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中国清朝十大名人姓名故事

时间:2020-04-24 18:36:01

相关推荐

中国清朝十大名人姓名故事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废除旧有族名诸申女真,定族名为满洲。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改年号为崇德。史称清朝;亦称为大清国、清国。那么皇太极为何要以“清”作国号呢?关于清朝国号的来历说法也不少,主要有以下六种:一种认为,在满语中“清”即“金”的谐音;第二种认为“满州”在满语中音近“曼殊”,本是佛名,意为“清之帝王”。第三种据说这里面受到了中原优秀的历史文化五行学说”的影响,皇太极虽出生在白山黑水,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打败明朝,自幼饱学汉族的文化知识,对五行学说也是颇有研究,一般认为: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它们之间相克相生,即顺次相生,隔一相克,水生木,而克火,这样依次类推。古人认为:水能够灭火,火能够熔化金属,金属制品能够砍伐树木,树木的根能够穿透土壤,土壤能够吸收水分使之消失。又认为:水能够滋润树木,木能够燃烧产生火,火能使燃烧的东西变成灰土,土里面能找到金属矿物,寒冷的金属表面润泽能够产生露水,金属融化后会变成液体。清朝原为后金,而明朝之“明”属火,火克金,努尔哈赤被袁崇焕打得大败,“焕”字也属火。随后女真族改“满族”,金国改大清国,清朝的清字是三点水,属于水系,而明朝的日月明却是火系,根据五行相生西克的理论,“满清”二字均属三点水,水克火(明),所以清朝最终灭掉了疆域辽阔的大明王朝。最后灭掉明,一统江山,改写了历史。第四种满语中的“清”与“金”发音相似,传说,当年努尔哈赤起兵不是一帆风顺,在反明的过程中落难,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部下追杀他,努尔哈赤骑着一匹大青马逃难,依靠这匹马,努尔哈赤成功脱险,由于连续的长途奔跑,大青马累死了,努尔哈赤非常伤心,抚摸着大青马说,大青啊大青,没有你就没有我啊,将来我得了天下,国号就叫大青。青和清是谐音了。第五种说法是清先与明,比如清明时节,清字就在明字的前面,所以清朝注定能灭掉明朝建立帝国。第六种是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少昊金天氏的人他称呼他的父亲为清。又把土地叫做清,胙土于清。皇上就将金国当作是少昊金天氏,所以采用“清”的国号。根据《满文老档》、《满洲实录》、《清太宗实录》等官方的资料和文字记录。目前史学界普遍认为皇太极改命为大清,是综合了当时的各种内、外因素。就主要的内部因素言,清朝在统治整个中国以前,国号为“大金”,对于汉族人来说,这样的称谓很难得到一向对金朝不满的汉族人认同,毕竟在宋朝时,金军对大宋的打击非常大,印象恶劣。“金”国号已不利于其未来的发展,更不利于安抚其已统辖的汉、蒙民族的团结。所以清朝的统治者认为,应该改变一下国号。而“满州”在满语中音近“曼殊”,本是佛名,意为“清之帝王”,是佛的化身。因此他用“清”代“金”,对笼络各族人心和进一步取代明王朝,作用都比“大金”或“后金”来得大。与此同时,皇太极还为推翻和取代明王朝大造舆论。毕竟明朝有好几百万军队,八旗兵人数跟明军对比起来少得可怜,如果再不得民心的话,更难立足。所以,清朝首领们提出了 “惟有德者乃可称天子”、“有德者受命,无德者废弃”等口号,主要是为了收买人心,为自己攻打大明找借口。而他们所说的“有德”,便含“清”的意思。从外部因素来看,“大清”国号与“大元”、“大明”的国号一脉相承,都听起来非常大气,威严,而且皇太极要想制造一种大清与大明是一脉相承的假象,让大家都知道,明朝无道,大清替天行道取代了明朝。皇太极从历史出发,结合当时的传统文化个现实基础。同时也关注了满、汉、蒙等大臣的立场。

乾隆盛世图

一、努尔哈赤

1、努尔哈赤为何被称为清太祖?一个王朝灭亡,必定有一个新的王朝诞生,因为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止过转动。明朝随着崇祯帝的死,覆灭了,紫禁城也随着更换了主人。首先来到紫禁城的是李自成和他建立的大顺王朝,不过那只是昙花一现。清军入关后,爱新觉罗氏最终成为了紫禁城的新主人。清朝在紫禁城内的第一个皇像帝是顺治帝,但在顺治帝之前,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为顺治进入紫禁城做了很多的前期工作,尤其是努尔哈赤。著名的八旗制度、满清文字都是努尔哈赤的创新。一方面,在努尔哈赤兴起之后,他的后金王朝与朝鲜、明朝的所有来往公文,都是由一个名叫龚正陆的汉人用汉文书写;而在向女真人发布军令和政令时,则用蒙古文。结果,弄得很多女真人对于后金王朝的政令、军令是既看不懂,又听不懂。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雄才大略的努尔哈赤,便命巴克什额尔德尼和扎尔固齐噶盖,开始研究用蒙古字母来拼写满语,创制了满文。而到了后来、由努尔哈赤主导创制的满文便成为了大清朝的官方语言和文字。另一方面,努尔哈赤利所创立的八旗制度成为了后来清朝入主中原、统一华夏、稳定政权的一个关键因素。其实,最初的时候,满洲人只有黄、白、红、蓝四旗。只是等到了后来,努尔哈赤不但又增添了四旗。还逐渐又增设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统称八旗。说到此,大家可千万不能小看了这个简单的八旗制度,它一下子就把后金王朝全社会的军事、政治、经济、行政、司法和宗族都联结成为了一个组织严密、生气蓬勃的社会机体。平时为民,战时为军。当然,到了满清末年,这个八旗却成为了一个腐朽没落的代名词,但在当时,它绝对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管理制度。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者,他统一了女真各部落,并建立后金后来的清朝,因此也可以说他是清朝第一帝。他在有生之年并没有入主北京城,不过清朝建立后,被尊为清太祖。

2、努尔哈赤名字的含义?努尔哈赤这个名字在满语中的确是野猪皮的意思。努尔哈赤是满语野猪皮的意思。受残留于北亚的印第安文化影响,在满语中,野猪皮这个词是nuheci,因为小野猪是nuhen,在满语里n是名词原形后缀,ci是名词派生性后缀,把小野猪nuhen的n去掉换成ci就变成野猪皮了。满语词法里指代男性多用阳性音,指代女性多用阴性音,比如:haha 男、hehe 女,ama 父、eme 母、age 男孩、gege 女孩、dou 弟弟、nen 妹妹.....等。可能当初塔克世给儿子起名时本来该用nuheci,但考虑到生的是男孩,名字用阴性音结尾不大合适。于是改he为ha,又在阴性nu与阳性ha之间加了过度音r,这样就不至于绕口了,最后加后缀ci,就成了努尔哈赤。其实褒义希望孩子强壮勇敢

野猪和野牛在很多鞑靼民族和印第安人文化中与驯化后的家猪是完全区分的两种动物,野猪被视为勇猛的象征,是永不退缩的战士,用野猪给男孩子起名,和用虎,豹起名一样,是希望孩子强壮勇敢。

说法此外还有多种汉译,明朝文献多记载为“奴儿哈赤”、“佟童奴儿哈赤”、“清太祖”等;朝鲜文献多记载为“老乙可赤”、“老可赤”等;清朝文献多记载为“弩尔哈齐”、 “努尔哈齐”。民国以后逐渐通用“努尔哈赤”。《清文化与满族精神·水滴石斋前集》。

满清八旗

二、康 熙

1、玄烨这个名字又有什么含义呢? 这个名字和西洋人有什么关系?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全名爱新觉罗·玄烨。很多人肯定都或多或少知道,这位不世明君有哪些功绩。可能也觉得这位皇帝的名字有那么一点好听,至少比他弟弟福全读起来霸气得多。400多年前的紫禁城里,有一个深目高鼻的西洋人,在此自由出入达20余年之久。这位洋人,将西方最精密的西洋钟和千里镜带进这皇宫禁苑,还在紫禁城开阔的空场上为崇祯皇帝铸造过20门大炮。顺治皇帝管他叫“玛法”,“玛法”在满语里是爷爷的意思。

顺治皇帝的母亲,即孝庄皇太后,尊其为义父。他为顺治皇帝亲政游说过觊觎皇位的亲王,他是中国钦天监第一个洋监正;中国至今阴历阳历并用,他是第一个将阳历引进中国的人,为此几乎被处凌迟,但最终没有执行;他官居一品,三代荣受皇封,并且可以世袭;

康熙6岁继承皇位,也多亏他直言劝阻别的王位觊觎者。他一生未婚,笃信天主,生于泰西,殁于中土,葬于北京。他的美名在中西交通史上千秋永垂———这个人就是汤若望。康熙是1654年也就是顺治十一年出生的。就在这年的前一年,顺治皇帝赐予汤若望“通玄教师”之封号,加奉一级。3年后,也就是顺治十四年,顺治皇帝又为汤若望御撰《天主堂碑记》一文,并赐“通玄佳境”堂额。可见,在康熙皇帝玄烨出生前后的三四年间,“玄”字在顺治皇帝的心目中是十分重要的,儿子的名字里带着“玄”字,给洋“玛法”的赐物里两次带有“玄”字,这个在重大场合频繁使用的“玄”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是老庄的“玄之又玄,重妙之门”的“玄”吗?它是汤若望传授的包括天文、历法、机械以及天主教信仰在内的、为顺治皇帝深深服膺的一套学说。顺治皇帝笃信天主,生命的最后一两年改信佛教,故有五台山出家之谜。

据此推断“玄烨”之“玄”,乃汤若望所传学问之谓也。“玄烨”者乃祝愿洋“玛法”所传学问辉煌光大之意也。很多人听到玄烨的“玄”字,第一反应多半是玄妙。正如老庄所说“玄之又玄,重妙之门”。实际上大家可能都猜错了,康熙的这个玄字是和当时一种重要现象挂钩的。那就是西学东进,许多西方的传教士来到东方传教,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到东方,大大开阔了国人眼界。在顺治帝时期,就有这么一位传教士,来到大清,带来了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这个人就是汤若望。这个外国人在顺治帝时期所占的分量绝对不清,他被孝庄皇太后,尊为义父,顺治帝更是亲切的称他为“玛法”,在满语里“玛法”的意思即为爷爷。另外他还是中国钦天监第一个洋监正,他官居一品,三代荣受皇封,并且可以世袭。这个人对顺治帝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在顺治帝人生的前一大半都是信仰天主教的,在死前两三年才开始转信佛教。在康熙出生的前后几年,顺治帝经常使用“玄”这个字。顺治皇帝为汤若望御撰《天主堂碑记》一文,并赐“通玄佳境”堂额,赐予汤若望“通玄教师”之封号。所以玄烨的这个玄字不是指中国古代哲思的玄妙的玄字,而是指从西方传来的包括天文、历法、机械以及天主教信仰在内的、为顺治皇帝深深服膺的一套学说。在这个期间,顺治帝是很重视“玄”这个字的,甚至将自己儿子的名字也冠上了这个字。至于玄烨的“烨”,那更好理解了。“烨”字的基本意思为,火光,日光,光辉灿烂。也代指光明,盛大。以玄烨二字作为康熙的名字,可见顺治帝对康熙给予的美好期望。

3、康熙为何被尊称为千古一帝?康熙8岁登基,15岁擒鳌拜,19岁平定吴三桂等三藩之乱,23岁开博学鸿儒科,3次亲征准噶尔。“康熙鼎盛时期,中国的版图是1400万平方公里。他下令丈量全国的土地,绘制了中国的第一张地图——《皇域全览图》,这就给中国现在960万平方公里版图面积一个法律上的肯定。他3次亲征准噶尔,两天只吃一顿饭,就这么着平定了新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解决台独问题的皇帝。康熙本人通7门夷语,他的数学、音乐、医学、书法、诗词,都可以和当时的顶尖学者媲美。”康熙曾经下令开海禁,允许海上贸易自由往来,中国的茶叶、瓷器、绸缎,香料大批输往海外,20多年的自由贸易为当时的清政府带来了相当数额的外汇收入。康熙和俄国的彼得大帝几乎处于同一时期。康熙即位时间早于彼得大帝,去世时间又迟于彼得大帝。两个人曾经在战场上交过手,赢家是康熙。

康熙

三、乾 隆

1、乾隆的名字叫弘历,为何直到雍正继位时还称呼他为“元寿”呢? “弘”是那一辈的家谱中定的,这是康熙皇帝定下的规矩。弘字解释为“大”“扩大”的意思。“历”有很多的意思,我个人是觉得越过经过的意思或者是指过去的某个经历。乾隆皇帝的本名是爱新觉罗·弘历,按照清代宗室制度,皇子、皇孙出生后,宗人府、内务府都会及时上报皇帝并选定名字。也就说,弘历在出生时,最迟在读书时,他的名字应该早已经定好了。可是,弘历在出生很长一段时间里,居然始终未定大名。据内务府《活计档》记载,直至雍正元年,内务府上有关记载上提到弘历时仍是沿用他的小名“元寿”,而并非叫弘历。

2、雍正有六个儿子,只有弘历名字和弟兄都不相似?古代有一定文化的家族,在为后代起名时,同辈间名字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称为“字辈”。尤其是各朝代的皇室中,这样的情况更是很普遍。清朝,雍正一辈名字为胤禛、胤禔、胤礽、胤禩、胤禟等等,既用了共同的字“胤”,又用了共同的偏旁“礻”,这些名字由于有关“九子夺嫡”这段历史的文学影视作品的风靡,读者们并不陌生。到了乾隆一辈,有乾隆皇帝弘历,“和亲王”弘昼,“果郡王”弘曕(过继给了《甄嬛传》中的果郡王允礼,承袭了王位),以及三个短命的皇子弘晖、弘昀、弘时,他们都是既用同字“弘”,又同用日字旁。弘历名字里是有“日”的,只是现在我们用的“历”是简化字,古代用的是繁体的“历”。一般来说,字辈的选择都是摘自某些寓意的诗句,或者直接用一些吉利的字眼,其规律通常并不明显。

3、乾隆为何自诩为“十全老人”?乾隆皇帝曾自我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诩为“十全老人”。乾隆的十全武功是:十功者,平准格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在中国历任皇帝中乾隆帝的寿命排名第一,享年89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高寿的皇帝,他这个寿命即便放在全世界也能排在历史第二,仅次于埃及法老拉姆西斯二世的90岁。乾隆算得上一个全能、全才的皇帝,在诗词、书法、绘画等很多方面都有所贡献,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词,数量之惊人,在历任皇帝中遥遥领先,远远超过了宋徽宗赵佶和后主李煜这几位诗人皇帝。

乾隆

四、慈 禧

1、慈禧名字的来历?慈禧原名不叫慈禧,叫叶赫那拉·杏贞。17岁入宫后被咸丰帝称为懿贵妃。1861年十月初一正式垂帘听政时,启用尊号慈禧,取母仪、吉祥之意。大家都知道慈禧小时候叫做玉兰,而我们家族里,管慈禧叫做杏儿。后来慈禧入宫,她又有了其他的名号。我们时常可以见到“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的字句,既不像头衔,又不是诗句,读起来颇为艰涩,这正是慈禧太后生前所得的徽号和尊号。慈禧获得尊号的时间是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时年27岁。这一天,咸丰皇帝去世,他的儿子载淳继位的时候,慈禧与皇后同时被尊为皇太后。实行垂帘听政后,慈禧在同治元年(1862年)上徽号为“慈禧”。清朝宫廷自从进京后,一直沿用的是中原历代宫廷的旧制,也有上尊号、徽号、谥号的规定。入关后,登基的时候也称为皇帝,就是上尊号,以后不再加其他的称号,到死后再加上谥号。新皇帝登基尊称母亲为母后指皇太后,帝母新帝的生母为皇太后,尊前代的皇太后为太皇太后,都是上尊号。另外,遇到朝廷大庆的日子,还要多给皇太后在尊称上再加一些美好的词汇,称徽号。此后,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十月,因为同治皇帝载淳大婚,慈禧又加上徽号“端佑”二字。第二年的二月,因为载淳亲政,慈禧的徽号又加上“康颐”二字。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一月十五日生病,写下“朕于本月遇有天花之喜”,仰蒙西太后“调护朕躬,无微不至,并荷慈怀曲体俯充,将内外各衙门章奏代为披览裁定,朕心实深欣感。”因此决定给两宫皇太后各加上徽号两字。到了光绪二年1876年七月,因为新的皇帝即位,所以两个太后继续垂帘听政,连同上次给两太后各上的徽号,一共四字。慈禧的号上又加了“昭豫庄诚”。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因为光绪帝大婚并归政,徽号上又加了“寿恭”二字。到了这一年的三月,光绪亲政,又加上“钦献”二字。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因为慈禧的六十大寿到了,所以又加上了“崇熙”二字。而光绪在其年号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的时候病死,溥仪继位,慈禧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而谁也没想到的是,溥仪继位的第一天,慈禧就死了,所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六日上尊谥,决定原徽号的十六字不动,并按照大清的惯例,前面加上“孝钦”、后面加上“配天兴圣显皇后”为谥号。所以这个时候慈禧的全称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到慈禧去世的时候,清朝的各代皇后太后谥号也叫做皇后的谥号全称大都为十九字,有的还要少几个,如慈安太后只有十七字,惟独慈禧太后有二十五字。慈禧生前权力大过清朝的任何太后,而死后的谥号也以二十五个字独居首位。

2、慈禧那用过哪些名字?老佛爷的来历?民间传说或影视作品,一般称慈禧太后为兰儿或玉兰。可能是因为慈禧进宫后的第一个封号为“兰贵人”,很多小说笔记误以为“兰儿”是她的乳名,实则不然。据慈禧家族后人叶赫那拉·根正称,慈禧的乳名实际上叫“杏儿姑”,“姑”是满人对未成年女子的通常称呼,而“杏儿”的名字则是因为当时家中庭院种有几颗白杏树,由此,慈禧的爷爷给她起了个大名叫“杏贞”,小名“杏儿”,取义“忠贞”之意。至于咸丰皇帝初封杏贞姑娘为兰贵人,大概是因为咸丰最喜欢玉兰花,因此给她这样一个封号,以表示自己对杏贞的爱慕之意。

光绪初年,慈禧太后刚满40岁,她为了达到二度垂帘听政的目的,曾使用了种种手段,但慑于朝中有人反对,终日心中不乐。心腹太监李莲英猜知真心事,便令人在万寿寺大雄宝殿的后面建了一座佛。建成之后,李莲英速去禀告慈禧,说:“听说万寿寺大雄宝殿常常有双佛显光,这是大吉大利之兆,奴才想请太后驾临前往观看。” 慈禧听后,非常高兴,于是,捡了个吉日,来到了万寿寺。当她进了大雄宝殿,看到仍是原来的一座佛像,没有什么双佛显光,顿时勃然大怒:“明明是原来的三世佛嘛,哪来的双佛显光?” 那个时候,奴才欺骗主子是要杀头的,但李莲英心中有数,忙说:“太后息怒,请您后殿御览。”慈禧太后慢慢悠悠转到三世佛后,果见一慈眉善目的观世音坐在殿中央,此寺方丈住持,还有慈禧的文武大臣也在这里。这时,李莲英喊道:“老佛爷到。”其他人即刻跪伏高呼:“恭迎老佛爷!” 慈禧见状明白了一半儿,但她故作不解问道:“你们迎接的是哪位老佛爷呀?”李莲英他们答道:“就是迎接太后您老佛爷呀!”“您就是当今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如今先皇晏驾,新皇尚幼,国不可一日无主,臣民们请您垂帘料理朝政,您可要救庶民于水火之中啊!”一席话说得慈禧心花怒放。自此,老佛爷这个称呼便从万寿寺传遍京城,举国上下,都称慈禧为“太后老佛爷”。慈禧也就心安理得地垂帘听政了。

慈禧还有一个“亲爸爸”的绰号,这个绰号是慈禧逼着光绪皇帝叫的。慈禧为什么要逼着光绪叫她“亲爸爸”呢?原来,慈禧身为太后,却居于太上皇的地位。太上皇的位置本是皇帝父亲享有的,让光绪称她亲爸爸,她居于太上皇的地位,似乎就名正言顺了,这真是一种权欲熏心的变态心理。为此,她还找理由说,光绪是她亲妹妹生的,她妹妹的儿子,就跟她生的一样。慈禧的旨意,光绪当然不敢违拗。这样,光绪皇帝在称呼她时,不仅叫“爸爸”,还要叫“亲爸爸”。曾经在宫廷里生活过两年的德龄女士在她的《清宫二年记》中就写道,她曾亲耳听到光绪皇帝每次向太后请安时,都要说:“亲爸爸吉祥!”

3、一字万金,慈禧名字价值几何?慈禧是叶赫那拉·杏贞的尊号。尊号,即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始于唐。一般都是大臣们为巴结在世的皇帝皇后,特上书请求加封的,且可累加,一个人的尊号慢慢就多了起来。如唐玄宗的尊号是:开元天地天宝圣文神武孝德应道皇帝。宋太祖的尊号是: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到了慈禧这里,尊号制度被发扬光大。且每加一个字,每年就会有10万两白银作为津贴。英国史学家所著的《清室外纪》等书中,对此均有记载。慈禧30岁生日时,大臣们给她加了两个字。同治帝登基,加俩字。同治帝驾崩前,为表彰她协理朝政,再加俩字。40岁生日,加俩字。50、60岁大寿时分别再加俩字。光绪帝大婚时加俩字……喜事白事,庆典纪念,只要慈禧高兴,大臣们就想方设法给她戴高帽,有时候还是4个字,慈禧不好意思,还推辞掉了一批。到了七十岁大寿时,慈禧的尊号已经达16个字: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清庭规定尊号每个字10万白银,可谓一字“万”金,每年160万。根据清廷档案记载,皇太后正常的年金是黄金20两、白银2000两,皇后年银1000两,再发些绸缎貂皮之类的,但这点“工资”对掌权的慈禧来说简直是填牙缝,即便尊号津贴也不以为然,她的大头收入来自大臣、太监们送的红包。八国联军进入清宫后,查到老佛爷私人小金库的钱是1800多万两。

慈禧

五、和 珅

1、和珅为何要改名?很多人误认为他姓和,但历史上的和珅真不姓和。和珅姓“钮祜禄氏”,原名善保,上学以后才由学校的先生改名叫和珅。也就是说,他的全名应该是叫“钮祜禄善保”;后来改名字叫和珅,所以全名应该是叫“钮祜禄和珅”。后来为了方便起见,就直呼其名为和珅。“钮祜禄氏”也是满洲人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满语原来的意思是一种凶猛的动物“狼”。“狼”是满族的先世女真族崇拜的最为重要的图腾之一,女真人出于对“狼”的崇拜,所以用其做为姓氏。满族旗人“称名不举姓”本来就是一种习俗,也是他们的一种认知常识。就像欧美人姓名实在太长,一般陌生人都称呼姓,而满族人则相反是称名。所以,像爱新觉罗、叶赫那拉、钮钴禄等姓氏,除非很正式的场合,一般日常生活在都不会称呼的。满族入主中原之后,由于汉族姓氏只有单姓和复姓,而满族人的名字有时候也会很长,就算“称名”也很难和汉人沟通和交往。因此,又有了以名的第一个字“假为姓”来称呼的习惯。所以和珅虽然全称为“钮钴禄和珅”,如果放在之前还在关外的话,旗人之间也是称为和珅。而到了清朝时期,则以和为“假姓”直接后缀字号了。比如“和大人”、“和中堂”,或者“和三爷”、“和致斋”等。

2、和珅叫蜡头的由来?和珅当年在宫里当侍卫,巡夜都是从半夜开始,提着个灯笼,在灯笼里放一根蜡,然后在故宫里溜达,溜达到五更天天亮,把蜡吹灭,提着灯笼回去,这一晚上算上班结束。每天总是一根蜡进去,等到天亮的时候吹灭,就剩蜡头了。久而久之,身边的朋友就笑和珅,给和珅起外号,就叫“蜡头”,这就是和珅叫蜡头的由来。

3、和珅被称为堪称乾隆年间是最有权势的一位中堂? “中堂”一词起源于唐朝,在唐宋时期是宰相的别称,因为在“中枢省”内的“政事堂”办公而得名。到了明朝时期,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有首辅、次辅等计六人,其中首辅最为重要,虽然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清代诗人王渔洋在《池北偶谈》一书记载:“明洪武十五年设内阁大学士,翰院中设阁老座於上,而掌院学士反居其旁。诸学士称阁老曰中堂,以此。”明朝的大学士就是中堂。到了清朝,在政治制度上借鉴明朝,有一定的损益。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主持朝政,内阁大学士也就成了虚名宰相,成了朝廷给勋臣的一种荣誉官衔。由于没有实权,时间一久,这些人就不干了。后来,清朝政府为了满足这些大学士对权力的要求,往往让他们管个部。而那时清朝的京官,一般是一满一汉。就坐时,分东西坐坐,而当中是空的,这时如果有管这个部的大学士,那么就坐在中间,所以,人们又对管部的大学士都称“中堂”。时间一久,人们对管部和不管部的“大学士“都称“中堂”,并沿袭下去。中堂的品级并不统一,但不会低于正三品,像李鸿章晚年一直被称李中堂。在历史上,和珅曾官拜文华殿大学士,身兼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等十多个重要职务,堪称乾隆年间是最有权势的一位中堂。

和珅

六、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1、国藩名字来历。这个时候的清王朝像一个已经腐坏的鸡蛋,虽然内部满是因变了质而发臭的流体,但它外部仍有一层坚固的外壳,束缚着里面的腐坏,阻隔着外部的侵入。就连曾国藩这个企图进入这个坏蛋继而维护这个坏蛋的湘家农民子弟,同样被这层坚硬的壳阻在了外面。

27岁这年春天,曾国藩第三次赴京会试。在京城这个寄托着他凌云之志的地方,他熟悉的仅仅是进去两次的冷冰冰的考场和两次乘兴而来败兴而去的官道以及熙熙攘攘的陌生的京城老百姓。两次会试他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纨绔子弟凭借着坚硬的后台平步青云,而自己满腹的才学却无人赏识。

这时的曾国藩属于有一点恃才傲物那类人,尽管自己才华不是特别出众,但他坚信总有那么一天自己的才华会发出夺目光彩,现在需要的仅仅是时间。他不愿意像那些富家子弟一样,参加考试,带来了满车的金银,却只带来半点学问,天天忙活着上窜下跳,而不是踏踏实实读书。更何况,一个世代为农民的他,朝中无人可求,也无关系可托啊!

一月份的全国考试(会试),曾国藩排名第三十八,在四月份的殿试上,他仅仅考了个三甲第四十二名。按惯例,他这种成绩进不了培养上层官员的翰林院,只能到省里当个小小的县令,这样的小官对于曾国藩来说,做了就是没有出息,他梦寐以求的则是进入翰林啊。

“咱们走吧,回老家!在家等着当个小县吏吧!”曾国藩边收拾行囊边对同伴说。同伴对曾国藩这么快就放弃很吃惊。因为殿试后一、二、三甲的进士们还有一轮考试,叫“朝考”,这次考试结束后才正式结束科举生涯而进入仕途,如果这次考试十分出色的话,仍有一丝进翰林的机会,曾国藩竟然因为初试考砸了就连这次考试的机会就放弃了,真是受不了打击的人。

同乡虽然考得更砸,但还是热心帮曾国藩出注意:“咱们去求求人吧,去找找那个一面之缘但赏识你的御史劳崇光吧,他爱才又是个广泛结交的人,去求求他!”

“三甲进入翰林也不是绝对不行,只是……况且你一个农家子弟,一无靠山,二无钱财,要进翰林,难啊!”久宦京师阅人甚多的劳御史欲擒故纵道。他其实已经料定这个农家子弟并非池中之物,不如趁现在他困顿之际拉一把,做个人情。

等曾国藩全身凉个通透之后,他又改口说:“不过……他们凭靠山和钱财,你可以凭诗文啊!”

听了这句话,曾国藩像是在冰冷的冬天见到了春的阳关,浑身暖意融融。劳御史接着说:“咱们走个雅点儿的后门,你可以仿照唐科举的一种时尚——行卷,给朝中显贵投送自己的诗文啊!”

博学多才的曾国藩当然知道“行卷”这回事,他也曾想过这个,只是一方面是自己自信诗文在场中定会十分出色,另一方面是自己根本不认识朝中任何一个显贵,怎么个行卷法?现在经的劳崇光一提醒,自己隐隐约约有点后悔了。不过现在已经晚了吧。

“按常规,现在行卷是晚了,但如果你能在‘朝考’阅卷之前把诗文送到一些显贵名流之手,通过他们来揄扬,或许事情有转机。”

“老前辈的点拨使晚生茅塞顿开,我有办法按您老说的去做好这件事,还要仰仗前辈相助!”曾国藩感激地说。

朝考一结束,曾国藩顾不得吃饭,就火速把自己场中的诗文请人誊抄十分,经劳崇光帮助转送到十位大人手上。这招还真是管用,次日就听到四处有人称赞湖南曾子城(曾国藩这时的名字)文章甚是出色。说来也该曾国藩走运,这次考试的总裁穆彰阿属于同一类的人,他十分赞同曾国藩的文章的观点,曾国藩的诗文句句讲到了这位军机大臣的心坎里。更走运的是,这位权倾朝野的主考官正努力培植自己的势力,曾国藩无疑是他最赏识也最可靠的人选,他当即给曾国藩一个第三名。名单呈给道光时,穆彰阿又特地将曾国藩大为赞赏一番,道光皇帝一边听穆彰阿吹捧,一边粗看了一下曾国藩的文章,颇觉有意思,就用朱笔划成了第二名。

曾国藩就这样顺利地入了仕途,他十分感激这位主考官的知遇之恩,当晚就去拜见。穆彰阿接见曾国藩时很是热情,他先是大加夸奖一番,然后从古之立大事者不光靠的是天分说起,勉励曾国藩要一生要勤于治学,不可懈怠,日后定会大有作为。这番话说得曾国藩热血沸腾,他看到了这位恩师对他寄予的厚望,他眼含着热泪用颤抖的声音说:“大人的知遇之恩门生永远铭记,牢牢记住您今晚的教诲,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穆彰阿知道,这是这个来自农家子弟的肺腑之言,凭他久游宦场的丰富阅历,他还断定这个农家出身的年轻人一但树立这种对自己的感激之情,便会终生报答自己。那些富家出身的公子相,虽然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发起誓来指天划地,但大多呈一时热情,不能长久。

接下来,穆彰阿想考一考这个自己甚为满意的门生,试一试他究竟在政治上是怎样一套看法。于是,他就就海疆英夷之犯让曾国藩谈谈自己的看法。曾国藩深知这个权倾朝野的军机大臣其实在对外来侵犯一向是怀柔,为此还得到不少强硬人士的讥讽。在那些对外强硬的人面前曾国藩只是附和几句,不过在恩师面前,他的对外态度是和恩师一致的。

于是,曾国藩半讨欢心半真心的说出了自己对外态度,什么君子好诋和局啊,什么不可劳民伤财啊,什么与英夷谈判啊,对内从严治理从内部消除鸦片的毒害啊等等,越说越投入,说得慷慨激昂,至情至理。

穆彰阿大为赞赏,深深相信自己没有看错人。于是就突然问:“足下的名字是谁起的?”

曾国藩说:“是门生祖父所起。”

穆彰阿摇头说:“‘子城’这个名字小气了点。若足下不介意,老夫替你改个名字叫‘国藩’,取国家藩篱之意如何?”

“谢谢恩师赐名,门生从现在起就改名曾国藩!”曾国藩没想到恩师好人竟然做到了这份上,当即跪在恩师面前,恭恭敬敬的磕了一个头。

自此,出身农家的曾国藩踏入了仕途,并在九年内实现了升十级,三十七岁便官至二品,晚年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了自清朝开国二百年来湖南第一人。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际,他自办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真是应了他的恩师穆彰阿给他取名时的寄托,真成了国家“藩篱”,挽救了垂死的清王朝。部分内容参考唐浩明《曾国藩全传》

2、解析中兴名臣曾国藩

曾国藩一生可谓是战功赫赫,忠君爱国,但却行事低调。他的至理名言:“打脱牙,和血吞!”,成为自强不息与永不放弃的标杆。他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他的家族也因其谨戒自律的家风而长盛不衰,同时他也是一位有自我见解的文学家。“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这是曾国藩一副自诫自勉书室联。上联自诫,指世事纷繁,一忙就容易出错,务必戒躁。一个“多”字下得十分贴切,避免了以偏概全的毛病。下联自勉,甘从苦来,人要吃得起苦、耐得住劳,历尽磨难才有可能成为完美之人。一个“半”字也用得很妙。曾国藩乳名宽一,读书时取名子城,字居武,后为了戒烟,改字伯涵,自号涤生,1838年(28岁)中进士后改名国藩。在曾氏家族中,曾国藩兄弟是传字辈,其派名分别为传豫(国藩)、传晋(国潢)、传谦(国华)、传恒(国荃)和传履(国葆)。曾国藩弟弟们名字中的“国”字是否是追随曾国藩而起,目前未见权威说法。想来两者应该是大有关系的。同时他的几个姐妹也都叫国兰国蕙等,其中的关系值得研究。

曾国藩是曾氏(曾子)后人。清康熙年间,皇帝御赐孔、孟、颜、曾四姓统一辈分派语,以前后贯穿不乱,全国同一。其中曾氏的派语为:“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道光年间,又续赐曾氏派语为:“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民国初年,袁世凯又以大总统名义续赐曾氏派语为:“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蔚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从事姓名和起名理论研究的杨易程在其《中国姓名学》中《中国名人姓名周易解析100例》对曾国藩从周易命理五行和五格数理角度进行了解析。命主姓名:曾国藩 出生公历:1811年11月26日22时0分北京时间,星期二。

出生农历:辛未年 十月 十一日 亥时。

才 伤 日元 伤

乾造 辛 己 丙 己 日空子、丑

未 亥 辰 亥

曾国藩,晚清中兴名臣。

从八字看,日主丙火生在亥月不得令,在年支得根,身弱以印比为用神,即八字喜木火。

国五行属木,藩属水。数理五行二木三火。数理五行力量大于名字中五行力量,因此五行十分有助于运势。

三才火火木,大吉,表示盛运隆昌。

五格数(天格、人格、地格、外格、总格)分别为13、23、32、22、44.。其中,13、23、32为吉数,22、44为凶数。五

格数最重要的是人格数为23。23是首领数、兴家数暗示数,其官职达到极品。地格为32,是富贵数暗示数。天格同人格,表示其得家庭父母助较多,事业上能得到上级提拔。地格、外格生人格,表示得外界多助。大家知道,曾国藩是湘军统率,自然要得到上级和下属的支持。

不利的是外格22、总格是凶数44,是沉浮、病难数暗示数。曾国藩在与太平军战斗中,数次投河自尽,一生有皮肤病困扰,不断受清军八旗、绿营排挤,后半生因教堂事件,名声受损。

3、六个名号如何映射曾国藩一生修行和荣辱?中国古代文人雅士通常都有很多至少两三个名号,有名有字有号,再加上外号、谥号等,一个人一生的名号往往能达到四五个及以上。曾国藩更不例外,他前后至少有6个广为人用的名号。宽一:曾国藩父亲也是读书之人。所以曾国藩的小名比较有知识水平,叫“宽一”。“宽”既指为人宽厚、大度,也指生活宽裕、富足,“一”代表古人读书人“忠诚”的理念,也可理解为为人做事,一始而终;子城:曾家长辈给曾国藩取名为“子城”。当时同学们便称曾国藩为曾子城。是取自《孟子·离娄下》中“曾子居武城”。也算是对其学业有成的寄托;涤生:涤生是曾国藩在湘乡读书时自己给自己取得号,有涤旧而生新的寓意,是曾国藩以号明志,年轻时的曾国藩身上也有同龄人一样的各种陋习,但曾国藩的优点就是善于自身,进而改变自己。“涤生”正表达了曾国藩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志向;国藩:穆彰阿给改的名,国之藩篱的意思。当然曾国藩悻然接受了,穆彰阿也从此成了他生命中的贵人,曾国藩后来在仕途上的腾飞,很大程度上得意于穆彰阿的帮助;曾剃头:是曾国藩组建湘军之初长沙老百姓给他取得外号。无疑这个外号是负面的,只因曾国藩奉行“乱世须用重典”,在长沙城打开杀戒,惩治城中匪患和参与动乱之人。这样的做法在维护治安的同时,也必然少不了冤假错案,因此被老百姓指责,称他为“曾剃头”;文正:文正,是曾国藩的谥号,谥号算是古代对一个人一生的盖棺定论。中国古代能够获得“文正”为谥号的人屈指可数。在古代,自唐朝之后,文人做官的一个愿望就是死后能够获得“文正”的谥号,这几乎成了对一个文官的最高评价。但这类谥号很难得,皇帝不轻易赐予。司马光曾说“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曾国藩能取得这样的谥号,可见他在晚清时的地位。这6个名号算是曾国藩不同时期的称谓,宽一、子城、涤生、国藩、曾剃头、文正,“宽一”和“涤生”几乎可概括曾国藩一生的修行,通过不断的反省自我,涤旧生新,曾国藩在学时和事业上一步一个阶梯走向巅峰,当他还叫“子城”时,也确实如穆彰阿所说,有点小气,此时他还都是普普通通的一介书上,而当改名为“国藩”后,曾国藩的事业进程确实在加速推进,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并成了湘军创始人,成为晚清名副其实的“国之藩篱”,并最终封为一等毅勇侯,得到最高级别的谥号“文正”。

曾国藩

七、胡雪岩

1、胡雪岩为什么叫红顶商人,顶戴是清朝用以区别官员品级的帽饰,其中又以红宝石为最高。清光绪元年1875年胡雪岩助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有功,被慈禧太后论功赏胡黄马褂、晋一品红顶戴、封布政使衔,从而有了“红顶商人”的雅号。

2、庆余堂名字的由来?“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庆余堂是由晚清首富胡雪岩出巨资创建,但为什么要起“庆余堂”这个名字呢?本来想取名“余庆堂”,无奈,秦桧当年已经用过“余庆堂”。所谓“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庆余”源自《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但是因余庆堂是秦桧的堂名,所以改为“庆余堂”,既有“积善余庆之意”,又有“衍续庆祝的含义”。胡雪岩开这个药房,是要悬壶济世,普济苍生的。自然要取名“胡庆余堂”。胡庆余堂遵循 “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以及“是乃仁术、真不二价、戒欺”的祖训。以宋代皇家药典《太平惠民和济药局方》为基础,收集各种古方、验方和秘方,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精心调制庆余丸、散、膏、丹、胶、露、油、药酒方四百多种,著有专书《胡庆余堂雪记丸散全集》传世。

3、胡雪岩的钱庄为何得名“阜康”?钱庄名字由来:“阜康钱庄“ 阜康 二字取于物阜民康物产丰富,人民安康。在晚清的历史上,胡雪岩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生于“吴头楚尾”的徽州绩溪,自幼家境贫穷,少年时就离家前往隔省的浙江杭州谋生,先后在杂粮行、火腿行、钱庄当过小伙计,这期间勤劳踏实,办事灵活的胡雪岩在业界口碑不坏。胡雪岩在十九岁那年被杭州阜康钱庄的于掌柜看中收为义子,从此结束了马拉松式的打工生涯。于掌柜没有子女,待胡雪岩视如己出,胡雪岩亦视于掌柜如慈父,所以于掌柜临终前毫无保留的将阜康钱庄传给了胡雪岩,这所钱庄价值约五千两银子,是胡雪岩人生中第一桶金。胡雪岩接手阜康钱庄后,经常清算账本至深夜,有时实在疲倦就会趴在柜台上小睡一会。某夜,胡雪岩又趴在柜台上睡着,忽然在睡梦中听到有人说话,一下子惊醒,大喊捉贼。闻声而来的伙计们在柜台下发现一名昏厥的小偷,想办法弄醒后,闻讯起来。小偷说自己家贫无以为生,从墙外翻进阜康钱庄,本以为能有所收获,谁知刚进门就看到柜台上趴着一位财神看着自己,小偷顿时被吓昏过去。此后,关于胡雪岩是财神转世的说法逐渐流传开来。

4、说法“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来历?陶朱公即范蠡,有商圣之称,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功成身退。胡雪岩是晚清大商人,也有商圣的美称。在中国称得上“圣”是很不容易的。尽管胡雪岩所处的时代离我们已经久远,但由于至今还没有人超过他,所以有“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之说。除了都被称为商圣之外,还因为陶朱公帮助越王打败了吴国,而胡雪岩也帮助左宗棠收复了新疆。

胡雪岩

八、郑板桥

郑板桥名字的由来? “板桥”的名字出自白居易《板桥路》云:“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曾共玉颜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和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杨柳枝》:“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借“板桥”二字来讽刺世态炎凉,名字与其作品、画风一致,耐人寻味。另说郑板桥名字来自其故乡江苏兴化城东护城河上有一座小木桥,这座桥始建于宋朝,当地人都称之为 “古板桥”。幼时的郑板桥,常到“古板桥”上玩耍,使他有机会接触 劳动人民,领略到大自然的美景。这小小的“古板桥”对陶冶郑板桥的性情起了相当大的作用。郑板桥长大后,念念不忘家乡的“古板桥”。他亲自题写“古板桥”3个字,并把“板桥”二字作为自己的号,自称为“板桥道人”。他在《板桥自叙》中写道:“兴化有三郑,其一为“铁郑”,其一为“糖郑”,其一为“板桥郑”,居士喜其名,故天下咸称郑板桥云。”他中进士后,自刻了一枚“二十年前旧板桥”的印章,来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

扬州八怪是指哪八怪?“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说法不尽一致。有人说是八个,有人说不止八个;有人说这八个,有人说另外八个。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因清末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李玉棻所提出的八人为准。即:郑燮(怪在传奇)、高翔(怪在淡泊)、金农(怪在才)、李鱓(怪在命)、黄慎(怪在悟性)、李方膺(怪在倔)、罗聘(怪在使命)、金农(怪在才)。

“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郑板桥,52岁才得一子,取名宝儿,对其管教甚严,从不溺爱。他在病危时把儿子叫到床前,指名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父命难违,儿子只得勉强答应。可他从未做过馒头,请教了厨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做好馒头,喜滋滋地送到床前,谁知父亲早已断气。儿子跪在床边,哭得像泪人一般,忽然发现茶几上有张信笺,上面写着几行诗句:“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难得糊涂的郑板桥画竹 “胸无成竹”论。有次,他竟在妻子背上划来划去,揣摩字的笔画和结构,妻子不耐烦说: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你老在人家的体上划什么?板桥恍然有悟:不能老在别人的体格上“规规效法”,只有在个人感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才能独领风骚。郑板桥曾题道: “吾之竹清俗雅脱乎,书法有行款,竹更要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有浓淡,书法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郑板桥擅画竹,更将款题于竹石间,以竹之“介于否,坚多节”来表达自我孤高的情操。他在《竹石》提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什么是六分半书”? 郑板桥取黄庭坚之长笔划入八分,夸张其摆宕,单字略扁,左低右高,姿致如画,又以画兰竹之笔入书,求书法的画意,最终杂楷、行、草而独创一格的“板桥体”,即“六分半书”。 清人蒋士铨说他“写字如作兰,波磔奇古形翩翩”,生动地道出了“板桥体”的特质。

郑板桥为何成为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郑板桥制定《板桥润格》,“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体倦,亦不能陪诸君作无益语言也。”还在最后附了一首诗:“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难得糊涂

九、梁启超

1、如果智者有名号,一定叫做梁启超?中国近代史大师频出,王国维、梁启超、胡适、陈寅恪、章太炎等等,可谓星光灿烂。这些大师中,能将自己的传记写成一部中国近代史,恐怕只有梁启超。历史给了梁启超极高评价,他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头衔众多,能够做很多文学常识考题,为难记忆力不好的学生。胡适说:“梁任公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曹聚仁说:“过去半个世纪的知识分子,都受了他的影响。”钱玄同说:“梁先生实为近来创造新文学第一人。”还有人说,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具有人格魅力的前三甲,他们就是梁启超、蔡元培和胡适。对于社会而言,梁启超是一流学者,是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是与时俱进的政治家。戊戌变法少不了他,辛亥革命他有功劳,反对袁世凯称帝,他是幕后功臣,新文化运动,更是没他不行。在家中,梁启超是满怀柔情的大丈夫,也是作风开明的好父亲。善任好学者。1925年,清华学校(后更名清华大学)要组建国学研究院。那一年梁启超36岁,他是清华学校的教授。陈寅恪在学术界被誉为“中国最有希望的读书种子”与此同时,他向校长曹云祥推荐了陈寅恪。英雄不问出处,清华看重学历。当时有个说法,想要在清华立足,爬也要爬到美国镀金。留英学生钱钟书说:“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然而,没有文凭,不好找工作。尽管陈寅恪在学术界被誉为“中国最有希望的读书种子”,在国外留学多年,却没有文凭。并非陈寅恪考不下文凭,而是国外没有他研习的专业。换而言之,人类大学科目已经无法阻挡陈寅恪了。但是,曹云祥似乎不知道陈寅恪多厉害,问:“陈寅恪什么学历?”“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梁启超不卑不亢。“出过何等书籍?”“也没有著作。”“无学历,无著作,何以进清华,君为难于我?”曹云祥甚为不满。梁启超郑重地说:“梁某也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曹云祥闻言惊异,遂决定聘请陈寅恪担任清华国学研究院教授。有理由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只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如果没有梁启超的知人善任,据理力争,三百年难出一位的陈寅恪,其学术生涯不会如此顺利,更难成为名扬天下的清华四大导师之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2、梁启超“任公”、“饮冰室主人”等字号的来历?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超”就有“卓越”的意思。梁启超早年起号“任公”,典出《庄子·外物》,说的是古代有一个叫任公的渔夫善钓大鱼,其钓鱼场面惊心动魄。梁启超取“任公”这样一个有气势的号,含勇于战斗,有远大抱负之意。至于「饮冰」一词源于《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原意就是比喻自己内心之忧虑。当年,梁启超受光绪皇帝之命,变法维新,临危受命,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交煎,梁启超内心之焦灼可想而知,如何解其「内热」?唯有「饮冰」方能得解。所以,他正是借「饮冰」一词,来表达自己内心之忧虑焦灼。原来,梁启超是引用庄周的话“我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欤。”1911年,梁启超从日本回国,见到当时的中国动荡不安,不愿住在北京。因此在天津的意大利租界四马路择地建屋,还聘请意大利建筑师设计,建筑形式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后梁启超再次柴右侧又添置了一座两层的楼房,取名叫“饮冰室”。

梁启超和他的孩子们

十、袁世凯

袁世凯名字的来历?袁世凯是清朝末期的历史人物,除了他的发家历程比较玄幻之外,他生活中的琐事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我们很难想象,面前这个身高一米六五,体重一百八十斤的大汉,在童年时期的状态,据说在她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袁保中在给他取名时犯了难。袁世凯于1859年9月16日出生在河南省项城县袁家寨,这一天,他的父亲袁保中娶的第二任老婆给他生下了第四个儿子,这个孩子出生时虎头虎脑,白白胖胖,袁父看了喜欢的不得了,那时候取名字是一个大事,但是袁世凯的父亲没读过什么书,文化水平有限,虽然学历类似于贡生,介于秀才和举人之间,但是还是自己花钱买来的,他之所以肯花这么多钱就是想买一个身份,提高社会地位。但是元保中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就是给这个虎头虎脑的孩子取一个像样的名字,但是胸无点墨的他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一个好名字。叫袁小四吧,没有气势;叫袁大四吧,气势是有了,但是又没有什么文采,像这样一个高干的家庭,这样一个名字未免太寒酸。可是就在这时,他接到了他叔叔袁甲三的一封家信,信中说他已经大败捻军,即将凯旋。袁保中一见凯旋二字,不禁喜上眉梢,便将凯旋的凯字单拈出来,按家谱‘保世克家,企文绍武’的排行,给儿子起名‘世凯’,袁世凯的大名从此降临于世。袁世凯名中有凯,自己并不当‘凯子’,却又是一个把常别人当凯子,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人。并按照族谱“保世克家启文绍武”给他命名为“世凯”。袁家是一个官宦世家 。他的叔祖袁甲三 ,是淮军中剿平捻军的有功名将,最后官拜总督。他的堂叔袁保恒、袁保龄,是袁甲三的长于、次子,分别官至刑部左待郎、内阁中书。他的叔父袁保庆 ,以军起家 ,曾随袁甲三半生征战 ,官至江宁盐运道。他的生父袁保中,一生没有正式出仕为官,仅以附贡生的资格捐过一个同知 ,以袁家嫡长孙身份在兄弟子侄纷纷从军征战之际,主持了袁氏家政。显贵的门第,使他在地方位列巨绅。

袁世凯绰号的来历?袁项城,因为袁世凯是河南项城人,所以被人称为袁项城;袁大头,这个绰号的由来是当时发行的银元上有袁世凯肥头大耳的形象,人们称这种银元为“袁大头”;袁宫保,这是他喜欢的一个绰号,这个绰号缘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据袁世凯的三女儿袁静雪回忆,清廷认为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和袁世凯在八国联军入侵时,三人保卫东南疆土有功,于是都晋为太子少保衔,太子少保本是一个空衔,但在封建王朝得到这个头衔是很荣耀的。所以,袁世凯很喜欢这个头衔,喜欢人称他“袁宫保”。当时袁府家中的人,包括佣人都叫他“宫保”。袁世凯另一个绰号是“洹上渔人”,这个绰号缘于戊戌变法失败后。

袁世凯年号——洪宪的来历?帝王以年号纪年,始于汉武帝的建元;终于袁世凯的洪宪。袁世凯复辟称帝的年号,经历了从“昭武——明宪——洪宪”的演变。1916年1月1日,袁世凯正式登基为中华帝国皇帝,年号"洪宪"。袁世凯取年号为“洪宪”。也就是“弘扬宪法”的意思,“洪”是帝德之大,“宪”是民主宪政。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袁世凯及其追随者妄图“利用思明覆清之心理”,“绾洪合武”。宪是为了有别于历史的王朝,因为表面上当时的政体是立宪君主制。辛亥革命以后,民国建立,五德始终本该走到了尾声。不料冒出一个袁大头又搞复辟,自己登基称帝,年号洪宪。据说这“洪宪”来源很有意思,本来最初用的年号是昭武,后来有人说这是吴三桂当年造反用过的,不吉利。于是就有高人出现,说不如用“洪宪”,明朝开国年号洪武、清朝心腹大患洪秀全、武昌起义首领黎元洪,皆带一洪字,大是吉利,于是袁氏诏准…………

袁世凯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清朝十大名人姓名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清朝十大名人姓名故事

中国清朝十大名人姓名故事

鳌拜,曾国藩,和珅,乾隆,皇帝,努尔哈赤,梁启超,袁世凯,慈禧,名字,康熙,嘉庆,胡雪岩,中国,年号,弘历,谥号,郑板桥,国号,姓氏,意思,穆彰阿,雍正,乾隆帝,军机大臣,一生,父亲,洪宪,玄烨,乾隆皇帝

2020-05-27

中国清朝十大名人姓名故事

中国清朝十大名人姓名故事

鳌拜,曾国藩,和珅,乾隆,皇帝,努尔哈赤,梁启超,袁世凯,慈禧,名字,康熙,嘉庆,胡雪岩,中国,年号,弘历,谥号,郑板桥,国号,姓氏,意思,穆彰阿,雍正,乾隆帝,军机大臣,一生,父亲,洪宪,玄烨,乾隆皇帝

2020-05-27

中国清朝十大名人姓名故事

中国清朝十大名人姓名故事

鳌拜,曾国藩,和珅,乾隆,皇帝,努尔哈赤,梁启超,袁世凯,慈禧,名字,康熙,嘉庆,胡雪岩,中国,年号,弘历,谥号,郑板桥,国号,姓氏,意思,穆彰阿,雍正,乾隆帝,军机大臣,一生,父亲,洪宪,玄烨,乾隆皇帝

2020-05-26

中国清朝十大名人姓名故事

中国清朝十大名人姓名故事

鳌拜,曾国藩,和珅,乾隆,皇帝,努尔哈赤,梁启超,袁世凯,慈禧,名字,康熙,嘉庆,胡雪岩,中国,年号,弘历,谥号,郑板桥,国号,姓氏,意思,穆彰阿,雍正,乾隆帝,军机大臣,一生,父亲,洪宪,玄烨,乾隆皇帝

2020-06-16

中国清朝十大名人姓名故事

中国清朝十大名人姓名故事

鳌拜,曾国藩,和珅,乾隆,皇帝,努尔哈赤,梁启超,袁世凯,慈禧,名字,康熙,嘉庆,胡雪岩,中国,年号,弘历,谥号,郑板桥,国号,姓氏,意思,穆彰阿,雍正,乾隆帝,军机大臣,一生,父亲,洪宪,玄烨,乾隆皇帝

20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