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论语》中的智慧 如何成为一个“聪明人” 为人处世大有用处!

时间:2019-04-11

但是在现代生活中,论语带给我们最多的还是在做人方面的智慧,老子的言行放到现代社会中依旧不过时,通过简洁的古文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提示:本文共有 135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被奉为“四书五经”之首的儒家经典的代表作《论语》,具有着极高的历史地位和文学参考价值。但是在现代生活中,《论语》带给我们最多的还是在做人方面的智慧,老子的言行放到现代社会中依旧不过时,通过简洁的古文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通过《论语》中的两句话来解读,孔子对于“聪明人”的定义是怎样的。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这句话里面“监”,就是“看、视”的意思;“二代”,指的是夏朝和商朝;“郁郁”,则是说是文采鼎盛的样子。所以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周朝借鉴了夏、商二代的礼仪制度,又加以整合提升,删其太过,补其不足。制度仪章都非常完备,行于朝廷,施于邦国,达于街巷,皆尽善尽美,郁郁乎文采之盛。所以孔子说:我遵从周朝的制度礼仪。

那么这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切忌别人说什么,我们就相信什么;不能用耳朵去认识事物,而要用眼睛去认识,用心灵去判断,这样才能辨别一件事情的是非对错。如果周朝的君王只是听别人说,夏商的制度很优越,便一味地生搬硬套,那么想必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只有自己亲身去认识去体会,然后根据自身的情况加以辩证的“扬弃”才能收获“郁郁乎文哉”的盛世。

子入大庙,问。或日:“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这句话讲述的是孔子在鲁国的一件事情,当时孔子在周公庙做执事。到了周公庙之后,孔子对于庙里的各种陈设、每件物品、每一个小细节都细细地询问清楚。有人便问他:“他们都说你是最懂得“礼”的人,为什么还什么事情都要问一遍呢?”孔子就回答道说:“我这么做就是“礼”呀”。虽然孔子早就在书中读过千百遍太庙,但是并不曾亲自进过太庙,见到实物和实情,当然要一件一件的确认。 儒家讲究时刻警醒戒备有自己没见过的,担心有自己没听说过的。“每事问”,是因为有恭敬严肃之心,不知道得不敢造次,知道的也不敢恃其已知而不问,要再确认一下!

孔子常说:“不要信任,要确认!”你别认为啥事你都知道了,要确认一次,是否无误。你不要认为某事我已经交代给某人了,要确认三次,交代的时候要他确认是否明白任务,中途确认一下办得怎么样了,最后再确认一次,结果达成了没有,这样才不会出问题。

谦虚谨慎,恭敬严肃,每遇事多问别人。

就连孔子这样的圣人,在面对自己不熟悉的事情的事情,都要再三确认,再三询问,以谨慎、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情,生怕自己出了什么纰漏;我们普通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学习不借鉴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始终保持着三分审慎去对待万事万物;一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可能有人会说对待任何事情都这样紧紧张张的还有什么意思。孔子一向是以最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所说出的经典语录自然是对待自己的要求。可以理解我们无法做到“圣人”那样的标准,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用高标准来激励勉励自己。毕竟人往高处走,水才往低处流,但凡是积极进取的人谁不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优秀、更好呢?

不要信任,要确认。要谦虚,要谨慎,关键在多问

通过孔子的是这两句话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道理:做人不要轻易的去信任,要反复确认,遇事要谦虚,要谨慎,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东西要多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一件事做到尽善尽美,在给自己带来好的结果的同时,也向他人传递出一种尊重和严谨吧的处事态度,这才是真正“聪明人”的为人处世之道。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论语》中的智慧 如何成为一个“聪明人” 为人处世大有用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真正的聪明人 都是这样为人处世的

真正的聪明人 都是这样为人处世的

制度,聪明人,原则,才能,聪明的人,个人,学会,能力,都会,事情,人性,人情,员工,团队,大事,差距,时间,时代,智商,黑夜,计划,发展,变化,调整,尊重别人,很多人,差多,张三,李四,西塞

2007-04-22 #长篇故事

别掏!耳屎其实“大有用处” 尤其这3点

别掏!耳屎其实“大有用处” 尤其这3点

耳屎,耳朵,外耳道,耳道,人家,干性,感觉,油性,温水,鼓膜,耳朵里,得干,全民,一侧,世界,事儿,保安,功能,呈酸性,原名,厚度,医院,听力,受刺激,双氧水,吹风机,命比纸薄,外界,地方,头球

2015-04-28 #故事大全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

孔子,主张,论语,个人,言论,思想,曾子,颜回,思想文化,仁者,态度,民族,灵魂,经典,一个国家,应遵循,中采,利仁,合当,王阳明,不幸,为人处世,儒家,仁义,人臣,人际关系,伦理,仁心,位置,信用

2010-06-09 #故事会

读故事 品《论语》 明悟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

读故事 品《论语》 明悟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

苏轼,孔子,彭明,苏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海南,论语,宋哲宗,次比,经典,为人处世,副手,好友,惠州,政敌,朝廷,雷州,怎样对待,自己不,卫灵公,多智,子贡问,施於,苏东坡,那群,使者,超时代,时代特征,成书

2009-07-22 #故事阅读

为什么越来越多家长给孩子储存乳牙?医生:关键时候大有用处

为什么越来越多家长给孩子储存乳牙?医生:关键时候大有用处

乳牙,孩子,干细胞,牙齿,家长,越来越多,价格,医生,扔到,家庭,建议,时候,父母,疾病,福音,费用,救命,家长们,盲目跟风,给孩子,让孩子,中提,上下共,国都,文章,个人,下牙,下水道,一家人,世界各地

2012-07-16 #经典故事

寓言《农夫与鹳》你听过吗?读懂这个故事对我们大有用处

寓言《农夫与鹳》你听过吗?读懂这个故事对我们大有用处

农夫,偷吃,不一样,身边的人,这个人,寓言,朋友,粮食,你身边,这个故事,对我们,大有用处,圈子,坏人,寓言故事,环境,近朱者赤,阳光,高质量,如何看待,更重要,这个世界上,这样的人,近墨者黑,一笑,索寓言,能大,都会,个人,亲人

2020-08-08 #经典故事

寓言《农夫与鹳》你听过吗?读懂这个故事对我们大有用处

寓言《农夫与鹳》你听过吗?读懂这个故事对我们大有用处

农夫,偷吃,不一样,身边的人,这个人,寓言,朋友,粮食,你身边,这个故事,对我们,大有用处,圈子,坏人,寓言故事,环境,近朱者赤,阳光,高质量,如何看待,更重要,这个世界上,这样的人,近墨者黑,一笑,索寓言,能大,都会,个人,亲人

2020-08-10 #故事阅读

聪明人和智者有什么不同?

聪明人和智者有什么不同?

智者,聪明人,表现为,人和,为人处世,人们,先天,人性,企业,头脑好,后天,命运,情况,方法论,方法,战略,方向,智慧,结果,格局,组织,经理,老板,规律,趋势,阅历,工作,管理,营销,不巧的是

2013-12-28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