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中的神话原型

时间:2020-07-17

中国神话故事原型

提示:本文共有 1245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5 分钟。

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中的神话原型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中的神话原型吴新平内容提要中国现代作家从中外古老的神话传说、奇幻的民间故事以及神圣的宗教神话中撷取题材 ,创作了一大批神话题材文学作品,使许多古老的神话原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衍生出新的意蕴 ,其中以拯救原型、再生原型 、复仇原型和追寻原型得到了现代作家们最多的关注与表现 。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创作是现代作家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变相地参与现实的表现与结果。这些神话题材文学作品以古老的神话原型为载体 ,在神话的世界中隐喻地表达了创作主体对现实世界的体悟与评判 ,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神话题材文学 拯救原型 再生原型 复仇原型 追寻原型作者简介 吴新平 ,男 , 年生 ,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世纪初的神话复兴运动给世界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 “神话已不再被视为满足原始人求知欲的手段 ,而被看作与人类想象和创作幻想的其他方式有亲缘关系的前逻辑象征体系 。”川 页 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来说 ,曾经被冷落的远古神话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开始受到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广泛关注 ,以神话为创作素材也迅速进入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视野 。许多中国现代作家从古老的神话传说 、奇幻的民间故事以及神圣的宗教神话中撷取题材 ,创作了一大批神话题材文学作品 ,使很多古老的神话原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衍生出新的意蕴 。在这些神话题材文学作品 中 ,一些形态相同的神话原型得到了现代作家的集中表现 。为什么在不同作家的神话题材作品中会表现出相同的神话原型呢 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作家潜意识中不自觉地传承 ,另一个则是作家有意识地自主选择 。从潜意识层面来讲 ,如果以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作为参照系来看的话 ,神话原型是 “集体无意识 ”的重要内容 ,是原始心理的经验类型 。我们 “每一个人都是种族的人 ,在每个人的心理深处都积淀着种族的心理经验 。 自原始社会以来 ,人类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心理遗产就积淀在每一个人的无意识深处 ,这就像低能动物的本能也能通过遗传延续下去一样 。这种世代相传的心理经验不是个人的 ,而是集体的 ,全种族的 ,是一种 `族群记忆 ” 。〔〕因此 ,那些积淀着中华民族记忆的民族神话及其神话原型早已构成了一种强大的 “集体无意识 ” ,成为了每一个中国现代作家共同的心灵遗留物 。从意识层面来看 ,中国现代作家身处一个思想文化观念转型 、社会政治动乱的特殊时代 ,他们一方面对包括神话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思考 ,一方面还肩负着启蒙民众 、救国救民的历史使命 。于是在采用神话素材进行文学创作时 ,作家们会有意识地根据当时的政治与文化的发展需要 ,对神话素材进行合理地艺术改编 ,使其具有更强的说服力与针对性 ,从而更好地实现启蒙与救亡的目的 。因此 ,那些原本萌生于神话之中 ,却又能够变相地反映现实世界 、触碰民众内心的神话原型必然成为了作家们创作上的共同选择 。综观中国现代作家创作的神话题材文学作品 ,以拯救原型 、再生原型 、复仇原型和追寻原型得到了现代作家最多的关注与表现 。值得一提144华夏文化论坛 ·第八辑的是 ,虽然有些中国现代作家在创作神话题材文学作品时借用了外国的神话素材 ,但这些作品都无可避免地打上了中国社会的时代烙印 。一 、拯救原型拯救原型是原始人类在与大自然较量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心理模式 。面对神秘未知的大自然带来的众多灾难 ,原始人类常常手足无措 。于是 ,他们幻想获得某种神奇而巨大的力量 ,抑或有一个在身体或智力上不同凡响的英雄人物能够帮助他们战胜灾难 ,拯救他们脱离困境 ,从而形成了人类最原始的拯救原型 。这种拯救原型不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之中 ,而且也深深地积淀于人类的文化心理结构中 ,形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 。当深陷灾难重重的生存处境或痛苦不堪的精神困境之时 ,人类总会期盼一种拯救的力量能够力挽狂澜 。在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作品中,以神和英雄的原型意象的大量书写 ,既表现出拯救原型的重新复活 ,也反映了中国现代作家自身的拯救意识 。虽然中国现代作家所处的现实世界 、时代背景与原始人类所处的生存环境不可同日而语 ,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着相似的地方 。面对腐朽落后的旧中国 ,国内政治局势动乱 、民不聊生 ,再加上日本帝国主义侵华 ,民族国家生死枚关 ,现代作家们无不希望有仁人志士能够站出来终结战乱 ,打倒反动派和侵略者 ,拯救饱受苦难的人民 。从对英雄人物的渴求 、对正义力量的呼吁 、寄希望于被拯救的心理来看 ,现代作家与原始人类的精神世界无疑是相通的。于是 ,那些曾经在神话中拯救人类的神或英雄 ,如补天的女蜗 、治水的大禹 、盗火的普罗米修斯等中外神话形象 ,开始在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中复活 。鲁迅作为一个坚持以立人为出发点 ,以救世为终极 目的作家 ,他的作品表现了很多拯救原型 。 年 ,鲁迅从女蜗 “传黄土造人 ”和 “炼五色石补天 ”的神话故事中取材 ,创作了一篇富有拯救意味的神话题材小说 《不周山》,收人小说集 《故事新编 》后改题为 《补天 》。小说通过对女蜗创造人类 、修整天地的丰功伟绩的想象性描述 ,塑造了一个创造人类 、拯救人类的伟大英雄形象 ,表达了鲁迅对女蜗拯救人类 、忘我献身的精神的肯定与歌颂 。 《故事新编》中的另一篇神话题材小说 《理水 》写的是神话英雄大禹治水的故事 。在这篇小说中 ,鲁迅独具匠心地以借古讽今的笔法将大禹和现代人置于同一片故事时空中。洪水滔天 、灾荒连年 、老百姓受苦受难 ,这个本是神话中大禹治水的故事背景 ,却宛如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旧中国的写照 。小说的前半部分大禹并没有出场 ,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一群高高在上的官场大员 、附庸风雅的文人学者 、愚昧无知的下民代表 , 目的就是以这些人的丑陋嘴脸和可笑行径反衬出后面登场的大禹任劳任怨 、脚踏实地拯救人民 、为民造福的高尚形象 。鲁迅先后对女蜗和大禹这两个充满拯救精神的神话形象的刻画 ,无疑是希望在那个黑暗年代里唤起更多的像女蜗和大禹一样勤恳务实地改造旧中国、拯救中华民族的英雄先驱 。同女蜗 、大禹这样 的拯救人类的神话原型一样 ,古希腊神话 中为人类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也一直被视作拯救者和殉道者的象征 。郑振铎的小说 《取火者的逮捕 》就是直接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的故事 。在这篇小说中 ,郑振铎突出地表现了普罗米修斯为拯救人类 ,敢于反抗宙斯的强权 、不惧牺牲的英雄形象 。联系到作家创作这篇小说所处的时代背景 ,我们不难发现他实际上是借用普罗米修斯反抗宙斯 、盗火拯救人类的神话故事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中的神话原型变相地抨击上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压迫与黑暗统治 ,歌颂革命者拯救中国社会的正义精神 ,具有强烈的时代战斗意义 。与郑振铎在 《取火者的逮捕》中借古喻今的暗示意图不同的是 ,聂给弩借用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神话题材创作的小说 《第一把火 》则是直接地表明了创作意图 。在小说标题 《第一把火 》的下面 ,作者续加了一个副标题— “写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故事 ,为鲁迅先生五年祭作 ”。鲁迅先生曾在一篇杂文中将自己介绍西方先进思想的行为与普罗米修斯盗火相提并论 “人往往以神话中的 比革命者 , 以为窃火给人 ,虽遭天帝之虐待不悔 ,其博大坚忍正相同 。但我从别国里窃得火来 ,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的 ……” 页 ,聂给弩无疑从这里获得了创作 《第一把火 》的灵感 。小说以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拯救人类来比拟鲁迅先生传播现代思想的火种拯救国民灵魂 ,在赋予了普罗米修斯这个神话原型新的文化意义的同时 ,又不悖于其伟大的拯救精神 。利用神话题材来借古讽今的还有张恨水 年创作的长篇小说 《八十一梦》中的第七十二梦 《我是孙悟空》。孙悟空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神魔小说 《西游记 》中的一个具有浓厚神话色彩的英雄人物 。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途中 ,孙悟空一路降妖除魔 ,与邪恶势力斗智斗勇 ,其勇敢好斗 、匡扶正义的英雄精神被后人广为传诵 。在 《我是孙悟空 》这篇小说中 ,张恨水借鉴《西游记 》的艺术笔法 ,以超凡的想象力对孙悟空扫荡万骼山三妖的神话故事进行了重新创作 。作者一方面保留了《西游记 》中孙悟空搜山除妖的故事情节与韵味 ,一方面又暗藏着讽刺现实社会的意旨。小说中的万骼山住着三个面 目狰狞的妖怪 ,他们不仅杀人吮血 ,作威作福 ,而且还豢养了一群鹰犬 ,任由其残害黎民百姓 。这一切简直就是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战时期贪官污吏横行 ,百姓民不聊生的现实社会的写照 。正是这黑暗混乱的社会现实 ,才使得张恨水幻想有孙悟空这样的神话英雄来扫除社会上的 “妖魔鬼怪 ”,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 。毫无疑问 ,作家的这种幻想吐露了那个时代所有中国人的心声 。二 、再 生原型再生原型是人类的生命意识中最古老的一种心理原型 。作为生命的两极 ,生与死是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原始社会 ,远古人类以生命的感性从太阳的西落东升 、月亮的阴晴圆缺 、草木的枯荣盛衰 、四季的交替轮回中观察到了自然万物周而复始 、生生不息的循环 ,由此而产生了生命循环往复的观念 。基于这种循环往复的生命意识 ,原始人认为死亡不是灵魂的灭亡 ,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再生 。在原始人创造 的神话 中 ,以神和英雄为主体的神话形象的消失与回返 、隐退与重现 、死亡与再生成为了世界上许多民族神话中最基本的情节因素 。人类学家泰勒在 《原始文化 》一书中说道 “古代人认为 ,为了使一个状态产生变化 ,首先必须破坏原有的现状 ,由现状的破坏而产生和引导出另一个新的状态 。因此对古代人而言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了 ,而是到达再生的过渡 ,在原始宗教原始信仰中常见的是灵魂转生的信仰 ,死去的灵魂转化为人 、动物或者植物而使原来的生命得以继续 。”〔〕页 由此看来 ,在原始人的思维中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止 ,而是生命取得再生的契机 ,是由死转为再生所不可或缺的过程 。虽然这种原始 的生死观在人类唯物主义世界观建立之后遭到了否定 ,但是这种死而再生的心理原型却与中国近现代时期破旧立新的启蒙思想和时代观念有着精神上的遇合 。在近现代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眼里 ,当时的中国社会需要脱胎换骨14 6华夏文化论坛 ·第八辑的变革与改造 ,只有破坏和埋葬腐朽落后的旧社会 ,才能迎接一个充满活力的先进的新社会 。因此 ,中国现代作家在神话题材文学中通过对死亡一再生原型的表现 ,正是表达他们对变革社会和改造 自我的强烈愿望 。在狂飘突进的“五四”时期 ,郭沫若创作的许多以神话为题材的诗与诗剧就突出地表现了死亡一再生的神话原型 ,其中以抒情长诗《凤凰涅架》与诗剧 《女神之再生 》最为明显 。写于 年初的 《凤凰涅梁》是新文学诞生期最能体现 “五四”破旧立新的时代精神的一首抒情长诗 。诗人将西方神话中的太阳神鸟与中国神话中的凤凰熔为一炉 ,以热情奔放的情感刻画了一对 “集香木自焚 ,复从死灰中更生 ”的凤凰形象 。这对凤凰怀着与旧世界 、旧生活同归于尽的决心 ,亲自采集香木 ,点燃大火 ,在除夕的夜晚双双跳进火中自焚了。当黎明到来时 ,火灰中更生出了新的凤凰 、新的世界 、新的生活 。对于郭沫若来说 ,凤凰的再生意味着自我的更新以及新时代 、新生活的到来 。他在创作这首诗歌之前曾这样说 “我现在很想如一般 ,采集些香木来 ,把我现有的形骸烧毁了去 ,唱着哀哀切切的挽歌把他烧毁了去 ,从那冷静了的灰里再生出个 `我 来 ” 了巧 页 而郭沫若希望毁灭的 ,显然除了旧我之外 ,还包括了黑暗的旧中国。诗中凤凰自焚前的世界与生活正是旧中国 、旧社会的象征 ,而再生后的世界与生活则是新中国 、新社会的象征 。诗人在多年后也亲口承认 “我的那篇 《凤凰涅架》便是象征着中国的再生。” ` 页 诗剧《女神之再生》同样蕴藏着死亡一再生的神话原型 。诗人从我国古代神话中“共工怒触不周山”、“女蜗补天 ”的神话故事中取材 ,以奔放的想象力将神话中人首蛇身的女蜗形象处理成众多年轻美丽的女神 。这群伟大的女神曾经以神奇的力量炼石补天 ,驱逐了黑暗 。可当争夺帝位失败后的共工怒触天柱不周山致使世界再次陷人黑暗后 ,女神们决定不再像过去那样炼石补天 ,而是要去造一个新的太阳来照彻天内外的世界 。诗人推翻了古老神话中具有拯救精神的女蜗形象 ,竟然写女神不屑于去做修补残破天空的工作 ,将女神塑造成了一个破坏者的角色 。在郭沫若看来 ,与其去修补已经残破不堪的旧世界 ,还不如任其灭亡 ,从而获得死而再生 、创造新世界的机会 。诗人巧妙地借用死亡一再生的神话原型张扬了彻底破坏 、大胆创造的“五四 ”时代精神 。如果说郭沫若的《凤凰涅架》和 女神之再生》中的再生原型体现的是一种埋葬过去 、迎接新生的新旧更替的再生形式 ,那么还有一种灵魂不灭 、生命变形的再生形式 。这种生命变形的再生表现为原来的生命体在死亡之后转化为另一种形态的生命体 ,从而使生命得以延续 。卡西尔曾说 “神话教导人 ,死并不意味着人的生命的灭绝 而只是意味着一种生命形式的转换 ,只是一种生存方式为另一种生存方式所替代而已。” 页 我国古代就有盘古死后化为万物 、撷项死后化为鱼妇 、精卫死后化为鸟等神话传说 。尽管这些神话形象的生命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生命的特性依然存在 ,死亡与再生紧紧相连 。汪静之的爱情诗 《精卫公主 》取材于我国古代神话 “精卫填海 ”的故事 。诗人利用合理的想象 ,将 《山海经》中记载的一个略显粗糙的古老神话衍化成了一个凄楚动人的爱情故事 。诗中的精卫公主爱上了在东海之滨打渔的青年 ,但这两个相爱的人却最终没能走到一起 ,因为大海的“狂波怒涛 ”将精卫掳走了 。死后的精卫公主变成了一只精卫鸟 , “天天衔着西山的石子 ,不填平东海誓不甘休 ”。作为 “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湖畔诗人 ”中的一员 ,汪静之的这首 《精卫公主》也算是 “五四”时代精神的产儿 。诗人借用精卫公主死后再生为精卫鸟复仇的神话原型宣扬了一种至死不渝的反抗精神 ,而诗中扼杀了精卫公主爱情与生命的“狂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中的神话原型波怒涛 ”显然有针对现实社会中阻挠男女 自由婚恋的象征意义 。端木蔚 良根据古希腊神话中小爱神伊洛斯与美丽的凡间女子菠茜坷之间的爱情故事改编创作的短篇小说 《蝴蝶梦 》中同样存在着变形再生的意象原型 。小说中的菠茜坷为了寻找离家出走的丈夫伊洛斯 ,经历了种种生死劫难 。天神宙斯感动于菠茜坷的决心 ,赐予她长生不老药 ,将她变成了长着翅膀的蝴蝶 。变形后的菠茜坷从此随着伊洛斯一起飞翔 。作者在文末的附记中说到这篇小说完全依照汪调然先生的《希腊神话 》中的一段重述出来 ,只不过略加新的解释而已。考虑到这篇小说创作于 年抗 日战争期间 ,我们不难领会到作者的 “新的解释 ”的用意 。作者利用菠茜坷几经磨难之后获得新生并最终收获永久的婚姻和幸福的神话故事 ,传递了一种历尽劫难 、变形再生的神话寓意 。对于饱受战火之难的中国人民来说 ,这个寓意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启迪和鼓舞 。三 、复仇原型复仇是指人类的身体或利益在受到外界的侵害后 ,在生存本能和 自卫本能的作用下而采取的一种报复行为 。从人类的发展历史来看 ,复仇现象是远古社会遗留下来的深层文化积淀 。人类最早的复仇现象是发生在远古时代的血族复仇 。那时候的人类以血族关系为纽带 ,依靠氏族集体维持生存 , “同氏族的人必须相互援助 、保护 ,特别是在受到外族人伤害时 ,要帮助报仇 。个人依靠氏族来保护 自己的安全 ,而且也能做到这一点 凡伤害个人的 ,便是伤害了整个氏族 ……假使一个氏族成员被外族人杀害了 ,那么被害者的全氏族必须实行复仇 。”`〕 页 这种视复仇为义务的原始信仰在经过长年累月地身心体验之后 ,逐步积淀成一种稳固的集体无意识 。一旦氏族受到了外族侵犯 ,便会引起氏族成员对外族侵犯者的仇恨 ,激发潜藏于他们内 』 合的复仇意识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流变 ,后来又产生 了诸如血亲复仇 、情爱复仇 、同态复仇 、阶级复仇等不同类型的复仇 。但无论是哪一种复仇类型 ,其复仇原型都是源自远古人类血族复仇的原始信仰 。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传说中 ,反映原始人类生存境遇和精神状态的复仇原型比比皆是 。不论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俄瑞斯武斯杀母 、美狄亚杀子 ,还是中国神话中的刑天舞戚 、精卫填海 ,无不表现出强烈的复仇意识 。当中国现代作家从那些复仇的神话故事中取材进行文学创作时 ,负载着原始人类的心理欲求和情感体验的复仇原型便被重新激活 。不过 ,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只是报仇雪恨 、惩恶扬善的复仇意识 ,更多地是寄寓了他们对残暴的统治 阶级的仇恨 ,对黑暗现实社会的反抗 ,对正义与光明的追求 。鲁迅取材于我国古代典籍中“干将莫邪 ”的神话传说而创作的小说 《铸剑》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 。小说在最初发表时原题为 《眉间尺 》,收入 《故事新编 》后改为现题 ,这样一改显然突出了象征复仇精神的意象— “剑 ”。小说以原神话中眉间尺替父报仇作为核心来展开整个故事情节 。眉间尺第一次复仇失败之后 ,遇到了“黑色人 ”宴之敖者 。在宴之敖者的启迪下 ,眉间尺果断地献出了自己的头颅和宝剑 ,将复仇的大业托付于他 。宴之敖者利用眉间尺的头颅设下圈套 ,趁机砍下了国王的脑袋 。为了取得复仇的彻底胜利 ,宴之敖者砍下自己的头颅加人战斗 ,与眉间尺一起咬死了国王 。小说中的眉间尺与宴之敖者都是舍身复仇的复仇者 ,不同的是眉间尺背负的是狭隘的个人仇恨 ,而宴之敖者却是要 为人世间14 8 华夏文化论坛 ·第八辑许许多多的受害者去复仇 ,替广大受压迫的民众伸张正义 。在创作 《铸剑 》之前 ,鲁迅曾用“宴之敖者 ”为笔名写了一篇《 侯堂专文杂集 题记》的文章 。如此看来 ,小说中的复仇勇士宴之敖者无疑寄托了鲁迅的个人理想 ,传递出鲁迅希望投身于革命战斗 ,对残暴专制的统治者进行反抗报复的意愿 。郑振铎从古希腊神话中取材创作的小说《埃娥》也同样借用复仇原型表达了对反动统治者进行报复的意愿 。在古希腊悲剧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中 ,埃娥的故事只是一个插曲 。被钉在高加索山上的普罗米修斯告诉惨遭变形的埃娥 ,她将恢复人形并且生子 ,其子孙中的一个叫赫拉克利斯会来解救他 。郑振铎用丰富的想象力将这个小插曲推演成了一篇充满复仇意识的小说 。小说中的埃娥被众神之王宙斯强暴后 ,还被掳到天宫幽禁了起来 。在天后赫拉发现埃娥之后 ,宙斯为了维护 自己的面子将埃娥变成了一头白牛 。赫拉故意从宙斯手里要来了白牛 ,让变形后的埃娥过着生不如死的畜类生活。受尽折磨的埃娥没有寻死 ,她只有一个愿望 “她要报复 为她自己 ,也为了一切受难的女性 ”埃娥的复仇心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妇女反抗封建男权 、争取女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而被钉在高加索山上的普罗米修斯对埃娥未来的预言 “你的仇 ,将得报复 ,不仅是你 ,凡一切受难受害者们的仇 ,皆将得报复 ……”这一预言既坚定了小说中埃娥复仇的勇气和信心 ,也是对当时处于反动派黑暗统治下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反抗精神的鼓舞 。在 《埃娥 》之后 ,郑振铎又接着创作了神话题材小说 《神的灭亡 》。故事的起因是太阳神阿波罗掠夺了一个民间的年轻小伙子的恋人 。这场无赖而残酷的劫掠激起了一群年青人对神的反抗与报复 。他们用火烧掉了阿波罗的神庙 ,打败了阿波罗 ,最后还一起扫荡了神圣的俄林匹斯山 。小说中的那场扫荡俄林匹斯山的战斗就仿佛是一场模拟的社会革命运动 ,而那些叛逆的年青人则是现实社会中反抗强权 、对反动统治者进行报复的革命者的写照 。茅盾于 年也写了一篇以北欧神话为题材的同名小说 《神的灭亡 》,写的同样是人民造反报复恶神统治的故事 。小说中的神中之王奥定倚仗传统的神权统治着世界 ,下界的人民在他的重重压迫下“痛苦地呻吟着 ”。终于 “全宇宙的被压迫者联成了一条战线 ”,一起对天宫的诸神展开了复仇与攻击 。在一场激烈的混战后 ,以奥定为首的神全都被杀死了 ,大火烧平了天宫 。茅盾创作这篇《神的灭亡》时 ,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实行白色恐怖 ,用武力围剿革命根据地的时候 。作为一个左翼作家 ,茅盾的这篇小说显然存在着政治隐喻 。小说通过对反叛者们摧毁天宫的激烈战斗场面的描写 ,表现了革命者们坚定的复仇意志与革命精神 ,而神王奥定及神族的灭亡命运则 “象征蒋家王朝的荒淫堕落及其不可挽救的必然灭亡 ”。页 茅盾的另外一篇取材于基督教 《旧约》的小说 《参孙的复仇 》同样充满着强烈的复仇意识 。 《旧约》中的参孙是一个力敌万夫的士师 ,却不料被 自己的妻子大利拉出卖给了敌人 。茅盾以丰富的想象力铺陈了这个故事 。小说中的参孙被出卖之后 ,遭到了非利士人的囚禁与虐待 。非利士人的首领召集族人到大殿里祭神 ,并从监牢里提出参孙当众戏耍 。此时已恢复神力的参孙趁机弄断了大殿里的顶梁柱 ,以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方式实现了复仇 。对于这篇创作于一九四二年的小说 ,茅盾后来说是 “对当时国民党法西斯统治的诅咒并预言其没落 因为只有用这样的借喻 ,方能逃过国民党那时的文字检查 ”。”〕 页 如果说小说中的大利拉将参孙出卖给非利士人是在影射国民党政府将中国的领土出卖给日本人的话 ,那么非利士人对参孙的百般虐待无疑是 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沦陷区残害中国老百姓的写照 。茅盾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中的神话原型用这样两篇充满了复仇意识的神话题材小说表达了自己对国民党政府和 日本法西斯的强烈反抗 ,并预言了它们必将灭亡 。四 、追寻原型追寻原型是原始人类在与大自然的对抗过程中而产生的一种逃离现实世界 、向往彼岸世界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 。在强大无比的自然力面前 ,生产资料的匾乏 、自然环境的恶劣以及人类自身力量的薄弱常常令原始人类感到困惑与不满 。于是 ,他们借助幻想和想象建构出种种理想的境域 ,并且将其当作希望和目标来追寻 。神话世界是原始人类最早创造和追寻的理想世界 。原始初民们将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各种希望 、目标 、理想 ,借助于驰骋在神话世界中的神与英雄得以实现 。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的神话中 ,都广泛存在着以追寻为主题的故事 。这些神话故事中的“追寻”一般表现为主人公奋力追求某种东西或寻觅某个地方 。不论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伊阿宋远渡重洋寻取金羊毛 、大力士赫拉克勒斯历险创建奇功的故事 ,还是中国神话中的嫦娥奔月 、夸父逐 日、牛郎织女追逐爱情的故事 ,都反映出原始人类强烈的追寻意识 。虽然原始人的神话世界在时代的变迁中早已成为一片精神文化遗址 ,但原始人类的追寻意识却成为了一种集体无意识 ,一种心理原型永久地传承了下来 。特别是在恶劣的时代环境下 ,人类向往理想世界的追寻意识就显得更加强烈 。对于中国现代作家来说 ,黑暗的旧社会是令他们厌恶与憎恨的 ,充满光明 、自由 、平等 、美好的理想世界是他们所向往与追求的 。许多现代作家都通过创作神话题材作品 ,借用神话这片隐喻的世界来表达他们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对爱情 、幸福 、自由和理想的追寻 。从神话的意蕴来看 ,中国古代“嫦娥奔月 ”的神话是充满着追寻意识的 。可嫦娥为什么偷吃仙药 ,抛弃英雄丈夫后界而奔月呢 鲁迅的神话题材小说 《奔月 》对此做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解答 。 《奔月》中的后界不再是曾经那个射落九日的英雄 ,而是一个每天为生活奔波劳累 ,依靠狩猎来养家糊口的普通人 。由于封泵长蛇等大动物被后弈射光了 ,如今他只能射到乌鸦麻雀 ,让妻子嫦娥一年到头来天天吃乌鸦炸酱面 。嫦娥实在耐不住这种贫乏清苦的生活 ,便偷吃了仙药奔月而去 。小说从后界寻找食物开始 ,到后界寻找食物归来发现嫦娥奔月而结束 ,可以说自始 自终都在讲述一个关于 “食 ”的故事 。鲁迅也通过这个 “食 ”的故事 ,艺术地还原了嫦娥奔月的缘由。小说的结尾处 ,后界的一句 “不过老乌鸦的炸酱面确也不好吃 ,难怪她忍不住 ……” ,暗示了鲁迅对嫦娥独 自奔月去追寻美好生活的理解 。这份理解显然与鲁迅当时的人生处境和生活体验有关 。 年前后的鲁迅在人生中经历了一段 “多事之秋 ” ,女师大学潮 、与 “现代评论 派 ”的论战 、“三 ·一八惨案 ”的发生 、与周作人的兄弟失和 、高长虹的叛师反目、与许广平的师生恋 、南下厦门和广州任教等诸多事件使鲁迅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和生存处境有了更多的思考 。因此 , 《奔月》这篇小说在神话的外衣下隐藏了鲁迅对现实人生处境的焦虑与思索 ,蕴含着他对美好生活的追寻意识 。同样是以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为题材 ,吴祖光的话剧 《嫦娥奔月 》也体现了一个 “追寻 ”的原型主题 。作者在 《嫦娥奔月》的创作后记中说到 “我觉得后界射 日,嫦娥奔月这两段故事都有值得发挥 ,经得琢磨 的地方 `射 日 是抗暴 的象征 ,而 `奔月 是争 自由的象征 。, 〔川页 正是在这样的立意之下 ,作者对原神话进行了创造性地处理 。剧中的后界由于射150 华夏文化论坛 ·第八样日拯救百姓有功而自立为王 ,但登上皇帝宝座的他却踏上了专制独裁的道路 。他强娶民女嫦娥为妻 ,滥杀无辜百姓 ,纵容手下为非作歹 。饱受压迫的百姓在逢蒙的带领下推翻了后界的暴政 ,嫦娥也偷吃灵药奔月而去 。整个戏剧中 ,不论是嫦娥还是逢蒙都洋溢着反抗暴力 、追求民主自由的热情 。吴祖光曾指出 《嫦娥奔月》的“主题是现实的 ,表现上却不能用现实的形式 。”〔” 页 他借用神话这种非现实的题材 ,巧妙地控诉了抗 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推行的专制独裁统治 ,号召广大民众要像剧中的嫦娥与逢蒙一样敢于反抗暴政 ,努力追寻真正的民主与自由。实际上 ,早在创作《嫦娥奔月》之前 ,吴祖光就创作了一个充满追寻意识的神话题材话剧《牛郎织女 》。他借用牛郎织女这一古老的民间神话 ,用充满诗意的笔调幻想出“另一个世界” ,将神话中“织女下凡 ”的传统故事创造性地改为了“牛郎上天 ”寻找幸福的新颖格局 ,寄托了自己对幸福生活和理想世界的希冀与追求 。相较于吴祖光的《牛郎织女》 ,剧作家阿英创作于上海 “孤岛”时期的话剧 《牛郎织女传 》对原神话故事做出了更多的改编 。剧中的牛郎与织女完全脱离了神话传说中的影子 ,不再有凡人与仙女的身份差别 ,二者都是人间的普通男女 。这对有情人为了逃离人间的剥削压迫 ,在正义使者的引导下主动上天寻找幸福 。他们历经生死考验 ,最终在神的帮助下打败了改为 “恶魔界 ”的魔王 ,进人了天堂并收获幸福 。作为一个身在沦陷区的爱国作家 ,阿英借用神话这个想象的世界影射了现实生活 。剧中充满死亡气息的恶魔界以及荒淫无耻 、花天酒地的恶魔们显然是对 “孤岛”时期的上海与日本侵略者的隐喻 ,而不畏牺牲 、坚定执着地追求自由与幸福的牛郎织女则是象征着为民族解放战争而奋勇战斗的英雄们 。阿英创作这样一个充满追寻意识的戏剧 ,无疑是为了唤醒沦陷区人民对未来的希望 ,激发他们反抗日本侵略者 、争取民族解放的斗志 。中国神话中除了“嫦娥奔月 ”、“牛郎织女 ”的故事充满了强烈的追寻意识外 , “夸父逐日”的神话也具有追寻意识 。在原始思维中 ,太阳的西落东升是不死或再生的象征 。因此 ,神话学界一般将夸父逐 日的目的视为跨越时空 ,寻求永生 。神话学家袁坷抛弃了神话学研究的科学立场 ,转而以作家的艺术眼光 ,借助 “夸父逐 日”的神话故事创作了一篇童话 《夸父和他的子民》。这篇童话塑造了夸父率领子民逃离黑暗的暗冥国 、勇敢追逐太阳的英雄形象 。虽然夸父最终累死在逐日的途中 ,但是他的子民们追逐太阳的脚步却从未停歇 。袁坷先生创作这篇童话 ,正是希望夸父身上的这种不屈不挠 、执着追求的伟大精神和坚强意志能够激励当时处于黑暗旧中国的人们勇敢地寻求光明。此外 ,沦陷区的诗人汪玉岑创作的长诗《夸父》通过叙写英雄夸父离开家乡和亲人追逐红 日的故事 ,歌颂了夸父 “永远如繁星般闪耀着光辉 ”的追寻精神 ,也表达了生活在沦陷区的中国人民追求光明与自由的心声 。结语在一个神话基本消亡的时代 ,中国现代作家不约而同地从中外的神话传说 、民间故事 、宗教神话中取材创作了大量的神话题材文学作品 ,这绝不是一种纯粹的神话式的想人非非 ,而是作家们在特殊的历史时代与社会背景下变相地参与现实的表现与结果 。我们不难发现 ,中国现代作家在借用神话题材进行创作时 ,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对原有神话故事的铺陈演绎 ,而是依据各自的审美理想以及现实社会对文学的需求 ,对原神话进行一定的充实或合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中的神话原型巧理的改编再造 。他们往往将时代的灵魂注人神话原型的躯壳 ,使那些原本承载着原始人类心理经验的神话原型现实化 、革命化或政治化 。从中国现代作家在神话题材文学创作中表现得最多的四类神话原型来看 ,拯救原型寄托了他们对拯救民族国家的英雄人士的期盼 ,再生原型负载着他们埋葬旧社会 、再造新社会的理想 ,复仇原型表达了他们反抗报复反动统治者的意愿 ,追寻原型则传递了他们对理想世界与自由生活的向往 。因此 ,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以古老的神话原型为载体 ,在神话的世界中隐喻地表达了创作主体对现实世界的体悟与评判 ,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注释 〕 俄 梅列金斯基著 、魏庆征译 神话的诗学 》,商务印书馆 年版 。〕刘亚虎 从族源神话到平民传说》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社科版 年 期。〔 鲁迅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鲁迅全集》第 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版。」转引自王孝廉《中国的神话世界》,作家出版社 年版 。〔 」郭沫若《郭沫若致宗白华函》,《三叶集》,安徽教育出版社 以拓年版。〕郭沫若《创造十年》, 沫若文集》第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版。〕德 卡西尔著 、张国忠译《国家的神话》,浙江人民出版社 年版。「〕德 恩格斯《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 ,人民出版社 年版 。〕 」茅盾《 茅盾散文速写集 序》, 《茅盾散文速写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版 。川 吴祖光 嫦娥奔月 ·后记 , 《吴祖光剧作选》 ,中国戏剧出版社 年版。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中的神话原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神话 在文学的土壤开花

神话 在文学的土壤开花

神话,文学,文献,中国神话,诗歌,内容,原生性,价值,小说,文体,种子,山海经,原型,时间,方式,楚辞,材料,诸神,影响,中国文学,先民,思想,时期,母题,结构,题材,研究,王子乔,历史文化,神话题材

2009-06-27 #短篇故事

神话 在文学的土壤开花

神话 在文学的土壤开花

神话,文学,文献,中国神话,诗歌,内容,原生性,价值,小说,文体,种子,山海经,原型,时间,方式,楚辞,材料,诸神,影响,中国文学,先民,思想,时期,母题,结构,题材,研究,王子乔,历史文化,神话题材

2011-11-28 #长篇故事

神话 在文学的土壤开花

神话 在文学的土壤开花

神话,文学,文献,中国神话,诗歌,内容,原生性,价值,小说,文体,种子,山海经,原型,时间,方式,楚辞,材料,诸神,影响,中国文学,先民,思想,时期,母题,结构,题材,研究,王子乔,历史文化,神话题材

2008-12-26 #经典故事

杨林夕 肖燕知:《想象之源:古典小说中的神话传说》

杨林夕 肖燕知:《想象之源:古典小说中的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小说,老师,影响,古典小说,古代小说,董老,传说,神话,情节,教授,中的神,丛书,思维,结构,观念,年年,肖燕,蚩尤,董上德,研究,内容,姑娘,小小说,方式,轨迹,题材,领域,工作,杨林

2013-02-22 #长篇故事

为什么西方神话中的神各有缺陷 而中国神话的神都比较完美?

为什么西方神话中的神各有缺陷 而中国神话的神都比较完美?

宙斯,女神,有代表,中国,传说,妻子,故事,神话故事,西方神话,神话中,希腊神话,人类,伦理道德,体系,婚姻,成仙,方式,时代,神话传说,神仙,细究,统治者,发展,中的神,中国神话,却没有,厄洛斯,伏羲,多加,孟婆

2020-05-20 #经典故事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之夔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之夔

黄帝,蚩尤,军士,鼓声,波流,秦始皇,雷兽,杀冲,都会,东海,传说,怪物,形态,又名,全身,军队,吼叫声,古代人,声响,命令,大战,奇门遁甲,天下,天地,海岸,无角,方圆,战场,蹄子,现世

2007-12-24 #故事阅读

烛九阴——钟山之神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之一

烛九阴——钟山之神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之一

全身,祖巫,烛龙,人面,烛九阴,人身,鳞片,巫祖,章尾山,传说,北极,山海经,眼睛,赤水,身长,钟山,青蛇,黑夜,龙身,中的神兽,人面虎身,十二祖巫,脚踏两条,元始天尊,何气通,何照,句芒,大招,天白,寒凝

2014-01-07 #小故事

盛世中的神兽: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动物 以及展现出的多重文化寓意

盛世中的神兽: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动物 以及展现出的多重文化寓意

神兽,图腾,神话,盛世,麒麟,传说中,先民,人们,古人,图腾崇拜,神话传说,中华民族,瑞兽,仪式,中国神话,中的神兽,吉祥,文化,传说,人间,兽类,动物,怪兽,山海经,飞龙,孔子,穷奇,文化寓意,万物,中华

2012-07-19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