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讲讲第一封信 关于蒲松龄的故事见字如面 第三季剧评

时间:2017-09-11

与蒲松龄有关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90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蒲松龄(1640 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与穷神打交道的一生

早在几百年前,蒲松龄写信质问穷神,你为什么总缠着我?

蒲松龄的穷,那可是真的穷,绝非只是拿穷发发牢骚那么简单。仕途一蹶不振不说,日子也是艰苦清贫。以为晚年能享个清闲,岂料穷苦依旧。

虽然留名后世,可这一生清贫,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大家心中各有分说。

没错,蒲松龄笔下的《聊斋志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非常绝妙。以谈狐说鬼的形式,揭露当时现实的黑暗与官吏的罪恶。凭借其精妙的文笔、丰富的想象,也被后人称为文言文短篇小说之王。

正所谓,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但当时文人出书,可不像现在有出版社,有版税可言。一套书出版,需要不少银子,可一生命途多舛、穷困潦倒的蒲松龄怎么可能负担得起。

所以这本《聊斋志异》,是在蒲松龄过世之后,到乾隆三十一年,才得以刊印,逐渐流传。光从《聊斋志异》这一点来看,就足以窥见蒲松龄生活的窘迫以及他屡受挫折的一生。

屡败屡战的科举生涯

蒲松龄其实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算是书香世家,但功名不显。父亲经商,广读经史,学识渊博。年轻的蒲松龄,生活并不算苦,好歹算是小康之家,能让他有闲情读读书、搞搞诗社。

作为小名气的神童,19岁时,蒲松龄还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颇有文名。20岁时,还与同乡学友结“郢中诗社”。

只可惜这好日子没持续多久,因为家庭矛盾,父亲只好给儿子分家。难耐蒲松龄的两个嫂嫂都是典型的母夜叉,又打又闹,蒲松龄夫妇俩哪争得过。只分得农场老屋三间,破得连门都没有。连分到的粮食,也只够吃三个月。

自谋生路的蒲松龄,开始长达45年的私塾教师生涯,待遇微薄,每年最多只得八两银子。

这是什么概念?

农村维持一个四口之家一年的生活大概要二十两银子,可见蒲松龄的捉襟见肘了。而那句“家徒四壁妇愁贫”,一点儿不是空穴来风。在《日中饭》里,他的四个孩子为了一锅稀饭里最稠的底都要争抢,是蒲松龄辛酸的生活之苦。

日子难归难,蒲松龄却一心想靠科举来改变现状。只是未曾料到除了十多岁考取童生的人生高光外,蒲松龄一生不得志,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参加科举考试,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所以其实他的穷困愁苦是与其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无法割裂的,他苦行般地求考,直到72岁才算告终。这对于蒲松龄来说,是一生的错位。

一直学而优不仕,在贫困线上挣扎,与穷神作斗争的蒲松龄。想要咸鱼翻身,却始终未果。蒲松龄在信里把穷神比作是热恋的情人,不离不弃,如胶似漆,事实也的确就是如此,并未夸大其词。

天才与苦行僧的错位人生

据说蒲松龄出生那夜,父亲梦见一个枯瘦如柴、衣衫褴褛的苦行僧走进自家门。梦醒后,蒲松龄呱呱坠地。而父母却在其身上发现一块青痣,如同苦行僧身上的圆形膏药一般。好似这孩子就是那苦行僧的转世。

行,咱们姑且算蒲松龄是苦行僧转世,但好在他还能苦中作乐。首先,一般人就不会想到给穷神写信。再来,写就写了,我们无非就是吐吐槽,抱怨抱怨。

放在这蒲松龄身上可不然,他的信里不仅充满着戏谑自嘲口吻,还居然变着法儿地以穷神的口吻给自己写了一封回信。

用史航老师的话说,天底下就算有穷神,也没有文笔这么好的穷神。

擅长与“妖魔鬼怪”打交道的蒲松龄,再借穷神的喉舌给自己回信,偏偏显现出他拧巴得可爱的一面。一边是相信万物有灵,一边也是跳脱出自己,来回看自己人生的错位。

而在回看自己错位的过程里,他既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矫情地给自己生命系上死结。这脱贫歌虽唱得喜庆,实际都是戏谑与暗讽,以及自己对人生原则的坚守。

我们大可以说这是他的自我安慰,但安慰深处,还是他的人生理念所在。我是穷啊,但是我不能为了发财,什么事都能干。有钱固然好,但我也不能丢了自己的本分。

穷神那句“你只要学抠门吝啬、一毛不拔,只要学损人利己、出乖弄巧,只要学虚伪奸诈、伤天害理、泯灭良心,我保管你脱贫致富登上巅峰。”

恰恰就是说明了蒲松龄宁愿清苦一生,也不愿与狡诈为伍。坦荡、明朗,是他的为人宗旨。

当然,透过这有来有回的通信,可见其实在穷不穷这件事儿上,蒲松龄并不是完全看不开。怪只怪,他的文才遭遇科举的挫败,就是一种愿望与现实的错位。

无论是得意疾书带来的违规越幅,还是51岁因故未获终试而被黜,科举的屡次不第,让蒲松龄抱恨始终。大抵也是如此,诗词俚曲也好,《聊斋志异》也罢,都成了他求而不得的出口。

究竟是这种错位激发了他如此多光怪陆离、妙趣横生的创作,还是他天赋异禀的才情致使了他如此“幽默”又错位的一生,我们不得而知。

但用节目里许子东老师的话来说,科举是培养人才的,蒲松龄呢,是个天才,而错位就错位在这两个“才”里。

PS:不得不夸节目组选信的用心和功力,继续追。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讲讲第一封信 关于蒲松龄的故事见字如面 第三季剧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讲讲第一封信 关于蒲松龄的故事见字如面 第三季剧评

讲讲第一封信 关于蒲松龄的故事见字如面 第三季剧评

蒲松龄,一生,科举,人生,聊斋志异,生活,父亲,苦行,苦行僧,银子,只要学,给自己,信里,功名,口吻,回信,天才,屡败屡战,日子,文笔,现实,生涯,老师,诗社,究竟是,乾隆,史航,巴得,得连,得喜

2020-06-17 #故事会

讲讲第一封信 关于蒲松龄的故事见字如面 第三季剧评

讲讲第一封信 关于蒲松龄的故事见字如面 第三季剧评

蒲松龄,一生,科举,人生,聊斋志异,生活,父亲,苦行,苦行僧,银子,只要学,给自己,信里,功名,口吻,回信,天才,屡败屡战,日子,文笔,现实,生涯,老师,诗社,究竟是,乾隆,史航,巴得,得连,得喜

2020-06-18 #长篇故事

讲讲第一封信 关于蒲松龄的故事见字如面 第三季剧评

讲讲第一封信 关于蒲松龄的故事见字如面 第三季剧评

蒲松龄,一生,科举,人生,聊斋志异,生活,父亲,苦行,苦行僧,银子,只要学,给自己,信里,功名,口吻,回信,天才,屡败屡战,日子,文笔,现实,生涯,老师,诗社,究竟是,乾隆,史航,巴得,得连,得喜

2009-06-17 #故事会

讲讲第一封信 关于蒲松龄的故事见字如面 第三季剧评

讲讲第一封信 关于蒲松龄的故事见字如面 第三季剧评

蒲松龄,一生,科举,人生,聊斋志异,生活,父亲,苦行,苦行僧,银子,只要学,给自己,信里,功名,口吻,回信,天才,屡败屡战,日子,文笔,现实,生涯,老师,诗社,究竟是,乾隆,史航,巴得,得连,得喜

2008-08-25 #故事会

荣故事:见字如面

荣故事:见字如面

见字如面,个人,同学,年代,邮票,书信,时候,书桌,信件,人们,信息,心事,情感,文字,温度,生活,文字里,给自己,刘同,任时光,将心,学生时代,爱的,盖上,一生,中专,信末,习惯,亲情,人间

2009-08-02 #长篇故事

怎么评价节目《见字如面》?

怎么评价节目《见字如面》?

形式,综艺,节目,张爱玲,信件,时代,观众,历史,人物,文学作品,明星,文化节目,私人信件,见字如面,夏志清,好的,文化类,读一,都会,一盏灯,快餐,大众,人生,个人,人心,也要去,主人,会风,作家,内容

2020-05-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怎么评价节目《见字如面》?

怎么评价节目《见字如面》?

形式,综艺,节目,张爱玲,信件,时代,观众,历史,人物,文学作品,明星,文化节目,私人信件,见字如面,夏志清,好的,文化类,读一,都会,一盏灯,快餐,大众,人生,个人,人心,也要去,主人,会风,作家,内容

2020-05-19 #短篇故事

怎么评价节目《见字如面》?

怎么评价节目《见字如面》?

形式,综艺,节目,张爱玲,信件,时代,观众,历史,人物,文学作品,明星,文化节目,私人信件,见字如面,夏志清,好的,文化类,读一,都会,一盏灯,快餐,大众,人生,个人,人心,也要去,主人,会风,作家,内容

2020-05-20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