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鲁山县下汤镇乱石盘村一对盲人夫妇的创业故事

时间:2020-06-12

盲人的创业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57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为了能脱贫,再苦再累也不放弃——一对盲人夫妇的创业故事

1岁时,冯国营患眼疾双目失明。

16岁时,为讨生计,冯国营外出学艺,学会说拉弹唱,靠卖艺养家糊口。

20年间,冯国营在卖艺路上收获爱情,结婚生子,目前膝下一男一女。儿女身体正常,都在上小学。

冯国营的妻子也是盲人,同是说书艺人,与他不同的是她先天性失明。两个盲人组成的家庭,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早些年,出去说书还能挣点钱。从2010年往后,听书的人越来越少,靠这门手艺养不起家了。”10月17日下午,在鲁山县城,准备在县脱贫攻坚模范人物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发言的冯国营与记者聊了起来。

36岁的冯国营家在鲁山县下汤镇乱石盘村,村里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缺乏支柱产业,经济发展缓慢,全村有36户贫困户,冯国营家是其中之一。

冯国营的父母都是残疾人,在世时由冯国营的伯父照料。现在,冯国营一家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他的大哥冯国生照料。

“我身体有缺陷,但我的精神没问题,我不想靠别人过一辈子,更不想给党和政府添麻烦。为解决生活困难,我自己也动了不少脑子,想来想去,觉得养猪比较适合,因为我家有场地,投钱也不多。”冯国营说。

正常人创业难,盲人更难。冯国营与大哥商量后,两人都犯了愁,一是家里穷,没资金;二是自己看不见,做啥都难;三是没有养殖技术。

鲁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现有贫困村174个(其中已脱贫41个),贫困户26539户,贫困人口83656人,计划按照今年50%、明年40%、后年10%的比例,用三年时间使全县8.4万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其中,通过转移就业脱贫1.8万人,通过发展产业脱贫3.1万人,通过搬迁脱贫1.6万人,对需要兜底的1.9万人落实低保政策。而冯国营就是要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中的一员。

为帮助乱石盘村脱贫,今年4月,鲁山县扶贫办、新农办、卫计委、教体局、水利局、畜牧局和交通局七部门联动在该村实施一系列援建项目,冯国营被列为重点扶贫对象。

县扶贫办和乡、村在冯国营家开了现场会,研究投资、养殖技术和水源等问题及解决办法,还帮助筹措资金,修盖猪圈,安装水管,协调无息贷款3万元,介绍冯国营参加养殖专业培训。

“说实话,我养猪真作难啊。我看不见,我哥就带着我,一次次熟悉猪圈环境,教会我怎样喂食。在喂猪过程中,不止一次磕碰、摔倒。”冯国营说,“为了能脱贫,再苦再累也不会放弃。现在,家里已成功圈养20头猪,到年底预计收入5000到10000元,这笔钱对我们家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记者从鲁山县扶贫部门了解到,目前该县已形成了以酥梨、蓝莓、玫瑰、血桃、葡萄、蔬菜、莲藕、迷迭香等为主的一批特色种植业,以瑞亚牧业万头奶牛为龙头的养殖业,以靖焜实业为龙头的丝绵加工产业,以尧山花海、墨子古街为引领的旅游业等产业基地,累计带动8600余户近2.6万名贫困群众脱贫。

“我是一个盲人,党和政府对我不放弃、不抛弃,我更要自强自立。明年,我准备继续发展,扩大养猪规模,早日脱贫,我想让我家过上幸福小康生活。”冯国营说。

(本报记者 常洪涛)

忆马街书会之盛况 慨民间艺人之路艰——中华网专访河南坠子艺人郑玉荣和冯国营夫妇(盲人)

河南坠子艺人郑玉荣和冯国营夫妇在中华网文化沙龙上表演

4月1日,主题为“‘曲艺圣地’马街书场千年民俗永不落幕”的中华网“世界观”文化沙龙在位于郑州的河南省戏曲声音博物馆举办。为了让广大观众充分感受到河南民间曲艺的精彩,主办方邀请河南坠子艺人郑玉荣夫妇来到现场表演《大明英雄会》的选段。说起结识这对盲人夫妇的经过,作为沙龙支持人、河南省戏曲声音博物馆馆长连晓东可有话要说。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了小姑娘郑玉荣演唱的河南坠子,我一听这个声音太像我们河南坠子大师刘宗琴,后来我通过媒体朋友找了半年没找到,没办法,我只有把这个希望寄托到来年的马街书会。去年正月十三,我和河南电台的记者一起来到了马街书会,那天现场狂风大作,尘土飞扬,我们转了一大圈没找到,感觉很失望。后来临走的时候,同行的记者说不行我们再去那边消防通道看看,后来我们过去之后就发现他们在一个角落里演唱,还有个拿坠胡的男人,后来知道是她老公,我们听了现场演唱后非常感动,相约给他们录音,后来就到了我们这里来录音时,他们一开腔就感动了所有人。”

郑玉荣和冯国营夫妇在沙龙现场,等待上台表演

自从那时起,郑玉荣夫妇的演唱技艺以及他们家的传奇故事开始广为流传,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尊重。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郑玉荣和冯国营夫妇的从艺故事和马街书会的盛况,中华网专门采访到了这对盲人夫妇,让他们来讲讲那些年的民间曲艺故事。

中华网专访郑玉荣夫妇

以下为中华网专访郑玉荣夫妇的内容实录:

1、中华网:您二位能大概讲述一下每年“马街书会”的盛况吗?

郑玉荣:每年的正月十三,全国各地的曲艺艺人们都会带着自己的乐器、服饰之类的东西赶到我们河南的宝丰县的郊外,在那里摆摊表演。每隔几米就会有一个摊位,前几年多的时候能够有一千多个摊位,少的时候也有六七百个。大家都是自己表演自己的曲艺,看谁表演的好。河南当地艺人表演河南坠子的比较多,其他省市来的人表演京韵大鼓、山东琴书、三弦书等等,这些都有。

冯国营:来参加书会的除了曲艺爱好者,也有打算当年要操办大事的人。这些人如果觉得哪家表演的好,就会当场跟艺人签下合约,约定好时间和演出地点,当然还有演出的价格。

2、中华网:那您二位每年在马街书会上拿到的订单有多少?除了这些订单,其他时间都是在哪里表演?

冯国营:这个也说不准,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一般来说这些演出都是集中在正月里,因为正月里的庙会多,办事儿的人家也多。除了这些表演,平常我们就在农村里表演,也是一些家里办事儿的人家。这几年,演出的场次越来越少,我们一家人的主要收入就靠着这些演出挣来的钱,所以这两年日子过得也挺艰难。我们是两口子是盲人,只会唱河南坠子。家里的大哥为了照顾我们,也不能外出打工。此外,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养活。

郑玉荣和冯国营夫妇讲述他们的从艺经历

3、中华网:眼睛看不见,那你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学习表演的?平时演出的时候,有是怎样的一种形式?

郑玉荣:我是从小就喜欢听坠子,后来家里(养)父母觉得我总得学一样谋生的手艺,所以就一直支持我学这个河南坠子。一开始的时候就是跟着广播里学,后来有了磁带,学起来就方便很多了。自己学完之后,就找我们鲁山县的曲艺名家来帮着指点,纠正一些错误。这样的学习方式,一般短的戏码要学个一两个月,遇到像《三国》、《杨家将》这样的大戏,一般要学半年到一年。

冯国营:河南坠子演出的时候,演唱方式有单口、双口(或对口)、三口或群口3种。它跟一般戏曲不一样,河南坠子演出的时候,一个人要扮演戏里的全部角色,根据角色的不用而改变腔调等。有的时候虽然是几个人演唱,但是那也是接替进行,而不是分角色演唱。我们有的时候就夫妇俩表演,她唱,我伴奏。有的时候她弟弟会跟我一起演出。

4、中华网:那您二位觉得河南坠子与其他民间曲艺比较起来,哪些特点最吸引你们?

郑玉荣:我觉得河南坠子比较接近普通老百姓,唱出来的声音一般老百姓都能听懂,不像一些其他曲艺那样一般观众根本就听不懂在唱什么。另外,河南坠子讲的故事都是大家喜欢听的故事,也很有教育意义。演唱河南坠子也很方便,只要两三个人就能开场,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衣服和乐器,最接近老百姓的生活,在田间地头就能开唱。

5、中华网:河南坠子有哪些经典曲目,你们最喜欢哪些?

冯国营:河南坠子常演的节目有《偷石榴》、《小姑贤》、《三打四劝》、《王麻休妻》等“段儿书”和移植自道情说唱的《回龙传》、《响马传》、《五虎平西》、《狸猫换太子》等“长篇书”。

郑玉荣:其实这些曲目很多都是从《三国演义》《杨家将》等演变出来的,我们平时还是喜欢故事性强一下的,唱起来感觉自己就变成了里面的主人公,感觉能体验到他们的生活。

6、中华网:郑玉荣,您跟自己弟弟相认的事情曾经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能大概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吗?

郑玉荣:我弟弟叫杨明明,我跟弟弟都是盲人,可能也是这个原因,父母从很小的时候就把我们遗弃了。我弟弟从小也跟我一样,喜欢河南坠子,最后也开始以河南坠子来谋生。2011年正月,刚从洛阳演出回到鲁山县的明明,经过鲁山文化广场,这里正进行庆新春“说书一条街”民间文艺活动,许多唱坠子的班子都来了,我跟丈夫也在那里演唱,周围聚了很多人。

那天,我唱的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散场后,杨明明不走,听说我的眼睛也看不见,非要见见我。两个人见面后越聊越投缘。后来就在一起合班子唱戏,他拜我为师。时间长了,很多人都说我们长得像,问“你们是不是姐弟俩啊?”一开始我们也不信。后来听得多了,两人决定去做个DNA鉴定看看。没想到结果出来,我们竟然真的是亲姐弟。

最近他的养父身体不好,他回去照顾老人家去了,所以这次也就没有一起来。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鲁山县下汤镇乱石盘村一对盲人夫妇的创业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鲁山县下汤镇乱石盘村一对盲人夫妇的创业故事

鲁山县下汤镇乱石盘村一对盲人夫妇的创业故事

冯国营,郑玉,河南坠子,盲人,中华网,夫妇,表演,鲁山县,时候,冯国,荣夫,声音,故事,曲艺,河南,记者,艺人,石盘村,产业,大哥,弟弟,戏曲,感觉,父母,盛况,生活,杨明明,您二位,有的时候,民间曲艺

2020-06-12 #故事阅读

身在他乡 情系家乡 鲁山县下汤镇驻叠石桥流动党员党支部为抗击疫情献爱心

身在他乡 情系家乡 鲁山县下汤镇驻叠石桥流动党员党支部为抗击疫情献爱心

疫情,下汤镇,党支部,家乡,微信,王建国,叠石桥,流动党员,一线,江苏省,执勤,流动,党委副书记,吉娜,师红,郭祥,工作人员,党员,作用,党员干部,名单,天时,情景,情况,记者,电话,通讯员,鲁山县,阻击战,值班

2018-03-12 #故事会在线阅读

脱贫攻坚的河南故事|鲁山:架好“四根梁”脱贫高质量

脱贫攻坚的河南故事|鲁山:架好“四根梁”脱贫高质量

扶贫,鲁山县,产业,群众,鲁山,贫困户,攻坚,攻坚战,产业发展,张戈,全县,安置点,教育,精准,资金,杨英,培训,驻村,里岭,党建,告诉记者,教育扶贫,下汤镇,乡镇,代际,党员干部,学校,学生,干部,幼儿园

2008-10-06 #故事阅读

河南夫妻买一碗面两人吃 20年不离不弃 妻子为他曾3天不吃饭

河南夫妻买一碗面两人吃 20年不离不弃 妻子为他曾3天不吃饭

红梅,夫妻,媳妇,下汤镇,媳妇儿,碗面,男子,鲁山县,在河,一家小吃店,下汤,朋友圈,丈夫,一大,地网,凳子,个人,口碑,国力,夜幕降临,妻子,朋友,戏台,平顶山,店老板,智障,河滩,残疾人,班车,视频

2017-03-13 #故事会

汤镇业翁美玲事件始末:汤镇业翁美玲的故事

汤镇业翁美玲事件始末:汤镇业翁美玲的故事

翁美玲,汤镇业,感情,爱情,汤镇,母亲,事情,内心,演艺圈,父亲,绯闻,杨幂,宫锁心玉,专业户,一角,下汤镇,不幸,众人,事件,事业,个位,人生,价值,发紫,双丰收,写真,侧室,化妆间,办法,原状

2008-01-17 #短篇故事

鲁山县:“乡约”牛郎故里 传承七夕民俗

鲁山县:“乡约”牛郎故里 传承七夕民俗

鲁山县,活动,牛郎织女,中国,鲁山,鲁峰,传统文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歌,民俗,民俗文化,牛郎,节日,花海,相亲交友,孙丹,河之恋,年年,翠鹊,大美,新时代,文化研究中心,民间文艺家协会,大河,人间,中华,人民,多国,发源地,双星

2016-12-14 #长篇故事

鲁山县被授牌“中国屈原文化传承基地”

鲁山县被授牌“中国屈原文化传承基地”

屈原,鲁山县,中国,鲁山,文化,基地,民俗,活动,文化传承,杨英,程健君,程健,西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了,节日,专家,尧山,主席,全国,仪式,县城,县政府,古城,反响,史记,广场,开幕式,座谈会,报告会

2010-02-25 #小故事

河南鲁山县:医疗驻村工作队巩固山区脱贫成果

河南鲁山县:医疗驻村工作队巩固山区脱贫成果

贫困户,产业,鲁山县,工作队,三间房村,扶贫,补助,补贴,驻村,全村,群众,项目,李富,外出务工,人民医院,交通,公益,劳动力,岗位,工程,疫情,耕地,养殖,发展,工作,王占伟,中国商报,商网,促进村,县医院

2020-08-05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