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国古代故事:明清科举制度的极盛

时间:2020-05-28

古代科举考试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95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中国古代故事:明清科举制度的极盛中国古代故事:明清科举制度的极盛

杜珍讲天下

百家号10 3012:07

进学和连中三元1368年,汉族人民反元起义获得胜利,推翻了元朝的残暴统治。朱元璋以金陵今南京市为首都,建立起明王朝。中国历史上,又出现了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明太祖1368 1398年在位朱元璋,在驱除蒙古贵族、削平群雄以后,大规模地屠杀他认为可能叛变的部将,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实行极端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为了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他继承了历代封建统治者的衣钵,从洪武三年1370年起,开科取士,选拔新的官吏。并且规定: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吏,必须是科举考试出身的人方得担任。不过在洪武六年1373年又暂停科举,到洪武十五年1382年才再定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的制度。明朝科举考试的程序,在沿袭前朝的基础上,更加严密和完备了。共有三级考试:第一级是院试;第二级是乡试;第三级,即最高一级,包括会试和殿试两种。

院试是考尚未人学的童生。院试前,有两次预备考试:由知县主持的县试和由知府主持的府试。府试及格再去参加院试。院试及格,才算“进学”,取得“生员”资格,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秀才。院试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县的治所举行。主管考试的官府,南京、北京称学院;各省称提学道,简称学道;后来都改称为学院。学院的长官称学政,又称宗师。他们在三年的任期内,要依次到管辖的各府、州,主持岁试和科试。学院大人亲临考试,叫做“案临”。岁试和科试的任务,基本相同:第一,是从童生中考选秀才;第二,是对秀才进行甄真别考试,按照成绩优劣分六等,分别给予奖惩。岁试取在一、二等的人,可以应科试。科试在岁试之后,为高一级的乡试作预备工作。科试取在一、二等的秀才可以参加乡试。在明代,除了秀才以外,具有监生资格的人,也可以参加乡试。监生,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取得这种资格有几种办法:一种是荫监,依靠父祖的官位,按照规定的制度,允许入国子监学习;一种是例监,用捐纳的办法,交献给国库一笔钱,取得监生头衔,又称捐监。监生不一定正式到国子监念书,只是具有这种资格,就可同秀才一样去应乡试。可见荫监和例监的制度,原来是明朝政府为有钱有势的豪家子弟开辟了一条猎取功名富贵的捷径。

比院试高一级的考试是乡试。在北京、南京及各省省城举行,由皇帝钦命的正副主考官主持。乡试三年考一次,每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名叫“大比”。考期总在秋季八月,所以又称“秋闱[围〕”闹就是考场。初九日考第一场;十二日考第二场;十五日考第三场。取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乡试中举称“乙榜”,也叫“乙科”。在乡试的第二年,也就是每逢丑、未、辰、戌年,在京师举行会试。因为总是在春季二月举行,所以又称“春闹”。考期是初九到十七日。考三场,每场三天。会试是最高一级的两种考试中带有决定性的考试,由礼部主持‘因此又称“礼阁”。参加会试的是全国的举人,取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会试考中以后,再到皇帝的宫殿中参加殿试廷试。这个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另派读卷大臣协助。殿试考一场策问。策问大多就当时的政治和经济问题发问,由应试者作文对答。殿试结果,出榜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也称“殿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鼎甲夕。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一、二、三甲总称“进士”。殿试中进士称“甲榜”。中了进士,功名就到了尽头,可以被派做官了。一甲照例直接授给翰林院的官职。翰林院是明代朝廷中主管文书著作的官衙,职掌编修国史、编辑奏章、进讲经书,以及草拟诏谕、制浩等文章,都是一些高级的文字笔墨工作。二、三甲可以去参加翰林院庶吉士考试,叫作“馆选”。馆选录取后,人翰林院学习,称“庶吉士”。三年学成后,也可以补授官职。馆选考不取的,另授京师或地方其他官职。如果举人会试不及格,没考上进士,却也具备了做官的资格,可以改入国子监,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挑选出来做京师小官或州县地方官。明朝大大小小的官吏,就是由这样层层考选的举人、进士中产生的。这种通过乙榜中举人,通过甲榜中·进士而做官的,一般叫做“两榜出身”。一身兼有解元、会元、状元三个荣衔的,就被夸耀为“连中三元”。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杜珍讲天下

百家号最近更新:10 3012:07

简介:事做太死,话说太满,到时候煽的是自己的脸

作者最新文章11 0111:4510 3111:2610 3012:06相关文章新浪11 01环球网11 01海外网11 01中国网10 31中国台湾网11 01??Baidu京ICP证030173号返回顶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古代故事:明清科举制度的极盛”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古代故事:明清科举制度的极盛

中国古代故事:明清科举制度的极盛

乡试,考试,百家号,会试,进士,资格,举人,作者,学院,监生,秀才,又称,制度,京师,国子监,官吏,官职,文章,皇帝,科举考试,翰林院,朱元璋,洪武,童生,连中三元,一名称,一甲,中举,会元,南京

2020-05-28 #长篇故事

中国古代故事:明清科举制度的极盛

中国古代故事:明清科举制度的极盛

乡试,考试,百家号,会试,进士,资格,举人,作者,学院,监生,秀才,又称,制度,京师,国子监,官吏,官职,文章,皇帝,科举考试,翰林院,朱元璋,洪武,童生,连中三元,一名称,一甲,中举,会元,南京

2020-05-27 #经典故事

中国古代故事:明清科举制度的极盛

中国古代故事:明清科举制度的极盛

乡试,考试,百家号,会试,进士,资格,举人,作者,学院,监生,秀才,又称,制度,京师,国子监,官吏,官职,文章,皇帝,科举考试,翰林院,朱元璋,洪武,童生,连中三元,一名称,一甲,中举,会元,南京

2020-09-05 #经典故事

简述隋唐宋元明清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简述隋唐宋元明清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考试,科举制,科举,进士科,唐太宗,武则天,隋文帝,武举,科举制度,进士,隋炀帝,改革,地位,方法,唐玄宗,炀帝,王安石变法,八股取士,八股,制度,方式,官员,科举考试,唐宋元明清,发展历程,九品中正制,进一步发展,唐因,来考,世族

2020-05-29 #短篇故事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创立于何朝?隋文帝和隋炀帝对科举制度的创立各有? 爱问知识人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创立于何朝?隋文帝和隋炀帝对科举制度的创立各有? 爱问知识人

隋文帝,科举制度,官僚,权力,选拔人才,修谨,子炀,干济,帝杨,隋炀帝,中国,官员,人才,京官,举人,参加考试,刺史,制度,参选者,地方,官吏,开皇,总管,志行,情况,我国,才学,清平,时事,朝廷

2020-05-27 #故事会在线阅读

科举制度故事多 古代“军校”如何考

科举制度故事多 古代“军校”如何考

武举,科举制度,时期,武艺,考试,中国,基础,武则天,军队,内容,制度,历史,文官,弓马,科举,民间,赵匡胤,国家,体系,人才,兵部,将军,应试者,战斗力,文武,武官,考生,规定,骑射,主要内容

2012-06-04 #故事阅读

迦蓝历史说: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唐朝时期经历了哪些改革?

迦蓝历史说: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唐朝时期经历了哪些改革?

科举制度,武则天,制度,考生,科举考试,考试,官员,武举,改革,进士科,人才,成绩,思想,时期,贵族,发展,孔子,公平公正,为国家,官吏,中央,人数,仕途,公开性,内容,取士,地方,寒门,文化,政权

2014-03-23 #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第三期 从宗法制到科举制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第三期 从宗法制到科举制

制度,科举制,科举,分封制,关系,家长制,时期,贵族,等级,张居正,亲疏,八股文,家庭,官员,形式,普通人,父权,血缘,秩序,科举考试,诗赋,考试,科考,代一,士科,多科,常科,明法,武则天,曾参

2007-08-10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