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国历代名医故事:古代名医李东垣传

时间:2020-07-17

古代名医成名的故事系列

提示:本文共有 407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李杲公元1180 1251,字明之,号东垣,后人多尊称为“东垣老人”。中医史上的“宋元四大家”之一。他祖辈世代居住在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在汉初称为东垣县,因此他取了这个古地名作为自己的号。他祖辈家中富有钱财,在大定初年公元1161年后核查真定、河间两路“路”是当时行政区名称住户时,李家财富在两路中居首位。李东垣小时候就和一般孩子不同。长大后,言语忠诚有信用,行为敦厚令人敬重。他在人际交往上很谨慎,与人接触时没有开玩笑的话。市面上众人以为可资娱乐的场所,他从未去过,似乎天性生来就是这个样子。朋友们中有些人妒忌他,就在一起秘密的商议,让妓女们去调戏他,有个妓女牵扯了他的衣服,他便当即愤怒的责骂,并把衣服脱下来烧了。在乡里的豪绅接待派往金国的使臣时,作为南宋使臣的府尹听说他年纪轻轻便有高尚的操守和品行,就暗示妓女强劝他喝酒。他推脱不了,就稍微喝了一点,立刻就大吐着退出去了。其自我珍爱到了如此的程度。他跟王从之翰林学习《论语》、《孟子》,跟冯叔献翰林学习《春秋》。他家宅院内有块空地,就用来建造了书院,以便接待儒士。他家里每天有许多名士来拜访。有些人生活有困难,他都一一周济。泰和年中公元1204年左右,农业收成不好,很多灾民逃荒到他家乡,他都竭尽全力赈救,有许多人因此而保全了性命。东垣的母亲王氏卧病不起,让乡里的好几个医生来救治。是寒证还是热证,他们的说法都各不相同,各种药物都用遍了,也无济于事,最后连什么病都没弄清楚就死去了。东垣痛悔自己不懂医而失去了亲人,于是立下志愿说:“如果遇到高明的医生,一定要努力学医,以此永志自己的过失。”听到易州的张元素先生,人称“洁古老人”,医术闻名天下,他就进献了很多钱物去拜他为师。几年以后,他就全部掌握了张元素的医术。他向国家交纳钱财买到了一个官职当时国家允许,监察济源地方的税收。那一带的百姓感染了当时的流行疫病,即俗称的“大头瘟”。医生们查遍了方书,找不到与大头瘟对证的方药。于是医生们根据自己的见解,胡乱的给病人服泻下药,没有效果。再泻下,病人就一个个的死亡。医生们不认为是自己的过失,病人也不认为是医生治错了。东垣独自在心中悲伤而哀悯,于是废寝忘食,对疾病循其流而溯其源、察其标而求其本,终于创制了一个药方。给病人服用后,居然有效果。他便特的把此方刻写下来长期保留,并且印刷后张贴在人群聚居的地方。服用此方的病人没有一个不见效的。当时人们认为是神仙传授的药方,就把它刻在圆顶的石碑上。李东垣家中很富足,用不着以医技谋生,又加上他看重自己的品行操守,因此不轻易屈尊为人治病,人们也不敢把他叫作医生。就是那些士大夫得了病,如果不是非常危急,迫不得已,通常也不敢请他来诊治。他最初也没有把医作为名份的事,许多人也不知道他精通医学。后来,他因躲避蒙古军队入侵而到了汴梁,于是才凭借医术结交了一批公卿官僚。他治病时效果显著的验案另有书籍记载,下面只是载于史书中或出于名家手笔的几个验案。北京人王善甫,是京都的酒官,得了小便不通的病,眼珠子凸出,肚皮胀大得象鼓一样,膝盖以上的皮肉坚硬得象要裂开一样,不能吃不能喝。其他的医生们用了甘淡渗泄的利尿药也没有见效。李东垣对那些医生说:“这个病很深沉了啊。《内经》有言:膀胱是津液之府,必须得气化才能排泄小便。现在用了渗泄小便的药剂,病反而加重了,那是因为气不化的原因。启玄子说:‘没有阳的,阴无法生;没有阴的,阳无法化。’甘淡渗泄的药都是阳药,只有阳没有阴,阳又怎么能化呢?”第二天,李东垣用了阴药给病人服用,结果只服了一剂药,病就好了。西台掾的萧君瑞,二月中得了伤寒发热,医生给他开了“白虎汤”,结果病人的面色变得墨一样的黑,原来的证状看不到了,脉象沉细,小便失禁。李东垣开初不知道医生用的什么药,等到诊断以后,便说:“这是在立夏前误用白虎汤造成的错误。白虎汤大寒大凉,不是行经气的药,只能寒腑藏之气,如果不善于运用,就会使伤寒本病隐伏在经络之间。有的人又用大热之药去补救,就伤阴气,又会变生出其他病症来,这不是补救白虎汤的办法。我要用,就用升阳气、行经气的温药。”有人诘难他说:“白虎汤是大寒之剂,不用大热药怎么能补救,你那样治怎么行?”李东垣说:“病隐伏在经络之间,阳气不升经气就不行,经气行以后本证又会显现出来了。本证又有什么难治的呢?”后来果然象李东垣说的那样把病治好了。魏邦彦的妻子,突然间眼睛里长翳子,从下而上的长,颜色是绿的,肿痛得无法忍耐。李东垣说:“翳子从下而上的长,可知病是从阳明经来的。绿色不是五色中的正色,那是肺与肾共同生病而起的邪气。”于是就泻肺、肾的邪气,并用入阳明经的药作为佐使药。服药后本来已经见效了,后来病又复发了三次,并且随着邪气所来的经脉不同而翳子的颜色也各不相同。李东垣便说:“各条经脉都属于眼目,经脉有病则眼目相随。这一定是经络不调,月经不调,则眼目之病好不了。”一问之下,果然是那样。于是象李东垣所说的那样去治疗,病就不再发作了。冯叔献的侄儿冯栎,年纪才十五六岁,得了伤寒病,眼睛发红而突发性的口渴,脉搏每息达到七八至。有个医生要用“承气汤”施行下法,已经煮了药,刚好碰到李东垣从外面来,冯家就把情况告诉了他。李东垣切脉后吓了一大跳,说道:“这个娃娃差点被杀了。《内经》有言:‘脉搏的次数,快急都是热的表现,迟缓都是寒的表现。’现在脉来八九至,是热到极点的现象。而《会要大论》说:‘有的病,脉象与病相吻合,而病却向反方向发展,是怎么回事呢?脉的至数与病相吻合,但手按在脉上没有鼓荡的力量,且所有阳经的经气都这样。’如果这样,病就已经传变而成为阴证了。叫人拿干姜、附片来,我要用‘热因寒用法’来治疗。”药还没有准备好,病人的爪甲就变了色显出寒证,立刻服了八两药,一会儿出了汗病就好了。陕帅郭巨济得了偏瘫的病,两个脚指头贴在足底不能伸直。李东垣用长针刺他的委中穴,一直深刺到骨头都不知道痛,出了一二升血,颜色象墨一样黑,并且又用“谬刺”的手法刺络脉,左痛刺右,右痛刺左针刺。这样刺了六七次,服了三个月的药,病就完全好了。裴择的妻子得了寒热病,月经不来已经有几年了,并且已经出现了喘嗽的症状。别的医生都给她服蛤蚧、肉桂、附子之类的热药。李东垣说:“不是这样的。她的病在阴份而与阳气相搏,温热药使用过份了,因此没有益处反而有害。给她服凉血的药,月经就会来了。”后来果然是那样治好了。宣德的侯经略,他的妻子得了崩漏病,医生们都治不好。李东垣切了她的脉,用纸把她的症状一条一条的写下来,多到四十多种。给她服药后,第二天就减少了二十四种。前后服了五六天的药,病就好了。侯经略给了李东垣很丰厚的报酬以示感谢。李东垣治病的情况大都像这个样子。他特别擅长于伤寒、痈疽、眼科疾病。当时的人都把他看成神医。他所著的医书,也在世间得到广泛的流传。壬辰公元1232年间,他渡黄河北上,暂时居住在东平,直到甲辰年公元1244才返回乡里。有一天,他对友人周德父字都运说:“我老了,想把医术传给后世,却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怎么办啊?”德父说:“廉台的罗天益字谦甫,性情品行敦厚朴实,常常遗憾自己所学的医术不精纯,有志于学习,你想传授医道,这个人大概可以了吧。”后来有一天,周德父和罗天益一起来拜见东垣。东垣一见面就问:“你是来学习赚钱的医生呢,还是来学习传授医道的医生呢?”罗天益说:“只是传授医道罢了。”于是便跟着东垣学习,日常的饮食用品,都由东垣供给。学习了三年后,为嘉奖他长期学习不倦的精神,东垣给他二十两白银,说:“我知道你生活境况很艰难,恐怕你思想动摇,半途而废,可用这些银子作你妻子儿女的生活费用。”罗天益百般推辞不接受。东垣说:“我连医道这样的大事都不吝惜,怎么会吝惜金钱这些小事呢?你不要再推辞了。”临终前,东垣把自己一生中的著述清理校勘,分卷装函,按类编辑,排列在书案上,嘱咐罗天益说:“这些书交给你,不是为了我李明之,也不是为了你罗天益,而是为了天下后世之人,千万不要湮没了,要把它们推广施用下去。”东垣于辛亥年二月二十五日去世,享年七十二岁。李东垣对《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等古典医籍有很深刻的研究,他的许多创造性的医学理论,都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而总结出来的。当时社会环境因战乱等因素而很不安定,由于精神刺激、饮食不节、起居不时、寒温不调等原因引起的疾病很多,这些病用治伤寒的方法往往治不好。李东垣从实践中体验到这些疾病的致病因素都能耗伤人的元气,成为内伤病的病因,因此提出了“内伤学说”。以后,病分“外感”、“内伤”就成了后世医家辨证的一大原则。李东垣对“脾胃”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他在张元素的脏腑病机学说的启发下,结合《黄帝内经》中“人以水谷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之说,认识到脾胃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最关紧要,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而内伤脾胃的病因,他认为是“先由喜、怒、悲、忧、恐,为五贼所伤,而后胃气不行,劳役饮食继之,则元气乃伤”。可见他已经认识到了,人的情志变化等精神因素在脾胃内伤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先导的作用,而形体劳役过度、饮食不节,则是另外两个重要的致病因素。李东垣的著作,除了三十多万字的《伤寒会要》外,主要还有《医学发明》、《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此事难知》、《药象论》等书。其中《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和《兰室秘藏》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特别是《脾胃论》,不但创立了中医史上的“补土派”又称“温补派”,对脏腑辨证和三焦辨证的诊治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后世儒医把儒家学说搀入医理大开方便之门。“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节戒饮食乃却病之良方”,已成后世儒医之箴言。参考文献[1] 砚坚:《东垣老人传》,选自《医史》,李濂撰;[2] 《元史·列传第九十 方伎》,明·宋濂撰;[3] 《伤寒会要》引,选自《遗山集》卷37,金·元好问撰;[4] 《中国医学史讲义》,北京中医学院编。实习编辑:张健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历代名医故事:古代名医李东垣传”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历代名医故事:古代名医李东垣传

中国历代名医故事:古代名医李东垣传

李东垣 东垣 医生 病人 罗天益 伤寒 后世 公元 内伤 医术 医道 脾胃 品行 因素 妓女 疾病 眼目 经络 经脉 脾胃论 邪气 颜色 黄帝内经 冯叔献 周德 大热 张元 乡里 使臣 儒医

2020-05-01 #故事大全

中国历代名医故事:古代名医李东垣传

中国历代名医故事:古代名医李东垣传

李东垣,东垣,医生,病人,罗天益,伤寒,后世,公元,内伤,医术,医道,脾胃,品行,因素,妓女,疾病,眼目,经络,经脉,脾胃论,邪气,颜色,黄帝内经,冯叔献,周德,大热,张元,乡里,使臣,儒医

2020-07-17 #短篇故事

中国历代名医故事:古代名医李东垣传

中国历代名医故事:古代名医李东垣传

李东垣,东垣,医生,病人,罗天益,伤寒,后世,公元,内伤,医术,医道,脾胃,品行,因素,妓女,疾病,眼目,经络,经脉,脾胃论,邪气,颜色,黄帝内经,冯叔献,周德,大热,张元,乡里,使臣,儒医

2020-07-17 #小故事

李东垣中国古代名医

李东垣中国古代名医

李杲,学说,东垣,病人,学派,脾胃,元素,医生,医家,疾病,影响,居汴梁,王好古,罗天益,名医,内伤,后世,家乡,弟子,易水,老人,河间,理论,临床应用,李东垣,元军,冯叔献,其法,其学,叶天士

2020-07-17 #经典故事

古代名医故事 李东垣:捐千金拜师学医第一人

古代名医故事 李东垣:捐千金拜师学医第一人

李东垣,东垣,时候,学医,刘完素,李杲,后世,学术思想,大医,医学,名医,医生,疾病,老人,美女,罗天益,一带,传说,公元,内经,医者,名士,母亲,病人,祖上,蒙古,对证,张元,普济消毒饮,双南

2020-06-12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历代名医故事:中国古代四大名

中国历代名医故事:中国古代四大名

医学家,后人,公元,托名,东汉末,是我国,全麻术,吐纳,巨典,张仲景,张健,於安,方祖,李时珍,东方医学,战国,切脉,东壁,五禽戏,中医,伤寒论,养生功,六经,准绳,医圣,南阳县,医家,原则,后世,字元

2020-07-17 #故事大全

中国历代名医故事:中国古代四大名

中国历代名医故事:中国古代四大名

医学家,后人,公元,托名,东汉末,是我国,全麻术,吐纳,巨典,张仲景,张健,於安,方祖,李时珍,东方医学,战国,切脉,东壁,五禽戏,中医,伤寒论,养生功,六经,准绳,医圣,南阳县,医家,原则,后世,字元

2020-07-17 #长篇故事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李时珍,公元,名医,巨著,于明武,于神宗,任王,任太医,李东,宗正德,曾参,李言,又名,事务,乌烟,一大,书籍,医疗机构,医学史,历代,医药,太医院,学术,奇经八脉,家学,宫廷,庸医,我国,总结性,文字

2020-05-28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