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世界上最经典的心理学故事一

时间:2020-07-25

每天一个心理学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873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8 分钟。

屠格涅夫说:人的心灵是一座幽暗的森林。意思是:人心包罗万象,神秘怪异如一道深潭,让人无法探清其真想。玄奥,复杂多变的心理确实让人难以捉摸,那么唯有追根溯源才能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性的本质。 1.和尚在,我去哪儿了——自我认知 有个叫张三的解差,押送一名生性狡猾的和尚服役,途中解差为避免出现闪失,就每天早晨把所有重要的东西全部清点一迫。他先摸摸包袱,自言自语地说:“包袱在。”又摸模押解和尚的官府文书,告诉白己说;“文书在。”然后他再摸模和尚的光头和系在和尚身上的绳子,又说道:“和尚在。”最后他摸模自己的脑袋说;“我也在。” 张三跟和尚在路上走了好几天了,每天早晨都这样清点一遍,不缺什么才放心上路,没有一天漏掉过。和尚对张三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一天,和尚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逃跑的好办法。 一天晚上,他们俩照例在一家客栈里住了下来。吃晚饭的时候,和尚一个劲地给张三劝酒:“长官,多喝几杯,没有关系的。顶多再有一两天,我们就该到了。您回去以后,因为押送我有功,一定会被上级提拔,这不是值得庆贺的事吗?不是值得多喝几杯吗?”张三听得心花怒放,喝了一杯又一杯,慢慢地,手脚不听使唤了,最后终于酩酊大醉,躺在床上鼾声如雷,和尚赶快去找了一把剃刀来,三两下把张三的头发剃得千干净净,又解下自己身上的绳子系在张三身上,然后就连夜逃跑了。 第二天早晨,张三酒醒了,他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就开始例行公事地清点。他先摸摸包袱说:“包袱在”。又模模文书说:"文书在"。"和尚….咳,和尚呢?”张三大惊失色。忽然,他瞅见面前的一面镜子,看见了自己的光头,再摸模身上系的绳子,就高兴了:“咽,和尚在。”不过,他马上又迷惑不解了;。和尚在,那么我跑哪儿去了? 智慧点拨 自我。是一个“陌生的朋友”,即十分熟悉,义常常令人因困惑。它是你“自己手中的东西“。朱而我们往往对其熟视无睹,似乎它运在天边,神秘镖缈得很。例个张三的行为就是对自我的不认知。 精彩看板 一般来说,认知是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而深入的,有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o一2岁的时候,这个阶段叫做感觉运动阶段。这个时候的心理运动特点主要是、婴儿通过自身的动作及与动作相联系的感知来认识外部世界,没有表象和言语,所以只能认识眼前的物体。 这个阶段的孩子,只能认识父母,并用最简单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需要。 第二个阶段是在2—6岁的时候,这个阶段的心理运动叫做前运算阶段。这个时候的心理运动特点是儿童开始摆脱对具体动作的依赖,可以凭借头脑中对事物表征与语言来进行思维。儿童已经开始认识到事物的存在不依赖于自己对事物的动作和感知。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容易受事物的现象所左右。这一阶段的思维是一种象征性思维、它一方面使儿童的思维摆脱了对动作的依赖*另一方面也使儿童的思维局限于现象的世界、从而缺乏逻辑性。 第三个阶段是在6—12岁的时候,这个时期的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已经和上两个阶段显著不同了,他们已经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特征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发生变化的,量也永远不会发生变化。这个阶段的儿童、不仅能从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而见对事物的本质性和类属关系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第四个阶段就是形式运算的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已懂得将现实性视为更显示个长的可能性的一部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心理的发展也会不断成长,个性心理与性别心理就会凸显出来。个性心理是随着自己心理的成熟逐渐体现出来的东西,也是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渐体会出来的东西。 2.失去自由的日子里——感觉剥夺 1954年,美国科学家做了一项“感觉剥夺”实验。实验者以每天20美元的报酬在当时是很高的金额雇用了一批学生作为被试者。 实验内容是这样的:实验者将学生关在有隔音装置的小房间里,让他们戴上半透明的保护镜以尽量减少视觉刺激。接着,又让他们戴上木棉手套,并在其袖口处套了一个长长的圆筒。为了限制各种触觉刺激,又在其头部垫上了一个气泡胶枕。除了进餐和排泄的时间以外,实验者要求学生24小时都躺在床上。可以说,这样就营造出了一个所有感觉都被剥夺了的状态。 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个小时好歹还能撑住,之后,学生就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白话,有点烦躁不安了。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们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他们也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 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例如,看见大队花栗鼠行进的情景,或者听到有音乐传来,等等。到第4天时,学生会出现双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微感等症状。实验后学生得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感觉的存在给人们带来了愉快的享受,也带来了痛苦的烦恼。我们的生活就处在愉快的感觉和痛苦的经验之间。人是一旦失去感觉,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一个人丧失了全部感觉能力,也就不可能产生认识,吏不可能产生情感与意志。由上述的实验可以看出,丰富的感觉刺激对维持我们正常的心理状态是必需的。 我们所处的世界丰富多彩,而人的正常生活和有效发展必然需要建立在尽可能多的和外界接触的基础上,需要对外界的刺激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应该积权地去接触社会,接触人生、尽情体验生活的各种滋味,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以及健全的心灵。 如果曾经体验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如果有机会领略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如果拥右丰富的知识、广馋的见闻和丰富的情感,那么你对社会与人生体验就越深广,你就越能有效地把握自己,驾驭好自己的命运之舟。 3.视崖边界前的婴儿——深度知觉 1960年的春天,心理学家埃莉诺吉布森带着未满周岁的孩子来到科罗拉多大峡谷,让繁忙工作带来的紧张心情得以放松。她欣赏了峡谷那奇妙无比、变幻莫测的景色后,在峡谷边的平地上野餐。吉布森无意问回头眺望,身后是犹如刀削的陡峭山崖和深不可测的峡谷,她顿时紧张得心跳加快,浑身的血液似乎凝住了。走到安全地带后,她低下头看着怀里沉睡的孩子,突然想到一个奇怪的问题:婴儿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深度和高度知觉,并对此有所反应?她决定进行研究找出答案。 为此,吉布森设计了一个人工悬崖——“视崖装置”来进行测试。这个装置是一大块玻璃平台,中间放有一块略高于玻璃的中央板,把婴儿放在这个狭小的中央板上。板一侧的玻璃上铺有一块黑白棋盘图案的布,因为它与中央板的高度相差不多,看起来就像一个“浅滩”。在中央板另一侧的玻璃下面约一米处铺上同样棋盘图案的布,给婴儿造成一种错觉,这一边似乎是“悬崖”。如果婴儿待在浅滩的棋盘图案上,他可以探望“悬崖”但不会跌下来,因为这实际上是一块平整的玻璃板——“视崖”一词由此而来。 吉布森刚开始选择了30多个6个半月到14个月的婴儿进行实验,她将婴儿放置在视崖的中央板上,让母亲交替站在视崖的深侧和浅侧召唤自己的孩子爬向她们。最初的研究结果是,有27个婴儿愿意从中间的平台爬到“浅滩”上,仅有3个孩子能够“冒险”爬过“悬崖”来到母亲的身边。吉布森还发现,当母亲在“悬崖”这边召唤孩子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非但没有爬向母亲,反而朝反方向爬,其中有一些孩子则是探头看看“悬崖。,又抬头望望母亲,哭叫了起来。 婴儿在视崖面前的表现说明了他们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深度知觉。深度知觉涉及三维空间的知觉。即不仅能够知觉物体的高和宽。而且能够知觉物体的距离、深度、凸凹等。 孩子与成人的情感交流对儿童知觉品质、情绪行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婴儿具有深度知觉后,在视崖面前会犹豫不决,此时,如果母亲对他微笑、点头表示肯定、鼓励,他就可能勇敢地越过悬崖,爬向母亲那边,如果母亲表现出害怕的表情*婴儿跨越过去的可能性就小得乡,甚至可能哭起来。利用视崖装置进行的实验显示,婴儿会将他们所依恋的对象母亲提供的安全或危险的信息作为他们情绪行为的社会性参照物。婴儿与成人主动的情绪交流,参照成人的情绪信息,能使婴儿避免、摆脱许多险境*并有利于婴儿对环境的判断和行为的调整。 4.医生、房地产商与艺术家 ——注意力的选择性 医生、房地产商和艺术家三个人一同去看望他们共同的朋友。路上他们经过了一条繁华的街道。到了朋友家以后,朋友的小女儿请艺术家给她讲个故事。 “今天,我沿着街道走,’艺术家说,“看见在天空的映衬下,城市像一个巨大的穹隆,暗暗的金红色在落日的余晖中泛着微光,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接下来小姑娘又让房地产商给她讲个故事。房地产商讲道:“我在街上看见两个男孩子在讨论怎样挣钱,一个男孩说他想摆一个冰棋淋小摊,并把地址选在两条街道的交会处,紧挨地铁的人口处,因为在这里,两条街上的人和乘坐地铁的人们都可以看见他。我发现这个男孩懂得经营位置的价值,没准他将来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商人。” 接下来,小女孩又让医生给她讲,医生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橱窗从上到下都摆满了各种药品的瓶子,这些药品用于治疗各种消化不良,有一些人正在挑选。可是我明白他们所要的也许不是什么药品,而是新鲜的空气与睡眠,但我却不能告诉他们。” 医生、房地产商与艺术家走的是同一条街道,但看到的却尽不相同。原因在于也们对事物的注意具有不同的选择性。三人的选护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他们所受过的不同教育与训练。教育本身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使人们选并不同的刺激,即注意不同为事物。这种注意长时间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使人们对某个领域的事物更加关注,并形成比较高的认识和技能。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下面不妨测试一下你的注意力。 以下数字每一项中部有一些旷两相邻,其和等于lo的成对的数,集中注意力找出这些数.并在每对的下面画线。 时间.7分钟 A.24682468369U 8194455566667777738 B.19873826455910884234568345679496 C.987987B7682676570198684743289610 D.32U2112312354378239237236324376 E.76554744466688831345178913141561 F.64328976375209382457864018258640 G 20563770895745505533554465505744 H.8365917237594376776655443322l199 I .91827364558l83729108207456789234 J.27348556472378026775675675645766 K.63860918764382928765465435432321M.40439347368247463647586972837283N.901619846328764284876590711516820.83654289661036826754698457342891P 48654876983473896474676476473468Q.89573869010285378232818171615648R.64286497628018365283667788991122S.48295163837846752266337744885599T 62482746389619848328455918264379U.29148756394678831234567898765437Y 98765432198765431421521621728192W 12345678912345671521631746135124x.33467382914567349129123198765190 本测试题共有143对和为10的邻数。每答漏答错一队数字记一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o一26分:你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非常强,在学习中一定效率很高。 27—37分:你善于集中注意力。如果能有意识地经常进行一些这方面的训练,你会达到优秀水平的。 38—48分:你刚刚踏在及格线上,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向前走,努力改善自己的注意力,一是向后退、毫不以目前的状况为忱,这样下去,你的注意力将会变得越来越差,成为制约你学习和工作的严重障碍。 49—143分:你是个注意力不集中的人、对生活缺乏激情,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 5.露出马脚的间谍——无意注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都十分重视间谍机构的活动,都希望在情报方面战胜对手,以利于在整个战争中获取主动。同时,反间谍机构也都在积极活动。一次,盟军反间谍机关收审了一位自称是来自比利时北部的“流浪汉”。他的言谈举止使人怀疑,眼神也不像是流浪汉特有的。因此,法国反间谍军官奥克多认定他是德国间谍,可是他没有更有力的证据。奥克多决定打开这个缺口。审讯开始了。奥克多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会数数吗?”这个问题很简单。“流浪汉”用法语流利地数数,没有露出一丝破绽,甚至在说法语最容易说漏嘴的地方,他也能说得很熟练。于是,他被押回小屋去了。过了一会儿,哨兵用德语大声喊;“着火了”“流浪汉”仍然无动于哀,似乎真的听不懂德语,照样睡他的觉。 后来,奥克多又找来一位农民,和“流浪汉”谈论起庄稼的事,“流浪汉”谈的居然也并不外行,有的地方甚至比这位农民更在行。看来奥克多凭外观判断的第一印象是不能成立了。于是奥克多又想出了一个新的办法。 第二天,“流浪汉”在被押进审讯室的时候,显得更加沉着、平静。奥克多非常认真地审阅完一份文件,并在上面签字之后,抬起头突然用德语说:“好啦,我满意了,你可以走了,你自由了。”“流浪汉”一听到这话,长长地松了口气,像放下一个沉重的包袱。他仰起脸,愉快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流浪汉”露出的欣慰的表情,虽然是一刹那间发生的,但这个表情却透露出他懂德语这一信息,从而使他露出了马脚。经过进一步的审讯,“流浪汉’最终承认了自己是一个德国间谍。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为指向与集中。它包括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所谓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奥克多运用的是4心理战。他利用人的潜意识心理,转移德国间谍的有意注意,忽然用德语说释放他,从而他的无意注意让他在不经意间露出得意忘形之色,暴露了自己。 兴趣是培养有意注意的重要源泉。有兴趣的事情吸引着一个人的注意。几是那些与人的生活、当前的任务、从事的工作密切联系着的东西,都是人们容易感兴趣的事物,因而人们便对它们集中注意。由此看来,我们应该培养广泛的兴趣。人的心境对有意注意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什么事物容易引起注意。疲劳或精神健征的状态也对注意有重大的影响。一个人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常常不能觉察到那些在精神健旺时很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人在精神健进状态下最容易对新鲜事物引起注意,注意也能持久。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快乐、积权的精神状态,以便能引起我们的有意注意。 6.女王与妻子——角色转换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是历史上有名的女王,但是她私下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相处时,不免也有—般家庭的争执场面。 有一次,他们夫妇又吵架了,丈夫阿尔伯特愤而回到卧室,并且关上了门。事后维多利亚女玉想想,知道是自己理亏,就在房间外敲门,打算向丈夫道歉。 “谁?”女王在敲门后,听到丈夫这样问道。“英国女王!”可是屋内没有任何回音“准呀?”“我是维多利亚。”可是对方依旧没有开门 最后,维多利亚又敲了敲门,然后温柔地说道:“对不起,亲爱的开门好吗?我是你的妻子。” 这回房门从里面打开了。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在不同时刻、不同场合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家里,维多利亚女王就是妻子,她不在是女王。在社会中,每个人都要扮演几种角色,如果弄错了场景,这些角色之间会发生冲突,能否处理好这些冲突,在于我们社会角色份演的成功与否. 每个人都要在社会中扮演属于自己的社会角色。当个人在所履行的两个或多个社会角色之间或角色与人格之间,有难以相容感时,就发生了角色冲突。 消除角色冲突,可以来取如下几项具体方法 1.防止角色混同 不同角色的权利与义务是各不相同的,不能混为一谈,应当区别对待。如在与异性交往中,男性要把妻子、女朋友、女同事区别开来,同样道理,女方也要对丈夫、男朋友、男同事区别对待。 2.学会换位思考 考虑和处理问题时,要站在他人角色的立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体验不同于自己的别的角色的需求、遭遇和感受。比如丈夫站在妻子的角度,妻子站在大夫的角度,下级站在领导的角度、领导站在下属的角度,这样自然就能消除角色冲突,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3.做好角色转换 我们在角色转换后,应当及时对所承担角色的权利与义务有明确的认识,对该角色应有行为做出清晰的理解,以求顺应变化,尽早进入新角色,转换角色行为。在单位时是领导,习惯于发布命令、指挥别人、但回到家里,履行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职责时,就不能一味地严肃。 7.眼神的奇特威力 肢体语言的心理暗示 某公司企划部经理秘书小张这几天忐忑不安,因为她前天不小心打翻了经理的茶杯后,经理无言的一瞥让她琢磨不透。 前天上午,她拿着一份文件去请经理批阅。打开文件夹时,她不小心碰翻了经理的茶杯,茶水弄湿了经理的裤子和地板。她一下于楞住了,不知所措地等着新来的经理大发雷霍。可经理并末言语,只是狠狠地瞥了她一眼,并示意她出去。 就在两个月前,小张曾因打翻了原来一位经理的笔筒而遭到训斥。当时,小张一声不响,低着头待经理训斥完毕,但是她定出办公室后却一身轻松。而这次,新任经理狠狠地瞥了她一眼,她走出经理办公室后,一会儿担心被扣发奖金,一会儿又担心被调离岗位。 小张没有受到训斥反而更紧张,是因为经理采用的有声语言表明了其具体心态,而新上任的经理理采用“一眼”的肢体语音,其传递的信息是模糊的,小张在不了解新经理的态度时。便会揣测,于是产生忐忑不安的心理。 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而且深刻。所以了解一些肢体语言对我们的人际交往很有帮助。 1.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睛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如当一个人说话时不看着你,可能表示他对你没有好感或心不在焉;人见到吸引自己的事物时,瞳孔会不自觉地扩张,外向的人说话时,注视对方的时间较长;眼神回避易被解读成不感兴趣或不正直*以尖锐目光凝视别人*会被理解为怪异、反复无常。 2.笑容 真诚、情感丰富的笑容会用到较多胜部肌肉,勉强、虚伪的笑则展开较侵、持续较大、且眼睛不会变小*上唇可能夸张移动,下唇动的幅度却很小。 3.手势 一放认为操眼睛、捏耳朵代表虚伪、犹豫或焦虑。如果一个人说话时频频碰触嘴巴或耳朵,他可能在说谎,如果是听话的一方这么做,则代表他认为对方在说谎;抚摩下巴、脸颊,表示他正考虑要说些什么,或在做决定s摩擦后颈可能是受挫的信号,合拢双劈放在胸前,代表紧张或防卫,双手交叉摆在后脑勺,或坐下时手摆在扶手上,靠着椅背说话,则暗示控制、支配欲强。 4.声音 焦虑、具攻击性或喜欢出风头的人,说话音域较高或习惯大声。语调低沉约人较自信习惯拉裔尾音容易被当做不成熟。 8.士兵的反常行为——应激反应 有一次,拿破仑骑着马正穿越一片树林,忽然听到一阵呼救声。他扬鞭策马,来到湖边,看见一个士兵在湖里拼命挣扎,并向深水中漂去。岸边的几个土兵乱成了一团,因为水性都不好,不知该怎么办。 拿破仑间旁边的那几个士兵:“他会游泳吗7”“只能扑腾几下!”拿破仑立刻从侍卫手中拿过一支枪,朝落水的士兵大喊:“赶紧给我游回来,不然我毙了你:”说完,朝那人的前方开了两枪。 落水人听出是拿破仑的声音,又听说拿破仑要枪毙他,一下子使出浑身的力气,猛地转身,扑腾扑腾通地游了回来。 不会游泳的士兵突然发生戏剧性转变,是因为拿破仑“不游回来就毙了你”的强刺激,使他产生“应激反应’,才使出浑身力量.自救成功。 无论是动物或人类,在遇到突如兵未的危俭情境时。身体会自动发出一种类似总动员“的反应现象。这种本能性的生理反应,可使个体立即进入应激状态,以维护其生命的安全。被称为应激反应。应激反应由个体行为表现于外时可能有两种形式:一是向对象攻击,二是逃离现场,所以也称这种反应为攻击或逃离反应. 生活时刻在变化,没有变化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一定变化可以激励人们投入新的行动中,磨炼人的斗志,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是有利于维护人们心理平衡的。但生活中的变化如果过多、过快、过大、过于突然,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就会超过人们心理、生理上所能承受的限度,会形成有害的应激。因为应激的生理机制是:大脑皮层接受刺激后,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如果应激过强*身体就处于充分动员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时间长了,会使生物化学保护机制受到破坏,使抵抗力降低、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而从心理上讲,当个体对紧张体验不能解除时,就达到了“过度应激”,它合影响正常心理活动的进行。因为当外界刺激唤醒大脑皮层*使之维持一定的觉醒水平时,会有助于心理活动的进行,但是如果过皮,会使之产生焦虑的反应。这种情况下,自控力会减弱,心理活动能力也会降低*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交得不充分、判断不准确,逻辑推理能力也会下降。所以,要想表现出最好的状态,需要处于适度的应激状态中。此外、人应该了解自己的极限,对自己的挑战应该适可而止。即使我们突破自己的权限,也应该一步步来。因为那样会给自己形成很大的压力,容易造成身心失调,损害健康。最后很可能欲速则不达,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世界上最经典的心理学故事一”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世界上最经典的心理学故事

世界上最经典的心理学故事

心理学,故事,人生,心理,智慧,人格,最经典,人脉,规律,弗洛伊德,世界上,使我们,原理,事物,奥秘,心态,情绪,方法,知识,一个故事,异常心理,心理学家,关键,利剑,国王,大脑,妻子,学会,导火索,心灵

2019-09-02 #故事大全

世界上最经典的心理学故事一

世界上最经典的心理学故事一

事物,婴儿,和尚,经理,张三,奥克,流浪汉,儿童,母亲,视崖,角色,实验,丈夫,人们,孩子,心理,悬崖,妻子,拿破仑,吉布森,个阶段,东西,动作,小张,德语,心理活动,注意力,状态,知觉,行为

2020-08-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世界上最经典的心理学故事一

世界上最经典的心理学故事一

事物,婴儿,和尚,经理,张三,奥克,流浪汉,儿童,母亲,视崖,角色,实验,丈夫,人们,孩子,心理,悬崖,妻子,拿破仑,吉布森,个阶段,东西,动作,小张,德语,心理活动,注意力,状态,知觉,行为

2020-08-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世界上最经典的心理学故事一

世界上最经典的心理学故事一

事物,婴儿,和尚,经理,张三,奥克,流浪汉,儿童,母亲,视崖,角色,实验,丈夫,人们,孩子,心理,悬崖,妻子,拿破仑,吉布森,个阶段,东西,动作,小张,德语,心理活动,注意力,状态,知觉,行为

2020-08-27 #故事阅读

7个经典心理学小故事 点拨人生

7个经典心理学小故事 点拨人生

寓言,关系,知识,事实,苹果树,力量,小王子,人生,心理,玫瑰,蜜蜂,工作,孩子,汤姆,动机,心理学,时候,爱情,生命,翅膀,老人,最重要,事情,经脉,果子,星球,朵玫瑰,事件,小猫,方法

2020-04-12 #故事会

7个经典心理学小故事 点拨人生

7个经典心理学小故事 点拨人生

寓言,关系,知识,事实,苹果树,力量,小王子,人生,心理,玫瑰,蜜蜂,工作,孩子,汤姆,动机,心理学,时候,爱情,生命,翅膀,老人,最重要,事情,经脉,果子,星球,朵玫瑰,事件,小猫,方法

2020-04-22 #短篇故事

7个经典心理学小故事 点拨人生

7个经典心理学小故事 点拨人生

寓言,关系,知识,事实,苹果树,力量,小王子,人生,心理,玫瑰,蜜蜂,工作,孩子,汤姆,动机,心理学,时候,爱情,生命,翅膀,老人,最重要,事情,经脉,果子,星球,朵玫瑰,事件,小猫,方法

2020-04-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7个经典心理学小故事 点拨人生

7个经典心理学小故事 点拨人生

寓言,关系,知识,事实,苹果树,力量,小王子,人生,心理,玫瑰,蜜蜂,工作,孩子,汤姆,动机,心理学,时候,爱情,生命,翅膀,老人,最重要,事情,经脉,果子,星球,朵玫瑰,事件,小猫,方法

2020-04-22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