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父母必读:三个小故事 折射家庭教育大道理

时间:2020-06-05

三个家庭教育故事各300字

提示:本文共有 26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父母必读:三个小故事 折射家庭教育大道理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一环,天下父母都渴望给孩子最好的家教,却或多或少采取过错误的方法。下面这三个教育小故事,简单却内涵深刻,揭示了家庭教育中应该遵循的几条原理。各位爸妈看完之后,是否有所启发? 故事一不要轻易给予孩子,那是不尊重孩子 卢旺达的贫寒场面可能对于一般人只能想象,义工A下了卡车以后,看到一位瘦骨嶙峋,衣不蔽体的黑人男孩朝他们跑来,那个男孩很少看到这样的大卡车。顿时,义工A动了怜悯之心,转身就去拿了车上的物品向小男孩走去。 “你要干什么?”义工B大声呵斥,“放下!” 义工A愣住了。他不知道这是怎么了,我们不是要来做慈善工作吗? 义工B朝小男孩俯下身子,“你好,我们从很远的地方来,车上有很多东西,你能帮我们搬下来吗?我们会付报酬的。” 小男孩迟疑在原地,这时又有不少孩子跑来,义工B又对他们说了一遍相同的话。有个孩子就尝试从车上往下搬了一桶饼干。 义工B拿起一床棉被和一桶饼干递给他,说:“非常感谢你,这是奖励你的,其他人愿意一起帮忙吗?” 其他孩子也都劲头十足一拥而上,没多久就卸货完毕,义工B给每个孩子一份救济物品。 这时又来了一个孩子,看到卡车上已经没有货物可以帮忙搬了,觉得十分失望。 义工B对他说:“你看,大家都干累了,你可以为我们唱首歌吗?你的歌声会让我们快乐!” 孩子唱了首当地的歌,义工B照样也给了他一份物品:“谢谢,你的歌声很美妙。” 义工A看着这些若有所思。 晚上,义工B对他说:“对不起,我为早上的态度向你道歉,我不该那么大声对你说话。但你知道吗?这里的孩子陷在贫穷里,不是他们的过错,可如果因为你轻而易举就把东西给他们,让他们以为贫穷可以成为不劳而获的谋生手段,因而更加贫穷,这就是你的错!” 这天,来自义工A度过了不寻常的一天。 启示 从事家庭教育以来,很多家长问过我同一个问题——“我家孩子不会独立思考怎么办?” 每当这时,我也会问家长“你家孩子做作业不会问你的时候,你是怎么给解决的?” 家长们大都很爽快地回答“告诉他答案啊” 这时我接着问家长“你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了吗?你引导孩子独立去思考了吗?” 其实,家庭教育也像义工给卢旺达的贫穷孩子发救济一样,那些东西即便是免费给他们的,也要让他们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得到,而不是轻易的给予。还有家长给我说,在孩子还没上大学时就把孩子买房子的钱给准备好了,然后又说孩子没有上进心。我说,你连房子这样的大件都给孩子准备好了,孩子还需要上进心做什么啊?!

故事二“静”下来才会有“结果” 有一个木匠,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干活,他的生意非常好,每天从早到晚,院子里锯子声和锤子声响成一片,地上堆满了刨花,堆满了锯末。一天晚上,这个木匠站在一个很高的台子上,和徒弟两个人拉大锯,锯一棵大树。拉来拉去,拉来拉去,一不小心,他手上的机械手表表带甩断了,手表就掉了地上的刨花堆里了。 当时手表可是贵重物品。这个木匠赶紧下来找。可是地上刨花太多了,怎么也找不到。当时正是晚上,他的很多徒弟也过来打着灯笼帮他一块儿找,大家伙儿一块儿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那小小的一块表。木匠一看,也没办法,算了算了,不找了,锁上门,等明天天亮了再找吧。这个木匠就收拾收拾,准备睡觉了。 过了一会儿,他的小儿子跑了过来:“爸爸,你看你看,我找到手表了!”木匠很奇怪:“我们这么多大人,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一块小小的手表,你怎么能找到的呢?” 小孩说:“你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就在院子玩。没人干活了,这院子里静下来了。我忽然听到嘀嗒、嘀嗒、嘀嗒的声音,我顺着声音找过去,一扒拉就找到手表了。” 启示 一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赶鸭子上架的攀比、不动脑筋的盲从?? 这些现象在一些家长中越来越突出,形成一股可怕的社会风气。但是,孩子的成长是有“花期”的,教育孩子一定要心静,就像找手表的那个孩子,会动“脑筋”,只有“静”下来才能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故事三万物都有自己的季节,错过便不再有 1920年10月,一位印度传教士辛格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丛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女孩。大的女孩约8岁,小的1岁半左右。据推测,她们是在半岁左右时被母狼带到洞里去的。辛格给她们起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当她们被领进孤儿院时,一切生活习惯都同野兽一样,不会用双脚站立,只能用四肢走路。她们害怕日光,在太阳下,眼睛只开一条窄缝,而且,不断地眨眼。她们习惯在黑夜里看东西。她们经常白天睡觉,一到晚上则活泼起来。每夜10点、1点和3点左右发出非人非兽的尖锐怪声。她们完全不懂语言,也不发出人类的音节。她们两人经常动物似地卷伏在一起,不愿与他人接近。她们不会用手拿东西,吃起东西来真的是狼吞虎咽,喝水也和狼一样用舌头舔。吃东西时,如果有人或有动物走近,便呜呜作声去吓唬人。在太阳下晒得热时,即张着嘴,伸出舌头来,和狗一样的喘气。她们不肯洗澡,也不肯穿衣服,并随地便溺。 她们被领进孤儿院后,辛格夫妇异常爱护她们,耐心抚养和教育她们。总的说来,小的阿玛拉的发展比大的卡玛拉的发展快些。进了孤儿院两个月后,当她渴时,她开始会说“bhoo水,孟加拉语”,并且较早对别的孩子的活动表现兴趣。遗憾的是,阿玛拉进院不到一年,便死了。卡玛拉用了25个月才开始说第一个词“ma”,4年后一共只学会了6个字,7年后增加到45个字,并曾说出用3个字组成的句子。进院后16个多月卡玛拉才会用膝盖走路,2年8个月才会用两脚站起来,5年多才会用两脚走路,但快跑时又会用四肢爬行。卡玛拉一直活到17岁。但她直到死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启示 印度两个狼孩从发现到死亡的故事说明——万物都有自己的季节特性,错过这个季节就很补救与改善了。 孩子更是这样,一个孩子是绝对没有两个1岁年龄的。3 12岁就是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最好季节,这个时期的好习惯养成了就很难改变,如同我们从孩子几个月就教孩子喊“爸爸”、“妈妈”,孩子一旦学会了叫“爸爸”“妈妈”,并长到二三岁,再想让孩子叫别人“爸爸”、“妈妈”,孩子是不会同意的,因为孩子已经养成习惯了。如果让孩子在早期把德、智、体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养成了,以后的成长就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的事。但是,如果这个时候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以后对孩子所费的工夫就如逆水行舟,非常困难,有时还会无效。 (来源:母亲大学)

家庭小故事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父母必读:三个小故事 折射家庭教育大道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父母必读的5本好书 教你如何教育好孩子

父母必读的5本好书 教你如何教育好孩子

孩子,龙应台,妈妈,父母,作者介绍,一生,美国,法伯,玛兹丽,作者,嘉宾,大陆,女儿,家庭教育,明日之星,工作,研究,伊莱恩,吉诺特,安安,尹建莉,阿黛尔,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位,这本书,纽约大学,中广,专栏,专业,受欢迎

2019-08-30 #故事大全

《爱的教育》:一部孩子必读 教师和父母更不容错过的儿童文学

《爱的教育》:一部孩子必读 教师和父母更不容错过的儿童文学

教育,孩子,父母,爱的教育,舅父,先生,学校,父亲,儿子,师者,故事,对孩子,让孩子,功课,母亲,亚米契斯,白契,不容错过,孩子们,所接受,好的,内心,地方,姐姐,学龄期,教师,小学,孩童,家庭,家长

2020-06-07 #短篇故事

3个故事告诉你 艺术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父母必读

3个故事告诉你 艺术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父母必读

孩子,父母,艺术,艺术教育,对孩子,天赋,开灯,鲁宾斯坦,孩子们,家庭,搞清楚,故事,机会,苹果,画家,空间,蓝色,钢琴,音乐,不一定,培养孩子,给孩子,美术教师,宾斯坦,得强,解力,小鲁,比你,红苹果,小女孩

2020-06-26 #故事大全

3个故事告诉你 艺术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父母必读

3个故事告诉你 艺术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父母必读

孩子,父母,艺术,艺术教育,对孩子,天赋,开灯,鲁宾斯坦,孩子们,家庭,搞清楚,故事,机会,苹果,画家,空间,蓝色,钢琴,音乐,不一定,培养孩子,给孩子,美术教师,宾斯坦,得强,解力,小鲁,比你,红苹果,小女孩

2020-08-20 #故事会

家庭教育小故事大道理

家庭教育小故事大道理

李嘉诚,约翰,超市,家庭教育,小镇,孩子,全力以赴,母亲,杰克,小故事,力量,英文,错误,妈妈,故事,弟弟,游客,苹果,发展,王国

2020-04-02 #故事大全

家庭教育成功案例:小故事折射大道理

家庭教育成功案例:小故事折射大道理

女儿,母亲,孩子,家庭教育,那女孩,用心,好的,女孩子,家教,老太太,中学,父母亲,下岗,给女儿,班里,父母,老师,回家,工作,因为她

2020-04-03 #短篇故事

“家庭教育”中 父母学会这5个小故事 比讲“大道理”更有用!

“家庭教育”中 父母学会这5个小故事 比讲“大道理”更有用!

家庭教育,道理,父母,天鹅,孩子,小时,小故事,学会,大道理,台阶,小学生,平台,目标,个人,光明网,夫妇俩,小岛,故事,年轻人,技巧

2020-04-03 #短篇故事

“家庭教育”中 父母学会这5个小故事 比讲“大道理”更有用!

“家庭教育”中 父母学会这5个小故事 比讲“大道理”更有用!

家庭教育,道理,父母,天鹅,孩子,小时,小故事,学会,大道理,台阶,小学生,平台,目标,个人,光明网,夫妇俩,小岛,故事,年轻人,技巧

2020-04-04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