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不自量力的成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说明了什么问题

时间:2020-05-15

不自量力的成语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28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个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有一次发生了争执,息国的国君不采取谈判协商解决争端的态度,却贸然出兵,向郑国发动了战争。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郑国被迫应战,同敌人厮杀,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

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说道:“息国犯了五不韪,所以要失败,而且,恐怕息国快要灭亡了。”——不韪,即“不对”或“不是”,也就是错误的意思。有句成语叫做“甘冒不韪”或“冒天下之大不韪”,就是说:明知不对,还是硬干,是自已心甘情愿犯错误,犯天下最大的错误。

当时人们说的息国所犯“五不韪”是哪五条呢?根据《左传》记载,就是:“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词,不察有罪。”意思是:不估计自己的威德是否比对方高,不衡量自己的力量是否比对方强,两国国君出于同姓、本是亲属而不亲爱,对双方争执的言词不分析是非曲直,不认识自己的错误。

又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是以知息之将亡也。”意思是:犯了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由此可以看出息国快要灭亡了。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这个故事,说息国所犯“五不韪”之一的“不量力”,即成语“不自量”的出处。

不自量力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zì liàng lì,意思是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duó)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

译文:不估计自己的威德是否比对方高,不衡量自己的力量是否比对方强,两国国君出于同姓、本是亲属而不亲爱,对双方争执的言词不分析是非曲直,不认识自己的错误。

扩展资料:

《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为《左传》。

该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作者简介: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 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关于左丘明的姓名,长期以来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记载非常有限,历代学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况问题争论不休、众说纷纭。

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左丘明出身的家族世代为史官,曾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参考资料来源: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不自量力的成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说明了什么问题”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关于不自量力的故事 不自量力的成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说明了什么

关于不自量力的故事 不自量力的成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说明了什么

左丘明,春秋,孔子,郑国,左传,过错,不韪,左丘,不量力,国君,力气,争论,威德,意思是,自不量力,亲亲,亲属,国语,左氏春秋,左氏,战役,成语,所犯,有罪,诸侯国,言词,鲁国,不认识,比对方,东衡

2020-07-28 #故事会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经验,兔子,比喻,希图,问题,方法,事实,侥幸心理,作法,地面,必经之地,寓所,树根,机会,歹徒,褒义,规律,变化,愚蠢的人,不经过,做好准备,却不能,只要在,只知道,基本解释,干警们,抓住时机,是可以,有些事

2020-07-20 #短篇故事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经验,兔子,比喻,希图,问题,方法,事实,侥幸心理,作法,地面,必经之地,寓所,树根,机会,歹徒,褒义,规律,变化,愚蠢的人,不经过,做好准备,却不能,只要在,只知道,基本解释,干警们,抓住时机,是可以,有些事

2020-07-20 #短篇故事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经验,兔子,比喻,希图,问题,方法,事实,侥幸心理,作法,地面,必经之地,寓所,树根,机会,歹徒,褒义,规律,变化,愚蠢的人,不经过,做好准备,却不能,只要在,只知道,基本解释,干警们,抓住时机,是可以,有些事

2020-07-21 #小故事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经验,兔子,比喻,希图,问题,方法,事实,侥幸心理,作法,地面,必经之地,寓所,树根,机会,歹徒,褒义,规律,变化,愚蠢的人,不经过,做好准备,却不能,只要在,只知道,基本解释,干警们,抓住时机,是可以,有些事

2020-07-2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经验,兔子,比喻,希图,问题,方法,事实,侥幸心理,作法,地面,必经之地,寓所,树根,机会,歹徒,褒义,规律,变化,愚蠢的人,不经过,做好准备,却不能,只要在,只知道,基本解释,干警们,抓住时机,是可以,有些事

2020-08-02 #故事会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经验,兔子,比喻,希图,问题,方法,事实,侥幸心理,作法,地面,必经之地,寓所,树根,机会,歹徒,褒义,规律,变化,愚蠢的人,不经过,做好准备,却不能,只要在,只知道,基本解释,干警们,抓住时机,是可以,有些事

2020-08-08 #短篇故事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经验,兔子,比喻,希图,问题,方法,事实,侥幸心理,作法,地面,必经之地,寓所,树根,机会,歹徒,褒义,规律,变化,愚蠢的人,不经过,做好准备,却不能,只要在,只知道,基本解释,干警们,抓住时机,是可以,有些事

2020-08-08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