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有关秦始皇的小故事。

时间:2020-05-27

秦始皇历史小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8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在秦始皇宴会上,博士淳于越再次提起一条厚古薄今的建议—分封王。秦始皇让大家辩论后听取李斯的建议,烧毁一些诗书,令天下稳定。有一个叫尉缭的人求见秦始皇,向秦始皇讲述了一些外交之道,秦始皇很高兴,下令重赏尉缭。哪料尉缭这个家伙一点都不领情,秦始皇对他待遇这么好,他却把秦始皇骂了一顿想跑,被抓回来之后,秦始皇不但没有惩罚他,反倒仍然封他做了大官,礼遇有加。秦始皇的胸襟由此可见一斑。秦始皇准备灭楚,老蒋王翦说要60万人,年轻将军李信说20万就足够了。秦始皇轻信了李信,结果李信被楚国打得大败。换了别的皇帝,早就砍了李信了,说不定还得灭族。可秦始皇不但没处罚李信,还亲自去找王翦,向老将军道歉。交给王翦60万人攻楚。灭楚后,秦始皇面对已经是盘中餐的齐国,再次派出了之前打了败仗的李信,让李信重新立功。焚书坑儒 苛政猛于虎 秦始皇由于实行严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满,纷纷指责秦始皇。已经升任丞相的李斯主张严厉镇压这些胆大妄为的士人,他给秦始皇写了一封奏疏,要求进行焚书。即除了《秦记》之外的所有史书一律烧毁,全国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经书和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统一烧毁。敢再违抗命令,议论政事的人一律处死。如果官吏知情隐瞒不报,也和藏书的人同等治罪。除了少数史书之外,其他的最后只留下了关于农业、卜筮和医药的书籍。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意见,下令全国进行焚书,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清洗,和法律一样是秦朝暴政的集中体现。 只烧掉书籍并不能堵住士人的口,反而激起更大的反抗,百姓和士人对秦始皇的暴政怨愤异常,对他不利的言论遍布天下。这使秦始皇勃然大怒,派出御史到全国各地追查,最后抓到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下令一块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也就是活埋。因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后人称为“坑儒”。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无法抹去的一大污点,极大地抵消了他统一全国的历史功绩。 不仅是焚书坑儒,秦始皇的暴政还体现在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导致民怨沸腾。 秦始皇很喜欢六国华丽的宫殿,所以,每当灭掉一个国家,他都要让人将宫殿的图画下来,然后在咸阳照样仿造。等全国统一了,他还曾经想造一个最大的苑囿,西起雍、陈仓(现在陕西凤翔和宝鸡地区),东面延伸到函谷关(现在河南灵宝),长达千里。最后被秦始皇的侍从、侏儒优旃(音沾)劝止。优旃对秦始皇说:“这样可太好了,有了这么辽阔的皇苑,我们可以多放养些猛兽,如果六国的后裔有人敢从东方进攻,就把这些猛兽赶出去将他们吓跑。”秦始皇一听,不禁大笑,于是就打消了建这个巨大苑囿的打算。 最大的苑囿没有建成,但秦始皇却建了其他很多的宫殿,单单咸阳的周围就建有宫殿二百七十多座,行宫在关外有四百多座,关内三百多座。在这些宫殿中,最大最有名的还是阿房宫。因为在秦末已经被项羽烧毁,所以其规模究竟有多大,现在无法估计,但根据历史记载,光阿房宫的前殿的东西就宽达五百步,大约相当于七百米。南北有五十丈,相当于一百一十五米。殿的门用磁石砌成,主要是用来防止人带兵器行刺。在殿门前排列着十二个铜人,即用没收民间兵器熔铸而成的那十二个铜人。 在秦始皇死在出巡的路上时,阿房宫还没有建成,这个巨大的工程,每年都要调用民工七十万人。另一个宏大的工程是修建秦始皇自己的骊山墓,每年也用工七十多万人。加上其他的用工,如修建长城,修弛道,常年的兵役征发,致使秦朝每年服役的人达三万之多,男子征发不足使用,有时还要征发女子。秦朝因为实行法治,反对儒家思想,没有像后来那样限制妇女从事公众活动。儒家主张和长辈同住,以便尽孝,秦则要成家的男子和父母分居,这样国家可以按照户数多收赋税。 苛捐杂税,加上严酷的法律,使人民生活如同水深火热,由于原来的秦国变法,被东面其他国家称为“虎狼之国”,现在统一后,暴政使秦朝真成了“虎狼之国”。人民动不动就触犯了法律,处罚也相当严厉,特别是当时的野蛮的肉刑制度,常将犯人的脚砍断,造成大量的残废人。原来百姓渴望统一,结束无休止的战争,是想从此过上安宁的日子,现在秦的暴政让他们失望至极,秦的民心丧失是它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曾经劝说过秦始皇:“现在天下刚刚安定,但远处的民众还没有彻底安定,士人们现在也都在推崇儒家的主张。父皇这样用严酷法律治理天下,儿臣担心会令天下不稳。希望父皇能认真考虑,改变政策,安定人心。”秦始皇听不进扶苏的话,反而斥责扶苏多事。最后,秦始皇将扶苏派到北面边境的军队里做监军,和大将蒙恬一起抵御匈奴。 秦始皇不听劝告,仍在一意孤行,秦在民众的诅咒下气数将尽。楚国旧地的民谣中有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在公元前221年,即秦始皇三十六年,在秦的东郡(现在河南濮阳)有一块陨石坠落,于是有人便趁机在上面刻了诅咒秦的一句话:“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得到消息,火冒三丈,派御史严厉追查刻字的人,但最终也没有查出来。御史便将附近的住户全部处死,又将刻有字的陨石毁坏。但这丝毫不能挽救秦朝灭亡的命运。 向东求仙 寿终却归西 秦始皇做了皇帝之后,虽然希望皇位能万世万代地传下去,但他自己还是想长生不老,于是就千方百计地寻求仙丹妙药,因此,在统一全国之后,秦始皇经常出巡,这样也能向天下人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没有想到,他的性命就坏在了为了求仙丹的出巡路上。 在统一的第二年,秦始皇曾经出巡过北面,当时主要是为了抵御匈奴,鼓舞士气。他全国性的出巡一共有四次,第一次是在统一全国后的第三年,在第四次,秦始皇死在了出巡回来的路上。 现在,许多地方还存有秦始皇出巡时留下石刻,如著名的泰山上的石刻,这些石刻主要是为秦始皇歌功颂德,宣传自己统一国家、进行各项改革的历史功绩。 为了找到神仙,求得仙药,秦始皇的出巡总是到海边去,因为他听说神仙总是在海边出现。到碣石(现在的河北昌黎)一次,到成山(现在山东成山角)两次,到琅邪和之罘三次,就是因为这些地方传说是神仙常来登陆的地点。每到一个地方,秦始皇都要派很多的方士去求仙找药,著名的徐福东渡日本就是秦始皇所派,现在日本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徐福就是日本的一代天皇。 到了公元前的120年,即秦始皇三十一年,秦始皇开始了他的死亡之巡。他率领大队人马,从都城咸阳出发,直奔南方的云梦(现在的洪湖和洞庭湖地区),并到九嶷山祭祀了祖先舜。接着,乘船东进,在丹阳(现在安徽当涂)上岸,到了钱塘(现在浙江杭州),又向西渡江登会稽山,祭祀了治水的大禹,然后刻石于会稽山。下山后,从吴中(现在江苏吴县)北上,继续他的求仙之旅。为了能见到神仙,秦始皇一直是沿着海边北上,但总是一无所获,最后,失望的秦始皇只得往回返,没想到在平原津(现在山东平原县)就一病不起。 秦二世即位后,残暴的统治不在其父亲之下,仅仅三年,不但秦二世被赵高所杀,秦的江山也在风雨中分崩离析,秦始皇想传到千代万代的王朝仅到二世便结束了,这真应了那句话“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有关秦始皇的小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有关秦始皇的小故事。

有关秦始皇的小故事。

秦始皇,博士,大臣,泰山,秦皇,大风,九鼎,传说,仪式,儒生,大禹,女儿,天下,妻子,想法,文武,生气,砍光,秃山,红土,红色,铜人,金属,车道,流通,活动,有一次,几乎不能,为防止,人民反抗

2020-08-31 #故事大全

有关秦始皇的小故事。

有关秦始皇的小故事。

秦始皇,博士,大臣,泰山,秦皇,大风,九鼎,传说,仪式,儒生,大禹,女儿,天下,妻子,想法,文武,生气,砍光,秃山,红土,红色,铜人,金属,车道,流通,活动,有一次,几乎不能,为防止,人民反抗

2020-08-31 #小故事

有关秦始皇的小故事。

有关秦始皇的小故事。

秦始皇,博士,大臣,泰山,秦皇,大风,九鼎,传说,仪式,儒生,大禹,女儿,天下,妻子,想法,文武,生气,砍光,秃山,红土,红色,铜人,金属,车道,流通,活动,有一次,几乎不能,为防止,人民反抗

2020-08-30 #故事会

有关秦始皇的小故事。

有关秦始皇的小故事。

秦始皇,李信,统一,全国,天下,士人,宫殿,暴政,扶苏,法律,求仙,阿房宫,尉缭,李斯,王翦,御史,主张,始皇,征发,石刻,神仙,苑囿,秦二世,秦始,焚书坑儒,书籍,儒家,功绩,匈奴,历史

2020-05-26 #小故事

有关秦始皇的小故事。

有关秦始皇的小故事。

秦始皇,李信,统一,全国,天下,士人,宫殿,暴政,扶苏,法律,求仙,阿房宫,尉缭,李斯,王翦,御史,主张,始皇,征发,石刻,神仙,苑囿,秦二世,秦始,焚书坑儒,书籍,儒家,功绩,匈奴,历史

2020-05-27 #小故事

有关秦始皇的小故事。

有关秦始皇的小故事。

秦始皇,李信,统一,全国,天下,士人,宫殿,暴政,扶苏,法律,求仙,阿房宫,尉缭,李斯,王翦,御史,主张,始皇,征发,石刻,神仙,苑囿,秦二世,秦始,焚书坑儒,书籍,儒家,功绩,匈奴,历史

2020-05-27 #长篇故事

有关秦始皇的小故事。

有关秦始皇的小故事。

秦始皇,李信,统一,全国,天下,士人,宫殿,暴政,扶苏,法律,求仙,阿房宫,尉缭,李斯,王翦,御史,主张,始皇,征发,石刻,神仙,苑囿,秦二世,秦始,焚书坑儒,书籍,儒家,功绩,匈奴,历史

2020-05-27 #故事大全

有关秦始皇的小故事。

有关秦始皇的小故事。

秦始皇,李信,统一,全国,天下,士人,宫殿,暴政,扶苏,法律,求仙,阿房宫,尉缭,李斯,王翦,御史,主张,始皇,征发,石刻,神仙,苑囿,秦二世,秦始,焚书坑儒,书籍,儒家,功绩,匈奴,历史

2020-05-26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