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讲座当吉尔伽美什遇上大禹:东西方文明早期神话的比较

时间:2018-11-24

两者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相去甚远,但在彼此的传说叙事中,都有大洪水的记录

提示:本文共有 339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吉尔伽美什,相传是统治着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人的英雄,关于他的事迹,被记录在公元前3000-2700年间《吉尔伽美什》史诗中;而大禹,则是中国神话传说和历史古籍中的治水功臣以及夏王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的开创者,其事迹散见于《尚书·禹贡》、《史记·夏本纪》等中国古籍。两者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相去甚远,但在彼此的传说叙事中,都有大洪水的记录。历史学家们进行这种类似“关公战秦琼”的比较,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呢?11月8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吴以义就以《吉尔伽美什VS大禹——一种无公度的比较研究》为题,从吉尔伽美什和大禹这两位东西方文明的上古英雄出发,对东西方文明的源头和其各自的文化底蕴做了一番探索。

吴以义

历史比较何以可能

在讲座的开始,吴以义教授首先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自己的讲座题目进行了一番解释。科学史博士出身的他,引入了平面几何中的“无公度”这一概念。在历史学研究中,“无公度”可以被翻译成“无可比性”。“我们说一个柜子两米高,一个桌子一米高,桌子和柜子,在高度上,具有可比性。虽然我们也可以去测量一瓶矿泉水的高度,但你去比较矿泉水和桌子与柜子的高度,没有多大意义”。从表面上看来,吉尔伽美什与大禹,他们出现的时间、空间,所行的事迹,都相去甚远,二者之间,也是一种“无公度”的比较。

既然无可比性,那又为何要拿出来比较呢?这就涉及到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的根本性差异。“自然科学是高度保守的,它的规律和定理一旦被发现、被证明,那就是铁律,具有绝对的排他性。比如你突然跑出来一个人,想在宏观世界里去推翻牛顿三定理,说自己发现了一套新的定理,大概没有任何一个严肃的科学家会去搭理他,大家都会觉得他是一个笑话。但是历史学和人文学科不一样,任何理论和解释都不能说自己掌握了绝对的和全部的真理,因此,它不像自然科学的理论那样有排他性。对于同一个问题,你永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

吴以义教授进一步说,在他看来,人文学科没有自然学科的那种“规范”,但有“风行”,即一段时间内流行的风气。时间久了,就会形成特定的学术流派。吴教授强调,自己今天要做的,是“contrast”而非“compare”,是要通过比较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别。他援引了陈寅恪的话说,“比较研究方法,必须具有历史演变及系统异同之概念。否则古今中外,人天龙鬼,无一不可取以相与比较……穿凿附会,怪诞百出”。也就是说,在陈寅恪看来,对不同事物做比较,必须要考虑到历史演变与系统异同。

吴以义教授指出,在早期农业社会,水灾是一种足以和世界末日相比的大灾难。而《吉尔伽美什史诗》和大禹治水的故事,都有对于大洪水的记录。比较两河文明和中国文明对于大洪水的应对,可以凸显他们各自的文化特点,对我们理解和把握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文明很有帮助。在此,吴以义教授引入了“ethos”这个希腊词,其在中文世界里并没有明确的对应,大致可以被理解为一个群体特有的理念和精神面貌,抑或是“文化底蕴”。吴教授表示,他本次讲座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将吉尔伽美什和大禹进行比较,进而探索两种文明不同的“ethos”。

同样是面对大洪水,东西方的反应有何不同

吴以义教授首先对两河流域与中国的地理状况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两个地区都是农业社会,需要稳定的水量供应。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滋养了两河文明,土壤肥沃,水量充沛,且当地周围没有极端的自然障碍,与周边地区交往方便。而中国虽然也有两条大河的哺育,但是地理环境却与外部世界基本隔绝,因此较为独立地发展出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文明。

吴教授随后对《吉尔伽美什史诗》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史诗》大约在公元前3000-2700年间形成于美索不达米亚,现存的史诗被刻在12块石板上。《史诗》大致说的是野人安吉拉进入城市,被半人半神的英雄吉尔伽美什打败,成了他的朋友和随从。之后吉尔伽美什和安吉拉又同森林神打斗,安吉拉战死。吉尔伽美什为了理解死亡,长途跋涉去寻找大洪水的幸存者,同时得知有仙草能让人返老还童。后来安吉拉复活,吉尔伽美什问他:“死是怎么回事?”整部《史诗》反映了英雄崇拜、超自然力量的介入、大洪水、人类对死亡的思考等主题。

吴教授又将《吉尔伽美什史诗》中关于大洪水的描写与《圣经·创世纪》中关于大洪水的描写做了对比。根据近代学者们的考证,《圣经·创世纪》当中关于大洪水的文本,很大程度上受了《吉尔伽美什史诗》的影响。

《吉尔伽美什史诗》中关于大洪水的记载

随后,吴教授搬出了《史记·夏本纪》。将大禹治水的故事与吉尔伽美什史诗做对比,能得出不少有意思的结论。

首先,在吉尔伽美什史诗中,洪水是超自然力量、神明干预的产物。在《史诗》中,这种干预还是模糊而不清晰的,等到了《圣经》中,大洪水的起源有了清晰的解释:那是上帝对人类犯下的罪行的惩罚,意图毁灭罪恶的人类(“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极大,于是宣布将使用洪水,毁灭天下地上有血肉有气息的活物,无一不死。”)。而在大禹治水的记录中,则是简单的:“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显然,中国古人完全将洪水看作自然事件。

其次,在《吉尔伽美什史诗》和《圣经》中,洪水作为超自然力量,人在它的面前都是无能为力的。“在《圣经》中,我们基本完全看不到诺亚的主观能动性,整个过程中,他一步一步都是听从上帝的安排,唯一他自己主动去做的,就是感觉洪水快退去的时候,放了只鸽子。”吴以义教授在这里风趣地说。而《史记·夏本纪》中则,则细致地描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於沟。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馀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吴以义教授指出:中国古人在洪水面前,首先是觉得自然是可理解的,其次是可战胜的;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很关键的,还有行政力量的干预。水灾的治理,有当时的统治者尧舜的领导,禹的父亲还因为治水不力掉了脑袋。

东方与西方,两种不同的“ethos”

由大洪水的记录出发,吴以义教授引经据典,讨论中西方文化在基本观念上的异同。吴教授将《荀子》中的一段话摘引出来,与霍布斯在《利维坦》中的论述进行对比。十六世纪的霍布斯认为,因为个体的人能力相近,但资源又是有限的,因此,当两个或多个个体对同一资源同时产生了需求,矛盾和冲突就不可避免,战争和毁灭也由此产生。对此,两千年前的荀子有一段几乎一模一样的论述:“人生而有欲,欲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两人对人类的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有着完全相同的描述,但在解决的方案上,却开始了大分流。荀子认为,“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可见,在荀子那里,最高的裁决者“先王”,而解决的方法则是“礼”。而在霍布斯那里,凭借着超乎人类之上的自然法则的约束,人和人之间才能够订立契约,进而避免“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西方人强调超越人类之上的力量和法治,而中国人则强调人自身的力量和道德建设。

吴以义教授还讨论了“平等”的观念,受基督教教义和自然法则的影响,西方人倾向于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个体。“我最早去美国的时候,一个美国朋友喊他老爹‘Hey, Gary’,我震惊得不得了。反过来看我们中国,一直强调的是礼乐秩序和三纲五常,所以即便到了今天,大人说小孩不懂事,还是经常会说这个人‘没大没小’”,吴以义说,“在对于鬼神和死后世界的态度上,我们也一直是比较暧昧的,是一种理性的不可知论,未知生焉知死嘛,西方人不大能理解这个。美国人问你,你信佛嘛?信基督吗?哦,你都不信,那你是无神论者。我说我也不是无神论者,他说那你信什么?你一定得信一个,不然你就是无神论者。其实我们中国人,很少西方人意义上的那种无神论者”。

讲座的过程中,吴以义教授金句迭出,比如他说“好的历史研究不只是讲过去的故事,而是讲历史怎么发展,看你能不能看明白那个动态的过程”;“看一个人是不是好的历史学家,并不是看他知道或是写了多少过去的事,而是看他是否明白历史的节点,知道历史是如何发展演进的”。两个小时的讲座下来,笔者恍如看《哈利波特》里的邓布利多教授变魔法,古今中外的各种文献史料,信手拈来、举重若轻,不禁令听众大呼过瘾。

讲座现场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讲座当吉尔伽美什遇上大禹:东西方文明早期神话的比较”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东西方文明都有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东西方文明都有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谢里曼,亨利,神话,文明,传说,发现了,圣经,方舟,山海经,特洛伊,科学,维基百科,英国,考古学,美洲,藏山,领域,伊文思,王红旗,考古,事实,亚特兰,古城,史诗,大陆,宝物,希腊,洪水,现代人,遗址

2020-05-20 #故事阅读

讲座︱拱玉书:苏美尔人的神话与文明传播观

讲座︱拱玉书:苏美尔人的神话与文明传播观

伊楠,恩基,乌鲁克,苏美尔,埃利都,苏美尔人,教授,文明,乌尔,国王,泥板,冥界,时期,乌鲁,文字,东西,王权,祭司,作品,伊西,第三王朝,文献,故事,两河流域,影响,宗教,文学,传播,克莱默,格西

2016-07-11 #故事会

求同存异看问题——东西神话文明虽差异明显 但其实依旧存在共性

求同存异看问题——东西神话文明虽差异明显 但其实依旧存在共性

吴刚,文明,西西弗斯,文化,巨石,神话,代表,中国,故事,石头,人类,关系,差异,月桂树,吴刚伐桂,东方人,山顶,月桂,本质,物品,血缘关系,遭遇,伏羲,一次又一次,神话中,个人,东西方,亚当,例子,共同性

2012-09-01 #长篇故事

“大禹治水”和“诺亚方舟” 反映出东西方的思想观念的大不相同

“大禹治水”和“诺亚方舟” 反映出东西方的思想观念的大不相同

大禹治水,洪水,诺亚方舟,神话,诺亚,中国,世界,地球,大禹,上帝,人们,人类,农业,原因,冰雪消融,动物,发展史,圣经,思想,民治,鸽子,改造,中国传说,中国人,人定胜天,史中,方在,温升高,和西,世人

2010-02-10 #经典故事

现在有的人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负 刚才有人跟我说从神话传说就能看出东西方差异 西

现在有的人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负 刚才有人跟我说从神话传说就能看出东西方差异 西

文化,大洪水,伏羲女娲,生物,洪水,神话传说,诺亚方舟,东西方,差异,动物,大禹治水,大禹,时期,有的人,中国神话,人类祖先,跟我说,有记,疑似,世界,圣经,山海经,局部,河道,系统,精英,葫芦,脸红脖子粗,黄河水,违规

2020-05-21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东西方神话饕餮 九头蛇的传说 为何如此相似?

东西方神话饕餮 九头蛇的传说 为何如此相似?

传说,九头怪,人类,英雄,山海经,日本,怪物,神话,晓梦,世界,地方,大禹,多罗斯,迪奥,有一条,内容,五谷,人间,民族,沼泽,波斯,金色,战斗,九头龙,神话中,于九山,克斯,安哥,帕勒斯,帝涛

2020-06-19 #经典故事

东西方神话饕餮 九头蛇的传说 为何如此相似?

东西方神话饕餮 九头蛇的传说 为何如此相似?

传说,九头怪,人类,英雄,山海经,日本,怪物,神话,晓梦,世界,地方,大禹,多罗斯,迪奥,有一条,内容,五谷,人间,民族,沼泽,波斯,金色,战斗,九头龙,神话中,于九山,克斯,安哥,帕勒斯,帝涛

2013-05-05 #故事阅读

从上古神话传说 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不能不说西方人的目光短浅

从上古神话传说 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不能不说西方人的目光短浅

大洪水,大禹,诺亚方舟,东方文化,方法,水患,上古时期,东西方,方式,神明,西方世界,下一次,西方文化,创世纪,大灾难,时候,父亲,说书人,西方人,是这样,巨舟,得多,才让,方文,理大,苏德,下西,近几年来,之父,传说

2010-08-06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