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 谈其所获成就 离不开这“2个力”

时间:2020-04-29

然而在众多热搜中,有这样一个名字从2015年开始,逐渐的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提示:本文共有 243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在这个信息快速更迭的时代,想必你一定感受过“哪有热搜,哪就有我”的好奇与热情,娱乐明星的私生活往往是最引人注意的。然而在众多热搜中,有这样一个名字从2015年开始,逐渐的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她不是靠奇闻异事,也不是靠花边新闻,而是因为她一生的热爱与对生命的贡献,这位名人有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屠呦呦。她为什么会获得那么多成就,得到无数人的钦佩,很大的原因是源自于“2个力”。

屠呦呦是谁?获得哪些成就?

屠呦呦出生于有“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之称的浙江省宁波市,因为是独女,从小就获得了家人的宠爱。可原本幸福的生活在她16岁时却被打破了,肺结核的到来使屠呦呦不得不暂时放弃学业。然而命运往往会给人惊喜,虽然她深受病痛的折磨,可却让她发现了医学的奇妙之处,1951年她成功地考进了北京大学医学院,成为了一名药学系的医学生,特别是对植物学,产生了深深地兴趣,从而与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

屠呦呦的成就真的是不胜枚举。1969年,屠呦呦开始对疟疾进行研究,寻找可以有效解决病症的药物,终于在1971年发现了青蒿对抗疟的神奇作用。这中间她当过“小白鼠”,和老药农学习过中药鉴别,得到过300多次的否定答案。现实从未击垮过她追寻科学的脚步,她这一生都在为了抗疟而努力,而奖项就是最好的证明1992年,她获得“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三年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在2015年时,更是获得了世界的关注。屠呦呦成为了我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科学家,这个最具重量级的奖项,是中国正在不断进步的最好证明,也是对她一生的努力最大的认可。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谈其所获成就,离不开这“2个力”

一、超强的阅读能力

根据《甬上屠氏家谱》所记载,屠呦呦的祖上每一位都是非同一般的思想先进,学识丰富。屠呦呦的父亲屠濂规从小热爱读书,并且总上山采药。这对屠呦呦孩童时代带来了深深的影响。从她幼年起,父亲的书房总能看见她小小的身影,虽然年龄的原因,可能对书籍的内容不能完全读懂,但是有关中医药方面的书籍却让屠呦呦深深入迷。

大家都知道中药材的书籍,例如《神农本草经》往往都会配上植物的图片或画像,这对她的阅读能力产生了极大的帮助。上学期间,屠呦呦虽然成绩不是出类拔萃的,但她从小热爱读书的好习惯与其从小与父亲上山采药的经历使屠呦呦顺利的考入了北京大学医学院。

二、思考力

屠呦呦获得了今天的成就,与她热爱读书,喜欢思考是分不开的。如果一个人只是死读书,而没有自己的想法,那么这一生都将平淡无奇。1969年,屠呦呦加入了“523”项目,走上了抗疟研究之路。对于这样一个世纪难题,研究的过程想象不到的艰难。她们经历了300多次研究失败,一次一次的答案浇灭了研究人员的热情,只有屠呦呦一个人始终坚持信念。

她一遍一遍的翻阅医书,去药材公司学习,当药物实验的“小白鼠”,去认真的思考哪里出了错,应该怎么办。终于皇天不负有人,她在古籍《肘后备急方》中思考出了答案,青蒿!正是因为屠呦呦的不懈坚持,与其强大的阅读思考能力,才让她找到了最终的方向。

现在的各位家长们总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妈妈肚子里就开始胎教,给孩子买各种图画书籍。作为父母,也许不求孩子未来多么富有,但是却希望他也不是碌碌无为,要做一个有思想、不盲从的人。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与思考能力是特别重要的方式。那么你知道如何练就孩子的阅读能力和思考力吗?

如何练就孩子的阅读能力

1、父母的言传身教

老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因为年龄的原因不知道对与错,更多的是对周围人进行模仿。越是这种时候,父母就越应该以身作则。不要光让孩子自己读书,要陪伴孩子共同阅读,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就像屠呦呦一样,父亲对她的影响决定了她的一生。

2、走进孩子,发现孩子的兴趣

生活中,父母不能盲目的去买各种书籍,孩子很可能不爱看,看几眼就扔在了一边。这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毫无作用的。父母应该在生活中去寻找什么是孩子感兴趣的方面,什么会引起孩子的阅读欲望。之后再去购买相关书籍,让孩子带着好奇心,自愿的、开心的去阅读,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3、睡前故事,阅读习惯的培养

根据科学家的不断研究,发现睡前故事对幼儿的大脑起着促进的作用。每晚睡前让孩子看看睡前故事,不仅对孩子有安抚的作用,还可以培养一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现在的科技发达,网络上儿童故事真的是很多,可以直接放给孩子听,当然如果您想自己讲给她听,那真的就再好不过了。著名的央视主持人董卿,无论工作多么辛苦,都会坚持每晚睡前和孩子阅读一小时。

如何练就孩子的思考力

1、走进大自然,贴近生活

孩子的想象力总是让人意想不到的,他们永远保持着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如果爸妈妈妈在这个时候加以引导,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数不清的好处,比如在日常生活中问孩子这个是什么呀,为什么会这样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孩子去观察、去认识,去回答,从而锻炼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虽然她们表达的可能不是那么深入,但是只要从小培养,那么她们的未来指日可待。

2、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培养孩子逻辑思维的能力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很多父母对孩子都很溺爱,什么事情自己能做的就绝不让孩子动手。这在一定程度来讲不是爱他而是害他。孩子在这种氛围之下,会越来越懒得动脑去思考。生活中,应该培养孩子独自动手的能力,家长不要去帮忙,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增强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方式,可以选择孩子喜欢的游戏入手,比如数独、解谜类的思维锻炼游戏!

3、科学思维的锻炼

吴成军在《青少年的科学思维研究》一文中,提出了科学思维的重要性,对科学思维进行锻炼,有利于培养孩子发现真知,尊重历史,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可以培养其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可以带着孩子阅读百科全书,做一些简单不危险的科学实验,带着学习的思考去认识知识,发现未来。

正版十万个为什么幼儿版全套8册彩图注音科普绘本2-3-4-5-6岁¥26.8淘宝月销4985购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 谈其所获成就 离不开这“2个力””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屠呦呦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中国才女

屠呦呦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中国才女

屠呦呦,中国,青蒿素,奖项,诺贝尔,医药界,团队,科学家,红斑狼疮,宁波人,拉斯科,领军人物,中国中医科学院,呦呦,发现了,中医,三无,中医药,中医界,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功臣,典籍,全世界,功绩,医学奖,博士学位,原虫,发表意见,媒体

2017-12-24 #经典故事

《人物·故事》 20191015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

《人物·故事》 20191015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

屠呦呦,共和国,勋章,卡罗琳,习近平,发现了,视频,简介,主席令,团队,医学院,人物,抗疟,瑞典,故事,节目,获得者,难题,主要内容,宣布将,国家主席,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解决了

2020-05-06 #经典故事

阿U漫说诺贝尔获奖者故事:屠呦呦与青蒿素在线阅读

阿U漫说诺贝尔获奖者故事:屠呦呦与青蒿素在线阅读

屠呦呦,女士,呦呦,孩子,梦想,疟疾,足迹,青蒿,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青蒿素,诺贝尔,中一,学生时代,阿优,授人以渔,华人,中药,乐趣,动漫,兴趣,创造力,原型,家长,成长史,形式,年少时,引路人,思维,成就,漫说

2020-09-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白喉的攻克及第一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故事

白喉的攻克及第一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故事

细胞,研究,博士后,教授,实验室,病毒,工作,杀伤细胞,瑞士法郎,洛桑大学,苏黎世大学,医学院,职务,外科医生,巴塞尔大学,同位素,学位,堪培拉,孩子,无奈,澳元,诺贝尔,科学,游子,人们,作用,原理,外科,基金会,复合物

2019-07-15 #故事阅读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传奇故事:全两册最新章节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传奇故事:全两册最新章节

书籍,菜单,代金券,余额,微信,差价,支付宝,章节,支付,中间区域,上一章,可使用,目录下

2016-03-22 #故事大全

科学游子——199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Zinkernagel的故事

科学游子——199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Zinkernagel的故事

细胞,研究,博士后,教授,实验室,病毒,工作,杀伤细胞,瑞士法郎,洛桑大学,苏黎世大学,医学院,职务,外科医生,巴塞尔大学,同位素,堪培拉,学位,孩子,无奈,澳元,诺贝尔,人们,作用,原理,外科,基金会,复合物,大夫,工资

2007-07-23 #故事阅读

科学游子——199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Zinkernagel的故事

科学游子——199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Zinkernagel的故事

细胞,研究,博士后,教授,实验室,病毒,工作,杀伤细胞,瑞士法郎,洛桑大学,苏黎世大学,医学院,职务,外科医生,巴塞尔大学,同位素,堪培拉,学位,孩子,无奈,澳元,诺贝尔,人们,作用,原理,外科,基金会,复合物,大夫,工资

2010-04-08 #故事会

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巴拉尼的励志故事:残疾后的成就

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巴拉尼的励志故事:残疾后的成就

巴拉尼,耳科,工作,父母,维也纳大学,成就,试验,波利兹,诺贝尔生理学,罗伯特·巴拉尼,医学奖,儿子,亚当,获得者,残疾,小脑,生理学,有关,励志故事,眼球震颤,出生于,大学医院,发表了,健康人,中学,专业,一生,事务,任务,内耳

2020-07-03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