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品德故事大全:关于品德的历史小故事十则

时间:2020-06-13

关于良好品德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792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6 分钟。

传说大禹和涂山娇在新婚后第四天,就接到了舜帝的命令,去治理洪水。大禹这一去就是十三年,期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新婚后,便告别新婚妻子涂山娇,带着一批忠诚的助手,去治理洪水。妻子送他出门,大禹对妻子说: 我这次出门,要去很多地方,不知什么时候回家,难以照料你。日后你生了孩子,就取名叫 启 。启,就是启行的意思,以此纪念我们这次的离别吧! 大禹和助手们跋山涉水、沐风栉雨,经历了无数艰险,足迹遍及九州大地,为的是察看地势,查明河道。 大禹外出治水后,第一次路过家门是在出门后的第十个月,他带人修渠路过家门,这时,妻子涂山娇刚刚生下儿子夏启没几天。这天,大禹路过家门,正巧听到自己的孩子 呱呱 的啼哭声,妻子涂山娇边哄孩子边骂大禹不顾家。同行的人都放慢了脚步。有人说: 禹王,您回家住几天吧! 大禹没有停住脚步,边走边说: 现在灾情严重,治水要紧! 还有人说: 你还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孩子,回家看一眼吧。 大禹也很想进门去看看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子,可一想,治水责任重大,还有许多事要他去办,因而摇了摇头,郑重地说: 我现在重任在肩,可不能因家事而误了国事呀! 说完,他就大踏步地向前走去了。 第二次路过家门时,他看见抱在妻子怀里的儿子已经会说话了,妻子正在教儿子喊爸爸,小夏启也很乖巧地边笑边喊爸爸。大禹看到这一幕,不禁热泪盈眶,但治水工程正是紧张的时候,他擦了擦脸上的泪花转身就要离开。这时,妻子看见了大禹,赶忙出来迎接,看到大禹一副疲惫的模样,妻子涂山娇疼惜地说: 快回家歇歇吧!看你累的,我给你换身衣服。 大禹接过儿子亲了亲,说: 不行,许多人被洪水围在高地,我要去救人哪! 说着,把儿子送到妻子怀里,安慰了她几句,就转身走了,还是没有回家。 第三次路过家门,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当奶奶告诉他爸爸就在家门口时,小夏启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叫他告诉妈妈,因为治水工作非常繁忙,他一时还回不了家。不过他们凿山开渠,疏通壅塞,把洪水基本上引进了大江大河,只等开挖渠道把洪水归入大海了。最后,大禹告诉夏启说: 我很快就会回来和你们团聚的。 说完就又匆忙离开了,还是没进家门。 品德之音 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现在仍被传为美谈,广为传颂。大禹一生为民谋福,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顾念百姓、的奉献精神,值得敬仰。

汉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以后,请大学问家班彪整理西汉的历史。班彪有两个儿子分别是班固、班超,一个女儿班昭,从小都跟父亲学习文学和历史。 班彪死后,汉明帝叫班固做兰台令史,继续完成他父亲编写的《汉书》。班超跟着哥哥做抄写工作。哥俩都很有学问,可是性情不一样,班固喜欢研究百家学说,写他的《汉书》。班超可不愿意老伏在案头写东西。他听说匈奴不断侵扰边疆,掠夺居民和牲口,就扔下笔,气愤地说: 大丈夫应当像那样到塞外去立功,怎么能老死在书房里呢。 就这样,班超投笔从戎。 公元73年,大将军窦固出兵打匈奴,班超在他手下担任代理司马,立了战功。 窦固为了抵抗匈奴,想采用的办法,派人联络西域各国,共同对付匈奴。他赏识班超的才干,派班超担任使者到西域去。 班超带着三十六个随从人员到了鄯善。鄯善王归附了匈奴,但匈奴还是不断地向他勒索财物。现在汉朝派使者来了,他们殷勤接待。班超住了几天,匈奴的使者也来到了这里。鄯善王怕得罪匈奴,故意冷淡班超。 班超打听到匈奴使者的驻地离这儿才三十里,知道鄯善王对他们是又恨又怕,正为难着。班超不让透露风声,就把随从全召集在一起,说: 我们千辛万苦来到西域,想的就是为国立功。没想到匈奴的使者来了。要是鄯善王把咱们抓起来送给匈奴,恐怕咱们连尸骨都还不了乡了。 班超又说: 如今只有一个办法,趁着黑夜去袭击匈奴使者。咱们杀了匈奴使者,鄯善王一定吓破胆,还能不归顺汉朝吗? 大伙全都赞成。 到了半夜,班超让十个壮士拿着鼓躲在帐篷后面,二十人埋伏在帐篷里面,他带着六个人顺着风向放火。火一烧起来,十个人同时擂鼓呐喊,其余的大喊大叫,杀进帐篷里去。班超手起刀落,一下子砍死了三个匈奴兵。壮士们跟着班超杀了匈奴的使者和三十多个随从,把帐篷都烧了。班超他们回到营里,正好天亮。 鄯善王听到匈奴的使者被杀了,亲自来到班超的帐篷里,说今后一定听从汉天子的命令。班超安慰了他一番。鄯善王表示真心和好,并叫他儿子到洛阳去学习汉朝的文化。 班超回到洛阳,窦固向汉明帝奏明了班超的功劳。汉明帝派班超再去结交于阗。 班超带着原班人马到了于阗。于阗王早就听说班超厉害,出来接见。可他那儿还住着个匈奴派来的军官。于阗王左右为难,回到宫里,就把巫师请来求神问吉凶。 那个巫师向着匈奴,他装神弄鬼地对于阗王说: 你为什么要跟汉朝人来往?汉朝使者骑的那匹马,赶快拿来给我。 于阗王就派人去向班超要马。班超对来取马的人说: 大王要我的马敬神,我怎么能不乐意呢?可不知道要的是哪一匹,请巫师自己来挑吧。 取马的人回去一说,那个巫师真的来挑马了。班超立刻拔出宝剑把巫师杀了,然后提着巫师的脑袋去见于阗王,对他说: 你跟汉朝和好,两国都有好处;你要是勾结匈奴侵犯汉朝,看看我们的宝剑吧。 于阗王连连说: 愿意听汉天子的吩咐。 他派兵杀了匈奴的军官,也把儿子送到洛阳去学习。班超把带来的绸缎等送给于阗王和他手下的大官。此后,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等国也和东汉交好了。 公元75年,汉明帝病死,太子即位,就是汉章帝。班超接到了诏书,准备动身回汉。疏勒国的一个将军流着眼泪说: 汉朝扔了咱们,咱们用什么来抵挡匈奴呢!与其那时候死,不如今儿就死了吧! 说着就自杀了。 班超经过于阗,于阗王和大臣们抱住班超的马腿不放。班超只好上书给汉章帝: 西域各国如果失去了依靠,只好去投靠匈奴,再来侵犯中原。 汉章帝看了奏章,就让班超继续留在西域。汉章帝病死后,太子即位,就是汉和帝。 后来,汉和帝派人去接替班超。公元102年8月,71岁的班超回到洛阳,9月病故。 品德之音 班超作为使者奔赴西域各国,他不顾个人安危,奔波了一生,为汉族与西域各国的安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班超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和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战国时期,逐渐强大起来的秦国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经常对其它六国发动战事。当时,秦国和赵国之间战争不断,关系十分紧张。 有一次,野心勃勃的秦昭襄王约赵惠文王到渑池进行会谈。 赵惠文王决定带智勇双全的随行,他让大将廉颇在国内守候,并约定,如果赵王三十天之内还没有回来,就立太子为王,以免秦国以赵王相要挟。 赵王和秦王在渑池会面了。争强好胜的秦王带着挑衅的口吻对赵王说: 我听说赵王喜爱音乐,尤其擅长鼓瑟,能不能弹奏一曲,给大家助助兴啊! 说完,秦王也不管赵王乐不乐意,就叫人把瑟摆到了赵王面前。 赵王无法拒绝,只好硬着头皮勉强弹了一曲。 赵王刚弹完,秦王马上召来史官记道: 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在渑池共饮,赵王为秦王鼓瑟。 赵王看到事情变成这样,既感到屈辱又感到气恼。这时,赵王身旁的蔺相如走了出来,他来到秦王面前说: 赵王听说秦王擅长击缶,那就请大王击缶,给大家助兴吧! 秦王十分生气,他对蔺相如说: 你是何人,竟敢跟我这样说话? 蔺相如毫无惧色,他怒视着秦王说: 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赵国人,虽然秦国有雄师百万,但五步之内,我却能让我的血溅到大王身上。 秦王被蔺相如这种视死如归的气势给震慑住了,只好胡乱敲了几下缶。蔺相如也把赵国的史官召来,让他记道: 某年某月某日,赵王与秦王在渑池相会,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国的大臣们看到这种情形,都十分恼火,其中一位大臣站起来说道: 请赵国拿出十五座城池为秦王祝寿。 蔺相如也不甘示弱,站起来说: 请秦国拿都城咸阳来为赵王祝寿。 秦国在这次渑池会上,一点儿便宜也没占到。而且赵国的大军就在附近,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赵王安全回国了,而且赵国的尊严也被蔺相如保全了。赵王十分赏识蔺相如,就拜他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对此极为不满,他对身边的人说: 我是赵国的大将,在战争中出生入死,为保卫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区区一个蔺相如,不过就会几句花言巧语罢了,他有什么资格官职居我之上,有机会我见到蔺相如,一定羞辱他一番。 这些话渐渐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为了避免与廉颇会面,引起不愉快,他常常称病不去上朝。有时在路上与廉颇的车队相遇,蔺相如就让车夫绕路而行,避免与廉颇正面接触。 蔺相如的门客个个愤愤不平,对蔺相如说: 我们之所以来投奔您,是仰慕您的智勇双全和高尚的德操。如今,廉颇这样蛮横无礼,您却一味地忍让,这真让我们感到羞耻,我们还不如回家算了。 蔺相如对众门客说: 大家仔细想一想,我连如狼似虎的秦王都不怕,又怎会怕廉颇将军呢?我担心的是,如果我和廉颇将军不和,秦国就会来攻打我们赵国。我这样做,也是为国家考虑呀! 后来,蔺相如这番感人肺腑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他知道了蔺相如的一片苦心,感到十分惭愧和后悔。于是,他就赤着上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家里请罪。他跪在蔺相如的面前说: 我廉颇如此无知,您却能这样忍让我,我感到无地自容,请您用荆条来责罚我吧! 蔺相如赶忙扶起廉颇,对他说: 廉将军明白了我的一片苦心,我已感激不尽了,怎么能惩罚您呢? 说完,他亲自将廉颇身上的荆条解了下来。 从此,两个人成为了知己,齐心协力地共同保卫赵国。 品德之音 蔺相如博大的胸怀,以及廉颇勇于承认错误的品德,使 负荆请罪 传为千古佳话。宽容大度、知错就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朋友们,你们做到了没有?

孟母三迁 ,名轲,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他自幼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女子,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但小时候的孟轲天性顽皮好动,不想刻苦学习。他整天跟着左邻右舍的孩子爬树捉鸟,下河摸鱼,去田里偷瓜。孟母起初对他又骂又打,什么办法都用尽了,还是不见效果。她后来一想:儿子不好好读书,与附近的环境不好有关。于是,就找了一处邻居家没有贪玩小孩的房子,第一次搬了家。 但搬家以后,孟轲还是坐不住。一天,孟母到河边洗衣服,回来一看,孟轲又没影了。孟母心想,这周围又没有小孩,他又会到哪里去呢?找到邻居院子里,见那儿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 丁丁当当 地打铁。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周围没有邻居,门外是一片坟地。孟母想,这里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吸引儿子了,他总会用心念书了吧!但转眼间,清明节来了,坟地里热闹起来,孟轲又溜了出去。他看到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家的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抑扬顿挫的声调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非常高兴,干脆拿了两条干肉做学费,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又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问他: 你最近书读得怎么样? 孟轲说: 还不错。 孟母一听,气极了,骂道: 你这不成器的东西,逃了学还撒谎骗人!我一天到晚辛苦织布为了什么! 说着,揪着他的耳朵拖到织布机房,抄起一把雪亮的剪刀, 哗 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孟母把剪刀一扔,厉声说: 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必须日积月累,坚持不懈才会有所成就。如是,就像割断的布匹一样成为废物。 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被震动了。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真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品德之音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孟母是仁与德的楷模。孟子的仁德很大程度上来自他的母亲。在孟子的启蒙阶段,孟母言传身教,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费尽了心血。因而,孟母成为后世做父母的楷模和效法的典范。同时在孟母的正确引导下,孟子学有所成,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 亚圣 。这所有的一切与孟母的知书达礼、温良贤淑和孟子的知错就改、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

曾子杀猪 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出去买东西,他们的儿子哭闹着也要跟着去,妻子就哄他说: 你在家等我,我买菜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 。孩子信以为真,便不再哭闹了。 妻子回来后,见曾子已经把猪绑好,并且正在磨刀。妻子一看就明白了,原来曾子当真要把家里的猪杀掉,她赶忙阻拦说: 你怎么当真啦!我是哄孩子的。 曾子认真地说: 对小孩子怎么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 妻子觉得曾子说的十分在理,便帮助曾子把猪杀了,给孩子炖了一锅肉。 品德之音 曾子言传身教,言必信,行必果,得到了后世传颂。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诚实守信作为一种美德,一直被世人推崇备至。

映雪夜读 的孙康小时候学习非常用功,可是家里穷得连买灯油的钱都没有,一到天黑就没法读书了,孙康感到十分可惜。 一天晚上,孙康半夜醒来,看到从窗缝里透进了几许白光,还以为天已经亮了呢,于是,他匆匆起床。可是,打开门一看,原来是晚上下了一场大雪,大地盖上了厚厚的白色雪被,房子、树木也都银装素裹,十分好看,并且把漆黑的夜空映照得非常明亮。 孙康灵机一动,雪光竟然如此明亮,我可以映着雪光读书了。他飞快跑回屋里,取出书本,映着雪光认真地读起书来。 从此以后,孙康就常常盼望着天降大雪。虽然下大雪时天气非常寒冷,并且常常北风呼啸,但即使这样,也丝毫动摇不了他读书的决心。再冷的夜晚,他也坚持在雪地里映雪读书。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孙康通过勤奋刻苦地学习,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后来,步入仕途,做了御史大夫。 尽管后来孙康的学习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他却从来没有松懈过,仍然坚持刻苦自学。有时天降大雪,他仍然到雪地里去映雪读书,以此来提醒自己,不要虚度美好时光。 品德之音 不管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应养成刻苦学习的好习惯。因为只有通过自身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小朋友们一定要向孙康学习,做一个勤学上进的好孩子。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晋代的田园诗人。他之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和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405年秋,他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职位很低,却有些权势,能在太守面前说话。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馆驿,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 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 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写了一封辞呈,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品德之音 中国古代有不少为官者高风亮节的故事。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陶渊明因此获得了心灵的自由,写出了流芳百世的诗文。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因 不为五斗米折腰 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袁安卧雪 东汉和帝年间,汝阳一带降大雪。在一场大雪后,当地人都忙于清扫门前积雪,一些穷苦人家四处寻找食物。汝阳令出衙巡察民情,见袁安门前冷冷清清,雪堆数尺。人们都认为袁安可能冻死了。汝阳令让人打开袁安的家门,见袁安躺在床上冻得直哆嗦,室内还有许多积雪。汝阳令问袁安为何不出去谋求生路,袁安说: 天下大雪,人人皆饿,我何苦出去麻烦别人呢。 汝阳令觉得袁安深明事理,又是名士袁良之后,特举袁安为孝廉。由此,袁安名声大振,不久他就出仕做官。袁安因为人谦恭而深受到群众的爱戴。后来袁安一路升迁,出任太守、司空、司徒等职,其事迹被人们广泛传颂。 品德之音 这个故事表现了寒士不愿乞求于人的气节。人们在贫困交加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温饱问题。然而袁安却在恶劣的环境中,先为他人着想。袁安卧雪 身冷心热 的儒家仁义道德思想在这里得到了集中体现。袁安的仁义和气节,受到了后人的世代传颂。

知恩图报 韩信曾靠乡下的南昌亭长长期供应三餐,然而数个月以后,亭长的妻子实在受不了了,就故意停止供餐。韩信不知,仍依照时间前往,却发现没有东西可吃。韩信知道了她的用意,便不再前往。但韩信也不知该怎么活下去。书生的骄傲让他无法成为乞食者,只好呆坐在淮水旁的桥下钓鱼,用以打发时间,或许会有鱼可吃。韩信似乎已到走投无路的地步了。 当时桥下有很多老妇人在做漂布的工作,其中有位老漂母看到韩信忍着饥饿而不肯乞食,十分赞赏其骨气,于是主动和他分食,一连数十日都如此。韩信非常感激,对漂母表示: 将来我若成功,一定来报答今日的恩情。 漂母听了,反而很生气地表示: 你身为大丈夫却无法养活自己,我因为不忍你饿肚子才分食给你,岂指望你成功后来相报? 后来韩信终于成就一番事业,当上了齐王。他不忘旧恩,找到了那位漂母,并送给她千金作为回报。 品德之音 韩信在危难之际,一位老妇人慷慨地伸出了援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韩信功成名就后,赠与老妇人千金。知恩图报是传统美德。人们常说,知恩不报非君子。

陈实与梁上君子 东汉时期,在颍川有个县官叫陈实,他办事公正,很有声望。 一天夜里,一个小偷溜进了陈实的家里,躲在房梁上,被陈实发现了。他没有喊叫,装着没有看见。他穿好衣服后,就把儿孙们叫醒,来到自己住的房间里,非常严肃地对他们说: 你们长大了一定要爱惜名声,努力向上,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做那些损害别人的事。有些人原来并不坏,而是对自己放松了要求,染上了坏习惯,又不及时改正,慢慢地变坏了的。这些人如果严格要求自己,也可以做君子的。 陈实说到这里,马上用手指向房梁上边说: 你们看,梁上的那位君子堕落到了这般地步,是慢慢变成的啊! 躲在梁上的小偷听到后,又惭愧,又惊慌,连忙从房梁上跳下来,向陈实磕头认罪。陈实的儿孙们要找绳索捆绑小偷,但被他制止了。陈实见小偷苦苦求饶,便说: 看你这个样子,并不像个坏人,你大概是因为生活上贫困,才不得不这样做的吧? 说完,让家人取出两匹绸缎,送给小偷,劝他改邪归正。小偷痛哭流涕,感激不尽地一再表示今后决不当小偷了,要重新做人。 品德之音 社会崇尚君子之风,每个人都应向君子之风迈出坚实的一步。品德修养,从为人处事的真、善、美开始。陈实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博大的胸襟不仅让小偷,更赢得了世人的敬佩。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品德故事大全:关于品德的历史小故事十则”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品德故事大全:关于品德的历史小故事十则

品德故事大全:关于品德的历史小故事十则

班超,匈奴,蔺相如,赵王,袁安,大禹,孟母,妻子,孟轲,秦王,廉颇,儿子,曾子,陈实,使者,品德,孙康,韩信,孩子,赵国,秦国,西域,鄯善,于阗王,陶渊明,大雪,家门,小偷,于阗,涂山

2020-05-05 #故事会

品德故事大全:关于品德的历史小故事十则

品德故事大全:关于品德的历史小故事十则

班超,匈奴,蔺相如,赵王,袁安,大禹,孟母,妻子,孟轲,秦王,廉颇,儿子,曾子,陈实,使者,品德,孙康,韩信,孩子,赵国,秦国,西域,鄯善,于阗王,陶渊明,大雪,家门,小偷,于阗,涂山

2020-05-09 #故事会

品德故事大全:关于品德的历史小故事十则

品德故事大全:关于品德的历史小故事十则

班超,匈奴,蔺相如,赵王,袁安,大禹,孟母,妻子,孟轲,秦王,廉颇,儿子,曾子,陈实,使者,品德,孙康,韩信,孩子,赵国,秦国,西域,鄯善,于阗王,陶渊明,大雪,家门,小偷,于阗,涂山

2020-05-10 #故事大全

品德故事大全:关于品德的历史小故事十则

品德故事大全:关于品德的历史小故事十则

班超,匈奴,蔺相如,赵王,袁安,大禹,孟母,妻子,孟轲,秦王,廉颇,儿子,曾子,陈实,使者,品德,孙康,韩信,孩子,赵国,秦国,西域,鄯善,于阗王,陶渊明,大雪,家门,小偷,于阗,涂山

2020-05-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品德故事大全:关于品德的历史小故事十则

品德故事大全:关于品德的历史小故事十则

班超,匈奴,蔺相如,赵王,袁安,大禹,孟母,妻子,孟轲,秦王,廉颇,儿子,曾子,陈实,使者,品德,孙康,韩信,孩子,赵国,秦国,西域,鄯善,于阗王,陶渊明,大雪,家门,小偷,于阗,涂山

2020-05-12 #短篇故事

品德故事大全:关于品德的历史小故事十则

品德故事大全:关于品德的历史小故事十则

班超,匈奴,蔺相如,赵王,袁安,大禹,孟母,妻子,孟轲,秦王,廉颇,儿子,曾子,陈实,使者,品德,孙康,韩信,孩子,赵国,秦国,西域,鄯善,于阗王,陶渊明,大雪,家门,小偷,于阗,涂山

2020-05-12 #小故事

品德故事大全:关于品德的历史小故事十则

品德故事大全:关于品德的历史小故事十则

班超,匈奴,蔺相如,赵王,袁安,大禹,孟母,妻子,孟轲,秦王,廉颇,儿子,曾子,陈实,使者,品德,孙康,韩信,孩子,赵国,秦国,西域,鄯善,于阗王,陶渊明,大雪,家门,小偷,于阗,涂山

2020-05-24 #故事会

品德故事大全:关于品德的历史小故事十则

品德故事大全:关于品德的历史小故事十则

班超,匈奴,蔺相如,赵王,袁安,大禹,孟母,妻子,孟轲,秦王,廉颇,儿子,曾子,陈实,使者,品德,孙康,韩信,孩子,赵国,秦国,西域,鄯善,于阗王,陶渊明,大雪,家门,小偷,于阗,涂山

2020-05-25 #小故事

品德故事大全:关于品德的历史小故事十则

品德故事大全:关于品德的历史小故事十则

班超,匈奴,蔺相如,赵王,袁安,大禹,孟母,妻子,孟轲,秦王,廉颇,儿子,曾子,陈实,使者,品德,孙康,韩信,孩子,赵国,秦国,西域,鄯善,于阗王,陶渊明,大雪,家门,小偷,于阗,涂山

2020-05-24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