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公孙弘 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

时间:2020-06-18

公孙弘削竹简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17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原标题:公孙弘 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

公孙弘是西汉武帝时期名臣。他少时为吏,后因触犯法律被免职,因为没有了经济来源,只好“牧豕海上”。此时的公孙弘已是年逾不惑,仅为一介布衣。他四十岁始学《春秋》,六十岁以“贤良”之名被菑川国推荐给长安朝堂,但并未得到皇帝的赏识,后称病回家。七十岁高龄时,菑川国国人一意推举公孙弘,公孙弘再次入京。此后 ,公孙弘平步青云,封侯加爵,直至位列三公。

汉高祖七年,公孙弘出生于菑川国薛县(今山东寿光),前半生庸庸碌碌并不得志,在他四十岁的时候,迎来了命运的转折,而这一转折与青年才俊贾谊有着间接的联系。贾谊与公孙弘同龄,才华出众,21岁就已经进入中央政府被征为博士,一年内升迁为太中大夫之职。贾谊以其突出的政治远见,向汉文帝提出了诸多治国之策,但是贾谊的很多建议在当时并没有得到采纳。后又因自己的提议触及了权贵的利益,贾谊被权贵诽谤遭贬至长沙。贾谊去世时年仅33岁,可谓英年早逝。在贾谊去世十年后,汉文帝才根据贾谊提出一系列建议,开始任用儒学之士,并且初设一经博士(即精通一部经书的博士)。此时的公孙弘在这一政策中看到了希望,开始发奋读《春秋》。尽管公孙弘年逾四旬,可读书仍旧十分勤勉。我们熟知的《三字经》中有言:“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说的就是公孙弘及董仲舒的弟子路温舒的故事。公孙弘和路温舒都曾早年家贫买不起书,路温舒便将书抄于蒲草之上,公孙弘则在自己牧猪的竹林中砍伐竹子削成竹简,将内容抄于竹简上。虽然他们二人没有书,却不忘勤奋勉励。

20年后,汉武帝面向天下招贤良之士,以孝道闻名的公孙弘被地方政府推荐给长安。此时的公孙弘已经60多岁了。但是这次入朝,公孙弘并未得到汉武帝的赏识,识趣的公孙弘便告老还乡了。十年后,汉武帝又招了一次贤良文学。此时,七十多岁的公孙弘再一次被地方官员上报给朝廷。公孙弘百般推辞,但没能拗过官府,只好再次赴京。

公孙弘在第二次被举荐贤良入京时,他的同乡邹长倩因为见其贫穷,没有多少资财,便解下自己的衣裳,脱下自己的冠帽鞋履送给他,还赠送一束青草,一襚素丝,一枚扑满,并附了一封书信,信中写道:“人没有幽滞显达的区别,只要有道在就尊贵。青草虽然低贱,却不会因此轻慢了君子,所以送给您青草一把,这就是诗人所说的‘生刍一束,其人如玉’。五缕丝为一??,倍为升,两倍升为一緎,倍緎为纪,倍纪为緵,倍緵为襚。这是自少到多,从低微到显著的道理,士人建立功勋,弘扬名节,也是这样的,不要因为小善无足轻重就不去施行,所以送给您素丝一襚。扑满是用土制成的储蓄钱财的器物,它有入口却无出口,钱积满了就摔破它,土是粗糙的东西,钱财是贵重的财物。不能只知积蓄而不付出,所以最终要摔破它。有的士人搜刮钱财却不会散财消灾,就将遭到扑满那样的命运,这难道不应该引以为诫吗?所以送给您扑满一枚。这是多么重大的事啊!此去山川阻隔,前路迢迢,加上要风餐露宿,愿您发奋努力立功扬名。不才我在这里等待着您有一天美名远扬。”这段故事记载于《西京杂记》,被后人传为美谈。

汉武帝求贤若渴,任用人才不避亲疏,不问出身,不拘一格,为士族登上政治舞台提供了机会。在此次征召中,公孙弘一举成名,被授予五经博士。从博士一年迁左内史,过了三年,升御史大夫,又两年,升丞相。公孙弘的相位可以说是有运气的成分,但他还是努力地把握机会,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任期间,他温良恭俭,经常资助儒生,一反武帝朝的奢靡风气。

公孙弘被任用为丞相之后,在自己的丞相府邸东边开了一个小门,营建馆所接待贤士宾客,并与他们共商国事。成语“东阁待贤”即出于此典。后世文学作品中多用此典喻爱惜人才。其衍生词“东阁”、“孙弘阁”、“孙阁”、“弘阁”、“丞相阁”、“平津阁”、“平津邸”、“平津馆”、“招贤地”等指款待宾客、招纳贤才之所,“开阁”则指纳贤待客。据《西京杂记》描述,公孙弘为延宾客一共修建了三处客馆。第一所客馆名叫钦贤馆,用来接待最为贤德者;第二所客馆名叫翘楚馆,用来接待最有才华的人;第三所客馆名为接士馆,用来接待最有才能的人。能够胜任辅佐君王或协助协调阴阳关系的人,住在钦贤馆;才能够得上担任九卿、将军等二千石官秩的人,住在翘楚馆;有某种优点,一技之长的人,则住在接士馆。公孙弘生活极为节俭,所得的俸禄,都用来奉养招待门客。

尽管公孙弘躬行节俭,但是也遇到过一些麻烦。有一位叫高贺的老朋友前来投奔公孙弘,公孙弘让其吃粗饭,盖布被。高贺便抱怨公孙弘吝啬,并对别人说:“公孙弘里面穿着华贵的衣服,外面却着粗麻衣;里面排列着五口鼎大吃大喝,外面却只做一道菜。这样的人怎能做天下人的表率呢?”于是朝廷怀疑公孙弘虚伪做作。公孙弘叹息说:“宁愿遇到不好伺候的坏客人,也不愿遇到老朋友呀!”

“俸禄甚多,然为布被。”这也成为汲黯抨击公孙弘的理由。汲黯当着武帝的面责问公孙弘,称其为狡诈之人,而这一难题被公孙弘的几句话就给化解了,他说:“确实如此,在九卿中与我交善的人没有比过汲黯的,今天当庭诘难,实在是我的过失。我虽然位列三公,但仍旧盖用布做的被子,这是在掩饰自己的欲望来钓取虚名。我听说管仲在齐国为相的时候,有三处住宅,其奢侈程度可与齐王相比,齐王依靠管仲称霸,这也是对天子的僭越。晏婴是齐景公的相,吃饭时不吃两样以上的肉菜,他的妾不穿丝织衣服,齐国治理得很好,这是晏婴向下面的百姓看齐。如今我当了御史大夫,却盖布被,这是从九卿以下直到小官吏没有了贵贱的差别,真像汲黯所说的那样。况且没有汲黯的忠诚,陛下怎能听到这些话呢!”此番话一说,武帝认为公孙弘谦让有礼,越发厚待他。

《史记·汲郑列传》记载:大将军卫青任侍中时,武帝在“踞厕”时见他。武帝闲居时接见丞相公孙弘,有时不戴冠。而当汲黯请见时,武帝不正冠便不与其相见。《史记》以汉武帝见卫青、公孙弘的态度来证明武帝对汲黯的敬重,这也侧面印证了君臣之间的亲疏关系以及官职的职责。汉侍中为加官,用以加天子近臣,可出入禁中常侍君侧,故武帝“踞厕”视卫青为侍中之职责所定。公孙弘年迈卧病时,武帝非但没有“以病免”其职,还对其大加赏赐,并让其在家休假数月,故在非正式场合不冠而见公孙弘,可见君臣情谊。汲黯在武帝为太子时任太子洗马,素以严肃庄重使人敬重畏惧。武帝即位以来汲黯常常直言不讳谴责天子,故武帝不冠不见是对汲黯的敬畏。公孙弘在做左内史的时候经常在主爵都尉汲黯奏事后请求面圣,见了武帝之后便将之前汲黯所提出的问题一一做答,武帝非常高兴,经常采纳公孙弘的建议。因此公孙弘日益与武帝亲近,地位也逐渐显贵。

汲黯在九卿之位11年不曾升迁,对公孙弘、张汤等人几年内连升数级颇有微词,曾几次对公孙弘发起攻击。他对武帝抱怨说:“陛下任用群臣如堆积柴火,后来的反而堆在上面。”

公孙弘曾经与众公卿事先约定好上奏的事情及观点,但到了武帝面前,却违背之前的约定,顺从武帝的意思。汲黯因此而对公孙弘不满,并在廷议上指责公孙弘说:“齐地之人大多欺诈而不说真话。刚开始与我等一起提出这个建议,现在却完全违背在之前的说法,为人不忠诚。”武帝于是问公孙弘此事真假。公孙弘却侧面回答说:“了解我为人的人认为我忠诚,不了解我为人的人认为我不忠诚。”武帝赞同公孙弘的说法。是以往后但凡有武帝身边的宠臣诋毁公孙弘,武帝反而越发厚待公孙弘。

汲黯性格刚正不阿,不仅皇帝对其敬畏,就连远在淮南的淮南王刘安也对其心存忌惮。淮南王谋反时,汲黯在朝为右内史,掌京畿事。淮南王在策划行事中说:“汲黯喜好直言相谏,固守气节愿意为大义而捐躯,很难以不正当的理由诱惑于他。”但是对于当朝的丞相汲黯,却是另外一种看法:“至于游说丞相公孙弘,就像揭掉蒙盖在东西上的布或者把快要枯落的树叶振掉那么容易。”

公孙弘七十多岁才在中央为官,其性格的棱角早就被磨光,何况有第一次入朝失败的教训,他更加懂得如何迎合皇帝,逐渐有了自己的为官之道,不与汉武帝“面争”。武帝年间,是丞相角色转变的重要时期——从之前的决策者正逐渐转变成执行者。在这其中,公孙弘半主动、半被动地适应着这个改变,他把自己定位于参谋,积极为汉武帝出谋划策,但从不做决策。有一次,朝廷在商议是否要设立朔方郡。公孙弘开始是反对派,于是汉武帝就派了赞同派朱买臣来和他辩论。朱买臣说了十条理由,公孙弘一条都没有反驳,马上改口说应该设置朔方郡。

公孙弘虽不做决策,但是能够指出看问题的角度,所以汉武帝愿意听取公孙弘意见。但是,公孙弘这种绵里藏针的性格也曾“借刀杀人”。当汉武帝一直犹豫要不要杀主父偃时,正是公孙弘的一句“不杀没办法堵住天下人的汹汹之口”,让汉武帝下定了决心。

当时,有一位名为郭解的游侠,年轻时心狠手辣,妄作非为,成年后行侠仗义,成为天下人仰慕的英雄。曾有一位儒生招待查办郭解的使者,客人在席间赞扬郭解,儒生便说:“郭解专门干违法乱纪的事情,怎么能算是贤人?”郭解的手下随后便杀掉了此人,并将他的舌头割下。官府追究此事,郭解并不知道杀手的事,杀手也从没查出来。御史大夫公孙弘得知后说:“郭解作为平民,玩弄权诈之术,仅凭他的眼色就能置人于死地,他虽然对案件并不知情,但此罪比他亲自杀人都严重!应以大逆不道论处。”汉武帝觉得有理,遂下令将郭解满门抄斩。最后族灭了郭解。

董仲舒和公孙弘是汉代新儒家的两个代表人物。董仲舒是理论家,他回答了“为什么要独尊儒术”的问题;公孙弘是行动派,他解决了“怎么样才能独尊儒术”的问题。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孙弘提出并拟定了为“五经博士”设弟子员的措施,以及为在职官员制定了以儒家经学、礼义为标准的升官办法和补官条件。

公孙弘曾著有《公孙子》,写的是强调循名责实、崇上抑下、尊君卑臣的刑名之学。当时有人称其文一个字就值黄金百金。据《汉书·艺文志》载,公孙弘成著《公孙弘》十篇,为“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的儒家思想著作。遗憾的是,此书并未传世。

汉武帝雄才大略,又具有多面的性格。武帝在位时,担任丞相者有十几位,仅有少数人得以善终,公孙弘便是其中之一。公孙弘的善终与他圆滑的性格是分不开的,他善于察言观色,又能沉下心来苦读诗书,故能“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无论世人如何看待,后人如何评价,他都以谦卑的姿态走完了戏剧性的一生。

www.sdrzzs.com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公孙弘 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丞相公孙弘削竹简苦读 公孙弘盖布被子的故事

丞相公孙弘削竹简苦读 公孙弘盖布被子的故事

公孙弘,丞相,时候,武帝,才开始,汉武帝,竹简,公羊传,学者,封侯,故事,盖布,岁的时候,是当时,一生,大部分,年纪,法律,被子,三公,认为是,公孙,侯才,能之士,英朗,薛泽,太常,名的,前丞相,一段时间

2020-06-18 #故事会在线阅读

读书故事公孙弘四十学《春秋》

读书故事公孙弘四十学《春秋》

公孙弘,春秋,薛县,建元,狱吏,汉武帝,鲁国,文丞相,年轻时,被免职,天子,三字经,丞相,少时,史记,博士,杂说,淄川,监狱,竹简,为博士,贤良文学,帝意,文帝,母孝谨,武帝建,胡毋,胡毋生,管理人员,南三

2020-06-18 #短篇故事

以丞相封侯的公孙弘为了学习竟削竹简抄书?

以丞相封侯的公孙弘为了学习竟削竹简抄书?

公孙弘,时候,丞相,汉武帝,武帝,才开始,故事,被子,图片,公羊传,学者,封侯,网络,竹简,公孙,盖布,岁的时候,是当时,是一个非常,一生,大部分,俸禄,历史,年纪,法律,粗米,贤臣,三公,任丞相,认为是

2020-06-18 #故事大全

以丞相封侯的公孙弘为了学习竟削竹简抄书?

以丞相封侯的公孙弘为了学习竟削竹简抄书?

公孙弘,时候,丞相,汉武帝,武帝,才开始,故事,被子,图片,公羊传,学者,封侯,网络,竹简,公孙,盖布,岁的时候,是当时,是一个非常,一生,大部分,俸禄,历史,年纪,法律,粗米,贤臣,三公,任丞相,认为是

2019-03-22 #小故事

以丞相封侯的公孙弘为了学习竟削竹简抄书?

以丞相封侯的公孙弘为了学习竟削竹简抄书?

公孙弘,时候,丞相,汉武帝,武帝,才开始,故事,被子,图片,公羊传,学者,封侯,网络,竹简,公孙,盖布,岁的时候,是当时,是一个非常,一生,大部分,俸禄,历史,年纪,法律,粗米,贤臣,三公,任丞相,认为是

2008-08-19 #长篇故事

以丞相封侯的公孙弘为了学习竟削竹简抄书?

以丞相封侯的公孙弘为了学习竟削竹简抄书?

公孙弘,时候,丞相,汉武帝,武帝,才开始,故事,被子,图片,公羊传,学者,封侯,网络,竹简,公孙,盖布,岁的时候,是当时,是一个非常,一生,大部分,俸禄,历史,年纪,法律,粗米,贤臣,三公,任丞相,认为是

2011-03-0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史上首个平民宰相公孙弘

史上首个平民宰相公孙弘

公孙弘,汉武帝,丞相,皇上,张汤,春秋,柴草,人才,宰相,建议,武帝,名的,为博士,东阁,历代,平津,时候,点儿,档案库,延贤,淮南王,全国,先河,平民,历史,培养人才,小病,成绩,成语故事,手下

2020-06-18 #故事会

汉武帝为何没用董仲舒为丞相

汉武帝为何没用董仲舒为丞相

董仲舒,公孙弘,武帝,皇上,丞相,东方朔,胡毋生,儒学,春秋,研究,思想,江都,孔子,胡毋,董仲,坏话,大人,大臣,学问,爱卿,脾气,种地,开口说,慢声慢语,武帝听,齐国人,位爱卿,任三公,仲舒,依愚

2020-05-25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