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爱惜人才的曹操 为何要以不孝罪名诛杀才华横溢的孔子后代孔融?

时间:2017-03-31

孔子的故事极短

提示:本文共有 702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便接受皇帝的征召,来到许都担任将作大匠,不久,孔融升任少府。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孝武帝刘彻

由于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便深受政府扶持,其典籍及思想也成为政府选官的必读内容,儒家大行其道。

而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也被读书人视为万世师表,受到四方文士的顶礼膜拜。因此,孔融作为孔子后代,再加上孔融才气横溢,名声享誉海内,便深得天下读书人尊重敬仰。

被汉武帝扶持着成为天下读书人师表的孔子

可就在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准备扫平南方之前,竟将孔融杀害!

临战杀孔子后代,得罪天下读书人,给自己施政用兵带来不利影响,给自己招揽害贤恶名,曹操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曹操为什么要冒着得罪天下读书人的风险去杀掉孔子后人孔融呢?

还有,曹操又为什么要以不孝之罪将对兄弟悌、对父亲孝的孔融杀死呢?

本人认为,原因如下:

其一,经过十多年征召天下人才的行动,孔融已将他能够招揽来的人,招揽完毕。可以说,孔融已没有招揽人才的利用价值了,而曹操用人,很注重实用性,有用就用,没用甚至阻碍他,就废之!孔融不是曹操在这种用人原则下淘汰的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

年幼的孔融就有让梨、友爱兄弟的美誉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因为是孔子后代,其言行是尊崇孔子之天下读书人效仿的榜样,所以自年幼时起,孔融就有让梨给兄弟、聪明绝顶的美名。

孔融13岁时,父亲死了,他立刻悲痛万分,伤心过度地整日以泪洗面,废寝忘食地为父守孝,以致于后来,他需要人扶才能勉强站起来。不论孔融此举是真心的行动,还是作秀的假意,自此以后,州里都称赞他孝顺父亲。

凭借这些美名,孔融得以与边让、祢衡、王朗、华歆、邴原、陈群等天下名士结交,并结下深厚交情。

孔子后代 很能招揽人才的孔融

而爱才的曹操,之所以要接纳治国、用兵都不太称职的孔融到朝廷任职,就在于他想利用孔融的崇高名望和庞大家族人脉,来为自己招揽天下各地的能人贤才,然后自己再量才录用,以开疆拓土、平定天下。

至于孔融,之所以愿意招揽那些他认识或慕其名而来的贤才,就在于他忠于皇帝刘协,想为皇帝多招揽些能人贤才,帮助皇帝与各种权臣巧妙较量,中兴汉室。

如此用意之下,曹操得以通过孔融先后招揽到陈群、王朗、华歆、邴原等贤才,不过,他们进入许都,在仔细比较了皇帝与曹操的综合实力差距后,都颇识时务地支持曹操、放弃皇帝,这期间的立场变化,反映出曹操的经世致用做大做强,和孔融的大言无当自取灭亡。

天下贤才,都是心明眼亮之人,知道孔融的引经据典、率性而为会怎样窘迫,更知道曹操的重视耕织、奉天子讨不臣会怎样越来越强。

所以他们懂得趋利而避害地远离孔融、亲近曹操。

不过,曹操爱才,仅仅是爱惜人才的才能,以及对他事业的有用性,从本质来说,曹操并不重视人才的身家性命。

对曹操来说,天下人才,愿意为他所用,就重其才、轻其德,妥善而用之。若人才不愿为曹操所用,甚至反对他时,曹操就毁其身、废其命,巧妙而除之。

在如此用人原则下,沮授、许攸、华佗、荀彧、毛玠、崔琰、楼圭、杨修、关羽等贤才名将,对曹操有用时,曹操就对他们厚加赏赐、百般拉拢;可等到他们没用甚至阻挠自己时,曹操就巧使阴招暗害他们,促使他们身败名裂。

所以,孔融,只是曹操这一用人原则下的又一牺牲品。

当孔融能够为曹操招揽到天下贤才时,曹操就对夸夸其谈、谈古论今的孔融百般容忍,可等到在曹操看来,四方贤才能被孔融招揽的,已招揽完毕后,曹操就开始磨刀霍霍地准备害其人、虎视眈眈地准备坏其名。

其二,曹操与孔融的政治理想不同,甚至互相反对不可共存。因此,曹操要杀掉这个与自己抱负相反、并阻碍自己政治理想的绊脚人。

公元196年,曹操迎奉汉帝到许昌时,曹操的政治理想,仅仅是辅保汉帝平定四方中兴汉室,可随着四方割据势力的逐渐被平定、自身兵力的逐渐强大、招揽人才的越来越多、自身欲望野心的不断膨胀,以及皇帝刘协暗中勾结董承、王子服、种辑、刘备等忠汉之士,准备密谋杀害自己、夺回军政大权(衣带诏事件)时,曹操的政治理想就发生了彻底改变。

参与衣带诏谋害曹操事件的刘备

与其流血流汗地为汉室奋战四方,还被皇帝猜忌、阴谋暗害,落得个身败名裂、祸害全家、遗臭万年的悲惨结局,还不如为自己平定四方,然后取代皇帝,确保自己家族君临天下,争取保全家族、称帝建国、名垂青史的光荣结果。

曹操曾说过,自己一生都不会放权,否则一旦归政给皇帝,就是在为仰慕伊尹、霍光的虚名而将自己家族置于实际的大祸(如汉宣帝灭了霍光全家)中。

所以,曹操的政治理想,逐渐由平定四方辅保汉室,变为平定四方取代汉室。

而孔融、荀彧、杨彪等人深受汉朝大恩,是为了报答汉室、中兴汉室而团结在曹操周围,并且他们的理想在曹操征战四方时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

于是,当曹操上表许都朝廷,请求将京畿附近的地区分封给自己,好让自己以魏郡为中心,以冀州为依托,谋求封国建制、称公称王时,孔融就上奏说应当遵照汉朝以前的体制,不把南阳、颍川、上党、陈留等郡,封给诸侯。

孔融上奏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为了抑制曹操扩大地盘,防止曹操称王称帝。

还有一次,由于割据荆州的刘表不入京述职、不缴纳贡赋,其行为有很多僭越礼制的地方,所以朝中有人主张讨伐刘表。这时,孔融却提出反对意见,他说刘表虽然罪大恶极罪不容诛,但考虑到国家政体和国防力量的合理配置,还是应当向天下人隐瞒刘表祭祀天地、仪仗越礼等僭越之事,极力拉拢他,使其为朝廷所用。

割据荆州、僭越礼制的刘表

不过,洞若观火的曹操当然能看出孔融是在为刘表开脱,为了保留汉室宗亲的力量,以牵制曹操。

所以,曹操与孔融最本质的矛盾,就在于曹操想建立战功、扩大封地、称公称王、取代汉帝、君临天下,而孔融想辅佐汉帝、保留宗亲、遏制曹操、中兴汉朝。

可以说,这两人之政治理想的深刻矛盾,是无法调和、不能共存的,所以曹操要杀掉孔融。

其三,曹操杀孔融,是为了杀鸡儆猴,是为了震慑那些忠于汉室、忠于皇帝的朝臣们,令他们以参与衣带诏事件的大臣们为借鉴,明智地安分守己,不要再在自己带兵出征时与皇帝密谋反对甚至暗害自己,进而确保自己征战四方旗开得胜。

公元199年六月,河北的袁绍发动十万大军南攻曹操,曹操率领三万军队进驻官渡,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

想迅速消灭曹操的袁绍

可是,就在此关键时刻,汉帝刘协竟用衣带诏,暗中联合车骑将军董承(国舅)、偏将军王子服、越骑校尉种辑、左将军刘备等汉室忠臣,密谋杀害曹操、夺回军政大权。

曹操得到赵达、卢洪等校事的举报,探知皇帝刘协的阴谋后,便立刻率部分军队回师许都,将董承、王子服、种辑、吴硕、吴子兰尽皆斩杀,将汉帝软禁,并出兵割据徐州的刘备,将其击败,又迅速回师官渡,抵御袁绍的进攻。

试想,若曹操不知皇帝密谋,只在官渡专心对抗袁绍,下场会如何?

试想,若曹操回师许都、徐州时,袁绍不是优柔寡断地进军缓慢、不是不听田丰进军建言而一意孤行地按兵不动,那曹操下场会怎样?

正是因为曹操对皇帝夺权企图的及时洞察,才保证曹操不被皇帝暗害;

正是因为曹操对谋反之人的血腥屠杀、对汉室忠臣的强力震慑,才保证他之后征讨徐州刘备、与袁绍军对决官渡时,许都后方无忧;

正是因为曹操对衣带诏漏网之鱼刘备的果断征讨,才赶跑刘备,避免了与袁绍官渡对决时,己军陷入腹背受敌、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况。

面对内忧外患,果断迅速解决的曹操

可以说,官渡之战期间,皇帝刘协趁曹操不在许都之机,与汉室忠臣们密谋暗害自己,为曹操与强大的袁绍在官渡对决,制造了一大批危险万分的麻烦,幸亏曹操行事果断、用兵迅猛,所以才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公元208年,平定黄河以北的曹操,准备率军南攻荆州、进而平定江南,可荆州、江南,皆位于许都千里之外,不像官渡那样距离许都很近,不能确保曹操迅速回京解决皇帝阴谋,不能确保曹操再迅速回师前线与敌较量。

虽然此时的曹操,已加强了校事的职权和监察范围,严防死守阴谋作乱之事,但百密也难免一疏,所以曹操若再兴师南下至千里之外,一旦皇帝再次联合汉室忠臣密谋暗害自己、谋夺大权时,曹操就会陷入进军心烦意乱、回师又极为耗时耗力耗资的进退两难境地,到时,曹操要么只能鞭长莫及地望京兴叹、心乱对敌,要么只能徒耗军资地班师回返、军威大损。

不安于傀儡之位、一直想夺回大权的汉帝刘协

这些可能的不利局面,是曹操极力想避免的。

因此,为了彻底避免这些不利局面,曹操需要杀死一位足够分量、又立场明确的汉室忠臣,来震慑朝中其他汉室忠臣,来杀鸡儆猴地恐吓威胁他们,促使他们趋利避害、安分守己地不再联合皇帝阴谋作乱。

于是,桀骜不驯、忠于皇帝的孔融,振臂一呼、天下读书人就可能群起响应的孔融,进入曹操的死亡名单。

其四,孔融数次侮辱曹操,令曹操对其咬牙切齿地痛恨。同时,孔融违反曹操的军令和政令,令曹操威信扫地、法令不行,所以于公于私,曹操都急欲杀之而后重整军威、重振法令的权威、令自己痛快。

公元204年,曹操率军攻破邺城,赶跑袁绍之子袁尚、袁熙。

进入邺城后,曹操霸占了袁绍的两位姬妾赵氏、刘氏,曹操之子曹丕霸占了袁熙的妻子甄氏。

曹丕抢到的原袁熙之妻甄氏

孔融看到曹操父子如此不顾名声贪恋女色,便写信给曹操道:“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世人皆知,周武王灭商后,由姜尚将妲己诛杀,曹操一见孔融如此描述,便向孔融请教信中典故出于何书,没想到孔融竟回信暗讽道:“以当今曹公的事揣摩的,所以我就想当然地这么认为了。”

曹操一见回信,就明白孔融是在冷嘲热讽自己和儿子私纳袁绍姬妾、袁熙妻子,寡廉鲜耻。

于是,曹操对孔融切齿痛恨。

此后,经过官渡之战,曹操又率军奋战七年,终于彻底平定了河北,可连年战乱导致中原大地为供军资而竭泽而渔、河北大地则因战乱而大闹饥荒,为了节省粮食保存百姓、应对饥荒,曹操向朝廷上表请求禁酒,因为酒是由粮食酿造而得,禁酒就可保证有更多的粮食供百姓存活。

然而,面对曹操的禁酒令,孔融多次写信给曹操,阐明饮酒的益处,他说:“刘邦若不是因为醉酒,怎会斩白蛇起兵建立大汉?汉景帝若不是因为醉酒,又怎会宠幸唐姬,生下刘秀祖先,令刘秀中兴大汉?所以喝酒,对大汉朝政有什么危害呢?”

面对孔融引经据典的反驳,曹操虽觉有理,却深感其理既不能解决广大百姓饥寒交迫的燃眉之急,又与自己的施政法令相抵触,便对他深感痛恨可惜,曹操痛恨的是孔融不遵守法令,挑战自己的权威、无视百姓疾苦、只知率性而为,可惜的是孔融才华横溢却不能为己所用。

此后,孔融依旧与亲朋好友们我行我素地开怀畅饮、喝酒娱乐,完全不把曹操的禁酒令当回事。

正所谓一令逆,则百令失;一人违,则百人随,孔融此举,既严重挑战了曹操说一不二的无上权威,又严重动摇了曹操令行禁止的稳固政治地位。

所以曹操必须要杀掉坏法乱政的孔融,以儆效尤,同时修复自己的权威、巩固自己的地位。

其五,孔融名声远播却恃才放旷,作为能轻易影响世间舆论的公众人物,却常常发表些惊世骇俗的悖逆言论,孔融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严重危害了国家的思想统治和民俗习惯,这给曹操杀掉他提供了名正言顺的借口。

孔融4岁时就有让梨于兄弟的友爱兄弟美誉,10岁时在拜见李膺后又有聪明绝顶的美名。

可惜他长大后,经常与好朋友酒后乱言。

如好友祢衡曾这样称赞孔融道:“你这么有才华,别叫文举了,应该叫仲尼(孔子字仲尼)不死。”

孔融则谐趣地回道:“你这么聪明,别叫正平了,应该叫颜回(孔子著名弟子)复生。”

本来,这只是两人喝酒后的酒醉乱言,并非其本意,但在本来就对孔融反感的曹操看来,却是指证孔融亵渎圣人、不尊敬祖先的证言。

放荡不羁、被曹操弃用、被黄祖杀害的祢衡

还有,孔融有次喝酒喝高了,竟毫不忌讳地对祢衡跌宕放言道:“据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与母,亦复奚为?譬若寄物缶中,出则离矣!”

也就是说,父亲对子女,有什么亲情可言?他的本意,只不过是为发泄情欲罢了;子女对于母亲来说,又有何情意?这就譬如一个盛放东西的瓦罐,子女生下来就如同东西从瓦罐里出来。

在汉朝,孝道是统治者极为推崇的家庭伦理正道,中国的二十四孝故事,有九个出自汉朝,《孝经》是汉朝统治者大力推崇的必读书目,汉朝选官也以“举孝廉”为名目,以世人孝顺、廉明即可受到提拔重用,来鼓励世人做子女要孝顺父母,做官要清正廉明。可以说,孝道是不容百姓质疑否定,不容世人亵渎的权威公理。

可孔融喝酒后就这样说了如此大逆不孝的话,这可让曹操逮到了对孔融治罪的铁证。

汉朝以孝治天下,而孔圣人后代竟如此大逆不孝地说出如此恶言,确实该死。

其六,郗虑与孔融素有矛盾,曹操利用此矛盾,派校事卢洪、赵达和路粹罗织罪名,与郗虑联合告发孔融不忠不孝,鉴于孔融是孔子子孙,为避免依汉律将孔子家族灭门而得罪天下读书人,曹操便听从谋臣们的建议,以“不孝”罪名仅将孔融一家斩尽杀绝,没有将孔子家族灭族。如此,孔子家族得以保全,天下读书人的师道信仰、对朝廷的忠心无碍,朝廷的崇孝法度尊长纲纪、曹操的杀人之念得以兼顾,至于孔融死后的害贤骂名,则被郗虑和路粹承受,曹操得以名声不损地置身事外,真是统治者各方利益得以兼顾、各方损失降低到了最小。

要名正言顺地杀害孔子后人,是一件非常难办之事,可这难不倒足智多谋的曹操。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曾说:“秦朝时期,秦始皇急功近利、劳民伤财地做了很多弊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如修长城、修驰道直道等。而丞相李斯,有做事的好处,就归功于皇帝;有做事的恶名,他就替皇帝担着。丞相萧何应该学学啊。”

公元208年六月,曹操进位为汉朝丞相,同时将与孔融素有仇怨的郗虑升任为御史大夫(副丞相)。

要杀孔融,郗虑既是为曹操除掉政敌孔融的一把刀,又是为曹操遮挡世人谤言和身后骂名的李斯。

当年八月,御史大夫郗虑诬陷孔融不忠不孝,丞相军谋祭酒路粹以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朝仪、不忠不孝等罪名告发孔融,收到告发罪状时,曹操下令将孔融逮捕下狱。

不过,在给孔融定罪处罚时,却遇到了分歧:因为若依图谋不轨、不忠等罪名处罚,依照汉朝律法,是要将孔融灭族的。

可是孔融一族都是孔子的后代,如果灭了孔融的族,就相当于灭了孔子的族,而汉朝本来又极为推崇孔子的儒家,天下读书人,都读儒家经典入仕,都是孔子门生,孔子是万世师表,灭了孔子的族,相当于与天下读书人为敌!如此判罚,既不利于曹操治国理政,又不利于曹操征战四方。

于是,曹操与郗虑、荀彧等人商议后,以孔融发布不孝言论,大逆不孝为罪名,仅下令将孔融及妻子儿女斩杀。

当月,56岁的孔融被斩杀,其妻儿亦被杀。

临死前,孔融写了绝笔诗: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孔融的儿女则说:“岂不闻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孔融的绝笔,孔融的儿女,在面对死亡时,尽显其才华横溢,尽显其聪明绝顶,可惜,有才而不知用在造福万民的实处,聪明而不知韬晦地切实增强实力保全自己,只会逞口舌之利而无做大做强对抗“谗邪”曹操的有效行动,只会进行谩骂式攻击和不负责任的随意评判,缺乏实用能力,真是令人既感可惜可叹,又感可敬可怜。

孔融死后,郗虑、路粹等人遭到了天下士大夫们的口诛笔伐和谩骂疏远,而杀害孔融的罪魁祸首曹操,则躲在郗虑和路粹的身后,尽享杀死政敌的快感和幸灾乐祸的妙处,真是既高明又猥琐,令人可敬可鄙。

综上所述,曹操之所以要以不孝罪名杀掉孔子后代孔融,原因如下:

其一,经过十多年征召天下人才的行动,孔融已将他能够招揽来的人,招揽完毕。可以说,孔融已没有招揽人才的利用价值了,而曹操用人,很注重实用性,有用就用,没用甚至阻碍他,就废之!孔融不是曹操在这种用人原则下淘汰的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

其二,曹操与孔融的政治理想不同,甚至互相反对不可共存。因此,曹操要杀掉这个与自己抱负相反、并阻碍自己政治理想的绊脚人。

其三,曹操杀孔融,是为了杀鸡儆猴,是为了震慑那些忠于汉室、忠于皇帝的朝臣们,令他们以参与衣带诏事件的大臣们为借鉴,明智地安分守己,不要再在自己带兵出征时与皇帝密谋反对甚至暗害自己,进而确保自己征战四方旗开得胜。

其四,孔融数次侮辱曹操,令曹操对其咬牙切齿地痛恨。同时,孔融违反曹操的军令和政令,令曹操威信扫地、法令不行,所以于公于私,曹操都急欲杀之而后重整军威、重振法令的权威、令自己痛快。

其五,孔融名声远播却恃才放旷,作为能轻易影响世间舆论的公众人物,却常常发表些惊世骇俗的悖逆言论,孔融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严重危害了国家的思想统治和民俗习惯,这给曹操杀掉他提供了名正言顺的借口。

其六,郗虑与孔融素有矛盾,曹操利用此矛盾,派校事卢洪、赵达和路粹罗织罪名,与郗虑联合告发孔融不忠不孝,鉴于孔融是孔子子孙,为避免依汉律将孔子家族灭门而得罪天下读书人,曹操便听从谋臣们的建议,以“不孝”罪名仅将孔融一家斩尽杀绝,没有将孔子家族灭族。如此,孔子家族得以保全,天下读书人的师道信仰、对朝廷的忠心无碍,朝廷的崇孝法度尊长纲纪、曹操的杀人之念得以兼顾,至于孔融死后的害贤骂名,则被郗虑和路粹承受,曹操得以名声不损地置身事外,真是统治者各方利益得以兼顾、各方损失降低到了最小。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爱惜人才的曹操 为何要以不孝罪名诛杀才华横溢的孔子后代孔融?”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当年会让梨的孔融 到底和曹操所说的一样 真的是不孝之子

当年会让梨的孔融 到底和曹操所说的一样 真的是不孝之子

孔融,张俭,很多人,这个人,曹操,时候,朝廷,刘备,董卓,所以就,有才华,这件事情,典故,事情,变故,后代,性格,故事,才华,父亲,汉室,罪名,贪官,他们家,因为他,就是因为,一落千丈,为非作歹,孔子,汉少帝

2016-12-16 #小故事

三国:曹操杀孔融干什么 杀得对不对

三国:曹操杀孔融干什么 杀得对不对

孔融,曹操,张俭,孔褒,董卓,孔子,袁绍,许昌,名士,朝廷,刘琮,脂习,全家,建安,刘表,丞相,个人,书生,决断,北海,大战,官员,官吏,帝国,收尸,母亲,汉献帝,罪名,荆州,通缉犯

2011-09-12 #故事大全

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应该知道吧?揭秘曹操杀死孔融的背后真相

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应该知道吧?揭秘曹操杀死孔融的背后真相

孔融,曹操,孔褒,张俭,故事,梨子,父亲,孔子,十世,曹丕,孔融让梨,宦官,年纪,文人,朝廷,汉室,罪名,这不是,乌桓,侯览,周武王,妲己,孔宙,孔母,孔融见,孔霸,建安七子,得汉,才得,曾任太

2019-08-11 #短篇故事

孔融发明了一四字成语 却因此招致曹操记恨被杀 此成语至今在用

孔融发明了一四字成语 却因此招致曹操记恨被杀 此成语至今在用

孔融,曹操,妲己,甄氏,武王,儿子,典故,周公,想当然耳,孔子,习儒,温雅,曹丕见,杨修,袁氏家族,下曹,小时候,孔融让梨,后代,历史,伤人,人伦,人才,写信给,妻子,大丈夫,国家,都都,语文,故事

2009-04-28 #故事阅读

孔融让梨 作为孔子后人的孔融 为什么非得要反对曹操的禁酒令呢

孔融让梨 作为孔子后人的孔融 为什么非得要反对曹操的禁酒令呢

孔融,曹操,人们,孔子,拿出来,时候,人物,后人,宦官,才能,是非,爷爷,身世,身份,所以在,瞧不上,代帝,宦世家,越长越,一直流,大明星,都会,上流社会,事迹,关系,例子,原因,孔融让梨,地位,小时候

2007-12-20 #经典故事

我们只知孔融让梨 却不知他因言语得罪曹操 惹来杀身之祸

我们只知孔融让梨 却不知他因言语得罪曹操 惹来杀身之祸

孔融,曹操,路粹,原因,言论,作者,参考资料,文人,罪行,罪名,行为,三国志,人们,例子,后汉书,威望,孝道,意气,方面,时候,言语,言行,问题,野心,分析,因为他,乌桓,建安七子,曹丕,甄氏

2013-04-28 #长篇故事

曹操杀孔融 司马昭杀嵇康 为何魏晋时期的君主都要杀名士?

曹操杀孔融 司马昭杀嵇康 为何魏晋时期的君主都要杀名士?

曹操,孔融,嵇康,魏晋,司马昭,时期,名士,司马氏,原因,当权者,路粹,公元,君主,忠孝,朝廷,罪名,冷嘲热讽,嵇康来,方思,有才,毌丘俭,登大,祭酒,在政,丞相,东西,全家,享有盛名,主旋律,事情

2012-01-23 #小故事

孔融让梨给哥哥 哥哥用什么还了他?最后曹操还以不孝之名处死他

孔融让梨给哥哥 哥哥用什么还了他?最后曹操还以不孝之名处死他

孔融,张俭,孔褒,侯览,孔家,曹操,宦官,故事,时候,罪名,三字经,事情,孔融让梨,朝廷,瓦罐,皇帝,什么事情,就没有,所以就,那哥,主审,能大,好孩子,中国,东西,哥哥,做法,全家,名士,地位

2016-03-10 #故事会