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2017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时间:2020-05-30

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415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9 分钟。

专题 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新课标全 国卷往往在翻译题中兼顾考查虚词。“常见文言虚词”,即《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 18 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 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文言虚词的考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 一,要求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应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其二, 主要指虚词在句中的意义与语法功能,如词性、语法作用等。文言虚词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连词、介词、副词、助词、代词的用法。 因高考试题对虚词的考查一般采用拿阅读文本中的虚词与教材中的虚词对照的形式,所以我们对教材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作如下整理。热点题型一 代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代词指代对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于是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之 之:代下文所唱的歌 B.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其:他们 C.若入前为寿……请以剑舞 若:你们 D.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而:通“尔”,你提分秘籍 对于“代词”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 第 1 步,分类记忆 如第三人称代词有:其、之、彼、厥;近指代词有:是、斯、此、然、兹;疑问代词有: 何、曷、胡、奚、安、焉、孰等。 第 2 步,联系语境 如“视之,形若土狗”“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的“若”,前者是实词,为“像, 好像”之义;后者才是虚词,作第二人称代词用。热点题型二副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无以,则王乎 B.①若属皆且为所虏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C.①徐公何能及君也②至于誓天断发……何其衰也 D.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②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 解析 第一步根据词语位置,这些选项均修饰动词或形容词,故均为副词。答案 D 提分秘籍 对于“副词”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 第 1 步,看清位置 副词一般修饰动词、形容词,起着限制作用。分析是不是副词首先看看其后是否连接动词、 形容词。 第 2 步,全句关照 分析副词意义应该在全句的基础上进行,如“乃”,同样是副词时,有“于是, 就”“才”“竟然”等义项。 热点题型三 介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①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B.①渔樵于江渚之上②室西连于中闺 C.①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D.①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解析 第一步分析用法可知,各句加点词均为介词。答案 D 提分秘籍 对于“介词”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 第 1 步,了解用法 介词后应有名词或代词,组成介宾短语做状语,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看出是否为介词了。 第 2 步,联系语境 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 题型四 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例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①子路率尔而对曰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②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C.①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②彼与彼年相若也 D.①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②且尔言过矣 解析 第一步A 项而:①连词,表修饰,不译;②连词,表转折,然而,但是。B 项以:①连词, 表并列关系,译为“并且”;②连词,表顺接关系。C 项与:①②均为表并列的连词, “和”“跟”“同”的意思。D 项且: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示更进一层说,译为“况 且”。 第二步调动以前的储存,进行验证。 答案 C 热点题型四 助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例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D.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解析 第一步调动积累。答案 D 提分秘籍 对于“助词”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 第 1 步,积累总结 在文言虚词中,助词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所以归纳总结并不麻烦。 第 2 步,把握用法 要知道助词并没有实际意义,因此,要看清虚词的位置。 一些虚词在句中位置不同就起不同作用。比如“也”,句末表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 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一、2016 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 14 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 兵弊于楚。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 “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 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 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则是楚不 赋.于民而财用足也。”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 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4于衡 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 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 巧。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取材于《管子·轻重》)注释:1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2芊:地名。位于齐楚接壤处。3衡山:齐鲁之间的小国。4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 将:率领B.什.至而金千斤也C.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D.衡山之民释其本.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 分)A.使人之.楚买生鹿 载粟而之.齐B.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C.楚王果.自得而求谷 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D.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 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藏谷十之六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B.天且以齐私楚也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C.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衡山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D.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燕、代、秦就带领衡山的使节回国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 分)①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②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13.在下面每个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的表现。(4 分)③衡山之君14.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5 分)12.①楚国百姓就放弃了农耕而去捕鹿。②(衡山之君)心理估量没有武器来应付两个敌国,就带领全国归顺齐国了。13.答案示例桓公:从善如流(虚心纳谏、择善而从、从谏如流);管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神机妙算);衡山之君: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愚不可及目14.答题角度参考:①用经济、金融手段战胜敌国②粮食安全对一个国家是极为重要的③上下一心是成功实施谋略的保证解析9.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平时对文言实词的积累,结合着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C 项,可联系上句“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干斤也。”判断此处的“赋”应为“征税”。所以选 C。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1.此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 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例如本 题选项 D“其使”根据上下文具体语境可知,此处应为“燕、代、秦的使者”。所以选 D。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2.此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 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释、畋、二敌等。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3.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和理解词语的能力。分析时,要根据文本中齐桓公、管子、衡 山之君各自的言行举止等描写语句理解其人物形象,然后再根据平时对成语或俗语的积累,选 用符合人物形象的词语作答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14.既然回答故事对考生的人生启示,显然要先理解故事内容,并领悟故事蕴含的人生道 理,然后从管子制定策略的角度和楚王与衡山君的角度,联系现实生活来组织答案。只要言之 有理即可。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参考译文 桓公向管仲问道:“楚国,是崤山以东的强国,它的人民娴熟于战斗的方法。(如果)派 军队攻伐它,只怕(我们的)实力不能胜过它,会兵败于楚国,这应该怎么办呢?”管仲回答 说:“就用战斗的方法来对付它。”桓公说:“这怎么讲?”管仲回答说:“您可用高价收购 楚国的鹿。” 桓公便派人到楚国购买活鹿。管仲就让桓公向民众求购,贮藏了国内粮食十分之六。派左 司马伯公率领壮丁到庄山铸币。然后派中大夫王邑带上二千万钱到楚国收购活鹿。楚王得知后, 向丞相说:“钱币是人们看重的东西,国家靠它维持,英明的君主用它赏赐功臣。禽兽,是一 些有害的东西,是英明的君主应当抛弃驱逐的东西。现在齐国用珍贵的宝物高价收买我们的害 兽,这样是楚国的福分,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您通告百姓赶快去寻找活鹿,来把齐 国的财宝全部换来。”楚国百姓就放弃耕种来猎捕活鹿。管仲还对楚国商人说:“您给我贩来 活鹿,二十头就给您黄金百斤;十倍(二百头)就给您黄金千斤。这样楚国不向百姓征税,财 富也充足了。”桓公向管仲问道;“我想要找到控制衡山国的办法,这应该怎么办?”管仲回答说;“您 可以派人出高价收购衡山国的兵器进行转卖。这样,燕国和代国一定跟着您去买,秦国和赵国 听说后,一定和您争着买。衡山兵器必然会价格翻倍。(如果天下争相购买),衡山国兵器必 然涨价十倍以上。”桓公说:“好。”于是派人到衡山寻找、收购兵器,不敢同他们付价还价。 齐国实行购买衡山过兵器的策略十个月以后,燕、代两国听说,果然派人去衡山过买兵器。燕、代两国实行这一策略三个月以后,秦国听说了这一消息,果然也派人去衡山国购买兵 器。衡山国君告诉宰相说:“天下各国争相购买我国兵器,让兵器价钱提高二十倍以上。”衡 山国的百姓都放弃农业,发展制造兵器的工艺。齐国则派隰朋到赵国购买粮食,赵国卖粮食每 石十五钱,隰朋按每石五十钱收购。天下各国听说这一消息,都运粮到齐国来卖。齐国使用了 十七个月的购买兵器的策略,使用收购粮食的策略五个月,然后就封闭了关隘,不和衡山国互 通使节(与衡山国断绝了关系)。燕、代、秦、赵四国也把自己的使者从衡山带领回国了。衡 山国的兵器已经卖光,鲁国侵占了它的南部,齐国侵占了它的北部。(衡山国或衡山国王)内 心自己估量没有兵器来招架两个敌国,便奉送国土,归降齐国了。二、2016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 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 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 歔。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 特耕而不获耳,藨蔉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 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 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 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 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注①文恭: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 ②藨蓘:耕耘。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不事.文墨久矣B.病.目眚C.詈.不佳D.令五县会鞫.之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B.邓文洁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赖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9.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 分)8.(1)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住先人的事业。(2)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9.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考题出自经书;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解析6.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查其是否同语境吻 合。B 项的“病”一词多义,其本义是指不健康的现象。该选项把它解释为“疲惫”,而“目 眚”是眼睛害病之意,若将此解释代入原文,则文理不通,故选 B 为正确答案。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8.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文本中该句子的上下文认真揣摩句子大意,然后找准句中的关键 词语进行翻译。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 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文从字顺。题中第(1)句中的“已”是 “结束、完结”之意,这里可译为“完了、算了”;“还”是回家之意;“以”作连词,表目 的;“期”是希望之意;“坠”是“损害、毁掉、堕落”之意;“先业”即先辈的事业。第(2) 句中的“经书题”即“以经书中的考题”;“相商”即商量;“文立就”即文章立马就写好了; “言及者”指谈到此(指考题)的人。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9.根据“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一语,可知“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这 个特点;根据“六十而耳顺”这个题目,可知“考题出自经书”这个特点;根据“遂输粟入太 学”一语,可知“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这个特点;根据文本中关于“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 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等叙述,可知“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这个特点。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参考译文 我祖父的名字叫张汝霖,号名叫雨若,从小就喜欢学习古文,博览群书。小时候他不愿意 临摹书法家的书法,因此字写得很丑,因而在去官衙考试时,总是不能被录取。于是就用粮食 买了个上太学的资格读书,在其中待了二十年。我曾祖父去世后,家境一天天困难。我祖父在 家中龙光楼读书,去掉下楼的梯子,用吊车将食物送上楼去,曾经三年没有下楼。江西邓文洁 先生到越地来悼念我曾祖父,曾祖父坟旁的树都已经长大了,邓先生抚摸着树枝泪流满面,哭 啼着离开。曾祖父送他到邮亭,邓文洁对祖父很不高兴,原来是他听信了别人说的坏话,说我 的祖父近日开了一家酒店,好久都没有写文章了,所以看见我祖父就连声叹气。那天邓文洁要 走了,回头对祖父说:“你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吧,希望你能保住你先人的事业。”祖 父哭着说:“我的命运不好,只是耕种而没有收获啊,但是耕耘还是不敢不勤奋的。”邓文洁 说:“有这种情形吗?我将要当面考考你。”就顺手拈取了“六十而耳顺”这个题目让祖父写 文章,祖父提笔就写,文不加点,一挥而就。邓文洁又惊又喜,鼓掌说:“你的文章应当在社 会上出名,岂止是在考场上考取功名?你父亲大概还没死吧!”乙未年,祖父考为进士,被授以清江县令,又被调到广昌,僚属大多是有名的人。黄贞父 先生喜欢开玩笑戏弄人,认为我祖父是纨绔子弟而看不起他。刚好巡抚布置一件疑难案件,让 五个县的县令会同审理。黄贞父对同事们说:“按照惯例这个案件应该交给我办,我不接受, 大家也不要接受,我准备用这个案件来难倒张广昌。”我祖父知道他的心意,就并没与一再推 辞,拿起笔写了好几千字,判断案子就像很有经验的老年官吏。黄贞父吃惊地张开嘴,称赞祖 父是“奇才!奇才!”黄贞父就决定同我祖父建立朋友关系,并成为莫逆之交。祖父做官满了六 年,每次考察评比都是第一名。三、2016 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①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 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 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橧巢②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 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 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 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 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 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 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 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 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③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zēng)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说:同“悦”,高兴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C.下之疾.其上甚矣D.宗.君而处身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如此,则诸侯其.至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服之轻重便于.身青,取之于.蓝C.然则曷以.禄夫子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D.关市讥而.不征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冠足以修敬/ 不务其饰/ 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 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D.夫冠足以修敬/ 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徳义而归附他们。B.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 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 C.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黩武的危害性。 D.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4 分) (2)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3 分) (3)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3 分) 答案 9.B 10.D 11.A 12.B 13.(1)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穴居住,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为了避潮湿。 (2)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您的话错了。 (3)这样做是可以的。虽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 解析9.文:动词,装饰花纹。“土事不文,木事不镂”上下句子结构相同,“文”和“镂”相对,词性应该相同,课本中学过“金石可镂”,可知“镂”应为动词,据此可推断出 “文”也应是动词。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0. D 表转折,但、却。A 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或许”“大概”/代词,他们;B 介词, 对于/介词,从;C 介词,拿、用/表目的连词,来。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1.画线句子中“冠足以修敬”“衣足以掩形御寒”结构相似,“不务其饰”“不务其美” 结构相同,“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结构相同,据此即可正确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2.“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错解文意。从选文内容来看,晏子认为要治 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古圣王的穿着和居室这些形式上的内容,而是效法 他们节俭的风尚,学习他们行仁政的做法。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参考译文 景公询问晏子说:“我想穿上古代圣王的衣服,居住圣王的宫室,这样,那么诸侯们都会 来吗?” 晏子回答说:“效法古圣王的节俭那么就可以,效法穿衣服,居其室,没有益处。夏商周 三王穿不同的衣服而统一天下,不是因为衣服使诸侯归服的,诚心于爱护人民,果断地推行善 政,天下百姓都感念他们的恩德,而归服于他们的道义,这就是他们的衣服节俭而人民大众高 兴的原因。那帽子足够用来表示恭敬就行了,不要致力于装饰;衣服足够用来掩护身体抵御寒 冷就行了,不要致力于华美。身上穿的衣服不要色彩杂陈,头上戴的帽子不要镂刻花纹。古人 曾有用木柴搭巢和挖洞穴居而不厌恶的人,给予宫室而不要,天下人不是朝拜宫室,而是共同 归向于他们的仁爱。到了三代制作衣服,是为了增加敬肃之意,头上戴的帽子足以表示敬肃, 而不求贵重;身上穿的衣服足以使行动干净利落,而不有害于活动。衣服的轻重方便于身体, 使用钱财的多少顺于民意。后来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穴居住,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 居住,是为了避潮湿。因此修建明堂的原则是,地下的潮湿,不能浸出;天降的寒暑,不能侵 入。土建筑物不能装饰花纹,木建筑物不能镂刻,给民众看,让他们知道节制。等到这种风气 衰败的时候,衣服的奢侈已过于足以敬肃的程度,宫室的壮美已过于避开潮湿的程度,使用人 力很多,使用钱财很浪费,这是与民为仇敌。如今君主想要效法古圣王的衣服,不效法他们的 制度,如果效法他们的节俭,那么虽然还没有成就治理,希望还是有益的。如今君主穷尽楼台 亭榭的高耸,竭尽蓄水池的深度而没有止境,致力于刻镂雕花的巧妙,花纹彰显的观看而不厌 倦,那么就是与民为仇敌了。就像我的忧虑,恐怕国家的危险,而主公您也不平安呀。您却还 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您的话错了。”晏子回答说:“君王放宽对渔盐的征税,对关市只盘查而不征税;对耕地的人收取十分之 一的租税;减轻刑罚,如果是犯死罪的人就判刑,如果是该判刑的就罚款,如果是该罚款的就 免了。这三条,就是对我的赏赐、君王的利益。”景公说:“这三条,我没有什么说的,就听从先生的吧。”景公按照这三条去做了。派人去问大国,大国之君说:“齐国安定了。”派人问小国,小国之君说:“齐不会侵凌我们了。”四、2016 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 16—21 题。(18 分) 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 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 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 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注①诡计:奇计。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1)博学能属.文(2)祜独安.其室17.为下列居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 (1)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2)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 )1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 今君乃.亡赵走燕 B.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C.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 D.人臣树私则.背公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19.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 分)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20.第④段中“此意”指的是:做大臣应当□ □ □ □。(2 分)21.依据②③两段相关事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4 分)羊祜的品质(1) (2) (3) (4) 16.(1)连缀,写作(2)安抚17.(1)A (2)C19.每次于吴人交战,约定好日期才出战,不用偷袭的方法。将帅中有想进献诡诈计谋的人,(羊祜)就拿出美酒让他喝,使他说不出口。20.不谋权私21.(1)足智多谋(2)闻过能改(3)宽厚待人(4)坦荡磊落解析16.(1)里根据前面“博学”和后面“文”可知,译为动词词性,和文章搭配,故译为“连缀、写作”;(2)根据“其室”可知译为动词,结合后面内容“恩礼有加焉”可知,译为“安抚”。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17.(1)句根据文意“割谷为军粮,都按照所割的数量”译为侵占;(2)句结合语境“羊祜和(吴国)陆抗两军对峙,互通使者往来”可知,选项 C 正确。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0.本题考查第④段中“此意”指的是内容,结合题干提示,把“此意”放回原文,结合 “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可知,应该指不树私背公,自守卫疆界,不要贪求小利。“此 意”为不谋权私。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21.考查二、三两节的内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根据不同的事迹,抓住关键内容分析 人物品质。“安边垦田”“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可见他足智多谋; “徐胤当门”根据徐胤说的那番话,可知他闻过能改;“邓香归降”根据他从不偷袭,“香感 其恩甚,率部曲而降”可知他做人宽厚待人;“陆抗服药”根据文意“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 心”可知他做人能够坦荡磊落。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参考译文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博学多才、善于写文,须眉秀美,善于论辩,同郡的夏侯威 认为他很不一般,将兄弟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他做妻子。羊祜被荐举为上计吏,州官四次征辟他 为从事,但羊祜都拒绝就职。夏侯霸投降了蜀汉。其亲属怕受牵连,大都与其家断绝了关系, 只有羊祜,安慰其家属,体恤其亲人,亲近恩礼,超过常日。 司马炎称帝后,有吞灭吴国的志向,任命羊祜为荆州诸军的都督,镇守南夏,(羊祜的政 绩)深得江汉地区百姓的欢心。吴国石城驻军离襄阳七百多里,常常侵扰边境。羊祜在军中, 常穿着轻暖的皮裘,系着宽缓的衣带,不穿铠甲。铃阁之下,应命侍卫的士卒也不过十几个人。 并且,喜欢打猎钓鱼,常常因此荒废公务。有一天夜晚,他想出营,军司马徐胤手持柴戟挡住 营门说:“将军都督万里疆域,哪能这样轻心放纵,将军的安危也就是国家的安危。除非我死 了,今夜此门才得开。”羊祜正色改容,连连道歉,从此很少外出。 羊祜的女婿劝羊祜说:“购置些田产家业,也好卸官后有所归宿,后事有所依托,这样不 是很好吗?”羊祜当时没有答话,事后告诉子女们说:“作为人臣,经营私业就违背公事,这 是很糊涂的做法,你们应记住我这些话。”五、2016 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 22—26 题。(13 分) 勿斋记(明)朱舜水 ①世之学圣人者,视圣人太高,而求圣人太精,究竟于圣人之道去之不知其几万里已。 ②古今之称至圣人者莫盛于孔子,而聪明睿知莫过于颜渊,及其问仁也。夫子宣告之以精 微之妙理,方为圣贤传心①之秘,何独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夫视 听言动者,耳目口体之常事,礼与非礼者,中智之衡量,而“勿”者下学之持守,岂夫子不能 说玄说妙、言高言远哉?抑颜渊之才不能为玄为妙、鹜高鹜远哉?而遇生民未有之孔子,其所 以授受者,止于日用之能事,下学之工夫,其少有不及于颜渊者,从可知矣,故知道之至极者, 在此而不在彼也。 ③藤君素好学,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斋。因号“勿斋”,初见于太史所。士大夫之 初遇,自有礼矣,不得轻有所请谒也,奈何以“勿斋”请余为之记也?余未知其人,亦何得轻 为搦管,如贾人之炫其玉而求售也?抑其心久厌夫高远玄虚之故习,茫如捕风,一旦幡然,欲 得余言以证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先民有言,询于刍荛② ”,勿斋有之矣!“狂夫之言, 圣人择焉”。余亦有之矣! 注]①传心:传授道统。②刍荛:指割草砍柴的人。 22.概括第①段的意思。(2 分) 23.第②段举孔子、颜渊为例,对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以圣贤为例,具体典型,很有说服力。 B.交代“四勿”是圣贤道统传授的秘诀。 C.借助圣贤之人的做法,引出文章观点。 D.通过对比,揭示圣人之道的玄妙高远。 24.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原因是什么?(2 分) 25.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狂夫”借指作者,表达谦逊之意。 B.“圣人”借指藤君,表达感激之情。 C.作者认为自己境界与圣人相距甚远。 D.作者为藤君向自己求文而感到庆幸。 26.概括作者的修身理念。(用自己的话作答。)(4 分) 答案 22.答案示例:世人学习圣人不得要领。 23.D 24.答案示例:藤君勿斋的名称来源于“四勿”,这与作者的修身理念十分契合,所以作 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 25.A 26.答案示例:修身应注重日常的人情事理,在视听言动之间下功夫,从而臻于圣人之道。2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材料的能力。D 项,“揭示圣人之道的玄妙高远”有误,文章 第二段说“岂夫子不能说玄说妙、言高言远哉?抑颜渊之才不能为玄为妙、鹜高鹜远哉”,可 见圣人之道并非玄妙高远。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4.题干问的是“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原因是什么”,答题的区域在第三段。 考生可以找到“腾君素好学,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斋”“抑其心久厌夫高远玄虚之故习, 茫如捕风,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证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这些内容,然后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5.题干问的是“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首先找到第三段的画线句,先理解 该句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句子具体所指。A 项,“‘狂夫’借指藤君”错,“狂夫” 应指自己;B 项“表达感激之情”有误;D 项,“感到庆幸”有误。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世上学习圣人之道的人,把圣人看得太高,而且对圣人的要求也太精细,最终距离圣人之道不知有几万里。古今能称得上圣人的没有比孔子伟大的,聪明睿智没有超过颜渊的。等到颜渊向孔子询问仁的时候,孔夫子用精微妙理给他解答,这正是圣贤之人传授道统的秘诀,为什么独独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那些看、听、说、动的事,是耳目口体的功能,是否符合礼教,需要内心的智慧去衡量,“勿”是学习人情事理基本常识的最基本要求,难道夫子不能说玄妙高远的话?还是颜渊的才能不能追求玄妙高远的志向?他们用来传授的东西,只不过是日常之所擅长之事,人情事理最基本的常识,他们很少有比不上颜渊的,由此可以知道了。所以那些懂得道义精妙的人,是在这些方面而不是在那些方面。藤君向来喜好学习,有志于追求“四勿”之境界,用它给自己的书斋命名。因此称为“勿斋”。初次在太史所见面。士大夫初遇的时候,都自有礼节,不会轻易有所请求之事,为什么拿“勿斋”来请我给它做记呢?我不了解这个人,又为什么轻易为他执笔为文,就好比商人炫耀他的玉想求得出售呢?或者是他内心久已厌恶那些高远玄虚的旧习,茫茫然就好比捉风一样,一旦醒悟,想要得到我的话来证实他的生平之志,中庸的品德吗?“古代圣贤有句名言,要虚心向割草打柴的人请教”,勿斋有啊!“(即使是)狂妄之人的言语,圣人也会选择性的听取”,我也被听取了啊!六、2016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宋〕杨万里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 ?”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譬之, 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 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恐或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 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泣下。宗质负其母 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 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子台州之子。” 予一见不敢再 ,亦未知其孝。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 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选自《杨万里集笺校》)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B.愿霁.怒C.除.知台州D.终身饮.恨9.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虚词,最前当的一项是①东南无之,必也蜀②必宽譬之, 饮泣强食③宗质负其母 归④予一见不敢再A.焉 乃 于 者B.乎 其 以 者C.乎 乃 以 也D.焉 其 于 也10.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B.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C.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D.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11.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台州“至孝”的一组是①既长,仕所至必求母②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③某倒囊钱为阿婆寿④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⑤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⑥觌无子,子台州之子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⑤⑥D.②④⑥12.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大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C.为一位官员作传,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褒扬孝道、规劝世风之意。D.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母为线索,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2 分)(2)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3 分)(3)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3 分)13.(1)季思任期已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始终没有找到。(2)宗质站起来向她作揖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礼待她。(3)像李台州,他的事迹难道和朱寿昌有什么不同吗?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相通 吗? 解析8.除:授予官职。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1.③不能反映“至孝”, ⑥与“李台州”无关。 考点定位文言文信息筛选类题目,大多是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 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 此题人物是“李台州”,其品质是“至孝”,然后可分析出③不能反映“至孝”,⑥与“李台 州”无关。排除这两项,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12.“素来”错误。文中有“亦未知其孝”。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3.重点词语:“秩”“竟”“揖”“以”“若”“兹”“谓”。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七、2016 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 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 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 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 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 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 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 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 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 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 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 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 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 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 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 /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 /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 /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 /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 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 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 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 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译文: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译文: 答案 4.B 5.C 6.C 7.(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 的事能心安吗?(计分点:锡,赐给;虔,恭敬;而,却;之,这样的事;句式,安乎,心安 吗?) (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计分点: 责,责备;救正,纠正弊病;世,当时的人;持禄固宠,保持禄位加固宠幸。)5.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涉及到古代官职设置(“首相”“有司”)、皇位继承制(“建 储”)、少数民族(“契丹”)的历史知识,这一命题形式拓展了积累的内涵和外延,引导考生 广泛涉猎、开阔视野,形成良好的历史文化素养,同时也体现了人文性的张扬,对于语文教学 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C 项“有司”只是“官吏的通称”,各有专司,不能用来指称朝廷中的 “各级官员”。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召有司案图”句,书下注解为:有司]官吏的 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考题完全出自教材。考查学生 对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力。考点定位识记古代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6.解答此类题目,可将各选项内容同文本相关意思进行比较,题中,C 项错误在于“派使 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的说法。根据文本“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 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 以指意,边害讫息”的叙述,可知“调解”之说不当,应当是“谕以指意”,即“把皇帝的意 思告诉他们”,从而止息了边害。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参考译文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老百姓在镜湖 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 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 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 “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曾公亮熟习 写文章的章法,任职以后,熟悉懂得了朝廷台阁的规章,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仁宗末年, 韩琦请求设置皇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把 他们当作强盗。曾公亮说:“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 区别。”为此事坚持展开争论,于是皇帝就下达给有司议论,比照抢劫盗窃财物的法律,这个 强盗得以不被判处死刑。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 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 能够胜任。”皇上派使者告诉赵滋,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书侍郎兼礼 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 使者不愿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 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是赴宴。熙宁三年,曾公亮被授职司空兼侍 中、河阳三城节度使。第二年,被起用管理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师,很快就在太傅任上 退休。元丰元年(1078),去世,终年八十岁。神宗临丧哭泣,停止上朝三天。曾公亮端庄忠 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性情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曾公亮起 初推荐王安石,等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曾公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 改变行事计划,都听从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曾公亮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 其谋划,到神宗面前陈述与王安石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神宗更加信任王安石。王安石为了感激 曾公亮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 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八、2016 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 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 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 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 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 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 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 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 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 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 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 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 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 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 不下,遂移.疾.归。寻卒。(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 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 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 /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 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 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 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 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 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答案 4.C 5.D 6.D 7.(1)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 (2)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比如“承宪”“术士之流”“陛下”“科场”“承宪妻”“勋贵”“朝绅”;动词 “怀”“藏”“窥觊”“结”“惩”“扬言”“恐吓”“簧鼓”。断完之后还要重新读一遍, 看有无讲不通的地方或者违反情理的地方。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5.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 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D.“移疾指官员上 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说法错误。“移疾”意同移 病。释义为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可以根据语境“登云巡方者三,风裁 峻厉。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分析,是他自己求退的。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7.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胜”,禁受得住; “龃龉”,抵触排挤;“安”,使动用法,使身安。第二句中,“啖”吃;“囊”,动词,装 进去;“示”,给……看。同时要注意句中的人名、官职名,比如“刚直之人”“副使崔应 麟”“泽中”“ 登云”。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鄢陵知县。政绩最好,升为御史。 出按辽东,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后改为山西巡抚。 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贵妃家 人暗中捣鬼。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 藏祸心,觊觎储君。天天与宦官往来,商量对策,而且广泛交结山人、术士、道士、和尚之流。 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勋贵, 以巧言惑动朝廷人士。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中宫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陛 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惠政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干扰 盛典,蓄谋已久,以后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如果不振奋朝纲,以大义决断,否则即使日日 不上朝不奏乐,穿白衣,停止刑罚,恐怕皇天也不答应,天变是不可抗拒的。”疏上,贵妃、 郑承宪都发了脾气,同仁也以为陈登云危险,但皇上把奏疏留下了。 很久以后,他又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 抚王致祥、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当时, 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说:“近来御史官,壬午以前害怕淫威,刚正的变温柔了;壬 午以后拘于情面,正直的变为谄媚。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但不胜被攻击倾轧,没有安身 的地方。二十年来,以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一、二个人。背着皇上,培植党羽,摇尾乞怜, 像所谓‘七豺’、‘八狗’,御史占了一半。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践踏到这种地 步,怎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 不如谨慎地考察人选。”因而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 九、2016 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卷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4~7 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 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 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 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 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 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 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 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 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 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呜,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 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 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 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 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 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 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 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 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3 分)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 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 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 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 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答案 4.B 5.A 6.C 7.(1)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译 出大意给3分,“权幸”“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译 出大意给 3 分,“忠谠”“报”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16.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 中的修饰限制成分。A 项,“……土地、户籍等职事”有误;户部,掌天下土地、户籍。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 项“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有误;选项 对应的文字是“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不听”的对象应是“矫诏之人”。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8.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句首应添加主语;“权幸”,受宠的 权贵之人;“嫉”,痛恨。第二句中,“忠谠”,忠实,敢于直言;“报”,回复。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被授予编修,不久又兼 任司经局校书,参与完成修编《大明会典》,升任左中允。武宗即位,因为东宫时的恩情,升 任左谕德,充任讲官,修纂《孝宗实录》。当时的文学侍从们不愿依附刘瑾,刘瑾厌恶他们, 认为《会典》是刘健等人修编成功,浪费很多,变动编修者的官职,把傅珪降为修撰,不久因 为《实录》编写完成,晋升为左中允,又升为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 担任礼部尚书。礼部的事情和其他部相比要少。从傅珪时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皇帝喜好佛学, 自称是大庆法王。番僧要求百顷的土体建造法王下院。中旨下达到礼部,说大庆法王和圣旨一 样。傅珪假装不知道,坚持上奏:“谁是大庆法王,竟敢和至尊的圣上并举,这是大不敬。” 不理睬诏书的旨意。百顷的田地最终停止。傅珪平常看似木讷,等到遇到大事的时候,他坚持 己见,别人不能强行改变他的看法。最终因为得罪权贵离开。教坊司的臧贤请求更换牙牌,规 格如同朝士,有要求改铸方印,傅珪按照制度没有同意。臧贤日夜在宦官间诽谤傅珪,希望让 傅珪离职。御史张羽上奏云南的灾情,傅珪趁机极力陈说四方的灾难让人害怕。八年五月,又 上奏四月的灾情,趁机说:”春秋二百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傅珪刚好去世,五十七岁。嘉靖元年登录先朝 守正大臣,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文毅。十、2016 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19 分) 琅嬛福地记 (明)张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 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 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 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 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 之,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 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 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 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 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 伫视,望石再拜而.去。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鹞前视 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门肃.茂先入肃:恭敬的样子。B.茂先为停信.宿.而出信宿:两三天。C.异日裹.粮.再访裹粮:携带粮食。D.读书三十乘.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茂先坐与.论说B.若.二十年外书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若.望仆不相师C.多所.未闻D.望石再拜而.去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毕礼而.归之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 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 此二千年矣”。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3 分) (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4 分) 20.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 分)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 抱石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选自贾谊《治安策》) 答案 16.A 17.B 18.C 19.(7 分)(1)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 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 (2)(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 的转换。 20.(3 分)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 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解析 16.A 项的错误在于,这里的“肃”虽有“恭敬”的意思,但不能译为“的样子”,而只 能表示一种态度,应译为“恭敬地(请别人)”。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9.第(1)句中的“爽然”有“茫然、怅惘”之意; “饷之”即“给他吃”的意思。第 (2)句中的 “见小”即见识浅陋;“春秋问蛄蟪”典出《庄子·逍遥篇》,可联系作答。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0.文段中“曰”“矣”“也”“者”都是断句的标志性词语,其后可断开;动词“寝” 的处所是“其上”,其后应断句;动词“燃”和“安”之后都既无宾语也无补语,后面应断句; “方今之势”是“何以异此”的主语,主谓之间应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晋朝太康年间,张华担任建安从事,在洞山游览。顺着小溪进入深山,有一个老人枕着书 躺在石板上,张华便同他谈轮。看他头枕着的书,上面写的都是蝌蚪文,不能辨识,张华感到 很诧异。老人问张华说:“您读了多少书?”张华说:“我没有读过的书都是近二十年内的新 书;如果是二十年以前的书,我早就全部读完了。”老人微笑着,拉着张华的手臂走到石壁下, 忽然出现一道门可以走进石壁,路径比较宽,到了一个精雅的屋舍,里边装了一万卷书。张华 问老人说:“这是些什么书?”老人说:“这是世上的历史书。”又到了一个房间,里面收藏 的书籍更加丰富。张华又问:“这里藏的什么书?”老人回答:“这是万国的历史书。”后又 到了一个密封的房间,门用坚固的锁锁着,有两只狗守在门前,门上印有大印,写着“琅嬛福 地”四个字。张华问老人道:“这是什么地方?”老人说:“这里藏有玉京、紫微、金真、七 瑛、丹书、秘籍。”老人指着两只狗说:“这就是痴龙,在这里守了两千年了。”老人开门躬 身揖请张华进屋,张华看见这里收藏的书,记录的全都是秦汉以前以及海外诸国的事,很多都 闻所未闻。比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等书籍,也全都在这里。 张华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张华因 此在这里停留了两三天才出来,对老人说:“以后我带着粮食再来拜访,观看全部书籍。”老 人笑而不答,送张华出来。(张华)刚走出来,石门忽然自己关闭了。张华回头一看,只见杂 草藤萝,缠绕着生长在石头上,石板上苔藓也是一整块,一点缝隙都没有。张华呆呆地注视着, 朝着石板拜了两拜才离开。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 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 “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 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人甚忧饥而.税敛重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B.①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②斧斤以.时入山林 C.①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②此亡秦之.续耳 D.①皆朝于.太庙之门②而君幸于.赵王答案:B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任末年十四,负笈①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 庵②,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 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之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 存,谓之行尸走肉耳。”——选自东晋·王嘉《拾遗记》 注 ①笈jí:书箱。②庵:茅草小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人若不学,则何以.成②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B.①夜则映星月而.读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①暗则.缚麻蒿自照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①题其.衣裳 ②以记其.事解析:A 项,两句都出自文段,只有通过句意理解判断。①句意为“人如果不学习,那么 用什么取得成就呢?”②句大意是:“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 字的衣服”,据此可判断,两个“以”均为介词,译为“用、拿”。B 项,②句中的“而”是 连词,表递进关系,译为“并且”;①句,通过分析句子,应为连词,表修饰。C 项,②句中 的“则”应是用在判断句,译为“是、就是”;①句中的“则”,所在句子的句意是“黑夜便 点燃麻杆、蒿草之类取光”,两个“则”用法和意义不同。D 项,两个“其”皆出自文段,分 析句子看,①句文意是“写在他的衣服上”,②句中的语意为“用来记住这件事”,由此看来, 两个“其”分别为“代词,他的”和“指示代词,这”。答案:A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 知名乡国,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尠有屈焉。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 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①未兆者哉? 就道之.义,非在今矣。”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安定临泾人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①学不师受,友人劝之. ②就道之.义,非在今矣C.①其.唯《易》乎 ②其.意之所悟D.①再阅于.目 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答案:D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 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 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羽尝为.流矢所中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B.①然后此患乃.除耳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①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D.①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②视之,形若.土狗答案:D。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曰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贞不贵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射 博弈为豪。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累为秦陇诸州从事。茂贞死,子从俨袭父位,承制补宝鸡 令。后唐长兴初,从俨入朝,以梦锡从及镇汴。为.左右所谮.,遂来奔。烈祖辅吴,召置门下, 荐为大理司直。及受禅,擢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益见奖遇。遂直中书省,参掌诏命,进 给事中。时以枢密院隶东省,故机事多委焉.。 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尚法律,任俗吏,人主亲决细事, 烦碎失大体。宜修复旧典,以示后代。烈祖纳其.言。元宗在东宫有过失,梦锡尽言规正,无所 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及即位,首召见慰勉,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 宋齐丘党,恶其不附己,坐封驳制书,贬池州判官。及齐丘出镇,召为户部郎中,迁谏议 大夫,卒以为翰林学士。复置宣政院于内庭,以梦锡专掌密命。而魏岑已为枢密副使,善迎合, 外结冯延巳等相为表里。梦锡终日论诤,不能胜,罢宣政院,犹为学士如故。乃.称疾纵酒,希 复朝。会钟谟、李德明分掌兵吏诸曹,以梦锡人望言于.元宗,求为长史,拜户部尚书知省事。 梦锡耻为小人所推荐,固辞不得请,惟署牍尾,无所可否。延巳卒文致其罪,贬饶州团练副使。 梦锡时以醉得疾,元宗怜.之,留处东都留守。周宗力劝梦锡止酒治疾,从之.,乃少瘳.。召为卫 尉卿,改吏部侍郎,复为学士。交泰元年,方与客坐谈,忽奄然卒,年六十一。卒后才逾月, 齐丘党与败。元宗叹曰:“梦锡平生欲去齐丘,恨不使见之!”赠右仆射,谥曰康。 梦锡文章典雅,歌诗亦清丽,然绝不喜传于人。刚褊少恕,每以直言忤.物。尝与.元宗苦论 齐丘辈,元宗辩博,曲为解释,梦锡词穷,乃顿首曰:“大奸似忠,陛下若.终不觉悟,家国将 为墟矣!”及割地降号之后,公卿会集,有言及周以为大朝者,梦锡大笑曰:“汝辈尝言致君尧舜,何.故今日自为小朝邪!”众皆默然散去。每公卿会集,辄喑呜大咤,惊其坐人,以故不 为时所亲附。然既没,皆以正人许之,虽.其仇雠,不敢訾也。节选自陆游《南唐书·卷七》,有删改5.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解题要领:借助教材典型例句,紧密结合具体语境,抓住虚词的语法功用、句子结构,判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1推断下列加点词与文中“或曰京兆万年人也.”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谁得而族灭也.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推断下列加点词与文中“为.左右所谮”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臣请为.王言乐 3 推 断 下 列 加 点 词 与 文 中 “ 数 言 朝 廷 因.杨 氏 霸 国 之 旧 ” 的 意 义 和 用 法 相 同 的 一 项 是 A.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B.因.击沛公于坐 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蒙故业,因.遗策 4推断下列加点词与文中“烈祖纳其.言”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B.其.皆出于此乎 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其.如土石何? 5推断下列加点词与文中“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余船以.次俱进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6推断下列加点词与文中“以梦锡人望言于.元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B.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7推断下列加点词与文中“从之.,乃少瘳”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蚓无爪牙之.利 D.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 8推断下列加点词与文中“尝与.元宗苦论齐丘辈”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吾孰与.徐公美 D.则与.一生彘肩 9推断下列加点词与文中“陛下若.终不觉悟”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浮生若.梦,人生几何 C.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D.曾不若.孀妻弱子 10推断下列加点词与文中“何.故今日自为小朝邪”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豫州今欲何.至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徐公何.能及君也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词,向;C 项,介词,比;D 项,介词,与、跟。因此选 B。第7题,分析“之”在句中的语 法位置及识记标志进行推断。A 项,动词,到……去;B 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 项,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 项,与例句相同,代词,代指前面说的事。因此选 D。第8题,分 析“与”在句中的语法结构,确定其词性,结合语境推断。A 项,动词,亲近;B 项,与例句相同,连词,和、同;C 项,介词,比;D 项,动词,给。因此选 B。第9题,分析“若”在句中的语法位置,结合句间逻辑关系进行推断。A 项,代词,你;B 项,动词,像;C 项,与例句相同,表假设的连词,如果;D 项,动词,比得上。因此选 C。第10题,分析“何”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根据其在句中所作成分,判断其意义和用法。A 项,代词,哪里;B 项,与例句相同,代词,什么;C 项,副词,怎么;D 项,复合词“如何”,怎么样。因此选 B。答案:1B 2C 3D 4A 5D 6B 7D 8B 9C 10B6.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左右所谮. 谮:诬陷 B.元宗怜.之 怜:可怜 C.乃少瘳. 瘳:病愈 D.每以直言忤.物 忤:触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机事多委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 臣具以.表闻 C.乃.称疾纵酒,希复朝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虽.其仇雠,不敢訾也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常梦锡“品行方正”的一组是 ①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 ②首召见慰勉 ③梦锡终日论诤 ④梦锡耻为小人所推荐,固辞不得请 ⑤歌诗亦清丽,然绝不喜传于人 ⑥汝辈尝言致君尧舜,何故今日自为小朝邪A.①③⑥B.①②⑤C.②④⑤D.③④⑥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烈祖把常梦锡招至门下后,对其非常赏识器重,把一些重要事务交给他处置,并让他在宣政院专管机密。B.常梦锡持重敦厚,品行方正,谏言修复旧典,被烈祖采纳。元宗即位后,首先召见了常梦锡,并对他抚慰勉励。C.常梦锡对自己被钟谟等推荐做户部尚书深感羞耻,上任后,他只在文书末尾署名却不表明自己的态度,应付公务。D.常梦锡性格耿介,忠于朝廷,认为元宗不识宋齐丘朋党真面目,就直言进谏;元宗被迫自降尊号后,他认为自己有失辅佐之职。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 译文: ②梦锡平生欲去齐丘,恨不使见之! 译文: ③然既没,皆以正人许之。 译文: 答案:1B 2C 3D 4A 5①常梦锡就苦口婆心规劝他改正,从不屈服,元宗起初虽然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因梦锡敢于直谏而称赞他。 ②常梦锡一辈子都想铲除齐丘朋党,遗憾的是没能让他亲眼看见这一天! ③但是常梦锡去世以后,人们都赞许他是正人君子。 参考译文 常梦锡,字孟图,陕西扶风人,也有的人说他是西安万年县人。岐王李茂贞不推重读书人,所以当地的风俗是把擅长狩猎、骑射、博弈的人当作豪杰。唯独常梦锡自幼特别爱好读书,擅 长写文章,官至秦陇诸州从事一职。李茂贞死后,他的儿子李从俨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沿袭 旧制让常梦锡担任宝鸡县令。后唐长兴初年,李从俨进京谒见天子,让梦锡跟随去镇汴。因为 被从俨周围的人诬陷,于是投奔南吴。烈祖李昪辅佐吴王杨行密,把常梦锡招至门下,推荐他 做了大理司直。等到烈祖即位,提拔他做了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更加被赏识器重。于是 在中书省当值,参与并负责命制诏书,晋升为给事中。当时因为枢密院隶属东省,所以,很多 国家大事都交给他处理。常梦锡持重敦厚,品行方正,了解很多旧事,多次进言朝廷沿袭杨氏独霸朝政的旧习:凌 驾法律之上,任用庸俗官吏,国主亲自处置琐细的事务,政务繁杂琐碎,贻误国家大事。应该 修复原来的法典制度,留给后人看。烈祖采纳了他的主张。元宗在东宫出现过失时,梦锡就苦 心规劝他改正,从不屈服,元宗起初虽然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因梦锡敢于直谏而称赞他。元宗 即位后,首先召见并抚慰勉励他,想任用他做翰林学士,好让他在自己身边。宋齐丘结党营私,对梦锡不依附自己非常憎恨,后因封驳皇帝的诏书而获罪,被贬为池州 判官。等到宋齐丘出任地方长官,元宗又召梦锡做户部郎中,升迁为谏议大夫,最终让他做了 翰林学士。又在官禁以内设置宣政院,让梦锡专门掌管机密的命令。这时魏岑已是枢密副使, 善于逢迎,在外结交冯延巳等人里应外合。梦锡整天同他们争论劝告,不能取胜,被罢免了在 宣政院的职务,仍然像以前一样做翰林学士。梦锡就宣称自己生病,放纵饮酒,希望再回到朝 廷。恰好钟谟、李德明分别掌管兵部和吏部,对元宗进谏说梦锡很有声望,请求让梦锡做长史, 于是授予他户部尚书一职,负责处理政务。梦锡对自己被小人推荐深感耻辱,坚决拒绝,但没 获批准,就只是在文书末尾署名,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冯延巳最终玩弄文字罗织罪名, 把梦锡贬为饶州团练副使。梦锡当时因为经常喝醉酒而生病,元宗怜爱他,就让他留守在东都。 周宗努力劝说梦锡戒酒治病,梦锡听从了他的建议,才渐渐病愈。又被征召为卫尉卿,改任吏 部侍郎,又成为翰林学士。交泰元年,梦锡正与客人坐着谈话,忽然气息微弱而死,享年六十 一岁。梦锡去世一月,齐丘朋党失败。元宗感叹说:“常梦锡一辈子都想铲除宋齐丘朋党,遗 憾的是没能让他亲眼看见这一天!”追赠他右仆射官职,谥号是“康”。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2017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2017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2017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A.,B.,C.,D.,用法,能力,层级,考点,意义,定位,衡山,曾公亮,加点,老人,译文,分析,答案,句子,公亮,常梦锡,茂先,元宗,内容,张华,文言文,羊祜,翰林学士,动词,天下,械器

2020-05-29 #长篇故事

2017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2017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A.,B.,C.,D.,用法,能力,层级,考点,意义,定位,衡山,曾公亮,加点,老人,译文,分析,答案,句子,公亮,常梦锡,茂先,元宗,内容,张华,文言文,羊祜,翰林学士,动词,天下,械器

2020-05-29 #长篇故事

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广西等课标3卷专用课件:专题4 第1讲 概括内容和分析艺术特色

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广西等课标3卷专用课件:专题4 第1讲 概括内容和分析艺术特色

热点,命题,赵一曼,老汪,扩声系统,调音,女士,父亲,大哥,A.,B.,分析,大员,小说,老范,C.,D.,故事,形象,警士,人物,历史,方式,内容,文章,韩勇义,文字,母亲,答案,表达技巧

2010-06-13 #故事阅读

8数提分策略 揭秘四边形中折叠热点问题的求解策略 新题新亮点

8数提分策略 揭秘四边形中折叠热点问题的求解策略 新题新亮点

问题,矩形,图形,性质,纸片,线段,A.,B.,勾股定理,折痕,轴对称,运动,方程,直线,方法,四边形,平行线,大图,时间为,关系,动态,周长,形变,情况,方形,构造,本题,正方形,结果,直角

2007-02-06 #故事会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专题2小说阅读提分攻略3题型1人物形象概括分析类讲义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专题2小说阅读提分攻略3题型1人物形象概括分析类讲义

赵一曼,人物,女士,分析,情节,关系,性格,文人,人物形象,性格特征,模板,气质,反映出,教学资料,军人,大义,思想,性格特点,深情,身份,生活,董宪勋,中小学教育,人物的形象,具体体现,丁香花,攻略,作者,依据,原文

2010-05-04 #故事大全

中考提分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攻克你的弱点专题

中考提分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攻克你的弱点专题

规律,四边形,正方形,问题,面积,分析,平面,性质,部分,剪法,剪取,图形,变化,矩形,菱形,三角形,周长,所得,结论,考生,可以把,关键,中考,之和,关系,条件,本题,考点,题型,研究

2016-12-04 #故事会

2018中考作文提分必备:提升作文认知

2018中考作文提分必备:提升作文认知

笔者,题目,文章,开头,方法,共和国,结尾,了一段,人生,就是不要,个人,团队精神,时候,语言,鲁迅,中华,力量,句子,命运,学生,引言,情况,热点,收束,文字,景物,真理,看吧,霞光,富日

2020-06-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2018中考作文提分必备:提升作文认知

2018中考作文提分必备:提升作文认知

笔者,题目,文章,开头,方法,共和国,结尾,了一段,人生,就是不要,个人,团队精神,时候,语言,鲁迅,中华,力量,句子,命运,学生,引言,情况,热点,收束,文字,景物,真理,看吧,霞光,富日

2020-06-17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