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朗读 带你渐入佳境

时间:2019-08-09

教学目标:1、通过多形式的分层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 能够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全文。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遭贬谪后复杂的幽微难

提示:本文共有 176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形式的分层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能够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遭贬谪后复杂的幽微难言的思想感情和旷达的心境。

教学方法:

(层次性)朗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苏轼印象

师:有关苏轼,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生答。

多媒体出示:苏轼相关常识及本课写作背景。

师:今天老师就与大家一起,共同欣赏大文豪苏轼笔下这篇精美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

解题:

信息:时间、地点、事件、体裁(通过变题明确游记)

师:通过题目我们明确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那么,夜游人物是谁?他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在承天寺他欣赏到了怎样的美景?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读悟全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文,正音。齐读课文,读准。

2、选读文句,强调节奏。再读课文,读准节奏。

3、自读课文,读熟。 同桌熟读比赛。

4、去标点小组竞读。

思考:结合标题概括文章内容。(苏轼和张怀民在承天寺夜游)

师:在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之后,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

(二)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翻译文本,勾画自己有疑问的词句。

2、置疑释疑。

3、明确重点句翻译,词语解释。

4、译读全文

5、结合词义指导朗读。

6、填空背诵

师:课文结尾作者自称为“闲人”,其实,在本文当中,一个闲字,作为文眼,统摄全篇。那么,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这份“闲适”?

(三)品读课文,领悟闲情

1、默读课文

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这份“闲适”?

2、小组交流

答案提示:(1)入夜即解衣欲睡。

(2)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赏月的欣喜

(3)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漫步的悠闲

(4)结尾自称“闲人”。——人生的感慨 贬谪的悲哀 自我排遣的达观

3、师生对读

4、赏美景

(1)指名读。

(2)同桌交流赏析。

(3)班内交流。

引导生答:用比喻的手法,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倒影比作藻荇,写出了月光的空明澄澈和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表现了作者的赏月的欣喜之情。(写景句的赏析指导:修辞+内容+情感)

纵深点拨:

A、换一换,赏修辞

师:如果老师把原句换做为“庭下如积水空明,竹柏影像藻,荇交横”好不好,为什么?(比喻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有水的错觉,原文有错觉顿释后恍然大悟的感觉。同时也达到了一种以实写虚,已有衬无的效果)

b、选一选,品意境(听读)

听背景音乐,让学生选择更合适的。你认为选择哪一首较好?

(生答)

师:哦,后一首更适合这篇文章的意境,为什么?

(生答)

师: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渲染出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

c、写一写,悟感情.(写读)

发挥自己的想象,改写成几句散文化的语言。

d、比一比,

师: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写月景的诗句?

小组竞赛。(拓展读)

师:哦,自古以来,月亮,是人们心中圣洁的女神,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同学们刚才说到了那么多写月景的诗句,但是大家发现了没有,刚才我们所说的句子都含有月字,而这篇课文当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却不含一个月字,正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师:空有满腔抱负,却不得重用。但他却能抛开世俗的烦恼,忘却自己被贬的不幸遭遇,直面人生的困境。眼前,只有这片美妙空灵的世界,可见他的内心是多么地平静,纤尘不染。

“江山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份闲适又何尝不是他乐观旷达胸襟的写照呢?

课堂拓展:(拓展读)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路,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林语堂《苏东坡传》

“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无数传世杰作。” 法国《世界报》对“影响世界十大名人”的评说

师:《记承天寺夜游》仅仅84字,闲人苏轼踏着如水的月光步入了经典。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跟他们一起闲庭信步,感受那一份从容,接近那一份超脱。

配乐朗读。

课堂反馈:

同学们,学了本文你对苏轼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结语:愿我们的心灵也能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能够更加豁达从容!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朗读 带你渐入佳境”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穿越历史 体验夜游承天寺:一份关于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设计

穿越历史 体验夜游承天寺:一份关于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设计

苏轼,学生,作者,文本,重点,部分,之乐,句子,同学们,词语,检查,文章,设问,引导学生,这句话,乐者,内涵,情况,心境,文言文,文意,闲人,记承天寺夜游,主人,全文,内心世界,大意,天下,心灵,态度

2024-01-21 #综合

读《记承天寺夜游》

读《记承天寺夜游》

柏影,于中庭,张怀民,师说,怀民,景之美,易安,李白,杜甫,海棠依旧,陈情,闻弦,一江水,景美,采菊东篱,苏轼,感触,充满活力,乐者,中体,东坡,凡此种种,南国,古道,对方,天涯,吹笛,大江东去,心绪,怎会

2016-06-08 #故事大全

读记承天寺夜游有感

读记承天寺夜游有感

苏轼,黄州,张怀民,词人,生活,不近人情,于中庭,宋神宗,无竹柏,王安石,王安石变法,苏洵,苏辙,赵孟,三苏,之乐,乐者,再读,四川人,品质,地方,团练,好友,眉山,时代,所作,承天寺,日夜,时期,朝廷

2012-04-10 #长篇故事

《记承天寺夜游》:“闲”成就了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闲”成就了苏轼

苏轼,闲人,记承天寺夜游,内心,人间,黄州,张怀民,无竹柏,作者,成就,情绪,景物,积水,编者按,生活,透露出,师说,于中庭,后惊艳,怀民,张文,景之奇,柏影,林语堂,苏东坡,若想,郑若,发现了,最核心,走上了

2011-07-18 #故事会在线阅读

苏轼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月景写法赏析

苏轼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月景写法赏析

月光,积水,柏树,特点,竹子,作者,影子,比喻,张怀民,柏影,日夜,承天寺,内容,方式,月色,元丰六年,交错纵横,大概是,于中庭,怀民,怀明,无竹柏,月光下,苏轼,乐者,修辞手法,全文,庭院,地方,妙用

2013-06-28 #短篇故事

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预习与解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预习与解析

作者,张怀民,闲人,承天寺,积水,黄州,之乐,月色,月光,水草,竹子,庭院,影子,样子,柏树,苏轼,游乐,于中庭,怀民,无竹柏,元丰六年,原来是,这里是,那一夜,乐者,全文,内心,日夜,句首,境界

2018-03-05 #故事大全

河南话版古诗翻译之《记承天寺夜游》

河南话版古诗翻译之《记承天寺夜游》

怀民,张怀民,院子里,承天寺,柏树,竹子,元丰六年,于中庭,子照,无竹柏,柏影,那月明,啦啦,古诗,乐者,正文,日夜,天黑,啥意思,哪天,地方,影子,月色,月亮,起行,积水,水藻,水草,看点,照过来

2010-04-21 #小故事

我自望星朝天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后记

我自望星朝天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后记

教学,学生,课堂,一节课,作者,内容,名家,句子,字词,学校,文言文,文句,文意,文章,环节,课文,领导,部分,指导,教学环节,该怎样,上公,望星,王君,好的,语文,备课组,个人,仁智,基础

2010-02-26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