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时间:2020-07-26

好的故事选自鲁迅的

提示:本文共有 33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一、课文内容分析

《草原》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创作于1925年。当时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切身感受到社会的黑暗,就像处于异常“昏沉的夜”。鲁迅在梦境中看见了远方水乡的美丽风景,但这一风景刚出现即消逝,表现出他的怅惘和失望,而课文中对梦境里那“好的故事”的描绘,则表现出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2自然段,写“我”在“昏沉的夜”闭目养神的情状;第二部分是第3~9自然段,写“我”在梦境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水乡各种奇妙的景物以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依次展现开来;第三部分是第10~12自然段,写“我”骤然惊醒,梦境中“好的故事”消失了,重新回到“昏沉的夜”。

本文在表达方面很有特色,主要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昏沉的夜”,形成呼应,营造出一种昏沉、悲凉的氛围,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低沉、消极的情绪。中间描绘了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反映出作者开朗的心境。两种截然不同的情调和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读者以强烈的冲击。

本文在表达方面的另一个特色是运用了象征手法。从表面看,“昏沉的夜”是指作者写作的夜晚时分,其实另有深意,暗指当时中国的黑暗社会。鲁迅后来回忆当年在北京生活时的感受,说“实在黑暗的可以”,其时正值北洋军阀统治,政治混乱,民生凋敝,身处其中的正直知识分子倍感压抑。因此,文中“昏沉的夜”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而文中梦境里的美好幻想则象征着遥不可及的愿景。课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很好地阐释了文中事物的象征意义。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旨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但作者写作的时代距今较远,历史背景比较复杂,老师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补充相应的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三、教学目标

1.会写“搁、综”等13个字,会写“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4.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抓住重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2.能结合资料,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进一步读懂课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预学,检查字词

同学们,大家一定都做过梦吧!你的梦境是什么样子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梦境,齐读课题《好的故事》。

放声朗读课文,看看鲁迅先生的梦境是怎样的?(生自由读)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鲁迅梦境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借助预学单,小组分享重点字词。

指导书写:搁、澄、漾三个字。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预告 烟雾 昏沉 错综 澄碧 荡漾 解散

退缩 瘦削 浮动 瞬间 凝视 骤然 凌乱 陡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

二、默读课文,疏通词句

(一)初读课文,粗知大意

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默读课文,遇到难懂的词语先跳过去,想想读懂了什么。

(二)明确学法,尝试理解不懂的词语

1.同学交流:怎样可以理解不懂的词语?

预设:联系上下文猜一猜;借助注释;查词典……

2.再次默读,尝试运用掌握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预设:

借助注释可以理解的:“石油”“山阴道”“罢”。

联系上下文可以理解的:“四近”“膝髁”“皱蹙”。

联系上下文可以大致猜出类别,教师需要补充图片理解的:“伽蓝”“乌桕”

查词典理解的:“泼剌奔迸”。

设计意图:本文写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早期,其遣词造句仍留有那个时代由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的痕迹。深入理解课文之前,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疏通词句,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三、整体感知,感受美好

(一)浏览课文,想一想这个梦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圈画出可以概括这一印象的词语

(二)汇报交流

预设:美丽、幽雅、有趣(板书)

这故事到底美丽、幽雅、有趣在哪儿?下节课我们一同走进鲁迅先生的梦境去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一)听写词语

搁下 错综 澄碧 萍藻 荡漾 火焰 瘦削

瞬间 凝视 骤然 凌乱 投掷 陡然

(二)订正修改

二、品读“好的故事”

(一)聚焦词句,感受梦境的美好

1.默读思考,批注感受。

自学提示:默读3~9自然段,想一想:这故事到底美丽、幽雅、有趣在哪儿?做出批注。

2.组内交流。

(二)想象画面,揣摩表达,感受梦境的美好

1.品读“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一同荡漾。”

(1)想一想:作者描写景物和我们平时描写景物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作者罗列了一连串的景物。

(2)教师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3)学生结合插图,说一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4)学生练习朗读,读出画面的美丽、幽雅、有趣。

(5)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语句很简洁,很有画面感。

2.品读“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发出水银色焰。”

(1)什么叫“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

(2)出示水中倒影和夏云头图片,对比观察:有什么相似之处?

预设:形状相似,颜色相似。

(3)指名读,读出景色之美。

3.品读“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白云织入村女中。”

(1)读一读,发现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上一句末尾与下一句开头使用了相同的字词。

(2)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体会节奏感。

(3)补充图片,读出画面感。

(4)交流: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三)配乐朗读,感受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

(四)对比阅读,发现写法特点

1.思考交流:作者是怎么写“好的故事”的?

预设:梦境的开头和结尾,都写这个故事“美丽、幽雅、有趣”以及“美的人和美的事”。

2.对比阅读第5和第7自然段,思考:作者的梦境里分别回忆和看到了哪些景物?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前后描写的景物很相似,都是江南水乡的景物。

3.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为什么要反复写这个故事“美丽、幽雅、有趣”以及“美的人和美的事”?为什么要描写江南水乡的景物?

4.交流讨论。

三、研读“好的故事”

(一)语段比较,产生阅读资料的需要

1.再次默读文段,产生问题。

再读读课文开头和结尾部分,思考:你有什么问题吗?

2.梳理问题。

预设:为什么作者说“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

美好的梦境和昏沉的夜有什么含义和关系?

3.鲁迅先生的文章含义深刻,我们怎样才可以读懂它呢?

预设: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

(二)阅读资料,深化理解

1.资料引入,了解《野草》。

出示:《野草》相关资料

师:同学们,读完这段资料,请再次默读课文,把你对文章新的理解批注在旁边。

2.资料引入,感受对比和象征的表达手法。

师:《野草》在艺术上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材料,想一想:“梦境”和“昏沉的夜”象征着什么,作者说“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想表达什么情感?

预设:“梦境”象征美好的理想,“昏沉的夜”象征黑暗的社会现状,作者说“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想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设计意图: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距今较远,适时补充相关历史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打通理解上的障碍,感受作者象征手法的运用。

3.资料引入,走近鲁迅。

师:生活在如此黑暗的社会中,却仍然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鲁迅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别人对他的评价。

出示资料

(1)读资料。

(2)讨论交流。

四、回顾总结,梳理学法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借助了哪些资料?

今后我们在阅读某一位作家的文学作品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查阅哪些资料呢?

预设:关于作者生活经历的资料,关于创作背景的资料,别人对作品以及作者的评价等等。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师:课后,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读一读《野草》中的其他散文诗,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和父母、老师交流,也可以主动查一查资料。

板书设计:

好的故事

象征

(理想)梦境:美丽、幽雅、有趣

(社会)现实:昏沉、黑暗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好的故事》教学设计”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好的故事,作者,课文,词语,故事,鲁迅先生,句子,教学,梦境,现实,课件,文章,文本,板书,重点,鲁迅,结构,和美,美的人,学生,整体,背景,信仰,倒影,写法,含义,天云,时间,情感,执着

2020-09-08 #小故事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作者,好的故事,景物,心情,课文,倒影,故事,村女,和美,美的人,梦境,鲁迅,开头,散文诗,语言,结局,碎影,茅屋,发展,融和,天云,小船,形式,思路,朗读课文,日光,景象,水乡,词句,河水

2020-09-08 #短篇故事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梦境,资料,作者,课文,鲁迅,好的故事,交流,词语,学生,景物,自然段,词句,野草,上下文,同学们,开头,画面,夏云,和美,美的人,设计意图,象征手法,鲁迅先生,字词,批注,方法,朗读课文,社会,真爱,结尾

2020-05-09 #故事大全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梦境,资料,作者,课文,鲁迅,好的故事,交流,词语,学生,景物,自然段,词句,野草,上下文,同学们,开头,画面,夏云,和美,美的人,设计意图,象征手法,鲁迅先生,字词,批注,方法,朗读课文,社会,真爱,结尾

2020-05-17 #故事会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梦境,资料,作者,课文,鲁迅,好的故事,交流,词语,学生,景物,自然段,词句,野草,上下文,同学们,开头,画面,夏云,和美,美的人,设计意图,象征手法,鲁迅先生,字词,批注,方法,朗读课文,社会,真爱,结尾

2020-06-05 #故事会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梦境,资料,作者,课文,鲁迅,好的故事,交流,词语,学生,景物,自然段,词句,野草,上下文,同学们,开头,画面,夏云,和美,美的人,设计意图,象征手法,鲁迅先生,字词,批注,方法,朗读课文,社会,真爱,结尾

2020-06-06 #小故事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梦境,资料,作者,课文,鲁迅,好的故事,交流,词语,学生,景物,自然段,词句,野草,上下文,同学们,开头,画面,夏云,和美,美的人,设计意图,象征手法,鲁迅先生,字词,批注,方法,朗读课文,社会,真爱,结尾

2020-06-06 #经典故事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梦境,资料,作者,课文,鲁迅,好的故事,交流,词语,学生,景物,自然段,词句,野草,上下文,同学们,开头,画面,夏云,和美,美的人,设计意图,象征手法,鲁迅先生,字词,批注,方法,朗读课文,社会,真爱,结尾

2020-06-06 #长篇故事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梦境,资料,作者,课文,鲁迅,好的故事,交流,词语,学生,景物,自然段,词句,野草,上下文,同学们,开头,画面,夏云,和美,美的人,设计意图,象征手法,鲁迅先生,字词,批注,方法,朗读课文,社会,真爱,结尾

2020-06-05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