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连横奇才张仪是如何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就破掉苏秦的六国合纵

时间:2020-07-21

他首先游说的是秦王,他说:我听说,不知道就乱说是不明智的,知道不说却是不忠诚的

提示:本文共有 785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6 分钟。

在主张连横,破除合纵方面,张仪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他首先游说的是秦王,他说:“我听说,不知道就乱说是不明智的,知道不说却是不忠诚的。作为臣下,不忠诚应当处死说话不慎重也应当处死。虽然如此,但我还是愿意把我知道的说出来,希望大王裁决我的罪过。

我听说,赵国的北面是燕国,南面是魏国,他们联合楚国,团结齐国,争取韩国,形成合纵联盟,将要向西与秦国为敌。我私下里更感到好笑“现在秦国的土地,截长补短,纵横几千里,精兵数百万;秦国的号令严明,赏罚有信,地形便利,没有哪个国家能比得上。凭着这样的条件来对付天下,天下不难兼并占有。由此可以知道,秦国作战没有不获胜的,攻城没有攻不下的,遇到的敌兵没有不被打败的。秦开辟了土地数千里,战功特别显著。但是军队疲惫,人民生活困苦,土地荒芜,粮仓空虚,四周的诸侯不归服,霸王的功名没有成就,这没有别的原因,是因为谋臣都没能竭尽他们的忠心啊。

赵国位于六国的中央,是侨民杂居的地方,赵国的人民轻浮,难以任用,号令不严明,赏罚没有信用,地形不便于攻守,国君又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的力量,赵国本来就有亡国的迹象,却又不抚爱百姓,而是调用全国的军民,驻守在长平,去争夺韩国的上党,大王下今攻打赵国,夺取武安。在那个时候,赵国的君臣之间不和睦,卿士又互相不信任,那么邯郸就很难守住。如果攻下邯郸,收取河间,然后率军向西攻打修武,越过羊肠降服代郡和上党郡,这样,代郡的36个县,上党的17个县,不用动用一件铠甲,不用让一个人受苦,就能归秦国所有。代郡、上党不用武力就归属秦国,东阳、河外不用武力就归齐国,中山、呼沱不用武力就归属燕国。这样,攻下赵国,韩国就必然灭亡;韩国灭亡了,楚国和魏国就不能够单独存在。这样就一举打败了韩国,损害了魏国,控制了楚国,进一步削弱了齐国和燕国,再挖开白马津口用黄河水灌魏国,必定会破坏合纵联盟。大王可以悠闲地等待,诸侯就会一个接一个来降服,霸王的功名就可以实现“我冒死请求拜见大王,说一说如何一举挫败诸侯的合纵联盟,攻下赵国,灭亡韩国,臣服楚、魏两国,使齐国和燕国来亲附,成就霸王的功名。大王姑且听一听我的主张。如果此举不能成功,大王就杀了我在全国示众,以此惩戒为大王出谋划策不忠诚的人。”

但秦王采纳张仪连横的建议,确实挫败了各诸侯国的合纵联盟。秦惠王九年(公元前329年),楚威王攻打魏国,作为客卿张仪对秦王说:“大王不如帮助魏国以增强它的实力。如果魏国战胜了,将亲近秦国,一定会献上西河之外的土地;如果魏不能取胜,它也不能把这块土地守住,大王您一定会得到它。”秦王听从了张仪的建议,召集皮氏邑的兵卒1万人,战车100乘给魏国使用。犀首带兵打败了楚威王,但魏国兵士疲惫,又惧怕秦国,果真把西河之外的土地割让给了秦国。秦惠王十年,秦惠王派公子华和张仪攻打魏国的蒲阳,一举拿下。而张仪却劝秦王将蒲阳还给魏国,并派公子繇到魏国去做人质,以此来达到分划魏国,破坏合纵的目的。他赶到魏国,对魏王说:“秦王对魏很好,魏不能无礼。”魏王就把上郡和少梁两地割让给秦国以示答谢。这件事办成后,秦惠王很高兴,正式任命张仪为宰相。

张仪在秦国当了四年宰相。第二年时,他作为秦将,攻取了陕,在上郡建立了防塞。两年后,张仪被派往齐、楚,与齐、楚的宰相在啮桑相会。从东方回来后,张仪被免去了宰相的职务。为了秦国,他转到魏去做了宰相,想劝魏王事秦以使各诸侯国效法魏。但起初魏王并不听从张仪的劝说,秦王大怒,就派兵攻占了魏国的曲沃和平周,又暗地里给张仪更优厚的待遇。张仪很惭愧,但又没有什么可回报的。四年之后,魏裹王卒,哀王立,张仪又劝说哀王事秦,哀王也不听从,于是张仪暗中叫秦派兵攻打魏国,魏军迎战,结果战败。第二年,齐国又在观津打败了魏国。秦国乘机攻打魏国,先打败了韩申差的军队,杀了8万多兵卒,各诸侯都大为震恐。

张仪又乘机劝魏王说:“魏国方圆不超过1000里,士卒不超过30万。地势四面平坦,像车轴的中心那样,可以畅通四方诸侯,又没有名山大川的阻挡。从郑国到魏国不过200多里地,战车疾驰,士卒奔走,不用费什么力气就到了。魏国南面与楚国接境,西面与韩国接境,北面与赵国接境,东面与齐国接境,如果统计守卫四方的士卒,戍守亭鄣的人应当不少于10万人。魏国的地理形势,实在像一个大战场呀!魏国如果向南与楚国交好而不与齐国交好那么齐国将攻打魏的东边;向东与齐国交好而不与赵国交好,那么赵国将攻打魏的北边;不与韩国交好,那么韩国将攻打魏的西边;不与楚国交好,那么楚国将攻打魏国的南边一这就是所谓的四分五裂的道理啊!“各诸侯国联合起来的目的,是想借以安定国家,尊敬君主,增强兵力,扬名于世。主张合纵的人,想使天下为一,在洹水之上歃血为盟以抗击秦国。但是,即便是亲兄弟,也会为钱财而争执,何况是靠苏秦所主张的伪诈、反复不定的策略,怎么能成大事呢?它不能成功是再明显不过了“大王不事秦,秦发兵攻打河外,占据卷,衍、燕、酸,劫持卫国取得阳晋,那么赵国就无法南通。赵国无法南通则魏国无法北通,魏无法北通那么合纵的道路就会断绝,合纵之道断绝那么大王的国家想要不倾危是不能得到的,秦国挟持韩国攻打魏国,韩国惧怕秦国,那么韩秦合一,魏的灭亡就立等可待,这是我为大王感到忧虑的。为大王着想,不如事秦。事秦,楚、韩一定不敢轻举妄动没有楚、韩的威胁,大王就可以高枕而卧,国家就没有什么忧愁了。”

放下威吓,张仪又开始利诱:“而且,秦国最想削弱的是楚国,而能削弱楚国的莫如魏国。楚国虽然有富饶广大的名声而实际上国内很空虚,它的士卒虽然很多,但轻易就会败北,不能坚战。如果发动魏的全部兵力向南攻打楚国,一定能取胜,割取楚国的土地以扩大魏国的疆域,打击楚国以利于秦国,这是再好不过的事。大王如果不听我的劝告,那么秦国的甲兵将会东伐,这时候再想事秦,就不可能了。”然后他又攻击苏秦:“那些合纵的人,大多讲空话。游说诸侯的目的,在于使自已得到封侯。那些从事游说的人,没有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大谈合纵的好处,以劝说国君。一般国君赞赏他们的辩才,受其影响和迷惑。“我听说,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希大王能采取正确的政策。为大王着想,请允许我回秦国,帮助魏国与秦国通好,”

在张仪的多次劝说下,魏哀王终于答应与秦国交好,率先违背了合纵的盟约。完成任务的张仪回到秦国,又担任了秦国的宰相。秦国想攻打齐国,但齐、楚相约合纵,于是张仪就出使楚国。楚怀王热情接待了张仪,张仪借机劝楚王闭关绝齐:“大王如果真能听从我的建议,闭关并断绝与齐国的纵约,我将献上商於600里的土地,让秦女做大王的姬要,秦楚之间通婚,永为兄弟之国。这样就可以在北边削弱齐国的势力而在西边又能交结于秦国,没有比这更便利的计策了。”楚王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就把楚国的相印交给张仪,并给了他很多的礼物。于是楚国关闭了临齐的城门,断绝了同齐的交往,并派一个将军随张仪去秦国接受土地。张仪到秦国后,假装途中从马车上掉下来受了伤,三个月没有朝见秦王。楚王听到这个消息,还以为张仪认为他同齐国断交的态度不坚决,就派勇士到宋国借了印符,赶到齐国大骂齐王。齐王大怒,就降低地位与秦国交好。秦、齐交好后,张仪才上了朝。后来张仪对楚国的使者说:“我有秦王赐给的土地六里,愿意献给大王支配。”楚使听后知道上当受骗了,非常气愤地说:“我奉大王之命,来接纳商於的土地六百里,从来没听说过是六里。”于是立即返回楚国,向楚王报告了这件事。楚王大怒,发兵攻打秦国。但秦、齐联合起来攻打楚国,杀死楚国士卒8万人,取得了丹阳、汉中两地。楚国又加派兵力袭击秦国,在蓝田展开大战,结果楚大败,不得已又割让了两座城邑与秦和解。

秦国又想得到楚国黔中一带的土地,便要挟楚国,说愿意用武关以外的土地交换。楚王此时对张仪恨之入骨,所以说“我不愿意以地易地,只要能把张仪给我处置,我就献上黔中的土地。”秦王犹豫不决,张仪却自动请行,说:“秦国强盛,楚国衰弱,我和楚国的靳尚很好,靳尚侍奉楚夫人郑袖,而郑袖的话楚王句句都听。而且我奉大王您的命令出使楚国,楚国又怎么敢杀我呢?”原来张仪早已买好了内应,才如此自信。张仪到楚国后立即被因禁,择日问斩,但正如张仪所料,靳尚、郑袖两人都为张仪说情,楚王于是后悔,赦免并释放了张仪,又像从前那样厚待他。他劝说楚王:“秦国已占领了天下土地的一半,兵敌四国,占据着险要的地势,四周有大河环绕,有坚固的要塞,有勇猛的士卒100多万,战车1000乘,战马1万匹,积谷如山。秦国不出兵则已,一出兵,就可轻易地截断天下的脊背,天下有后降服的则将先灭亡。那些合纵的游说者主张联合六国来抗秦,无异于驱赶羊群和猛虎斗,大王不与猛虎交往,却反而和群羊交往,这真是打错了主意。”

接着张仪又向楚王谈到天下的形势:“当今天下的强国,非秦即楚,两国如果相争,则其势不可两立。大王不与秦交好,秦国派兵攻下宜阳,楚与韩的交往就不能通畅。攻下河东,取得成皋,韩一定会对秦称臣,魏国也会闻风而至。秦攻打楚的西边,韩、梁攻打楚的北边,楚国还想不倾危吗?“主张合纵的人聚集一群弱者而攻打最强的国家,不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势就轻易开战,国家贫穷却多次举兵,这是使国家危亡的计策啊。我听说,士兵比别国少不要向其挑战,粮食比别国少不要与其持久开战。那些主张合纵的人,专讲一些华而不实的辞藻,只讲不事秦的好处,却不讲它的坏处,最后受到秦的攻打,就来不及制止它了,所以希望大王多加考虑。”讲完了当前的形势,张仪又对秦楚之战作了假想,并回顾了楚国与别国的交战史。他说:“秦国西有巴蜀,用大船装载粮草,从泯山出发,顺长江漂流而下,到达楚国为3000多里。用枋船运载士卒,每枋载50人和足够三个月吃的粮食,顺江源流,一天行走300多里,不费牛马的力气,不到十天就可以到达扦关。扦关受惊,坚守其东各城,则黜中、巫郡就不归大王所有了。秦派甲兵出武关,向南攻伐,楚国的北境将断绝。秦派兵攻打楚国,使楚受到危难仅在三个月之内,而楚等待各诸侯国的救援,却要在半年之外,到那时救援也没用了。大王依恃弱国的援救,而忘掉了强秦会带来的祸患,这是我为您感到忧虑的。“大王曾经和吴人交战,五战三胜,上阵的士卒都快用尽了偏守在新城,残存的百姓生活困苦。

我听说攻大的国家易于倾危,人民疲敝的国家对君主不满。大王您与强秦作对,我很为大王担心。“秦之所以15年不出函谷关攻打齐、赵,是因为秦有合并天下之心。楚国曾经与秦国在汉中交战,楚国没有战胜,反而丧失了执珪的列侯70多人,汉中也丢失了。楚王大怒,再次兴兵攻打秦国,在蓝田开战。这就是所谓的两虎相斗。秦楚互战使各自疲敝,韩魏就可以全制其后,肯定没有比这更危险的了。希望大王多考虑:秦派甲兵攻打卫的阳晋,其他各诸侯国就不能行动。大王在这时候调动全国的兵力攻打宋,用不了几个月就可以拿下宋,然后再向东攻打,那么泗上的12个诸侯都将归大王所有。”像上次劝说魏王那样,张仪又开始攻击苏秦:“天下间以合纵说使诸侯互订盟约坚守的人,就是苏秦。他被封为武安君。作为燕国的宰相,他就和燕王阴谋攻打齐国,分裂它的土地;他假装有罪逃到齐国,齐王接受了他并让他做了宰相,住了两年后他的阴谋被发觉,齐王大怒,车裂了苏秦。他用伪诈的手段想使诸侯联合为一的策略,显然不会成功了。”最后张仪又开始利诱:“现在秦楚交界,本来应该是友好的国家。如果大王真能听从我的劝告,我将请秦王派太子到楚国做人质,大王也派太子到秦为人质。我再请秦王将女儿许给大王做姬妾,同时奉上有一万户人家的大都邑作汤沐邑。秦楚永结兄弟之国,互不攻伐,我觉得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楚王在张仪的巧言利诱下,防线全部崩溃,再一次听信了张仪的主张,同意和秦国交好。张仪离开楚国后,顺便又到了韩国。他为韩王详细分析了韩国的不利形势,说:的平“韩国地势险恶,人民多山居,五谷中所出产的,不是菽就是麦,人民的饭食大多为菽饭藿羹之类。一旦一岁没有收成,人民就会连糟糠也吃不饱。土地方圆不过九百里,不能存下够两年吃的粮食。料想大王的士卒,总共不过30万人,厮徒之类的贱人也已算在其中了。除了戍守徼亭鄣塞的之外,余下的不过20万人罢了。而秦国有带甲的士卒100多万人,战车1000乘,战马1万匹,勇猛无畏的敢死之士不可胜数。秦国能疾驰的好马,也不可胜数。山东的士卒身披甲胄来会战,秦士卒不仪披甲祖臂应战,也会左手拿人头,右臂挟俘虏。秦国的士卒和山东的士卒相比,就像孟贲和懦夫。用像孟责的士卒攻打不服从的弱国,和用千钧的重物压在鸟卵上没有两样,一定没有幸运之卵。

“各诸侯及其群臣不估量自己的土地少,却听从合纵说者的花言巧语,这些人都说:“听我的计策可以强霸天下。不顾国家的长远利益而听从花言巧语,贻误人主,没有超过这个的。“大王不事秦,秦派甲兵占据宜阳,隔绝韩国的土地,向东攻取成皋、荥阳,那么鸣台之宫、桑林之苑就不属大王所有了。阻塞成皋,断绝土地,大王的国家就被割裂了。先事秦就会国家安定,不事秦国就有危难。造成了祸端却祈求有福报,计划浅而招怨深,与秦作对与楚交好,虽想国家不灭亡,也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为大王筹划,不如事秦。秦所想的不过是削弱楚国,而能削弱楚国的没有比得上韩国的。不是因为韩国比楚国要强盛,而是韩国所处的地势造成的。现在大王您向西事秦并攻楚,秦王一定很高兴。攻楚可以从楚国的领土上得到利益,使自己转祸为福,实在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在张仪的连欺带诈的劝说下,韩王同意了张仪的计策。

张仪返回秦国,向惠王报告了他的成果,惠王用五邑封张仪,号为武信君。秦惠王又派张仪去游说齐王。齐王接待了他,他又故伎重演,劝齐玉说:“天下的强国没有超过齐国的,朝中的重要大臣都是同姓父兄,人民富足,生活安乐。但那些为大王出谋划策的人,都只看到暂时现象,而不是从长远利益着想。那些合纵者,一定向大王说:‘齐国西面有强大的赵国,南面有韩国和魏国。齐国背后是大海,土地广大,人民众多,兵强士勇,纵使有一百个秦国,也不会对齐国怎么样。大王满足于他们的说辞却没有考虑实际情况,那些合纵者,结党营私,自然认为合纵是好的“我听说,齐国与鲁国三次交战而鲁国三胜,但鲁国随后就灭亡了,虽然有战胜的名声,实际上却亡了国,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齐大而鲁小。现在秦国与齐国的形势,就像当年齐国与鲁国一样。秦赵在河漳之上交战,两战而赵两胜秦:在番吾之下交战,两战又胜秦。四战之后,赵损失了士卒数十万,只有邯郸留了下来,虽然有战胜的名声而国家实际上已经破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因为秦强赵弱。

“现在秦楚已经相约嫁女娶妇,结为兄弟之邦。韩献宜阳、魏献河外、赵割河间一带以事秦。大王不事秦,秦必定驱使韩、魏的士卒攻打齐国南方的土地,让赵兵渡过清河,直指博关,那么临淄、即墨就不属大王所有了。国家一旦受到进攻,再想要事秦就不可能了。所以希望大王多加考虑。”齐王被张仪这一套连蒙带骗带要挟的把戏迷惑了头脑,也答应了张仪的建议。一离开齐国后,张仪这才西去游说赵王,这一次更是把他的策略运用得淋漓尽致,他首先恭维了赵王一番:“我作为秦国的使臣向大王献上一个计策。大王率天下诸侯共同抗秦,使秦不敢出函谷达15年之久,大王的威德畅行于山东大国之间,秦国恐慑服,修缮铠甲,磨砺兵器,修饰战车,练习驰射,大兴农田,积累谷物,固守四封之内,不敢有所行动,只是大王有意深责其过呀!”这番恭维,看似恭敬,其实已经暗含了杀机,所以他又接着说:“现在秦靠了大王的督贵,西取巴蜀,兼并汉中,包围东西两周之地,迁动传国九鼎,防守着河南的白马津。秦国虽然地处偏远,已经愤怒很久了。现在秦有敝甲凋兵,驻扎在渑池,愿意渡过黄河,越过漳河,占据番吾,聚会在邯郸城下,效武王伐纣之事,于甲子日,与赵国交战。因此,特派我为使臣,先来敬告大王。”

然后他又再次攻击苏秦:“大王最信任、依靠的人,就是倡导合纵政策的苏秦。苏秦以言语荧惑诸侯,颠倒是非,他想暗中颠覆齐国,结果自己却被车裂。天下诸侯无法联合为一,已经很明显了。现在秦楚已结为兄弟之国,韩魏也已向秦称臣,齐国献出盛产鱼盐的土地,这是断掉了赵的右臂。断了右臂还要同别人争斗,失去同党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想要不发生危险,又怎么可能呢?”接着他又进一步欺骗、威胁赵王,说:“现在秦国已经派出了三支军队:其中一军阻塞午道,告诉齐让它派兵渡过清河,驻,守在邯郸的东边;一军驻扎在成皋,驱使韩、魏的军队驻于河外;一军驻扎在渑池,联合四国共同攻打赵国,赵国被打败后,必定会被一分为四。所以我不敢隐匿情况,先来告诉大王。为大王着想,不如和秦王在渑池会面,当面达成协议,请秦兵不要进攻。希望大王早定计策。”赵王也被张仪这一番说辞吓住了,答应了他的主张。这样,连合纵盟约的提出国都背了约,合纵之约实际上已没有什么意义了张仪游说诸侯,连横破纵的最后一个国家是燕国。

六国中五国已经叛纵,说服燕王就是很容易的事了。对燕王,张仪主要采用了离间的策略,他说:“大王所亲近的,莫如赵国了。以前,赵襄子曾让他姐姐嫁给燕王,以后他想并吞燕国,就和燕王约定在句注相会,然后暗中派人在酒酣之际用金斗杀死了燕王。赵王的姐姐听到这件事,就摩笄自杀了。燕王的死亡及其原因,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赵王的狠毒暴戾,不顾亲情,是大王您亲见的,您还认为赵王可亲近吗?赵王兴兵攻打燕国,两次包围了燕的都城并劫持了大王,大王割让了十座城池来赔罪。现在赵王已在渑池与秦王相会,献出河间一带给秦国。大王如果不事秦,秦国派甲兵攻占云中、九原,驱使赵国攻打燕国,那易水、长城就不是大王所拥有的了“现在赵国相对于秦国,就像秦的一个郡县,不敢妄自发兵攻伐。如果大王事秦,秦王肯定会很高兴,赵也不敢对燕轻举妄动。那么,燕国就西有强秦之援,南无齐赵之患,所以希望大王多加考虑。”

燕王听了张仪的一番议论,也同意了他连横的主张,并献出恒山末端的五个城邑来事秦。至此,张仪破六国合纵的任务完成,于是返回秦国复命,但他还没有走到咸阳秦惠王就去世了,惠王的儿子武王即位(公元前311年)。武王做太子时就不喜欢张仪,他继位后群臣都说张仪坏话,说他是“没有信用,左右卖国以取容的人”,说什么“秦国要再任用这样一个人,恐怕要遭到天下人的耻笑”。诸侯各国也纷纷背叛连横,重新合纵。齐国就首先派使者责难张仪。张仪怕被诛杀,就对秦武王说:“为秦的利益着想,必须使东方有大的变故,然后大王才能获得更多的土地。现在我听说齐王很憎恨我,我在哪儿,齐王就会讨伐哪儿。因此,我乞求您让我到魏国去,那样齐国一定会攻打魏国,当魏齐两国的军队相持不下时,大王就可以乘机攻打韩国,进占三川,然后出兵函谷关,不需攻伐,直达周都,这样周天子必定献出祭器,大王就可以挟持天子,成就王业了。”秦王以为很对,就准备了三十辆草车送张仪去魏国。张仪到魏国后,齐国果然派兵来伐,魏哀王很恐惧。张仪对魏王说:“您不必担忧,我自有办法让齐国罢兵。”张仪派舍人冯喜到楚国去,借用楚使臣的名义去齐国,对齐王说:“大王很憎恨张仪,虽然这样,大王此举却帮助张仪取得了秦王的信任。”齐王很是不解,冯喜就把张仪临行前同秦武王的谈话详细告诉了齐王,齐王恍然有所悟,就撤退了攻魏的士卒。张仪在魏国做了一年宰相,于周赧王六年(公元前309年),死于魏国。

张仪游说各国,没用一兵一卒,只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就轻易地破掉了六国合纵,改变了天下的形势,确实是以辩才使天下兴亡的人物!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连横奇才张仪是如何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就破掉苏秦的六国合纵”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战国张仪与苏秦是如何合纵连横的?他俩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战国张仪与苏秦是如何合纵连横的?他俩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张仪,苏秦,秦国,苏兄,舌头,合纵,婆娘,计划,银子,同窗,尾巴,本钱,秦王,策略,连横,阁下,了解你,一笑,张仪才,下安,一群羊,双子星座,公事,一番话,一体,上策,万岁,三寸舌,主儿,九霄

2015-12-25 #故事大全

苏秦和张仪的故事

苏秦和张仪的故事

苏秦,张仪,秦国,苏张,鬼谷子,拖鞋,秦王,结果,老人,苏君,天下,主张,合纵,宰相,故事,赵国,连横,给他们,那老人,比苏,鬼谷先生,名师,向北,名的,人物,人心,位置,元宵,六韬三略,包子

2019-04-18 #短篇故事

战国策小故事:张仪替秦国推行连横政策

战国策小故事:张仪替秦国推行连横政策

秦国,大王,渑池,诸侯,秦王,赵国,赵武,驻扎在,合纵,齐国,苏秦,赵军,先王,右臂,天下,敝国,战车,时候,邯郸,陛下,会战,张仪,成皋,王率,秦惠王,路大军,天子,御史,主张,君王

2008-09-12 #经典故事

战国名嘴张仪 凭借三寸不烂之舌 瓦解合纵联盟 化解秦国危机

战国名嘴张仪 凭借三寸不烂之舌 瓦解合纵联盟 化解秦国危机

张仪,秦国,苏秦,合纵,楚国,魏国,齐国,楚怀王,实力,建议,盟约,秦惠文王,鬼谷子,魏王,孙膑,楚怀,秦惠文,危机,王后,秦王,结果,联盟,连横,告诉他,于苏秦,仪利,信张仪,商鞅,强秦,得多

2015-05-17 #长篇故事

此一人带出的四个徒弟 个个旷世奇才 苏秦 张仪 孙膑 庞涓

此一人带出的四个徒弟 个个旷世奇才 苏秦 张仪 孙膑 庞涓

鬼谷子,张仪,孙膑,历史,苏秦,老师,年代,弟子,秦国,传奇,合纵,哲学,秦王,魏国,孔子,人物,军事家,历代,口才,天下事,天下,徒弟,王朝,色彩,门下,你知道,兵荒马乱,呼风唤雨,足不出户,李斯

2017-01-06 #短篇故事

鬼谷子四大弟子:孙斌 庞涓 苏秦 张仪

鬼谷子四大弟子:孙斌 庞涓 苏秦 张仪

孙膑,苏秦,鬼谷子,张仪,徒弟,故事,西游记,师兄弟,历史,弟子,战国,猪粪,秦国,孙悟空,这个人,事情,师傅,时候,舞台,门派,如果没有,菩提老祖,合纵连横,金蝉脱壳,中来,孔子,孙斌,镇元子,人们,书籍

2010-04-14 #故事会

张仪 战国时著名“连横”家 是怎样“连横”六国的?

张仪 战国时著名“连横”家 是怎样“连横”六国的?

张仪,秦国,楚国,齐国,楚怀王,连横,秦惠王,使者,合纵,土地,楚王,策略,秦孝公,相国,主张,使臣,大臣,盟约,要数,联盟,贵国,魏国,商鞅,安邑,国魏国,封为武,张仪村,王显乡,新登,秦相

2019-01-09 #经典故事

张仪和苏秦是同门师兄弟?别被史记带偏了

张仪和苏秦是同门师兄弟?别被史记带偏了

苏秦,张仪,史记,合纵,公孙衍,吕不韦,纵横家,于张仪,秦始皇,战国时期,主张,对手,故事性,故事,破绽,规矩,连横,两个人,这个故事,张利嘴,司马迁,师兄弟,发现了,一国之君,下怀,中关,为人所知,人心,压力,典型

2010-08-18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