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至正”青花象耳瓶的曲折身世与元青花发现

时间:2018-04-19

为了出国,他又帮美国人夏仁德盗买寺中2块各重1吨的九龙图藻井

提示:本文共有 228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1929年夏,吴贲熙租住在北京智化寺,他勾结住持盗砍寺中的古柏做棺材,存放在佛堂里,还把手伸向了佛像肚子里的元代经卷和供桌上的瓷器。为了出国,他又帮美国人夏仁德盗买寺中2块各重1吨的九龙图藻井。

吴贲熙是福建福清人,在北京琉璃厂附近经营一家棺材铺,此人心术不正,贪小便宜,他和琉璃厂的文物贩子纪小辫勾结,盗卖智化寺的佛像、经卷、瓷瓶、瓷罐和香炉等。不一样的是,纪小辫事发后被捕入狱,吴贲熙在美国人夏仁德的安排下,带着元代佛经经卷和瓷瓶到了英国。

吴贲熙原本是想在北京琉璃厂将那两个青花瓷瓶脱手的,不想那里的行家们都因为瓶颈上面的“至正”年款而断定为赝品。他带着这些国宝到了英国,托当地的“福清帮”介绍,将6件元青花都卖给了喜爱中国瓷器的英国学者帕西瓦尔·大维德。吴贲熙用这笔钱在伦敦开了家餐馆,至死不敢回中国(此人后来被一些媒体称为爱国华侨)。

这两只青花“至正瓶”改写了世界对中国青花瓷的认识。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古玩界普遍认为“元代无青花”,所以当时琉璃厂的那些大咖们一看到元代的纪年“至正十一年”(1351年),就断定是赝品。

元代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权,统治的时间不到100年,“至正”是元惠帝的年号,从1341年到1370年共30年,是元朝最后一个年号,也是元朝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因为统治时间短,所以元朝的瓷器常常不是归于宋就是归于明。元朝海外贸易发达,先后在泉州、庆元(宁波)、上海、渴州、广州、杭州等地设立了7个市舶司(负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海上贸易,范围东到高丽、日本,西达波斯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忽必烈对外宣称“往来互市,各从所欲”,沿海各地有6200多户经商者,比当时守海军人还多2倍。1289年,市舶司向中央上交珍珠200公斤,黄金160公斤,这其中贡献最大的商品就是瓷器。

元青花瓷的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对外贸易出口的需要,是蒙汉民族融合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产物,受到蒙古游牧民族习俗和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如:元青花扁壶,两侧的双系可用来穿绳系于马匹或骆驼上,随身携带,对于善于经商且常年外出的穆斯林非常适宜;元青花高足碗、粗犷的元青花大罐和铺首罐,适应蒙古人和伊斯兰地区人民席地而食的生活习俗,方便抓取和不易被勾碰踢破等等。元青花青白相间的青花装饰风格,也是受伊斯兰教崇尚蓝色的影响。清真寺大多是蓝白相间,其中,艾哈迈德清真寺,又被称为“蓝色清真寺”,是土耳其的国家寺院,它的穹顶和墙壁到处可见蓝色和白色瓷砖的装饰,其风格与中国元青花的蓝白装饰如出一辙。

元朝初期,瓷胎采用高岭土(麻仓土)烧制,大型的瓷器容易变形,后来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所以元青花中有很多风格粗犷的大罐、大盘、大碗,胎体厚重大气,也因为瓷石和淘洗不精,大多数器底有沙眼、修底不光滑,不似明朝的坚硬。元青花的青料分两种:国产料和进口料。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进口料为低锰高铁的苏麻离青,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元朝时期,1克苏麻离青等于3克黄金。

关于“苏麻离青”,有种说法是郑和七次下西洋时,从伊拉克萨马拉地区带回来的,也有些说是当时欧洲人尚未掌握制瓷技术,伊斯兰商人从富产钴矿的伊拉克萨马拉带来“苏麻离青”,到中国订制了大批满足他们审美和生活需要的青花瓷。被吴贲熙卖到英国的这两只元青花瓶均有伤残且器形歪斜,一只高63.3厘米,直径21厘米;另一只高63.6厘米,宽22厘米。连象耳在内共有九层纹饰,分别为缠枝扁菊、蕉叶、飞凤灵芝、缠枝莲、四爪云龙、海涛、缠枝牡丹和覆莲杂宝。杂宝有银锭、法螺、笏板、双角等吉祥物。

这两只象耳瓶最珍贵之处在于瓶颈处的铭文:“信州路玉山县顺城郷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符祈,保阖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关于这段铭文,有许多人将“张文进、喜舍”误读为“张文进,喜舍”;将“舍香炉花瓶,符祈”误读为“舍香炉花瓶一付,祈”。

其实,这两只象耳瓶并不是一对,而是来自两对瓶。张文进和他的弟弟张文喜是元代的两位制瓷大师,他们一起合作,烧了两对象耳瓶(括说还有香炉和其他供器),吴贲熙只是拿了其中这两只,其余的瓷器不知流落何处。

帕西瓦尔·大维德得到“至正瓶”之后,请伦敦大学讲授中国陶瓷艺术的霍布森进行了鉴定,霍布森认为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他写了《明代之前的青花》(Blue and White Before the Ming Dynasty),对这两只“至正瓶”进行了介绍。

1952年,这篇文章引起了美国佛利尔艺术馆的中国古陶瓷学者约翰·亚历山大·波普博士的注意。他将这两只象耳瓶与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伊朗艾斯迪尔寺博物馆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收藏的74件中国青花瓷进行对比分析,写了《14世纪的青花: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博物馆所藏的一组中国瓷器》和《阿德比耳寺收藏的中国瓷器》,震惊了世界。从此,元代青花瓷器从明代青花中分离了出来,引起世人的关注和狂热追捧。“至正型”青花,也成为多层装饰,繁密满花的青花类型的代称。

从此,中国教科书将青花瓷的烧制时间提前到了元代(目前考古界的新观点是唐代,元为鼎盛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此颁发金奖给波普,以表彰他在这一领域的卓越贡献。

2011年11月25日,澳门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尊元代“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瓷瓶以8亿元港元成交(约合6.85亿元人民币),创中国瓷器拍卖之最……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至正”青花象耳瓶的曲折身世与元青花发现”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别再说你的“元青花龙纹象耳瓶是老的了”!瓷器背后的故事!

别再说你的“元青花龙纹象耳瓶是老的了”!瓷器背后的故事!

龙纹,纹饰,元青花,青花,香炉,瓷器,波普,花龙纹,青花瓷器,花瓶,问题,铭文,代青,保合,各大,大维德,文龙,祖殿,霍布逊,清吉,顺成,网友,照片,吓一跳,中国,世界,人物,云纹,主体,仔仔

2011-04-22 #短篇故事

「天元藏·荐」元末明初青花留白龙纹象耳玉壶春瓶

「天元藏·荐」元末明初青花留白龙纹象耳玉壶春瓶

艺术品,元青花,瓷器,中国,回纹,青花,龙纹,收藏价值,玉壶春瓶,艺术品市场,价值,人们,交易市场,大气,经济,施釉,留白,纹饰,花卉,青花瓷,发展,快速发展,万英,高端化,国家文物局,新时代,牡丹花卉,享誉中外,互联网,从上到下

2008-11-17 #经典故事

身世曲折的国宝命运!

身世曲折的国宝命运!

文物,元青花,鞍山,男子,省文化厅,收购站,罐子,文物店,松竹梅,珍品,青花,鹿纹,凤首扁壶,国宝级的,安徽省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年男子,专家,包裹,景德镇,工作者,孤品,山东,折枝,时期,物品,瓷罐,电话,纹饰,花卉

2011-09-15 #小故事

古代瓷器中的宠儿元青花 为什么那么迷人 元青花欣赏

古代瓷器中的宠儿元青花 为什么那么迷人 元青花欣赏

青花瓷,瓷器,风格,青花瓷器,元青花,中国,元杂剧,宠儿,文学艺术,花纹,近些年来,发展,影响,元青花瓷器,艺术形式,元帝,非常明显,好的,交相,代表,体型,会上,光辉,内敛,内容,后人,大气,基础,国统,器物

2016-01-05 #故事阅读

到底存世多少元青花 元青花何时还能再创天价

到底存世多少元青花 元青花何时还能再创天价

元青花,青花,青花瓷,鬼谷子下山,瓷器,曾志,佳士得,市场,蓝彩,大罐,精品,题材,中东地区,作品,学术界,藏家,高足,或许是,世界纪录,中东,中国,价位,博物馆,学者,时间,民间,高价,研究,大威德,元代瓷器

2016-11-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青花里的元杂剧——元青花的独特图样

青花里的元杂剧——元青花的独特图样

元青花,青花,故事,尉迟恭,书会才人,民间故事,图片,戏曲,文人,花纹,网络,题材,戏剧演出,玉壶春瓶,关汉卿,大维德,双龙纹,弗里曼,爱图,王实甫,花龙纹,裴格瑟,马致远,南京市博物馆,云龙纹,三国演义,上自,中转库,中坚,习惯

2010-08-31 #小故事

元代青花瓷器的辨识要点(1)——初识元青花

元代青花瓷器的辨识要点(1)——初识元青花

元青花,青花瓷器,特征,造型,上个世纪,基金会,残片,热潮,藏家,青花,唐青花,大威德,宋青花,霍布逊,云龙纹,个人,专家,人们,价格,北京,全世界,发烧友,图案,墓葬,大罐,天价,市场,方面,拍卖会,景德镇

2017-06-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收藏马未都讲解笔记:元青花 鬼谷子下山图 元青花大罐

收藏马未都讲解笔记:元青花 鬼谷子下山图 元青花大罐

元青花,仙人,明万历,清道光,明崇祯,苏麻离青,鬼谷子下山,青花碗,环节,青花,马未都,斗彩瓷,青花瓷罐,元杂剧,人民币,文化,执壶,大罐,年制,莲池,紫砂,鸳鸯,藏品,西厢记,出现过,因为它,昭君出塞,卡帕,崇祯,明万

2015-12-27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