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请推荐一个关于中华文明礼仪生活中的故事要生活中的事例 不要典故

时间:2020-04-20

生活中关于礼仪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68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真诚友爱 真诚友爱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因此,要树立“心中有他人”的观念,与同学友爱团结.同学之间要平等待人,相互尊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平时遇见同学一定要打招呼.打招呼的方式很多,可以问好、点头、微笑、招手或喊一声名字等.要做到热情、诚恳.用你的真诚去爱别人,必然会得到别人真诚的回报. ///每位同学都需要被他人关爱,被他人尊重.首先是尊重他人人格.讥笑、辱骂、给同学起绰号,不仅伤害同学的自尊心,还侮辱了同学的人格,是低级趣味很不礼貌和很不道德的行为.其次,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每位同学的生活习惯是自幼养成的,是受家庭的教育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潜移默化的结果.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就等于对他人人格的尊重. 集体意识 每一个人都离不开集体,正像一滴水离不开浩瀚的江河大海一样.因此,我们每位同学都要有集体意识.在集体生活中,要顾全大局,遵守规章制度,不可我行我素.在你付出的同时,也将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他人的尊重. ///善于交谈 交谈是同学之间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交流可以增加同学间的了解、友谊和相互增长知识.同学们之间的交谈应该注意一些问题:1、说话态度要诚恳谦虚,要语调平和,不可装腔作势.2、交谈中力求语言文雅注意场合分寸.3、开玩笑,应注意,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不说.听同学说话时态度要认真,不得轻易打断别人的讲话,要插话或提问应选择适当的时机,若同学说得欠妥和说错了,应在不伤害同学自尊心的情况下,恳切、委婉地指出.吵架、骂人说难听话是一种无教养的行为及无礼的表现. ///借物还物 同学们经常在一起,难免相互之间借用东西,但是须谨记有借有还,即使随便用一下别人的物品,也应事先打招呼,征得他人同意. ///帮助他人 乐于助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校园礼仪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当有同学需要帮助时,应分清是非,弄明情况,如果是对的,应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助其一臂之力,忌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如果要你弄虚作假,或者是违反校纪的事,就要有正确的是非观,不可同流合污.自己需要帮助时不要强求别人,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替他人考虑.尽量不给别人造成困难,甚至带来麻烦.北京礼仪学院院长校李柠 一位母亲正骑自行车带着年幼的女儿迎面而来.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饼干掉在地上.母亲马上停下车,轻声对女儿说:“来,咱们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说着便把孩子抱下来,俩人弯腰一起去捡地上的碎饼干.就是这一普通的一幕,不由让人想起一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仔细想想,不是吗?无论这位母亲,还是将来的孩子文明素质如何,在这一细节中已有了答案.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新世纪新时代,新国家新文明”,不要让文明下,不要让文明只在纸上出现,要让它活跃在我们当中,让文明无所不在,让我们做文明的主人,让“文明与我同行”!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请推荐一个关于中华文明礼仪生活中的故事要生活中的事例 不要典故”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请推荐一个关于中华文明礼仪生活中的故事要生活中的事例 不要典故

请推荐一个关于中华文明礼仪生活中的故事要生活中的事例 不要典故

同学,文明,社会,文明礼仪,公共文明,东西,修养,功夫,氛围,列宁,人格,个人,伟人,同学们,女工,孩子,母亲,水平,生活习惯,行为,酵母,影响,教育,社会文明,好的,习惯,力量,名人,女儿,小事

2020-04-25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华文明礼仪故事——程门立雪

中华文明礼仪故事——程门立雪

程颐,程门立雪,程颢,嵩阳书院,这个故事,朱熹,杨游,程学,程颢程,和发,事儿,伊川,人们,儒学家,假睡,先生,典故,洛阳,故事,客人,成语,睁开眼,积雪,老先生,读书人,进士,宋代学者,中流传,什么时候,去世后

2020-07-06 #经典故事

文明礼仪在心间——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文明礼仪在心间——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客人,程颐,丰子恺,小陈,父亲,程颢,陈宝,老师,伊川,主人,学问,时候,生人,孩子们,嵩阳书院,先生,典故,名人,孩子,守规矩,洛阳,故事,机会,父母,进士,程门立雪,门下,回家,一只手,对孩子

2020-06-18 #长篇故事

文明礼仪在心间——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文明礼仪在心间——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客人,程颐,丰子恺,小陈,父亲,程颢,陈宝,老师,伊川,主人,学问,时候,生人,孩子们,嵩阳书院,先生,典故,名人,孩子,守规矩,洛阳,故事,机会,父母,进士,程门立雪,门下,回家,一只手,对孩子

2020-09-19 #长篇故事

中华文明礼仪故事

中华文明礼仪故事

中华文明,文化,刘方,礼仪,习俗,农业,学号,精神,生活,任何一个,悠久历史,有许多,未解之谜,着我们,许多方面,博大精深,泱泱大国,在等

2020-07-07 #故事大全

中华礼仪之美——文明礼仪小故事

中华礼仪之美——文明礼仪小故事

2020-07-06 #经典故事

中华文明礼仪故事 礼节礼仪学习民俗

中华文明礼仪故事 礼节礼仪学习民俗

张良,程颐,孔融,程颢,程门立雪,故事,燕国,郭隗,小老鼠,廉颇,侍臣,国君,梨子,嵩阳书院,下邳,曾子,天鹅,千里马,老师,老人,刘邦,列宁,有一次,孔融让梨,对方,齐国,这个故事,那老人,假睡,小猪

2020-07-07 #故事阅读

中华文明礼仪故事 礼节礼仪学习民俗

中华文明礼仪故事 礼节礼仪学习民俗

张良,程颐,孔融,程颢,程门立雪,故事,燕国,郭隗,小老鼠,廉颇,侍臣,国君,梨子,嵩阳书院,下邳,曾子,天鹅,千里马,老师,老人,刘邦,列宁,有一次,孔融让梨,对方,齐国,这个故事,那老人,假睡,小猪

2013-07-12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