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故事之七31

时间:2020-04-30

教育教学微故事大全100个

提示:本文共有 776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6 分钟。

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影响:教师将重新规划和发展自己;教师将重新认识自己在课程决策、开发、研究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

教师与新课程是共同成长和发展的,这是由课程与教师间的共生关系决定的。任何新课程的推行,都推动着教师教学行为的更新,都需要教师行为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而教师行为变化的速度和程度又决定着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成败。

新课程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职业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受人尊敬的职业,并逐步强化着专业化的特征。

什么是高质量的教师?谁能胜任21世纪的教育?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问题。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涉及到教师自身的素质,而且涉及到教师工作学习研究的全过程,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不断深入。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专业的不可替代性。

31、你为什么教书

案例

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

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座高楼。”

第三个人笑得更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面两个人的老板。

评析

心理学研究显示:一个人把工作的价值看得越高,由此激发的动机就越强,在工作中焕发的内部力量就越大,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一样的砌墙工作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前途。

第一个人为建一堵墙而工作,砌墙的价值局限在一堵墙,他在砌墙中焕发的内部力量就很有限;

第二个人为建一座高楼而工作,他把自己的工作看作建设一座楼的一部分,砌墙的价值扩展到一座楼,他在砌墙中焕发的内部力量就比较大,工作态度也要好许多;

第三个人为建一个新城市而工作,他把自己的工作看作建设一座城市的一部分,砌墙的价值扩展到一个城市,他在砌墙中焕发的内部力量就更大更多,工作态度也就更积极。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教师,我们教师也应该常常反问自己:我在干什么?最近我在凤凰语文网http://www.xxyw.com上以“你为什么教书”为题搞了一期调查,老师们给出了以下四种选择:

第一种老师,以谋生为目的。这种老师视教书为谋生的手段,是一种赚钱的、用以养家糊口的职业。

第二种老师,以自傲为动力。这种老师往往是知识渊博,功底深厚,他们追求的是发现自我、证明自我,从中感到满足。他们自傲的原因是因为害怕失去面子。由于太重结果,他们会很在意丢脸和失意,或者被他人拒绝和反对。问题是学生们往往又最爱挑老师的不是,面对“不听话”的学生,这种老师很容易失去耐心。

第一和第二两种老师我认为就像砌墙案例中的第一个人,他们把自己工作的价值看得较低,没有理解自己工作的崇高社会意义,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永远做着“教书匠”的工作。

第三种老师,以教育为己任。这种老师以为国家育人的责任感来教书,他们在教书的过程中很注意用个人的人格力量去改造人。他们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试图告诉学生怎样做人,他们往往有强烈的使命感,认识到自己从事的工作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亡。他们当中只要坚持下去的都能成为名教师,乃至教育家。

第四种老师,以爱为根本。这种老师爱满天下,倾心育人,他们以一种养育自己孩子的心态去教育学生,他们不管经受什么样的挫折和磨难,他们还是不断地坚持……他们往往淡泊名利,求真务实,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从事的工作是为了人类的明天,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最终都成为一代宗师,他们的名字灿若明星,流芳百世,他们是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斯霞……

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都问一问自己:我为什么教书?

思考

1、写下你自己的激励语:“为……而教书”,贴在醒目处。

2、将这一激励语体现在每一个“砌墙”动作中,每一块“砖”都力求最优!

32、打破花盆

案例

我刚在黑板上写完了最后一道题目,就听到了走廊里轰隆地响了一下。又发生了什么事?

“这是他……是他把窗台上的花盆给打破了!”有几个孩子喊着。

“奥塔尔”惊惶失措地、面有愧色地站着,并为自己辩解说:“我不是故意的……他碰撞了我一下,我就碰到了花盆!……”

“我根本没有碰撞过你!……你自己!……”

……

现在“奥塔尔”站在一个被打破了的花盆的面前,花盆里的泥土撒了满地,盆栽的仙人掌像一个伤员一样地躺在地板上。多么令人伤心的场面!只要我说一句带有责备意味的话,就足以使孩子们立即用恶言秽语去斥责自己的同学。只要我一露出讥讽的微笑,就足以使孩子们立即用嘲笑和挖苦把自己的同学羞辱得无地自容。但不能这样做。我已经有好几次使他们从我的默然的宽恕、关怀态度中得到了经验教训。在未来的几百次课间休息时间里,我也许还得许多次地处理类似的事情。

我俯身看着地板上的仙人掌。“难道弄清这是谁干的就那么重要么?现在重要的是要抢救我们的仙人掌!”

孩子们把地板上的花盆碎片和泥土收拾干净。

“请谁快把我们的小水桶拿来,我们可以暂把仙人掌栽种在水桶里!明天再换一个瓦盆!”

我们把仙人掌栽种到了水桶里。

“你们看,这个被折断的枝叶正在淌着液汁!……这白色带黏性的液体就是它的‘血’……”

“我妈妈说,仙人掌是一种药用植物!”纳托对我们说。

“它的被折断的枝叶不觉得痛吗?”

我说:“你们想想看,如果它会说话的话,它将说些什么?”

“它会说:你们不可怜我吗?”

“它会说:干吗把我从窗台上摔下来?要谨慎些!”

“它还会生气地说:我再也不给你们治病了!”

“不,它不会说这种话!它是善良的植物!”

“它还会说:请你们明天带一个花盆来,把我栽种在花盆里!请你们好好地照料我,使我早日恢复健康!”

“我带一个盛有泥土的花盆来!”“奥塔尔”说。

“我也带一个!”

这时,上课铃响了起来。地板已被收拾得干干净净。仙人掌栽在了水桶里。明天我们将把它移栽到新的花盆里——“奥塔尔”已经答应要要带一个盛有泥土的花盆来。现在该是进教室去的时候了。

评析

确实,在学校里经常有这样的事:有人打破了玻璃,有人撕坏了书,有人碰撞了某人。如果当时有二三个,甚至更多一些的孩子在一起,他们马上就会把过失归之于别人,并且还要证明自己是无辜的。在很多场合,孩子们确实不知道,谁是“肇事者”。只要不是自己——这就万事大吉了。人们通常的做法是:声色俱厉地责问儿童,谁是肇事者,其后就偏听偏信给犯有过失的儿童做道德说教,最后课以处罚。

但是,如果被课以处罚的儿童是无辜的呢?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能从对“犯有过错”的儿童的道德说教,或课以的处罚中得到应有效果呢?是否能促使他在今后不敢再犯过错呢?

怪罪一个并不认为自己有过错的儿童这是一种教育的祸害。这并不能使他从未来的过错中解脱出来,反面会引起他对不信任他的大人和同学的敌意。因此,最好不去追究犯有过错的儿童,而是当着他的面,并在他的参加下恢复秩序,认清所发生的事情的性质,从中吸取教训。

思考

1、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呢?

2、你“对儿童的教育无所谓始,也无所谓终,教育的过程是没有间歇可言的”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33、老黄牛

案例

老师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是篇作文,题目叫“老黄牛”。晚饭后,云云就趴在桌上写开了。

她是这样开篇的:“我不喜欢老黄牛,身上脏脏的,不讲卫生,走起路来,慢腾腾的,很笨……”

“不对,不对,走题了!”妈妈站在背后大声说。

“走题了?”云云停下笔,不解地问。

“我还没写完嘛。”云云歪着脑袋认认真真地说:“我要帮助老黄牛改正缺点,让它天天洗澡,养成好习惯,身上干干净净的……”

“这孩子,别强词夺理,快重写!老黄牛的精神是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它有好多优点,你可以把它比作老师、劳动模范……”

“我不。”云云十分不解。

云云的爸爸端了杯茶走过来,看了题目就笑了,“这题目我上学时也做过,托物言志,借题发挥,抓住它的吃苦耐劳就合题了。对不?最后再写上一句:我长大后要学习老黄牛的精神,争当一名老师或劳动模范。”

云云不吭声了,半晌才抬起头:“只有这样写吗?”

“对。”两位长辈异口同声地说。

云云无奈地拿着橡皮擦去了原先的字……

第二天,云云的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宣读,老师称赞她的作文立意高,还说要向报刊推荐。

评析

读着这则案例,我陷入深深思索。面对案例中云云爸爸妈妈不谋而合的一致意见,“异口同声”的“指导”,我惊讶不已,而更令我吃惊的是,云云老师还将那篇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宣读”,还“称赞她的作文立意高,还说要向报刊推荐。”

云云爸爸妈妈的言行举止,我们无需过多指责,因为他们生活、学习的那个年代“应试教育”、“规范化”试题、“标准化”答案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思想,直至如今,可谓根深蒂固。

新一轮课程改革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教师的共同提高,呼唤个性的张扬、创新潜能的开发。于师于生都是一种解放,避免了程式化、成人化的教学,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表达真情实感”,这不仅是习作的“品格”,更是人格的体现。

掩卷沉思:难道我们老师们不也像文中的那一头具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精神的老黄牛吗?新课改呼唤我们成长,希望我们更有个性、更具创新、更加务实。“儿童是期待点燃的火把”。教师应是他们的引路人、朋友、伙伴。蹲下身子、亲近儿童。教师应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交流感受,真正了解他们所想、所盼、所思。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不要“穿新鞋走老路”,不要让课改培训轰轰烈烈,教学行为却“涛声依旧”。不要再把本不是学生身上的行为、心中的思想,甚至是违心的思想,“称赞”为“立意高”。那真的是“立意高”吗?原本不是!真的不是!(远离他们的生活,不是他们的体验。)我想还是多一点实实在在的情感,多一点丰富多彩的个性展露,多一点儿童自己的喜怒哀乐,多一点创新,多一点生命的价值(正如文中的云云所说“我要帮助老黄牛改正缺点,让它天天洗澡,养成好习惯,身上干干净净的……”)。让学生个性的张扬有个良好的环境。多说实话吧,为“实话实说”喝彩!不要再让高考作文中“父母双亡”、“父母离异”、“单亲现象”成为一种现象、一种假象再度出现。

如此想来,云云老师此番“善意”的“表扬”未必是一件好事。如果他经常这样,想必他的学生说假话、套话的肯定不少。这与我们的课改合拍吗?让我们走进孩子心灵深处,听听他们心灵的呼声;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凸现、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开发;让我们的课改体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让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有人的教育”!

思考

1、“学校无小事,教育无小节。”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有没有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

2、设计一则教育活动流程,体现张扬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的思想。

34、爱心与宽容

案例

三毛是大家非常熟悉、非常喜欢的女作家,她与撒哈拉沙漠的故事,她与大胡子荷西的爱情,都是那么令人感动,而她的自杀,也令许多人为之惋惜,为其伤心。可以说三毛的死是一场人生悲剧,悲剧是在瞬间发生的,但其自杀的想法却早在少年时就已发端。

三毛早在13岁时就曾自杀过。三毛自幼性情孤僻,感情脆弱,读初中二年级时数学成绩很差。数学老师平时对三毛十分冷淡,一天三毛做不出习题,老师便把她叫到面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讲:“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最喜欢鸭蛋,今天我请她吃两个。”说着就用饱蘸墨汁的毛笔在三毛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圈,然后让三毛转过身让全班同学看。少年三毛根本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便顺从地转过身,全体同学顿时哄堂大笑。老师等大家笑够后让三毛到教室角落一直站到下课。下课后,老师又罚她从有众多学生的走廊和操场绕一周再回到教室。许多学生看了三毛这副模样都尖叫起来。三毛在学校受到莫大的精神刺激和侮辱,回家后并未告诉父母,自己也没有掉泪。直到三天后才显现出这件事的后遗症:三毛早上去学校,在走廊看到自己的教室时立刻昏倒了。后来,她一想到去学校,便会立刻昏倒失去知觉。从此,三毛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自闭症,再也不肯去学校,越来越怕接触外面的世界,害怕所有的人,她把自己封闭起来达7年之久。

案例选自《让儿童的道德生命自由生长》

评析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教师一定要用仁爱之心和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人格。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不可否认,许多老师也是爱学生的,但他们爱的都是一些“金凤凰”、“白天鹅”,而对像三毛这样的“问题学生”轻则不屑一顾,重则呵斥、羞辱、体罚,结果反而造成了这些学生的逆反心理。泰戈尔有一句爱情诗:“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随时包围着你却又给你充分的自由。”我们不妨将这句诗移用到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上,老师对学生的爱也应该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学生,同时宽容学生,尊重学生。因为宽容是爱的甘露,宽容是转化“问题学生”的一剂良药。

1、宽容是一种信任。一天,一个学生家长向老师汇报说他的孩子新买的球拍被偷了,要求老师在班级里好好查一查,把小偷揪出来,好好教育教育。老师听了并没有立即展开调查,而是请同学们讨论该如何找这副球拍,结果有个孩子说应该把全班同学的书包、抽屉都搜一遍,对此,同学们有赞成的、有反对的,此时老师及时引导,让同学们开个辩论会,结果通过辩论,师生一致认为还是不搜的好,说那个拿了球拍的同学一定是另有苦衷,他看同学们今天这么诚心诚意地帮他,一定很感动,一定会把球拍还回来的。果然第二天球拍真的回来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与宽容保护了那个拿球拍孩子的自尊心,也拯救了孩子的心灵。如果老师大张旗鼓地在班级展开轰轰烈烈的调查,并且让那个孩子公开亮相的话,那后果一定是不堪设想。

2、宽容是一种激励。曾看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一次单元测验后,老师对同学们说:“这次测验,你们知道谁进步最大吗?告诉你们,是小雨同学!他考了60分啊!”顿时,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60分对别的孩子来说可能是一件耻辱的事,但对平时“臭名远扬”的小雨来说,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一时间,所有的目光都半信半疑地集中到小雨的身上。此时小雨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激动,有一丝隐秘的喜悦流露出来。可是当试卷发下去后,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一个同学检举说小雨的分数算错了,其实他只有55分。此时全班同学悄无声息,小雨也出奇地平静,显出了常有的那种波澜不惊、“视死如归”的模样。此时老师已有了主意,只见她清了清嗓子,大声说:“老师确实是粗心大意,多算给小雨5分,但是今天我不想收回这5分,我愿意借给他5分,因为我相信,凭他最近的表现,他有一天会加倍偿还这5分的!”就是这5分使小雨像变了个人似的,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后来他在给老师的信中说:“敬爱的老师,谢谢你曾经借给我5分,也许您早已把那微不足道的5分忘了,但它对我来说却是刻骨铭心、十分珍贵、终身难忘的。”这个《借给他5分》的故事足以说明宽容会化作一种力量,激励人自省、自律、自强。

3、宽容是一种仁慈。有一个一年级学生学拼音时翘舌音总是发不准,老师没有批评呵斥,而是送给孩子一粒草莓糖,并且说只要吃了这粒草莓糖,再照着老师教的发音方法练练,就会读准翘舌音了。可以想象孩子是多么地快乐、骄傲,多么的深信不疑。一粒寻常的草莓糖消除了孩子的焦虑、恐惧心理,帮助孩子树立了学好拼音的信心。我们应该从这粒草莓糖得到启示:赠给学生“温情草莓糖”,让学生品尝“温情草莓糖”新鲜而甜美的滋味,可以激励他们不断进步,超越自我。这就是宽容的魅力,它似一缕仁慈的阳光,照亮了孩子的心灵。

以上事例给我们的启示很大。如果你认为一个人已不可救药,那么他会真的一步步走向深渊。如果你认定一个人是璞玉浑金,缺的只是雕刻而已,尽管他身上有些小缺点,你的宽容会使他自肃、自律、自策,他会真的成为一块碧玉。因此,爱孩子就请宽容孩子吧!雨果说,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学生为之学生,就是因为他们愚昧无知,有缺点,不懂事,甚至会犯错误。做老师的,年长于学生,阅历丰于学生,知识多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当然应该宽容学生的缺点。

思考

1、反思自己或身边的同行平时有没有体罚、辱骂、训斥、冷落、嘲笑学生的行为。

2、“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请就此话题展开讨论,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35、父亲·钉子·儿子

案例

从前有个脾气很坏的小男孩。一天,父亲给他一大包钉子,要求他每发一次脾气都必须用铁锤在他家后院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第一天,小男孩共在栅栏上钉了37根钉子。

过了几个星期,小男孩学会控制自己的愤怒,每天在栅栏上钉钉子的数目在逐渐减少。他把自己的转变告诉了父亲。他父亲建议说:“如果你能坚持一整天不发脾气,就从栅栏上拔下一颗钉子。”经过一段时间,小男孩终于把栅栏上所有钉子都拔掉了。

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栅栏边,说:“儿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一看那些钉子在栅栏上留下那么多的小孔,栅栏再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当你向别人发过脾气之后,你的语言就像钉孔一样,会在人们的心灵上留下疤痕。你这样做就好比用刀刺向了某人的身体,然后再拔出来。……其实,口头上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们的肉体没什么两样。”

评析

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爱基兰德说:“心灵施暴可以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完全毁灭。”故事中的“父亲”深谙教育规律,懂得教育心理,拥有教育家的智慧。从“钉钉子——拔钉子——看钉孔”的教育过程中,看出“父亲”的爱心、耐心、关心,孩子在实践过程中感知、感受、感悟,改变了坏脾气,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在教育工作中,有些老师由于缺乏心理学知识和对孩子深沉的爱,往往会不自觉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某些老师常常训斥学生说:“……你怎么又打人了,我看你是改不掉这坏毛病了,跟小流氓没什么两样!”“……以后上课时手不准乱动,再乱动就把你的手剁掉!”“……这次考试又是你拖了我们班的后退,真丢人!”“……唉!我看你是无可救药了。”这些“心灵施暴”的现象,从表面上看老师并未对学生进行诸如罚站、扯耳朵等肉体处罚,看不到外表的伤痕,可实际上讽刺挖苦或者放任自流对孩子成长所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

学生的自尊心是个敏感区,尤其是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他们心虚、敏感,特别需要老师的宽容和理解,得到人格的尊重。故事中孩子的父亲以对儿子深沉的爱和高超的教育机智,启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一步一步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从这里我们更加深刻地知道,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老师们,千万注意,莫让语言施暴伤害学生。

思考

1、请你反思一下自己或身边同行的教育教学言行,有无对学生心灵施暴的行为。

2、“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联系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故事之七31”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教师防疫志愿者故事之七 一罐椰汁

教师防疫志愿者故事之七 一罐椰汁

老师,张漪,陈欢,陈漪,小丫头,村里,椰汁,化名,小喇叭,感觉,男同事,疫情,不记得,只知道,这丫头,师说,中学教师,前川街,大眼睛,服务中心,黄陂,两条腿,不透气,个人,内衣,党员,任务,停住,塑料,大口

2009-01-02 #长篇故事

“观念决定一切”系列之七:观念决定一切

“观念决定一切”系列之七:观念决定一切

命运,观念,人生,性格,看法,习惯,想法,三观,先天,思想观念,态度,客观,问题,决定了,条件,生命,规矩,闯红灯,影响,约束,行动,好的,都会,篇文章,所述,思路,人命,主观因素,东西,一生

2017-05-05 #故事会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七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七

学生,月亮,月儿,教师,情境,星星,老师,课文,了学,训练,读一,小小的船,让学生,习惯,位置,小朋友,游戏,语文,写字,田字格,多音字,众生,同学,多媒体演示,好奇心,宝宝,形状,意识,意境,感情

2011-08-23 #故事阅读

幼儿园沟通系列之七《与难以沟通的家长沟通》

幼儿园沟通系列之七《与难以沟通的家长沟通》

家长,孩子,教师,阿秋,爸爸,心理,行为,阿辉,对孩子,面子,儿子,垃圾,小朋友,木板,特点,椅子,幼儿园,人生,事情,优点,垃圾袋,幼儿,心目,态度,方式,时候,木桶,言行,父母,玩具

2016-09-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古代故事之七

古代故事之七

鲍子,书生,兵书,头下,心脏,尸体,在书,在路上,魏国,儿子,名声大噪,坟墓,大仁大义,强盗,情况,疼痛,肚子,金币,非常感谢,黑白,有一天,口袋里,全家都,发现有,取出来,突然发作,都看到,那个人,在荒

2020-08-30 #故事会

古代故事之七

古代故事之七

鲍子,书生,兵书,头下,心脏,尸体,在书,在路上,魏国,儿子,名声大噪,坟墓,大仁大义,强盗,情况,疼痛,肚子,金币,非常感谢,黑白,有一天,口袋里,全家都,发现有,取出来,突然发作,都看到,那个人,在荒

2020-09-06 #经典故事

古代故事之七

古代故事之七

鲍子,书生,兵书,头下,心脏,尸体,在书,在路上,魏国,儿子,名声大噪,坟墓,大仁大义,强盗,情况,疼痛,肚子,金币,非常感谢,黑白,有一天,口袋里,全家都,发现有,取出来,突然发作,都看到,那个人,在荒

2020-09-07 #短篇故事

古代故事之七

古代故事之七

鲍子,书生,兵书,头下,心脏,尸体,在书,在路上,魏国,儿子,名声大噪,坟墓,大仁大义,强盗,情况,疼痛,肚子,金币,非常感谢,黑白,有一天,口袋里,全家都,发现有,取出来,突然发作,都看到,那个人,在荒

2020-09-08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