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唐诗的故事之杜甫〕第7讲 杜甫诗圣之谜

时间:2020-06-16

我讲杜甫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841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7 分钟。

在前面的节目中,我们对杜甫的人生历程做了一番认真的梳理,了解了他跌宕起伏的求官之路,和苦难坎坷的生活历程,可以说杜甫的一生是悲惨的,他所经历的政治挫折,贫穷,饥饿,疾病,逃亡,都是一般人无法想象和承受的,但也正是因为这些苦难与坎坷,才铸就了杜甫那悲天悯人的仁者情怀,才造就了那一篇篇超越时空的动人诗篇,这才最终成就了他“诗圣”的美誉,不过“诗圣”的这个头衔是后人送给杜甫的礼物,而当杜甫在世的时候,与他同时代的人究竟是怎样评价杜甫文采的呢?那时的杜甫是否具有像李白那样巨大的影响力呢?

咱们上节课给大家讲了杜甫死亡之谜,一代诗圣离开了人间,可是我们得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尊称他为“诗圣”,他的诗我们都知道叫做诗史,像历史一样,他这个人叫做诗圣,那是不是说杜甫在世的时候就像圣人一样享受着崇高的礼遇,获得了很多的光环,是不是在世的时候就有很多的追星族在追他们,像李白那样,我们前面讲李白的时候讲过的,有的人就跟着他追,他到哪儿就跟着到哪儿,真有这样的事情,杜甫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我们的回答是,不是,绝对不是。

大概还是在他年轻的时候,十四五岁的时候,杜甫曾在一首诗里回忆道:“斯文催魏徒,以我似班扬”,什么意思?当时有两个很有名的文人,一个叫崔尚,一个叫魏启心,非常欣赏少年杜甫的才华,说他的才能能跟班固、扬雄相比,可是现在我琢磨呀,这也就是文学前辈,对一个文学少年的赞扬之语,这种赞扬多多少少得打一点折扣,而且这个诗写的时候,是杜甫向别人推荐自己,希望能够得到官员的提拔,而回忆他少年的时候,受别人赞扬的事,所以这个得打点折扣。杜甫青年的时候,我们知道,他跟李白、跟岑参、跟高适、跟王维、跟储光羲等盛唐的一批大诗人都有过交往,大家都是好朋友,一起吃饭,喝酒,射箭,骑马,关系都不错,可有一样,这些大诗人到目前为止,现存的诗文里头还没有发现他们有对杜甫的诗文,有直接的,崇高的赞誉的语句,这多多少少能说明一点问题。

一直等到杜甫晚年的时候,五十多岁的时候,我们想有三个文人对杜甫的诗有过比较好的评价,可是有一样,都不是当代的知名诗人,还有一个例子,也是挺致命的,有是盛唐的诗人,自己编选当代诗人的诗集,叫做唐人选唐诗,我们发现在盛唐编选的集子里面,包括在中唐的时候的人编的诗集里面,很多诗集没有人选杜甫的诗,有选王维的,有选李白的,但是没有人选杜甫的,这也很能说明问题,当然我们不排除有的人选了,但没发现,但就现在发现的来看,杜甫的诗当时没有能够广泛的进入唐人选唐诗的范围。这就说明什么问题呢?杜甫的诗可能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力,但还没有大到那种影响力,像谁一样呢?像王维,像李白,没有。

看来杜甫在生前的名气远远不如像李白、王维这样的大诗人,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二流诗人,可是,在杜甫去世之后,特别是中晚唐的时候,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以元稹、白居易、韩愈为代表的一批当时的著名诗人,开始极力推崇杜甫,一些唐人选唐诗的集子中也有了杜诗的身影,那么,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而第一个将杜甫称作“诗圣”的人,又会是谁呢?

杜甫的这个出名他有一个过程,他在世的时候声明不算大,甚而至于还有点寥落了,什么原因呢?杜甫的诗写的这么好,讲了这么多讲,你却告诉我们说他的诗不受欢迎,这里面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仅仅从文学上来讲,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就是盛唐的诗人,写诗,欣赏诗,欣赏什么样的?歌颂理想的,杜甫的诗,特别是他中年以后,大多数的诗是抨击现实,揭露黑暗的,盛唐人喜欢诗歌里面表现天才的创造力,比方说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喜欢这样的,杜甫的诗更注重锤炼语言,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啊,这是从创作上来讲,还有格调上来讲,盛唐的诗人更喜欢明快的,乐观的,高昂的诗,杜甫的诗比较沉郁,比较委婉,比较浑厚,比较低回。

所以他当时的创作虽然在文学史上来看,我们现在来看,他达到了一个非常成熟的阶段,但是他可能跟当时那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审美的理想有点错位,这当然我们既不能苛求杜甫去迎合时代,也不能渴求时代去迎合杜甫,但是从客观上来讲,就形成了这样一种评价上的错位。我们这一讲的题目是“诗圣之谜”,这个诗圣最早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最早开始把杜甫跟圣人的圣联系起来的是谁呀?很多人都想不到,就是宋代有一个婉约派的大词人叫秦观。秦观写了一篇文章,叫《韩愈论》,在《韩愈论》里面他把杜甫跟孔子放在一起比,他说孔子的学说,孔子的思想是集他那个时代集大成的,杜甫的诗就像孔子的思想一样,也是集大成的,可有一样,这是针对杜甫诗的艺术成就来讲的,我们经常都说杜甫的诗歌是古典诗歌艺术集大成的人。

等到北宋、南宋了以后,很多的文人把杜甫比作周公,我们都知道这周公是孔子很崇敬的一个人物,还有的文人把杜甫的诗跟《论语》,跟《孟子》并列起来,认为都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千呼万唤始出来”,总有一个人会直接的把杜甫称为“诗圣”的,这个人是谁,就是明朝的一个文人叫王稚登,大家不太熟悉,但这不重要,他说了一段话,说“余曷敢言诗,问诸言诗者有云,供奉之诗仙,拾遗之诗圣”,什么意思?就是翰林供奉李白那是诗仙,杜甫不是做过左拾遗吗,杜甫是我们的诗圣,就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材料来说,是第一次把诗圣这个称号跟杜甫这个名字直接的联系到一起。

到后来,有一位很著名的研究杜甫的明朝时候的文人,也是大专家,叫王嗣奭,他在诗篇里面说:“青莲号诗仙,我翁号诗圣”,又说“诗圣神交盖有年”,从这儿以后,杜甫是诗圣的这个称号就算固定下来了。

按道理,中国诗坛群星灿烂,唐宋两代的大诗人比比皆是,诗才可以与杜甫比肩的人也不在少数,为什么单单是杜甫一人获得了“诗圣”的尊称,“诗圣”杜甫到底“圣”在哪里?

你说他是诗圣这没错,我们愿意相信,可是杜甫究竟是圣在何处,这就是最重要的。我们说第一,杜甫圣在忠君爱国,矢志不渝,杜甫有一首诗很能说明自己忠君的程度,爱国的程度,他在诗里说:“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葵藿倾太阳,自性固莫夺”,什么意思?我现在所处的这个朝代,碰着一个好皇上,“生逢尧舜君”说谁呢?唐玄宗,像尧舜一样的名君,所以我不忍心离开这样的好时代,我要为这个时代奉献我的一切,而且我忠君,我爱国的这个本性,像什么一样呢?“葵藿倾太阳”就像向日葵围着太阳转一样,太阳到哪儿我到哪儿。我们还都记得,安史之乱一爆发,杜甫就带着自己家里人逃难,他从当时的奉先县往北跑到了鄜州,就是现在的陕西省的富县,他一到鄜州,把家里人刚安顿好,按道理这兵荒马乱的,还不得跟家人呆在一块,你跑了家里人也不知道你是死是活,你也不知道家里人的情况,没有,杜甫刚听说唐肃宗要在灵武,就是现在的宁夏中卫县要继位,他就把家里安顿好,他自己只身就去找皇帝去了,结果我们都知道,半路上让安史叛军给抓起来,押回长安,押了一年,一年以后,他捡了机会逃出长安,按人之常情而言,他应该这会儿回到鄜州去看看老婆孩子还在不在了,是不是?这是个本能反映,但是他说了“葵藿倾太阳,自性固莫夺”,这是我的本性,从来不肯动摇的,所以他的这种本能使得他没有回家去,他跑到了当时的凤翔,皇帝在那儿,他见到了皇帝。

所以,我说你理解杜甫就想,当时兵荒马乱的,那么多的大臣被安史叛军抓了之后投降了,还有很多盛世的文人在太平时期歌功颂德,安史之乱一爆发就隐居山林,或者躲到南方去了,杜甫算什么,区区一个八品小官,又是往北跑,又是往南跑,就为了找谁呢?不是为了找自己家里人,就为了找皇帝,可是当时的唐肃宗刚刚继位,说白了,这皇帝的位置能坐到什么时候,两说,这个皇帝能不能带领大家打败安史之乱的这个军队,两说,在这种情况下,杜甫只有一个信念,就是皇帝即是国家,我找着这个皇帝我就找着这个国家,我找着这个国家我就等于支持了我们国家正义的战争,我支持了正义的战争,我反对分裂,我就是大大的忠臣。所以,我们说这个思想上我们能看出来,他是自觉的,人的这个思想行为,难就难在自觉这两个字,没有人逼他,皇帝自己都顾不了自己,唐玄宗都跑到四川去了,他能顾得了谁,对杜甫来讲他说了“自性固莫夺”渗透到他的血肉里边,渗透到他的日常行为里面,他处处,时时,刻刻,他都想到皇帝,他想到皇帝实际上是想到这个国家,这是最难的。所以,我们说什么呢?这是一种执着的和坚定的一种信念,所以我们说这是杜甫之为“诗圣”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杜甫忠言爱国的思想和行为确实是一以贯之的,从他历次的为官经历就能够清楚的看到这一点,所以杜甫绝不是一种简单的愚忠,而是一种生发在心底的执着坚定的信念与理想,可是当面对朝廷与官场中的种种腐败和丑恶时,杜甫又将如何应对,诗圣杜甫还圣在何处呢?

第二,表现在哪儿呢?就是关注国事,洞察时事,你光关注国事还不行,你得洞察时事,前边是说你的态度,后边是说你的本事,杜甫因为困局长安十年,他生活在下层,可是他要求官,他不得在上层活动啊,他在上层活动的过程当中,目睹了种种腐败和丑恶的行径,都写在他诗里面,我们大家最熟悉的一首诗《兵车行》,说“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这些诗句大家都非常熟悉,这首诗具体写的是哪件事?就是唐潮和南诏的战争,这个南诏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我们现在的云南的大部分地区,还有贵州和四川的局部地区,也还包括现在的缅甸、老挝、缅甸的一部分地区,南诏在唐太宗的时候就臣服于唐朝,它自己是独立的,但是它臣服于唐朝。

这地方很重要,为什么要跟他搞好关系呢,这儿你不搞好关系,他要跟吐番联合起来唐朝的西南边境就很危险,可是当时的负责西南边境事务的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这个人脾气坏,又急躁,还很多疑,他跟当时的南诏王没有搞好关系,关系搞的非常僵,结果发生武装冲突,这武装冲突一发生,你赢了也算了,他又打输了,一打输死了六万多人,他是杨国忠的亲腹,所以杨国忠跟唐玄宗说打胜了,还请功呢,他这儿请功不要紧,南诏王就火了,南诏王投靠了吐番,唐玄宗哪知道这些情况,他下令在长安,在洛阳,在河北一带广泛的征兵要攻打南诏,这当地的老百姓听说南诏这个地方,云南这个地方,多瘴疠之气,因为这个水土不服,都很害怕不敢去,听说打仗还没开始,十个人先死了八九个人,都传说呀,所以不敢去,不敢去怎么办呢?就硬抓,抓着一个壮丁给你带上枷锁,然后直接给你送到队伍里去。

所以,那诗里边说得好“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根本不是戴上大红花,骑上大白马,欢送去参军的的场景,这整个是把人直接抓出去,跟投到死牢里头一样。那么,这样的一个情形,怎么可能打胜仗,所以杜甫是,首先关注国事,第二他洞察时事,他把这个问题一看就看到本质上,哪个是本质,第一,你这个战役本身就是非正义的,非正义的战役理上都站不住,肯定要失败。第二,你这个征兵制度有问题呀,有的战士十五岁就当兵,到了四五十岁了回来之后还要接着当兵,你这制度有问题,影响士气。第三是什么呢?穷兵黩武啊,青年壮年男子都去打仗了,剩下一些妇女在那儿耕地,那能耕好吗,影响农业生产,农业生封建社会的根本,动摇根本了,你仗能得赢吗?再次,你在长安洛阳地区征兵,你还要收当年的租税,你把主要的劳动力都征走了,照样在收同样数量的租税,当地的人民怎么能够拥护你,你失去了民心,这仗怎么能打赢。

最后,说什么呢?“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这是违反常情的一种呐喊,白居易原来在诗里面说什么呢?“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那是说想让自己的闺女当贵妃,去享福的,这个可不一样,生下男孩肯定死,为什么呢?长到一定岁数立马就拉走了,那么,使得人民发出这种有背常情的呼唤,证明这个王朝发生了重大的问题,也是失民心的,所以我们说,从这些方面来看,杜甫的诗圣也是一个很重要体现的一个方面。

由此可见,关注国事,洞察时事,同样是诗圣的重要内涵,《兵车行》就充分反映了这一内涵,而我们知道,杜甫一生四处漂泊,历尽艰辛与苦难,在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又是如何升华自己的情感的,对待黎民百姓,对待妻子儿女,诗圣的圣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杜甫之圣第三点,圣在推己爱人,心忧天下,他有一首诗,里面有这么几句“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未登,贫窭有仓卒”,这说的是什么呀?我将妻子儿女寄放在郊县,因为杜甫当时在长安做官嘛,物价太高,只能把家里人先安排在郊县去住,回家探亲,说我们一家人在风雪当中不能相聚,我现在急急忙忙的往家里面赶,就是想和家里人共患难,同生死,可是等到我刚到家里头的时候,听见一家人哭成了一团,怎么回事呀?他说幼子饥已经卒,他说最小的儿子饿死了,他一进家门就遭到了这么一个重大的打击,说“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作为一个父亲很失职,在外面成天这么忙,成天求官,成天在外面跑生机,结果我的儿子饿死了,作为父亲非常的愧疚,“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我自己即便不悲痛,可是我听见邻居在哭我的小儿子,我心里边也特别的不好受,谁又能想到今年是个丰收年,我的儿子还会饿死,这是前半段讲的这个意思。

接下来,笔锋一转,很自然地一转,变成什么呢?说“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算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什么意思?“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像杜甫在当时八品官,有一种豁免权,可以不交任何的租税,可以不服兵役和徭役,换句话说可以不承担所有这一切的苛捐杂税,他说,像我这样一个家庭,在丰收年里小儿子都饿死的话,那一般人家又会怎样呢?他就想到了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他就想到了现在还在戍守边境和边防的战士的家庭,那些家庭又该怎样呢?他最后结尾说“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我想到这些,我的忧患,我的忧虑就像终南山一样高,不能断绝。所以我们说这个,体现出他一个什么样的思想呢?就我刚才讲的推己及人,他自己家庭遭了难,他自己处在穷困当中,但是他依然想到的是比他更加穷困,地位比他更低的人。这样的一种思想的境界,那远非身处富贵之地,然后才去体会贫穷老百姓不是这样的人能够比的,所以我们说这是诗圣的第三点。

第四点是什么呢?盛在关爱妻儿,不离不弃,杜甫一生就一个妻子,姓杨,杨氏,杜甫跟他的妻子可以说是白头偕老,他们两个可能差了最小有十岁,他们结婚之后,在杜甫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够在诗里面找到他的妻子,他的儿女的影子,你譬如说在逃难的过程当中,他始终不忘要照顾他的妻子,照顾他的儿女,把饭要吃好,他说:“众雏烂漫睡,唤起沾盘餐”,孩子们逃难逃了一天都累坏了,朋友把饭做好之后,他把孩子们叫醒来,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吃饭,既感到快慰同时又感到难过,他在做官的时候,跟他的妻子,儿女好长时间没有通音讯,他在诗里面写道:“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我在长安做官,我的妻子远在鄜州,我给她写了一封信,至今没收到回信,已经十个月了,我不知道我的家还在不在。

在杜甫的笔下,他的妻子也非常的理解他,一首诗里写道:“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他的夫人给他写信,写了好几张纸,里边都写的是对他不能回家的的理解之情,有时候生活安定一点了,他也很愿意享受一种天伦之乐,有两首诗,其中的片断非常有趣,怎么说呢?“老妻华5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竿”,他夫人在一张纸上画了一个棋盘,看起来他这个夫人还是很有修养的,信手画个棋盘,然后跟他对弈,他最小的儿子在那个小桌上敲那个针,绣花针,敲敲给他敲弯了,然后想去钓那个河里的小鱼,贫困的家庭也自有自己的快乐。“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我跟我的夫人,他老说这是老妻老妻的,其实他的夫人比他小很多,应该我们想还是比较漂亮的,他带上他的夫人乘着一叶小舟在江上游玩儿,看他的儿子在江水里边游泳,所以非常和睦,非常欢乐的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图景。

所以我们说,他在他的诗篇里头不但表现他这一个大家庭,他跟他的妻子,跟他的儿女共患难的情景,也有同欢乐的情景,所以,我们说杜甫对自己的家人,对自己的子女,也是尽可能尽到做一个丈夫,做一个父亲的责任。

杜甫诗圣的美誉,当然不止表现在上面的四个道德层面上,在诗歌艺术创作上,杜甫更是当仁不让,杜甫现在存世的诗作有一千四百多首,风格极其丰富多样,或豪迈奔放,或清新雅致,而更多的是沉郁顿挫的风格,也就是语言凝练质朴,感情忧郁苍凉,结构曲折迂回的一种风格,那么,在杜甫的这些诗作中,哪一首诗被称作“千古七律第一”,我们现在流行的成语之中,又有哪些出自杜甫的笔下,后人推崇杜甫为诗圣的原因还有哪些呢?

最后,我们说杜甫的诗圣之圣,圣集成传统,开辟新风,这指的诗歌创作,我们都知道中国古典的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艺术形式,就是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唐代产生的律诗,成为后代中国古典诗歌典范的一种艺术形式,我们现在一提起来做诗,就是律诗,杜甫是唐代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杜甫一生写了一千四百多首诗,光是律诗他就写了九百多首,占了一大半,而且我们都知道他很有名的一首《登高》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被认为是“千古七律第一”,被认为是一篇之中句句皆律,字字之中字字皆律”,那就是这个律诗已经写到最高境界,所以我们说杜甫的诗不但是对以往艺术传统的集大成,也是开辟了律诗创作的一种新的规范。

第二,杜甫诗的语言锤炼到了极致,炉火纯青,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我们现在有个成语叫“历历在目”,就从这儿来的,杜甫的诗说“将军下笔开生面”,我们现在有一个成语叫“别开生面”,他说“明眸皓齿今何在”“明眸皓齿”,他的诗里说“炙手可热势绝伦”,“炙手可热”,他说“意匠惨淡经营中”“惨淡经营”。

什么样的语言才能够凝练成成语呢?那得是千锤百炼,炉火纯青,把语言的艺术打造到了极致,才能成为千百年来传送人口的成语,你说他的语言到了什么程度。

对于杜甫诗歌水平的评价,特别是对杜甫与李白孰优孰劣的比较,历来是后人饶有兴趣的一个话题,杜甫与李白,一个是现实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者,一个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最佳代表一个,一个是诗圣,一个是诗仙,然而,两人又生活在同一时代,有着深厚的友谊,因而,对他们做一个谁高谁低的比较,似乎很有戏剧性,那么,杜甫与李白究竟孰优孰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他们两人的诗歌创作呢?

其实说到杜甫的诗圣,还得提到这个诗仙,一开始我们说杜甫的名气显然赶不上李白,但到了后来,对李白杜甫的评价可以说各有千秋,每个人的审美趣味不一样,你比方说欧阳修特别喜欢李白,王安石更加偏爱杜甫,苏轼个人来讲特别喜欢杜甫,但是他的创作的风格又很接近李白。那么,一般来讲,凡是褒扬李白的多半是崇尚他的一种自由的人格,自由的精神,天才的艺术创造力,一般褒扬杜甫的多半是被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所感染,被他集大成的那种诗歌艺术成就所吸引,所以就是说各有千秋,平分秋色。

总之,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和李白谁也不能代替对方,各有各的长处,南宋的时候有一个很有名的文人叫严羽,他说一段话很有意思,怎么说呢?说“李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李白的飘逸杜甫是做不来的,但是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也做不来,还是韩愈说的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对他们的评价都很高。所以,我们说诗仙礼拜和诗圣杜甫,是中国古典艺术发展史当中的双子星座,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几千年发展中的亮丽的风景。最后,杜甫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太大,历来都有千家注杜之说,一千多家人,专家是注释杜甫,杜甫在各个地方留下的历史文化遗迹特别地多,光是他那草堂,杜甫的成都有草堂,夔州也有草堂,只要是他住过的地方,一般的当地政府都会修个草堂,人们对杜甫有一种特别的,深厚的感情,为什么?因为杜甫的所思所想,杜甫的所恨所爱,杜甫的所喜所忧,杜甫的所悲所乐,都是广大老百姓心里面想的,也是历代文人士大夫的心声,他反映了这种心声,所以我们说杜甫那种博大的仁爱的精神,那种执着的政治的信念,那种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实际上成为了中华民族民族性格当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再加上中国的古典诗歌,是古典艺术形式当中传播最广,感染力最强的一种艺术形式,那么,大家对杜甫的这种崇敬和爱戴,以及追念,也就是理所当然。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唐诗的故事之杜甫〕第7讲 杜甫诗圣之谜”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诗圣杜甫 豆瓣

诗圣杜甫 豆瓣

诗人,故事集,诗圣杜甫,诗人们,成就,性格,唐诗,浅显易懂,文学,朋友,生平事迹,知己,轶闻,趣事,读者,魅力,不一样的人生,编委会

2018-02-07 #故事大全

百家讲坛讲稿康震唐诗的故事之杜甫第6讲 杜甫死亡之谜

百家讲坛讲稿康震唐诗的故事之杜甫第6讲 杜甫死亡之谜

杜甫,夔州,时候,李白,耒阳,长安,生活,说法,朋友,郴州,好朋友,一首诗,这个地方,都知道,公元,四川,原因,成都,潭州,牛肉,白酒,疾病,好的,就是现在,是什么呢,县令,江陵,疟疾,糖尿病,胳膊

2020-06-16 #故事大全

百家讲坛讲稿康震唐诗的故事之杜甫第4讲杜甫逃荒之谜

百家讲坛讲稿康震唐诗的故事之杜甫第4讲杜甫逃荒之谜

杜甫,秦州,长安,时候,成都,人家,杜佐,地方,什么呢,地区,楼盘,为什么呢,洛阳,问题,这个地方,口袋,四川,战乱,一首诗,什么意思,唐肃宗,是什么呢,安史之乱,去哪儿,生活,经营,在秦州,就是现在,个人,主人

2020-06-16 #故事阅读

百家讲坛:唐诗的故事之杜甫

百家讲坛:唐诗的故事之杜甫

公元,杜甫,杜子美,大诗,杜少陵,人称,代表作,杜工部,盛唐,诗圣,石壕吏,字子美,垂老别,少陵野老,新安吏,新婚别,现实主义诗人,潼关吏,百家讲坛,唐诗的故事

2020-06-16 #故事阅读

康震唐诗的故事杜甫MP3在线收听

康震唐诗的故事杜甫MP3在线收听

杜甫,杜工部,严武,左拾遗,后世,时期,诗人,长安,员外郎,死因,诗圣,李白,杜审,一生,人民,公元,剑南,叛军,工部,杜甫墓,石壕吏,耒阳,漫游,生活,唐玄宗,杜子美,山下,曹参军,杜预,垂老别

2020-06-16 #长篇故事

“诗圣”杜甫简介 杜甫生平经历

“诗圣”杜甫简介 杜甫生平经历

杜甫,华州,长安,严武,生活,潭州,李白,乾元,作品,叛军,杜牧,杜预,创作,仕途,兖州,名作,大历,官职,战乱,政治,生平,洛阳,理想,经历,草堂,诗人,唐玄宗,小李杜,李林甫,再使风俗淳

2010-10-18 #长篇故事

诗圣——杜甫

诗圣——杜甫

杜甫,作品,时期,诗圣,严武,写实,安史之乱,成都,长安,生活,杜陵,一带,丽人行,人民,名篇,实况,官军,政治,来源,杜诗,洛阳,社会,经历,诗史,诗歌,影响,诗圣杜甫,于东鲁,于忠,关辅

2016-04-12 #短篇故事

百家讲坛康震《唐诗的故事》P7 李白交游之谜 伴读听书

百家讲坛康震《唐诗的故事》P7 李白交游之谜 伴读听书

李白,杜甫,后世,康震,漫游天下,诗仙,孩子,一炮打响,收入,才华出众,抱负,文采,政治,故事,诗人,科举考试,诗圣,诗史,有几个,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他总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彻底失败,靠什么

2020-09-08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