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听冯骥才讲年画故事

时间:2018-09-23

杨柳青年画的历史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6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 听冯骥才讲年画故事 01 06关注 > 144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剧变,不少年俗都渐渐被遗忘。但年俗中渗透出的温暖和美好的感情,实在令人无法抗拒。于是不少濒临消失的年俗再次被挖掘出来,而年画正是其中最优美的一种。过年贴年画这项传统的年俗,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满载着久远的幸福和回忆,曾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年轻人很少有人经历过。 近日,由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今晚传媒集团渤海早报、天津博物馆和西青区文化局共同主办的“以画过年”——天津年画史展拉开帷幕,记者采访了此次画展的总筹划人冯骥才,听他讲述年画的优美传统和悠久历史。

从“纸马”到年画 记者:过年贴年画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年俗。您曾经介绍过,年画的鼎盛时期是在清代中期。您能谈谈年画的起源吗? 冯骥才:说年画的起源就不得不说说年俗的由来。一年有四季,春季播种、夏季耕耘、秋季收获、冬季贮藏,而四季周期的节点,就是年。在这个节点上,人们对旧的一年满怀依恋,又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期盼,各种强烈的情感都在此时迸发。因此可以说,年是一个充满了情感的理想化的节日。在这样的节日中,人们开始自发地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自己最美好的情感和愿望,一些方式逐渐脱离了私人化的范畴,得到公众的认可,于是民俗产生了。年俗的产生也是通过这样一个约定俗成的过程。作为民族情感的最高潮,年的内容非常丰富。年画作为年俗的一个组成部分,最早的形式是“纸马”。过年时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祭拜神灵,而祭祀用到的偶像,形式之一就是画在纸上的神像。“纸马”就是最早的一种神像。“纸马”,就是画在纸上的神灵坐骑。古代的交通方式中,速度最快的就是马匹,因此老百姓就将马画成神灵的坐骑,希望一祈求,神灵就能马上到来。 记者:后来年画又是怎样发展的?是什么时候成为一种年俗的? 冯骥才:最早的“年画”是从唐宋时期开始的。尤其到了宋代,城市有了很大的发展,像东京汴梁这样真正意义上的大城市开始形成,市井阶层壮大,民俗得以确定。我曾临摹过《清明上河图》,首次发现图中还有一家“纸马店”,说明那时候“纸马”已经是一种民俗。年画在宋代有了长足的发展,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雕版印刷技术在宋代形成,那时最早用雕版印刷的画作是经书中的佛像。年画早先作为个人行为都是手绘而成的。到了宋代,民俗形成后,手绘的年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要求年画可以大量复制,而此时恰好出现了雕版印刷,于是木版年画应运而生。可以说,年画正式成为一种民俗就是从宋代开始的。 记者:宋代以后,年画就开始在民间普及了吧? 冯骥才:还没有。宋代以后,年画并非立刻就普及到每个老百姓家里,是经过了明、清几百年来的不断酝酿和发展,才走进千家万户的。到了明朝中、末期,木版年画的几大产地才最终形成,如我们天津的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杨家埠、四川绵竹、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而木版年画的鼎盛时期是清代中期,此时“年画”一词才真正出现,在这之前虽然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历史,但并没有冠以“年画”这个名称。而天津的木版年画在这段时期,唱主角儿的是杨柳青年画。

年画正经历新的转型期 记者:但是进20世纪入90年代,年画就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您认为今后年画该如何发展,还能进入寻常百姓家吗? 冯骥才:现在年画正经历一个新的转型期。前面提到了年画的两个转型期,一个是清末民初,一个是建国以后。天津的年画由于积极反映新的现实生活,顺利地度过了前两个转型期。现在,年画的转型出现了问题。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剧烈变化,外来的文化拥入,导致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与传统发生冲突。加上商业文化的冲击,社会追求的各种卖点、时尚,与传统的形式很难融合。民俗的载体没有了,民俗的转型也就出现了重大问题。要度过这个转型期,让年画传承下去,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国家也的确作出了调整,譬如春节假期就从大年初一开始放假调整到大年三十,顺应了民众过年的需求。现在年画无法像过去那样普及,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普通民众的参与。 我们举办这样一个展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在新时代怎样让年画再次转型,激发年画新的活力。我邀请了许多书画艺术界的友人们来参观这次年画史展,就是为了能够达到引起文化工作者们思考的目的,也希望能够激活人们的想象力,对年画这项传统的民俗进行创新,从而让年画再次活跃起来,传承下去。

年画的改良与创新 记者:前面您说的都是木版年画,后来到了清末民初,石印年画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这次的展出中能够明显看出,那段时期的年画与以往的木版年画有明显的不同。您能谈一谈那段时期年画的历史发展么? 冯骥才:清末民初,年画进入了改良与石印时期,具体说来是从1903年到1949年。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一次重要的社会转型,尽管这次社会转型是在西方列强的炮火中被迫进行的,但当时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的确遭遇了震动,发生了变化,而政治、思想、生活的变化在年画中也得到了生动的体现。1860年天津开埠,前后经历了1858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在动荡不安和腐朽羸弱的社会中,人们积极要求变革和改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当时一位非常著名的文化人彭翼冲,在1903年创办于上海的《启蒙画报》中第一次提出了“改良年画”的概念,并用年画的形式对普通民众进行教育,促进社会的进步。也就是说,那时的进步人士就已经看到了年画的巨大影响力。此时石印技术传入中国,大批改良年画印刷出来,当时天津最大的印刷厂富华印刷厂,最多一年印刷年画7000万张,年画的普及可想而知。 记者:1949年以后,当时的文化部第一份文件就是《关于开展新年画运动工作的指示》,“新年画运动”时期开始了,那么这段时期天津的年画又有什么特点? 冯骥才:这份文件是由当时的文化部长沈雁冰,也就是茅盾先生撰写的,毛主席亲自修改过。文件中提出“改造旧年画”、“反映现实生活”,这对“新年画运动”具有指导意义。这段时期,大批优秀的画家投身到年画的创作中,这些画家不少人还健在。这些年画既注重通俗性、趣味性和喜庆的特点,又贴近现实生活,题材十分新鲜,受到了普通民众的欢迎。不少年画名作至今还被人记忆犹新。“文革”时期年画遭受了重创,但在20世纪80年代又得到了复兴,全国年画产量最高时曾达到年产七亿多张,其中天津的年出版量也达到了一亿张。这短短一二十年是天津年画史的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和新的高峰。(杨扬)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听冯骥才讲年画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你不知道的冯骥才:听听冯骥才的“老城故事”

你不知道的冯骥才:听听冯骥才的“老城故事”

文化,老城,历史,天津,城市,现代化,行动,百家号,对方,个人,大树,感觉,感情,照片,冯异,老城博物馆,中华民族,人们,地方,意义,摄影家,智慧,民俗,现实,知识分子,社会,精神,组织,经验,老百姓

2018-09-20 #短篇故事

冯骥才情话经典语录

冯骥才情话经典语录

生命,历史,人生,人类,时间,智慧,点点,女人,岁月,文化,悲剧,方式,欲望,灵魂,男人,爱的,名人名言,上帝,全民,命运,天空,对手,思想,心灵,得失,恩惠,性格,手心,手背,民族

2018-10-15 #短篇故事

冯骥才 贾平凹笔下的生死之思 清明

冯骥才 贾平凹笔下的生死之思 清明

小说,天气预报,女装,x.m,手表,故事,电影,学校,电视剧,价格,南宁,格式,淘宝,讲故事,小故事,有哪些,农业学校,中老年,亳州,作文,参考文献,号码,名人,大全,天津,珍珠,珍珠项链,电影院,电话,菜品

2019-10-06 #故事会

冯骥才 贾平凹笔下的生死之思 清明

冯骥才 贾平凹笔下的生死之思 清明

小说,天气预报,女装,x.m,手表,故事,电影,学校,电视剧,价格,南宁,格式,淘宝,讲故事,小故事,有哪些,农业学校,中老年,亳州,作文,参考文献,号码,名人,大全,天津,珍珠,珍珠项链,电影院,电话,菜品

2019-05-20 #故事大全

冯骥才《神医王十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神医王十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神医,大汉,铁匠,小说,吸铁石,故事,名医,医术,马车,他用,墙缝,码头,法儿,文本,白毛,病人,租界,能耐,简要,老城,冯骥才,公王,大得,津卫,城里城外,小白楼,西马路,人们,为题,主人

2020-09-23 #经典故事

冯骥才:疫情期间终于有完整时间创作长篇

冯骥才:疫情期间终于有完整时间创作长篇

冯骥才,书房,先生,工作,人物,作家,小说,天津,东西,人生,奇人,文学,故事,疫情,绘画,细节,俗世奇人,书房里,世界,事情,计划,创作,生活,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感觉,文化遗产,时间,新闻,一世界

2015-11-06 #长篇故事

苗族史诗《亚鲁王》的前世今生:冯骥才主持抢救

苗族史诗《亚鲁王》的前世今生:冯骥才主持抢救

亚鲁王,史诗,苗族,仪式,苗人,麻山,葬礼,地区,研究,东郎,历史,故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苗族史诗,墓葬,祖先,迁徙,亚鲁,中国,习俗,代王,传说,信仰,外界,少数民族,学者,文化,数学,时间,棺木

2019-02-12 #长篇故事

苗族史诗《亚鲁王》的前世今生:冯骥才主持抢救

苗族史诗《亚鲁王》的前世今生:冯骥才主持抢救

亚鲁王,史诗,苗族,仪式,苗人,麻山,葬礼,地区,研究,东郎,历史,故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苗族史诗,墓葬,祖先,迁徙,亚鲁,中国,习俗,代王,传说,信仰,外界,少数民族,学者,文化,数学,时间,棺木

2010-01-14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