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我从哪里来:吴氏太平洲支》(初稿)

时间:2017-08-25

和大部分吴氏一样,太平洲吴氏以吴泰伯为吴氏源头,而以吴季札为始祖

提示:本文共有 909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9 分钟。

第二章:吴姓太平洲支(地名加堂号名)

第一节:吴姓太平洲支原籍地(祖辈)

《润东吴氏宗谱》(现存扬中市档案馆,以下简称“本谱”),该吴氏别名云阳吴氏、邗东吴氏、澄塘延陵吴氏等,其中吴基一支的后裔,于晚清时期,在扬中建立祠堂、创修支谱,并自称“太平洲吴氏”。和大部分吴氏一样,太平洲吴氏以吴泰伯为吴氏源头,而以吴季札为始祖。

[第一世]季札公:吴王寿梦四子,泰伯十九世孙,让国不受,封于延陵,号曰延陵季子。……葬万顷圩平地,一凸出水莲花形,民怀其德,建祠祀之,去延陵西九里,名曰九里庙。汉、晋、唐、宋、元、明,屡赐敕封神,益著庙食无疆。

卷三《源流序》中,介绍了季札让国及隐耕延陵的事迹,还介绍季札死后葬于万顷圩,“平地一凸起水莲花形”,即今丹阳九里季子庙。关于季札的葬地,素来有江阴申港季子墓(附季子祠)和丹阳九里季子庙两种说法,此处就不展开讨论了。

第二节:吴姓太平洲支迁往扬中及其分布繁衍生息等情况

据本谱卷一所录,一共有十余篇谱序,分别对应着九个年代,堪称九修家谱。

绍兴二十三年(1154),太子宾客观文殿大学士颍川陈康伯《古序》

康熙十六年(1677),进士李云龙《吴氏重修族谱序》

康熙丙申(1716年),不匮堂毕黼《云阳吴氏三修谱序》

乾隆二年(1737),邹倬其《云阳吴氏四修谱序》、毕聃《吴氏四修谱序》

乾隆九年(1744),端明殿大学士汪激《吴氏谱序》、直秘书阁修撰张九成《题吴氏谱序》

嘉庆十九年(1814),常州府祀生张振华《润东吴氏重修宗谱序》

道光十八年(1838),邗江严椿南《邗东吴氏七次重修谱序》

同治十年(1871),润东庠生张彬《吴氏基公支八次修族谱序》、

光绪二十年(1894),延令庠生朱镜泉《吴氏基公支下九次重修族谱序》

但其中,宋绍兴二十三年(1154)的《古序》年代相隔太远,未必与本谱有直接的联系。《古序》所述吴氏氏源流如下:

乃延陵季札公之后,晋尚书隐之公为奕世之祖,自宋室南迁,嗣子姓散处四方,有迁于建康、歙州者,有迁于姑苏、毘陵者,有迁九江者,有迁福建者,有迁广东南雄者,有徙四川成都者、保宁者,有徙武昌、荆州者,有徙山东济南者,皆出广西之派也。历传至我皇宋,父子德业焕赫为时名,遂为天下右族氏也。

这里所说的“晋尚书隐之公”即东晋名臣吴隐之,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王勃《滕王阁序》的“酌贪泉而觉爽”说的就是他。传说广州有一处贪泉,喝过贪泉水,人就会变贪。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时,偏不信邪,前往饮用后依旧廉洁。其实广州刺史是个肥缺,很多人上任后都变质腐败了。朝廷为了整顿吏治,派吴隐之为广州刺史,果然吴隐之不负所望,并因此得到了朝廷的表彰。

康熙十六年(1677)的谱序虽然题为《吴氏重修族谱序》,但实际上是这次修谱是吴乔创修宗谱,序言中“乔公之首创斯谱也,宗族之典型在司,后先之承继亦在斯”这句话可以为证。

康熙丙申(1716年)重修时,始称云阳吴氏。毕黼《云阳吴氏三修谱序》叙述吴氏源流如下:

乃封之延陵,因号延陵吴氏。札传至五十七世孙,有成公者,先元季世,韬迹田亩,养性林泉,生三子,长曰员、次曰贤、季曰资。贤生达、洙,达生敬、教、敷。敬公一支,世居城内双井巷,教公一支,迁居访仙桥;敷公一支,迁居珥村镇,其子孙散蔓,难以枚举。成公传至四世孙敬公,敬公传至基公,客次包港。

乾隆二年(1737)有两篇谱序,一篇是邹倬其的《云阳吴氏四修谱序》,提及倡议重修吴六吉等。另一篇是毕聃的《吴氏四修谱序》,这个毕聃应该是《三修谱序》作者毕黼的孙子,提及丹阳的嘉贤庙(即季子庙)就是祭祀季札的。

乾隆九年(1744)乾隆九年的一篇谱序、一篇题辞,与第四次修谱间隔仅7年,行文不长,且都没有提及重修事宜,而作者分别是端明殿大学士汪激、直秘书阁修撰张九成,所以这两篇序文应该不是重修序,而应该特邀名家作序。

嘉庆十九年(1814)重修时,改称润东吴氏。据汪激《润东吴氏重修宗谱序》记载,这次重修宗谱,增加了像赞等内容——“乃遵古制,刻先世遗像,并先贤传赞。”

道光十八年(1838)重修时,又改称邗东吴氏。严椿南《邗东吴氏七次重修谱序》提及邗东吴氏近来代有伟人,有京官,有地方官,也有归隐者。相关原文如下:

近是而且代有伟人,或擢御史之荣,获膺仆射之尊,或做干城之选,或寄司马之任,或功成告退,手植桑麻,甘为石隐之流。炳炳烺烺,其丰功伟绩,燦著于史册者,兹亦不必为之赘。

其实,一个家族能创修、重修家谱,必然是在人丁和财力上都积累到一个程度才可以的,吴氏宗谱结构完备,谱序多邀名家创作,可见其家族之旺,人脉之广。

同治年间,吴氏在扬中建立祠堂,创修支谱,并自称“太平洲吴氏”。同治十年(1871)张彬的《吴氏基公支八次修族谱序》记录了相关事宜,可以说非常重要,所以宗谱特保留原文笔迹,并列于卷首。可惜年久破损,竟不能通读。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其他谱序和相关文章如《建祠太平洲序》等,略窥太平洲吴氏与扬中的结缘。太平洲吴氏以吴基为始祖,卷二《传赞类》有一篇《开恒公赞》,附注“即基公”,就是来赞颂吴基的。

光绪二十年(1894)的重修,是太平洲吴氏创修支谱后的第一次重修,朱镜泉《吴氏基公支下九次重修族谱序》是本谱最后一篇谱序,因为八次修谱序的内容无法辨认,所以这篇谱序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全文摘录,逐段解释如下。

开篇,作者自称在扬中开办私塾,教学之余靠喝茶、清谈、朗诵诗文等消遣时光,还自述从不撰写各种文章。

数年来,余客游太昌洲,训蒙为童子师,讲求句读,详绎训诂,暇则煮茗清谈,或朗诵诗古以自娱,一切笔墨文艺事,置之度外。

接下来,交代吴席儒拿着新修的宗谱请求作序。并略介了吴氏自元代吴成,到吴敬定居双井巷,再到吴基定居包港,再到吴基的子孙迁居江南、江北,以及太平洲的家族变迁。还交代这次重修的倡议者是吴恒财,参与者有吴有贤、吴有万、吴有朋、吴有智、吴席儒等。

甲午冬(1894年),吴君席儒,予契友也,持其家乘一帙,来告余曰:我祖成公生于有元季世,传至四世孙敬公;敬公一支,世居双井巷;数传而后至基公;基公客于润东之包港,见其地面山临水,土沃风湻,遂卜宅于兹。厥后子孙,或江南,或江北,或太平洲,迁居不一。先是以岗、崑、檀、椿、栢、概六公之裔,别为悠远,慱厚高明,六分分载世袭,俾后人易于检阅,不致支派混淆。我族谱牒之修,已经八次,自同治壬申(1872年)修辑后,迄今又二十四年矣。族尊恒财公倡议重修,命有贤、有万君为之董理,有朋、有智君等为之协赞,席儒君为之鉴助校正。剞劂将竣,愿得一言以弁简端。

接下来,序文赞颂了历次吴氏宗谱之完备,并且分析了修谱的重大意义,以及不修谱的遗憾。其中“崇韬之拜汾阳”一句,说的是后唐郭崇韬冒认唐代名将郭子仪后裔的故事,这一典故在古代家谱中作为反面典型被反复提及。

余以不文固辞,不获,乃谓之曰:余于是谱,阅之稔矣。其得姓之所自,始迁祖之所由来,与夫泰伯、季札让国让天下之潜德幽光,以及历代名公巨卿鸿儒硕彦显扬之盛迹,前叙论之详矣,何俟余言?盖尝论之谱者,所以尊祖敬宗妆族,笃亲亲之谊者也。谱而不修,则先世之事必遗忘,家人支派必紊乱,文献必散佚,丘墓必失考。土著云礽聚族而居,当有阙于谱牒,详于故老所传述者。至于族盛丁繁,支分派别,四方散处,迁徙靡常,非勤于修辑,其不至视若途人者几希?然后士大夫夸张盛美,往往攀缘世家大族,牵连附会,如崇韬之拜汾阳者,又复不少甚矣。谱之不可不修,修之又不可不慎也。虽然修亦有难焉者,世不乏名门巨族焜耀当时,独至家乘一事,每视为寻常而不欲修者,即修矣,或迟之久而后修,或迟之又久而后修。

接下来,赞美《吴氏宗谱》这次重修效率高水平高(急出而修明之),不确定的信息坚决不写,该写的信息绝不遗漏。并说如果不是仁人孝子,是不可能做得如此完美的。

今吴氏诸君,于二十年后,急出而修明之,修则自基公以上不知者不敢溢,基公以下所知者不敢遗,其散处他邑者不辞劳瘁,不避艰阻,生卒必书,婚嫁必书,丘墓必书,懿行硕德忠孝廉节必书,兢兢焉悉心编,非仁人孝子之用心,乌能善继善述若是哉?

接下来,引用古语,论述家谱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然后说自己吴氏子弟的仁孝所感动,所以答应作序,并自谦文辞简陋,云云。

语曰:“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源之远者流自长,根之深者叶自茂。”余观诸君俱循循雅饬,醇谨老成,服先畴食,旧德复敦,本善族之如是,读是谱而绎之,不特孝悌之心油然以生,仁让之风顿然而起,而继继绳绳,缵承勿替,将见人文鹊起争辉前烈,安知德星之聚不再见于今也。余慕诸君敬宗妆族克尽仁孝之心,爰书以应之,至于辞之简陋,则有不计云。

润东吴氏远追延陵季子为始祖,近推吴成为始迁祖,在康熙年间创修宗谱,别号云阳吴氏、邗东吴氏等。其中吴基一支,其后裔于道光年间在扬中筹建宗祠,在同治年间创修支谱、创建宗祠,并自称“太平洲吴氏”,后在光绪年间续修宗谱,期间宗祠不断扩建,本节提及的九篇谱序鉴证了这一支吴氏在有清一代的变迁,以及太平洲吴氏在扬中从散居到聚族再到壮大的事实。

第三节:吴姓太平洲支辈分排序

讳派:振昌守先志,庆兆锦长春。

行派:纯心中正道,德泽叙敦伦。

第四节:吴姓太平洲支人物

太平洲吴氏始祖吴基,生平不详,《开恒公赞》通篇赞颂其德,并无具体事迹,但文辞典雅,故全文附录于此。原文如下——

道非文不显,名非文不传,文以载道,道以贞名。古人之为文者多矣,千百世号称名家者奚啻数千辈?其间誉扬盛美,非以文累人,则以人累文,名实其鲜副矣。予以公之为人也,窥其心术之蕴,袭其仪容之美,迹其行事之实,而知其人也,雅淡而质朴,恬退而谦冲,居之无猝言遽色,徐徐于财而不有其财,优优于德而若愚于德,乡党之中,名誉著闻,行有终始,是殆其人欤?曰“然!”

另据《年表》记载:吴基,又名寿基,号开恒,行纯十。生于明正统丁巳(1437年)九月初一日,殁于正德丁丑(1517年)六月廿七日,享年81岁。但吴基本人尚未定居扬中,宗谱尊他为“始迁包港祖”,夫妻合葬在丹阳北门外坟茔。

吴基后裔中,以吴岗、吴崑、吴檀、吴椿、吴栢、吴概六支,分为悠、远、博、厚、高、明六房,各为自分之祖。据《世表》所载,吴崑之次子吴文逳、吴栢之三子吴文学,皆“住太平洲”。

吴文逳,号心寰,行寿七,生于明万历癸丑(1613年)八月初二日子时,殁年失考。

吴文学,号明之,行寿十八。皇恩特授顶带荣身。生于顺治甲午年(1654年)十二月廿一日寅时,殁于乾隆四年(1739年)三月初一日。也就是说,太平洲吴氏在扬中定居,至少有400年左右历史。

据朱镜泉《吴氏基公支下九次重修族谱序》,这次重修族谱的倡议者是吴恒财,参与者有吴有贤、吴有万、吴有朋、吴有智、吴席儒等。

另据《建祠太平洲序》《太平洲吴氏创建祠宇原委序》记载,起建、重修太平洲吴氏宗祠时,吴氏名人有捐送基地的吴天洪,集资倡修的吴天元,合力扩建的吴光国、吴恒高、吴恒贵,以及吴恒禄、吴恒兴等。

第五节:吴姓太平洲支家训家规家风

《吴氏家规》

一孝亲

孝者,承颜顺志之谓也。子之于亲,苟能承顺,即寻常菽水,父母心乐,且大则显亲扬名,小则守身守法,不遗亲以忧辱,即此是孝,岂必定如古人斑衣戏彩、割股刲肝而后为孝哉?

二悌长

家族之有亲长,乡党之有尊长,为卑幼者,皆当见而礼之,行不敢先,坐不敢僭,相遇于途,认识者必鞠躬致拜,不认识者亦避于道左,岂但尚齿当然,亦以养以让德也,夫如是则宗党称之,名自立,行自此达矣。

三友爱

人未有不亲爱手足而能孚契朋友者,居常之间,兄殷殷以友其弟,弟怡怡以爱其兄,有事商酌,而行分甘共苦,虽有小嫌,亦必兄宽弟忍。勿听妇言,致伤同气。

四阃范

闺阃之中,家道之兴衰系焉,家声之隆污关焉,丈夫之节概,男女之观刑,皆在于此。必须夫正乎外,妇顺乎内,其相敬也如宾客,相和也如琴瑟,而后家道兴,家声振,节概立,观刑端矣。

五睦族

族人,祖宗一脉相传者也。聚族于此,丧死患难。视亲戚为最近,必须情以亲之,礼以敬之,岁时伏腊,烹羔酌兕以洽之。有无相通,艰虞相助,是我未尝虐族,族自不虐我也。

六睦邻

古人速我诸父而洽比其邻,诚以邻之不可不睦也。若反乎是,不但幸灾而乐祸,且有因之以吹毛我者,岂非由于我之轻薄不能和人也?故必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凡有死丧,匍匐救之,庶乎外侮可御,身家可保耳,此最为要。

七婚姻

男欲有室,女愿有家,苟如所愿,子平之事了矣。何必攀高图利,旷日持久哉?惟是择其门户相当,家世良善,子妇诚实端正,则娶其女,足以永宗祊;婿其子,可以托弱息。断不可以夷虏之道行之。

八积德

阴德者,乃阴中所积,勿令人知,不必济人利物,始名为德。苟力所不能,即片言解人之厄,一计拯人之危,冥中必有鉴之者矣,此皆昌后之要道也。至于佞佛斋僧,装神塑像,则不名阴德而为迷感也,毋好为此。

九劝读

不读书之家,蔑礼堕伦,靡所不至,且其人粗鄙,乡人不号之为“没字碑”,即称之曰“酒饭袋”,不但难与诸姓议托婚姻,亦不能保世滋大。以后各随力量,选择子弟之贤者课之成功,虽愚亦令粗知理义。

十勤耕

耕者,足食之原,去饥之本。若不耕作则妇子饥寒逼迫,大则为非,小则丧节,辱没家声,莫此为甚。以后子孙,若不堪读者,即督之耕种,不能致富,亦不失为温暖之家。

十一生意

贸迁有无,虽是辛勤,然处四民之中,最为近利,大可以兴家,小足以胆生。以后稍知计算,耕桑之暇,以宜奔走,为此以助不给。惟屠宰贩牲,切不可行。

十二艺业

该云养身百计,不如随身一艺,若医卜星相匠作之类,苟习一端,无论穷途旅邸,资以日给而养家立业,未或不可藉诸此也。不然好闲游手,流为匪类矣。凡我后人确宜听此。

十三俭朴

寒素之家,布衣之士,苟或奢侈,多致纨绮曳地,珠翠盈头,馐陈水陆,舞女歌僮,如此必生淫荡,且费用不赀,倾败立至。自厚予子孙当务为俭朴自处,虽粗布无伤,蔬食非陋,亦曰求其温饱而已。

以上十三则,乃持身处世守家保后之良法,世世可则而行者,垂之为统,缵之为绪。

新增四则,以诫赌吃嫖摇之人,调寄《黄莺儿》,词虽粗鄙,理实至当。凡我族人,览斯则者,幸勿以予言为缪,足矣。

其一赌:最是迷途,好家财,不怕输,明明自把前程误,田地荒芜,骨肉怨诅,及到此间谁看顾?劝族人一耕二读,莫用瞎工夫。

其二吃:莫说无妨,□肥甘,醉流觞。洪福焉能得久享?我乃寻常,食必膏梁,东拖西欠谁人偿?到不如粗茶淡饭,省俭最熬长。

其三嫖:更丧良心,别人妻,我去淫,想来岂是前身定?野蔓虚情,共枕同衾,为彼身家都费尽。劝于今风流浪子,莫去恋花阴。

其四摇:摆显家财,衣轻裘,大不该,世间难免兴和败,运退时乖,一旦穷来,丝麻布匹无钱买,我族人自今以往,绫缎莫轻裁。

第六节:吴姓太平洲支祠堂

同治年间,太平洲吴氏创修支谱,建立宗祠,意味着太平洲吴氏的正式确立,对应的文章有同治十一年(1872)张彬的《建祠太平洲序》和开基的《建祠捐数歌》;光绪年间,续修家谱,扩建宗祠,对应的文章有光绪二十年(1894)朱镜泉的《太平洲吴氏创建祠宇原委序》、《继起捐数附载》。

张彬同时是八修谱序的作者,八修谱序残破不全,而《建祠太平洲序》完整齐全,正好可以作为有效补充。序文开篇,介绍建立宗祠祭祀先祖的重要。

祠者,祀也,春祭之名也。四时祭而独名之曰祠,以春为岁首,言祠即不必言禴、言烝、言尝也。然非择清幽之地,既肯堂而肯构,复美奂而美仑,虽孝子慈孙,感春露秋霜,有志于祀而祖宗不获安其居,刚鬣柔毛何所献?子孙不获聚其类,左昭右穆何所分?《礼》云:“将营宫室,宗庙为先。”非以此欤?

接下来,序文介绍了太平洲吴氏是吴基后裔,其中岗、崑、檀、椿、栢、概六支在太平洲繁衍已久,但一直未建宗祠。直到道光年间,才由吴天洪贡献了百宇四十八圩西小桥北,以备建立宗祠之用。

太平洲有吴姓者,包港吴基公之裔也,以岗、崑、檀、椿、栢、概六支,分为悠、远、博、厚、高、明六房,生齿日繁,散居远近。谱牒之修,已屡矣,而祠宇独阙,终未足以聚仁人孝子之心。适道光年间,族人天洪送基地一丘,以为祠计,坐落太平洲百字四十八圩西小桥口北。

其后,在同治年间,吴天元等二十四人集资修建宗祠,但最后因为资金不足,“虽屋建三间两侧,而龛墙未办”。

及同治五年(1866),族中天元翁等一时倡首,共二十四人,每各量力输捐,踊跃起造,思有以上安祖宗之神灵,下聚子孙之昌炽,乃阻于时势之艰,或四方散处人力不齐,或五谷不登囊资欠缺,虽屋建三间两侧,而龛墙未办,何可言祠?此未尽之功程,所为留之以待来者,宜乎?

几年后,吴光国、吴恒高、吴恒贵,以及吴恒禄、吴恒兴等,合力扩建宗祠,“雕神龛、立神位,大兴土木,竣宇粉墙”,太平洲吴氏宗祠正式建成,并特邀作者撰写建祠序。

越数有余年,而光国、恒高、恒贵诸翁,暨恒禄、恒兴诸君,复感于仁孝之恩,不惮经营之苦,不辞奔走之劳,验丁起费,雕神龛,立神位,大兴土木,竣宇粉墙,早已鸟革翚飞,竹苞松茂矣。而谓列祖列宗,有不足以安其居者乎?若子若孙,有不足以聚其类乎?吾知春夏秋冬,祀事孔明。法以精详为贵,人以有事为荣,诚悫之心达于上,敦笃之谊成于下,其临上质旁,忾闻懓见,分支别派,定分聊情,有不言而自喻者,究之承先人之志,而大启尔宇,享祀不忒,无非诸翁诸君之力也。壬申(1872年)春,吴君恒禄、恒兴不以余为固陋,嘱余一序其次。余因事关重巨,握笔直书,请镌谱牒以垂不朽云尔。

最后,序文介绍了其后各个时期,吴氏子孙捐资“祀田”的明细。所谓祀田,就是这些田产充作吴氏宗族公用,而其产出也全部用于修葺祠堂及祭祀祖先的开销,以及部分管事人员的酬劳等。也就是说,祀田是转为宗祠祭祀服务的,这是古代宗族保持宗祠祭祀不衰的一个方法。

至于本祠祀田三亩,坐落阳邑抵额外洲三十一圩,计价共六十千文,恒福、恒禄、恒寿,卖契三纸公存,副长恒高执照课存。吴万户内,完纳田伊佃种,每年除代完课花费外,净纳租钱四千二百文,交值祭者入祠办礼祭祖,而本祠基地课存恒吉,户内本人预收祠钱四百文,每年生息,代完国赋。光绪年间,族人有龙、有凤,同侄家惠愿,将太平洲百字五十一圩课田三亩送与宗祠,永为祭祀,有龙得受价钱十千文,当立课户吴公祠。至于春祭时,另酒一席,款待管事者。又有有发将太平洲百字四十八圩北港岸基地一亩八分,愿送与宗祠耕种建造,拨课五分四厘,并于公祠,户内又契买吴包氏九十九圩田一亩,整其课拨与吴公祠,户内并载于此。

吴氏宗祠在扬中建成后,不断扩建,不断增加祀田,光绪年间重修宗谱之前,宗祠又经历了一次重修,朱镜泉(同时也是九修谱序的作者)的《太平洲吴氏创建祠宇原委序》讲述的就是这次重修的相关事宜。序文开篇追述了《建祠太平洲序》中提及的筹建、扩建吴氏宗祠等事宜。

太平洲吴氏者,江南包港基公之裔也。基公一支,日益繁盛,厥后子孙,迁居是洲,不一其处。吴氏诸君,虑其转徙靡常,故谱牒之修不惮屡举,独于春秋祭祀未立宗祠以会萃焉,心焉憾之。道光间,天洪公于小桥口送基地一丘,欲为建祠之举,志焉未逮。迨同治五年(1866),天元公等始董率族人,输捐起造,然犹茅茨土阶,而墙墉厨龛缺如也。

其后,序文谈及光绪三年的扩建。《建祠太平洲记》提及同治年间吴光国、吴恒高、吴恒贵,以及吴恒禄、吴恒兴等曾扩建宗祠,具体工作是“雕神龛、立神位,大兴土木,竣宇粉墙”,这一事迹在本序中没有提及,而本序中记述的光绪三年,吴有贤、吴有万、吴席儒扩建宗祠,“高其闳,厚其墙垣,立神龛,悬匾额”,其中“立神龛”等事迹似乎有所重叠,我们只能理解为外人作序时不了解细节而误记了。光绪甲午,吴氏重修家谱,吴席儒邀请朱镜泉写了两篇序,重修序和建祠序。

越光绪三年(1876),有贤、有万、席儒,虑规模之甚隘,惧先业之渐隳,复起而经营焉。捐赀派费,鸠工庀材,高其闳,厚其墙垣,立神龛,悬匾额,翚飞鸟革,焕然一新。祠之建也,原原委委,彰彰如是。甲午(1894年)冬,盛族纂修家乘,吴君席儒嘱予曰:吾族建祠,前贤已略序矣,但后人继述之功,未经备载,愿更得一言以示来兹。

接下来,序文提及祭祀的变迁。最初,天子可以建立太庙祭祀先祖,而普通人只能在家里祭祀,不得另建宗祠祭祖(庶人仅得祭祢于寝),后来准许普通人可以祭祀上四代(高祖、曾祖、祖、父),在后来又准许从始祖开始祭祀,这才有了宗祠。

余按之礼庙祭,自天子以至庶人,皆有定数。庶人仅得祭祢于寝,其后推恩至于高祖,又推恩得祭其始祖,故虽榱栋之制,俎豆之数,献裸之文,各有等威,不容僭越。而奉其始祖以下,合食于庙,用以展孝思于不匮,此亦情之所必至者,甚矣。祠宇之建,乌容已哉?然而世之有力者,则又视其事为无足轻重而莫之顾,即有报本追远之思,又往往欲之而不为,为之而无善继善述者以承其后,与不为无以异。

最后,序文展望未来,畅想太平洲吴氏继续兴盛,宗祠不断扩建。并将吴氏祀田比作范仲淹开创的范氏义田,希望以此扶助宗族中的穷困者。

今观吴氏创之者有人,继之者又有人,立宗祠以妥先灵,置祀田以隆祭典,不吝赀财,不辞劳瘁,踊跃从事,以成厥功,抑何吴氏之多贤欤?后之子孙,倘由此式廓之,或增立厅堂,俾轮奂巍峨,丹碧照耀,以成一族之光,或广置膏腴,自十而百,自百而千而万,如范氏之义田,以瞻族中之困乏者,未始非诸君先导之力也,吴氏祖孙其无忘焉可矣。

范仲淹置义田是宗族文化中很重要的大事件,其后很多姓氏的宗族都仿效这一做法。据钱公辅《义田记》所载: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祀田保障的是宗祠的正常运作和祭祀的正常进行,义田保障的则是整个家族中贫弱人家的生计。无论祀田、义田,都是中国古代宗族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有学者认为,这实际上是在家族内部实现了局部的共产主义。

《新补一则敬老祠规》

闻之古帝王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也者,即所以尊而敬之也。故临雍拜老,隆授几授杖之文;大学乞言,重执爵执酳之礼。今我族富有无人,岂敢上法古帝养老之事?庶乎下,尽乡民敬老之心。从此宗祠,凡有公务,无论各分上下,杖乡者不奉奔驰役使,杖国者不纳费用丁资,聊遵古帝敬老之意云。至于祀典,每年春冬二祭,少长咸集,行礼列坐,自归名分。而祭则谁先,曰先长而后幼也。轮流转祭,以示不穷。倘轮行不继,即以藐祖罪归之,以杜不肖子孙之效尤,其谁曰不然?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我从哪里来:吴氏太平洲支》(初稿)”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大班语言教案《我从哪里来》

大班语言教案《我从哪里来》

妈妈,幼儿,教师,肚子里,宝宝,活动,故事,脐带,是怎样,出生经历,快乐生活,小朋友,大班,情感,感觉,爸爸,肚子,营养,过程,你知道,吃东西,我从哪里来,讲述故事,来当,兴趣,动作,好奇心,地方,小时候,小宝

2020-09-19 #经典故事

一起读绘本26‖《出生的故事》——我从哪里来?

一起读绘本26‖《出生的故事》——我从哪里来?

图片,故事,妈妈,小外甥,大妈,小弟弟,二表弟,声音,宝贝,一起读,我从哪里来,孩子,小人,小妹妹,弟妹,小蝌蚪,从哪里来,妈妈说,小孙子,蔡皋,越长越,在外面,一家,一条线,姑父,姑姑,两口子,中国,会动,医院

2020-09-23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一起读绘本26‖《出生的故事》——我从哪里来?

一起读绘本26‖《出生的故事》——我从哪里来?

故事,大妈,一起读,我从哪里来,小外甥,一条线,弟妹,小弟弟,医院,妈妈,大弟,小妹妹,屋子,老师,答案,话题,问题,从哪里来,从哪里,大家都在,小眼睛,笑起来,曾经当过,每个孩子,不约而同,不知所措,在医院,我知道了

2020-06-05 #故事阅读

生命的故事:我从哪里来

生命的故事:我从哪里来

孩子,父母,性教育,教育,图书,和文,关系,人格,图画,学会,性别,情操,生命,来源,问题,责任感,发育,生殖,是一套,对自己,帮助孩子,更高层次,理解为,让孩子,生命教育,生理知识,结合起来,融入到

2020-06-05 #故事大全

《性教育启蒙绘本10册为什么我没有小鸡鸡 你从哪里来 儿童性教育绘本:我从哪里来儿

《性教育启蒙绘本10册为什么我没有小鸡鸡 你从哪里来 儿童性教育绘本:我从哪里来儿

儿童性,教育,性教育,小鸡鸡,乳房,小宝宝,妈妈,外婆,屁股,种子,从哪里来,我没有,我从哪里来,我是爱,教育读本

2020-05-17 #故事阅读

《性教育启蒙绘本10册为什么我没有小鸡鸡 你从哪里来 儿童性教育绘本:我从哪里来儿

《性教育启蒙绘本10册为什么我没有小鸡鸡 你从哪里来 儿童性教育绘本:我从哪里来儿

儿童性,教育,性教育,小鸡鸡,乳房,小宝宝,妈妈,外婆,屁股,种子,从哪里来,我没有,我从哪里来,我是爱,教育读本

2020-05-19 #长篇故事

孩子问:“我从哪里来?”这位妈妈的回答太赞了!

孩子问:“我从哪里来?”这位妈妈的回答太赞了!

安尼,先生,老梅,孩子,问题,男生,女生,好奇心,性教育,认真地,让孩子,卫生间,差异,方式,话题,英国,都会,小时候,常识,父母,理性,禁区,老师,我从哪里来,大人们,孩子们,成一个,每个孩子,男孩和女孩,这本书

2016-12-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睡前故事“我从哪里来?”这个神话传说你知道吗?

睡前故事“我从哪里来?”这个神话传说你知道吗?

女娲,故事,女娲造人,神话传说,我从哪里来,人们,东西,古籍,姐姐,小喇叭,山海经,泥人,物质,黄泥,设想,睡前故事,多年前,央视,小东,月亮姐姐,郑晶,责任编辑,广播电视总台,新活力,西一,亲子,世间,中央,人类,传说

2020-06-01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