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时机 故事 角度

时间:2020-07-22

很有深意的哲理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73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时机、故事、角度 4个很有深意的哲理故事

发布时间:2020 02 17 来源: 点击:

大家都知道,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是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借用这个表述,我把这篇《中国速度将放缓》中体现出来的对外经济报道的要素归纳为时机、故事、角度这三点。 过去三十年经济的迅速增长,已经将中国推至全球经济的中心舞台。美国高盛公司曾预计,中国的GDP在2030年之前就将超过美国。这家全美最大的投资银行眼下正处于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中心。美联储已经宣布批准其实施业务转型,转为银行控股公司。 受这场源自华尔街风暴的拖累,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艰难时期。尽管基本面没变,中国经济还是受到了危机的影响。前三季度经济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 从10月到11月,从北京亚欧首脑会议到阿斯塔纳上合组织成员国总理会议,从华盛顿国际金融峰会到利马APEC峰会。多次国际高峰会议都将如何应对不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列入议事日程。 在来自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政要们同舟共济、觥筹交错的背后,一个事实渐渐浮出水面:美欧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已出现衰退,明年的经济增长几乎要靠新兴国家来担当重任。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马丁?沃尔夫说,“世界经济兜了一圈之后又回到原地,……。现在很可能是有活力的开放世界经济的最后机会”。 时机:先声夺人 沃尔夫老先生于是高屋建瓴地呼吁:我们需要新布雷顿森林体系。而在沃老发出呼吁两周前的一个星期天,英国广播公司驻上海记者昆廷?萨默维尔悄悄造访了北京郊区的一家玩具工厂。 显然,他不是来旅游的。 尽管我们无从知道当初这篇报道在选题时是出于作者自己的创意还是编辑部的命题约稿,但无论如何,这个选题能抓人眼球。因为在全球媒体还在津津乐道刚刚闭幕的亚欧论坛,连篇累牍地分析世界经济形势和介绍各国应对策略的时候,这篇报道精确地聚焦一个国家,干脆利落地抛出了观点和事实,让读者眼前一亮。 发稿日期是10月26日,亚洲和欧洲之间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政府间论坛闭幕后的第一天,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后一周。三天后,美联储为刺激经济再降利率0.5%,使基准利率降至1%。一周后,贝拉克?奥巴马当选美国下届总统。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已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7年的6.0%,跃居世界第四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目前,中国是美国和欧盟的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中国作为全球供给和需求来源的作用正日益扩大,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这个时机,这个国家,足以让深陷金融危机的人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故事:见微知著 一位路透社资深财经记者曾经对我说,“你坐拥着世界上最大的故事”You are sitting on the biggest story inthe world L这个故事就是中国经济。而要把中国经济这个大故事写得好看,就必须将微观的形象和宏观的数据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找出与统计数字对应的微观现象。 萨默维尔看起来深谙此道。 “这家工厂坐落在北京郊区。两个工人孤零零地坐在那里给毛绒玩具缝笑脸,其中一个是老板的妹妹。院子里有只大看门狗,此外就没什么声音了。” 这是稿件的导语。这些带有倾向性的细节描写是记者为报道奠定的基调:金融危机影响广泛,中国经济境遇艰难。 接着是直接引语。王淑珍音说:“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生意不像前两年那么好,顾客少了。我们考虑不做玩具,转做拖鞋。” 这些话让我想起了那段时间炒得沸沸扬扬的所谓“美国金融危机波及中国实体经济企业倒闭第一案”――合俊集团旗下两工厂倒闭。同样是做玩具的工厂,同样遭遇危机,这位英国记者似乎在寻找一个结论,不仅在南方,全中国的工厂都陷入了窘境,不得不另找出路。 王淑珍音的“戏份”还不止这些。“我离开时,王淑珍硬塞给我一堆毛绒熊猫,上面印着:我爱北京。她说,这些玩具是一个外国人订的,但他一直没来取。”读到这里,我简直觉得萨默维尔先生有点挑衅了,尽管他描述的应该是事实。 《华尔街日报》的资深编辑在培训那些为报纸头版提供特稿的记者时说,如果记者能够深入到双方的底层去挖掘信息的话,他的故事将拥有一种强烈的市井特质,这是坐在办公室里的人永远无法提供的。 没错,如果萨默维尔没有去工厂,和工人套近乎,他不会知道王淑珍做的毛绒熊猫上面印着什么字,他也不会被当作救命稻草一般对待。更重要的是,他的报道就缺少了那些颇具戏剧性的元素。事实上、我们的对外经济报道中不乏力透纸背的精品,如果能够适当加入这样一些戏剧性的元素,或许读起来会更有意思。 除了王淑珍,报道里还出现了另外3个具名的人物:杨惠妍,黄光裕,王奋军音。 杨和黄分别是胡润中国百富榜上去年和今年的第一名。记者并没有去采访这两位富翁,只是先计算了杨的损失:“去年在胡润中国百富榜上名列第一,今年降到第三。她的财富减少了50亿英镑,现在为近30亿英镑。”然后,又给黄算了一卦:“因为买卖的房子少了,需要冰箱和洗衣机等家电的人也将减少,他明年大概也保不住第一的位置了。” 与前面的王淑珍比起来,记者对这两位富豪显得惜墨如金。为什么呢?答案就在紧接着的这一段:“尽管超级富豪和新富不断增加,中国主要还是一个由农民工和农民构成的国家。” 我佩服这位外国记者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他看起来比一些中国记者更懂得抓大放小。当他的一些中国同行还在孜孜不倦地为报道经济成就而发掘典型人物时,萨默维尔已经找准了目标。 在建筑工地干活的农民工王奋军音是报道里最后出现的人物。“长时间的王作让35岁的他显得苍老。对他来说,每分钱都是重要的,他吝惜在面条里放肉,为了省钱寄回安徽老家――那是中国最贫穷的省份之一。” 读着让人心痛。当你把这样的例子写进宏观经济报道,怎么会不让人信服呢?难怪有搞对外报道研究的专家说,有些外国记者能把假的写成真的,而我们有时却会把真的写得看起来像假的。 “他听说过横扫外面世界的金融危机,也知道房价下跌意味着工地上的活儿会减少,但他说这没关系。” “谁还能比我更穷?”他说。“我老婆是农民,我们有个12岁的儿子,我们的生活水平很低。我们已经省得不能再省了。” 短短两段,满腹辛酸。其实话题并不新鲜,就是贫富差距。那么,在我们的外宣报道里,是不是适宜出现这样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描述呢?就这个问题,我请教过单位里的外国专家,他们 几乎一致认为,只要属实,这样很好,可以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可读性。 毕竟,无论如何,如果记者自己对故事里的人物都没有强烈的感觉,又怎么能指望读者对这样的故事产生感觉呢,更何况是对中国不甚了解的外国读者? 角度:他山之石 回到这篇报道的标题,为什么萨默维尔或者BBC的编辑把这篇报道的题目定为了“中国致富速度将放缓”呢?除了中国本身在当今世界所具有的眼球吸引力外,恐怕还有一个角度问题。 我们写宏观经济报道,往往会被命题的重要性所威匿,失去了与读者聊天的轻松心态,抛弃了对报道对象应有的健康的怀疑态度,经常以仰视的角度写出冗长乏味、缺少人性的报道。这样的报道常常说不清楚事情,或者把事情越说越复杂,让读者越看越糊涂。 就像曾经获得美国报纸编辑协会无期限特稿作品杰出奖的威廉?E布隆代尔说的,要消除报道对象身上神话的光环。 试想,如果我们把标题换成类似“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这样中规中矩的表述,是不是会显得刻板生硬了许多?“经济增长”和“致富”比起来,显然后者更像个,也更贴近读者。 总体来说,这位英国记者的报道角度还是比较客观的。尽管在一些细节描写上还是不免带有较强的倾向性,但是在写作过程中表现一点自己的感情似乎也无可厚非。 他对中国领导人的描述还是友好的:“王奋军和无数像他这样的人的经济安康是中国领导人最关注的。上周末,他们承诺今后12年让农民收入增加一倍。” 同时,他对中国经济走势的判断也是符合普遍预期的:“中国热到发烫的经济已经冷却。据预?,今后几年,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将从12%降到8%左右,但仍然足以让西方国家嫉妒得眼红。” 此外,无论他当初是从统计数据出发去寻找具有代表性的线索,还是反之,从线索出发去找数据,这篇报道里体现出的自下而上和国际化的视角,值得我们借鉴。 最后,还是要提一下记者对数据的使用。 我们都知道,数字是经济报道必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难驾驭的部分。这是一篇宏观经济报道,然而文中出现的数字寥寥无几。可以说是点到为止。 更值得一提的是,被作者用到的数据不是进出口、行业发展预测等经常被用来论证观点的统计数据,而是那些看起来和现实世界更相关的数字,比如“一年前,这家工厂还有80名工人”,“在中国,人均收入只有1000英镑左右。美国的人均收入几乎是中国的15倍”等等。 尽管这篇报道在分析问题上似乎显得有些不够深刻,但从发稿时机、讲述故事和报道角度等方面来看,仍然不失为我们对外经济报道的范例。 作者系新华社对外部经济室编辑 责编:张玉宁

相关热词搜索: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时机 故事 角度”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时机 故事 角度

时机 故事 角度

中国,记者,经济,萨默维尔,中国经济,故事,角度,读者,时机,世界,工厂,美国,编辑,金融危机,王奋,经济增长,作者,外国,宏观经济,数字,玩具,英国,沃尔夫,胡润,世界经济,农民工,事实,事情,人物,人均收入

2020-07-02 #短篇故事

冬至是拍摄美食好时机 利用这些技巧 让饺子和汤圆变身舔屏美食

冬至是拍摄美食好时机 利用这些技巧 让饺子和汤圆变身舔屏美食

美食,作品,光线,背景,色彩,餐具,拍摄出,水饺,自然光,角度,如果您,元素,反光板,汤圆,食物,进行拍摄,场景,多样性,形状,快门速度,摄影师,材料,节气,眼睛,窗户,颜色,您可以,拍摄技巧,色彩美,滤镜

2018-12-04 #短篇故事

诸葛亮一气周瑜得三城:选择时机很重要 时机未到莫出手!

诸葛亮一气周瑜得三城:选择时机很重要 时机未到莫出手!

周瑜,诸葛亮,曹仁,时机,襄阳,南郡,剧照,荆州,刘备,凌统,赵子龙,人马,勾践,常山,趁虚而入,往往是,使用了,卧薪尝胆,不鸣,吴孙权,周瑜正,夏侯惇,孙曹,孙武,张飞,朱元璋,楚庄,甘宁,称王,赵云

2008-07-19 #故事大全

抓住每一个时机

抓住每一个时机

上帝,时候,大船,故事,海水,上船,这个故事,信奉者,毛泽东,白叟,要你,错过了,友人,划子,宗教,基督徒,天堂,小船,店儿,幻想,惹出,情理,真谛,游泳圈,机会,毕生,渔网,海浪,脖子,老话

2020-07-02 #经典故事

抓住每一个时机

抓住每一个时机

上帝,时候,大船,故事,海水,上船,这个故事,信奉者,毛泽东,白叟,要你,错过了,友人,划子,宗教,基督徒,天堂,小船,店儿,幻想,惹出,情理,真谛,游泳圈,机会,毕生,渔网,海浪,脖子,老话

2020-07-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抓住每一个时机

抓住每一个时机

上帝,时候,大船,故事,海水,上船,这个故事,信奉者,毛泽东,白叟,要你,错过了,友人,划子,宗教,基督徒,天堂,小船,店儿,幻想,惹出,情理,真谛,游泳圈,机会,毕生,渔网,海浪,脖子,老话

2011-12-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抓住每一个时机

抓住每一个时机

上帝,时候,大船,故事,海水,上船,这个故事,信奉者,毛泽东,白叟,要你,错过了,友人,划子,宗教,基督徒,天堂,小船,店儿,幻想,惹出,情理,真谛,游泳圈,机会,毕生,渔网,海浪,脖子,老话

2010-05-26 #短篇故事

抓住每一个时机

抓住每一个时机

上帝,时候,故事,大船,小船,海水,道理,上船,这个故事,毛泽东,错过了,惹出,一生,宗教信仰者,基督徒,天堂,店儿,朋友,游泳圈,机遇,渔网,海浪,真理,脖子,老人家,老话,现在我要讲,可能有,其实也,世界上

2011-06-27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