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世界经济史

时间:2020-06-23

五篇关于经济史的小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618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3 分钟。

形成垄断的原因 : (1)独家或几个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或基本资源。 (2)由于生产技术上的规模经济导致的自然垄断,即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下降才会形成的垄断。 (3)由少数厂商的合谋行为导致的行为垄断。 (4)由政府限制竞争的法令和政策导致的法定垄断。 二、大规模生产的出现 19世纪五六十年代 ,新兴的重工业开始充当主要角色,生产集中和大规模生产体制初露端倪。 第一节 垄断的产生(1)铁路大规模兴建是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 (2)铁路的发展,带动了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石油采炼业和化学工业的大规模发展。 三、垄断的必然性 大规模生产出现以后,一方面为企业之间联合控制市场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加剧了竞争,在弱肉强食的竞争 中垄断形成。(以美国铁路建设为例) 1873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大批弱小和经营不善的中小 企业在长期萧条中破产,使生产集中和垄断的趋势大大 加强,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垄断组织。 1873年爆发的危机是西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分 水岭,它表明自由竞争体制的结束和垄断时代的到来。 第二节 并购与垄断一、并购理论 并购是通向垄断的途径。 企业并购的分类 :根据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所处的 行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 第二节 并购与垄断 并购的理论主要有:(1)效率理论。(2)内部化理论(3)代理问题。(4)价值低估理论。(5)财富重新分配理论。二、横向并购 1873年的经济危机引起的萧条持续了很长时间,价格 持续下跌对企业造成强大的冲击。对大多数厂商来说,应付产量上升和价格下跌的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组成同 业公会,缩减产量以维持价格。 同业公会的协议并不具有合法合同所具有的强制约束力, 经常会有成员采用秘密回扣或公开降价的方式,破坏价 格协定,使同业公会失效。 第二节 并购与垄断 因此,要对联合起来的各公司进行更有效的控制,需要 把各成员公司合并成为一个单一的,在法律上能予以承 认的实体。《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控股 大量的横向并购产生了一些巨型公司,加强了它们对所 在行业的产量和市场的控制。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次横向并购中,美国工业完成了自己的形成时期。 第二节 并购与垄断三、纵向并购 背景: (1)大企业因为规模经济或垄断获得的利润受到了市场的限制。 (2)厂商与原料供应商和销售商订立的合同,受到了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的干扰,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失灵了。 (3)厂商为了保证大量生产得以顺利进行,不得不将采购和销售的交易内部化于一个单一的企业中,用企业的 协调能力来克服市场的不足。 纵向并购得到了当时政府的支持。这次在以纵向并购为 特征的浪潮中消失的企业数目比横向并购时消失的企业 数目多两倍多。 第二节 并购与垄断四、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业务随着并购的发展而逐步扩大,投资银行的发展又对并购产生重要影响:第一,投资银行在企业债券和股票的发行中发展壮大, 又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筹集资金。第二,投资银行的发展刺激了并购。投资银行一方面 为并购提供资金,另一方面又充当兼并促办人的角色从 中牟利。第三,兼并促办人在股票市场上促成并购。 第三节 垄断的影响一、经济的发展与停滞 这时期电力、化工、内燃机、新材料等领域获得巨大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停滞的现象也不断出现。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经过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后的企业, 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组织与协调产供销各个环节,确保企业运作的稳定 高效;二是策划与选择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筹措与分配 资源来实现这种战略。 具有现代意义的企业制度最早出现在运输和通讯领域。 第三节 垄断的影响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之后,经济生活在企业外的由市场机 制协调,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的复 杂市场结构被企业家取代,企业家指挥生产。大企业所 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工商业进入了经理式的资本主 义时代。三、创新机制 一般认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其规模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 熊彼特和加尔布雷斯的观点:拥有垄断力量的大企业比小企业更具创新性,更有可能提高产业技术。 第三节 垄断的影响哈姆贝格和曼斯菲尔德的观点:尽管技术进步是促进集中乃至形成垄断寡占的重要原因,但是垄断一旦形成, 企业就会丧失技术进步的动力。而且,企业规模过大还 会降低效率,不利于技术进步。 大量的证据表明,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 地位。四、金融资本的统治 在工业垄断组织的产生过程中,银行的作用有了根本的改变:它由过去的单纯支付、中介作用,转化为支配整个社会货币资本的万能垄断者。这时,银行业中的垄断资本与工业中和家族中的垄断资本的界限已经难以划分。它们相互渗透,混合生长,形成一种新的、最高形态的垄断资本,即 第三节 垄断的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金融资本集团既有工业垄断资本向银行 业扩展形成的,也有银行垄断资本向工业渗透产生的, 洛克菲勒集团和摩根集团是这两种形式的代表。 有的国家的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都具有浓厚的家族色彩, 一个财团是一个家族,或者以一个家族为主与另一个利 益攸关的家族结盟,形成某个财团。 这些金融资本形成后,成为各个国家居统治地位的力量, 它们不仅控制着整个国民经济,而且操纵政府,左右国 家政治生活。 关键术语横向并购 纵向并购现代企业制度托拉斯 投资银行 思考题 1.简述垄断产生的历史背景。 2.比较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 3.分析《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在并购中的作用。 4.分别举例说明垄断产生的停滞和进步作用。 5.现代企业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第十八章 大危机和新政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 大危机的传导机制 大危机的原因和后果 罗斯福新政 第十八章 大危机和新政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大危机 危机的传导和扩散 危机的原因和后果 罗斯福新政 第一节 大危机 大危机以证券市场崩溃、价格下跌、破产和失业为主要 现象。一、证券市场的崩溃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是由证券市场的崩溃开始的。 当欧洲证券市场处于下跌时期,市场却呈现出兴奋的投机热情。美国证券股票价格失去与现实的联系,为10月 的恐慌铺平了道路。 10月29日美国证券剧烈的下跌 ,市场交易一度混乱。 第一节 大危机二、价格下跌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批发价格大都下跌了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二,只有英国低于十分之三。 农产品和原料的价格下跌更加剧烈,下降幅度大都在40%~50%左右。三、破产和失业 随着生产停顿和企业大量破产,失业人数急剧增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曾经高达3000万人以上 。 第二节 危机的传导和扩散 危机在美国爆发后,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在世界 范围内扩散。主要的危机传导机制有利率传导机制、价 格传导机制和汇率传导机制。一、危机的发源地 关于1929年美国爆发国内危机的原因有很多种解释:一是美国的建筑业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的情况。 二是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停滞。 三是农业长期的慢性萧条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是美国银行制度存在结构缺陷。 五是对美国这一时期货币政策的质疑。 第二节 危机的传导和扩散二、利率传导机制 20世纪20年代末纽约证券市场的火爆,引起货币当局的关注。政府反对过度投机并提高贴现,实行通货紧缩, 抑制股票市场,但对于提高利率一直犹豫不决。 提高了的贴现率并没有立即在证券市场上生效,但是紧 俏的银根使工商业更加脆弱。 古典的降低贴现率的办法失灵,利润和收入并没有因此 而有提高,利率传导机制堵塞,经济落入了“凯恩斯陷 阱”。 第二节 危机的传导和扩散三、价格传导机制 价格是另一个传导危机的重要通道,它不仅使危机在一国的农业和工业之间扩散,而且通过国际贸易将危机传 向全球。 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原因是由于生产过剩和剪刀差。 农业收入的减少缩小了对工业品的需求,造成工业品 价格的下降。 在价格传导的链条上,初级产品生产国是最薄弱的一环。 价格下跌意味着国际贸易收入的减少,在近代狭隘民族 主义世界观的支配下,对进出口进行控制的防御性措施 受到重视。这样,价格下跌得更厉害,国际贸易萎缩, 各个国家从国际贸易中得到的利益减少,危机在全球扩 散。 第二节 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四、汇率传导机制 奥地利首先爆发金融危机,随后波及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波兰和德国等国。 德奥金融风暴逐渐平息之后,英镑变得十分虚弱。9月21日,英国脱离了金本位。 英镑贬值对其他国家迅速产生影响,大部分大英帝国的国家,以及大英帝国的贸易伙伴国继英国之后也脱离了 金本位,任它们的汇率自由浮动。 英镑9月贬值后引起的美元升值,使美国出口盈余大幅 增长,但是美国商品价格、就业率等指标跌落的速度比 英镑贬值之前更快。这说明,美元升值对国内经济产生 了更大的紧缩作用,这使关注国内经济复兴的罗斯福断 然选择放弃金本位。 美国放弃金本位标志着金本位制的终结,原来的国际汇 率体系在危机的冲击下彻底崩溃。 第三节 危机的原因和后果一、危机的原因 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原因,各派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1)凯恩斯学派的观点:造成危机的是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体制,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2)货币学派的观点:美国采取了错误的货币政策, 他认为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经济政策会使其 稳定性遭到破坏。 (3)制度学派的观点 :他们对现实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 批判,认为收入分配不公、公司结构弊端、银行结构缺 陷、外贸盈余不稳等制度方面的因素是造成危机的原因, 主张对现有制度进行改良。 第三节 危机的原因(4)熊彼特的观点:用创新浪潮的起伏来解释经济繁荣 和衰退,他认为技术革新因素是危机的根源。(5)美国经济史学家菲特和里斯的观点:投资和消费的 矛盾导致了大危机。(6)阿瑟·刘易斯的观点:初级产品价格崩溃在解释大萧 条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是决定性的。(7)罗斯托的观点:初级生产国收入相对下降,限制了 他们购买工业品和投资于新生产方法和技术的能力,尤 其1929—1933年初级生产国收入的巨大损失是危机产 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节 危机的原因(8)金德尔伯格的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的赔款和 混乱而增强,这种不稳定只有通过有效的国际领导才能 克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担任的领导地位美国却没 有很好的接替。(9)萨缪尔森的观点:强调是一系列事件的综合影响促 成了大危机的爆发:发明的停滞、人口与领土扩张的结 束、银行信贷情况和联邦储备银行的货币政策、重置周 期、政治斗争和出于政治因素考虑的反危机,以及乐观 和悲观情绪的波动等。 第三节 危机的原因二、危机的后果 第一,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2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的物质损失 还多800亿美元。第二,大危机宣告了自由放任体制的末日。 第三,危机使德、意、日采取了专制残暴的法西斯统 治。 第四节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一、金融政策 罗斯福政府的基本政策: 第一,清理银行。 第二,发放巨额贷款给金融界。 第三,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 第四,《1933年银行法》对银行制度进行了改革。 第五,通过了《证券交易法令》,规定由1934年建立的证券交易委员会来监管证券交易。第六,《1935年银行法》。 第四节 罗斯福新政二、工业政策 新政的工业政策,主要通过修改著名的《全国产业复兴法》实行。 《全国产业复兴法》规定经济中的各个部门都要建立产业委员会,制定公平竞争法规,确定该行业的生产规模、 价格水平、信贷条件、销售定额和雇用工人的条件。公 平竞争法规实质上是新的强制卡特尔化的法令,受到人 们的猛烈抨击,认为损害了自由资本主义制度。1935年, 最高法院宣布《全国产业复兴法》违反宪法,罗斯福就 势抛弃了这个法案。 法案中保护工人利益方面的措施被保留下来。 第四节 罗斯福新政三、农业政策 新政的农业政策包括国家对农业生产的调节及政府整理农村信贷和债务的政策。 1933年5月通过《农业调整法》,这是国家调节农业生产的中心措施。 在整理农村信贷和债务方面,1933—1934年,罗斯福政府通过《农业信贷法》以及对农场发放贷款的两个法 令,使农村金融形式大为改观。 第四节 罗斯福新政四、财政政策 罗斯福解决失业和贫困的办法是直接让人们工作,给他们收入。为此,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公共事业振兴署 和农产品信贷公司以及策划其他创造就业的措施。第一,政府购买。政府除了购买剩余农产品之外, 最大的购买项目就是劳务。第二,转移支付。罗斯福政府的主要手段是救济、 社会福利和保险。 第四节 罗斯福新政五、评价新政 罗斯福新政分为两个时期: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任总统到6月16日著名的“百日行动”时期;1939年新政 进入第二个时期,政府转向长期的干预和改革。 新政没有治愈危机,但是罗斯福新政避免了美国走上法 西斯道路,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这不仅对美国而且对整个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标志着混合经济时代的开端。 罗斯福新政开辟了新的经济管理模式,但是仍然是旧方 法和旧哲学的延续。 关键术语 大危机罗斯福新政1.描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 2.三个传导机制是如何扩散大危机的? 3.对危机产生的原因,你倾向于哪一种意见?你是否认为美国在危机中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4.比较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经济理论,并评价罗斯福新政。 第十九章 国际商战 自由贸易体制的脆弱性 自由贸易体制的解体过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各国的关税战和货币战 国际商战的必然性和后果 第十九章 国际商战第一节 自由贸易体制的解体 第二节 国际商战 第一节 自由贸易体制的解体一、自由贸易体制的脆弱性 由于现实中的不完全竞争,各国在自由贸易中获利多少,要看它在不完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自由贸易建立在垂直分工的基础上,不同国家依据其不同水平的劳动生产率,处于高低不同 的分工梯级。一般地说,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较高梯级的 国家所获的利益大于处于较低梯级的国家。 因此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任何国家要想获得较大利益, 就必须加速发展,一是改变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位置, 跨上一个更高的梯级,二是扩大市场份额。这势必引起 贸易摩擦和冲突。 第一节 自由贸易体制的解体 在这种竞争中,发展较快,处于攻势的国家,常常使用 倾销武器;而发展停滞,处于守势的国家,为保护本国 市场,往往放弃自由贸易原则转向保护主义。这是自由 贸易体制瓦解的根本原因,也是国际商战的根源。 既然自由贸易并不是平等贸易,就需要有一种力量和相 应的制度来维持 ,而充当这个维持者的就由在贸易中 获利最大的国家来充当。 自由贸易所带来的巨大好处,有时会使该国创新程度相 对减弱,发展速度相对减慢,最终丧失处于最高梯级国 家的地位,这样,该国从自由贸易中获得的利益将递减。 同时其他各国在追逐自己的利益时,会加剧这个体系的 动荡,加大维持成本。 第一节 自由贸易体制的解体二、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 代表人物:汉密尔顿 李斯特 凯里 实践国家: 美国 第一节 自由贸易体制的解体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世界经济史”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外汇故事世界经济史上的“一战”金本位制崩溃

外汇故事世界经济史上的“一战”金本位制崩溃

一战,英国,美国,标志,国家,经济战,经济,爆发后,社会主义,次大,经济全球化,欧洲,苏联,自由贸易,金本位制,规模,高潮,克劳塞维茨,向海,罗斯福,经济世界,军火,元气大伤,债权国,世界,中心,位置,交战国,全球,关税

2014-01-16 #经典故事

财经工作者学习世界经济史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财经工作者学习世界经济史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研究,世界经济史,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发展,经济,规律,问题,对世界,国家,世界经济,各方面,中国,人士,历史,作用,时期,变革,发展规律,各行业,政经,近现代,金融创新,史中,索研,科技创新,东西方,两极化,个人,事情

2019-10-24 #故事大全

世界经济史是一部谎言的历史是哪一本书籍

世界经济史是一部谎言的历史是哪一本书籍

公司,价格,投机,人们,郁金香,君子兰,股价,股票,日本,热潮,电子,股市,纸币,假象,公众,南海,劳氏,市场,投机者,球茎,银行,互联网,狂潮,资金,密西西比公司,房地产,业务,人类,价值,企业

2020-06-22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