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电影《傲慢与偏见》的语言风格特点分析

时间:2017-05-09

傲慢与偏见故事情节发展

提示:本文共有 369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一、讽刺意味浓厚,善于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在西方很多由小说改编的电影中,幽默成为一种常见而又特殊的语言现象。当然,幽默不单纯是引人发笑,更重要的是达到特定的语言效果,从而表现作者的创作风格。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表现了其嘲讽与高超的幽默艺术。

电影情节上的戏剧性构思和嘲讽元素用得恰当好处。《傲慢与偏见》中,贝内特先生与自己太太思想和言行上存在很大的分歧,简?奥斯丁在作品中并没有直接表明贝内特先生的态度,而是独具匠心地将贝内特先生与其夫人的思想矛盾融于故事情节的构思上。“我看没有那个必要。你带着女儿们去就行了,要不索性打发她们自己去,这样或许更好些,因为你的姿色并不亚于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你一去,宾利先生倒作兴看中你呢。”贝内特太太为了女儿的婚姻做准备,急于让自己的丈夫去拜访宾利。“我很乐意,这是我们惟一的一点意见分歧。我以为,我们的意见在每点上都能融洽一致,可是说起……”贝内特先生早已对自己妻子的心思心知肚明,其回答不仅对妻子的急于求成的心态进行了一番嘲讽,同时也干脆表明了自己并不愿意主动去拜访宾利先生的意愿,即使情节发展到后来两个女儿对军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贝内特先生仍旧说出了这样的话。

这种戏剧性的反讽构思,让现实对人们的主观臆想进行嘲讽。一开始,电影的主角达西认定贝内特家的家庭环境不好,很难找到有钱有地位的“好男人”,而故事到最后恰好是他娶了伊丽莎白。而发誓不要嫁给达西的伊丽莎白,最终还是做了达西夫人。还有电影中曾不可一世的咖苔琳夫人,为了不让伊丽莎白和自己的外甥达西结合,先是自己亲自出面,去威胁并企图呵斥伊丽莎白,后来又去劝说达西,可两人最后还是圆满地结合在了一起。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这几位“智者”受到现实嘲弄的同时,书中那位最可笑的“愚人”贝内特太太,最后却被证明是最正确的,“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种荒诞的真理的滑稽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是非观念,但也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

贝内特先生在电影中还有这样一段话:“要是有年轻人来向玛丽或基蒂求婚,就让他们尽管来好了,我正闲着呢。”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找到真正的幸福,让她们开心快乐,当故事情节发展到伊丽莎白对贝内特先生表明对达西有深厚的感情后,贝内特先生被达西的所作所为感动,开始对达西有所改观,但他的情感的表达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来,而是用幽默的语调来凸显出自己的态度,从而在含蓄中使得电影在整个结构上更具有情感的深刻性。

奥斯丁的讽刺艺术,不仅表现在众多情节的喜剧性处理上,还表现在许多人物的喜剧性格上。在电影《傲慢与偏见》中,人物语言对表现人物性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读者了解到了形形色色的电影人物。贝内特先生的语言就是其中很好的说明:“她们哪一个也没有多少好称道的”“她们像别人家的姑娘一样,一个个又傻又蠢,倒是莉齐比几个姐妹伶俐些。”

二、对话语言极具个性,为故事的情节推波助澜

对话描写是文学作品常用的基本艺术手段。一方面借助电影人物对话可以刻画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简?奥斯丁善于在人物对话中制造多层次的人物性格,产生了言外之力,刻画出既鲜明生动、富有个性、含义丰富的人物性格,又表达了复杂的情感,烘托了主题,并奠定了幽默讽寓的基调。

在对话中塑造鲜明的个性特征,如电影《傲慢与偏见》中设计了这样一段对话,达西:“贝内特小姐,你是不是很想抓住这个机会跳一场苏格兰舞?”……“我压根儿不想跳苏格兰舞——现在,你是好样的就是蔑视我吧。”伊丽莎白回答道。后来达西也回答了一声:“实在不敢。”当格莱小姐刚要谈起苏格兰小曲,达西趁机说了这样一句话,傲慢却又显示出他极力讨好伊丽莎白的心理,而伊丽莎白用“蔑视”“低级趣味”的字眼作出回应,显然,伊丽莎白不以为然,将献殷勤的达西直接“堵”了回去。

当然,不同人物的对话,语言不尽相同。比如高雅的人物对话时,表现出很有修养,并没有一点嘲讽,而是用优美表达人物内心、展示人物性格。简?奥斯丁十分善于用对话来表现不同层次的人物,赋予他们不同的语言。如在表现简和丽迪亚、卢斯卡和伊丽莎白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时。丽迪亚会大声嚷:“天啊,我是多么想在你们之前出嫁啊,那时,我就可以带你们到处去参加所有的舞会。”而简只会说:“要是我不怕苛责酷评的话,我就忍不住要说……”姐妹之间却有如此天壤之别的言语,细心的读者会发现,电影的结局中,为何她们的命运会有天壤之别了。

在作品中,作者这样刻画了贝内特太太与其丈夫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言语诙谐且具灵活性,写贝内特太太:“……不称心的事,她就自以为神经衰弱。”又在与其丈夫的对话中写道:“……这样糟蹋自己的亲生女儿?你是在故意叫我气恼,好让你自己得意吧。你半点也不体谅我的神经衰弱。”“你真错怪了我,我的好太太。我非常尊重你的神经。它们是我的老朋友。至少在最近二十年以来,我一直听到你郑重其事地提到它们。”

不仅仅如此,对话语言在对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上也极具作用。在作品中,作者对贝内特先生对话语言的描写就是充分的说明。作为一家之主的贝内特,他的言语会影响子女的决定和行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如为了让女儿伊丽莎白拒绝柯斯林的求婚,贝内特先生对伊丽莎白说:“……从今天起,你要和你父母中的一个成为陌路人。你要是不嫁给柯斯林先生,你母亲就永远不再见你了;你若是嫁给柯斯林先生,我就永远不再见你了”;而当自己的小女儿要出嫁的时候,贝内特先生又对妻子说:“……我们先得把话说明白。这一带有一幢房子,永远不许他们来住。我决不在郎伯恩接待他们,那只会助长他们胡来。”在对话中,贝内特表明了自己不欢迎威克姆夫妇婚后重回郎伯恩来定居,他们成了家中不欢迎的人,虽然这不是使那一对小夫妇最后去北方的最主要的原因,但也推动了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三、善于运用白描、议论等手法,语言视听感强

奥斯丁在作品中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用简单的人物语言对白,刻画出一些拥有万贯家财、特权和贪婪自私的阔老爷和阔太太们的嘴脸形象,个个个性鲜明,又栩栩如生,这也是作品中的一大特色。

以《傲慢与偏见》里的贝内特家的女主人贝内特太太为例,作品在第一章里就说到她是一个“智力贫乏,不学无术,喜怒无常”的女人,“只要碰到不称心的事,她就自以为神经衰弱”。在作品开头时,贝内特太太急于抢先认识彬格莱,不指望靠朗格太太的介绍,她说:“我不相信朗格太太肯这么做。她自己有两个侄女。她是个自私自利、假仁假义的女人,我瞧不起她!”

贝内特太太是一个自私却又反复无常的人。当写到彬格莱和吉英的婚事终究成为定局时,自己又提起了并没有露面的朗格太太,说她人品很好,其侄女也是些“规规矩矩的好姑娘”,但却又嫌弃她们长得不好看,又说自己“真喜欢她们”。贝内特太太的反复无常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作品中有关对咖苔琳夫人的描写也是如此。当她的马车刚路过柯林斯牧师家门口,在别人手忙脚乱去迎接她时,伊丽莎白却说:“就是这么回事吗?我还以为是猪猡闯进了花园呢,原来只不过是咖苔琳夫人母女俩!”直接将咖苔琳夫人盛气凌人的架势表现了出来。“只要哪一个佃户不驯服、不知足或穷得活不下去,她就亲自出马到村子里去调解纠纷、压制怨言,把他们骂得恢复太平与富足!”咖苔琳夫人请柯林斯等人吃饭,饭前“打发客人到窗口去欣赏风景”,饭后又要大家聆听她来“断定第二天的天气会如何”。这些白描手法,让一个专横跋扈的老太婆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仅是白描手法的独具一格,奥斯特精湛的议论语言在作品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时而画龙点睛,时而引人思考。在写到伊丽莎白爱上达西以后,他们的约会和曾经已是截然不同,伊丽莎白自然是想讨别人的欢心,也忙得不亦乐乎。奥斯丁对此有这样一段评论:“她在这方面恰好是最不用担心的,最有成功的把握,因为那些她试图取悦的人都早已喜欢上她了。宾利乐意博得她的欢心,乔治亚娜渴望得到她的欢心,达西决心要赢得她的欢心。”奥斯丁用自己的评论将各种人物形象放置在看似巧合的场景布置当中。

反语、夸张也是文章惯用的手法。如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时,为了表现自己的出身地位,他不是请求伊丽莎白嫁给他,而是这样说道:“贝内特小姐,我已经试图压制我的情感,因为我从一生下来就被灌输了这样一个信念,我要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妻子。我是个傲慢的人……但是我做不到!我不得不重返你的身边。”正因为如此,伊丽莎自也声明她绝不会嫁给“傲慢自私的人”。

细心的读者在品味《傲慢与偏见》时就会发现,作品中视听感十分浓厚。以文章开头部分为例,鸟鸣声,远处的风景,日出日落,琴声响起,为故事的发展奠定了节奏基调,接着镜头直入主人公,随着钢琴的节奏,晾着的衣服作为前景,主人公成为后景,但是依旧是画面主体,在构图上,增强了透视感。这些都是作者细心的安排,而接着以主人公作为画面主体,当镜头移动到她身后时,则变成了一个过肩对打镜头,画面主体自然地变成了窗内对话的老人,随即各类人物出场……

关键字: 上一篇: 下一篇: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电影《傲慢与偏见》的语言风格特点分析”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傲慢与偏见》中扁平人物的塑造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分析

《傲慢与偏见》中扁平人物的塑造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分析

圆形人物,扁平人物,摘要,形象,性格特点,故事,方式,变化,影响,可分为,发展过程,小说情节,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故事的主人公,环境变化,行为模式,围绕着

2016-12-17 #经典故事

《傲慢与偏见》中扁平人物的塑造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分析

《傲慢与偏见》中扁平人物的塑造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分析

扁平人物,形象,人物,图形,性格特点,故事,变化,影响,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可分为,发展过程,圆形人物,小说情节,故事的主人公,环境变化,行为模式,围绕着

2007-03-08 #经典故事

《傲慢与偏见》中扁平人物的塑造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分析

《傲慢与偏见》中扁平人物的塑造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分析

扁平人物,形象,人物,图形,性格特点,故事,变化,影响,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可分为,发展过程,圆形人物,小说情节,故事的主人公,环境变化,行为模式,围绕着

2014-01-08 #故事阅读

用视听语言分析电影 让你更懂电影—非专业人士勿进

用视听语言分析电影 让你更懂电影—非专业人士勿进

影片,分析,人物,故事,电影,情节,主题,观众,细节,影片中,内容,A.,B.,C.,听觉,感觉,结构,人生,声音,艺术,视觉,风格,作用,关系,光线,感官,场景,外形,导演,形式

2019-03-27 #故事大全

对《撒哈拉的故事》中幽默的语言特点分析

对《撒哈拉的故事》中幽默的语言特点分析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摘要,代表作品,写作能力,切入点,小说,大师,读者,故事情节,语言特点,风格,高中生,分析,后续,其语言,以此为,基于此,文学世界,功不可没

2020-05-11 #短篇故事

电影《傲慢与偏见》英文简介

电影《傲慢与偏见》英文简介

伊丽莎白,达西,班纳特,格莱,费登,马修,麦克,傲慢与偏见,偏见,评论,凯拉·奈特莉,凯拉,电影,太太,女儿,姐妹,英国,不可能有,丽迪,伊丽莎,凯蒂,凯瑞·穆丽根,吉娜·马隆,唐纳德·萨瑟兰,奈特利,奈特,玛丽,富贵,布兰达·布莱斯,有才

2020-07-05 #故事大全

傲慢与偏见电影观后感300字

傲慢与偏见电影观后感300字

达西,奥斯丁,伊丽莎白,先生,宾利,爱情,对方,感情,傲慢与偏见,嫁妆,小说,心灵,和达,偏见,太太,夫人,婚姻,小姐,情感,英国,社会,莉莎,夏绿蒂,简奥斯丁,世界,事情,人们,电影,原因,女儿

2013-04-29 #故事阅读

傲慢与偏见电影观后感300字

傲慢与偏见电影观后感300字

达西,伊丽莎白,傲慢与偏见,宾利,先生,太太,女儿,女子,电影,观后感,莉莎,女孩,夫人,演员,版本,舞会,经典,表演,伊丽莎,英俊,奥斯汀,人物,引得,发自内心,小姐,待嫁,感情,故事,白家,真爱

2019-02-06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