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古代的计时方法 午时三刻的来历 先人的时间智慧

时间:2020-04-06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积累,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逐渐产生了各种纪时、计时方法

提示:本文共有 186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今日看点:古代的计时方法,午时三刻的来历,先人的时间智慧

远古时期,人类尚没有系统的纪时概念,最初的纪时、计事是采用结绳、刻木等方法。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积累,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逐渐产生了各种纪时、计时方法。再往后,又逐渐产生了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日、月、年组合起来纪录时间的方法,这就是历法。历史表明,世界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因为受到当时本民族天文、历法发展水平的制约,所使用的纪时方法是不相同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一下古代的计时方法。

结绳记事

地球围绕着太阳的公转和自身的自转,产生了白昼和黑夜的循环交替,《庄子·杂篇·让王》称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因此,白昼和黑夜的循环交替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于是产生了第一个纪时单位“日”。目前见到的中国古代最早的系统纪时方法是在殷商时期盛行的干支纪日法,即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互搭配,组成六十个干支单位循环往复纪日,即“干支所以配时日而用之也”

昼夜

干支纪日法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用干支纪日不会发生错误,不会造成重叠,欲查找历史日期,只要顺着干支往上推,都会准确无误。关于干支纪时的起源,古籍中有不少记述。如《史记·历书》司马贞《索隐》引《系本》说黄帝使“大桡作甲子”。《后汉书·律历志》刘昭注:“《吕氏春秋》曰:‘黄帝师大桡。’”又引“《月令·章句》:‘大桡探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日)〔月〕,谓之枝,枝干相配,以成六旬。’”然而上述说法目前还不能得到证实。

干支纪日

东汉《白虎通德论》卷八《姓名》说:“甲乙者,干也;子丑者,枝也。干为本,本质,故以甲乙为名也。”与此大致同时的王充《论衡》卷二五《诘术篇》有,“甲乙有支干,支干有加时”,“言甲乙,必言子丑”。这大致是古时所谓“干支”的原始词义。夏代有孔甲、履癸等名,似表明已用甲、乙等十进位制。古人用干支纪日、纪年,用地支纪月,还用地支纪时。地支纪时就是将一日均匀地分成十二个时段,分别用十二地支表示,即纪每一天的时辰是采用十二进位制。十二地支纪时的起源可能较晚。

地支计月

《后汉书·郎传》曰:“今月十七日戊午,徵日也,日加申,风从寅来,丑时而止。”此为汉时以地支纪时之证。十二地支纪时的次序是:子时相当于今半夜十一时到一时,丑时相当后半夜一时到三时,寅时相当于今三时到五时,卯时相当于今早五时到七时,辰时相当于今七时到九时,巳时相当于今九时到十一时,午时相当于今十一时到一时,未时相当于今下午一时到三时,申时相当于今下午三时到五时,酉时相当于今傍晚五时到七时,戌时相当于今晚上七时到九时,亥时相当于今晚九时到十一时。但时以下的计时单位,与今日不同。

西洋钟表

古代计时使用日晷和漏刻。日晷或可称日表,是利用太阳移动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但遇阴雨天就无法使用。故“一日一夜通计一百刻,每八刻二十分为一时,惟寅、申、巳、亥有九刻,皆以子午定其昼夜。”《隋书》卷三四《经籍志》记载有五种《漏刻经》,全是后汉到南北朝时之作。《说郛》所载,已无以判断是哪一部。五代马重绩说:“漏刻之法,以中星考昼夜为一百刻,八刻六十分刻之二十为一时,时以四刻十分为正,此自古所用也。”

日晷和漏刻。

北宋《虎钤经》卷七《传箭第七十六》有“每时有八刻二十分,一刻六十分,一日十二时,合一百刻。冬至前三日,改第一箭,昼四十刻(日出,辰时一刻),夜六十刻(日入,申时八刻)”,“夏至前三日,改第一箭,昼六十刻(日出,寅时七刻),夜四十刻(日入,戌时二刻)”。总计一昼夜一百刻,则每刻相当于今14分24秒,每分相当于今14.4秒。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宫集卷七《百刻》说:“历家分一日百刻于十二时,毎时该八刻六分刻之二。一说自子至亥,毎一时八刻,子、午、卯、酉四时,每一时多一刻。”与《漏刻经》之说不同。

古人以午时三刻作为正午。《宋高僧传》卷一六《唐吴郡嘉禾灵光寺法相》记载,法相“会昌元年二月十日午时三刻,告弟子清浚、清高:‘吾当灭矣。’”宋孝宗为宋高宗祝寿,“遣长奏知太上,午时三刻,恭请赴坐”。《水浒传》第四十回,宋话本《沈鸟儿画眉记》和《喻世明言》第三十八卷《任孝子烈性为神》,都有午时三刻处斩犯人的记载,似为宋制。午时三刻相当于今十一时四十三分二秒。

午时三刻

小编总结:

中国古代漏刻计时,行用了两千年以上,到了清代,随着西方钟表的输入,才被废弃。总的说来,中国古代也有十二进位制,但与十进位制相比,使用范围仍窄小得多。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古代的计时方法 午时三刻的来历 先人的时间智慧”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深度解密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 上古先人用科学的方法治理国家

深度解密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 上古先人用科学的方法治理国家

洛书,物质,伏羲八卦,河图,河图洛书,图像,变化,依次为,阴阳,关系,来表示,代表,温度,状态,规律,二进制,十进制,质变,过程,量变,阳气,阴气,顺序,伏羲,可以用,智慧,数学,能量,中华文明,万物

2020-04-11 #长篇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刺绣!一针一线 伟大先人欣赏美的智慧之花

中国传统文化——刺绣!一针一线 伟大先人欣赏美的智慧之花

刺绣,文化,绣品,湘绣,苏绣,针线,美的,十字绣,方式,绸缎,智慧之花,许多人,一针一线,出品人,仙仙,和喜,爱上,一带,丝绸,先人,人们,作品,仙气,人力,内心,原因,动起,女红,图画,图案

2020-03-15 #故事会在线阅读

现代文阅读感受汉字之美 汉字 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是先人一代代智慧的结晶 是一种神

现代文阅读感受汉字之美 汉字 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是先人一代代智慧的结晶 是一种神

汉字,中华民族,若惊鸿,到金,简简单,都会,先人,乐章,光辉,历史,姿态,境界,智慧,字体,情感,性格,形态,小精灵,形象,才能,散文,文化,晚霞,朝阳,更上一层楼,楷书,炎黄子孙,游丝,灵气,结晶

2020-06-03 #故事会在线阅读

现代文阅读感受汉字之美 汉字 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是先人一代代智慧的结晶 是一种神

现代文阅读感受汉字之美 汉字 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是先人一代代智慧的结晶 是一种神

小青虫,汉字,猪嘴,野猪,金龟子,毒气,中华民族,妈妈,茧子,安然无恙,作者,厄运,句子,形状,幼儿园,小朋友,小学生,活性炭,科学家,空气,花蝴蝶,面具,不能动,回答问题,坚持住,我一定要,是什么样子,设计成,转念一想,自言自语

2020-06-03 #故事阅读

三国成语故事:先人后己

三国成语故事:先人后己

许靖,刘备,太守,孙策,士燮,袁徽,三国志,交趾,刘璋,董卓,陈国,尚书令,主人公,争夺战,伟士,堂兄弟,成语,时间,所有人,智略,月旦评,至交,益州,英才,先人后己,任益州,士相,孔宙,牧刘璋,王朗

2019-05-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优衣库社长柳井正先人一步开启新人入职仪式

优衣库社长柳井正先人一步开启新人入职仪式

人才,日本,人生,仪式,企业,流程,终身,活动,先人,制度,序列,社长,每一页,个人,关键,劳动力,力量,惯例,新人,时间,社会,经历,风险,流动,世界第一,时间节点,社会发展,绝对是,严重不足,比日

2009-06-13 #短篇故事

在抗击疫情方面我们的先人早已作出了榜样

在抗击疫情方面我们的先人早已作出了榜样

伍连德,鼠疫,口罩,隔离,疫情,病人,四个月,措施,尸体,时间,疫区,病院,有针对性,五省,伍氏,医学博士,责任编辑,方面,先人,东北地区,临危受命,人数,作用,内波,关键,军队,后人,哈尔滨,外界,地区

2015-01-30 #小故事

故事:小伙在坟头放鞭炮 结果惹怒先人 先人鬼魂一路跟到家

故事:小伙在坟头放鞭炮 结果惹怒先人 先人鬼魂一路跟到家

张亮,张彬,纸钱,爷爷奶奶,坟前,地方,村里,火堆,鞭炮,包子,放鞭炮,母亲,瞎胡闹,筷子,老头,贡品,鬼魂,找不到,烧纸钱,庄里,一锅,中男,堆里,好东西,由家,碗水,河北,小村,中点,个头

2012-05-14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