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上甘岭上的一世情缘——记赵金来和韩耀玲的爱情故事

时间:2020-07-01

历史上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609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3 分钟。

关键字: 抗美援朝上甘岭志愿军爱情志愿军战士文工团婚姻故事

一边是国民党将领张自忠将军麾下军需主任的千金小姐,另一边却是13岁参加八路军、从小失去父母的孤儿。他们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相识、相知、相恋,一起走过了半个世纪的人生旅程。女主人公韩耀玲自述与丈夫赵金来在上甘岭上的一世情缘,他们的爱情故事比央视不久前播出的《父母爱情》更真、更纯、更动人,堪称现实版的《父母爱情》!

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 ——郭小川

我今年八十岁了,有三个儿子一个闺女。不久前,在孩子们为我举办的生日寿宴上,我情不自禁的说了这么一句话:“你们三个儿子都没有长过你们的爸爸,都没有他帅!”这看似信口所言却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心有千千结”,这句古诗词恰如其分的代表了我晚年的心境。

人生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我从一个豆蔻年华的青春少女到如今步履満跚、皓首白发。六十年了,我的心中只有过一个人,只爱过一个人。他是一个苦孩子,自幼失去双亲,未满13岁就参加了八路军,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九死一生,身上留有敌人落下的八处伤疤,其中一块日本鬼子的弹片嵌入肺部,因无法取出,伴其一生。他,就是我的战友、同志、兄长、爱人—原12军副军长赵金来同志。回想60年前我们在战火纷飞的朝鲜前线相识相恋,在上甘岭的炮火硝烟中缘定终身,在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相濡以沫,这一幕幕情景仿佛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一、情萌

1949年春天,中国革命进入了最后的历史决战,百万雄师渡过了长江,解放了苏浙皖大部分地区。当时我正在国民党爱国人士张自忠将军创办的自忠中学读书(我父亲曾任张将军的上校军需主任)。这所学校是张自忠将军专门为所属部队子女建立的一所随军子弟学校,学生主要是一些军人子女和遗孤。学校原先在河南商丘,后移至江苏徐州,淮海战役打响后又迁至浙江金华的汤溪。

在自忠中学读书时的韩耀玲(右)

1949年5月浙江解放了,我和同学们一起扭着秧歌,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亮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欢迎解放军。不久,我和同班同学,张自忠将军的侄女张廉琇一起报名参军,被分配到二野11军31师文工队。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由一个“娇小姐”成为一名飒爽英姿的解放军女战士。

韩耀玲(左)与战友。

参军不久,我就跟随部队一路南下,参加了追击国民党残匪的战斗,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贵州,一直打到蒋匪军的老巢——重庆。重庆解放后,我们文工队又马不停蹄地参加了川西剿匪和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

在随军千里跃进大西南的途中,为鼓舞士气,我们文工队员把竹板当成自己手中的武器,一路上边走边为战士们演出。当时,我主演的秧歌剧《兄妹开荒》特别受到战士们的喜爱,每次演完都会博得热烈的掌声,战士们把我们女文工团员誉为“战地百灵鸟”,“军中红玫瑰”……

而那时,我还不知道台下有一双眼睛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我……

1949年秋31师91团三营营部于进军大西南前的合影。右二站者为赵金来。

二、情牵

1951年初我正在重庆川东军区文工团学习舞蹈,突然接到赴朝参战的命令。我们31师原本隶属于11军,但在赴朝参战时根据军委命令配属给同属三兵团的12军。从此,我这一生和12军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们于1951年3月初进入朝鲜,一踏上朝鲜的土地就投入到第五次战役中,我们文工队经常冒着敌机的轰炸给部队演出。有一次,在前沿阵地演出返回途中经过一条河流,遇到美机的低空袭击,弹片像冰雹一样从天而降。大家涌堵在河中间,我怕弄湿了鞋子,想寻找块石头过河,女兵班长见状大声训斥说:“都什么时候了,还在找石头,不要命了!”我立即蹚水过河,刚到岸上,一发炮弹落入河中,三位女兵战友倒在了冰冷的河水中,献出了她们年青的生命!

他们的脸上充满着乐观、朝气和激情,因为他们是有信仰的一代,为了保卫新生的共和国,他们投笔从戎,为祖国而战。前排左一为韩耀玲,后排右一为张自忠将军的侄女张廉秀。

在金城防御战中,我师91团一营战士王明善勇敢、沉着,一人以五发火箭筒击毁、击伤敌坦克四辆。其中一辆战后由北京军事博物馆收藏展出,他个人荣获一等功。为鼓舞士气,我们文工队立即把这件事编成战士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口词《王明善 打坦克》,至今我还记得词儿:

竹板打,当叮当,

我把王明善打坦克的事儿唱一唱。

美国兵是孬种,躲在坦克里

看到我们的王明善,

手持一支火箭筒,

飞奔而来好威风,

吓得他们“扑通”跪下叫英雄 。

我们现编现演的节目深受战士们的欢迎,极大地鼓舞了士气。然而,在一次下阵地慰问演出时,由于天寒地冻,天黑路滑,下山时我不慎摔了一跤,造成腰部和足踝严重扭伤,导致三等二级伤残,给我落下了终身的伤痛。

韩耀玲(前排右一)与31师文工队的战友在朝鲜战场。

1952年的春天,我们师正在谷山地区休整。一天, 文工队领导突然通知我,师政治部主任李宝奇(后任总政组织部部长、南京军区副政委)要我去他“家”一趟。我一路走一路琢磨着,我一个小女兵,李主任找我会有什么事?难道我犯了错误?

忐忑不安中走到了李主任的防空洞前。在警卫员的引见下,我掀开门帘进屋,看见屋里坐着四个人,除了李主任外,还有副师长李长林全国战斗英雄、原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和参谋长林有声原江苏省军区司令员,还有一位不认识的年青军官。他:中等身材,四方脸,高鼻梁,浓眉大眼,给人一副硬汉军人形象。

三位首长见我进来热情的招呼我:“小韩,快坐,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91团副参谋长赵金来同志......"。

首长们都是老红军、老八路,说话惯于直来直去,不绕弯子,他们开门见山直插主题。

“小韩,今天叫你来,是想介绍你和赵金来同志认识一下”。李主任是山西人,参军前上过师范学校,是31师优秀的政工干部"。

“赵副参谋长和你是老乡,也是河北人,他13岁就参加了八路军,这些年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一直拼杀在战场上,无暇考虑个人问题......”。

听了李主任的话, 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不知如何回答才好,只是害羞的低着头一个劲儿的摆弄着辫梢上的蝴蝶结。

见我不啃声,曾经三过草地的老红军,全国战斗英雄李长林副师长用他那浓郁的四川腔对我说:“小韩,你不认识赵金来同志,可他早就认识你呢。”

“他早就认识我?”我心里嘀咕着,抬起头看了看坐在屋角边的赵副参谋长,只见他笔挺的端坐着,有点不好意思的点点头。

“小韩,老赵可是你的忠实观众呢,从大西南到谷山,你演的《兄妹开荒》,他可是百看不厌呢!”林参谋长是马来西亚华侨,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是年轻有为的师领导。

听了三位首长的话,我心里七上八下的,心想:传说中组织上“拉郎配”的事竟然落到自己身上了!这可咋办?我才19岁,不想这么早就考虑个人问题。但明确拒绝吧,又觉得不近人情,而且对眼前的这个人印象还不错,看起来忠厚稳重,长得也英俊。于是就婉转的回答道:

“谢谢首长们的关心,我年纪尚小,还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况且,我们文工队的女同志全都未婚,我怕传出去影响不好……”。

三位首长见我没有明确表示反对,觉得有戏,于是又轮番对我展开说服攻势,让我回去后再好好考虑考虑。

从此,师领导们刻意制造一些机会,安排我和赵金来同志见面接触。时间长了就逐渐有了感觉,两颗年青的心慢慢靠拢了……说起来,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理解,那个时代的年轻姑娘们都钦慕英雄,喜欢军人。

金来告诉我,早在1949年向大西南的行军途中,我演的《兄妹开荒》就吸引了他。“你唱的实在是好!尤其是两条乌黑油亮的大辫子和笑时两个酒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惜,那时我认识你,你不认识我……”。

从此,13岁就征战沙场,在枪林弹雨中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从未品赏过爱情是啥滋味的他,第一次在心里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深深地将“韩耀玲”这个名字刻在了心上。这以后,只要有机会他就会排除万难观看文工队的演出,在台上寻找心仪已久的姑娘。所以,当师领导关心他的个人问题,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就用军人的豪爽,直率的说:“我喜欢文工队的韩耀玲”。

都说:“千里姻缘一线牵 ”,现在想想这条红线牵的可真够长的!从大西南一直牵到了异国他乡的朝鲜,如果没有抗美援朝我和金来也不会相识相恋,更不会有长达半个世纪的美满良缘。

因此对我来说,抗美援朝是我人生最辉煌的时期!不仅锻炼了我的意志,使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豁达坚强,而且收获了一份真挚的爱情,这真是:

少女从军慕戎装,战地飞歌激情扬。

兄妹开荒牵红线,一生相伴恩爱长。

韩耀玲(前排中)与祖国慰问团在一起。这幅照片后来刊登在《上海摄影》杂志,2012年第1期首篇——《他从抗美援朝战火中走来》。作者是摄影家常春,他是著名音乐家任红举的妹夫,当年在朝鲜曾是31师的随军记者,任红举也是从12军文工团走出来的。

三、情定

1952年10月下旬,31师奉命从金城前线撤回谷山休整。打了一年多的阵地防御战,官兵们很辛苦,盼望着回到谷山好好休整一下,我也期待着能和久别的爱人重逢。

然而部队尚未到达谷山,突然接到李德生副军长的命令,让91团火速赶到上甘岭,支援坚守在那里的15军45师135团。当时26岁的金来同志已担任91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团长李长生同志正在师里开会。接到命令后,金来立即果断的带领四名参谋,一个侦察排,一个通信班,率先赶到上甘岭,把团指挥所设在了上甘岭的最前沿——597.9高地。

91团是在上甘岭战役打的最惨烈的关键时候上去的,全团在阵地上坚守了20多天,使597.9高地巍然不动,牢牢的控制在我志愿军手里,从而为上甘岭战役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铺平了道路!由此,金来同志成为12军第一个在上甘岭冲锋陷阵的团级领导。

战后,91团受到中朝联司的通令嘉奖。

自从金来同志上了五圣山,我的心就一直悬着,每天在牵挂和担心中度过,生平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真想立即变成一只北方的鸿雁,飞呀飞,飞到那高高的上甘岭,飞到心爱的人身边......

师首长好像了解我的心思一样,安排我们文工队到前线慰问演出,为日夜坚守在阵地上的官兵们送去精神食粮。由于从文工队驻地到上甘岭一路上要穿越敌人的三道封锁线,所以我们分成了几支小分队,每个队七、八个人,只有四名女兵。记得和我一个队的有,钟平均、谭宗荣、尚奇,平均年龄只有18岁。

当我们冒着敌人的硝烟炮火到达五圣山,只见整个山头被炸得焦黑一片,到处是弹壳残墟,有许多炮弹还在燃烧,据说那是美军丢下的凝固汽油弹,阵地上的草都被烧焦了。

我们马不停蹄的深入到一个坑道一个坑道为战士们演出,嗓子唱哑了,又渴又饿……但看到战士们那么欢迎我们,疲劳饥渴顿时烟消云散。我们一首歌一首歌 的唱着,上甘岭上久久回荡着我们女兵的歌声。

下午,我和战友们来到597.9高地91团指挥所,见到金来和团首长们正围着地图在研究战情。这儿是上甘岭的最前沿,与敌人近在咫尺,在阳光的反射下,连对方带的钢盔都清晰可见。但从金来和他的战友们的脸上看不出一点紧张和焦虑。大战在即,作为一名指挥员,沉着和镇静是最重要的素养!

我和金来同志相逢在阵地上,原先准备好的话一下子都忘了,我们只是紧紧的互相握住对方的手,说:“你还好吧?保重!”。我轻轻的帮他弹去衣服上厚厚的灰尘,一切尽在不言中……

我们俩也因此成为12军唯一并肩战斗在上甘岭的夫妻。

从团部出来,我们来到炮兵阵地慰问演出,我们演唱了《美军十大怕》、《王大妈要和平》和快板书《神勇炮兵把敌歼》。歌声和炮声交织在一起,就像一支支激昂的战地交响曲……

演出结束后,当我们四位女兵穿着绿色的裙装只有演出时才能穿,扎着蝴蝶结和陪同我们的朝鲜人民军联络部的部长一起返回时,碰上正在前沿阵地采访的《解放军画报》社的一名记者。他见到在茫茫一片黑灰色的阵地上,只有我们四位笑靥如花,充满青春活力的女兵,顿时来了灵感,于是把镜头对准我们,按下了快门。为我们四位女兵拍下了一张珍贵的战地合影,后来刊登在《解放军画报》上。

据说这是国内最早反映女兵战斗在上甘岭阵地上的照片,它忠实的记录了我们战火中无悔的青春!

六十年过去了,搬了几十次家,而这张照片一直挂在我家最醒目的位置上。

上甘岭战役取得了胜利,我们的爱情也水到渠成。部队回到谷山休整,金来提出把婚事办了。正当我们准备向组织上打报告时,接到了上级的命令,12军立即开赴东海岸元山地区,执行海防反登陆作战任务,我们俩匆匆告别,互道一声珍重,各自回到自己的战斗岗位上。

那个年代的恋人总是聚少离多,匆匆见面,又匆匆告别……但“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虽然,我们不能像和平时期的恋人那样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耳鬓厮磨,但我们心里都互相牵挂、互相信任、互相忠诚……正如一位文人所说:“ 真正的爱情是经久不衰的,就像酒一样越放越醇。”

四、情誓

1953年的春天来的格外的早,漫山遍野盛开着美丽的金达莱花。我们这些天性爱美的女兵们时常在演出回来的路上摘上几朵插在头顶上,辫梢上,就像一只只凌空飞舞的蝴蝶,我的心也像花儿一样充满幸福。

1953年6月17日,组织上批准我们结婚了!结婚证书是军政治部颁发的,上写:

赵金来

韩耀玲 同志:

你俩的结婚报告,经我们研究同意你们结婚。并希今后互助互勉,努力进步。

致以:

敬礼

中国人民志愿军12军政治部,

1953年6月17日 (第3号)

这是韩耀玲保存了60年的由12军政治部颁发的结婚证书。

新房就设在山坡上一个简陋的防空洞里。没有锣鼓鞭炮,没有美酒佳肴,更没有婚纱钻戒,但幸福和温馨溢满小屋……

在祖国慰问团送的“最可爱的人”的白茶缸里我插了几只火红的金达莱花,剪了一对大红囍字帖在土墙上,拿出平时不准带,只供演出用的红绸子,精心地在头顶和辫梢上各打了两只蝴蝶结......

这时,门被推开了,团长和政委带着同志们前来祝贺,我俩拿出祖国慰问团带来的糖果撒给大家。大伙儿吃着喜糖吆喝着让我唱歌,唱什么好呢?想了想,我就唱了那曲金来最爱听的,催生我们爱情之花的《兄妹开荒》。

太阳太阳当呀么当头照,

送饭送饭走呀走一遭。

哥哥刨地多辛苦 !

怎么能饿着肚子来呀么劳动……

一曲唱完,同志们拍手称好,簇拥着我俩走到室外,金来的战友举起了相机,为我们留下了一张浪漫的战地结婚照。照片上我俩身穿军装,我扎着红蝴蝶结,面带羞色,脉脉含情……金来则一副军人风度,内敛拘谨,连风纪扣都扣的严严实实,上衣口袋里还插着两支钢笔。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如今,老伴金来同志离开我已经整整12年了!回想我们相依相伴,共同走过的半个世纪的岁月,正如一位了解我们故事的晚辈所感叹的:“他是我一生的依靠,我是他一生的温柔……”

虽然,我这一生没有作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业,也没有跟着金来享过“官太太”的福。作为野战军的家属,我的大半辈子是在频繁的迁徙中度过的。但我却无怨无悔,因为我拥有一个女人最大的幸福!

这就是:一生只爱一个人!只被一个人所爱!

五十年代初的韩耀玲和赵金来。

五十年代末一家四口在浙江。

母慈子孝,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韩耀玲80岁的近照。

六十年代一家六口在江苏。

(该文已收录于即将出版的某纪实文学一书中。转自新浪博客,博主@梦之清水 的父母是韩耀玲、赵金来夫妇的老战友。)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上甘岭上的一世情缘——记赵金来和韩耀玲的爱情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上甘岭上的一世情缘——记赵金来和韩耀玲的爱情故事

上甘岭上的一世情缘——记赵金来和韩耀玲的爱情故事

韩耀,金来,上甘岭,同志,赵金来,阵地,谷山,女兵,张自忠,李主,部队,战士们,小韩,王明善,军人,命令,将军,战友,战地,首长,兄妹开荒,半个世纪,爱情,敌人,领导,副参谋长,抗美援朝,我的心,一生,上甘岭战役

2009-05-12 #短篇故事

上甘岭上的一世情缘——记赵金来和韩耀玲的爱情故事

上甘岭上的一世情缘——记赵金来和韩耀玲的爱情故事

韩耀,金来,上甘岭,同志,赵金来,阵地,谷山,女兵,张自忠,李主,部队,战士们,小韩,王明善,军人,命令,将军,战友,战地,首长,兄妹开荒,半个世纪,爱情,敌人,领导,副参谋长,抗美援朝,我的心,一生,上甘岭战役

2009-04-13 #长篇故事

三门横渡“好嫂娘”赵金霞的故事

三门横渡“好嫂娘”赵金霞的故事

赵金霞,吴先,小叔子,嫂子,丈夫,智障,横渡村,女儿,弟弟,普通话,衣服,好的,亲人,哑巴,小叔,平房,总会,房间,村民,泰国,不离不弃,买新,何香,吴家,一片天,好嫂子,岩洞口,我的家,老吴家,还记得

2020-06-23 #故事阅读

三门横渡“好嫂娘”赵金霞的故事

三门横渡“好嫂娘”赵金霞的故事

赵金霞,吴先,小叔子,嫂子,丈夫,智障,横渡村,女儿,弟弟,普通话,衣服,好的,亲人,哑巴,小叔,平房,总会,房间,村民,泰国,不离不弃,买新,何香,吴家,一片天,好嫂子,岩洞口,我的家,老吴家,还记得

2020-06-23 #故事会

恋人之间相互信任与包容 让爱如磐石 不负一世情缘

恋人之间相互信任与包容 让爱如磐石 不负一世情缘

考验,爱情,对方,小张,恋人,人为地,人为,姑娘,心灵,小郭,才能,爱的,人之间,生活,反映出,对自己,感情,个人,做法,基础,思想,时候,源泉,磨难,辈子,青年,面貌,一颗心,不可取,纯洁的爱

2014-07-13 #故事阅读

张正扬与桐城六尺巷的一世情缘

张正扬与桐城六尺巷的一世情缘

六尺巷,张英,张正扬,我家,不见当年秦始皇,又何妨,人生,吴家,德义,一纸书,历史,典故,胸怀,诗中,贺东久,今犹在,安徽桐城,长城万里,一条巷,国际文化,双方,故事,无限大,歌曲,桐城,邻居,传播,公司,创作,万里长城今犹在

2012-07-21 #故事阅读

悬崖上的金鱼姬 憧憬一世一情缘 最后怎么样了呢?

悬崖上的金鱼姬 憧憬一世一情缘 最后怎么样了呢?

宗介,父亲,儿子,问题,爱情,爱来,一条鱼,爱上,时候,泡沫,父子,结尾,影片中,用魔法,哈姆雷,特里,爱的,还记得,留下了,一世,伤口,人类,万物,一面,人们,交易,人鱼,奇迹,内情,全文

2019-01-12 #长篇故事

九朝古都洛阳城 自然景观大不同!千年菩提树下 许一世情缘

九朝古都洛阳城 自然景观大不同!千年菩提树下 许一世情缘

重渡沟,瀑布,景区,王莽,泄愤,金鸡河,景区内,洛阳,中心区,仙宫,竹林,艺龙,马坡,农家,南沟,天气,大门,太阳,好汉,好汉坡,栾川,景观,栾川县,水帘,涮锅,烩面,牛肉,珠帘,虬龙,金鸡

2010-03-23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