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如何将文章写生动来自网络转载

时间:2020-07-04

描写讲故事神态的句子

提示:本文共有 3337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7 分钟。

(1)在具体描绘景物的时候,就要注意写出景物的形状、颜色、声音等,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描写景物的特点。

例如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中对于景物的描写: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比喻开头,不仅比喻了形状、颜色还对比说明了大小。

紧接着写俯视观察到的景物:

“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象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长短句结合、颜色与感觉结合,利用比喻和拟人将眼前之景写得活灵活现。

(2)除了具体描绘出景物的形状、颜色外,还要注意动静搭配,在写景的时候还可以抓住景物的变化来写,既要对景物的静态进行描写,也要对景物的动态进行描写,做到动静结合,这样才能把景物的特点描写得更具体,更形象。另外,在写景的时候,还可以运用想象,根据眼前之景,想象景之外的内容,这样,有利于把景描绘得更具体。

例如李逸轩《荷塘美景》中对景物的描写:

“忽然,从湖对岸漂来了几朵粉红色的花和几片碧绿的荷叶。徐徐地缓缓地停落在湖中央,泛起一圈圈涟漪,传播到岸边又反弹回去,点缀成一幅”奔马圈“的形状。走近一看,荷花瓣从底至顶,由深及浅,淡淡地粉红色外加一丝黄绿的花瓣散发出一种沁人心脾的清香。忽然,一片小小的,弱不禁风的荷花瓣从空中飘落下来,一阵微风拂过,荷花瓣像一个舞步轻盈,披着粉红纱衣的小姑娘,一会儿被风吹到那朵荷花上,一会儿又飘到那棵柳树下,静静地像一个离家出走、随处漂泊、不懂事的小孩子找到了新家一样,缓缓地卧在了这慈祥、温暖的水床上,她静静地睡着……”里面运用拟人和比喻将景物的动静变化结合起来,让花瓣显得生动形象。

(二)写人的作文要描绘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在写人作文中,我们要具体的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不但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是什么,而且还要具体写出完成这个语言、动作的过程。也就是说,要写清楚人物是怎么说的,是怎么做的。

例如《武松打虎》中对于武松的动作描写: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这番动作描写能表现出搏斗场面的热烈进而表现出武松的勇猛。具体要注意如下两点:

1、对于人物的行为,尽量不要单一地描写或叙述他的语言、动作、神态,而是要搭配在一起来写,这样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文章更加出彩。

例如鲁迅的作品《孔乙己》中有对孔乙己语言和动作的描写: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动作)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动作)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语言)“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神态+外貌),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语言)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全文对于孔乙己的语言、动作、神态结合去描写,表现了孔乙己的爱面子又不被世俗接纳的读书人的形象。

2、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在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时候,如果能够运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四年级的左佳麑在《会跳舞的爸爸》文章中对于爸爸的动作、语言描写很精彩:

“这是只听见走廊里传来爸爸穿着拖鞋”踢踏踢踏“走路声。不一会,爸爸挺着他那皮球般的大肚子慢慢地走了出来。他走到电视机前笑着对我们说:“看我跳个草裙舞。”说着便把大裤衩往上提一提,用手捏着裤腰扭起了大屁股,在电视机前来回的跳,好像他就是电视里美丽的“夏威夷女郎”。还不时地咋咋他的大眼睛咧着嘴露出一排大牙冲我们笑;时转动着他的脖子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有时还给我们抛个媚眼;有时还伸出个兰花指……把我和妈妈逗得前仰后合直拍桌子。我捧着肚子快吸不了气了,“哎呦我的妈呀,我,我……我快不行了!哈哈,哈哈哈哈……”爸爸看我们笑得那么欢,哼着小曲儿,拿了根烟叼在嘴里到阳台上抽烟去了。过了好久我们才停止了笑声,继续看电视。

爸爸抽完烟走了过来,对我们说:“再来一段。”我心想:哎呀!这个老爸还真没完没了了,这回我可忍住不笑了。只见爸爸有扭起了大屁股朝客厅跳过来,还是不是抖动一下胸脯,然后做几个侧并步……这里面的动作结合了比喻夸张的修辞就显得生动活泼。

(三)在写事的文章中,描绘事件的经过、高潮

“事件的经过”一般是主要事件的具体化,就是”发生了什么事“,”事件是怎样一步步发生发展的“,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就要通过具体的描写,描绘出在事件经过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方法,就要具体写出在事件经过中,人物有什么不同的反映,人物做了什么、怎么做的,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把这些具体的内容描绘出来,文章一下子就生动起来了。

此外,在描绘事件的经过和高潮的时候,还要注意写出当时的气氛或者场面。

例如蔡宁静同学《难忘的比赛》中描写拔河经过高潮部分的描写:

“我们班的刘雨轩,她扯着嗓子大声尖叫:“加油,加油,胜利属于我们!”刘东阳站的离绳子很近,好像要上前去拉一把。刘与清还把班牌拿出来,举起大声叫:“加油!我们一定会赢的!加油!”总之,大家一个个叫得满脸通红,喉咙都喊哑了。

拔河的同学一个个都是面红耳赤,他们用出全身力气,把牙齿咬得紧紧的,用腋窝紧紧的夹着绳子,手抓着绳子,变得紫红紫红的,都快磨出泡了。头上虽然布满了密密的汗珠,但大家还是拉着绳子不放。啊,我们班的王流雨大声一叫,我们班同学猛然用力,大家躺在了一块,我们赢了!“里面对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结合很好,让人能感受到比赛时大家的努力,比较生动。

第二讲:学会运用不同修辞手法

同学们都知道,在作文时修辞手法用得好,不仅能使语言有文采,丰富文章的内容,还能使表达富有个性,增添文章的亮点,写出好的作文来。在平时的作文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一、写作指导

1、比喻

比喻是人们最常用的修辞之一,它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可感,主要用来刻画人物或事物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给人以深刻印象。

在比喻句中,原本存在的这样事物或情感,叫做比喻句中的本体,另一个能使它变得生动形象的事物则为喻体,判定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主要从二个方面确定:

(1)、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一类事物,如:“那个人长得像人一样”、“这朵花非常漂亮,简直像画上的一样”;

(2)、本体和喻体要有共同特点,并且在比喻中能表现出这一特点,如,“他的手粗糙得如同老树皮”,他的手和老树皮共同的特征是“粗糙”,句子中表现出了这一特点,因此,是个较为成功的比喻句。

但要写好比喻句,除了上面的两个要求为,还有两个新增要求:

(1)、喻体要选择大家熟悉的事物;

(2)、喻体要能给人带来美感,不能说:“瀑布像挂面一样,直直地挂在山前”,可以说“瀑布像是一面用珠玉做成的帘子”。后一句所选的事物比第一句更能给人带来美感。

2、拟人:拟人就是给看似没有思想情感的事物,赋予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使得它更为生动形象、亲切感人。因此,判定一个句子是不是拟人句,主要看在句子中是符给这一事物赋予了人的情感、行为和思想,只要是有其中之一,可判定为拟人句。

在写拟人句时,只要给一样事物赋予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三者中一样,便可以成为拟人句。如要站教室里的课桌用拟人句来表现,可以说“课桌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站’是用来形容人物行为的动词,用在了桌子身上,便变成了拟人句);也可以说“课桌虽然看上去并不是很美,但它并不在意”(对某件事是否‘在意’是人们常有的思想,这里用在了桌子身上,等于给它赋予了人的思想);还可以说“桌子看上去有些不高兴了”(‘高兴’用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在这里用在桌子身上,是给它赋予了人的情感)。

3、夸张:夸张的前提是抓住某一事物的特征,为了将突出事物的这一特点,而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这一手法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一定程度的夸大或缩小而实现的。

如,夸大,他的眼睛比铜玲还要大;缩小,他的眼睛看上去比芝麻粒还要小。

前面我们说到的“一定程度”,是指只要能很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这个夸张句便是成功的,而不是越夸张越好。而是在能突出这一事物特点的基础上,夸张的程度越小越好。

4、排比:排比句通常用来抒情或说理,为了在抒情或说理过程中使得语言更有感染力,表述更加充分,因此,通常会采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近的句子,来增加表达效果。如“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二、写作训练及点评

1、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点评分析:

一个成功的比喻句,要符合三个基本要求和一个建议,三个基本要求是:

1、句子中所表述的方面本体和喻体要有共同特征,如李白的诗句中“疑是银河落九天”中,将瀑布比作银河,是因二者在外形和色彩上有着共同的特征;

2、喻体要选择大家熟悉或了解的事物;

3、不能拿同类事物做比喻,就如同在比喻中说“那个人长得像人一样!”

除以上三个基本要求外,还有一个建议,那就是尽量选择能给人带来美感的事物作为喻体,这样才能让你的文章语言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否则,将“瀑布”比作“挂面”、把环卫工人比作“垃圾筒”,虽然是比喻句,但不是一个成功的比喻句,所以在写比喻句时,尽量选择能给人带来美好心灵感受的事物成为喻体。

写作参考:天空中的明月,犹如洁净的玉盘(将月亮比做洁净的玉盘。)

2、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点评分析:同样,给那些看似没有思想、行为或情感的事物这是给它赋予人的思想。人的行为、思想或情感,便会成为一个拟人句。

参考答案分析:

1、窗外,翠竹在风中不停地呐喊着。(这是给它赋予人的行为。)

2、窗外,风吹在翠竹的脸庞上,它感到非常的自在惬意。(这是给它赋予人的思想。)

3、窗外,一阵风吹过,翠竹遇到了老朋友,感到非常高兴,发出阵阵笑声。(这是给它赋予人的情感。)

看了上面的例子,黄老师要说的是,拟人句并不像很多同学想的那么难写,你只要给这样事物赋予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中的任何一样,它都会变成拟人句。

3、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点评分析:夸张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只要做到这点就可以了,而不是很多同学所感觉到的越夸大越好。

写作参考:

“寒风吹到脸上很痛。像针刺一般”、“寒风吹到脸上很痛,仿佛肉被刀子割裂一般”这两个句子都进行了夸张,但在我们看来,这两种说法都在可以理解的范围内,所以仍然是较为成功的夸张句。

而另一句“寒风吹到脸上很痛,肉就像要一片片地掉下来一样”,显得有些过于夸大,因此不太适宜使用。。

4、请通过排比句,来表述与下句相近的内容

在风雪的旷野里,所有的树都失去了原有的气度。

写作分析:

排比句,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式结构基本相同,内容相近的句子所组成的,用来增强气势或表达作者强烈的情感。

在这段话中,风雪的旷野,是故事发生的环境,不是本句的重点,因此不必变成排比句。而句子的重点,是“所有的树都失去了颜色”这就要求我们选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树,组成句式结构基本相同的句子,来形成排比句。

写作参考:在风雪的旷野里,所有的树都失去了原有的气度,柳树失去了原有的娇柔、榆树失去了本来的粗犷、白杨失去了以前的潇洒。

三、学会在作文中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1、运用修辞手法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

在写作文的时候,有时单纯地写人物并不能突出人物的形象和特点,这就需要我们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人物生动形象。

如作文《报答》,作者对“爷爷”的外貌是这样描写的:爷爷的脸成了一张老树皮,头发早已脱落,仿佛是光秃秃的山坡。运用比喻写出了爷爷的苍老,形象生动。这就比单纯描写爷爷的苍老要生动形象。再如鲁迅笔下的闰土“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也是通过比喻的手法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除了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运用修辞外,在描写人物动作、心理、神态的时候,也可以运用修辞手法。如“车厢里的人一下像炸了锅似的,乱哄哄地如同马蜂窝从树上落到地上。”

2、运用修辞手法描绘景物

我们都知道,要写出景物的特征,除了进行客观的描写外,通常运用修辞手法,这可以让我们的作文变得丰富、生动。

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绘出了春草、春花的特点写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3、将描绘性的语言与修辞手法相结合

描绘性的语言能让我们笔下的人或事物变得更为具体形象,在很多时候,描写和修辞手法的结合,会让语言一下子变得十分生动起来。也就是在我们描述同一人或事物时,可以将修辞手法与描绘性的语言一起使用,使得表达的内容更加生动具体。

第三讲:如何做到文章语言生动又简练

我们从字面上来理解,语言的生动,大概是指文章的语言要活生生的,很新鲜。在学习过程中,不要误以为好的文章语言,是用好词好句,优美的词句堆积起来的。这时同学们的语言可能是优美的,但不会是生动和简练的。也就是说,文章语言的生动和简练并不冲突,而是告诉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不要过分的依赖“好词好句”,不要向读者展示自己有多少“好词好句”,而是根据我们的表达需要,选择适当的语言,并且用相对俭省的文字来传递尽可能丰富的信息。

简练,是指以相对俭省的文字传递尽可能丰富的信息

1、要避免堆砌

语言不简练,多表现为选词不精当,喜欢堆砌重复的或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句。要改正这点,一方面,要去掉扬已之心,有的同学往往就是因为想起或学到了某几个好词好句,便动手行文,以示他人,须知,用词造句不是要别人知道你有多少绝词妙句,而是为了满足文章的表达需要。另一方面,要尽量把可有可无的词句去掉。

2、叙事时多用短句,短句结构简单,概括力很强

同学们在叙事时可以多用短句,短句精短简要,更适合叙事,而长句更适合论述或抒情。同时,短句中句子成分简单,常常不需要很多关联词的搭配,也是容易让语言变得简单的主要原因。

湖北的小学生杨明康写的《荆州怀古》中有这样的文字:

“借荆州:春暖暖,花奕奕,大丈夫求田间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英雄刘备浦迎娶孙夫人后乘船回到荆州,在小东门下舟登岸,面带春风,手携佳人进入城门,那时的小东门和护城河边正是桃花流水,杨柳依依时节,河水荡漾,行人驻足,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也许那年的春雨下得缠缠绵绵,淅淅沥沥,触景生情英雄泣泪巧借荆州,谁言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得荆州如鱼得水,得荆州而三分天下,当年的刘使君青梅煮酒,而今的刘皇叔天下英雄谁敌手?!”里面长短句和成语有机的结合,赞叹了历史人物对那个地方的情怀,行文显得错落有致,情感跌宕起伏。

3、适当采用现成俗语或成语

如果叙述的对象并不需要特别的加以突出,那我们平时就可以通过现成的俗语来表现,语言既简练又能说明情况。

俗语是一些人们常用的,用极为简要的语言来说明某种情况的特定语句,如歇后语、谚语等,都属于俗语。相比之下,成语显得更为言简意赅些。只有一种情况下最好不要用现成的成语来表述,就是文章中需要进行具体描写的重点内容,用描写手法,常常会比简单的使用成语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例如安徽小学的王警钰的《烦恼舞蹈快乐舞蹈》中有这样的描写:

啊!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虽然只有一米左右的距离,可在下腰时看来,却像万丈深渊。再往下,可就控制不住自己了,还是“悬崖勒马”吧!看来,我只能做平板桥,没有做石拱桥的福分了。

妈妈呀!你为什么不把我生成武松。如果我是武松,那几只拦路虎对我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到那时,就轮到我张牙舞“蹈”了(张牙舞爪)

语言平实,适当运用成语起到了点缀、帮助理解的作用,也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要讲求含蓄

含蓄就是不把话说尽,要注重表达言外之意。写作文,不是要别人看见你想表达的意思,而是要别人想到你所想表达的。比如文章中的抒情,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以读者能够理解、感受到为止。过多的直接抒情容易使文章显得平淡、浅显、苍白。

高首岳在《改变》中有这样的描写:

“又用水把杯子仔仔细细地洗了一遍,一个死角不落,那动作就好象一个妈妈把着她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轻,一样小心。然后又放了些热水在杯子里,盖上盖子上下摇晃,进行消毒……

我的眼睛湿润了……”他本来是不喜欢这个同学,可被他的行为感动了,没有直接说哭,而是含蓄的表达,为下文对他看法的改变奠定了基础,从而突出中心。

例如谢弘昊的《“复印”天空》结尾对小伙伴的毕业分离有这样的抒情:

“随着铃声的敲响,一阵风把云都聚在一起,把天空割开两半。如今的天空,和三年前一样,就像是上帝将天空复印了一份,放在上面。我望着你,你正盯着天空出神,我没打扰你,转身离开。

我明白,你的心正如这天空,被分成了两半,碎了。天空可以复印,你的心情,当然也可以复印。

三年后,天空也会再复印一次吗?”前文交代了小伙伴在友谊中一直以宽容出现,口头禅是“谁让我的心像天空一样宽阔呢!”因此用天空比喻两个人的友情,结尾没有直接说分离,而是用天空进行象征含蓄的表达不舍与再次期待,感情真挚,发人深省。

第四讲:写景作文中的形态、色彩、声音

(一)景物的形态描写要抓住特征

描写景物的形态要突出景物的特征,这个特征不用多,找到一两处进行细致描绘,就会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另外,描写景物时要注意描写顺序,可以是按时间、空间顺序,也可以是按景物类别顺序等,这样描写会比较有条理,层次清晰。

声音的变化,可以借助突出动静

由于景物是静的,所以还有写出变化和动态

例如上海的张鹤竹的《海阔天空》中开头的描写:

“松软得如棉花糖似的席梦思床让人舒服得不自在,苗苗怕吵醒什么似的,小心翼翼地翻了个身。仰面对着白花花的天花板,不知想起了什么。盯着看了好一会儿,唉,这儿的夜里看不到满天的星星。”呼 呼 “头顶上那个叫”空调“的怪家伙又发出了空洞洞的呼吸声。真冷!苗苗一下子又想起了家长的夜风拂过山林是那种好听的声音,温柔而舒适,就像遥远的地方传来的歌声一样”

这里将景物和事物的声音联合起来,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描写得十分传神。

例如山东李爱华的《心与雨》中对雨的动静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过了许久,我把视线收回来,又看到了水泥甬道上的雨水。

似小池塘般的雨水在微风的吹拂下,出现了如鱼鳞般如小山丘般如梯田般的波纹,一层层在轻风的亲吻下,优美地舒展开自己的身体,向远处缓缓流去。有时呢,在这柔丽的带着褶皱的水的绵帛上,点点的雨滴滴落在上面,激起了圆心式的一层层向外散开的涟漪,就仿佛水面的荷花在慢节奏地绽开自己高雅的花瓣。”

里面对雨的动静变化、空间流动做了详细的描绘,利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把雨的变化描写得生动传神。

(二)适当运用修辞表现景物色彩

描写景物的时候,景物的色彩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一副油画,色彩可以表现很多的内涵。在写景作文中,景物色彩的描写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会更加突出色彩的特征。

另外,景物的色彩要搭配着写,即便是一种色彩,也会有浓淡深浅的不同,所以在描写景物色彩时要尽量搭配着写。

例如广东的刘俊宇在《桔梗,下雨了》中有这样的描写:

十几支桔梗被卷在报纸里,淡淡地散发一点清新的味道,和着报纸油墨的气味一起飘进我的鼻子里,在一个下雨的早晨,那般相宜地好闻。她们有着乳酪那样的淡黄色,又有青涩的绿色从花托一直染至褶皱的花瓣尖,悠悠然靠在我胸口小憩,仰起头看我淡绿色的伞。她们会疑惑吗?还是觉得理所当然,认为天空就应该是和她们绸子似的花瓣一样,是淡淡的绿色?我不知。

小作者将气味和色彩相结合描摹了桔梗的样貌,同时也可以加入声音为文章增色。

(三)突出声音的变化

景物大都是静态存在的,但是要让文章生动并吸引读者,就要写出景物的动态和变化。例如一棵树是静态的,当风吹拂的时候就可以有伴随声音的动态了。我们在描写景物的时候也最容易描写外观形态,常常被我们忽略的是声音描写,而有了声音的变化我们的文章才会更加立体。

另外,可以使用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描写方法突出声音的特点。

例如浙江小学的陈钰华写的《上虞之游》有这样一段:

你听,“咔嚓,咔嚓,咔嚓……剪刀的咔嚓清脆有序,就像一首间接动听的音乐,在葡萄园里回响。这回响倒让我想起了昨天晚上奶奶给我讲过的一个传说:“你只要躲在葡萄架下,就可以听见牛郎和织女两个人的悄悄话;如果拿一个水盆,还可以透过影子看见两个人的身影呢!”我急忙跑去问奶奶:“我怎么没有听到牛郎织女说话呀!”……

第五讲:通过语动心神的搭配突出人物特点

描写人物行为,仅仅一种方法并不能将人物特征充分地展示出来,有时需要采用综合方法,即把动作描写与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有机结合起来,取得最佳表达效果。

(一)动作与语言相搭配

在描写人物的语言之前,先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会使得读者更加了解主人公说话时的状态。在描写人物语言的过程中,插入人物的动作,会让文章产生意料不到的真实感,给人以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感觉。

例如山西的樊笑辰写的《奶奶手中的千层底》中有对奶奶这样的描写:

一个休息日,我和爸爸妈妈回家乡看望爷爷奶奶,我推开家门就看见奶奶戴着老花镜,精神矍铄,正坐在藤椅上纳鞋底。看见我进来,忙放下手中的活,拉着我的手问我早晨吃饭了没有,最近学习好吗?

我顺手拿起奶奶放下的千层底,想完成奶奶刚才从中断的那一针,可吃奶的劲儿都用上了,针还是穿不过去。奶奶一边叫着:“你哪能干得了这个,手一会就弄痛了!”一边从我手中夺过鞋底子,放进篮子里。

吃过午饭,我们坐下来话家常,奶奶习惯性地又拿起千层底,一针一针地纳起来,每一针都使劲地穿过鞋底,“哧、哧”有声地把线緾到右手掌上使劲儿地拽,然后将针在发髻上擦两下接着穿下一针。

奶奶的动作优雅娴熟,嘴角挂着浅浅的微笑,一点不在意自己的手被线绳勒出了一道道拉痕。我心疼地握住奶奶的手:“奶奶,别纳了,你的篮子里已经有两双了,我穿不了多少。”……

里面对奶奶的语言和动作结合的很紧密,让人能感受到奶奶出色的手艺和对儿孙的爱。

(二)神态与心理相搭配

在描写人物心理的时候,可以与人物的神态描写相搭配,这样更容易真实地再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如:我瞥了他一眼,撇撇嘴,心想:哼,我看你怎么办?

例如贵阳的卢凡在《爸爸老了》一文中这样描写爸爸:

途中,我一个人去挂平安锁,爸爸不放心,可他终究没有跟来。

我一个人站在巨石上,脚有些抖,但我心中除了恐惧与悲伤,还多了一份担当与坚强。

在华山脚下等车时,爸爸点点头,笑着说:“还不错,爬到了苍龙岭。”可随即又满怀遗憾道:“其实我想到金锁关的,确实很遗憾,应该去看看,但我实在不行了。”

“下次再来嘛。”

爸爸叹了口气,道:“恐怕很难有下次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还记得下山时,有个哥哥小声地跟我开玩笑:“你还有机会再来的,不过下次可别和老头老太太来了,和同学一起来……”这话像是被爸爸听见了。他们走后,爸爸撇撇嘴,像个小孩子般不满地说:“我才不老呢。”

这段写出了爸爸身体的衰老又爱面子撒娇暗示了爸爸近几年的辛苦与疲惫,爸爸的不服老也体现了他希望在孩子心目中永远年轻体壮,为儿女撑伞。

(三)语言与心理相搭配

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人在不同的状态下(紧张、失望、生气)他(她)的语言行动就会与平时不同,写作时只要抓住这些不同,把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搭配起来描写,就能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容易凸现人物的真实形象。

例如黑龙江的肖历昂在《当我们可以决定一只虫子的命运时》有这样的描写:

总之,一切有关学习的东西都是我心中的敌人。谁叫我是上帝的使者。

当然,因为这些虫子不幸地在书上爬动,自然也被我把它和练习册、书本联系到一起:“如果没有你这个可怜的虫子还会有书吗!”那只虫子回答:“大哥,还会有的!”“你再说一遍!”“大哥,还是会有的!”“大哥,还会有的!”“噗噗啊啊嗷,你还敢说!”“你让我说的嘛!”

这种虫子自然就成为我的杀戮对象,仅仅是因为它的名字被我称之为书虫。……

当我们仅仅只需伸出手指就可以决定一只虫子命运的时候,不要贸然地下手。把你想象成那个没有干坏事的虫子,把上帝想象成那个没有干坏事的虫子,把上帝想象成想要杀掉那个无辜的生命的你。想一想当你在上帝的手指下,你还希望上帝按下去吗?

收手吧,朋友们。当你收起你那过去残忍的要按下去的手指时,上帝也会再在你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一根帮助你的手指。

这段对话就体现作者当时的心里,对作业的愤恨转嫁到书中小虫身上,而又将小虫拟人,利用对话表现出那一刻“我”对弱小生命的蔑视和小生命单纯无辜的回应。语言和心里搭配惟妙惟肖,引起读者共鸣。

第六讲:不让作文变成流水账

一、写作导引

我们在写文章时,要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文中各部分的内容。学会怎样围绕中心思想来写作文,让作文内容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尤其是叙事类作文时,特别容易出现文章写成了流水账,没有详略,没有主次。

大家一起想一想什么是流水账?

流水账,指的是写作文时,在叙述或描写时,将内容事无巨细地表述出来,使得文章的内容没有重点,主题不够突出。还有一种情况,写作文时像录音机一样,把大事小事全都记下来,毫无紧要的一件事,也能写上一两百字,让读者根本找不出他重点要说什么。这样的作文虽然很具体很详细,但我们仍然可以把他当成流水账。这样写好不好,你觉得好的话请说明原因,觉得不好的话,你认为怎么样改会更好些?

例如我们把作文写成这样,就是流水账:

今天早上,我还是六点半七床,七点十分到了学校,上完早操和自习课后,是第一节课,第一节课下课后我们玩得很高兴,很快第二节课又上课了,是数学课,老师下课后内容没讲完就拖长了课堂,第三节英语,我挺喜欢的,第四节课文,好不容易到下课,我们一起去吃午饭,下午只有两节课,很快就上完了,今天真是开心的一天啊!

二、写作方法

如何让作文内容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人在生病或睡眠不足时,可能会有头重脚轻、大脑昏昏沉沉的感觉,后来就有老师说,其实有时看学生作文,也会导致大脑昏沉,光看文章标题倒还清楚,却越看内容越迷糊,不信我们可以看以下几种情况:

1、学会合理安排作文开头

头重:有的同学写作文,开头第一段写得很长,好像非得把什么事都要在第一段讲明白说清楚了才肯罢体,结果越说越多越写越长,第一段写完,后面的内容,也就交代一下情况便结束了。要改掉这个不足,首先要明白,文章的开头并不一定要交代那么多东西,只要它能实现两个目的就够了:第一,能让自己围绕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引出下面的内容;第二,它能吸引别人继续读下去。所以,文章的开头并不是越长越好,只要符合上面的要求,它可以只是一句话、几个字。

就像史伯卿同学写的《爷爷的苹果》,更是将简洁、切题、引出下文和吸引读者的作用全部融入到一句话中:我在盯着架子上的苹果发呆。

这个开头,短得甚至让人有一丝的不适应,但它的确是一个十分成功的开头,无论是切题、还是引出下文和吸引读者,因此,我们在写作文时,不要给第一段增加那么多不必要的功能。只要它能够切题、吸引读者和引出下文,越简短越好,更多的内容,留给下文去说。

爷爷的苹果

史伯卿

我在盯着架子上的苹果发呆。

这枚苹果自打我出生的时候就在架子上摆放着了,每次问爷爷它的来历,爷爷都会面色安详地仿佛在回忆什么,之后又笑而不语了。我每次把那个苹果拿下来看时,爷爷总会紧盯着我,生怕给它弄坏了。家里摆个假苹果干什么呢?我总是问这个没人回答的问题。

“儿子快进来,你爷爷好像快不行了!”医院里回荡起了妈妈的叫喊声。我连忙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推开门冲了进去,到爷爷身边时却又小心翼翼地不出一点声音。

我到爷爷身边坐下,再次问起那个无人回答的问题:“爷爷,那枚假苹果,为什么要摆着他呀?”听到这个问题,爷爷的面色又一次平缓下来,进入了深远的回忆。我们一家就在旁边注视着这个面色安详的老人。

一两分钟后,爷爷说话了:“这枚苹果……”他的声音颤抖着,断断续续,“是我十七岁时参加红军留下的最后的纪念。当时,咳咳,我和几个战友被敌人困在一个小战壕里,死守着战营等待着大军的救援……但是使用水已经不多了,大军还有最少一个礼拜到达这里……我们必须节省了。当分到吴云浩的时候,咳咳,他却打开了他的腰包,给我们看了里面的四个苹果。”

爷爷越说神色越悲伤,仿佛又一次回到了当年,“我们都惊呆了,他却说:‘我有苹果,你们不用给我分水了。’我伸出手去想摸摸那个苹果,但他一下把我手打了回来‘你想干嘛?我吃我的苹果,你喝你的水,别摸我的苹果!’说完,他就跑一边坐着去了……咳咳,咳咳,”爷爷剧烈的咳了几声,呼吸速度加快了许多,然后指了指嗓子,又摇摇头,最后微笑着把我们每个人都看了一遍……

安葬完爷爷之后,爸爸接着给我讲故事:“后来有一天,你爷爷看见吴云浩偷偷地去埋了个什么东西,等他走后,你爷爷就想过去看看那是个什么东西。可他刚一出去就被敌人发现了,一阵枪林弹雨就给他打了回来。后来终于等到大军来救援了,吴云浩却一头栽了下去。你爷爷他们急忙跑去扶他起来,只见吴云浩的嘴唇因干燥而开裂了许多口子,并且脸色苍白,全身也因为干燥而有不少地方起皮了。

你爷爷伸手摸了摸他的腰包,是瘪的,然后他急忙跳了起来,朝当时吴云浩埋东西的地方跑去。他咬紧牙关,不顾烈日当头,拼命的挖,当挖出那个东西时已经是大汗淋漓了,可当他看清那东西时,却又泪流满面了,挖出来的正是那四个苹果。

你爷爷伸手拿起一个苹果,就更激动了,因为那些都是假苹果。你爷爷当即拿走了一个,之后把那另外三个又原封不动地埋了回去。那枚假苹果就这样被你爷爷收藏至今。”

听了这个故事之后,我立刻对那枚苹果有了深深的敬意。它是友情的代表,它是奉献的象征。从此,我也万分珍视这枚苹果,既是因为它是爷爷的遗物,还是因为它代表的品质深深吸引着我。

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最忌讳头重脚轻,文章的开头内容不宜过多。就像下面这位同学的文章开头就犯了头重的毛病。文章开头还没有切题和引出下文。抒情过多。

我所珍惜的时光

随着年月的流走,我们也在不断地成长着;见到的人多了,经历过的事多了,我们的视线是变得更清晰了,还是变得沉重了。在童年,这段我们所称作的“最纯粹、最美好”的时光时,那些陪我们走过的人们,是否就是你所怀念、所珍惜的呢。我想说,是的;当我想起他们时,我的心里是有一股热流淌过的,或许我们儿时的玩耍离今日已有七、八个年头,那种感觉也并不是恍若昨日,但我首先是要感谢的是那些他们教我懂得的事。

在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两个极端,一种是好朋友,一种是坏小孩。我的发小王欣怡就是我眼中那种“一辈子的好朋友”,她喜欢和我分享一切她所感兴趣的事物,她不是那种有点什么就哭哭啼啼的女孩,更不是那种在老师、家长面前表现乖巧而本性都很调皮的“两面派”,她是那种使我喜欢她“玩”的人。记得我们都很喜欢编点小故事,从小时候的王子公主到三年级那些文艺小说主角的名字,我们之间能说的能聊的总有那么多。

然而那个“坏小孩”,我已记不得她的名字是什么,她喜欢当孩子王。除了“高高在上”地发号施令外,就是哭嚎着去告诉大人以祈求庇佑,她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做令人讨厌的家伙,她让一群孩子都跟着她踏步走,却忘记自家家长那种回家晚了的愠怒。

我们的童年,都有那样一个没有特殊神奇能力的自己,那样一个温柔懂事的“静香”,那样一个长相丑笨暴力暴躁的“胖虎”和每次自己倒霉就笑得一脸讽刺而在有事相求时装出一种“低下”表情的“小富”。我们都想要一只能满足所有愿望的“哆啦A梦”,但我想,它的口袋里装的是不是那些回忆。

2、让作文各部分连接紧密、层次分明

脖细:人的脖子起着连接大脑指挥部和身体阵地的作用,部分同学在写作文时,开头第一段说一件事,第二段说另一件事,两件事并没有必然或因果的联系,看文章的人根本不知道文章要重点说什么。我们把这种情况可以理解成脖细,犯了选择材料不恰当的错误,使得文章各个组成部分缺少真正的连接。

腰粗:有的同学刚开始写作文时,不管文章写了多少字,都可分为三个自然段,开头一段引出要说的内容,中间一段写人或叙事,再留一段结尾。如果比喻成人的话,除了头和脚外,其他地方都连成一片了。层次不清,段落不明,读者要么没耐心看下去,要么看完后头昏眼花,根本分不清前词后句。

就像葛婧同学的文章,在她的文章里,她就很好地完成了段与段之间,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衔接过渡。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小学的六年里,我几乎每个星期都要路过一个“美丽”的地点 垃圾站,对于有些人来说垃圾站是一个很脏很臭的地方,但如果你听完这样一个故事,你就会感叹:啊!原来垃圾站这个熟悉的地方也很美丽呀!

“垃圾站”顾名思义,就是存放垃圾的地点,一点都不受人们的喜欢,但今天,一位年轻小伙左顾右盼的冲这边走来,他一米七左右,穿着一身白色运动服,手里还托着什么东西,毛茸茸的,黑糊糊的,走近一看是一只小狗。很可爱。忽然,年轻人放下小狗转身就跑,我在远处看着青年远去的地方,想抱起小狗追上去,回过神一看,一位骨瘦如柴,皮肤漆黑,满脸皱纹的老人从垃圾站走出来,见到被丢弃的小狗,小声嘀咕了几句便带着它走了进去……

以后的每天我都来这里看看,老人总是早早的干完活,将垃圾弄好,用自己的一点零钱给小狗买一些肠,喂完后,还教它握手,叼东西,就像在教自己的孩子。后来我偷偷问了他的同事;原来,他的另一伴与儿子早在很久之前因为车祸死去,但他却坚持不再娶,自己因有困难,无奈之下在垃圾站上班,它一个月工资的一半要给小狗买食物。我听完十分感动。

以后的每一天我都能看到小狗与老人在玩耍,老人也满是笑容。这里仿佛也变美了不少。

有一天,我发现小狗不见了,老人也不再笑了。后来才知道,老人为了让小狗过得更好,将它给了有钱人家。

回想起那段快乐的日子,原来这个熟悉的地方也有一片美丽的天地呀!

也有一些学生,在写文章时,内容与内容之间缺少必要的过度,使文章结构有些脱节。

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我是通过百家讲坛节目《王立群读史记》知道王立群教授的,我很佩服他的博闻多识,最近我又听了他讲的《我读孟子 强势由人》,我还佩服他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他让我懂得了强势由人的道理。

王立群教授一生最痛苦的是两次失学,小学毕业时,学习成绩全五分,小学给保送到一个重点初中,在别人得到中学录取书时,他没有得到。是他的出身不好,不是他的成绩不好。他来到了新新中学,一所私立民办中学,一周6天在学校,3天干活,3天学习。夜里去工厂运砖2趟,路远、车沉,非常辛苦和危险。

王立群教授的第二次失学是高考,高考成绩非常好,到后来平均分低了将近三十分的同学都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王立群教授知道又失学了,于是在当地的一个厂办学校教小学和中学,白天教学生,晚上自学。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又因年龄问题不能报考本科,在1979年考上了研究生。所以如今身为博士生导师的王立群教授从未读过一年大学本科。

强势由人的意思是要想改变自己的状况,就只能靠自己不懈的努力、奋发图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王立群教授的经历正好体现了这一点。

我现在小学六年级,正在准备六年级统测,学校抓得紧,课外班一上课又留很多作业,周六日也没有放松的时间,比起王立群教授,这点苦算什么;我也很喜欢看历史书,我很羡慕王立群教师的博学,王立群教授是我所敬佩的人,是我学习的榜样。

3、做到有详有略、合理分段

体胖:有的文章写起来之后,要么记流水账,什么事都只是提一下,要么就像录音机一样,事无大小全都记下来,让读者根本找不出重点是什么。作文中,重点的部分要详写,次要的部分要略写,只有做到有详有略,才会容易突出作文的中心思想和重点。

一篇文章中会出现多个事件,那是不是每个事件我们都要详细地描写呢?肯定不是。一篇文章要想中心突出,就一定要注重详略得当。那如何确定文章材料的详略呢?能直接表现中心思想的要详写;间接体现中心,为中心服务的材料要略写。下面我们看一看中考高频作家冯骥才的《捅马蜂窝》,来体会文章的详略得当:

捅马蜂窝

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阴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被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冲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瞬间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一疼,挨蛰了!我下意识地用手一拍,感觉我的掌心触到它可怕的身体。我吓得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里。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了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拔毒,也没能使我那肿疱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痊愈。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摆手招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这就是蛰你的那只马蜂,可能被你那一拍,拍死的。”

仔细一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爷爷说:“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他,它不蛰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那它干嘛还要蛰我,这样它自己不也完了吗?”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当然要跟你拼命的!”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式;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死一搏,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头。

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诫自己: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 文末点题)

围绕捅马蜂窝这件事,作者精心安排的思路是:

→“我”捅了马蜂窝→ →后院又有了马蜂窝。

这篇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爷爷后院有马蜂窝,“我”捅了马蜂窝,后悔捅马蜂窝,爷爷后院又有马蜂窝。那这四个部分哪一部分才是我们详写的重点呢?就要找出文章的中心。读完文章,我们发现主题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再也不能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情。这个主题就决定了“后悔捅马蜂窝”是文章详细描写的重点。

身圆:某老师读一位同学写的作文,中间居然没有停顿,一口气读下去,好在文章不长,但等老师停下来时,脸都憋得有些红了。有人问老师为什么不停下来换口气再读呢?老师很委屈地回答说,我也想停下来歇口气再读,可我一直都没找到句号呵!有的同学刚学写作时经常忘了写标点符号或分段,一篇文章就是一个自然段,只有在结尾时,才会记得加上一个小小的句号。

在小学作文的写作中,很多学生写文章的时候,采用“三段式结构”,开头一段,中间一段,结尾一段。这样写文章非常不好。因为造成的直接问题就是文章重点不突出。那我们如何突出文章的重点呢?除了对重点部分进行细致描绘重点突出之外。分段也是重点突出简洁有效的方法。重点部分要独立成段来进行强调。分段还可以打破原有段落固有的语感,让我们可以从头开始。也就避免了啰嗦,文章收不住的问题。一般写一篇文章最少不能少于5段。在5 9段比较合适。

4、学会处理作文的结尾

脚轻:文章的结尾应是重点要处理的部位,但好多同学在结尾处花的功夫却明显不够,文章的结尾往往都成了点缀,说明整个文章已经写完了,并没能发挥重要作用。

文章结尾要求单独成段,用来点明中心,点明中心的时候需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集中。是指要把文章的中心集中地表现出来,让阅卷的老师迅速地在文章结尾处看到文章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防止把文章的主题散在很长的一段话中。

第二、明确。有个文章的结尾说“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一种美好的品质。”这个文章的结尾在于,它只是笼统地说感受到了“一种美好的品质”,但这种美好的品质指的是什么,并没有明确地点出来,使其变得更加具体明确,如“我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一种美好的品质 坚持。”

第三、严谨。有的同学整篇作文都写得很好,就是因为最后一段中点题时不严谨,使得作文跑题了。

比如有个孩子文章中写到了两件事,一件事写了他的可爱,另一件事是突出这个人的认真。在文章结尾处,他写道“他是我遇到所有的人中对最认真、最谦虚,也是最可爱的人。”也就是加了“谦虚”两个字,却在文章中没有与“可爱”相关的内容,便可以判定为跑题。

在我们日常的作文训练中,一些学生的文章就写的很好。例如谢汀宸的《幸福的味道》,文章结尾简洁明晰,升华中心。

幸福的味道

有人说,幸福的味道像橙汁一样,酸酸甜甜;有人说,幸福的味道像春泥,芬芳淡雅,沁人心脾;有人说,幸福的味道像咖啡,浓郁而醇香;有人说,幸福的味道像细雨,甘甜湿润。

我却觉得,幸福的味道像茶一般,清清淡淡,简单又清纯。一件小事,便能让幸福的味道在舌尖上,一触即发。

每天晚上,写完学校的作业总会又有另一堆不可数的习题压在身上。当我写到手麻胳膊酸时,无暇顾及夜空中那几乎看不见的星星时,妈妈总会悄悄地推门进来,默默地放一杯茶在我身边,这杯味道简单而又清纯的茶,带着简单而又清纯的爱。其实,幸福也是如此。

灯光下,抬起头,每当看到那杯摆在桌旁的茶,看到茶叶在杯子里静静的呆着,就会想到妈妈静静进来的动作;再尝一口:温热温热的,不浓郁,却清新极了。这时,总会感到很快乐,感到温馨和美好。每当细细品味这杯简单而又清纯的茶,心中总会感到幸福的无处不在,总会想到父母的关心和关爱,总会想到父母那鼓励的目光。那杯简单而清纯的茶,虽不及各种饮料那样可口,但它给予我的是幸福的味道。

有时,我会惹妈妈生气,闹别扭;我们俩都像小孩一样,生着闷气,躲在各自的屋里,互相不说一句话。但过一会,又会听到妈妈往茶杯里加水的声音,接着,妈妈还会像往日一样,静静的推开门,放一杯茶在我桌上。这时,茶的味道,幸福的味道比以往更浓郁,因为里面,还有一种母爱的宽容。

妈妈每天晚上都还是如此,茶的味道也在不停地变换,但不变的是幸福的味道,简单而又清纯。

一些学生在处理文章结尾的时候,做得并不好,对文章中心的升华还略有欠缺。例如下面的这篇文章。题目是一个敬佩的人,在文章结尾点明中心的时候,却没有点出敬佩的是主人公什么精神品质。

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一个人值得敬佩的人有很多很多,但我值得敬佩的人是我们的班长 吕振东。

一次上数学课的时候,我们正在举行一场数学考试,因为只有一节课的时间写,所以大家都埋头写作业,教室里安静得只能听见笔尖发出的“沙沙”声,就在这时,“哇”的一声,坐在后排的唐璐吐了,我回头一看,只见她捂着嘴,吐出来的脏东西溅到了课桌上、书包上、书本上,教室里立刻弥漫着一股难闻的味道,同学们纷纷捂着鼻子,把头扭开,当没看见似的继续考试。

这时,我的内心充满矛盾,帮吧!她太需要帮忙了,不帮吧!等一下试卷又写不完,正当我为难的时候,班长吕振东马上走向办公室,拿出了拖把,把唐璐桌子旁边打扫的一干二净,接着拿着沾满脏东西的拖把,到办公室洗了,当吕振东回来时,同学们帮唐璐的课桌、书包、书本擦干净了,教室里恢复了平净。

我看了手表,快下课了,可还没有写完!他顾不上擦去头上的汗水,马上写了起来┅┅

几天过后,老师公布了前五名,可一直前三名的吕振东也只考了90分。虽然没考好,但老师也表扬了他。

这就是我最敬佩的人 吕振东,一个对班级负责任的好班长。

告诉你几个具体的写作技巧,帮助你快速掌握防止把作文写成流水帐的方法!

1、叙事时,对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只要交代清楚了就可以了,不用写得太详细。

2、事件发展经过要作为作文的重点进行详细描写,不能一笔带过,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3、对作文中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不要多浪费笔墨。

4、叙述过程要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第七讲:怎样写好写景作文

1、写景作文的顺序

1)按方位的顺序写(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上往下,则前到后等)。

2)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先写全景再描述局部再写全景)。

3)按时间顺序写(可以是春、夏、秋、冬的不同变化,也可以景物形成的过程)。

除了上面的三种叙述顺序以外,还有一种是“没有顺序的顺序”,常见于抒情性散文,描写的景物往往随着作者的思路不停地变化,往往不拘泥于对景物本身的表现,而在于对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较为适宜有一定写作功底,能自在驾驭语言文字的人使用。

三年级卞琳雯在写《凤仙花》中有这样的描写:

凤仙花又名指甲花、染指甲花、小桃红等。它品种繁多,有单瓣的和重瓣的。它一般在六至八月盛开。现在的季节它已经长出茂盛的嫩绿色的叶子了。大约有40厘米左右那么高了。它的茎是透明状的,几乎可以看到里面的筋。现在它已经长出花苞了。开放时,它千姿百态,有的倒挂在枝头,像一只只风铃挂在枝头。有的含苞欲放,像娃娃开心时那半张半合的小嘴。有的昂首怒放,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风仙花有的花瓣有的花瓣是圆的,看上去像小喇叭,有的花瓣有点儿像一片叶子,看上去像花形的盆子……

盛夏季节,远远望去,枝头上盛开的凤仙花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停在嫩绿色的叶子上。花朵五颜六色,有白的,粉的,红的,紫的……还不时发出淡淡的香味,一阵阵微风吹来,凤仙花在枝头摇摆着,像是在跳舞,又像在轻轻的对我说:“看,我多美丽啊!”

先写局部,再写整体。由近及远。

再如林明锴四年级在《奇妙的冬天》中有这样的描述:

我高兴地走出门。整个小区变成了一个银装素裹、奇妙的世界。天空飘满了雪花,就像千万片鹅毛在漫天飞舞;地上落满了雪,像铺着厚厚的白天鹅绒地毯。树上也积满了雪,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高高的雪松,枝条都被雪压弯了,好象浑身长满龙爪的大怪物。凤尾兰的叶子坚硬似剑,此刻落满了白雪,好像套上了白色的剑鞘;就连平时光秃秃的,一点都不起眼的树枝,这时也象白珊瑚一样美丽动人。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好的写景作文,往往不取决于你在文章中罗列了多少个景物,也不在于你选择的景物是否每个都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而在于无论你写到多少处景物,有一处必定是文章的重点,可以用描绘性的语言对它进行具体描写,也可以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景物的特点,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写景作文最容易犯的三个错误:

一是将它写成“流水账”,看起来写了很多景点,却每个景点都是一笔带过,没有很好地选出其中一处进行具体描写;

二是写到的景物虽然也有背景介绍或细节描写,但如同蜻蜓点水,碰了一下又绕开了;

三是文章详略安排不合理,开头起因部分介绍过细过长,而文章中间部分却没有很好地展开。

毋千懿同学在《那抹微笑,让我铭记》里写道:

太阳已经从西边悄然滑落,只留下几抹黄晕在秃秃的树枝间萦绕。半小时前喧闹的操场现在静了下来。只有几声篮球触碰地面的声音回荡在校园内,打破了寂静。四个失魂落魄的女生走在校园里其中包括了我。……

文章写事,利用开头一点景物交代背景,渲染气氛,但由于不是重点因此略写。

3、突出景物的具体特点或特征

写出景物的特点与特征也就是要写出该事物与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来,只有这样才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在描写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准确、恰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有助于把景物写得更生动形象,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如五年级的高思淇在《难忘的西双版纳之旅》中有这样的描写:

我仔细观察了跳舞草,她没有含羞草的那份腼腆,没有了牡丹的张扬,她是那么大方得体,那么有灵性。每当你对跳舞草唱歌时她会以优美的舞姿来回答你,仿佛在说:“你唱的歌真好听!”箭毒木张着伞,用它巨大的树冠笼罩着一切,可他英俊的外表内,却隐藏着一个见血封喉的杀手。

这里比喻和拟人的修辞用的比较好。

4、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在写景的同时,一定要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让读者在文章中不但能“看”到美好的景物,还能感受到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和作者的思想。如果单一的为写景而写景的作文,即使再美也无法感染读者,难以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七年级的翁子涵在《难忘的黄山之旅》中有这样的描写:

缓缓拾阶而上。踩着水雾与青苔,耳畔响着时有时无的泉水声。缆车已经把我们送到了半山腰上。是省力了吗?当然是的。不过也省去了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贪婪地呼吸着这山的空气,水的空气,树的空气。随山势的抬高,城市中的喧闹和繁华逐渐隐去。有一种莫名的神圣感在心中升起。像一个洗尽铅华的朝圣者,虔诚地独自来到这里,来聆听自然的圣谕。

这里的景物与心理感受结合在一起,突出登山带给作者非凡的感受,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5、适当加入人与动物的活动

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可以适当地选择人和动物的活动作为衬托。如果说写景作文中景物是“静”的话,那么一篇优秀的写景作文,也离不开“动”,这里的“动”包括与景物相对应的人物的活动、游玩、嬉戏、奔跑,动物的觅食、跳跃等,当一篇写景作文将人和动物的活动与景物的描写相结合起来的时候,才会给人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

例如:五年级是季雨萱在《难忘的巴厘岛之旅》中有这样的描写:

涨潮了,大海涌出无数洁白的浪花,泛着细细的泡沫,这浪花好像有意和我捉迷藏一样,一会儿悄悄地跑上来挠挠我的脚丫,一会儿又嬉笑着退下去。我也索兴跳下海去,在水里好一阵扑腾。不知怎么的,我忽然呛了一口水,狼狈地爬上岸,“呸、呸”地吐着,海水的滋味可不怎么好,看上去很清,其实又咸又涩,还有一股子腥味。

这里面景物和动作描写结合的很紧密,有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

第八讲:怎样写好人物的动作和语言

如何描写人物语言

1、语言要体现人物的职业特点

人物的语言体现他的职业特点是一个常识,否则就会驴唇不对马嘴,闹出许多笑话。例如:《赶花》一课中,赶花人说:“我们也和养蜂人一样,一年四季极少在窝里停,天南海北,哪里开花就往哪里赶。”这极精彩的比喻,符合养蜂人的职业特点,如果换成医生、教师、工人、或者其它行业的人。这么说就不行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物的语言往往能透露出其从事的职业。例如有家哥俩儿闹分家,分了几天也没分清,决定请裁缝、厨师、船老大、车把式四人来调和。这四人觉得事情棘手,于是相邀先到厨师家碰头,讨论一下。下面A、B、C、D分别对应的是谁呢?厨师的老婆是从事什么职业的?

A.一个说:“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啊碗啊分不清。”

B.一个说:“咱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是针线是线才行。”

C.一个接过话茬儿:“嗨,咱原先也不是没有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出格就行。”

D.另一个听得不耐烦了:“我看别在这里哆嗦了,不如到他家再见风使舵。”

厨师的媳妇“扑哧”一声笑了:“你们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卖什么的吆喝什么。”

根据人物的语言,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判断出人物的职业。A是厨师,B是裁缝,C是车把式,D是船老大。而厨师的老婆是吆喝卖东西的小贩。

2、语言要体现人物的身份

人的身份各不相同,语言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例如:《列宁和卫兵》一课是这样写卫兵和列宁的对话:他非常不安,举手敬礼说:“列宁同志,请谅解,我耽误了您的时间。”列宁握住这位小战士的手,高兴地说:“你做得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负责任,谢谢!”他们的对话符合各自的身份。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精彩的例子。例如在中国古代流传着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就很好地体现出人物的身份。

在一个冬天,天空中纷纷扬扬飘着柳絮般的大雪。有四个人看到了漫天飞舞的大雪,各赋诗一句。四个人的诗句凑起来刚好是一首诗,音韵工整,雅俗共赏。第一句:大雪纷纷落地,下面一个人接过话来:此乃皇家瑞气,另一个人接诗:下它三年何妨;最后有一个人冲口而出:放你娘个狗屁。这四个人有:县官,财主,农民和秀才。大家猜一猜这些话都是谁说的。我们要找到一个切入点,这首诗中的哪句话最能表现出人物的身份。我们发现最后一句“放你娘个狗屁”,语言很俗气,肯定没受过多高的文化教育。我们发现农民最合适。接着我们分析,发现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县官邀请本县最有钱的大财主和最有才华的秀才来家里做客。面对着窗外纷飞的大雪。秀才来了兴致,赋诗:大雪纷纷落地;县官想想深受皇恩,要赞扬皇上,吟道:此乃皇家瑞气。财主很自信,为了彰显自己的财富,顺口说出:下它三年何妨。这句话,恰巧被路过的农民听到了,气的农民,破口大骂啊:放你娘个狗屁。农民想,大雪下了三年,你财主不愁吃不愁喝,我们农民就得饿死。

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说的话当然不同。秀才是读书人,语言讲文采;县官不忘为皇帝歌功颂德;财主不愁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乐事;唯独穷人,饥寒交迫,当然要埋怨骂人。所以诗所对应的人物顺序就出来了:秀才、县官、财主、农民。

3、语言要体现人物的地位

人物的地位是不同的,语言要体现人物的地位。老板的话就要体现老板的地位。例如:《高尔基的童年》一课中,老板娘絮絮叨叨地骂着走进厨房。一看见那支燃烧的蜡烛,就叫起来:“瞧,一支蜡烛全点完了,他不是要把房子也点起来吗?”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个高傲、刻薄的老板娘的嘴脸,完全符合她的身份。

4、语言要体现人物的性格

人物的性格千差万别,在语言上也能表现出来,语言要体现人物的性格。例如:《鲁迅先生》一课中有一段话:“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时候,鼻子和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碰壁?”我说,“你怎么能碰壁呢?是不是你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这段对话,鲁迅先生的幽默,对黑暗势力的抨击,与“我”的幼稚可笑表现出来,符合各自的性格特点就是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

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言语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清代着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的岳父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持以截然不同的态度,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范进在中举前,穷困潦倒。有一次向他岳父借乡试盘费,胡屠户不但不借,还将范进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条心。”

范进中举后,同是这个胡屠户,却换了一副嘴脸:

“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两处谈话,前倨后恭,反差极大,活画胡屠户这个势利小人的丑恶嘴脸。

在学生的作文,也经常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朱映兰的《那目光,永远的记忆》中的一段话:

“过了一会儿,正当她拿着笔在纸上埋头记录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声音”闯“了进来,”就是那个女生,短发的那个。“我下意识地抬头看了一眼,是那个总和童呆在一起的女孩,似乎叫冉欣,她正指着我这边,我疑惑地看了看她,以及她身旁那几个因为尖酸好挑事而在年级里出名的女生。其中的一位用下巴挑了挑:“写东西那个?”样子极没有教养,一脸的刻薄,“是啊,看她那样子,真是不自量力,还真把自己当什么了。”冉欣扬着头,看着那个昔日里与她挽着手臂的好友。“

这段话通过三处语言描写,表现出”来的人“尖酸、刻薄、无礼的性格特点。

5、语言要简洁

语言是为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思想服务的,话不在多而在精,前面引用的鲁迅先生和”我“的对话。列宁和卫兵的对话,老板娘的话,每一句都很简练。

6、语言要口语化

口语一般少修饰,多短语。人物的语言要符合口语特点。《列宁和卫兵》一课中如下的对话就体现了口语特点:“同志,您的通行证?”“哦,通行证,我就拿。”“放行吧,放行吧,他是列宁!”“你做得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负责任。谢谢!”

7、不写套话

套话就是指标语口号式的说教。作文时,不能把自己认为是精彩的议论硬要给文中人。例如:“老奶奶,不用谢我,是红领巾让我这么做的。”这样的话偶尔用一次还行,如果不分环境,不看人物身份,到处用,成为套话就不好了。

8、不写废话

生活中的语言往往是啰嗦、繁琐的,或多或少地掺进一些废话。写人物的的语言不能实录生活中的语言,要摒弃废话,选择最能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话来写。

9、让人物自己说话

写人物的语言,由作者代替人物说话是小朋友们常犯的毛病,这样的语言失去真实性,人们就不信了。因此,应该让人物自己说话。下面是习作中赵爷爷向老伙计张爷爷诉说自己受虐待的一段话:

“老伙计,这话只能对你说说,当别人不能说呀。我那小刚他娘,在小刚二岁的时候,因患胃癌治疗无效,与世长辞了。我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儿子拉扯大。累死累活地挣钱给他娶了媳妇。如今,他老婆、孩子都有了,生活也好了,看我不中用了,三天两头地骂我。在这个环境里,我实在生活不下去了,所以打算去住敬老院……”

这段话中,有几处明显地看出作者代替文中的赵爷爷说话。如“因患胃癌治疗无效,与世长辞了。”“在这个环境里,实在生活不下去了。”等。如果把前者改成:“得胃癌死了,”把后者改为:“这个家我实在呆不下去了。”就能够变“作者代替说话”为“让人物自己说话。

如何描写人物语言

1、写好人物的连续动作

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行动,往往是前后连贯的。写好人物的连续动作,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用连续动作写董存瑞炸暗堡:“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出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通过对董存瑞一连串动作的描写,董存瑞为革命英勇献身的英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散文《背影》。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中就描写了父亲爬月台给自己买橘子的连续动作,使画面跃然纸上。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文章通过对父亲爬月台的艰难,表现出了父亲对儿子深深地爱。

2、间隔地写好连续动作

对人物的连续动作,有的文章不是连贯地写出来,而是间隔地写,例如:《今天我喂鸡》一课所写的扫地、打开鸡窝门、和鸡食、喂鸡,本来是一连串的动作,但没有连续地写下来,而是间隔地写:“我拿起笤帚扫地”这一节写了扫地,插入了心理活动;“我打开鸡窝的门”这节,写了放鸡,插入了鸡争先恐后往外挤和挤出后找食的情景;“我拿食槽去和食”一节,写为鸡和食,插入了当时鸡的表现和“我”的语言;“我把食槽放下”插入了鸡吃食的情景。这样间隔地写连续动作,使文章更生动有趣。

3、要写好动作的细节

写人物动作时,要善于把一个动作过程分解成一系列的个别动作,写好动作的“细节”。如果丢掉细节,就使文章显得不具体。下面两节都是写修理三角板,一个注意了细节,一个没有注意细节,你看哪个好呢?

“我来到教室,从讲台下面找到裂开的三角板,平放在讲台上,把裂开的地方对好,再用小木片蘸点乳胶,仔细地涂在三角板的裂隙里,使劲用双手挤紧,又用小刀轻轻地把挤出的乳胶刮掉,在接缝处压上一块砖,过了一会,拿开砖,三角板就完好如初了。”

“我来到教室里,把裂开的三角板对好,涂上乳胶,就把它粘好了。”

就像我们古典文学名着《水浒传》中的一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主要的动作就是一个字“打”。但是作者运用了极详细的细节描写来突出“打”。细节描写主要体现在“打的位置”和“打的效果”。

且说郑屠开着间门面,两副肉案,悬挂着三五片猪肉。郑屠正在门前柜身内坐定,看那十来个刀手卖肉。鲁达走到门前,叫声“郑屠。”郑屠看时,见是鲁提辖,慌忙出柜身来唱喏,道:“提辖恕罪。”

便叫副手掇条凳子来。“提辖请坐。”

鲁达坐下,道:“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

郑屠道:“使得,你们快选好的切十斤去。”

鲁提辖道:“不要那等腌厮们动手你自与我切。”郑屠道:“说得是小人自切便了。”自去肉案上拣了十斤精肉,细细切做臊子。

那店小二把手帕包了头,正来郑屠家报说金老之事,却见鲁提辖坐在肉案门边,不敢拢来,只得远远的立住,在房檐下望。

这郑屠整整自切了半个时辰,用荷叶包了,道:“提辖,教人送去?”鲁达道:“送甚么!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

郑屠道:“却才精的,怕府里要裹馄饨;肥的臊子何用?”鲁达睁着眼,道:“相公钧旨分付酒家,谁敢问他?”郑屠道:“是合用的东西,小人切便了。”

又选了十斤实膘的肥肉也细细的切做臊子,把荷叶包了。整弄了一早晨,却得饭罢时候。那店小二哪里敢过来,连那正要买肉的主顾也不敢拢来。郑屠道:“着人与提辖拿了,送将府里去?”

鲁达道:“再要十斤寸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遗我!”

鲁达听得,跳起身来,拿着那两包臊子在手,睁着眼,看着郑屠,道:“酒家特地要消遗你!”把两包臊子劈面打将去,却似下了一阵的“肉雨”。郑屠大怒,两条忿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心头那一把无明业火焰腾腾的按纳不住;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托地跳将下来。

鲁提辖早拔步在当街上。众邻舍并十来个火家,哪个敢向前来劝;两边过路的人都立住了脚;和那店小二也惊得呆了。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着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郑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郑关西!“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酒家便饶你了!你如今对俺讨饶,酒家偏不饶你!”

又只一拳,太阳穴上正着,却似做了一全堂水陆的道场∶磐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

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酒家和你慢慢理会!”

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街坊邻舍并郑屠的火家,谁敢向前来拦他。

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

4、要写好“怎样做”

写人物动作,不仅要写好“做什么”,还要写好“怎样做”写“怎么做”就是在动作前面加上一些恰当的修饰语和限制语。就拿“走”这个动作来说吧,可以用“慢慢地朝前走”、“大步溜星地朝前走”、“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过”、“懒洋洋地在江边走”、“漫无目的地走在乡间小路上”……不同的走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如果没有“走”前的修饰语,读者就不知道怎么走法。

5、精选动词,把动词得准确

动词运用得好,人物的动作才能写得准确。例如:《忆铁人》一课中的一段:“一下车,铁人就闯进门,四下找,发现娃已经洗了脸,坐在凳子上,抱着球玩呢。他一把举起小娃,看着看着,紧紧地搂在胸前。”作者精选了“闯”、“找”、“搂”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铁人因错怪了那位阿姨而产生的懊悔心情。也表现了铁人知错就改,严格要求自己的高贵品质。

精选动词,把动词运用得准确,可以很好地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古典名着《红楼梦》中描写刘姥姥第二次进入大观园时的场面描写中,就很好地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在这段描写中,作者通过笑的细节描写刻画出一幅人物群笑图。其中着重对史湘云,林黛玉,贾宝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贾探春,贾惜春八个人的动作描写,这八个人的笑各有各的笑法,充分体现了他们的性格特征。

史湘云的是“喷”,表现的是怎样的性格?对,豪放大度;如果要是弱不禁风的黛玉,肯定不会喷出来。林黛玉呢?“扶”,表现的是文静节制。贾宝玉呢?“滚”,表现的是顽皮之态,贾母“搂”着宝玉,表现出对孙子的喜爱。王夫人呢?对,“指”,表现了他女主人的地位。惜春拉着奶母,叫揉揉肠子,小女孩的姿态,一字就勾勒出来了。

作者通过不同的动作细节妙笔勾勒出不同的笑态,而这些笑态又符合各自不同的性格。

第九讲:如何让故事更有“情节”

(一)叙事重点在经过,经过重点在细节。

《西游记》,是因为有了“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一个个精彩的情节过程,才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它,如果直接写出的是“孙悟空前后三次,总算打死了白骨精”、师徒四人终于克服种种困难,取到了真经“这样的结果,是根本无法吸引住读者的。

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讲述故事情节时,一定不能急着将结果总结性地写出来,也不能在故事的前因后果浪费太多笔墨,最重要的是要写出事件发生的经过,将它发展过程序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和如何解决的细节写出来,只有这样,文章才会显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六年级的裴耘莹在《一次快乐的郊游》中有对钓鱼经过的内容:

我们选择湖边平坦的草地搭好帐篷。这些钓鱼爱好者们就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他们支起鱼竿,穿上鱼钩,接上鱼线和鱼漂,就奔到湖边。这其中钓鱼最资深的要算是吴大大。只见他老练的从塑料袋中拿出一粒粒新鲜的玉米粒,把他们”镶嵌“在鱼钩上,随后很酷地将鱼竿挥起,使劲把鱼钩抛向远方,鱼钩落到水中,溅起水花,形成一串倚莲,向远方慢慢散去。之后,他戴上那使自己看上去像黑社会老大的墨镜,坐在折叠椅上,把鱼竿支在托架上,翘起二郎腿,眼睛盯着水面,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叙述人物的动作细节,说明了钓鱼的经过。当然除了情节经过本身,还有对故事背景的介绍。

(二)再现故事的背景,能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

在对事件发展或人物行动过程的表述中,如果是写事件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描绘出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具体碰到了什么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又是谁来通过什么样得的方式来加以解决的。只有将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交待清楚了才行,遇到文章中的重要事件,更是要对相关的过程进行细致地描写,通过你真切的描写,力求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对人物行动过程的表述中,对主人公所做的能很好表现出文章主题的行动描写,光写清楚他做了什么样的事或动作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描写出他是怎么样完成这些行为或动作的,简单说,我们不能光写他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必要要写出他是怎么做的。只有这样,文章才会显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例如五年级的高思淇在《做人一定要有责任心》中有这样的描写:

早晨,数学老师叫我收数学作业,我这个数学课代表痛快的答应了。

我拍了一下同桌,说:“帮忙把你们组的数学作业收上来,好不?”“好的。”同桌爽快的回应我。接着,我便从第一组收起,把左边三组的数学作业收了上来。这时张梓轩跑了过来,悄声对我说:“昨天我没写完,借我你的作业本抄吧!”“好吧,下次一定得写完。”我白了他一眼,随手抓了一本给了他。

虽然有几个人没交,但我怕老师着急判作业,就先把收到的一摞作业本我交到了老师办公室里。

下文是事件的高潮,但需要前面交代故事背景,才显得情节更加一波三折,更能体现我对这件事的羞愧。

中午,我把老师判过的作业本发到了同学的手里,我翻了翻我的,都是“优”,我松了一口气。忽然,我的肩膀冷不妨的被拍了一下,转过头,是我们班最“彪悍”的女生赵滢瑞,她冲我吼道:“喂!我的数学作业本呢?!老师说改不完不准回家。我说:“我怎么知道?反正我都交给老师了。”

快放学了,我正准备收拾书包,却看见赵滢瑞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忽然间,她眼睛一亮,大步朝张梓轩这边走来,我心头一紧:完了,可她却抄起张梓轩桌上的作业本,我定神一看,猛地想了起来,早上,我没注意,原来是把她的作业本借给张梓轩了!赵滢瑞目露凶光,望着张梓轩……我惭愧地低下了头,我当时想法太简单,没有考虑把别人的作业本借出去,给无辜的同学带来的一系列麻烦。

由于前面铺垫做的好,交代清楚故事的背景,读者在阅读这段时就豁然开朗,也为小作者的事情捏了把汗。

那铺垫和经过都有了,那如何去安排故事情节呢?

(三)多不如少,粗不如细。

我们在日常写作时,老师或同学也许会说我们写的作文情节不够丰富,不吸引人,我们有的同学便想着再往文章中增加情节。谁想,加了五六个情节后,老师仍说文章的情节不丰富,仍是三四百字的作文。其实,真正的原因并不是我们的文章中缺少情节或故事,而是缺少情节故事发展的“具体过程”。

例如4年级的宋宇辰在《快乐的郊游》中讲述野外真人CF大战时选取了一个片段详细叙述:

身穿军用迷彩防弹衣,手握红外冲锋枪,这身行头别提多酷了,简直帅呆了!游戏开始了,我们分成男女两队。一声响亮的哨声划过天空,大家都像一匹匹脱了缰绳的野马,飞也似地冲进了场地。就这样,“男女大作战”开始了,场地的地形对我们十分有利,同学们有的钻进树丛,依托岩木和树木向敌人射击;有的通过小道偷袭;还有的直接冲进敌军阵地去扰乱她们的阵型……“敌军”开始还顽强抵抗,可不一会儿,“死的死,伤的伤”,“残兵败将”也被我们打得抱头鼠窜,见时机已成熟,大家以猛虎下山之势,冲下敌军阵地,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她们“消灭”了。“战斗”胜利后,我们纷纷在阵地放响了“礼炮”……虽然只有短短5分钟时间,但让我们体验了一把军人扎战场上是如何作战的。

通过对重点情节的表现突出当时激烈的战斗场面,虽然不如描写那样生动形象但却叙述出了事件完整的过程。战斗场面很多,这里取一处详细说明故事情节更能让人直观感受。

第十讲:表达中的语言生动和突出特征

突出特征

1、细致观察、抓住特点、突出特征

能够在描写中运用生动的语言将写作的对象及自己的情感充分表现出来,把握特点是关键。特点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比如一个人的高矮胖瘦、美丑等,就是一个的外形特点;坚强还是懦弱、大方还是小气等,就是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一个东西的大小、光滑还是粗糙等,就是一个事物的外形特点。此外还有思想感情的特点。认真观察,把握住人或事物的特点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六年级的裴耘莹在《一片飘零的落叶》有关于景物的描写:

一阵阵凉飕飕的小风吹起,空中便下起“叶”雨。彩色的树叶飞舞着,从远处看去,似蝴蝶一般,轻盈而美丽;彩色的树叶飞舞着,它们的每一条精细的花纹,每一条大自然赋予的清晰的轮廓都是神奇的;彩色的树叶飞舞着,弱小的身体在风中飘荡着,好似在微笑着挥手向我们告别。

我喜欢落叶,喜爱它那翩翩起舞的姿态,喜爱它那羞涩的微笑,喜爱它那粉红色的脸庞……然而,落叶毕竟是落叶,它的生命是脆弱的,短暂的、无助的。每当结束自己最后的一只华尔兹舞曲,便会轻轻地落到自己众多的兄弟姐妹当中,安静的、温馨地睡去了。每当这时,我都会感到一丝悲伤:生命是这么脆弱、无助。

每次凝望着这些飘零的落叶,我不禁想起叙利亚的人们。在硝烟弥漫的城市中,一张张绝望的面孔,一双双无助的手,一声声因失去亲人儿撕心裂肺的哭声……他们是否觉得,自己是一片飘零的落叶呢?

情景交融与修辞做的好,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并用飘零的感觉引申人物命运。

如果直接写人该如何把握呢?

2、通过描写表现人物的行为特征

首先要抓住人物的特征。因为每个人的外貌特点,性格他正,情感态度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另外,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入手,找出这个人和那个人的不同,抓住人物的这些特点来写,这样,你笔下的人才是生动的人,而不是千人一面。

例如五年级的常箐在《想起这件事我就感动》有对卖菜的大伯的描写:

俗话说得好:无商不奸,商人是阴险狡诈、耍小聪明的典型代表。而那位平凡的买海带丝的老伯,他的言行举止让我改变了对商人的看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大雪纷飞,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疼,让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妈妈也真是的,这天寒地冻说什么让我买点发好的海带丝,抱怨归抱怨,我还是到了离家不远的菜市场。人还真是多,把道路挤得水泄不通,叫卖声不绝于耳。我三步并两步走到熟悉的那个摊位,卖主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伯伯,他满面红光,精神抖擞,让人感到和蔼可亲。“来两斤发好的海带丝”。“不卖!”。啊!我一脸茫然,以为听错了。“小朋友,不卖!”“我又不是不给你钱!”我有些恼火,这么冷的天出来买东西容易吗!老伯伯看我一脸阴沉,便连忙解释道:“我是怕你吃不掉,坏了那多可惜啊!”“那放在冰箱里不就行了?”“放冰箱久了会粘掉,扔掉了不就就浪费了吗?”我实在被那老伯善良纯朴的心打动了,我微笑地说:“那就称一斤吧,您心眼真好!”“我天天在这儿,想吃随时来”。说完,他麻利地将称好的一斤海带丝放在我的面前。

语言描写体现出老伯伯的善良、为他人着想,如果再加入些神态、动作细节描写会更好。

3、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事物特征

事物大多是形象可感的,有着具体的颜色、形状、姿态,还有气味、声音、动态、变化等,这些表面的东西,就是事物的外在特征。我们在观察的时候,就要通过我们的五官,将这些特点一一观察仔细。除了仔细观察以外,还可以在对比中观察。事物的特点总是向比较而存在的,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可以把同类的两个事物作比较,在比较中突出事物的特征。另外,还可通过不同事物之间的普遍,来突出事物的特征。同类事物的比较,重在求异;不同类事物的比较,重在求同。在运用的过程中,爱注意事物的可比性,拿来比较的事物应是人们所熟知的事物,这样,比较的效果才会好。

例如五年级的顾馨怡同学在《难忘的青海湖之旅》中有这样的描写:

……我急忙往窗外望去,啊!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犹如一片金黄的地毯,风一吹随风摆动,又像金色的波浪。我刚举起相机准备拍照,突然,我惊奇的发现在油菜花的尽头出现了一条蓝色的绸带,绸带越来越宽,青海湖的风姿完全展现在我的眼前。青海湖就像一颗镶嵌在山谷中的蓝宝石。天是那么蓝,那么清,青海湖也是那么蓝,那么清,水天一色,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向远处望去,是连绵不断昆仑山脉和无边无际的绿草地,此时的青海湖更像披着绿色纱衣的仙女,双手捧着个一颗晶莹的蓝宝石。我急忙拿起相机狂按快门。

这里的景物描写抓住了事物的颜色、形态和动态变化,利用修辞手法将景物的美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学会描写,语言生动

我们都知道,写作文的时候有了新颖的题材、巧妙的构思,还需要生动传神、富有魅力的语言,这样才能把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真情实感充分地表现出来。怎样让作文的语言生动起来呢?

1、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在写作文的时候,要想使文章语言生动,可以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但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而且能增加预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例如王昱天在写《最美的行囊》时有这样的景物描写:

骄阳似火,西安的七月如同在一个大锅炉中。疲倦的树叶被太阳烤得卷了起来,干巴巴的,没有生机;蝉用嘶哑的声音,歇斯底里地叫着:“热啊,热啊……”铝制的指路牌好像要被太阳熔化了;柏油马路被太阳晒得泛起了油,隔着厚厚的鞋底也能感觉到地面的滚烫。

比喻与拟人的修辞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了天气的炎热,为后文做下铺垫。

2、准确运用动词或形容词

准确地运用一连串的动词或形容词,会使你的作文中的形象美起来、凸现出来,使语言生动起来。

例如高首岳的《风暴》中有这样的描写:

……闪电像一条条银色的闪亮长鞭,狠狠地撕扯着幕布似的天空,可是即使这样,那一团没边没际的黑暗也没被撕开。雷在天空中炸裂开来,以每秒350KM的速度向四周飞射而去,向我的耳膜发起一阵阵猛烈地冲击,我感到我的耳膜发出了一阵阵痛苦的哀嚎。雨点像无数把机枪射出的子弹一样,密密麻麻地向大地呼啸而去,感觉能把大地射成无数个马蜂窝。……

景物描写将修辞和动态相结合,再现当时狂暴的天气,衬托了后文懊恼的心情。

3、白描手法的运用

通过白描手法的运用,可以让文章的语言更加简练而传神,获得形象鲜明的描写效果。

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白描手法运用的非常成功。这个技巧我们在五年级上学期会详细讲解。

例如王昱天在《最美的行囊》中有这样的人物描写:

他是一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穿一件已经洗得看不出本来颜色的短袖,厚重的裤子高高卷起,脚下踩着一双旧拖鞋,每走一步就会发出“吱吱”的响声,经过长久风吹日晒,枣红色的脸庞,因布满皱纹显现出一种水火不侵的沧桑。他用浓重的口音唱起了秦腔,虽是听不懂,却是感情丰富,透着掩饰不住的好心情。

人物的外貌描写抓住了他的年龄、衣着、肤色和声音,突出人物饱经沧桑的特点。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如何将文章写生动来自网络转载”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如何将故事叙述的生动形象有趣

如何将故事叙述的生动形象有趣

情绪,听众,故事,过程,方式,语气助词,倾听者,中不,好坏,助词,信息,今日热点,内容,场面,声明,形象,广告,技巧,方法,时刻,注意力,氛围,节奏,精准,讲者,语速,间歇,调整,如何将,当的时候

2020-07-07 #故事大全

分享 媒体融合网络时代如何创新军事表达?她将文学与结合 讲好强军故事张绪空军官兵

分享 媒体融合网络时代如何创新军事表达?她将文学与结合 讲好强军故事张绪空军官兵

故事,作品,思想,才能,细节,官兵,格言,通讯,张绪,事实,文学,稿件,读者,打动人,军事,基层,手法,强军,文字,宣传,事迹,信念,典型,军营,军人,受众,可读性,大队,形象,文化

2020-06-28 #小故事

我们将如何战胜新型冠状病毒?

我们将如何战胜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隔离,图片,来源,伍连德,病毒,飞沫,传播,代表,口罩,视频,新型冠状病毒,鼠疫杆菌,人们,区域,场景,特效药,病人,网络,鼠疫,伍式,中国人,会发生,视频截图,实验室,影子,山海关,时间,春节前夕,细菌

2015-11-20 #长篇故事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非常生动 十分精彩的成语是什么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非常生动 十分精彩的成语是什么

生动逼真,比喻,人物,写文章,内容,书法,气势,关键处,原指,声音,实质,条文,笔走龙蛇,讲话,形象生动,张僧繇,多比,梁代,活神活现,书本,传神阿堵,人像画,争胜,予齿去角,事物,六朝,图画,原形,动物,文字

2020-07-03 #小故事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非常生动 十分精彩的成语是什么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非常生动 十分精彩的成语是什么

生动逼真,比喻,人物,写文章,内容,书法,气势,关键处,原指,声音,实质,条文,笔走龙蛇,讲话,形象生动,张僧繇,多比,梁代,活神活现,书本,传神阿堵,人像画,争胜,予齿去角,事物,六朝,图画,原形,动物,文字

2020-07-03 #长篇故事

谈谈老舍和写作:如何把文章写得生动?

谈谈老舍和写作:如何把文章写得生动?

老舍,先生,故事,茶房,小媳妇,文章,人物,动作,马裤,黄先生,小说,开水,母亲,水样,短篇小说,精气神儿,笔下,老王,对话,汪曾祺,几乎是,事儿,人物性格,作家,剔透,呼声,味道,声音,天津,女儿

2020-09-07 #经典故事

谈谈老舍和写作:如何把文章写得生动?

谈谈老舍和写作:如何把文章写得生动?

老舍,先生,故事,茶房,小媳妇,文章,人物,动作,马裤,黄先生,小说,开水,母亲,水样,短篇小说,精气神儿,笔下,老王,对话,汪曾祺,几乎是,烟火气,事儿,人物性格,作家,剔透,呼声,味道,声音,天津

2020-09-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谈谈老舍和写作:如何把文章写得生动?

谈谈老舍和写作:如何把文章写得生动?

老舍,故事,先生,黄先生,人物,小说,气质,精气神儿,院子,大概是,成一个,一笑,微微,段儿,上和,无限度,老北京人,胡同里,院子里,小时候,主角儿,不无道理,东西,事儿,书页,书迷,人声,作家,作者,全身

2020-09-08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