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古代那些延期的科举考试理由 最奇葩的竟然是……

时间:2018-03-09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这一招生考试制度,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人才,也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提示:本文共有 282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来源:江阴纪事

高考,国以选贤,教以树人,民以求进。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这一招生考试制度,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人才,也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今年的高考比较特殊,受疫情的影响,较之以往推迟了整整一个月。

从历史来看,高考延期并非首次。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区学生的高考就延期将近一个月,安排在当年7月3日、4日、5日。揆诸历史,古代的科举考试,也曾因故被推迟过,有些原因现在看起来,甚至有点匪夷所思。

△赶赴考场的江阴学子。蔡亚春摄

考生苏辙病了,考试延期

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战乱频繁,隋唐发展起来的科举制度停滞,士族文人陷入沉寂。宋太祖赵匡胤建国之后,惩前代之弊,恢复科举,立下了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并于开宝六年(975)实行殿试,正式确立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

嘉祐二年(1057),才名已遍天下的苏轼苏辙两兄弟赴开封应试,天下都认为前二非苏轼、苏辙莫属。当两兄弟信心满满准备考试时,一场意外发生了——苏辙病了。

想想多年的苦读努力,可能就此付之东流,苏辙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不知道该怎么办。同样着急的,还有大佬韩琦。作为宋仁宗时期的“执政”,韩琦对苏氏兄弟的才华非常赏识,亟待两人为国家贡献能量。于是乎韩琦给宋仁宗提了个建议:“今岁召制科,诸士为苏轼、苏辙最有声望,今闻苏辙偶病,未可试。如此人兄弟中一人不得就试,甚非众望,欲展限以俟。”意思就是苏轼苏辙不参加的殿试,那就是没意思的殿试···这个理由听起来颇有“内定”的味道。

然而宋仁宗表示韩琦德高望重他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结果还真的延期考试了。这年的策试,因之比惯例推迟了二十天,本应在八月中旬,结果推到了九月,而且“自后试科并在九月。”

△宋代殿试

结果,苏辙在策论中直言宋仁宗无事不忧、有事大惧,后宫庞杂,赏赐无度等缺点,虽有司马光、蔡襄等人赞赏,但主考官胡宿认为其对上不逊,列为下等。但之后苏辙官至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位列执政,是“三苏”中仕途成就最高的。

天灾、战争导致的延期

苏辙的遭遇,在我国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历史上,堪称孤例。事实上,因自然灾害、战争而导致科举考试被推迟的现象比较多见。

先说一下自然灾害。唐文宗太和八年(834)夏秋之际,中原地区发生了蝗灾和旱灾。根据史料记载,这场灾害的破坏力空前,许多百姓因此流离失所。在这种情况下,实在不适合再举行科举考试,因此取消了第二年春天的省试和殿试。

为什么一场地方性的虫害能影响半年后的考试?原来,按唐制,每年秋末十月是各州府申送本地举子进京的时间,因秋收受损,物力不迨,耽误了部分地方举子的行程。所以为了公平起见,做出了推迟科举考试的决定。

不过为了照顾举子们的感受,唐文宗在推迟考试的同时,还下诏称“念彼求名之人,必怀觖望之志”,于是“宁违我令,以慰其心”,下诏恢复次年春闱,但将考期推迟了一个月。

相对于这种真正的自然灾害,还有一种“自然灾害”也为古人所惧怕,那就是“日食”。明朝洪武、建文年间,就曾两次因为“日有食之”而推迟殿试半月——古人认为日食是不祥之兆。

再说说战争。如果国家遭遇战乱兵祸,科考停考是必然之势。如在唐懿宗时期,便有科举考试因战争而推迟。

大唐的帝位传到了唐懿宗手中,已是病入膏肓,正在这个时候,远在西南地区的南诏国多次发兵进攻安南,并攻陷了交趾郡,消息传到长安,唐懿宗决意发兵对抗南诏国。在出兵之前,朝廷答应戍卒们,在桂林驻守服役三年,就可以换防返回家乡。

没想到,唐懿宗失言了,等了六个春秋之后,一些来自徐州的戍卒绝望了。既然朝廷不允许他们回家,那他们就决定用武力自己回家,被史家称为“唐亡之祸基”的庞勋起义就此开始。

△唐末疆域及藩镇简图

在回家目标的激励下,起义军兵锋所向,无人能挡,由西南一路席卷江淮,天下震动。唐懿宗为了镇压起义,“因诏权停贡举一年”,取消了咸通十年的考试。诏令发出之时,当年秋闱已毕,各地举子已经陆续启程抵京,走到半路听说来年春闱取消,只好悻悻返乡。

更让唐懿宗没想到的是,此后成为李唐王朝的噩梦的黄巢,也在这些被迫回乡的士子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场被推迟的科举考试,改变了此后唐朝的国运。

△黄巢起义

奇葩原因延期考

科举考试为国选才,如果说自然灾害、战争兵乱等理由而推迟的话,还可以理解,以下纪事君所要说的几项科举考试推迟的原因,就有点奇葩了。

比如,皇帝不在家。明武宗是明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皇帝。有人说他英勇神武,敢在应州和蒙古大军硬碰硬;有人说他荒淫无耻,“下江南”、“建豹房”等便是明证。

对于这样一位如此具有性格的皇帝,不仅朝臣们连连摇头,当朝的举子们也感到头疼。按照明朝中期的考规,二月会试完毕,三月殿试开考,但在正德十五年,贪玩的明武宗从前一年夏天就开启了南巡之旅。举子们在北京准备殿试时,他正在江南乐不思归,根本无法主持殿试。待到圣驾回銮,已是次年正月,伸长脖子盼望经年的考生们却只等来了更为戏剧性的消息——明武宗回京后不久即驾崩,国葬期间万事俱休,科举考试更是要暂停。于是,他们一直苦等到嘉靖皇帝即位后,才走进了这届延迟了一年零两个月的殿试考场。

此外,还有考生自己延期的。比如清朝才子王士禛。

王士禛,字子真,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后世习称王渔洋,山东新城县人。他是清初文坛领袖,总持风雅凡50年,创“神韵”诗说,对清代诗风影响甚巨,算得上一位文坛领袖。

王士禛就曾经放弃了一次殿试。顺治十二年(1655),王士禛中会试第五十六名,可能是他觉得这个名次不满意吧,于是便没有参加殿试,自行回家,当然,给出的理由是“致力于诗”。三年后,王士禛又来参加科举考试,这次考得不错,取得了二甲三十六名的好成绩。

△油画《江苏学政衙署》南闱放榜图。陆敏 绘

著名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也曾因字写得不好看,自己推迟了一场殿试。

光绪十六年(1890),二十三岁的蔡元培顺利地中了贡士。殿试在两个月后进行,不过蔡元培当年并没有参加。他在《自写年谱》中说,他当年之所以没有继续参加殿试,乃是“因殿试朝考的名次均以字为标准,我自量写得不好,留待下科殿试,仍偕徐君出京”。蔡元培的说法也得到了晚清文史学家李慈铭的印证。李慈铭在《郇学斋日记》中说:“(四月十三日)蔡进士(元培)来,沈进士(宝琛)来,两生皆年少未习楷书,故不待复试而归。”

△蔡元培书法

然而很有趣的是,三年之后,蔡元培先生自称:“随便一写,结果被录取为二甲进士”。估计蔡先生可能只是单纯的不太自信,并非字不好看,但是毕竟清朝以书法定殿试名次的风气十分盛行,所谓“竟至一笔之长短,一点之肥瘦。”所以蔡元培先生的谨慎也是不无道理,不过今日我们看蔡元培先生的墨宝仍旧还是独树一帜的。

可见科考推迟在古代虽然是一类特殊事件,但是也绝非没发生过,更不是不会发生的,科举是很多人一生之中的大事,朝廷自然是从各个方面都要努力的平衡与安排。这种体现,恰恰是重视科举与科举制度的合理性的最好证明。

在此也祝江阴所有考生考试顺利,金榜题名!!!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古代那些延期的科举考试理由 最奇葩的竟然是……”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一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 原因竟然是这个!

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一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 原因竟然是这个!

弹幕,倍速,高清,循环,客户端,全屏,字号,区间,洗脑,播放器,蓝光,类型,语言,行数,连播,直播,自动跳过,默认设置

2020-05-28 #长篇故事

古代科举考试故事

古代科举考试故事

中国,科目,作文网,官吏,制度,办法,科取士,科举,小学生,循序,科举考试,科举制,公开考试,有所帮助,不可逾越

2020-05-06 #故事大全

古代科举考试故事

古代科举考试故事

中国,科目,作文网,官吏,制度,办法,科取士,科举,小学生,循序,科举考试,科举制,公开考试,有所帮助,不可逾越

2020-05-27 #经典故事

古代科举考试故事

古代科举考试故事

中国,科目,作文网,官吏,制度,办法,科取士,科举,小学生,循序,科举考试,科举制,公开考试,有所帮助,不可逾越

2020-05-28 #长篇故事

古代科举考试故事

古代科举考试故事

中国,科目,作文网,官吏,制度,办法,科取士,科举,小学生,循序,科举考试,科举制,公开考试,有所帮助,不可逾越

2020-05-28 #长篇故事

古代科举考试故事

古代科举考试故事

中国,科目,作文网,官吏,制度,办法,科取士,科举,小学生,循序,科举考试,科举制,公开考试,有所帮助,不可逾越

2020-09-06 #故事大全

满肚子墨水竟然是现实 好喝吗?

满肚子墨水竟然是现实 好喝吗?

王羲之,墨水,母亲,科举考试,科举,馒头,王献之,王羲,书法,父亲,学识,味道,喝墨水,小时候,寒门,满肚子,读书人,书香世家,上层社会,侍从,人们,事儿,儿子,入仕,凡事,功力,午餐,势力,地位,图片

2013-04-10 #长篇故事

古代科举考试中的有趣事

古代科举考试中的有趣事

考生,考试,进士,科举考试,乡试,京城,乾隆,刘珠,王西庄,顾况,公元,举人,参加考试,科举,考场,白居易,范进,特奏名,科考,学子,年龄,贡士,长安,考完试,名的,主考官,功名,奋志,官场,故事

2020-09-06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