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三只螃蟹的宿命消亡史蟹之进行曲1书评

时间:2020-04-30

三只螃蟹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874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8 分钟。

时至今日,依然有人固执地把“漫画”视为儿童读物。

事实上,这种偏见自漫画这种媒介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着,毕竟最初漫画的雏形,确实是有着“廉价”、“搞笑”、“低龄”等诸多标签,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漫画”都被视为“没有精神内涵、缺乏思想高度”的低龄读物,被成年读者嗤之以鼻也是可想而知的。被称为“图像小说之父”的威尔·艾斯纳曾这样描述过彼时漫画的地位——“在那个时候,公开把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去探讨,或者说,仅仅是声称它们的自主性和正统性,都会被当做是无知的自以为是,只会落得个被嘲笑的份儿”。

但漫画创作者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希望可以通过漫画这种媒介去表现更深刻的主题、更有思想的内容,于是威尔·艾斯纳、莫比斯、阿兰·摩尔、克里斯·韦尔、理查德·麦奎尔等漫画变革者不断尝试去拓宽漫画的媒介边界,把更多的思想内涵和创作形式赋予漫画作品,逐渐使得漫画脱离了“低龄读物”的窠臼。尽管他们的努力并没有完全消灭偏见,但确实使漫画成为一种表现力与思想性俱佳的艺术形式,并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获得认可。

威尔·艾斯纳的作品充满对残酷现实的冷酷叙事

如今,尽管日本漫画在世界范围内拥有难以超越的流行范围和文化影响、尽管美国漫画凭借与电影银幕的结缘已经把美式英雄情结深植于无数人的内心,但若要论起对漫画这种艺术形式的尊重与推崇,恐怕没有哪个国家或地区比得上法国——与其他地区仅仅将漫画视为一种“产业”不同,法国把漫画奉为“第九艺术”,与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歌、舞蹈、电影和电视八大艺术形式并列,而这种观念并非仅仅是业内认知,而是在公众头脑中获得了极为广泛的一致认可,漫画不再是小孩子的专利,而是属于所有人的快乐之源。因此,这使得我们谈论起漫画的“多元化”、“成人化”与“艺术性”时,第一个想到的总是法语漫画。

每年一月在法国安古兰举办的安古兰漫画节是全世界漫迷的节日法语漫画的哲思腔调

虽然并不准确,但我们总是会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给某个地区的漫画冠以某种倾向性的主观评判,比如日本漫画的少年热血、美国漫画的英雄主义、香港漫画的狂拽硬朗、印度漫画的宗教色彩以及(目前)大陆漫画的网文式堆砌等。但如果要给法语漫画做一个评判,似乎没有任何其他词语比“人文哲思”更为贴切,在几乎所有的法语漫画作品中,我们似乎都可以在迥异的故事叙事肌理之下找到一些共性的内在精神联系,充满了哲学思辨和人文关怀,不管是太空歌剧、剧情故事、个人回忆、人物传记……都莫不如此。法语漫画似乎永远不满足于仅仅用漫画去讲好一个表面故事,创作者们总是希望藉由作品去传达更多深层次的声音,并引发阅读者更多的思考。而这些私人化的表达又往往因为法国人所固有的浪漫特质而富有诗意和哲思,所以,我们在《阿扎克》的瑰丽幻想中看到了形而上的哲学思辨、在《灯塔》的孤寂叙事中看到了的精神的突围、在《全民审判》的黑色幽默中看到了对神性虚幻的嘲讽,即便是在极具英雄主义的《合金男爵》中也依然可以看到它对救世思维的拷问——“哲思”似乎成为法语漫画必不可少的一味元素,让漫画的阅读不仅仅停留在视觉感官,而是多了更多的思考乐趣。

应该没有人能抗拒莫比斯的奇思幻想

《蟹之进行曲》正是这样一部充满人文哲思的法语作品,叙事简明却意蕴深刻,用一群虚构出来的“直行蟹”讲了一段充满宿命论、进化论的变革曲,但创作者阿尔蒂尔·德·潘想要表现的却远非几只螃蟹的故事那么简单,“只能直行无法转向的直行蟹”本身就是一个充满隐喻的哲学映射,而直行蟹们所遭遇的机遇和挑战,又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我们自己所处的人类大历史。因此,尽管《蟹之进行曲》的画风并不真实厚重,尽管这种奇特的直行蟹是来自于作者的杜撰,但它却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我们几乎可以把它的每个细节都对照到人类既往的历史之中——愚昧与开明、保守与变革、胜利与失败、压榨与反抗、新兴与灭亡……与其说这是螃蟹的进行曲,倒不如说这是一部寓言化的浓缩人类变革史。毫无疑问,尽管表面上看,《蟹之进行曲》是一部轻松愉悦的漫画作品,但其中所蕴藏的社会思考和人性洞察却异常深刻,而这正是法语漫画的独特之美。

由阿尔蒂尔·德·潘创作的《蟹之进行曲》第三层封面宿命论、进化论与征服欲

《蟹之进行曲》共包含三个篇章——《蟹的境况》、《蟹的帝国》和《蟹的革命》,它所讲述的,是一种名为“纪龙德直行蟹”的兴起与败亡,如果要为这三本书分别拟定一个关键词的话,那应该分别对照宿命论、进化论和征服欲,这些方蟹们经历了压迫、反抗、进化、战争、反击、征服、灭亡…..所以可以这样讲,《蟹之进行曲》简直就是一部螃蟹的史诗。

法国漫画家阿尔蒂尔·德·潘

第一册《蟹的境况》是三本书中表现最为出色的一本,无论是故事节奏的掌控、画面张力的布排,还是发人深省的哲思都表现得尤为出众。在这一本中,直行蟹(又叫方蟹)登场,它们是被进化论遗忘的物种,由于天生只能沿着直线来回运动,这使得它们的族群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一方面受到其他大型甲壳类动物的压迫,另一方面种族繁衍也异常艰难。由于无法自由转换方向,方蟹们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之中。而一个偶然的机会,它们中的三只螃蟹——太阳、轮船和吉他发现只要相互协作,他们就可以实现方向的转变。而在一次意外沉船事故中,为了躲避即将砸向自己的沉船,太阳竟然发现自己其实是可以转向的……“只能直行无法转向”的角色设定,颇为令人玩味,这样的命运对方蟹们来说固然残酷,但人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当现实成为一种定式,当压迫成为一种常态,人类往往会将自己困在一条直线上,由惯性裹挟着前进或后退,即便有人意识到这样不对,但也不愿意轻易去改变,人们顺从于压迫,听命于命运,放弃了抗争,把一切的恶都归咎于命运。太阳最终在命悬一线时学会了转弯,它不仅改变了方向,还改变了千百万年形成的思维定式,直到这时它才焕然大悟——原来将它们困在一条直线上的,并非是机能问题,而是因为它们太蠢了——蠢并非是因为笨拙,而是蠢在竟然从没有人对这一切产生质疑。同样的疑问也适用于人类,当宿命论开始主宰人类的思维时,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顺从,但总会有人提出质疑,他们天赋异禀,他们奋起反抗,他们是太阳,是先驱者,是人类之光。

紧急关头成功转向的“太阳”

第二册《蟹的帝国》的格局要远比第一集大得多,在这一集中,三位先驱者太阳、轮船和吉他开始号召更多的直行蟹加入到它们的队伍中来,这无疑打破了海滩固有的利益系统,于是敌对者开始剑拔弩张,就连直行蟹内部也开始出现分裂,直行派与转向派开始对立,利益各方开始摩擦不断——统治者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老贵族想要保住自己的富贵、保守派要保住传统,而先进派则要争取自己的利益,战争一触即发。当方蟹们产生了进化,它们不再被困在一条直线之上,它们争取到了梦寐以求的“自由”,但这必然要打破旧的秩序,于是既得利益者们纷纷反扑。方蟹的战争显然映射自人类的战争,类似的事件也无数次在历史的长河中重演,压迫与反抗、旧秩序与新势力、统治与变革仿佛都如影随形一般,始终相互纠缠,人类仿佛永远学不会相互之间的和平共处,有人类的地方就永远会有纷争和压迫,而有压迫就必然导致变革与战争。对于方蟹们而言,“进化”是变革的根基,既是斗争的利器,也是意识的核心,而对于人类而言,“进化”同样存在,只不过并非人类自身的进化,而是思想的进化,但凡新思想取代了旧观念,世界秩序便会随之改变,过去如此,未来也必将如此。

螃蟹之间的战争

作为系列的结局,《蟹的革命》是最为悲剧性的一幕——学成绝艺归来的太阳带领着它的方蟹大军成功地制霸了整片海滩,往日任人践踏的直行蟹们终于得以翻身,它们站到了食物链的顶端,几乎吃光了海滩所有的食量,他们往日娇小孱弱的身材如今变得壮硕肥大,同时变得膨胀的还有它们的欲望。传说太阳在远处的“发光处”找到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食物,于是它们全族出动动身前往,然而殊不知等待它们的却是无可挽回的悲惨命运……在方蟹们的故事中,人类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壮硕肥大的方蟹们被捕鱼灯和饵料吸引而最终被尽数捕捞,成为了人类餐桌上的美食,波澜壮阔的蟹之史诗最终以这样的悲剧收尾,这样一个“反宿命论”的故事却有这样一个“宿命论”的结局,不得不让人唏嘘不已。对照到人类自己的历史上,胜利者最终沦为失败者的结局更是数不胜数,人类总是受欲望的支使,或贪图享乐、或穷兵黩武、或追求虚妄,曾经的斗志和激情全都被消磨成对欲望的贪念,最终的结局只能是被消灭、被取代,成为历史的一面镜子警醒后来者。

向着无尽的食物进发动物寓言、历史隐喻与人性洞察

相比于其他那些以故事见长的欧美引进漫画,《蟹之进行曲》无疑更像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辨的寓言故事,它的哲思主要是通过“隐喻”的形式体现出来的。而这种方式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另一部颇为类似的经典文学名著——《动物农场》,两者都是充满隐喻的寓言故事、两者都是关乎动物之间的斗争、两者都是关于“变革”的胜利及湮灭,甚至连两者的故事结构都极为相似:《动物农场》中猪领导动物们发动革命把农场主赶出了庄园,而在获得胜利之后,猪的内部出现了分裂,革命果实最终被享乐者所攫取,并蜕变成了与之前人类一样的统治者,而农场也再次变回之前的样子;而在《蟹之进行曲》中,三只“进化”方蟹领导了一场成功的斗争,推翻了旧有的统治秩序,而在获得胜利之后,它们之间同样出现了分裂,野心膨胀与物质享乐不但摧毁了它们的胜利果实,甚至几乎抹杀了它们的族群,而最终海滩也再次变回了之前的样子。我们甚至可以把《蟹之进行曲》称之为海滩版的《动物农场》,两者对于变革事件的理解都不可谓不深刻,这哪里是动物的故事,这分明就是人类自己的故事不是么?

被称为三大经典反乌托邦小说之一的《动物农场》

我们甚至可以在人类历史上找到与之相对的历史事件。《动物农场》的故事脱胎于苏联大清洗事件,而《蟹之进行曲》似乎正是脱胎于潘自己的祖国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并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但之后革命各派之间出现了相互对立,政权几经更迭,最终波旁王朝得以复辟——这与《蟹之进行曲》的故事脉络是何其相似?而颇为有趣的一点是,在“法国大革命”初期胜利后首先掌权的革命派别名叫“吉伦特派”,但后来因为政策原因被迫下台,而“吉伦特”这个名字正是来自于其主要领导人的故乡——吉伦特省,而吉伦特正是Gironde的音译,它的另外一种翻译就是我们在《蟹之进行曲》中看到的“纪龙德”,也就是说,这些纪龙德方蟹与真实历史中的“吉伦特派”或许真的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不知这是否是作者的有意为之。

一副描绘“法国大革命”的油画作品

事实上,《蟹之进行曲》所隐喻的并非只是“法国大革命”而已,它所揭示出的,是在人类史上随处可见的人与事,有人天赋异禀,有人振臂一呼,有人逆天改命,但也有人背叛理想,也有人贪得无厌,也有人自甘堕落,看似写蟹实则写人,蟹性即人性,蟹的进化对标人类的进步,蟹的反抗对标人类的抗争,蟹之间的相互斗争对标人类无休止的战斗,而蟹对“光”的追寻则对标人类对“神性”的永恒觊觎,而方蟹们最终惨遭屠戮几乎灭族灭种的结局,不正是潘向人类的自我膨胀与贪得无厌所敲响的警钟么?

《蟹之进行曲》的结尾极为讽刺,早已逆天改命的两只方蟹领袖却成为这片海滩中最后仅存的两只方蟹,回归到了开篇时的场景,虽然他们早已成为了“进化论”上的赢家,但最终还是没能改变自己的“困境”。或许潘想告诉我们的是,“困住”我们自己的,并非是我们的力量,而是我们内心的欲望,或许力量让我们变得强大,但欲望则会削弱它,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真是对人性莫大的讽刺。

极具讽刺意味的结局当绘画告别了纸和笔

《蟹之进行曲》的画风非常独特,色彩清雅、笔调轻松,给人一种非常放松的闲适感,潘运用了许多大面积无勾线的色块来组成画面,而“卡通化”的角色造型又刻意地营造出了一种“不真实”感,——仿佛时刻在提醒着读者们,这是一则远离现实世界的“幻想”故事。因而,这种看似明快的画风与其深刻的哲思内涵之间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这一点上,《蟹之进行曲》似乎是遵循了一些寓言故事的创作手法,把深刻的道理隐藏在平淡轻松的语言/画风之下,让读者带着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预判去进行阅读,然后当读者领悟到其间的深刻意义时,这种巨大的反差感往往会加重他们的震撼感。

非常卡通化的角色造型

《蟹之进行曲》之所有拥有如此独特的画风,是因为阿尔蒂尔·德·潘的创作手法和绝大多数漫画创作者都不同——尽管电子绘画设备的出现已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纸+笔”的漫画创作模式,但是像潘这样完全摈弃纸笔的创作者依旧是少数。很多创作者虽然使用的是电子设备进行创作,但“绘画板+数位笔”的电子组合其实还是“纸+笔”组合,只不过升级迭代为电子设备而已,而潘的创作模工具却是“键盘+鼠标”,他的所有创作全部在电脑上进行,借用矢量创作工具Illustrator以矢量图的形式完成了《蟹之进行曲》全部三部曲的创作。

所谓的矢量图,其实是一个电子图像概念,与位图相对应。简单来说一下两者的区别,所谓的“位图”,也叫点阵图像,我们平常在电脑上接触的大部分图像都是“位图”,比如我们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大多数漫画的电子版,位图是像素组成的,许许多多不同颜色的像素点共同组成了一副位图,当我们最大程度放大图像后,我们便可以看见赖以构成整个图像的无数单个方块(即像素点),而如果图像的分辨率较小的话,那么放大后的图像就会失真;而矢量图则用几何特性来绘制的,通过一个一个相互连接的锚点来组成图像,我们平常所见到的很多标识、图标都是以矢量的方式进行绘制的,矢量图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无限放大而不失真。矢量图一般用于排版和设计,在各个设计行业中(尤其是广告业)运用广泛,但将其用于大体量漫画创作的人非常少。《蟹之进行曲》最终所呈现的画面非常独特,所有画面都非常干净利落,而这也与潘本人的职业生涯有关,他最初学习的就是矢量制图,在成为漫画家之前,他曾在法国知名广告机构任职,服务过许多知名品牌,为这部书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经验。

矢量图与位图的简单对比

除了独具个人特色的画风之外,配色也是《蟹之进行曲》不得不提的特点之一。与位图相比,矢量图在颜色层次的表现上相对较弱,无法表现层次丰富、明暗交替、颜色复杂的图像,因此潘在处理颜色时,摈弃了颜色的复杂层次感,转而贯彻“简即是美”的理念去追求颜色之间的相互搭配,时而冷淡时而热烈,力图用单纯的颜色搭配去达成一种纯粹的美感。在潘的创作理念中,颜色还会与故事的气氛渲染息息相关,往往可以不拘泥于常法,必要的时候可以突破常规,光是主角方蟹,在书中就出现了白、蓝、绿、褐、红等多种颜色,比如在故事的后半段,已经进化为“海滩霸主”的方蟹们在洞穴中集会商讨下一步“再进化”,原本弱小的方蟹摇身一变成为了“赤红色”,嚣张跋扈的气氛呼之欲出。

《蟹之进行曲》的色彩搭配非常舒服登上“蟹之帝国”权力顶端的吉他和月亮中文引进版的惊喜与遗憾

对于引进的中文版《蟹之进行曲》而言,世图可以算是交上了一份比较令人满意的答卷,无论是翻译、嵌字、修图以及纸张的选择上都看得出用心,尽管有一些标点、错字上的小瑕疵(个人看法),但在整体素质上比较上乘,算得上是一套诚意之作,惊喜要远大于遗憾。

惊喜方面,最为出人意料地应该算是一次性推出了全系列三本,这在以往的欧美引进漫画中是非常少见的,对于对此书感兴趣的读者而言,这无疑是重大的利好,省去了中间焦躁的等待环节(毕竟跳票的事情经常发生)。除了推出速度之外,《蟹之进行曲》带给我们的惊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装帧、本土化和翻译。

装帧方面:大开本精装几乎是法语漫画的标准配置,这也是漫画在法国受优待的具体体现之一。国内引进的欧美漫画在这一点上基本都保持了漫画的原貌。此次的《蟹之进行曲》同样保留了大开本精装的配置,平摊无压力,跨页大图的表现力非常好。而装帧方面表现最好的地方应该是内页纸张的选择,引进版所选用的纸张手感和颜色的表现力都非常好,应该是采用了成本较高的特种纸,而不是普通的铜版/哑粉纸。书脊部分的胶合也比较硬挺,我翻阅了三遍之后,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倾倒现象,相较之前有了不小的进步。

《蟹之进行曲》在装帧方面非常精良

本土化方面:我所谓的“本土化”主要是指书中图像型文字元素的本土化,主要包括中文标题设计、背景文字汉化和拟声词汉化几个部分,这一部分一直都是引进漫画的短板所在,之前很多引进书目都不注重这些细节,标题部分往往无视原版的设计元素而草草地用常规字体替代,而背景文字和拟声词则往往不予处理或者粗暴地直接叠加于原文之上,使得整体美感大打折扣。世图在这方面向来非常下功夫,之前的《棕色的世界》也是做了很多的本地化设计,很多细节都以中文面貌呈现出来,此次的《蟹之进行曲》也秉承了这一优良传统,不再仅仅止步于对白排版,而是做了很多的美术设计工作——中文标题结合原版风格进行了重新设计,而背景文字和拟声词也都基本做了非常完善的嵌字设计,让整个阅读过程变得更为顺畅,视觉效果也做得非常好。

《蟹之进行曲》的标题设计基本保持了原作的风格,但也加入了一些独有的元素《蟹之进行曲》中很多细节之处都做了本土化处理

翻译方面:对于引进漫画而言,翻译的水平往往决定了读者的阅读体验。而《蟹之进行曲》这部充满哲思的作品,无疑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语句的通顺之外,更是要对其间的哲思拿捏得当、理解通透。《蟹之进行曲》的译者张怡,是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法国文学专业本硕博,在语言融汇和文学品味上都功力不俗,而她之前翻译的《拉比的猫》同样是充满哲学意味的法语漫画,其哲学深度较之《蟹之进行曲》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她确实是此书译者的上佳之选。而最终的成果也印证了这一点,《蟹之进行曲》整书的翻译非常流畅,没有翻译腔,而由译者撰写的前序也对此书进行了非常深刻而到位的解析,对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充满哲思的优秀作品很有帮助(但个人认为,这篇序作为后记放在第三册的末尾会更好些)。

然而,尽管出版方拿出了足够的诚意,但仍然有个别大意之处,出现了一些不易察觉的小瑕疵,虽然对于阅读体验并没有太大影响,但对于某些有完美主义心结的读者(比如我)而言,还是略微有些遗憾的,这些小瑕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标点和错字。

标点方面:在我看来,中文标点的使用是《蟹之进行曲》中相对较大的问题所在——许多地方的标点应用存在不严谨、不正确的现象。首先是不严谨,虽然张怡的译文非常通俗流畅,但在个别语句中,却因为缺少标点的分割而导致了整个句子的阅读口感出现了失衡,比如第二册89页右下的一句话——“啊,必须承认对于这些有四亿年恋爱技巧课要补的螃蟹们而言,这位‘小鳎’还有‘塑料袋’已经干得很不错啦…..”——“必须承认”与后面所接的由“对于”所引导的从句之间应该有逗号进行分割,否则在阅读的节奏感会出现问题。书中还有一些类似的情况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标点使用的第二个问题是不正确,有些有“吹毛求疵”之嫌的就不说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第二册92页右上部分的一句话——“……眼下他正在拍摄一部名为‘螃蟹的威胁’的纪录片……”——其中引号(文中为双引号)应该使用书名号,虽然在法语语法中是没有书名号概念的(一般用引号或斜体来表示),但在中文语法中,电影名称还是需要用书名号标注出来的,这里应该是使用错误。在《蟹之进行曲》中类似的标点纰漏情况并不少见,这也算是此次引进版的白璧微瑕了。

错字方面:错别字向来是出版物最难避免的问题,《蟹之进行曲》在错字方面控制得非常好,足见编校地非常认真负责,我仔细研读三遍之后,全书几乎没有任何错别字,仅在最后一页的献辞中出现了一个不易察觉的问题——把“水浑得很”写成了“水混得很”,虽然“混”字和“浑”字在二声读音时有部分义项是互通的,比如在表示“全部、整体”义项时,“混然一体”等同于“浑然一体”(但习惯上一般使用后者),但在表示“污浊”义项时,还是要使用“浑”字,而不能用“混”字。

此外,相信很多读者在看完之后都会冒出一个疑问来——为什么生活在海滩的“方蟹”会被称为河蟹(纪龙德河蟹),它到底是淡水蟹,还是咸水蟹,继而怀疑这里会不会是另一处误译?其实这种疑惑是由于我们对法国地理的不熟悉而造成的,《蟹之进行曲》的故事发生在纪龙德河岸(即吉伦特河),而纪龙德河则是一条入海河,直接流入大西洋,跟天津的海河直接流入渤海是一个道理,因此,故事的主角“方蟹”确实是生活在“海滩”上的“河蟹”,如果此处加一处编者注释的话,相信会更容易打消读者的疑虑。

“黑化”后的纪龙德河蟹从海滩出发前往“发光之地”寻求进一步进化

对于引进版《蟹之进行曲》的评测大概就到这里了,最后再说回开头讲到的“成人化漫画”的问题,其实对漫画抱有偏见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即使是漫画业发达的北美市场都还没有消除这种偏见,更遑论漫画刚刚兴起的国内市场。

曾有人问我说,你觉得图像小说在国内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我的回答就是“偏见”,这种偏见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会阻碍读者去主动接触这类优秀作品,而是会影响到创作者们的创作激情,让他们感觉自己不应该去创作那些“没市场”的成人化作品,转而去创作一些“快速且廉价”的低劣作品。如今随便点开一个主流的漫画网站,映入眼帘的绝大多数作品都充满了各种低俗元素,内容更是一股浓浓的三流网文味儿,这跟我们想象中的“漫画”完全不同,那些给人力量、给人梦想、让人深思、让人神往的漫画根本无从寻觅,真是让人莫名的心痛。真心希望,随着《蟹之进行曲》这种优秀漫画作品的引进,可以对国内的漫画创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改善漫画阅读氛围,为真正优秀的作品留出一席之地。

/完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三只螃蟹的宿命消亡史蟹之进行曲1书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生命是一种轮回句子

生命是一种轮回句子

树叶,题记,宿命,弱势,生命,进行曲,注定了

2007-01-05 #短篇故事

宿命轮回永生书评

宿命轮回永生书评

方寒,永生,命运,黄泉,作品,世界,宿命,神机,主角,个人,天地,色彩,作为一个,永生之门,那么多,我们的世界,章里,都会,主题,人物,人心,人力,命题,原因,作者,关键词,小人物,天地间,地位,大帝

2020-07-02 #经典故事

打破宿命的轮回故事生灵书评

打破宿命的轮回故事生灵书评

狐仙,任氏,人性,原则,故事,宿命,拳脚,河南,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年有,贾平凹,个人,下场,一身,一面,中年男人,中国,命运,后人,妇女,地方,女妖,性格,情人,意义,本心,有性,本领,本性

2020-07-03 #长篇故事

螃蟹的故事政治学书评

螃蟹的故事政治学书评

螃蟹,专著,吃螃蟹,示意图,研究,甲乙丙,学员,聪明人,理想,社会,精神,亚里士多德,刘仪伟,扬扬,柏拉图,苏格拉底,黄儿,发现了,自我检讨,动物,个性,不稳,上帝,兴趣,书名,临睡前,交界处,党人,关系,勇气

2020-06-10 #小故事

螃蟹的故事政治学书评

螃蟹的故事政治学书评

螃蟹,专著,吃螃蟹,示意图,研究,甲乙丙,学员,聪明人,理想,社会,精神,亚里士多德,刘仪伟,扬扬,柏拉图,苏格拉底,黄儿,发现了,自我检讨,动物,个性,不稳,上帝,兴趣,书名,临睡前,交界处,党人,关系,勇气

2020-07-09 #长篇故事

螃蟹的故事政治学书评

螃蟹的故事政治学书评

螃蟹,专著,吃螃蟹,示意图,研究,甲乙丙,学员,聪明人,理想,社会,精神,亚里士多德,刘仪伟,扬扬,柏拉图,苏格拉底,黄儿,发现了,自我检讨,动物,个性,不稳,上帝,兴趣,书名,临睡前,交界处,党人,关系,勇气

2013-04-13 #故事阅读

螃蟹的故事政治学书评

螃蟹的故事政治学书评

螃蟹,专著,吃螃蟹,示意图,研究,甲乙丙,学员,聪明人,理想,社会,精神,亚里士多德,刘仪伟,扬扬,柏拉图,苏格拉底,黄儿,发现了,自我检讨,动物,个性,不稳,上帝,兴趣,书名,临睡前,交界处,党人,关系,勇气

2008-03-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螃蟹的故事政治学书评

螃蟹的故事政治学书评

螃蟹,专著,吃螃蟹,示意图,研究,甲乙丙,学员,聪明人,理想,社会,精神,亚里士多德,刘仪伟,扬扬,柏拉图,苏格拉底,黄儿,发现了,自我检讨,动物,个性,不稳,上帝,兴趣,书名,临睡前,交界处,党人,关系,勇气

2013-11-20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