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王安忆:给孩子的故事应存有天真 而非抹杀幼稚

时间:2020-06-25

有趣而不幼稚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19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编者按: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接触大量的故事,从童话故事到少儿文学故事,从奇思妙想到纪实文学。当孩子沉迷在故事中,无论是听还是读,都是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种享受。这也是孩子们成长的一种方法,反思个人经历的意义。然而现实之中,充斥着大量罔顾童心的浅薄、可笑、即食性“儿童故事”。那么,我们究竟该给孩子阅读什么样的故事?

小时候我们都爱听故事,后来我们为人父母,也开始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引人入胜的故事、生动逼真的角色,都会让孩子思考怎么做才正确、什么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故事听在孩子耳里,慢慢进入心底,成为种子。要想这棵种子开出美丽的花,好的故事必不可少。

那么,如何给孩子讲故事?好的故事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在为孩子们挑选故事时,究竟什么样的故事可以称之为“好故事”?针对这些常见的困惑,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王安忆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图:王安忆)

以“苏格拉底问答法”讲故事

国际知名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曾携夫人发起了一个国际性的讲故事计划——巴巴央故事计划,将他在哈佛公开课里脍炙人口、备受瞩目的“苏格拉底问答法”——不断地诘问、应答、反驳和再追问——与给孩子讲故事结合起来,通过故事启发孩子思考,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困境和人际交往问题(比如被欺负、被排挤时该如何做,如何正确排遣愤怒的情绪,如何避免暴力冲突等),同时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续讲故事,向家人们、朋友们和邻居们寻找新故事,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当孩子读完故事后,有所思考就会想要寻找答案,孩子将问题抛给最信赖、最崇拜的父母。此时,父母的回答便是对故事的阐释,这阐释来自于父母对道德和社会的理解。这些理解通过带入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传递给孩子,一些模糊的观念在数秒内浮现。

获得答案的孩子有些继续读故事,而有些会继续提问,在令家长们头痛的一连串“为什么”中,孩子悄然完成了“苏格拉底式问答法”——不断第诘问、应答、反驳、再追问。

孩子长大后作为公民参与公共生活,将会面对许多大问题——怎样做一个公民,怎么做才正确,这些问题不是短短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用读故事、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们从小参与“大问题”的讨论,是有效培养孩子思辨能力的方法。

跳出“儿童文学”的概念选择读物

那么,为孩子挑选读物时,标准是什么?对此,王安忆提倡脱出惯常“儿童文学”的概念。

既然是为孩子挑选读物,必然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段。然而,这个概念如今十分模糊。“孩子”的年龄段,下限应是认识汉字。数量多少不计,重要的是对书面表达能够理解。然而上限却有些模糊——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之间?就是十岁到十五岁,抑或十六岁,大概也不排除十七岁,将成年未成年,我们称之“少年”。

在王安忆看来,这个成长阶段相当暧昧,不能全当成大人,但要当作孩子看,他们自己首先要反抗,觉着受轻视,不平等。也因此,她认为可以跳出惯常“儿童文学”的概念,来为孩子挑选读物。

事实上,如今“儿童文学”大多是“绘本”。这意味着在“孩子”的阅读里,成年人小心地划出了一条界线,进而为孩子呈现读物。这样的阅读有些狭窄,也不够平等,仿佛有种成年人的“优越感”。因此,在挑选究竟给孩子阅读怎样的读物时,王安忆选择在所有的故事写作、而不是专供给“儿童”的那一个文类中,挑选篇目。

不同于通常看到的儿童文学或者青少年文学所流露出的对孩子的教育或价值观的输出,王安忆主张一种平起平坐的视角,将社会、人性、欲望、友情等等冷静而又不失温情地展示给孩子。“我们大人有什么比孩子更优越的认识?相反,我们还需要向他们学习,借用现在流行语,他们可称之“素人”,还未沾染俗世的积习,一颗赤子之心。”

王安忆提出,给孩子的好故事应存有一种天真,不是抹杀孩子复杂性的幼稚,而是能够澄澈地照映世界,让孩子懂得明辨是非,体验生命的厚度。故事不至于为孩子们不屑、看轻我们这些大人;同时,也得让他们把过来人放在眼里。

带孩子“围着火炉”听故事

在为孩子推荐读物时,王安忆并没有按照诗歌、散文、小说的文体顺序来筛选,她选择了“故事”。“我的理由倒并非从文体出发,而在于给孩子一个有头有尾的文本,似乎试图回到人类的童年时代,漫长的冬夜,围着火炉听故事。这可说是文学的起源,经过无数时间的演化,从口头到书面,从民间到经院,再从经院回到民间,书面回到口头。”

在王安忆看来,这仿佛是人类的源起。每一个人都是一部独立的文明史,他们保有美学的本能。要讲一件事情,就要从头开始,到尾结束——这是“故事”的要旨。

“好的故事不会使读故事的人失望,无论在怎样的不期然的地方出发,一定会到达期然;掉过头来,在期然中出发,则在不期然中到达。”王安忆觉得,小说是火炉边上的讲述后来形成的最有效模式。

这一过程,恰恰暗合迈克尔·桑德“巴巴央故事计划”的核心。阅读真正能带给孩子思考的故事,鼓励孩子思辨、评价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再复述、续写自己的故事。

当孩子读完或听完一个故事,开始思考每一个故事对自己有什么意义时,这个故事就有了它应有的生命。

(本文由搜狐教育·智见根据王安忆文字作品编辑整理,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智见介绍:搜狐教育原创账号,给家长和老师介绍适用于7 16岁孩子的素质教育课程及实践活动特色,帮助孩子拓宽国际化视野,提高软实力。在这里你可以触达百余位知名专家的教育理念和实操方法,让你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不再孤独!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王安忆:给孩子的故事应存有天真 而非抹杀幼稚”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王安忆:《给孩子的故事》要的是天真 而不是抹杀幼稚

王安忆:《给孩子的故事》要的是天真 而不是抹杀幼稚

故事,孩子,小说,王安忆,给孩子,散文,应是,人类,口头,成书,文学,本能,民间,火炉,篇目,经院,美学,从哪里,我决定,多奥,得让,鲍勃·迪伦,中出,二〇一,编者按,作家,乐趣,下限,上限,专供

2020-06-26 #小故事

王安忆:《给孩子的故事》要的是天真 而不是抹杀幼稚

王安忆:《给孩子的故事》要的是天真 而不是抹杀幼稚

故事,孩子,小说,给孩子,散文,王安忆,应是,人类,口头,成书,文学,本能,民间,火炉,篇目,经院,美学,从哪里,我决定,多奥,得让,鲍勃·迪伦,中出,二〇一,编者按,作家,乐趣,下限,上限,专供

2020-06-25 #故事会在线阅读

王安忆:《给孩子的故事》要的是天真 而不是抹杀幼稚

王安忆:《给孩子的故事》要的是天真 而不是抹杀幼稚

故事,小说,孩子,多奥,得让,中出,二〇一,地方,世界,价值,中实,受困,价值观,俗世,会长,共识,华语,半径,前方,区别,单篇,和记,大人,基础,外形,局限性,意义,成书,才能,摘出

2020-06-25 #故事会在线阅读

王安忆:《给孩子的故事》要的是天真 而不是抹杀幼稚

王安忆:《给孩子的故事》要的是天真 而不是抹杀幼稚

故事,小说,孩子,多奥,得让,中出,二〇一,地方,世界,价值,中实,受困,价值观,俗世,会长,共识,华语,半径,前方,区别,单篇,和记,大人,基础,外形,局限性,意义,成书,才能,摘出

2020-06-25 #经典故事

“要的是天真 不是抹杀复杂性的幼稚”给孩子的故事书评

“要的是天真 不是抹杀复杂性的幼稚”给孩子的故事书评

王安忆,孩子,南方周末,小说,故事,作品,世界,东西,事情,苏童,文学,让孩子,个人,作者,感情,暴力,给孩子,鲁敏,北岛,大人,年龄,规定,生活,作家,上海,少年,想法,捉迷藏,文字,是非

2020-06-25 #经典故事

“要的是天真 不是抹杀复杂性的幼稚”给孩子的故事书评

“要的是天真 不是抹杀复杂性的幼稚”给孩子的故事书评

王安忆,孩子,南方周末,小说,故事,作品,世界,东西,事情,苏童,文学,让孩子,个人,作者,感情,暴力,给孩子,鲁敏,北岛,大人,年龄,规定,生活,作家,上海,少年,想法,捉迷藏,文字,是非

2020-07-26 #小故事

“要的是天真 不是抹杀复杂性的幼稚”给孩子的故事书评

“要的是天真 不是抹杀复杂性的幼稚”给孩子的故事书评

王安忆,孩子,南方周末,小说,故事,作品,世界,东西,事情,苏童,文学,让孩子,个人,作者,感情,暴力,给孩子,鲁敏,北岛,大人,年龄,规定,生活,作家,上海,少年,想法,捉迷藏,文字,是非

2020-07-25 #故事大全

《给孩子的故事给孩子系列》王安忆简介

《给孩子的故事给孩子系列》王安忆简介

故事,孩子,王安忆,给孩子,奶奶,作家,人性,经验,汪曾祺,中国当代,友情,小米面,情感,文学,篇目,著名作家,范例,视角,饼子,食堂,张洁,萧胜,玉米面饼子,让孩子,平起平坐,世界,乐趣,代表,序言,心灵

2020-09-22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