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摘帽后 不减致富劲头(脱贫故事)

时间:2018-05-23

多措并举,确保老乡生活不返贫、发展可持续

提示:本文共有 270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来源:海外网

核心阅读

湖北省丹江口市和秭归县已实现脱贫摘帽,当地积极巩固脱贫成果:解决运输、销售难题,继续壮大产业;对已脱贫户跟踪问效,压实干部责任;转变村民思想,激发内生动力。多措并举,确保老乡生活不返贫、发展可持续。

滚滚长江奔流不息,进入鄂西后,上游末段穿过坐落于西陵峡畔的秭归,最大的支流汉江则北过十堰,流入丹江口水库。独特的库区小气候,使这一带盛产柑橘。

车辆行驶在一座又一座山岭之间,虽处冬季,却满目苍翠。其间星星点点的橘黄,宛如一盏盏点亮的灯笼。“这个品种叫九月红,甜中带点酸,在网上卖得可好哩。”秭归县绿丰柑橘生产营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熊仁发说,全村2100亩地都种了脐橙,“脱了贫,大伙干劲更足了!”

2019年4月,湖北省丹江口市和秭归县实现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分别降至0.11%和0.09%。摘帽之后,如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老乡生活不返贫、发展可持续?记者进行了调查。

造桥修路,拓宽市场

让特产“运得出、卖得好”

轰隆隆——一辆轨道运输车穿梭在秭归县郭家坝镇烟灯堡村的一片脐橙林里,不一会儿工夫,满载黄澄澄的脐橙“爬”上了坡。这种装置一次能运送800斤到1200斤的货物,被当地人称为“田间小火车”。

“山区地势沟沟坎坎,劳动力成本高。贫困户发展产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运输。”郭家坝镇服务中心主任向进说。山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杵一拖一千多”。当地柑农介绍,背运橙子时,一个壮劳力肩挑背扛,累了用小棍支住背篓歇口气,后头拖带个人专门采摘。忙活一整天背1000多公斤,工钱至少1000多元,普通农户根本承受不住。

针对这一难题,县里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在山区应用推广轨道运输车。向进介绍,去年全镇加快了铺设进度,目前一期累计建成58条线路。放眼全县,轨道全长已超过1万公里。

脐橙不光要“内运”,关键还得“外送”。去年9月27日,秭归县最大的精准脱贫项目——秭归长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记者登高遥望,群山环抱之中,主桥横跨香溪河,连通了南北两岸,为秭归脐橙出山打造了一条通衢。

早前,地处长江桥北岸的归州镇香溪村,脐橙品质上乘,只因不通桥、不通路,柑农只好低价销售,还求着商家收购。“以前过江靠汽船。现在运输的卡车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每公斤还多卖2块钱呢!”村民向培胜话语间是满满的底气。据估算,仅此一项,每年给香溪村柑农增收400万元左右。

有了大桥,还要大市场。丹江口市是优质柑橘生产基地,曾经,销售之难拦住了柑农脱贫致富的步伐。

现在有了变化。在丹江口库区习家店镇柑橘交易市场,满载柑橘的三轮车在人员引导下鱼贯而入,一台台卡车整装待发。“建起专业化的交易大市场后,大量的柑橘货源集中起来,有了议价权。柑农不愁销路,增加了收入渠道。”丹江口市库区柑橘交易大市场有限公司负责人朱伟介绍,每天有上百辆大卡车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日销售量可达200万斤。同时,交易市场还为邻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每年发放务工费6000余万元,人均月增收2200元。

跟踪问效,压实责任

逐项逐户逐人补短板

走进丹江口市蒿坪镇王家岭村村民张书海家,易地搬迁后的安置新房窗明几净,生活便利。门口贴着的明白卡上,详细列出了一家三口的各项收入情况。

张书海家里种了3亩辣椒,3.5亩油菜。前年全家顺利脱贫之后,村里的结对帮扶责任人张照风还时常给他们带来新的政策信息。去年年初,荣熙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辣椒车间招工,张书海的妻子第一时间就报了名,每月能增加1700元收入。

脱贫摘帽以后,丹江口在全市范围内展开跟踪问效,对已脱贫户持续关注,对存量贫困人口全面核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逐项逐户逐人补齐“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短板,确保稳定脱贫。

补短板,怎样才能补到老百姓心坎里?在秭归,月光下、院坝里举行的“村落夜话”,正在打开村民们的心扉。

晚饭过后,杨林桥镇杨林桥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人声如潮。“有土地、有资金,可到底种啥好?”“屋后还有根木杆子电线桩,不安全!”……多场夜话会下来,一本本问题台账摆在镇党委书记王功赵的办公桌上。收集的问题涉及产业发展、道路改造、旅游发展等9个类别。每条问题后,都备注了解决期限及责任人。

“当面锣,对面鼓,心里的疙瘩都解开了。”杨林桥村村民马学军说。去年7月以来,秭归全县乡村开展了800多场次“村落夜话”,1000多名干部深入186个行政村,收集问题1900多条,当场解题300多条,其余问题全部限时办结。

“脱贫看长久,除了压实现有扶贫干部的责任,也要重视培养后备扶贫力量,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丹江口市扶贫办主任陈少斌说。

截至2018年,丹江口在全市建立了484人的村“两委”后备干部库。其中,能人大户89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成员16人、复转军人43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52人、外出优秀务工经商人员107人。

村民参与,动力更足

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依偎在长江支流童庄河畔的秭归县郭家坝镇熊家岭村,从海拔200米的山脚到海拔800米的山坡,漫山遍野都是脐橙树。山下一条路沿着河畔通向长江岸边,山腰一条路绕过山顶通往山外。

“下山的路,望得见,过不去。上山的路,运上去,脚发软。”家中有14亩橙园的熊仁军说,同样辛苦劳作,每年比同海拔、交通方便地区的种植户运费多花2万元,卖价少了2万元,“路要是通了,这4万元完全可以揣进兜里。”

10多年了,路为啥迟迟修不通?村支书孙大禄说,修这条路的效益显而易见,但由于占地毁树、集资筹劳等诸多问题,就这样一年年搁置下来。

去年3月,秭归县脱贫攻坚“项目库”公示,其中就有打通这条断头路的项目。“这次说什么也要把路修成!”村民张邦翠第一个在村民大会上主动提议,50多户村民跟着投下赞成票。

修路有了项目资金,但路怎么修?地怎么征?树怎么换?开了十几场会,问题一件件捋清了。“谁参与、谁受益”成为大家一致认可的原则。这回,村民自己选出了村落理事会成员,修路中谁管账、谁管协调、谁监管,都由村民自己说了算。经费不够,村民集资10余万元,补足项目资金缺口。

越来越多的村民表现出“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国家政策再好,也要靠自己勤劳去挣啊。”秭归县两河口镇天池垭村村民梅春枝感叹。前些年她身体不好,医药费和孩子学费这两座“大山”压得家里喘不过气。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后,忧心事得到化解。去年种地加上就近务工挣了1万多元,今年家里又添了两头牲畜,“再努努力!争取收入能过2万元。”

行走乡间,村落对面的河水在阳光映照下波光粼粼,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着脐橙,枝头上已经结出果实,溢出阵阵清香。(记者 郁静娴)

《人民日报》(2020年01月09日 13版)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摘帽后 不减致富劲头(脱贫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刚察脱贫摘帽背后的故事

刚察脱贫摘帽背后的故事

贫困户,达杰,扶贫,秦孝,刚察县,精准,馍馍,分红,村里,年年,资金,工作队,尕玛,才旦,收入,流动红旗,牧业,群众,藏族,尚木,发展,县城,摘帽,生活习惯,边缘,酒店,麻花,仓秀麻,卓玛,唐卓

2017-06-15 #短篇故事

「脱贫故事」七旬老人感党恩“摘帽”

「脱贫故事」七旬老人感党恩“摘帽”

有才,老人,明仁苏木,债务,国家,孙女,政府,生活,丰胜村,越来越好,都会,小院,儿子,党委,贫困户,老伴儿,苏木,资金,领导,七旬老人,丰胜,于洪,刘昭,和政,张习,张画,李文静,王爱国,薄田,马凯

2018-04-30 #故事阅读

脱贫骄傲 摘帽光荣——肆花妹的脱贫故事

脱贫骄傲 摘帽光荣——肆花妹的脱贫故事

丈夫,孩子,农户,政策,老人,攻坚,越来越好,党员,农家乐,怒江,摘帽,日子,水果,群众,生活,作为一名,给他们,这些年,习近平,和建,唐正,张盟,沙瓦,杨学斌,杨旭,杨致远,基层干部,责编,好厨,战役

2015-01-20 #短篇故事

多图 复旦人在永平!脱贫摘帽不放手 复旦

多图 复旦人在永平!脱贫摘帽不放手 复旦

复旦,永平,复旦大学,胜泉村,产业,乡村,医疗队,永平县,挂职干部,吕红,徐宏波,焦扬,金娃娃,副县长,第一书记,金山医院,专利,中心,作者,发生率,合作处,合法权益,声明,定点,摘帽,抓手,技术,故事,新篇章,来源

2009-12-03 #经典故事

我的扶贫故事|脱贫摘帽是我给群众的承诺

我的扶贫故事|脱贫摘帽是我给群众的承诺

王镝,全村,上竹园,群众,扶贫,村民们,产业,村民,项目,上海海关,村里,第一书记,发生率,农产品,厕所,小山村,师生,收入,资金,公司,发展,驻村,大上海,财务处,任务,基础,豫西,学校,学生,实事

2011-10-31 #故事会

督战未摘帽贫困县③布拖:一颗土豆背后的故事

督战未摘帽贫困县③布拖:一颗土豆背后的故事

土豆,老乡,凉山,园区,大棚,布拖,马铃薯,工作,科技人员,加工区,后严,四川农业大学,智能温室,都会,主题,上限,三轮,习惯,产品,博士,口感,售价,品种,摘帽,媒体,基地,培育出,大小,布拖县,对面

2013-11-17 #故事大全

革命老区的减贫答卷——江西贫困县全部“摘帽”

革命老区的减贫答卷——江西贫困县全部“摘帽”

孙观,江西,昌赣,老区,赣南,高铁,潭头村,摘帽,记者,村民,新华社记者,南昌,于都县,中国,中央苏区,全村,井冈山,全国,后代,发生率,政党,梓山镇,潭头,烈士,群众,若干意见,脐橙,贫困户,贫困县,资金

2015-12-17 #小故事

人均纯收入翻70多倍!听听福建“五无”特困乡“摘帽”故事

人均纯收入翻70多倍!听听福建“五无”特困乡“摘帽”故事

下党乡,习近平,王明秀,寿宁县,扶贫,茶园,发展,公路,茶叶,吴通,王雨,收入,建设,乡村,党和政府,全乡,味道,总书记,贫困户,利一,合作社,定制,干部,群众,工作,生活,奶奶,婆婆,家乡,故事

2008-01-14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