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毛主席和劳动人民相处的小故事

时间:2020-05-24

完美劳动人民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04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一、毛主席心中的人民群众1947年,毛泽东东渡黄河后,乘吉普车去西柏坡。行进途中,他看到了路旁有一个生病的女孩和泪流满面的妇女。他身子一阵震颤,急忙下车——以下是毛泽东卫士们回忆的原文:毛泽东大步走到那女人和孩子身边,摸摸孩子的手和额部:“孩子怎么了?”“病啦!”女人泪流满面。“什么病?”“请一个先生看过,说是伤风着凉,气火上升。可吃了药不管事儿,烧得说胡话,这会子只剩了一口气……”女人呜呜地哭出声。听到此,毛泽东眼圈泛红,猛地扭回头,朝车上看。是在找随军医生。“我在这里。”朱医生在毛泽东身边说。“快给这孩子看病。”朱医生用听诊器听,又量体温,然后问那妇女孩子发病过程……“有救吗?”毛泽东声音颤抖,提着一颗心。“有救。”“好,一定要把她救活!”毛泽东顿时放开声音。“可这药……”“没药了?”毛泽东又显出紧张担心。“有是有……只剩一支了。”“什么药?”“盘尼西林。”“那就快用。”“这是进口药,买不到,你病的时候我都没舍得用,不到万不得已……”“现在已经到了万不得已,请你马上给孩子注射!”朱医生将那支珍藏很久没舍得用的盘尼西林用给了生病的孩子。那时,抗生素不象现在这么泛滥,所以很显特效。朱医生打过针,用水壶喂那孩子水。工夫不大,孩子忽然掀起眼皮,轻悠悠叫了一声:“娘……”那妇女呆呆地睁着大眼,泪水小河一样哗哗往下流。忽然扑通一声跪倒,哭叫着:“菩萨啊,救命的菩萨啊!”毛泽东两眼泪花迷离,转身吩咐朱医生:“你用后面那辆车送这母女回家吧。再观察一下,孩子没事了你再回来。”后来,每当谈到那个孩子和流泪的母亲,毛泽东眼圈总要泛红:“也不知那孩子现在怎么样了?把她带来治疗一段就好了……”他多次感慨:“农民缺医少药,闹个病跑几十里看不上医生,要想个法子让医生到农村去。吃了农民种的粮就该为农民治病么!”这种事,已完全不需要我们去作更多的评论。人民的领袖和人民群众的心贴得如此之近,如此之紧,人人一看便能明了。二、鱼儿离不开水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领袖。人民,在毛泽东心里是至高无上的,也是他始终不渝的信仰。他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境界与追求。他书写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永久地镌刻在被誉为第一国门的新华门。身处人民群众之中,如鱼得水,毛泽东显得是那样开心。在谈到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毛泽东常用这样的比喻:“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儿却永远离不开水。”鱼水关系是什么呢,水里可以没有鱼,但是鱼却不可离开水,所以用这比喻老百姓跟他的关系,比喻党群关系。历代统治者,形容自己和老百姓的关系的时候,都是水和舟的关系,那个舟是在水上,水是载着舟的,舟还是浮在水上的,就是说封建的统治,它可能还是在老百姓之上。而主席把自己比作为鱼,就说我永远离不开你,但你可以没有我,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非常深刻的。出身于农民家庭的毛泽东,始终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情感。从延安到北京,毛泽东保持着一些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穿了多年的衣物舍不得扔掉,总是缝缝补补再穿,饮食习惯也不大讲究,听到农民受苦就掉眼泪。1942年6月3日,天正下着大雨。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县长联席会议,会场突然遭到雷击,延川县代县长被雷电击死。事后,一个农民说:老天爷不睁眼,咋不打死毛泽东?保安部门听说后极为震惊,要把此事当作反革命事件来追查。毛泽东知道后,急忙制止,他说:“你们倒是应该去调查一下老百姓为什么会骂我们。”调查的结果是,由于边区军政人员太多,征收的公粮太多,老百姓负担过重,群众中产生了不满的情绪。通过这件事,毛泽东开始反思党的政策,决定实行“精兵简政”。毛泽东还亲手书写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题词。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就这样开始了。三、第一次为主席拍照片1937年11月,徐肖冰那时刚参加革命,在八路军后方政治部宣传科任摄影干事。有一天,组织上对徐肖冰说,有一个重要的活动需要拍摄,具体情况到飞机场就知道了。徐肖冰赶到飞机场时,人还很少。等了一会儿,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肖劲光等在延安的重要领导人都到机场来了,飞机一到,徐肖冰还没反应过来,飞机上就下来很多人。原来是苏联派专机把王明、康生从莫斯科送回延安,陈云也从新疆上了这架飞机,另外还有一些随行人员。那时徐肖冰到延安不久,很多人他并不熟悉,只好想办法让主席的镜头多一点。看到徐肖冰拿着照相机比划,主席就说:“我们一起拍个照吧。”然后他们很自然地站在一起(见《毛泽东画传》第132页,徐肖冰摄)。那时徐肖冰用的是小型、老式的相机,没有自动装置,也没有广角镜。他只好离得远一些,以主席为中心拍照。因为不熟悉,这次拍照险些把站在边上的王明圈在镜头外面。刚拍完一张,突然有个外国人把徐肖冰拉到旁边,问:“你是哪里来的?”徐肖冰说:“我是后方政治科的宣传干事,是组织上通知我来拍这个照片的。”但这人半信半疑,恰好一旁有人认识徐肖冰,向他证明了徐肖冰的身分。后来,徐肖冰才知道这人叫马海德,是个大夫,和美国著名作家斯诺一起到延安的。但当时被他这么一搅,拍照的机会错过了。当徐肖冰与马海德熟悉之后,就总跟他开玩笑:“马大夫,那时我在飞机场拍照片,你怀疑我,这事是你该管的吗?”马海德自己也觉得好笑。最满意的照片组织上为了培养徐肖冰,送他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的四大队作《论持久战》的报告。徐肖冰带着相机,准备给主席多拍几张照片,可是听的人很多,会场挤得水泄不通,根本插不进去,更看不见主席。徐肖冰围着房子绕了一个圈,找了好几个角度,希望既能拍到主席,又能把听众也拍进去。拿着相机选来选去,最后,他只好站到边上,拍到主席的侧面,同时也将听众纳入镜头。这幅照片,是徐肖冰到延安后比较近距离拍摄主席的第一张照片。这张照片首次面世是在1968年,摄影界的人士认为拍摄领袖人物敢于从侧面取景,而且把听众的反衬也带上了,主席的形象几乎占满了画面,瞬间抓得好,表现的动作也很生动,所以这张照片一发再发(见《毛泽东画传》第159页,徐肖冰摄)。国民党帽徽的故事徐肖冰所拍摄的照片中,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不计其数,其中有一张照片还有着特殊的经历。这张照片就是在党的七大会议期间,徐老抢拍的毛主席与朱老总的合影。当时朱老总兼八路军总司令,戴着国民党军帽。细心的人们会发现,有一段时期它在发表的时候被修改过。与徐肖冰的原照相比,我们会看到,朱老总的帽子上国民党的帽徽被修掉了。现在这幅照片仍有两个版本流传于世。在《毛泽东画传》编辑过程中,徐肖冰一再强调要按历史原貌发表。1988年,日本邀请徐肖冰夫妇去日本举办照片展览,展出的就是原照片。《朝日》特地就此发表文章,称赞中国共产党尊重历史的原貌。徐肖冰说,照片记录的就是历史,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历史就是历史,谁也无法改变。跟着主席回韶山1959年6月,毛泽东主席回到了阔别32年的家乡——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冲。这是他参加革命后第一次回故乡。因为他的归来,韶山冲沸腾了。毛泽东到达韶山时,天已经黑了。第二天早上5点钟,他就从住处走出来。侯波不知道主席要去哪里,她背着相机寸步不离地跟着主席。上了一个小山顶,主席来到父母的坟墓前鞠躬致敬(见《毛泽东画传》第238页,侯波摄)。随行的人员没有准备,赶忙从旁边的柏树上折下一枝,献在主席父母的坟前。默哀完毕,主席对着父母许愿:以后有机会,我还回来看望你们。下山路上,主席的故居前已是人山人海。他先去老邻居家。他递给老邻居一支烟,一边用他多年未改的乡音和乡亲们亲切地聊起家常。侯波站在门外,拍下了这欢乐的瞬间。这张照片,真切地反映了毛泽东与乡亲们之间的深情厚谊。这使侯波感悟到,拍摄领袖的照片不仅要表现他们的伟大气质,还要表现他们的真情实感。这样的照片才真实、可信、感人(见《毛泽东画传》第428页,侯波摄)。“来,咱们一起照个合影吧”1949年,毛泽东在北京香山双清别墅休息、办公,并接见国内外的客人。5月的一天,侯波接到组织下达的任务,去香山协助徐肖冰完成主席接见外宾的摄影工作。当时,侯波的工作单位还在北平电影制片厂,中央有事就来电话通知,有时也来车接。这次会见结束,客人走后,侯波他们收拾机械也准备离开。这时,主席回过身来招呼他们坐下。他在延安时就认识徐肖冰,但没有见过侯波。徐肖冰便向主席介绍侯波:“这是我的爱人。”主席便问侯波老家是哪里,侯波回答:“山西夏县。”主席说:“哦!是关云长老乡!陈赓在你家乡打了好几个大胜仗呢!你是什么时候到延安的?”侯波又回答说1939年。主席说:“你是吃陕北小米长大的,要为人民好好服务。”主席风趣的一番话,使侯波有些紧张的心理放松了,她没想到主席这么平易近人,而且说话这么幽默。想到不能过多占用主席的时间,侯波他们起身向主席告辞,可侯波心里,总想着跟主席合影。未曾想到,主席却站起身,说:“来,咱们一起照个合影吧。”与侯波他们同来的新华社记者陈正清举着照相机,让侯波夫妇俩跟主席合影。侯波、徐肖冰在主席两侧站好,这时主席摇头说:“不行,女同志是半边天,要站在中间。”不由分说,主席站到了侯波的左边。陈正清按下快门,这张珍贵的照片就这样诞生了。很长时间,侯波珍藏着这张照片,没有拿出来。直到后来才公开。很多人看到照片,都好奇地问侯波:“主席应该站在中间啊?”每次,侯波都要把当时的情况介绍一遍。这也是侯波第一次见到主席。她没想到自己后来也被调入中南海。后来主席的活动多了,中央办公厅考虑到应该用照片来记录主席和中央领导人的活动,中南海需要有一个专职的摄影人员,组织上就将侯波调入中南海。调去时,侯波是北平电影制片厂的照相科科长,到了中南海以后,仍是照相科长,其实只有她一个人。后来时间久了,主席问:“你怎么叫个‘侯科长’?不要当那个‘长’。”直到现在,主席身边的人一直称她为“侯科长”。“南京解放”被疑为“摆拍”1949年4月,徐肖冰和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住在香山。一天上午,主席从房间里出来?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毛主席和劳动人民相处的小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阅读答案 好读书的主席小故事

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阅读答案 好读书的主席小故事

毛主席,工作人员,年代,机会,空闲,病重,著作,鲁迅全集,李白,李商隐,李贺,辛弃疾,好读书,上都,故事,主席,一生,世纪,党和国家,事情,书页,代价,例子,列车,哲学家,北京,外国,很忙,床上,延安

2020-06-13 #小故事

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阅读答案 好读书的主席小故事

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阅读答案 好读书的主席小故事

毛主席,著作,他总是,工作人员,年代,汗水,李白,李商隐,李贺,辛弃疾,好读书,故事,主席,党和国家,书页,代价,大事,列车,哲学家,北京,很忙,床上,延安,床边,放大镜,文学,时间,时候,时期,机会

2020-07-05 #经典故事

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阅读答案 好读书的主席小故事

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阅读答案 好读书的主席小故事

毛主席,著作,他总是,工作人员,年代,汗水,李白,李商隐,李贺,辛弃疾,好读书,故事,主席,党和国家,书页,代价,大事,列车,哲学家,北京,很忙,床上,延安,床边,放大镜,文学,时间,时候,时期,机会

2020-07-06 #故事会

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

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

毛泽东,石三伢子,故事,老先生,毛宇居,老爷爷,毛顺生,小说,时候,艾思奇,私塾,毛泽东在,同志,老师,研究,世界,父亲,作文,办法,孩子,湘潭,韶山冲,大地图,工作,条件下,哲学,外婆,差别,池塘,白胡子

2020-04-27 #短篇故事

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

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

毛泽东,石三伢子,故事,老先生,毛宇居,老爷爷,毛顺生,小说,时候,艾思奇,私塾,毛泽东在,同志,老师,研究,世界,父亲,作文,办法,孩子,湘潭,韶山冲,大地图,工作,条件下,哲学,外婆,差别,池塘,白胡子

2011-08-17 #故事阅读

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阅读答案 好读书的主席小故事_0

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阅读答案 好读书的主席小故事_0

毛主席,爱读书,工作人员,故事,一生,汗水,他总是,李白,李商隐,李贺,辛弃疾,好读书,上都,主席,党和国家,事情,书页,代价,列车,哲学家,外国,很忙,床上,放大镜,时间,时候,机会,武汉,每天晚上,火炉

2020-07-06 #故事阅读

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阅读答案 好读书的主席小故事_0

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阅读答案 好读书的主席小故事_0

毛主席,爱读书,工作人员,故事,一生,汗水,他总是,李白,李商隐,李贺,辛弃疾,好读书,上都,主席,党和国家,事情,书页,代价,列车,哲学家,外国,很忙,床上,放大镜,时间,时候,机会,武汉,每天晚上,火炉

2020-07-05 #经典故事

课外阅读。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毛主席一生特别爱读书。几十年来 毛主席日夜操劳 操心

课外阅读。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毛主席一生特别爱读书。几十年来 毛主席日夜操劳 操心

意思,事物,多指,文章,多用于,范围,感情,动词,词义,书面语,作者,事情,副词,名词,时间,结果,对象,行为,记叙文,分析,方法,思想,或事物,比喻,工作,事件,力量,形象,整体,程度

2020-04-27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