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生活中的逻辑学

时间:2020-06-28

含有逻辑学的生活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736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生活中的逻辑学 知乎

写文章生活中的逻辑学欢迎拷贝直角引号『』「」174 人赞同了该文章

前言

你是否“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完全是你的执行力问题么?这些道理的论证是可靠的么?你是否见过一些抖机灵的回答,感觉上扯淡至极,想起来却无懈可击,这其中的逻辑漏洞又在哪里?逻辑与谬误的区别在哪里?是不是凡是我认同的观点,就是讲道理;凡是我不认同的观点,全都是谬误呢?正确的逻辑能否保证让你得到正确的答案?如果不能保证的话,那么逻辑分析的价值何在呢?

内容已经完成,正在增加知乎答案中明显的错误,并且改善排版。

————————————————————————————————

第零章:逻辑的不同含义

不同场合下,「逻辑」这个词语,有着不同的含义。因此补充本章内容,以讨论这些不同的含义,并对本文中「逻辑」一词的含义做一限定。

「逻辑」指的是「习惯做法」或「习惯想法」,例如:

「逻辑」指的是「方法」或「需要考虑的方面」,例如:

第一章:逻辑谬误基础

逻辑学是一个争议极大的学科,每一代哲学家都声称上一代哲学家「不懂逻辑」,而公众对逻辑的理解也大不相同。因此,在开始之前,我需要对本文中的「逻辑」做一些限定与说明。

1、逻辑谬误的定义是什么?

逻辑谬误简称谬误,特指思维方式上的错误。

不是指广义上的错误。如:出租车司机走错目的地;游泳姿势不正确。不是指知识性或资料性的错误。如:月亮比地球大;世界上不存在三花猫。不是指结论错误

2、为什么逻辑谬误不代表结论错误?

当我们宣称一个论证有逻辑谬误时,我们指的是其前提与其结论没有合理地连结,而并非是其结论错误。并不能根据结论的正确与否(或我是否认同这个观点),来反推逻辑的合理性。

例如:逻辑错误不代表结论错误

甲:人有一张嘴,小明也有一张嘴,所以小明是人。

乙:你的逻辑是错误的,因此小明不是人。

例如:逻辑正确不代表结论正确

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Anna是一只天鹅,因此Anna是白色的。

——这个推理是经典的三段论推理,逻辑正确;但由于其前提为假,因此结论为假。

3、分析逻辑谬误的意义

在本文中,逻辑指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非一种说服技巧。分析逻辑谬误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合理评估论证的合理性,防止落入「逻辑陷阱」。

特别声明:也许有的关于「逻辑」的书,是为了「说服别人」而写的,但本文中的「逻辑」不是这个意思。

————————————————————————————————

第二章:语理分析

我们知道,语言文字只是一种符号,并不一定有意义。因此,只有先搞清楚关键概念的含义,才可以进行逻辑分析。这个步骤叫做:语理分析。

要进行语理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并非所有的句子,都可以去进行谬误剖析:

例如:今天星期几?

——这句话不是陈述句,无所谓真假。

例如:半斤绝望的微信

——这句话不明所指,也无所谓真假。

以上例子都比较明显。但是,却有一些存在类似问题,却并不十分明显的句子,需要我们通过语理分析进行阐明。这种问题,可分为两类:

1、无法理解的命题,无所谓真假。

人们通常误认为,如果组成一句话的词语都是有意义(可以理解的)的,那么这句话一定就有意义。如果这句话你无法理解的话,则说明这句话更加高深正确。

实际上,全部由有意义的词语组成的句子,即使同时还符合语法的要求,也并不一定还有意义。而你无法理解的句子,并不等同于高深正确。也许说话者本身就逻辑不清。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由有意义的词语组成的句子,不一定还有意义。

例如:唯科学民粹主义无法解决人类社会本源的灵魂问题。

——何谓“唯科学民粹主义”?何谓“解决”?何谓“人类社会本源灵魂问题”?

无法理解不等于高深正确。

例如:人的存在发现它自己面对着它的存在的可能的不可能性的虚无——海德格尔

——这句话……也许……表达了海德格尔的……某种……情怀,但其含义完全无法理解。

特别的,大家常说不等于可以理解。

例如:如果我们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那么你就会发现xxxx。

——“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是什么角度,不从“历史唯物主意角度”看又有何不同呢?“辩证”是什么意思?“不辩证”又是什么呢?

没有意义(无法理解)的话,既非真,亦非假。无法理解的命题,无所谓真假。

————————————————————————————————

2、关键概念被扭曲,无所谓真假

有一些句子,在通常语境中,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其中的关键概念被扭曲。这种句子通常无所谓真假,因为真、假的概念都已经被扭曲的。这种做法在辩论中被广泛的使用。

例如:

休谟:上帝若是全善的,他就会宁愿世界没有罪恶苦难。

神学家回应:上帝眼中的善,包含了人类眼中的恶。

例如:

雷锋帮助别人是为了满足自己助人的愿望,因此雷锋是自私的。

——自私通常指的是损人利己的行为,说利人利己也是自私的,扭曲了自私原本的含义。

名词注解:有些人称上述两类命题为“伪命题”。但据我所知,逻辑上并没有“伪命题”这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称呼一个命题为“伪命题”,只是你不同意他观点的另一种说法而已,并没有特别的含义。

————————————————————————————————

第三章:谬误剖析

完成语理分析后,我们可以开始进行谬误剖析,一共可以从四个角度入手,分别为:

不一致:论证关键部分自相矛盾不当预设:论证不恰当的假设为前提不充分:论证不足以支撑结论不相关:论证与结论无逻辑关联

需要注意的是,逻辑谬误可以同时分属在多个类别中。

1、不一致:论证关键部分自相矛盾

论证关键部分自相矛盾,并不能作为有效论据。

例如:(自相矛盾)

凡事都有例外/一切皆有可能/变化是必然的;

宇宙间没有真理/语言不能表达真理/人类不能理解真理。

——以上论断自相矛盾,自我推翻。

例如:(不属于自相矛盾的例子)

小明在自习时间大声喧哗。

班长:小明,自习时间请不要讲话!

小明:你不也在讲话?

——班长主张的“自习时间不应讲话”这条规则本质上就容许例外,或理解为:班长主张的其实是“除了管理秩序所必需、紧急情况所必需的、传达公告所必需的说话以外,自习时间不应讲话”,因此班长并未自相矛盾。

例如:

不应该给别人贴标签。

——这句话本身就给别人贴了一个“贴标签”的标签,因此我们也可以给这种人贴一个标签:滥反标签份子。

如果你接受了一个自相矛盾的论证,那么你实际上,可以通过这个论证来证明任何事。通俗的说,就是“正面反面都被你说尽了,怎么样都是你有理”。

————————————————————————————————

2:不当预设:论证以不恰当的假设为前提

是把语境中不应视为理所当然的前提视为理所当然,而发生的推理谬误。

A、预设观点

有时候,这种不合理的假设,就蕴含在问题本身之中,下面这两个例子都来自知乎。

例如:

辩论时问对方:你为什么就不能大方地承认自己错了呢?

知乎提问:你认为是民粹分子占据了知乎,还是知乎上的知识分子变成了民粹分子?

——这两个问题,都做出了不合理的假定。前者假定了“你有错误”是我们之间的共识,后者假定了知乎上充满了民粹分子。

注意:所有的命题中都含有某些假定,但是,并非所有的假定都是不合理的。

B、预设观点范围

还有一种常见的不当预设,是不合理假定了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为两个),通过说明其中一个结果是错误的,来反推另一个选项是结果的。

这种方式会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到,他所证明的那个结果是否合理;却忽视了实际上,可能的结果其实不止这么些。

例如:

甲:真是一家没有底线的公司,我要抵制!

乙:完全不使用会很不方便,你真的能做到完全不用么,所以还是照常使用吧。

——预设着只有“完全不用”与“照常使用”两个选择。实际上,我们还有“尽量少用”这个选项。这种逻辑谬误,经常被人们用来说服别人放弃自己的权利甚至去作恶,只是因为“你不能以一己之力改变世界”。

名词注解:这种逻辑谬误又称非黑即白,即通过证明不是黑的,来反推一定是白的。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以为:“讲逻辑就是非黑即白”。实际上,非黑即白恰恰是不讲逻辑的表现。

————————————————————————————————

3、不充分:论证不足以支撑结论

论证虽然与结论有关,但无法有效支持结论。这类问题,我分为三类:

A:单方论证 对方的不足不足以证明你的观点

有一种被成为“单方论证”的诡辩方式,在辩论上被广为使用,其特征如下:

1、仅指出对方论证的不足,完全不提出自己的论证,

2、并据此断定,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而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例如:

甲: 星座算命不可靠,有科学家研究过这个,发现其得出的结论是随机的。

乙: 你看过论文么?该实验设计足够严谨么?有足够多的重复性验证么?

甲:我看过,但不是很多。我也不知道有多少重复性验证。

乙:看来你仅仅根据道听途说的信息,才会得出这种错误的结论;因此,星座算命是可靠的。

——乙方的质疑虽然可能削弱甲方的观点,并不足以证明乙方的观点。总得来说,乙方并未提出支撑自己观点的论证。

这种论证过程,经常会打着“批判性思维”、“逻辑性强”的旗号,实则是逻辑不清的表现。也许正是这些人,给人们留下一种“讲逻辑就是挑刺”的印象。

“单方论证”还有另外一种用法,经常出现在为迷信现象的辩护中,其特征如下:

1、只关注自己的论证中对方无法反驳的地方,同时完全忽略对方的论证中的合理之处。

2、并据此断定,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例如:

甲: 有许多实验证明Wifi对人体是安全的。

乙: 俺听说有个人,被Wifi辐射死了。你说Wifi安全,那你告诉俺,那个人是咋地挂掉的?

甲: Wifi的安全性已经得到广泛证实,这样一个孤立的,无法验证,也无法复现的案例,并不能说明问题。

乙: 你就是不知道罢了,看来你也说不出啥子道理。因此,Wifi对人体是致命的。

——一个无法复现的孤立案例,并不能充分的证明乙的观点。总得来说,甲的论证更为合理,但被乙全部忽略掉了。

许多对超自然现象的论证,都是基于忽略反面论据的前提下。讽刺的是,他们却常常声称,是“主流科学家”没有重视他们的论据,而不是他们没有重视“主流科学家”的论据。

B:任意归类 无严格界限不代表可以任意归类

另一类不充分谬误,通常涉及到对事物的归类问题上。人们有时会误以为:但凡两个事情,只要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就可以任何归类。

实际上,没有严格的区分标准,只能说明在临界状态无法区分(,并不能说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区分。

例如:

甲智商测试101分

乙智商测试97分

因此,甲比乙聪明

——因为甲乙智商分数差距,小于智商测试本身误差,因此甲乙一样聪明。

例如:

我司产品故障率1%

竞争对手产品故障率0.1%

因此,我们都有故障,质量水平差不多。

——公司因此陪了许多钱,而竞争对手却有许多利润,因此,我司产品质量糟糕的很。

C:滑坡推论:一连串的可能性不能转换为因果

特别的,还有一种错误的推论方式,是把一连串的相关关系,全部视作因果关系。最终得出前提必然得到结论,但实际上前提只有很小可能会得到结论。这种谬误方式非常特别,有一个专门的名称:滑坡推论

例如:滑坡推论

丢了一颗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因此,不丢钉子就能保全帝国。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方式常常打着“蝴蝶效应”的旗号。实际上,“蝴蝶效应”说的才不是这回事。

例如:不属于滑坡推论

“在德国,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四个前提是并列关系,而非连环的因果关系。

————————————————————————————————

4、不相关:论证与结论没有联系

这类谬误,论证与结论没有联系。但是,通过冠冕堂皇的说辞,以及高级词汇的使用,迷惑人们的思路,让人误以为其有效。故而又称:分散注意谬误。

这类逻辑谬误,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也极具迷惑性,在此分为三类最常见的情况:

A:偷换论题—— 论证了别的问题

在论证的过程中,偷偷改变了要论证的命题,这种做法叫做偷换论题。

它还有一个通俗的名称:稻草人论证,即论证的是自己树立的(极易论证的)稻草人论题,而非原论题。

下面这个例子,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谬误。

例如: 你行你上逻辑

甲:我觉得中国足球踢的真烂

乙:你行你上啊,你能比他们踢的好吗?不行凭什么说中国足球踢得不好!

——甲想说明的是“中国足球”不如“其他类似大国的足球”踢的好;乙想说明的是“甲”不如”中国足球专业队员“踢的好”。这两个命题之间没有联系,如上则为流行的“你行你上”逻辑。

名词注解:这不叫偷换概念,这叫偷换论题。

B、 伪冒理据: 冠冕堂皇未必有理

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不相干谬误。一种做法是,通过引用权威的话来论证,会把人们注意力转移到“说话者的名号”上,从而忽略论证本身与结论是否有关。这就叫做:假托权威。

例如:假托权威

甲:专家称房价会跌——因此房价会跌。

——以上匿名专家意见并不能作为证据。

例如:不属于假托权威

甲:世界卫生组织称,狗在狂犬病发病后存活不超过10天

乙:你这是盲目迷信权威,这个论证完全无效

——世界卫生组织的结论由充分的实验得出,在该领域,世界卫生组织是真的权威。

何时为假托权威?何时不算?

· 假托匿名权威——专家说/科学研究表明

· 假托不是权威的权威——李白说/韩寒说/孙悟空说,并没有权威作者这种说法

· 假托别的领域的权威——佛学专家讨论科学问题/经济专家讨论物理学问题

· 假托没有共识的权威——亚里士多德说xxxx/佛洛依德说xxxx

此外,一句话说的冠冕堂皇,里面含有许多高级词汇,容易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到词语上,从而忽视论证与结论的关联。会让人们误以为:由褒义词组成的命题是正确的,由贬义词组成的句子是错误的。

但实际上,一个道理的正确与否,并不能由词性来决定。冠冕堂皇的话并不一定有道理,更不一定可以作为合理的论据。

例如:诉诸不可置评

甲:我觉得在公共场合吸烟,是不道德的。

乙:道德只可以用来约束自己,不可以用来评价别人,难道你觉得你有权利站在上帝视角去随意审判别人吗?

——人类文明自诞生以来,就没有“道德只可以用来约束自己,不可以用来评价别人”这种说法。这句话虽然说的冠冕堂皇,根本就不符合常识。更不能用来证明“在公共场合可以吸烟”的结论。

看到这句话,人们的注意力容易被其中的词语所分散。觉得“上帝视角”,“随意审判”几个词语是贬义词,于是就认为该论证有效。连带着把“评价别人”这个中性词都视作贬义词了。

例如:诉诸言论自由

我有权(在任何场合,以任何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你在QQ群里把我拉黑,就是侵犯我的言论自由!

——人们看到“言论自由”就会觉得有“不容侵犯”。但实际上公认的道理是,人并没有(不分场合,不分形式)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

C、 同义反复: 废话不能作为论据

所谓同义反复:即把一个词语换一种说法再说一遍,这种说法在逻辑上是恒真的,但本身却不能提供任何信息,故而称为“虚空的真”,或称“废话”。

这种逻辑谬误,会误导人们关注其论证是否无懈可击,而忽视论证与结论之间的关联。

事实上,同义反复的废话,什么内容都没有提供,是不能用来作为论据的,下面举两类同义反复的谬误:

A是A

例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选自《天演论》(严复)

——适者,即生存下来的个体,该命题即生存下来的个体全都生存下来了,本身无任何信息量,不能用来证明淘汰“不适者”是合乎道德的。

名词注解:这种说法叫做同义反复,或称套套逻辑。并不叫作循环论证,因为本句话内并没有声称含有因果关系,这句话只是想作为后文的证据。

A不是非A

这类废话谬误更加让人迷惑,通常会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对人进行误导。例如使用 “A只不过是A,A并不能代表非A”,来“证明”A没有意义,或“证明”B比A更加重要。

例如:

科学只不过是科学,科学并不是一切,科学也有其局限性。因此,科学不能解释的部分,佛陀都可以解释。

——本句无的放矢,言辞空废。不能用来作为佛陀可以解释的证据。

例如:

你所说的只不过是你所说的,并不代表你做了。因此,你如果不去做,还是没有任何用处。

——本句同义反复,无任何含义。不能用来作为“你说这些没有用”的证据。更不能用说明说话者有什么高明的见地。

以上这是社会上极为流行的一句话,通常打着“执行力”、“知行合一”、“关键在于行动”“我只要结果”等旗号,实际上却是一句废话。这种人经常这样做:

讨论问题时说,只有想法不去策划没有用,因此不参与讨论;

开始策划时说,只有策划不去行动没有用,因此不参与策划;

行动的时候说,只是行动结果不好没有用,因此不参与行动;

其实,一边说着废话,一边等着结果才是没有用的。

————————————————————————————————

第四章:总结

逻辑谬误分析,并不能确保我们得到正确的结论,但可以帮助我们合理评估论证的有效性。帮助我们避免陷入错误的逻辑陷阱中,以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谬误分析之前,要先进行语理分析:

· 无法理解的命题,无所谓真假。

· 关键概念被扭曲,无所谓真假

然后,逻辑分析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 不一致:论证关键部分自相矛盾

· 不当预设:论证不恰当的假设为前提

· 不充分:论证不足以支撑结论

· 不相关:论证与结论无逻辑关联

————————————————————————————————

后记

本文涉及的内容,在逻辑学上被称为“非形式逻辑谬误”,其分类主要参考如下资料:

· 维基百科:批判性思维

· 李天命:《哲道行者》,内卷.第一主题篇思方学大要

· 李天命:《李天命的思考艺术》,思考与心魔

扩展阅读:

· 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

· 卡尔.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

部分反例来自,为表感谢,不公布作者姓名

编辑于 2016 09 05??

赞同 174??

??

10 条评论??

分享??

喜欢??

收藏??

推荐阅读

到底什么是逻辑?郭弈《逻辑学导论》 笔记(第一部分·逻辑与语言)万志诚

10 条评论??

切换为时间排序

发布 条评论被折叠()

想来知乎工作?请发送邮件到 jobs@zhihu.com出错了!请稍后再试。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生活中的逻辑学”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生活中应用逻辑学的例子 生活逻辑学生活例子

生活中应用逻辑学的例子 生活逻辑学生活例子

逻辑学,思维,凶手,对象,售货员,学科,属性,结论,顾客,不同方式,个人,上装,时人,伪装,中国,人工智能,传统,作用,内容,嫁祸,判官,功能,印度,参考资料,哲学,命题,太阳,形式,工具性,抽象思维

2020-06-28 #故事会在线阅读

生活中违反逻辑学的例子

生活中违反逻辑学的例子

孙子,下过乡,公仆,初中生,群众,知识青年,知识,爷爷,祖宗,辈分,不合适,政治术语,我真不,有不少,越想越,知道自己

2020-06-28 #故事大全

生活中应用逻辑学的例子

生活中应用逻辑学的例子

逻辑学,思维,凶手,对象,售货员,学科,属性,结论,顾客,不同方式,个人,上装,时人,伪装,中国,人工智能,传统,作用,内容,嫁祸,判官,功能,印度,参考资料,哲学,命题,太阳,形式,工具性,抽象思维

2020-06-28 #故事会在线阅读

逻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例子要特别经典实用

逻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例子要特别经典实用

文章,逻辑,售货员,凶手,这篇文章,组织,结论,论文,顾客,好的,公孙龙,上装,价值,个人,作用,伪装,白马,再加,原因,判官,太阳,意思,嫁祸,对象,思想,情况,散文,文字,时人,时装

2020-06-28 #小故事

《关于逻辑学的100个故事 》作者:吴正荣著

《关于逻辑学的100个故事 》作者:吴正荣著

逻辑学,故事,四大,介绍了,全书,历史渊源,定义,基本规律,基本知识,常识,术语,方法,类别,知识,通俗易懂,读本,一则则,代表人物,所涉及,所包含,应用情况,日常生活中,重要人物,在各方面,阐述了

2020-05-13 #故事大全

《关于逻辑学的100个故事 》作者:吴正荣著

《关于逻辑学的100个故事 》作者:吴正荣著

逻辑学,故事,四大,介绍了,全书,历史渊源,定义,基本规律,基本知识,常识,术语,方法,类别,知识,通俗易懂,读本,一则则,代表人物,所涉及,所包含,应用情况,日常生活中,重要人物,在各方面,阐述了

2020-06-28 #长篇故事

正版 逻辑学原来如此有趣 逻辑学基础原理书籍 逻辑学故事趣话 逻辑导论思维小测验

正版 逻辑学原来如此有趣 逻辑学基础原理书籍 逻辑学故事趣话 逻辑导论思维小测验

逻辑学,正版,原来如此,书籍,价格,基础,原理,品牌,图片,故事,导论,思维,报价,趣话,逻辑,判断推理,哲学概念,小测验,思维导图,朗博,专营店,图书,文汇,苏宁易购

2020-05-12 #短篇故事

趣味逻辑学小故事

趣味逻辑学小故事

小虾 小鲤鱼 田埂 小河 老爷爷 小河里 积满 水渠 怯生 生地 游上 鲤鱼 鱼的故事 稻田里 从哪里来 你叫我 淹没了

2020-04-28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