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关于小学寓言故事的教学

时间:2020-07-25

小学寓言故事的教学步骤

提示:本文共有 205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寓言

是人类优秀文化长河中的宝贵财富,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它篇幅短小,却生动有趣。

一、循文设境,突出“趣”字

成功的教学需要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要通过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融入,唤起学习的热情。

1.形象有趣的导入设计。教学伊始,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守株待兔》时,我用多媒体先播放全国优秀课本剧《守株待兔》的视频,剧中人物那可笑的打扮、夸张的动作、幽默的语言,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使学生对进一步了解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诙谐幽默的朗读示范。范读可以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教师范读时的表情、语气、语调能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给学生。在学生初次接触寓言时,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与语言特点,教师选择或幽默或诙谐或夸张的语气示范朗读全文,能使学生一下子进入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去。如在教《狼和小羊》时,教师捏着嗓子用怪里怪气的语调读狼的话,用夸张的语气读出小羊的可怜。

3.身临其境的模拟表演。在熟读课文后,教师在课堂上创设课文情境,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角色的表演,能让学生真实的体验人物的情感。如在教《狐假虎威》时,教师创设表演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当时狐狸与老虎的动作、神态与语言,然后表演课文情节。这样的课堂学生会充满热情,并能在表演中领悟课文的含义。

二、循文寻理,落实“悟”字

小学阶段的寓言看似通俗易懂,但字里行间却隐藏着深刻的寓意。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通读全文,从课文的多个方面思考寓言的寓意。

1.从题目处感知寓意。有些寓言题目本身就是寓言内容高度的概括。只要弄懂了题目的意思,也就大体地感知了寓意。有位教师在上《自相矛盾》一文时,一开课就说了几句自相矛盾的话,引得学生哄堂大笑,然后在揭题时让学生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这样学生已基本上感知了“自相矛盾”的道理了。

2.于首尾处弄懂寓意。在寓言故事中,有的作者往往会在开头写几句暗示寓意的语句,有的会在结尾处加上一段简要的议论,让读者能够准确地把握到故事的讽刺所在。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关键语句,抓住这些言语精辟、思想集中体现的关键段,让学生充分朗读体会。如《南辕北辙》一文最后一段话是作者的议论,直接点出了寓意,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这段话,抓住“越……越……”这个句式,启发学生想象说话:马越强健,就越 ;车夫技术越好,路上就越 ;身上的盘缠越多,就越 。这样,学生很容易认识到如果方向错了,条件越好,就错得越厉害的道理。

3.在联系实际中深明寓意。寓言故事往往是抓住社会上某些人的思想行为特征,加以夸大与渲染,借此用来对照世界,影射生活,让读者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加以串联,从中得益。因此,在教学时,要把寓言里的人物或事件与现实中的人与事加以比较。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自相矛盾》一文时,在理解了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一起交流,并说说如何避免自相矛盾的事发生。这样使学生将思考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达到了深明寓言的作用。

三、 循文习言,落实“练”字

1.在概括、复述中实践语言。寓言故事短小精炼,非常适合进行概括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内容的训练,如在《揠苗助长》一文的教学,有位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后用“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的句式来概括主要内容,最后再让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复述课文内容。在概括与复述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实效性。

2.在补白、续写中实践语言。寓言故事有很多的“留白点”,这些“留白点”正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进行言语实践的良好素材,我们可以设计续写、插写等练习。如有位教师在《自相矛盾》一文的教学时,让学生为人物写反思。这种借用写反思的形式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想象思维,既增加了趣味,深明了寓言,也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锤炼。

四、循文而拓,落实“展”字

1.以篇带篇。如《南辕北辙》一文是魏国谋臣季梁为了劝阻魏王伐赵而来个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带出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可以把这个故事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将理解寓意与阅读历史故事联系在一起,由一篇寓言带出一篇历史典故,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

2.以篇带本。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上的寓言多数选自《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以及《左传》、《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战国策》等历史典籍。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阅读这些课外读本,使语文知识纵横渗透。我在教完《南辕北辙》后,在多媒体上呈现《战国策》这本书从古到今的多种封面,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本书的千古流传,随后再介绍里面最有趣的其他篇目,激发学生阅读这本书的兴趣。

诚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寓言教学的方法只有依纲扣本,循文而教,从学生的兴趣、文本的特点出发,加强语文能力的实践,拓宽寓言故事的阅读面,寓言教学才会自然、真实、有效。

[关于小学寓言故事的教学]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本文来源: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关于小学寓言故事的教学”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小学寓言故事教学

小学寓言故事教学

顾凌,学科,启东市,南通,学生,小学,寓言故事,江苏,情况,教师,教学方式,可根据,教学中

2020-07-21 #故事会

小学寓言故事教学策略

小学寓言故事教学策略

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寓意,扁鹊,学生,蔡桓公,道理,人物,教学,过程,让学生,a.,b.,c.,引导学生,小学,形象,教师,课文,教学中,写作能力,思想,思维,想象力,故事情节,教材,特点,比喻,特征

2020-07-23 #故事大全

小学寓言故事教学策略

小学寓言故事教学策略

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寓意,扁鹊,学生,蔡桓公,道理,人物,教学,过程,让学生,a.,b.,c.,引导学生,小学,形象,教师,课文,教学中,写作能力,思想,思维,想象力,故事情节,教材,特点,比喻,特征

2020-07-25 #经典故事

小学寓言故事教学策略

小学寓言故事教学策略

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寓意,扁鹊,学生,蔡桓公,道理,人物,教学,过程,让学生,a.,b.,c.,引导学生,小学,形象,教师,课文,教学中,写作能力,思想,思维,想象力,故事情节,教材,特点,比喻,特征

2020-07-27 #故事会

小学寓言故事教学策略

小学寓言故事教学策略

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寓意,扁鹊,学生,蔡桓公,道理,人物,教学,过程,让学生,a.,b.,c.,引导学生,小学,形象,教师,课文,教学中,写作能力,思想,思维,想象力,故事情节,教材,特点,比喻,特征

2020-08-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寓言故事,学生,教学,寓言,知识,故事,小学语文,教育,小学生,生活,哲理,思维,教师,修辞手法,内容,形式,意蕴,特点,视野,语言,教学中,给学生,意义,教育性,能力,语文,启迪,引导学生,语文素养,作用

2020-04-17 #经典故事

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寓言故事,学生,教学,寓言,知识,故事,小学语文,教育,小学生,生活,哲理,思维,教师,修辞手法,内容,形式,意蕴,特点,视野,语言,教学中,给学生,意义,教育性,能力,语文,启迪,引导学生,语文素养,作用

2020-07-22 #故事阅读

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寓言故事,学生,教学,寓言,知识,故事,小学语文,教育,小学生,生活,哲理,思维,教师,修辞手法,内容,形式,意蕴,特点,视野,语言,教学中,给学生,意义,教育性,能力,语文,启迪,引导学生,语文素养,作用

2020-07-25 #小故事

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寓言故事,学生,教学,寓言,知识,故事,小学语文,教育,小学生,生活,哲理,思维,教师,修辞手法,内容,形式,意蕴,特点,视野,语言,教学中,给学生,意义,教育性,能力,语文,启迪,引导学生,语文素养,作用

2020-07-27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