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古人“追星”也疯狂 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的“疯狂粉丝团”

时间:2019-02-22

当时的人们疯狂追捧的不是明星和小鲜肉,而是他们最喜欢的诗星,大名鼎鼎的李白和杜甫就是唐代人民最喜欢的大明星

提示:本文共有 244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追星”一词虽然起源于现代,但是早在唐朝,中国就已经有了“追星族”。当时的人们疯狂追捧的不是“明星”和“小鲜肉”,而是他们最喜欢的“诗星”,大名鼎鼎的李白和杜甫就是唐代人民最喜欢的“大明星”。尤其是“诗仙”李白,他的粉丝实在是太多了,甚至连“诗圣”杜甫都曾是李白的铁杆粉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唐朝人“追星”的那些事。

唐朝第一“网红”李白

李白是唐朝的知名人物之一,自小就才华横溢,五岁能做诗,到了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诗人了。他不断吟诗作赋,名气也越来越大,后来连皇帝都知道有李白这样一个大才子,便把他诏入宫中做了翰林。李白的诗最让人熟悉了,比如那首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的《静夜思》,不知让多少人记忆犹新,人生中学到的第一首诗歌恐怕也非它莫属了。还有初中时必背的《将进酒》,又让多少人为李白那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侠士精神所感动,梦想着长大后也成为一个云游四海的侠士。

李白的诗词风格大多数以洒脱豪迈为主,读起来让人心潮澎湃,感觉人生充满了力量。而且他的性格也和诗一样,天性“放荡不羁爱自由”,唐玄宗听说他才华横溢,作诗一绝,邀请他进宫作诗。谁知李白上来就要了一壶美酒,还让玄宗研墨、高力士脱靴、贵妃递酒,旁边的宦官和宫女看得心惊胆战,生怕皇帝一怒之下杀了李白。好在唐玄宗并没有介意,李白却借着酒劲洋洋洒洒写下了一首《清平乐》,然后潇洒地离开了皇宫,只留下皇帝和贵妃在那里目瞪口呆。

这时候李白的一个狂热的粉丝——魏颢听说了这件事,他本就喜欢那种文风潇洒,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的诗,于是便发誓要做李白的“头号粉丝”。当他听说李白如此放荡不羁,把皇宫都当作平常人家一样来去自如,因此更加崇拜李白,便开始了自己的寻找李白之路。他听说李白离开皇宫以后去了江南,就从水路出发,飘荡了三千多里后终于到达江南,结果李白早已经离开。魏颢没有放弃,从此以后他只要打听到李白的任何消息,就会马上出发去找他,这一找就跨越了大半个中国,用了几年的时间,终于在广陵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李白。

李白对于这样一位忠实的粉丝非常感动,他很快与魏颢成为了知己好友,带着他一起云游四海,期间写下了很多诗,那首《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就是李白专门写给魏颢,为了感谢他的信任和赞美两个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值得一提的是,魏颢也是一个学富五车的人,他虽然没有李白那种与生俱来的诗词天赋,但是在吟诗作赋方面还是可以同李白一较高下。作为李白的铁杆粉丝,他精心地把李白创作的诗整理成了诗集,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诗,都是由魏颢整理出来的,他不愧是一位超级贴心的粉丝。

杜甫和李白,一个是“诗圣”,一个是“诗仙”,看起来好像地位不相上下,但是杜甫一直把李白当作前辈看待。杜甫比李白要小十几岁,当年李白名噪文坛的时候,杜甫还只是一个没有名气的小诗人,那时的他是李白的“小迷弟”。杜甫和魏颢一样,都想和李白成为好朋友,后来终于得偿所愿,杜甫在洛阳见到了李白,从此对李白“一见钟情”,初次见面就写下了《赠李白》,发誓要跟李白“一起玩耍”。杜甫听说李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想修仙,为了陪着李白完成心愿,杜甫干脆抛家舍业,跟着李白从河南到河北,再到山东,“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路上还遇到了落魄诗人高适,于是三个人一起快乐地寻找修仙之道,弄得蓬头垢面,完全颠覆了诗人的形象。

后来,杜甫可能觉得高适破坏了他们之间的“爱情”,于是选择了主动退出,但是从杜甫所作的《春日忆李白》、《冬日怀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等诗中,仍然可以看出杜甫对李白的“一片痴情”。杜甫甚至觉得李白是自己高攀不起的大明星,如果他知道几百年后有人用“李杜”来称呼他和李白,恐怕会高兴地跳起来,因为杜甫做梦都想不到自己可以和偶像齐名。

杜甫的“豪华粉丝团”

杜甫的诗和李白有所不同,李白生于盛世,亲眼见证了开元之治时期万国来朝和海晏河清的景象,再加上他本人性格豪放,经常仗剑走天涯,所以李白的诗大多数充满喜悦和万丈豪情。杜甫则见证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经历过“安史之乱”带来的痛苦,所以他的诗充满了忧国忧民的色彩,这与李白的诗风截然不同。但是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人就非常喜欢杜甫这种忧郁的诗词特征,他就是杜甫的铁杆粉丝之一——张籍。

正常人追星都是有底线的,顶多是狂热了一些,可张籍对杜甫的“爱”却已经深入骨髓,他居然疯狂到把杜甫的诗全部焚烧成灰,然后拌着蜂蜜吃下去。据说这样就可以把杜甫的才华全部吃进肚子里,然后就能转化到脑子里,成为第二个杜甫,写出风格同样忧郁的诗。可惜张籍对人体的消化系统不是不了解,他吃进肚子里的东西也只是让他便秘了几天,除此之外毫无作用。他对杜甫的崇拜固然感人,但是这种做法也实在是可笑。

大才子元稹也是杜甫的铁杆粉丝,只不过他们二人从来没有见过面,因为杜甫去世九年后元稹才刚刚出生。但是他对这位从未谋面的诗圣,却一直钦佩不已,当时唐朝已经逐渐走向没落,元稹每次读杜甫的诗,都能感同身受,因为两个人都是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一生饱经沧桑,所做的官最大也不过是一个八品的芝麻小官。他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了晚年,他的才华也没有能传给他的儿孙。杜甫的孙子杜嗣业知道,当世大诗人元稹非常喜欢爷爷的诗,于是他找到了元稹府上,求他为爷爷撰写一篇墓志铭,元稹欣然同意,立刻就为杜甫写下了一篇声情并茂的墓志铭,这也算是圆了自己为偶像作诗的梦想。可惜他生不逢时,因为此时杜甫已经去世五十年了。

“追星”活动从唐朝就有,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朝人“追星”的疯狂程度,丝毫不亚于现在的粉丝们,这也从某种程度上显示出了李白和杜甫的个人能力。李白生于盛唐,诗中呈现了“万世太平”的景象,文风洒脱不羁,是盛唐粉丝们的最爱。杜甫处于国家危亡之际,诗中透着深深的忧虑,也让与他处于同一时代的人感同身受。两个人的诗不仅各有特色,而且还反映着时代的变迁,因为适应了人们的喜好,当然就会被疯狂追捧。偶尔遇到一些“极端狂热粉丝”,恐怕他们也会觉得既无奈又好笑吧。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古人“追星”也疯狂 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的“疯狂粉丝团””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杜甫和李白的友谊 两人一同饮酒赋诗 真是惺惺相惜!

杜甫和李白的友谊 两人一同饮酒赋诗 真是惺惺相惜!

李白,杜甫,兖州,好友,大雁,石门,饮酒赋诗,南飞,曲海,八仙聚,亲兄弟,一家,友谊,作别,十里长亭,惺惺相惜,同床,古人,天宝,城东,外乡,小酒馆,想法,文章,文人,故事,汴州,柳树,枝丫,秋意

2010-11-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李白和杜甫的故事急~要杜甫和李白的友情故事 爱问知识人

李白和杜甫的故事急~要杜甫和李白的友情故事 爱问知识人

杜甫,李白,李杜,交谊,李杜之,影响,人们,感情,交往,叶嘉莹,王辉斌,诗中,郭沫若,双子星座,七古,五律,初识,友谊,学者,诗人,诗歌,李白和杜甫,李白与杜甫,多喜,孔子,大诗,李宽,李杜相,杜厚,林庚

2014-02-13 #小故事

李白和杜甫的故事急~要杜甫和李白的友情故事 爱问知识人

李白和杜甫的故事急~要杜甫和李白的友情故事 爱问知识人

杜甫,李白,李杜,交谊,李杜之,影响,人们,感情,交往,叶嘉莹,王辉斌,诗中,郭沫若,双子星座,七古,五律,初识,友谊,学者,诗人,诗歌,李白和杜甫,李白与杜甫,多喜,孔子,大诗,李宽,李杜相,杜厚,林庚

2016-11-07 #小故事

李白和杜甫的友情

李白和杜甫的友情

李白,杜甫,诗中,诗歌,李白诗,贺知章,谪仙人,作诗,赠李白,友情,偶像,情结,诗人,诗坛,说的是,太阳,月亮,狂客,瑶草,现实,诗句,道教,李杜,李白和杜甫,人格魅力,人格,人生态度,人生,后人,声名

2008-02-16 #经典故事

李白和杜甫之间不得不说的友谊

李白和杜甫之间不得不说的友谊

李白,杜甫,诗作,李白和杜甫,百家号,安史之乱,山东,友谊,作者,凤凰,语文,杨杨,个阶段,间不得,这首诗,中国文学,事件,感情,沙丘,笔墨,诗歌,七言古诗,一首诗,世人皆欲杀,伟大的友谊,史上最,李白杜甫,谁知道,这样一个,中因

2010-06-13 #故事会

李白和杜甫之间不得不说的友谊

李白和杜甫之间不得不说的友谊

李白,杜甫,诗作,李白和杜甫,安史之乱,山东,个阶段,这首诗,中国文学,事件,感情,沙丘,笔墨,诗歌,七言古诗,一首诗,世人皆欲杀,伟大的友谊,史上最,李白杜甫,谁知道,这样一个,念念不忘,中因,刘十六,匡山,卢侍御,史郎,孟浩然,孔子

2017-06-16 #长篇故事

太阳和月亮的相碰——李白和杜甫的友情

太阳和月亮的相碰——李白和杜甫的友情

李白,杜甫,李杜,诗中,友情,李邕,高适,李白和杜甫,书斋,兖州,太阳,天宝,感情,朋友,石门,苍耳,生活,写下了,王屋山,诗才,谈诗论,道长,诗坛,千古,一生,临别时,仕途,任城,分量,品格

2016-07-24 #故事会

李白和杜甫那一言难尽的“故事”……

李白和杜甫那一言难尽的“故事”……

杜甫,李白,故事,李白和杜甫,子木,诗中,一言难尽,图书,偶像,友谊,时候,沙丘,冬日有怀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赠李白,醉眠秋共被,不知名,其诗,卓午,别来,寻嘉,尔思,李杜,李十二白,李生,杜少陵,梦君,谈诗论,道来

2011-08-02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