.宝广林一下子就把老舍吸引住了。宝广林除了办国民小学、英文夜校之外,正在酝酿一件大事,他要把教会由外国人手中接管过来改由中国人办。这件事顿使老舍对宝广林另眼相看了。一个英国留学生,要把英国教堂由英国牧师手中夺过来,宣布不再依靠英国,真有魄力,真有思想!老舍加入了宝广林组织的率真会和青年服务部。率真会是个小团体,一共十几个人,除了宝广林是中年职业教育家外,其余全是青年知识分子,有信教的,也有不信教的,有大学毕业生,也有正在念书的大学生,还有像老舍那样的已经毕了业的中等学校毕业生。大家聚在一起,讨论教育、文学和宗教,更 49 老舍 的多的是讲如何改造社会和如何为社会服务。圣诞节之夜,他们蹦着、唱着,穿过大街小巷,一直闹到宝广林家。大家比着说笑话,抢着讲故事,互相交流学习心得,介绍研究方法,倾吐豪言壮语。大家为彼此成为真诚的知己而兴奋不已。宝广林请老舍帮他翻译文章,顺便练习英文,还委托他起草改组教堂的章程。为了便于商量事情,老舍由图书馆搬到教堂去住。这期间,老舍担任了西城区服务团董事,同时受聘兼管该团附设的高等和国民小学的校务。当时,老舍的全部社会服务工作,包括教会、地方服务团、小学的服务工作,都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的。他的正式工作越来越成了他的包袱。老舍和地方上的土豪劣绅水火不相容,和上司经常闹矛盾,和吃饱了混日子的同事没有共同语言。老舍终于决定辞职,宁愿安贫受穷,去探索新的道路。于是,老舍于1922年8月,正式辞去了北郊劝学员 50 事作 家故的职务。老舍的决定,是同世俗观点的一次大决裂,是不肯同旧势力同流合污的具体表现,从而决定了老舍的整个人生。辞职后,老舍到天津南开中学校教了半年书。在那里,每月只挣五十块钱,而且很累,但老舍很快活,因为他每天摸的是书本,接触的是可爱的学生。1923 年 1 月,老舍在《南开季刊》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 《小铃儿》。这也是他辞职后的第一个收获。《小铃儿》写的是一个叫小铃儿的小孩,整天想着要雪国耻,要为父报仇,成立个儿童会,锻炼身体,互相练打,打疼了也不发火。后来,小铃儿打了洋教堂里的孩子,被学校开除了。《小铃儿》是一篇短篇小说,它的主题是爱国。这是老舍向文坛迈出的第一步。1923年2月,老舍回到北京,在北京教育会当文书。 51 老舍 的同时,他还在北京地方服务团当干事。他住在北长街雷神庙里,这儿是北京教育会所在地。大殿后面,靠东北角,有三间小北房,便是老舍的住地。冬天的一个夜晚,老舍的师范同学罗常培路过北长街,顺便进雷神庙看看老舍。罗常培见老舍守着空屋,挨着冻,正在读书,不禁问道; 怎么不多穿点? 老舍告诉罗常培: 昨天已把皮袍卖掉,给老母买棉衣和米面了。 罗常培埋怨道; 为什么不早说?我还能拿出这几块钱,何必挨冻? 老舍回答道: 不!冷风更可吹硬我的骨头!等我支持不下去的时候,你再帮助我吧! 这时,一阵西北风怒吼着卷过来,雷神庙大殿房檐下的铁马被吹得叮当乱响。望着铁骨铮铮的老舍,罗常 52 事作 家故培自愧不如,肃然起敬了。北京地方团成立于 1920年,办公地点设在灯市口。它是个服务机构,下设慈善、卫生、演说、学校四股。服务团办女工工厂,办贫民学校,为孕妇和儿童作体检,种牛痘,普及卫生常识,发放寒衣和救济粮,办理社会赈济事业。老舍担任服务团干事,外加一名助手,整天忙得不亦乐乎。老舍在劝学员任上无法施展其才能,而在社会大舞台上找到了奉献自己的位置。断然辞职,拂袖而去,老舍的这一果敢行动在当时的北京教育界传为佳话。 53 老舍 的胃病特效药老舍在伦敦的中国小饭铺里,吃了一碗汤面。刚吃完,胃就不疼了。这一发现使老舍大为惊喜。后来,每当老舍胃疼的时候,便跑到中国小饭铺吃碗汤面。老舍还给汤面起了个名字 胃疼特效药。可惜的是这样的灵丹妙药不能常吃,因为汤面一先令一碗,而老舍多花一先令也要算计算计。原来,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要聘请一位教华语的中国老师,经埃文斯教授推荐,老舍于1924年9月到了英国。老舍和埃文斯在北京缸瓦市教堂有过交往,还在燕京大学随埃文斯学过英语。此时,埃文斯已回到英国当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作家故事文库老舍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作家老舍的成长故事

作家老舍的成长故事

宋庆龄,花园,小珍,公馆,孩子,可怕的事,那一天,全家,伯伯,今天上午,一生,个人,会歌,信徒,大门,同学,区域,地方,外表,学校,孙子,女神,爸爸,日子,新世纪,时候,时代,母鸡,栖木,树木

2020-06-21 #长篇故事

作家老舍的成长故事

作家老舍的成长故事

宋庆龄,花园,小珍,公馆,孩子,可怕的事,那一天,全家,伯伯,今天上午,一生,个人,会歌,信徒,大门,同学,区域,地方,外表,学校,孙子,女神,爸爸,日子,新世纪,时候,时代,母鸡,栖木,树木

2020-06-23 #故事会在线阅读

作家老舍的成长故事

作家老舍的成长故事

宋庆龄,花园,小珍,公馆,孩子,可怕的事,那一天,全家,伯伯,今天上午,一生,个人,会歌,信徒,大门,同学,区域,地方,外表,学校,孙子,女神,爸爸,日子,新世纪,时候,时代,母鸡,栖木,树木

2017-11-13 #故事会

作家老舍的成长故事

作家老舍的成长故事

宋庆龄,花园,小珍,公馆,孩子,可怕的事,那一天,全家,伯伯,今天上午,一生,个人,会歌,信徒,大门,同学,区域,地方,外表,学校,孙子,女神,爸爸,日子,新世纪,时候,时代,母鸡,栖木,树木

2013-09-06 #短篇故事

作家老舍的成长故事

作家老舍的成长故事

宋庆龄,花园,小珍,公馆,孩子,可怕的事,那一天,全家,伯伯,今天上午,一生,个人,会歌,信徒,大门,同学,区域,地方,外表,学校,孙子,女神,爸爸,日子,新世纪,时候,时代,母鸡,栖木,树木

2014-02-22 #故事大全

作家老舍的成长故事

作家老舍的成长故事

宋庆龄,花园,小珍,公馆,孩子,可怕的事,那一天,全家,伯伯,今天上午,一生,个人,会歌,信徒,大门,同学,区域,地方,外表,学校,孙子,女神,爸爸,日子,新世纪,时候,时代,母鸡,栖木,树木

2015-06-08 #故事会

作家老舍的成长故事

作家老舍的成长故事

宋庆龄,花园,小珍,公馆,孩子,可怕的事,那一天,全家,伯伯,今天上午,一生,个人,会歌,信徒,大门,同学,区域,地方,外表,学校,孙子,女神,爸爸,日子,新世纪,时候,时代,母鸡,栖木,树木

2009-04-24 #故事会在线阅读

著名作家老舍 勤劳与节俭的故事

著名作家老舍 勤劳与节俭的故事

老舍,袜子,姐姐,生活,故事,时候,勤俭节约,人们,著名作家,家庭,母亲,生活环境,小说,条件,穿着,胡同,读者,语言,饺子,发展,人穷志不穷,别人家,所以说,所以在,生活条件,方志敏,舒庆春,雷锋,不一样,好的

2016-10-13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