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水电八局一带一路故事】中国水电是我们的家

时间:2018-01-25

Obina前排左2和中国同事一道祝贺新年快乐

提示:本文共有 208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Julius和他的黄师傅。

Obina(前排左2)和中国同事一道祝贺新年快乐。

编者按: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一带一路”建设更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新的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热土。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水电八局”)——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江河的第一支机械化队伍,经过65年的锤炼,已由单一的水利水电工程承包商,发展为涵盖水电、热电、核电、风电等能源建设,承接公路、铁路、地铁、市政交通施工,涉足矿山、海港、农业、环保等多个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专业化“作战部队”。

1997年,水电八局取得对外经营权,相继在亚太、亚欧、美洲、东南非、中西非和中东北非组建了6大区域公司,在22个国家承建了70余个工程项目。抢抓新机遇,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水电八局起舞“一带一路”,正演绎着怎样的动人故事?红网将推出【水电八局“一带一路”故事】系列报道,与您一同分享。

相关专题:水电八局“一带一路”故事

红网通讯员 庞勇 乌干达报道

2013年,在非洲东部古老而神秘的尼罗河上,水电八局承建的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正式动工建设,当地道路上开始飘扬着Sinohydro(以下简称“中国水电”)logo的旗帜,乌干达人也越来越多地加入到工程建设中来。

小镇上的中国元素

在卡鲁玛工地,项目部成了中国的象征,当地员工都为能够在中国水电工作而自豪。走在卡鲁玛(Karuma)镇上,总会有当地人用不太标准的“你好”“谢谢”等中文跟别人打招呼。Juma是卡鲁玛镇的村民,受聘在项目部担任皮卡车司机,他腼腆的微笑中露出一排白皙的牙齿,令人印象深刻。他说喜欢中国,要努力工作挣钱,然后到中国去,去看看这个美丽国度。

中国水电积极倡导本土化经营,项目部决定尽可能多的雇用当地员工,不仅解决了一定的当地就业,还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先进的中国水电施工技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师傅总是认真传授当地员工各项技能。项目部维修车间的黄师傅负责材料加工和设备维修,有次他在车床上加工钻杆接头的时候,发现一位当地员工主动在旁边帮忙。看着他那充满求知欲的眼神,黄师傅便经常放弃午休时间,手把手地教这位名叫Julius的员工学习各种技巧。

乌干达工业基础薄弱,Julius之前几乎都没有见到过车床,经常出现“隔夜忘”的情况。但黄师傅仍旧耐心的指导,不厌其烦的操作演示。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黄师傅和Julius的共同努力下,Julius已经能单独操作车床完成不少工件的加工了。这个时候,黄师傅才骄傲地说:“自己的手艺可以在非洲传播下去了。”

把中国水电当成自己的家

毕业于乌干达著名大学Makerere University土木工程专业的Paul,是2015年加入中国水电并被安排在施工一线。他不怕苦累,虚心向中方人员学习如何操作钻机、保养钻机,不到半年就从普工晋升到工长,后来调来办公室做技术助理。

当问起Paul为什么选择来卡鲁玛工作?他说在电视上看到中国的城市灯火璀璨,非常漂亮。而在乌干达,由于电力基础设施落后,哪怕是首都也经常停电。所以他决定到中国水电参加水电建设,希望卡鲁玛水电站让乌干达早日摆脱用电困境。

Paul的母校有一个孔子学院,是湘潭大学和乌干达的Makerere大学合作创办的。Paul每次回母校都会到孔子学院,去看看又举办了什么与中国有关的活动。今年6月20日,第十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初赛在母校开赛,Paul作为现场观众感触颇深,他说,准备让自己的孩子也学习中文,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Paul很满意在项目部的工作,他把妻子和孩子也接到了营地,项目部免费提供住房,每月有餐食补助,生病了还可以在项目工地医院免费治疗。他说:自己越来越爱上了中国水电,中国水电现在就是我的家。

Paul非常钟情中国文化,他知道春节是中国人团圆的日子。于是,中国春节时,Paul很用心地为办公室不能回家过年的每一位中方员工都做了一张贺卡,上面写着“Happy new year,we are family(新年快乐,我们是一家人!)”

不忘梦开始的地方

Obina是个年轻壮实的小伙,2016年2月才加入到卡鲁玛项目大家庭。

Obina每天上班都会背着一个装着很多本书背包,由于经济条件不好,Obina高中毕业后没能继续读书。他选择先挣学费,再重返学校。他背包里的书用袋子包了好几层,生怕弄脏弄坏,可以看出他对学习的渴望。

Obina很勤劳,交代的工作完成后,还会主动找其他工作去做。闲暇时他都在认真的看书学习,有时也会找来施工图纸看,并让请教中国工人教他识图。

付出总有回报。今年6月,Obina成功考入了位于Lira的Uganda Technical College,这是一所技术学院,可以学习到很多工地上用得着的技能。他说在那里学习半年后,就可以参加大学考试,大学毕业后就是工程师了。足以可以感受到,他的内心充满着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考上技术学院后,Obina就辞职离开了卡鲁玛,不过他还时刻关心着卡鲁玛项目的进展,并表示以后如果有机会,他还会回到卡鲁玛,因为这里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水电八局一带一路故事】中国水电是我们的家”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水电八局拓展国际业务 深耕“一带一路”

中国水电八局拓展国际业务 深耕“一带一路”

员工,水电,钻石,电站,水电站,圣石,大坝,河马,工地,巴罗塔,建设,工程,故事,麦特,卡鲁玛,一桶水,动物,地雷,柬埔寨,猴子,施工,人员,阿富汗,影响,一带,区域,时间,莱索托,项目,公司

2019-12-30 #短篇故事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战疫故事水电七局战“疫”路上的暖心事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战疫故事水电七局战“疫”路上的暖心事

水电七局,疫情,项目,防控,物资,梁包,建设者,春耕生产,项目部,大河,宝安区,村民,板房,李家岩,工作人员,人员,业主,双江口,地铁,方便面,肺炎,水厂,甘孜州,水管,深圳,爱心,矿泉水,道路,青衣,公司

2012-12-05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华能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的抗疫故事

中国华能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的抗疫故事

桑河,疫情,防控,工作,柬埔寨,水电站,单位,水电公司,员工,外协,电站,中国华能,人员,情况,公司,宣传,电力公司,卫生防疫,口罩,合作伙伴,外包,夫妻,左腿,措施,形势,知识,部门,金边,应急,模范夫妻

2009-12-22 #经典故事

中国华能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的抗疫故事

中国华能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的抗疫故事

桑河,疫情,防控,工作,柬埔寨,水电站,单位,水电公司,员工,外协,电站,中国华能,人员,情况,公司,宣传,电力公司,卫生防疫,口罩,合作伙伴,外包,夫妻,左腿,措施,形势,知识,部门,金边,应急,模范夫妻

2017-02-24 #长篇故事

游览我国最早的水电站—昆明石龙坝水电站 感叹古人的民族气节

游览我国最早的水电站—昆明石龙坝水电站 感叹古人的民族气节

云南,昆明,中国,水电站,历史,奇迹,民族气节,水电,滇越铁路,发电,石龙坝,南政府,电业,螳螂川,西门子公司,云南昆明,主张,云南人,传奇,人们,历代,川上,商界,工业,技术,我国,成就,护国运动,抗日战争,昆明人

2007-06-14 #短篇故事

国网湖南水电公司:“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寻初心

国网湖南水电公司:“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寻初心

被子,主题,初心,公司党委,教育,全体,使命,学员,读书班,专题,发生地,湖南水电,任务,共产党人,国网,旧址,故事,红色,陈列馆,建设,入党誓词,崔诗,李姿莹,王胜军,袁准,水电厂,中国,东江,书记,信仰

2011-07-25 #长篇故事

【水电八局“一带一路”故事】非洲小哥穆罕默德的求学记

【水电八局“一带一路”故事】非洲小哥穆罕默德的求学记

穆罕默德,宗格鲁,水电,工作,项目,一带,清洁工,中国,员工,故事,水清,穆罕默,程师,地方,尼日利亚,技术,时候,秋千,理工学院,中国企业,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综合部,单双杠,多来,李雪,明纳,格鲁,在营,工作人员

2016-09-20 #小故事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战疫故事疫情与亲情的交割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战疫故事疫情与亲情的交割

廖涛,工作,防控,疫情,医院,单位,父母,中心,小区,情况,父亲,母亲,到单位,分局,信息,南京,老人,责任,领导,没有谁,运管,就达,张政,李满仓,罗卫,责任编辑,广告公司,水电七局,举国,个人

2020-04-20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