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关于中外名人故事大全

时间:2020-04-27

中外名人故事优美段落

提示:本文共有 258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中外名人的里有许多给我们可以学习的东西,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事迹、品德。 关于中外名人故事篇一 张衡,东汉建初三年出生在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县的石桥镇。他的祖父张堪做过太守,为官清廉。父亲早逝,因此张衡家里很贫穷。张衡从小就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很早就闻名乡里。

据史书记载,他10岁时就 能五经贯六艺 ,过目成诵。他兴趣很广泛,常常涉猎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而且写得一手好辞赋。

一天,张衡从一本诗集里读到四句诗,描述了北斗星在各个季节傍晚时的变化: 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他觉得这太有意思了。天上的繁星闪烁,有的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们的运行义各有怎样的规律呢?这简直是太美妙了。于是张衡根据诗的内容又参考别的书籍画成了天象图,每夜只要是没有云彩,他就默默地对着天象图仔细观察着夜空。广漠的星空有多少难解之谜呀,他观察着、记录着、思考着,他的脑袋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充满了五颜六色的幻想。后来,他终于确认那四句诗里描述得不够准确,事实上斗柄早春指东北,暮春却指东南。

少年时代对日月星辰的观察,激发了张衡努力探索天文奥秘的决心。后来他两度出任中央政府专管天文的太史令,在这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渴求知识的张衡总是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不满17岁时,他辞别父母独身一人到外地访师求学。在古都长安,他游览了当地的名胜古迹,考察了周围的山川形势、物产风俗和世态人情。在当时的京都洛阳,他结识了不少有学问的朋友,其中有一个叫崔瑗,精通天文、数学、历法,还是很有名气的书法家。张衡登门向他求教。正是由于他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使得他在各方面获益匪浅。

张衡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最有名的发明就是 地动仪 了。那个时期,经常发生地震。有时候一年好几次。发生一次大地震,就会给老百姓和国家带来很多的伤害。

当时的皇上和老百姓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征兆,认为是鬼神造成的。张衡却不信神邪,他对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经过细心的考察和试验,发明了一个能测出地震的仪器,叫做 地动仪 。

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形状像一个酒坛,四围铸着八条龙,龙头伸向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含着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了一只张着大嘴的蛤蟆。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来,把铜球吐出。铜球掉在蛤蟆的嘴里,发出响亮的声音,就告诉人们那边发生地震啦。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地动仪正对着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来,吐出了铜球,这是报告西部发生了地震呀。可是,那天洛阳一点地震的迹象也没有,更没有听说附近有什么发生了地震。于是,朝庭上下都议论纷纷,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儿。过了没几天,有人骑着快马来向朝廷报告,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金城、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连山都有崩塌下来的。大伙儿这才真正的信服了。

张衡虽然后来在政治上并不顺利,但是,他的这些科学发明和实验在我国科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业绩。

关于中外名人故事篇二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

祖冲之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 华林学省 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 大明历 大明 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 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

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 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他从当时一本著名的数学书《周髀算经》中看到,圆的周长为直径的三倍,他就用绳子量车轮,进行验证。不想结果却发现车轮的周长比直径的三倍还多一点;量盆子圆口的周长也是一样。

经过反复计算,他认定刘徽的 割圆术 最科学。但刘徽只算到小数点以后两位,他决心继续算下去。

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 千里船 ,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chōng米碾谷子,叫做 水碓du 磨 。

祖冲之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天家。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用祖冲之的名字命名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用以表达对他的敬仰和纪念。

关于中外名人故事篇三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 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 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 哇 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关于中外名人故事大全”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外名人故事大全

中外名人故事大全

晏子,齐国,晋国,楚国,齐庄公,历史名人,身高,子曰,管仲,齐景公,故事大全,事情,国君,司马迁,孔子,晏平仲,晏子果,齐灵公,相国,三君,人们,三朝元老,严重性,印记,侏儒,人才,任务,军队,史书,发兵

2020-05-04 #故事大全

中外名人故事大全

中外名人故事大全

晏子,齐国,晋国,楚国,齐庄公,历史名人,身高,子曰,管仲,齐景公,故事大全,事情,国君,司马迁,孔子,晏平仲,晏子果,齐灵公,相国,三君,人们,三朝元老,严重性,印记,侏儒,人才,任务,军队,史书,发兵

2020-05-26 #小故事

中外名人故事大全

中外名人故事大全

晏子,齐国,晋国,楚国,齐庄公,历史名人,身高,子曰,管仲,齐景公,故事大全,事情,国君,司马迁,孔子,晏平仲,晏子果,齐灵公,相国,三君,人们,三朝元老,严重性,印记,侏儒,人才,任务,军队,史书,发兵

2020-05-28 #小故事

中外名人故事大全

中外名人故事大全

晏子,齐国,晋国,楚国,齐庄公,历史名人,身高,子曰,管仲,齐景公,故事大全,事情,国君,司马迁,孔子,晏平仲,晏子果,齐灵公,相国,三君,人们,三朝元老,严重性,印记,侏儒,人才,任务,军队,史书,发兵

2020-06-18 #故事阅读

中外名人故事大全

中外名人故事大全

晏子,齐国,晋国,楚国,齐庄公,历史名人,身高,子曰,管仲,齐景公,故事大全,事情,国君,司马迁,孔子,晏平仲,晏子果,齐灵公,相国,三君,人们,三朝元老,严重性,印记,侏儒,人才,任务,军队,史书,发兵

2015-09-28 #小故事

中外名人故事大全

中外名人故事大全

李四光,故事,毛主席,中外名人,艾柯卡,博士,父亲,约翰逊,地方,妈妈,苍蝇,欧阳修,书籍,历史,苍蝇拍,李四,李仲揆,小学堂,艾柯,会议,利润,史书,批语,方向,日本,符号,直线,老板,公司,中外

2020-05-23 #故事大全

中外名人故事大全

中外名人故事大全

李四光,故事,毛主席,中外名人,艾柯卡,博士,父亲,约翰逊,地方,妈妈,苍蝇,欧阳修,书籍,历史,苍蝇拍,李四,李仲揆,小学堂,艾柯,会议,利润,史书,批语,方向,日本,符号,直线,老板,公司,中外

2020-05-26 #故事会

中外名人故事大全

中外名人故事大全

李四光,故事,毛主席,中外名人,艾柯卡,博士,父亲,约翰逊,地方,妈妈,苍蝇,欧阳修,书籍,历史,苍蝇拍,李四,李仲揆,小学堂,艾柯,会议,利润,史书,批语,方向,日本,符号,直线,老板,公司,中外

2020-05-27 #经典故事

中外名人故事大全

中外名人故事大全

李四光,故事,毛主席,中外名人,艾柯卡,博士,父亲,约翰逊,地方,妈妈,苍蝇,欧阳修,书籍,历史,苍蝇拍,李四,李仲揆,小学堂,艾柯,会议,利润,史书,批语,方向,日本,符号,直线,老板,公司,中外

2020-06-15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